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跟风俗十三篇

2025-08-24 13:08:30 端午节的由来跟风俗

  小编特别推荐

  端午节诗句 | 端午节图片 | 端午节习俗 | 端午节由来 | 端午节资料 | 端午节作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作文是我们常见的表达方式。借助作文,我们能够将零散的思想整合成条理清晰的内容。下面是关于端午节由来和风俗的简要介绍,供大家参考,希望能有所帮助。

端午节的由来跟风俗

⬮ 端午节的由来跟风俗 ⬮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我们家乡的端午节,虽然没有赛龙舟、饮酒,但家家户户都要吃上香喷喷的大粽子,一口一口地吃下去,现在想起来还要流口水呢!妈妈有时还会用五颜六色的线编在一起,栓在手腕上或脚脖子上,非常好看。也有时候妈妈会在家门上挂上一些艾草。

  我们家一般都会在端午节的上午包粽子。大清早的时候我就已经看见妈妈在厨房忙来忙去的身影了。我也想包便进去,让妈妈教我包粽子。开始动手了,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妈妈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些已浸泡好的糯米,放入花生,再放入已经清洗过的大红枣,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得意地笑了笑,原来包粽子这么简单呐!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粽叶像一个顽皮的.爆竹一下子爆开了,一粒粒糯米像雨点似的掉落在地上,发出动听的声音。幸好妈妈替我“解了围”,帮我重新示范了一遍,我认真的看着每一个步骤并牢牢的记在了心里。

  我又重新包了一个。步骤跟前面的一样,还好这次糯米没有落地,而是听话的在里面呆着,我手忙脚乱的折腾了好一会儿,终于到了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扎粽绳。我拿出粽绳,先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还自作主张地打了一个蝴蝶结,自认为还扎的很好。妈妈看了看我的粽子,又皱着眉头拿过我的粽子,一拉线粽绳就开了,并又给我重新绑了一遍,几个小时以后。终于包完了,妈妈说最低要煮四个小时。在煮粽子的过程中,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掀开盖子察看。

  下午了,看到热气腾腾的粽子出锅了,我高兴地手舞足蹈,粽子香喷喷、软软糯糯,太好吃了。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端午节的风俗――包粽子。

  端午节是中国千年来文化历史的结晶,我们要把自己家乡的端午节的风俗永远传承下去,留于后人。

⬮ 端午节的由来跟风俗 ⬮

  看着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来了,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端午节有许多习俗,例如赛龙舟、吃粽子、吃盐鸭蛋……这个节日也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主义者——屈原。

  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江堰市会包粽子,吃粽子,粽子的品种多如繁星,各式各样,有简单好吃的白粽,有红白相间的赤豆粽,还有鲜嫩可口的肉粽……简直让人馋得直流口水啊!我们家也是一样的,每次大都包的是白粽,虽然它非常单调,但是吃起来特别松软,香甜可口。包粽子所需准备的材料有:芦叶、糯米和线。

  里面包的馅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爱好去调整。我们家一般会把采摘回来的芦叶浸在水里,浸得比较软时,包起来会好包一点。包粽子可是奶奶的.拿手绝活呢!我通常都会坐在奶奶的对面,帮她拿叶拿线。我时不时还会照着奶奶的样子学起来,可是总到了第二步装米的时候,出洋相了,由于我物拿错地方,倒致米装一粒掉一粒,最后搞得芦叶上到处是米。奶奶会在一旁笑眯眯地对我说:“你这个小调皮蛋,尽给我帮倒忙。”我看我还是安分点好。粽子包完了,放在滚烫滚烫的热水中煮一个晚上,就可以吃了。第二天早晨,就会闻到粽子发出来的清香,拆开“包装”,里面是雪白的糯米,我马上就狼吞虎咽吃起来。吃咸鸭蛋也是这儿的习俗,敲醉蛋壳,里面是白白的蛋白和金黄的蛋黄。这可是吃粥时必备的美味啊!

