涉外活动礼仪的重要性六篇

2025-09-16 16:20:44 涉外活动礼仪的重要性

  在商务活动中,相互尊重至关重要,而行为准则则起到规范作用。涉外活动礼仪的重要性体现在促进文化理解、增强合作关系以及提升企业形象。通过遵循礼仪,参与者能够有效沟通和建立良好的商业氛围,进而推动业务成功。

⬭ 涉外活动礼仪的重要性 ⬭

  一、维护形象

  在国际交往之中,人们普遍对交往对象的个人形象备加关注,并且都十分重视遵照规范的、得体的方

  式塑造、维护自己的个人形象。个人形象在国际交往中之所以深受人们的重视。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都必

  须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身形象,特别是要注意维护自己在正式场合留给初次见面的外国友人的第一印象。

  个人形象在构成上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它们亦称个人形象六要素。

  第一、是仪容。仪容,是指一个人个人形体的基本外观。

  第二、是表情。表情,通常主要是一个人的面部表情。

  第三、是举止。举止,指的是人们的肢体动作。

  第四、是服饰。服饰,是对人们穿着的服装和佩戴的首饰的统称。

  第五、是谈吐。谈吐,即一个人的言谈话语。

  第六、是待人接物。所谓待人接物,具体是指与他人相处时的表现,亦即为人处世的态度。

  二、不卑不亢

  不卑不亢,是涉外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的主要要求是:每一个人在参与国际交往时,都必须意识到

  自己在外国人的眼里,是代表着自己的国家,代表着自己的民族,代表着自己的所在单位的。因此,其言行

  应当从容得体,堂堂正正。在外国人面前既不应该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该表现得自大狂傲,

  放肆嚣张。

  周恩来同志曾经要求我国的涉外人员“具备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严格的组织纪律,

  在任何复杂艰险的情况下,对祖国赤胆忠心,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甚至不惜牺牲个人一切”。江泽

  民同志则指出:涉外人员必须“能在变化多端的形势中判明方向,在错综复杂的斗争中站稳立场,再大的风

  流中也能顶住,在各种环境中都严守纪律,在任何情况下都忠于祖国,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体现中国人民

  的气概”。他们的这些具体要求,应当成为我国一切涉外人员的行为准则。

  三、求同存异

  第一、应当如何对待中外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

  第二、在国际交往中,到底应当遵守何种礼仪为好?

  首先,对于中外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是应当予以承认的。

  再者,在涉外交往中,对于类似的差异性,尤其是我国与交往对象所在国之间的礼仪与习俗的差异性,

  重要的是要了解,而不是要评判是非,鉴定优劣。

  在国际交往中,究竟遵守哪一种礼仪为好呢?一般而论,目前大体有三种主要的可行方法。

  其一,是“以我为主”。所谓“以我为主”即在涉外交往中,依旧基本上采用本国礼仪。

  其二,是“兼及他方”。所谓“兼及他方”,即中涉外交往中基本下采用本国礼仪的同时,适当地采用

  一些交往对象所在国现行的礼仪。

  其三,则是"求同存异"。所谓“求同存异”是指在涉外交往中为了减少麻烦,避免误会,最为可行的做

  法,是既对交往对象所在国的礼仪与习俗有所了解并予以尊重,更要对于国际上所通行的礼仪惯例认真地加

  以遵守。

  四、入乡随俗

  “入乡随俗”,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含意主要是: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

  象,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之所以必须认真遵守"入乡随俗"原则,主要是出于以下两面的

  原因。

  原因之一,是国为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具体进程中,形成各自的

  宗教、语言、文化、风俗和习惯,并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十里不同风,百里不俗”的局面,是

  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是世间任何人都难以强求统一的。

  原因之二,是因为在涉外交往中注意尊重外国友人所特有的习俗,容易增进中外双方之间的理解和沟

  通,有助于更好地、恰如其分地向外国友人表达我方的亲善友好之意。

  五、信守约定

  作为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信守约定”的原则,是指在一切正式的国际交往之中,都必须认

  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

  说话务必要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约会必须要如约而至。在一切有关时间方面的正式约定之中,尤其

  需要恪守不怠。在涉外交往中,要真正做到“信守约定”,对一般人而言,尤须在下列三个方面身体力行,

  严格地要求自己。

  第一,在人际交往中,许诺必须谨慎。第二,对于自己已经作出的约定,务必要认真地加

  以遵守。

  第三,万一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致使自己单方面失约,或是有约难行,需要尽早向有关各方进行通报,如

