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特别推荐
端午节放假安排 | 端午节高速免费 | 端午节活动 | 端午节来历 | 端午节是哪天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龙舟节等,日期为农历五月初五,是一个融合了祭神、祈福、娱乐和饮食的传统节日。其起源可追溯至古代的自然崇拜,演变为祭龙的习俗。以下是五月初五端午节的美食推荐,欢迎分享。
⬬ 五月初五端午节吃什么 ⬬
端午节9种食物
1、粽子
粽子传说是为了纪念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食物,各地的粽子一般用粽叶包裹,里面的馅料可以根据当地的特色口味和爱好填充。各地基本都有端午节吃粽子的习惯,在中医学角度看来,包粽子的苇叶及荷叶均是清热解暑的良药,糯米也有益气生津的功效,所以在初夏时分吃粽子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2、面扇子
面扇子是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的端午节食品,用发面蒸制成扇形,共有5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并在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这种食品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3、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地区在端午这天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还会放几片艾叶,吃大蒜蛋可避“五毒”。
4、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这是一种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加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出来的`食品。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吃了煎堆以后雨停了就是把天补好了,象征古代人民朴素的愿望。
5、黄鳝
我国江汉平原在端午节会食用黄鳝,端午前后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又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说法”。
6、茶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叶蛋和盐水蛋吃,鸡蛋、鸭蛋、鹅蛋均可,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7、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8、吃艾馍馍
不少地方过端午节时,会用米粉或面粉发酵与艾蒿一起蒸馍馍。艾蒿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芳香气味,可驱虫杀菌,对多种细菌及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驱瘟,无论食还是用,艾叶均必不可少。
9、薄饼
端午节吃薄饼是温州地区的习俗,用精白面粉调成糊状,在又大又平的铁煎锅中,制作出形似圆月,薄如蝉翼的半透明饼,然后用绿豆芽、韭菜、肉丝、蛋丝、香菇等作馅,卷成圆筒状。
除了上述9种食物以外,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节日食物,例如广西玉林的叶子饽、纳西族的糖枣糯米饭,四川还有端午节吃桃、茄子及菜豆等习俗。
⬬ 五月初五端午节吃什么 ⬬
端午节什么是吃五黄
古时,五黄餐是富人才有的排场。端午那天,杭州人必须吃雄黄酒(以雄黄和烧酒调和,削菖蒲根加入,饮少许)、黄鱼、黄瓜、咸甲鸭蛋黄以及用黄豆饭裹的粽子,称为“吃五黄”。
“五黄”指的是: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黄酒。(雄黄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黄酒代替雄黄酒)。农历五月,杭州人称五黄月,因有五种带“黄”音的食物上市而得名。端午那天,杭州人必须吃“五黄”。
在端午节的中午,最适宜吃五黄餐,就是把五种黄颜色的食物混在一起吃。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又有神话传说《白蛇传》,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蛇身的原形。故而,民间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身体健康。
五黄是哪五黄
第一黄:雄黄酒
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出蛇身的原形。故民间便认为蛇蝎蜈蚣等毒虫可由雄黄酒破解,端午佳节饮黄酒可以驱邪解毒,身体健康。
雄黄性温、味辛,能燥湿、杀虫、解毒;临床上外用可治蛇虫咬伤,神经性皮炎等。但雄黄的主要成份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极强的砒霜,因此雄黄酒不宜内服;同时,由于雄黄能从皮肤吸收,外用亦不宜大面积涂擦,以防中毒。如用雄黄酒洒在床下、角落等处,则有除蛇虫等作用。
第二黄:黄鳝
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据《本草纲目》记载,黄鳝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民间用以入药,可治疗虚劳咳嗽、湿热身痒、痔瘘、肠风痔漏、耳聋等症。
大家都知道,黄鳝外表滑溜溜的,它的表面有一层粘液,人非常不容易捉住它。在清洗的过程中,不要将这层粘液洗得干干净净,当切又觉得滑腻难以按住的时候,不妨抹一小把盐在黄鳝身上,或者搭一块干净的湿毛巾就能够轻松地按住黄鳝将它切成我们想要的形状啦!
