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民俗是什么意思(汇集12篇)

2025-08-26 11:47:51 礼仪民俗是什么意思

  每年中秋节,我国各地都会举行赏月、吃月饼的传统习俗。人们精心准备丰盛的佳肴美酒,与家人团聚,共同庆祝丰收的喜悦。由于地域不同,各地的中秋庆祝方式各具特色。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流传下来的习俗,希望大家喜欢。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小编的中秋节频道!

✧ 礼仪民俗是什么意思 ✧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

  “举杯邀明月,共庆佳节时”,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即将来临,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月夕、月节,又因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放假通知,现将幼儿园中秋节放假时间安排如下:2022中秋放假时间为2022年9月10日至12日放假,共3天。

  为了让幼儿度过一个愉快、平安、健康中秋假期,我们真诚的提醒您,无论出游还是留在家里,应时刻关注孩子的健康,保持良好作息,并请您密切配合:

  (1)长假期间尽量减少聚会或商场等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外出的活动。以免造成幼儿身体不适。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或体育运动,并保持居室的通风和清洁。

  (2)家长要时刻注意幼儿的饮食卫生,不要暴饮暴食,不要吃过多零食,避免消化不良,引起胃肠疾病。

  (3)放假期间要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避免幼儿长时间在室内看电视,尽量保持幼儿的作息规律,以免孩子放假后回到园中出现不适的现象。

  (4)家长加强安全意识,幼儿外出活动一定要有家长陪同,并注意交通安全,注意家庭物品的合理放置,不让幼儿接触不安全物品及电源,谨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5)天气变凉,家长要多注意幼儿,及时帮幼儿增减衣物。

  (6)继续在家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例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帮助妈妈做些扫地、择菜之类的家务活等等自理能。

  (7)教育幼儿不得私自或结伴到河边、塘边玩耍或游泳,要远离不安全场所,不参加没有安全保障的活动。

  提前祝您中秋节快乐!愿您及家人能够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充实的中秋假期!

  xx幼儿园

  2022年x月x日

✧ 礼仪民俗是什么意思 ✧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凉爽的秋风,泛黄的树叶,成熟的果实,飘香的金桂,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一个信息: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而我们最喜爱的传统节日之一——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正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中秋节团圆节》。

  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中秋节从2011年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也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以,我们也有必要了解这一重要节日。

  八月十五恰好在秋季的中间,所以被称为中秋节。这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被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团圆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思想内涵。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表达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的千古绝唱。

  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间也有中秋祭月的习惯,后来慢慢演变成轻松的赏月。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都是流传至今的佳话。各地还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每当八月十五皓月当空时,在露天,把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在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另一个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它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说元代末年,江苏泰州的反元起义领袖张士诚(或说是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字条,上面写着“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样,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如约在这天夜里一起杀无恶不作的“鞑子”(元兵),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另有一种说法为,明洪武初年,大将徐达攻下元朝的大都北京,捷报传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就传谕中秋节普天同庆,并将当初反元大起义时传递信息的月饼赏赐给臣民。月饼从此就成为中秋节“法定”的食品,是必须要吃的了。

  同学们,关于中秋节还有许多有趣的传说,大家可以去网上查阅。9月30日,就是阴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了,大家不妨走出房门,在月光下,一边与家人分享切好的月饼,一边吟诗诵词,赞美大自然的奇观,那该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最后,预祝大家中秋快乐,合家团圆!谢谢大家。

✧ 礼仪民俗是什么意思 ✧

  在我们的身边,俗语俗习俗行无处不在。民俗是一种民间生活文化,也是中国人文历一颗璨璀的明珠。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和了解身边的民俗吧!


  我的故乡——湛江,是一座有着浓郁民俗气息的城市。湛江的民俗文化很多,但其中有趣的就是当地的元宵节习俗了。


  在湛江,元宵节这天晚上,每家每户都会吃汤圆,在一起聊天。而且还会放美丽的烟火。更有趣的是,晚上还会举行游神赛会。


  游神,是人们在喜庆日子里或元宵节这一天,到神庙里将神像抬出来进行游街,与平民百姓同乐。游神开始前,神庙门前会鸣放礼炮,将神像请进大轿里,然后举行一种叫做“拜起马”的'仪式,仪式进行完后,就由几名大汉抬起神轿开始___。神轿游经过的路段,各家各户都会在门口摆设祭品。在这支游神的队伍的前面,有几顶非常豪华的大轿子,在这些轿子里面,就奉放着这一条村子里的大神,被奉仰的大神还穿着十分华丽的衣服,轿窗也是经过精心雕制的。抬这些神像的大汉都是那些在过去一年里新婚或添丁的男子。他们且还要穿上红衣红裤。除了抬神像的人,还有一些吹唢呐和打锣鼓的人,他们都是村里有经验的老大爷。在队伍的后面,有一头狮子这头狮子威风凛凛,据说是神的坐骑。


  在那天的正午时分,一阵爆竹声响过后,家家户户就开始吃团圆饭了。在乡下农村里,人们吃团圆饭都是要开着院子大门的,在团圆饭的饭桌上,也一定会摆放着美酒、炖鸡和一些新鲜的海味等佳肴。更新奇的是,团圆饭的饭桌上还会摆放着发菜汤。发菜是一种长得很像一根根黑色毛线的东西,煮熟后美味可口,人们常常用它熬腐竹粉丝汤。因为发菜的诣音为“发财”,所以它也意味着富贵吉祥,也就因此被人们摆上团圆饭的饭桌了。这就是讲究的元宵团圆饭了。


  在晚上,还有一场游灯活动,整条村子的人都可以参加。游灯,就是参加活动的人手执一个灯笼随着晚上游神走过的路线再游一番。灯笼也很有讲究,必须是红色的。


  这就是我们的民俗文化,是不是很有趣呢?只要你多点关注,就能了解到我们身边更多的民间俗习和民俗文化。

✧ 礼仪民俗是什么意思 ✧

  过年了,街上到处挂着红灯笼,喜气洋洋。说到过年,可有很多的风俗礼仪。快随我看看吧!