  我们家就数我妈妈和奶奶喜吃咸鸭蛋了,每顿饭都少不了吃上一只,可见她们对咸鸭蛋真是情有独钟呀!我喜爱端午节,端午节是一个快乐的节日,我们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可以享受红黄流油的咸鸭蛋,可以赛龙舟……啊,我期盼今年的端午快快到来!

⬮ 端午节的由来跟风俗 ⬮

  端一盘粽子,呈一枝艾叶,与你一起过端午。这不,我和老师同学们在学校度过了一个特殊的端午。

  午后,微风徐来,端午节踏着跫音赴我魂梦之约。一缕叶的气息扑面而来,我倒抽了一口气,感觉得到血管里的血液流动在加快。

  “预备开始,准备合拢”!张老师的命令重如泰山,如山谷中的洪钟传来,掷地有声,我们像打了强心针似的,迫不及待地推开桌子,嘈杂的碰撞之音似乎成了一曲桌椅交响乐。

  很快芦叶分发到每个人的手中,湿漉漉的,抚摸过我们手部的每一寸肌肤,我笨手笨脚的`学着家长们包粽子的样子,谁知,我反而成了东施效颦,样子很是狼狈。只好请四处奔走的同学朱子琪赐教。“这个嘛,小菜一碟!”她娴熟地手指勾住芦叶,巧妙地一弯,一个圆锥形的扎粽出现在我的眼前,简直是化拙为巧。

  闻着糯米的香味,偷偷嚼着带来的香甜枣子,我恨不得马上就品尝自己的粽子!伙伴王怡卓用勺子从盆里挖出许多糯米,一把塞进弯曲的芦苇叶里头,一边高喊:“陆筱寒,看我的杰作,反正老师说不掉米就行了!”她自豪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趾高气扬,似乎完成了人生一件大作品。

  朱子琪精益求精,离开我们小组又去其他小组求高人指点,而我呢,如同一颗闲棋冷子,说来就是“慢摇动弄心悄逝,事事相融也无事”。我朽木脑袋一会儿就忘记刚才的方法,拿起三四根剑形的芦苇叶,胡乱地包扎一圈,用一根绳子打了一个结。我正准备让我的‘外星生物’亮亮相,老师招呼我们上讲台合影留念啦!

  时光荏苒,愿世界在此搁浅。钟表忘记了时光,我们忘记了流年。这次的包粽子活动是多么有意义啊!让我们踩着记忆的流星,寻找爱的落点。

⬮ 端午节的由来跟风俗 ⬮

  一天我看了一本书,书里面的内容全部都是节日的由来。我最感兴趣的是“端午节的'由来”。里面写着:屈原是个楚国的大臣,皇上听了他的话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皇上非常宠爱他。可是,其他大臣看他这么受皇上的宠爱,就很嫉妒屈原。他们就在皇上面前说屈原的坏话。皇上听信了谗言,结果把国家弄得鸡犬不宁。屈原知道后,由于太悲伤,想不开就自尽于江中。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悲痛万分,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中来回打捞屈原的遗体。有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投进江中。说是让水里的鱼虾吃饱了,就不会要屈原的身体了。一位老太医则拿过来一谈雄黄酒倒进江中,说是让雄黄酒里的药性来迷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到屈原。后来为怕饭团被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粽叶饱饭,外缠踩死,后来发展成粽子。

  以后,每在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 端午节的由来跟风俗 ⬮

  你知道端午节的起源吗?让我告诉你!

  相传,古代有一位皇帝,名叫楚怀王。他一整天都很懒。他在城里的时候还在吃喝玩乐。有一个叫屈原的医生,他提出了许多方案,但他不听,更别说采纳了。屈原不想当国民奴隶。他来到汨罗江自杀。屈原死后,楚国人民悲痛欲绝,纷纷前往汨罗江吊唁。渔夫们划船把他打捞上来。人们担心屈原的真身会被龙吃掉。他们让渔夫拉船去抓医生的尸体。渔夫知道“蛟龙”号最怕竹叶和竹绳,于是人们用竹叶把饭团包起来,然后用绳子捆起来扔进河里。为了纪念他,人们在端午节有吃粽子、划龙舟的习俗。

  每年端午节,奶奶都用竹叶、糯米和花生包粽子。饺子包好后,就在锅里蒸。它们闻起来很香,我都等不及要吃了。

  吃完粽子,爷爷会带我去河边看龙舟赛。河边有很多人。大家都来看龙舟赛。我看到龙舟在一条直线上,裁判的枪声,龙舟像弦上的箭一样飞快地向前飞驰,河面上锣鼓作响,划手们试图向前划。岸上的人们高喊“加油,加油!”河边多热闹啊!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不仅能吃到美味的'粽子,还能观看龙舟赛。我真的很喜欢端午节!