第三黄:黄瓜
为什么端午节要吃黄瓜?其最根本的原因目前已不可考,但五月正是黄瓜上市的季节,加之此时潮湿闷热,而黄瓜性属寒凉且富含汁水,端午时节吃点凉拌黄瓜生津解渴又消暑开胃。
黄瓜味甘,甜、性凉、苦、无毒,入脾、胃、大肠经,具有除热,利水利尿,清热解毒的功效,因此,受到湿热困扰的人们不妨吃点黄瓜,能有效缓解小满节气里高温上火和大量降雨带来的诸如上火、体内湿热等不适感。
第四黄:咸蛋黄
咸蛋黄没有黄鳝、黄鱼和黄瓜的'时令性,因为有个“黄”字,于是也进入了“五黄”的行列。端午吃咸蛋黄,寓意着健康平安。
蛋黄以出油“颜色红而油多”为上品,但也因此,高血脂、高血压的人群最好不要吃咸鸭蛋。
在端午节的中午,最适宜吃五黄餐,就是把五种黄色食物混在一起吃。因为中医理论认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利用端午节节气的力量,抑制霉运、提升自己的精力。
第五黄:黄鱼
大黄鱼通体金黄,口唇朱红,被人们赋予富贵祥和的文化色彩。闽东民间素有以大黄鱼作为上等礼品馈赠至亲的风俗,端午节尤为盛行。端午送大黄鱼,蕴含美好的期盼。女方家收来黄花鱼,嫁出黄花女;男方家,娶得黄花女,家门满堂春。新婚夫妇给岳父岳母送大黄鱼,意喻长辈延年益寿,夫妻百年好合。
端午节前后是大黄鱼的主要汛期,清明至谷雨则是小黄鱼的主要汛期,此时的黄鱼身体肥美,鳞色金黄,发育达到顶点,最具食用价值。黄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对体质虚弱和中老年人来说,食用黄鱼会收到很好的食疗效果。
⬬ 五月初五端午节吃什么 ⬬
暑假的一天中午,天气非常闷热,没有一点风儿。我和妈妈一起去仙湖看龙舟比赛。那里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决赛将要开始了,七艘龙船整齐地排在起点上。
不一会,三、四、五号龙船脱颖而出,抛离其它选手。突然,三号选手坐姿变了,一只脚脆着,另一只脚蹲着,身体稍向外,齐心合力地划水,顿时龙船像箭一样冲出,摇摇。五号的选手不甘落后,加快速度用力划水,追上了三号……岸上不时传来观众的喝彩声和加油声。
经过你追人赶的比赛,九江队荣获第一名,西樵队取得了第二名,大沥队获得第三名。
这场比赛真精彩,使人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
⬬ 五月初五端午节吃什么 ⬬
相传古代五月初五,屈原跳入了汨罗江,楚国的百姓没有捞到他的尸体,就把鸡蛋粽子等东西扔进汨罗江里,希望小鱼小虾不要吃掉他的身体。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就把这天定为端午节,端午节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我的家乡,端午节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前都会挂上艾草,角角落落喷上雄黄酒,以防蛇虫爬进屋子。还有包粽子,吃酒宴,穿新衣,编彩绳,赛龙舟等习俗。
说到龙舟比赛,外公家旁有一条大河,每年五月初五这天,村里的男人都会组织划龙舟比赛。一排排色彩鲜艳,惟妙惟肖的龙舟,齐刷刷的整装待发,龙船头站着指挥的人,龙船尾立着敲鼓的人,随着铿锵有力,节奏鲜明的鼓声,想起了船员高亢呐喊的喝彩声,龙舟就像是在水上飞腾一样呼呼而过,牵动着岸边每一位观众的心,当冠军冲出那条红彩带时,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鞭炮声,响遍了整个乡村。
看到这激动人心,惊心动魄的场面,你是不是迫不及待地想插上一双翅膀去看一看我老家的龙舟比赛了。
⬬ 五月初五端午节吃什么 ⬬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端午节的日期,通过学习端午节儿歌,知道什么是端午节。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从听故事看视频中感受端午节的意义。
3、幼儿和老师还只有伙伴一起玩玩端午节相关游戏、尝尝端午节粽子,共享节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粽子
2、艾蒿等实物
3、端午的相关图片和动画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学习儿歌,《五月五》,让幼儿感受到端午节是一个喜庆、热闹、愉快的节日。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
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
咸鸭蛋,喷喷香,龙舟下水喜洋洋。
2、教师为幼儿设置区角游戏环节:通过区角环境创设的端午主题,教师配合图片和动画给幼儿讲解介绍有关端午节的习俗。
(1)挂艾叶:艾草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体健康。