  实地解释,并且还要郑重其事向对方致以歉意,并且主动地负担按照规定和惯例因此而给对方所造成的某些

  物质方面的损失。

  六、热情有度

  “热情有度”,是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之一。它的含意是要示人们在参与国际交往,直接同外国人打交

  道时,不仅待人要热情而友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过

  犹不及。

  中国人在涉外交往中要遵守好“热情有度”这一基本原则,关键是要掌握好下列四个方面的具体的“度”。

  第一,要作到“关心有度”。

  第二,要作到“批评有度”。

  第三,要作到“距离有度”。

  在涉外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距离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它们各自适用不同的情况。

  其一,是私人距离,其距离小于0.5米之内。它仅适用于家人、恋人与至交。因此有人称其为“亲密距离”。

  其二,是社交距离,其距离为大于0.5米,小于1.5米。它适合于一般性的交际应酬,故亦称"常规距

  离"。

  其三,是礼仪距离。其距离为大于1.5米,小于3米。它适用于会议、演讲、庆典、仪式以及接见,意

  在向交往对象表示敬意,所以又称"敬人距离"。

  其四,是公共距离。其距离在3米开外,适用于在公共场同陌生人相处。它也被叫作"有距离的距离"。

  第四,要作到“举止有度”。要在涉外交往中真正作到“举止有度”,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不要随便采用某些意在显示热情的动作。

  二是不要采用不文明、不礼貌的动作。

  七、不必过谦

  不必过谦的原则的基本含意是:在国际交往中涉及自我评价时,虽然不应该自吹自擂,自我标榜,一味

  地抬高自己,但是也绝对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自轻自贱,过度地对外国人进行谦虚、客套。

  八、不宜先为

  所谓“不宜先为”原则,也被有些人称作“不为先”的原则。它的基本要求是,在涉外交往中,面对自

  己一时难以应付、举棋不定,或者不知道到底怎样作才好的情况时,如果有可能,最明智的做法,是尽量不

  要急于采取行动,尤其是不宜急于抢先,冒昧行事。也就是讲,若有可能的话,面对这种情况时,不妨先是

  按兵不动,然后再静观一下周围之人的所作所为,并与之采取一致的行动。

  “不宜先为”原则具有双重的含意。一方面,它要求人们在难以确定如何行动才好时,应当尽可能地避

  免采取任何行动,免得出丑露怯。另外一方面,它又要求人们在不知道到底怎么作才好,而又必须采取行动

  时,最好先是观察一些其他人的正确作法,然后加以模仿,或是同当时的绝大多数在场者在行动上保持一

  致。

  九、尊重隐私

  中国人在涉外交往中,务必要严格遵守“尊重隐私”这一涉外礼仪的主要原则。一般而论,在国际交往

  中,下列八个方面的私人问题,均被海外人士视为个人隐私问题。

  其一,是收入支出。

  其二,是年龄大小。

  其三,是恋爱婚姻。

  其四,是身体健康。

  其五,是家庭住址。

  其六,是个经历。

  其七,是信仰政见。

  其八,是所忙何事。

  要尊重外国友人的个人隐私权,首先就必须自觉地避免在对方交谈时,主动涉及这八个方面的问题。为

  了便于记忆,它们亦可简称为“个人隐私八不问”。

  十、女士优先

  所谓“女士优先”,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一条重要的礼仪原则,它主要适用于成年的异性进行社交活动之

  时。

  “女士优先”的含意是: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义务主动自觉地以自己实际行动,去尊

  重妇女,照顾妇女,体谅妇女,关心妇女,保护妇女,并且还要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去为妇女排忧解难。

  倘若因为男士的不慎,而使妇女陷于尴尬、困难的处境,便意味着男士的失职。

  “女士优先”原则还要求,在尊重、照顾、体谅、关心、保护妇女方面,男士们对所有的妇女都一视同仁。

  十一、爱护环境

  作为涉外礼仪的主要原则之一,“爱护环境”的主要含意是:在日常生活里,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对人类

  所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地加以爱惜和保护。

  在涉外交往中,之所以要特别地讨论“爱护环境”的问题,除了因为它是作为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的社会

  公德之外,还在于,在当今国际舞台上,它已经成为舆论备加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在国际交往中与此有涉时,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有两点。

  第一,要明白,光有“爱护环境”的意识还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实际行动。

  第二,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在“爱护环境”的具体问题上要好自为之,严于自律。具体而言,中国人在