我们特别推荐的《端午节的由来跟风俗》范文,堪称本文集的精华之作,感谢关注!

⬮ 端午节的由来跟风俗 ⬮

  榴花开,箬叶飘香,菜场里那些巧手的老婆婆早已摆好自家包的粽子。看着这些小巧玲珑的粽子,我想起两年前的端午节。

  那天,外婆早早地准备好箬叶、糯米和丝线,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包粽子,一边聊天。我自告奋勇地说:“我也来包粽子吧!”

  说着就跑到外婆身边坐下,学着她的样子,拿起一片箬叶轻轻翻转,把它折成圆锥体,放入米,再把多出来的箬叶折过来,盖住米粒,结果一些米粒从里面跑了出来,我连忙又拿了一片箬叶把它裹住,可是米粒一点也不听话,又从另一边跑出来,我只好再拿一片箬叶裹住它就这样裹来裹去的,我的粽子成了“粽子王”。

  最后,我用丝线把它紧紧绑住。拎着这个超级肥大的“粽子王”,我满腹不解:“这棱角分明、清香四溢的'粽子,是什么人发明的呀!”爸爸告诉我:“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自尽,人民划船想去救他,可是没捞到他的尸体,只好把大米等投到水里祭奠他。

  后来用箬叶把米饭裹起来投到水中,做成菱形是为了不让鱼虾啄食。所以,在端午节这天,人们包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佩带香囊??这些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哦,原来端午节还有这样美丽的传说,今天可要多包几个粽子呀!”我说。

  又是一年端午节,我想,年迈的外婆一定包好了粽子在门口盼着我们的到来。我已长大,再也不会像当年那样调皮地包“粽子王”,但那年的端午节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端午节的由来跟风俗 ⬮

  大家肯定都知道端午节吧。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的端午节奶奶就会包好吃的粽子,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煮,等粽子煮好了就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

  剥开粽子叶,闻到一股香味,里面用江米包着的蜜枣,像一颗亮晶晶的红宝石。一盘粽子放到了桌子上,那撩人扑鼻的浓郁糯米香,真是好极了。因为奶奶总是包许多粽子,送给亲戚吃。

  端午节,让我想到了一位伟大的.爱国将士——屈原,后因国家毁灭而跳河自杀。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把屈原自杀那天定为端午节。人们在那天举行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蒿等习俗。

  坐在电视机前看激烈的赛龙舟比赛,为自己喜欢的队加油喝彩。我想:中国的文化多悠久啊!中国的传统佳节多精彩啊!听奶奶说,赛龙舟是为了祈求这一年风调雨顺,保佑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一种钦佩,赞颂。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头别有一番滋味。

⬮ 端午节的由来跟风俗 ⬮

  “五月五日,是端阳。插入艾叶,佩戴香囊。吃粽子,撒糖。龙舟在水里。”听到这首儿歌,我想起了——端午节,也叫端阳节,流行于汉族、壮族、布依族等民族地区。

  据说端午节的由来是这样的:从前有个诗人叫屈原。当他的祖国被占领时,他绝望了。今年五月初五,他投汨罗江自尽,献出了生命。楚人很难过,以各种方式纪念他。我们吃粽子,赛龙舟,据说都是为了怀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说到吃粽子,这是最重要的习俗。一般前一天包粽子,晚上煮,早上吃。粽子的传统形状是三角形,也有长方形。一般按其瓤命名,糯米粽子,小豆粽子,红枣枣粽子称为粽子。粽子里撒糖,味道好极了。

  另外,端午节的.主要活动是赛龙舟。相传赛龙舟是为了救死于汨罗江的爱国诗人屈原。从此以后,每年五月初五都会举行龙舟赛纪念他,用龙舟驱散河里的鱼虾蟹,免得吃了屈原的遗骨。

  端午节也叫“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有关。记得小时候我妈在我手腕和脚踝上绑了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听说这叫《长命百岁》。也许穿上它就能“长命百岁”。然而,这种习俗现在并不常见。另外,在一些比较传统的家庭,要插“五尾”,包括菖蒲、艾草、石榴花、大蒜、龙舟花。我猜这些东西和辟邪有关。

  总之,端午节是一个有趣的传统节日!