(2)赛龙舟: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3)吃粽子: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根据史书记载,吃粽子源于春秋战国,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夫屈原而逐渐流传下来。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4)佩香包:节日习俗,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5)五彩绳:花绳既是五彩丝,又俗称五色丝。早在东汉应劭著《风俗演义》中就已经记载说把它系在臂上可避病除鬼、不染病瘟。在《续汉书》、《后汉书》中,端午日这天用朱索、五色印做门户装饰,认为可以抵防恶气。
3、教师出示端午节吃的粽子,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分发粽子、幼儿吃粽子感受端午节的快乐。
(1)教师出示端午节粽子实物让幼儿观察粽子的外形和颜色。
(2)教师拨开粽子让幼儿了解粽子的组成并让幼儿认识粽叶。
(3)教师将粽子分给幼儿品尝,大家一起感受节日的快乐。
四、活动总结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夏五、重五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让幼儿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在幼儿园的端午活动内容。
⬬ 五月初五端午节吃什么 ⬬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知道包粽子的原料和方法。
3、激发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或赛龙舟的录像和图片。
包粽子的材料,香包、鸭蛋、粽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粽子,引出“端午节”的传说。
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幼儿自由讨论,说说大家在这段时间里经常看见大人包粽子、吃粽子,这是为了什么?
介绍端午节来历的传说。
2、组织幼儿观看图片或幼儿用书,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人们会进行哪些活动?
龙舟是什么样的?人们在怎样划龙舟的?一边划龙舟还做些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绿色的粽子里面有什么?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怎么包出来的?
你吃过粽子吗?你吃过什么样的粽子?
3、教师介绍其他的有关的风俗习惯。
小结:端午节是中国人特有的节日。
4、品尝粽子,感受节日的气氛。
⬬ 五月初五端午节吃什么 ⬬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以及地方风俗习惯。
2、学习儿歌,感受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3、尝试仿编儿歌,体验创作的快乐。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了解端午节来历和习俗
物质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谈话交流,回忆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提问:端午节就要到了人们是怎样过端午节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小结:每个节日都有各自各的习俗与传说,这些习俗和传说不仅代表了我们的文化,也流传下来许多的节庆活动,像现在端午节举行的包粽子、插艾蒿、挂香囊、龙舟比赛等。
2、结合教学课件欣赏诗歌,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1)组织幼儿交流倾听儿歌后的感受。提问:儿歌里说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2)根据幼儿的回答,播放相应的课件,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3、结合课件,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品的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1)教师再次朗诵儿歌,引导幼儿理解,加深印象。提问:刚刚的儿歌里面,你听出哪些音比较像?
小结:小朋友听的很仔细,听到了阳(yang)和囊(nang)很相似,老师发现儿歌里还有一些你们没有发现,现在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
(2)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念读儿歌,重点念准以下发音:阳(yang)、囊(nang)、妆(zhuang)、香(xiang)。
提问:为什么这些音听起来很像?