  涉外交往中特别需要在“爱护环境”方面备加注意的细节问题,又可分为下列八个方面。

  其一,不可毁损自然环境。

  其二,不可虐待动物。

  其三,不可损坏公物。

  其四,不可乱堆乱挂私人物品。

  其五,不可乱扔乱丢废弃物品。

  其六,不可随地吐痰。

  其七,不可到处随意吸烟。

  其八,不可任意制造噪声。

  十二、以右为尊

  正式的国际交往中,依照国际惯例,将多人进行并排排列时,最基本的规则是右高左低,即以右为上,

  以左为下;以右为尊,以左为卑。

  大到政治磋商、商务往来、文化交流,小到私人接触、社交应酬,但凡有必要确定并排列时的具体位置

  的主次尊卑,“以右为尊”都是普遍适用的。

⬭ 涉外活动礼仪的重要性 ⬭

  涉外礼仪是指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逐步形成了外事礼仪规范,也就是人们参与国际交往所要遵守的惯例,是约定俗成的做法。它强调交往中的规范性、对象性、技巧性。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如下:

  1、维护国家利益

  在参与涉外交往活动时,应时刻意识到在外国人眼里,自己是国家、民族、单位组织的代表,做到不卑不亢。自己的言行应当端庄得体,堂堂正正。在外国人面前,既不应该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该表现得自大狂傲、放肆嚣张。应表现得既谨慎又不拘谨,既主动又不盲动,既注意慎独自律又不是手足无措、无所事事。

  2、基本要求:仪表

  讲究仪表与衣帽整洁,面、手、衣履要洁净。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

  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需要着装。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洁净手绢与梳子。皮鞋应擦亮。

  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响。

  3、行为举止

  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体面。

  4、说话语气

  说话客气,注意身份。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随便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

  5、遵守公共秩序

  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发表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6、守约遵时

  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须讲“信用”,按时做好。

  7、信守约定

  当前,在国际交往活动中,人们将尊重对方,即将对交往对象的重视、恭敬、友好作为涉外礼仪的核心。在一切涉外交往中,都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要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

⬭ 涉外活动礼仪的重要性 ⬭

  古人云“立如松”,站的姿态式应该是自然、轻松、优美的。不论站立时摆何种姿式,只有脚的姿式及角度在变,而身体一定要保持绝对的挺直。

  1、标准的站立姿式要求挺胸收腹,两肩平齐,双臂自然下垂。

  2、双腿靠拢,脚尖张开约60度,或双脚与肩同宽。站累时,脚可后撤半步,但上体仍须保持垂直,身体重心在两腿正中,精神饱满,表情自然。

  3、与外宾谈话时,要面向对方站立,保持一定距离,太远或过近都是不礼貌的。

  4、站立姿势要正,可以稍弯腰,切忌身体歪斜,两腿分开距离过大,或倚墙靠柱,手扶椅背等为不雅与失礼姿态。

  5、站着与人交谈时,双手或下垂或叠放下腹部,右手放在左手上。不可双臂交叉,更不能两手叉腰,或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下意识地作小动作,扣摆弄打火机、香烟盒、玩弄衣带、发辫、咬手指甲等。但可随谈话内容适当作些手势。

  6、穿礼服或旗袍,绝对不要双脚并列,而让两脚之间前后距离5公分,以一只脚为重心。

  7、向长辈、朋友、同事问候或作介绍时,不论握手或鞠躬,双足应当并立,相距10公分左右,漆盖要挺直。

  8、等车或等人,两足的位置可一前一后,保持45度角。

  9、女性站立的正确姿势:最好是一只脚略前,一只脚略后,两腿贴近,双手叠放在下腹部。

⬭ 涉外活动礼仪的重要性 ⬭

  坐姿总的要求是舒适自然、大方端庄。在日常国际交往中,对入座和落座都有一定要求。入座时,动作要轻盈和缓,自然从容。落座要轻,不能猛地坐下,发出响声,起座要端庄稳重。

  1、正确的坐姿:上身自然挺直,两臂屈曲放在双漆上,或两手半握放在膝上,手心都要向下。谈话时,可以侧坐。侧坐时上体与腿同时向一侧。要把双膝靠拢,脚跟靠紧。

  2、不要有摆弄手指、拉衣角、整理头发等懒散的姿态。

  3、两腿的摆法:既不能过于前伸,也不能过于后展,更不能腿脚摇晃。

  4、不雅座姿:两膝分开,两脚呈八字形;两脚尖朝内,脚跟朝外;在椅子上前俯后仰,或把腿架在椅子或沙发扶手上、架在茶几上;两腿交叠而坐时,悬空的脚尖不能向上,更不能上下抖动或摆动;与人谈话时,勿将上身往前倾或以手支撑着下巴。