⬮ 端午节的由来跟风俗 ⬮

  今天我很开心,因为今天是端午节,也是我爸爸的生日。

  这一天,我起得很早,因为我很兴奋。不一会儿,爸爸妈妈带我去超市给爷爷奶奶买节日礼物。买了礼物后,我们去了我爷爷家,给了他们礼物和快乐的假期。

  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我都会想起端午节的传说和起源。也就是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叫屈原。他非常热爱他的国家。他为了国家的富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跳进了汨罗江。人们为了不让鱼吃掉他的身体,包了很多粽子喂鱼。从此以后,人们每天都会包粽子纪念屈原。

  我们应该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

⬮ 端午节的由来跟风俗 ⬮

  端午节是用来纪念屈原的,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吧。春秋战国,屈原向楚王提出建议,一起和其他的国家共同抗秦。但是楚王听信小人的谗言,结果屈原被流放到了很远的地方。路途经过汨罗江的时候,知道了楚国灭亡的消息,怀着悲痛的'心写下了《怀沙》这首诗,然后抱着石头投江自尽。正好这天是五月初五,所以这天就被定为了端午节。

  端午节这天我们都要吃粽子,首先我先闻了闻味道,香粽叶的香气扑鼻而来,我期待的解开它的线头,剥开粽叶,哇,好香啊,我看着这漂亮的粽子,终于忍不住了,我一口咬了下去,太好吃了,粽子在我的嘴里软软的,味道真不错,我再咬一口,蜜枣在我的嘴里甜甜的,我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真的太好吃了。

⬮ 端午节的由来跟风俗 ⬮

  明天是端午节。我和父母会去沃尔玛买粽子。

  一到沃尔玛,我就赶紧跑进去找粽子。哇!这里人真多,真热闹。嗯?为什么那个地方那么多人?带着疑问,我走过去看看发生了什么。哦!本来都是买粽子的。这里的粽子有很多种:牛肉馅、红枣馅、排骨馅、花生馅...它让我流口水。我赶紧拿了个包,对妈妈说:“妈妈,我喜欢吃鲜肉。我想买更多。”我妈点头同意,我就买了好多鲜肉饺子。

  买了粽子之后,我们买了很多东西,然后在香山咖啡馆吃。吃完饭,我们高兴地回家了。今天真的'很开心!

  快看!这是我买的粽子。很好吃!

⬮ 端午节的由来跟风俗 ⬮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外形和品种,鼓舞幼儿与同伴进行沟通和合作,培育幼儿创新意识。

  3、幼儿能主动的回答问题,增加幼儿的口头表达力量。

  4、培育幼儿英勇、活泼的个性。

  5、鼓舞幼儿大胆说话和主动应答。

    教学预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外形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知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日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外形真好玩!

  二、品尝粽子,并讲解并描述。

  1、熟悉粽叶。

  T:粽子的外形真好玩,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芳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日老师也为你们预备了许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解并描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

  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教学反思:

  幼儿的爱好特别浓,能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争论的这个阶段,我应当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 端午节的由来跟风俗 ⬮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新偏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午”“豆”“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读好长句子。

  3、感受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氛围和浓浓的亲情。

    教学重难点

  1、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按笔顺正确书写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传统佳节导入新课

  1、做个小游戏:小吃货猜节日。

  游戏:小汤圆、圆又圆——元宵节!吃月饼、赏明月——中秋节!再过些日子就是端午节了!反过来考考你们,端午节吃什么?(粽子)也叫端午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2、读题:端午粽。

  (1)课题里有两个新偏旁,谁认识?