小结:原来人们为了让儿歌更好听,让后一个音都听起来很相似,这便是运用了押韵的方法。
(3)引导幼儿朗诵儿歌,感受作品的节奏感。
提问:第1段儿歌前两句有几个字?后一句话有几个字?第2段、
第3段呢?这样朗诵起来有神们感觉?
小结:这首儿歌每一段第1、2句都是3个字,后一句都是7个字。这样的儿歌朗诵起来既整齐又有有节奏感,给人美的享受。
4、引导幼儿有节奏的朗诵儿歌,体验儿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5、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尝试仿编儿歌。
端午节还有哪些活动?我们一起把这些活动也编到儿歌里吧!鼓励幼儿用儿歌里的句式结构进行仿编活动,体验创作的快乐。
⬬ 五月初五端午节吃什么 ⬬
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知道端午节的传说以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2.与同伴互相交流包粽子,制作香囊,萌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3.体验中国民间节目韵味。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难点
端午节是阴历五月五日,包粽子。
活动准备
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粽子一个,长方形纸、彩色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出示实物(粽子),引发幼儿兴趣。
2.初步了解端午节。
小朋友今天是什么日子呀?
幼儿互相交流,让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讲述,重点引导幼儿端午节的时间。
教师小结:端午节是阴历的五月五日。
3.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传说。
给幼儿讲《端午节的传说》,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确立的,屈原投江的那一天是阴历的五月五日,就定那一天为端午节。
4.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师:端午节那天,人们都有那些风俗习惯?
幼儿互相交流,让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那天人们有很多风俗习惯,吃粽子、赛龙舟、制作香囊。
5.体验包粽子。
(1)让幼儿用长方形纸折成六棱形,然后用彩纸绕并进行装饰,教师巡回指导。
(2)展示作品并评价。
6.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你们包的粽子都不错,回家后把你们学会的包粽子的方法,展示给爸爸妈妈,好吗?
⬬ 五月初五端午节吃什么 ⬬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
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
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三、故事欣赏
1、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吃粽子吗?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故事,听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2、幼儿欣赏故事内容。
3、提问。
①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②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活动啊?
四、幼儿制作粽子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包粽子好不好?
老师交代要求:
请每个小朋友拿一片粽叶,放入一点米,不管小朋友包什么形状的粽子,只要里面的米不漏出,你包的粽子就成功了,注意了我们可不能浪费,不要把米弄到地上。
(培养幼儿的创新,教师巡回指导)
五、结束部分
⬬ 五月初五端午节吃什么 ⬬
活动目标:
1、学念歌词,通过歌谣的形式感应拍子与节奏。
2、让幼儿懂得“五月五”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
3、让幼儿体验节日愉快的气氛。
活动准备:
挂图、实物“粽子”、铃鼓、CD碟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物“粽子”,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好吃的东西?(粽子)妈妈在什么时候包粽子给你们吃呢?(端午节)
(二)向幼儿简单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出示挂图)
包粽子,喝雄黄酒,做香包,挂艾草,赛龙舟。
(三)学念儿谣《过端午》
1、幼儿与教师一同欣赏音乐。
2、老师示范念语词律动,幼儿模仿。
3、配合CD,幼儿跟老师一起念语词做律动,间奏部分做划船动作。
4、拍子练习:教师在黑板上按拍子画泡泡,幼儿看着泡泡边念语词边模拍(拍子);配合CD。
5、节奏练习:在泡泡里画出儿谣节奏线,配合CD幼儿跟老师一起拍念语词节奏。
6、幼儿尝试用脚踏拍子,同步手拍节奏,配合CD。
(四)游戏《铃鼓龙船》,幼儿每人一只铃鼓
1、边念儿谣边用铃鼓拍节奏,间奏处用铃鼓当龙船划。
2、路线:用铃鼓排成一排,幼儿跟教师走节奏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