  5、坐姿要依据不同场合,与环境相适应。如一般沙发椅较宽大,不要坐得太靠里面,可以将左腿跷在右腿上,显得高贵大方,但不宜跷得过高。女士尤其应注意,不能露出衬裙,有损美观与风度。

  6、在公共场所不要趴在桌子上,躺在沙发上,半坐在桌子或椅背上。

⬭ 涉外活动礼仪的重要性 ⬭

  行走的姿式极为重要,因为人行走总比站立的时候多,而且一般又都在公共场所进行的,人与人相互间自然地构成了审美对象。行走时,步态应该自然轻,目视前方,身体挺直,双肩自然下垂,两臂摆动协调,膝关节与脚尖正对前进方向。行走的步子大小适中,自然稳健,节奏与着地的重力一致。与女士同行,男士步子应与女士保持一致。总之,走相是千姿百态,没有固定模式,或矫健或轻盈,或显得精神抖擞,或显得庄重优雅,只要与交际场合协调并表现出自己的个性的步伐,就应该是正确的。

  走路时应注意的事项:

  1、应自然地摆动双臂,幅度不可太大,只能小摆。前后摆动的幅度约为45度左右,切忌做左右的摆动。

  2、应保持身体的挺直,切忌左右摇摆或摇头晃肩。

  3、膝盖和脚踝都应轻松自如,以免浑身僵硬,同时切忌走“外八字”或“内八字”。

  4、不要低头后仰,更不要扭动臀部。

  5、多人一起行走时,不要排成横队,不勾肩搭背。

  6、遇急事可加快步伐,但不可慌张奔跑。

⬭ 涉外活动礼仪的重要性 ⬭

  礼仪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径,礼仪也是中华民族重要传统美德之一,中国向来以礼仪之邦自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接轨的步伐越来越快,我们更应该并且需要有修养,这就体现在与人交往的言谈举止中。

  作为一名文明市民,更因该时时刻刻培养个人素质,懂得社交方法和技巧,。进行系统的礼仪学习,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不仅可以丰富礼仪知识,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懂得在实际生活中按照礼仪规范表现自己的行为,而且可以做到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的统一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养的现代文明人。我们经常说某人的素质高,素质好;很多文章都说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到处的围墙上都写着要“提高人口素质”。

  高素质的人就是有道德,有品质,有文化,有很好的工作能力的人——那就是“德才兼备”。新时期的社会更欢迎德才兼备的人。培养高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人,这才“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现代对“素质”的解释甚广,说说礼仪的重要性吧。首先,它有助于个人素质的提升。

  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如果我们时时处处都能以礼待人,那么就会使我们显得很有修养。古人有这样的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首位。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形象。礼仪正是塑造人的形象,培养人的素质。其次,利于人际交往。一个举止大方,着装得体肯定会比举止粗俗、衣着不整的人更受人欢迎。与人更加容易交往。

  每个人都想与一个显得比较正直高贵的人交往,当然这种高贵也是素质的体现。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培养人的自信。素质是满满培养的,自信是慢慢锻炼的。

  而礼仪正能够慢慢树立人的自信。自信不能停留在想象上。要成为自信者,就要像自信者一样去行动。这种行动便是与人交往的礼仪。我们在生活中自信地讲了话,自信地做了事,我们的自信就能真正确立起来。面对社会环境,我们每一个自信的表情、自信的手势、自信的言语都能真正在心理中培养起我们的自信。

  要继承弘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分享

热门关注

涉外礼仪中的个人形象(14篇)

涉外礼仪中的个人形象

涉外礼仪论文2000字(必备17篇)

涉外礼仪论文字

涉外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十二篇)

涉外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

涉外服务礼仪心得体会(集合9篇)

涉外服务礼仪心得体会

大学涉外礼仪论文怎么写十五篇

大学涉外礼仪论文怎么写

涉外礼仪对大学生的重要性(21篇)

涉外礼仪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涉外礼仪的具体礼节(六篇)

涉外礼仪的具体礼节

涉外交际礼仪的重要意义(通用十篇)

涉外交际礼仪的重要意义

涉外礼仪的规范要求十三篇

涉外礼仪的规范要求

涉外礼仪有哪些4篇

涉外礼仪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