  (2)粽子吃过了吧,想一想:粽为什么是米字旁?

  3、伸出小手指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设计意图:

  揭题小游戏,创设“节日与美食”的情境,不仅为课文的学习做了铺垫,而且在语境中学习了生字“午”,认识本课两个新偏旁。

  二、学习生字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音。

  (1)指名读生字,相机正音。

  出示: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

  (2)去掉拼音,你还认识吗?

  (3)开火车读。

  (4)赛跑齐读:生字全躲到粽子里了,快把它们叫出来!

  3、学写生字“豆”。

  (1)你还知道哪些豆?老师也带来几种豆,认识吗?

  蚕豆红豆毛豆豇豆

  (2)小豆子大变身,变成了什么?

  (3)读儿歌,记住“豆”。

  毛豆短,蚕豆扁,红豆圆圆像两点,豇豆长长托上面。

  (4)师边说儿歌边范写“豆”,学生书空。

  设计意图:

  生字“豆”的教学从学生生活中来,通过各种豆的巧妙组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识记字形。

  4、咱们快去听这个故事,一起走进端午节。

  5、指名分段读,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6、我们读着读着,脑海里一定还留下了温暖的画面:(出示三幅图)

  师: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

  生:煮好一锅粽子

  师:我迫不及待剥开粽叶

  生:咬一口粽子

  师:临走时还

  生:装一小篮粽子

  设计意图:

  统编教材对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能找出课文中的信息。针对这条建议设计此环节,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端午节到了,外婆包粽子的食材有哪些?指名回答。

  出示:箬竹叶糯米枣

  (1)箬竹叶你见过了吗?老师带来了,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什么样的箬竹叶?

  (2)加上颜色读: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3)老师和你们一起读。

  生:青青的箬竹叶

  师:箬竹叶青青的

  生:白白的糯米

  师:糯米白白的`

  生:红红的枣

  师:枣红红的

  设计意图:

  本课叠词很有特点,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正着读、反着读,回环复沓,既积累了叠词,也为读好长句子做了铺垫。

  (4)一张箬竹叶、一小把米、一大颗枣,在外婆的手里就变成一个好看的粽子啰!读句子。

  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设计意图:

  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设计了由词到短语,再送到句子里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读慢慢学会长句子的停顿,掌握读好长句的方法。

  2、想看一看包粽子吗?

  3、粽子包好了,也煮熟了,流口水了吗?

  (1)引读:

  师:外婆一掀开锅盖,生: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生: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2)指导学生朗读。

  4、读着读着,老师想起自己小时候过端午节,我的奶奶也忙着包粽子,奶奶包着我看着、奶奶煮着我等着,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青青粽叶香,浓浓端午情,外婆还给我讲端午节的故事,告诉我永远要纪念的人,想知道的小朋友们也可以把端午节的故事找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

  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老师讲述儿时端午节的记忆,唤起学生的记忆,想起自己过端午的情景,亲情、传统佳节的传承在回忆中渐渐清晰。

  四、学写生字

  1、出示:午豆节,相同的笔画:长横。

  2、观察长横的位置。

  节字长横盖下方,午字长横摆稳当,豆字长横托上方。

  3、书写生字,反馈评价。

  设计意图:

  读好书、写好字是第一学段的主要任务,本课三个生字“午”“豆”“节”有一个共同的笔画“长横”,寻找汉字书写的规律,学会一类字的写法,从而习得写好字的要领,贯彻落实课标的写字要求。

分享

热门关注

2025年端午节鲜花粽子礼盒5篇

{year}年端午节鲜花粽子礼盒

端午节几月几号(推荐十五篇)

端午节几月几号

关于端午节的手抄报(5篇)

关于端午节的手抄报

难忘的端午节作文300字左右十六篇

难忘的端午节作文左右

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作文(14篇)

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作文

端午节的由来历简介免费(经典2篇)

端午节的由来历简介

端午节作文400字可抄免费十三篇

端午节作文可抄免费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故事(必备7篇)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关于端午节的画简单(通用18篇)

关于端午节的画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