  大年三十,我回到了老家铜川市耀州区。刚走进家门就看到爷爷奶奶忙忙碌碌地在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打扫庭院,掸浮沉扫蜘蛛网。我非常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原来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还有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用意。


  打扫完卫生,爷爷开始贴春联了。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把春联贴于门上。我帮着爷爷贴春联,看到贴好的红红火火的春联,感到非常开心。


  贴完春联后,爷爷在门上贴了个倒着的“福”字。我不明白了,为什么“福”字要倒着贴?原来“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美好未来的愿望。“福”倒着贴,就意味着“幸福已经到来”或“福气已经到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真渊博啊!


  晚上吃团圆饭时,全家人坐在一起包饺子。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圆合欢。此外,过年吃饺子,有“招财进宝”之意。所以大家在过年时要一起吃饺子。过年的时候还有守岁、燃放爆竹、拜年、给压岁钱等各种习俗。


  中国年是红红火火的,既有文化礼仪活动,也有各种各样的美食。在这里祝大家鼠年吉祥、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身体健康!

✧ 礼仪民俗是什么意思 ✧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视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这说明,早在汉代中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


  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对联”、“桃符”等,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而得名。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年夜饭


  一年的团圆饭充分的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而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来表达感激之情。

✧ 礼仪民俗是什么意思 ✧

  第一段:引言。

  少先队活动指导是少年儿童队伍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作为少队指导员,我深感责任重大,不仅需要保障少先队员的健康成长,还需要为他们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积极参与和指导少先队活动,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多种形式的活动设计。

  少先队活动的设计应该注重多种形式的组合,让少先队员能够在不同的环境和场景中体验和学习。例如,开展室内外游戏活动可以培养队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应对挑战的能力;举办实践活动可以激发队员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组织社会实践可以让队员更加了解社会和珍惜身边的资源。通过合理安排和设计,我发现队员的参与度明显增加,他们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第三段:亲身参与与管理能力的培养。

  除了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少先队活动的指导工作还需要重点培养队员的管理能力。作为指导员,我们应该鼓励队员们参与到活动的策划、组织和评估中,在教育他们之余,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管理能力。在纪律训练活动中,我将部分管理权限交给了队员们,让他们自主制定规则和管理纪律。结果令人欣喜的是,队员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了出色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不仅活动进行得有条不紊,还培养了他们对规则的`遵守和执行力。

  第四段:培养的方法与策略。

  在指导少先队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培养方法与策略非常重要。正面激励是其中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给予队员们适当的肯定和奖励,可以激发他们的活动参与和积极性。此外,持续的关心和指导也是不可忽视的。通过与队员们的日常互动,我发现他们愿意与我分享自己的所学所思,也更加乐于接受我的指导和建议。这种关心和指导使得我与队员们建立起了亲密的关系,也让我的指导工作更加顺利。

  第五段:心得总结与收获。

  通过指导少先队活动,我不仅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个指导员的责任和使命感,还获得了很多收获。在活动中,我看到了队员们的成长和进步,他们变得更加自信和能动,也在学习中培养了更多的责任心和合作精神。同时,我也对自己的指导能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总结和反思过去的经验,我相信在未来的指导工作中,我能够更好地发掘队员们的潜力并帮助他们成长。

  总结:指导少先队活动是一项既有挑战又有意义的工作。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培养队员们的管理能力,与他们保持紧密的互动与指导,我们可以助力少先队员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同时,指导员自身也会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成长与收获。希望这些心得体会能对大家在指导少先队活动中有所启发。

✧ 礼仪民俗是什么意思 ✧

  近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少先队活动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新知识,还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体验,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少先队活动培训使我进一步了解了少先队的基本知识和组织原则。在培训中,我们通过观看相关的视频和幻灯片,了解了少先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我了解到,少先队是共青团旗下的少年儿童组织,旨在培养少年儿童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此外,我还了解到了少先队的组织原则,如团结互助、民主参与、勤俭节约等。这些知识不仅增强了我对少先队组织的认识,也使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在少先队组织中的角色和责任。

  其次,少先队活动培训增强了我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培训中,我们进行了许多小组活动和集体讨论,这要求我们要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通过这些活动,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了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在一个小组活动中,我们要为纪律主题班会准备一个小故事。我们分工合作,每个人都做了自己的任务,终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任务,获得了同学们的好评。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意识到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再次,少先队活动培训培养了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在培训中,我们参加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植树活动、社区志愿服务等。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劳动的重要性和劳动的快乐。在植树活动中,我们不畏炎热的天气,埋头实干,为学校增添了一片绿色;在志愿服务中,我们主动承担起义务,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些活动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劳动的成果,也使我明白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多么重要。

  后,少先队活动培训提升了我的领导能力。在培训中,我们进行了班级活动的`策划和实施。我作为班级的少先队员代表,带领班级同学制定了活动计划和安排了各项工作。在活动中,我起到了组织和领导的角色,学会了协调和分配工作。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领导能力,也成长了自己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

  通过这次少先队活动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少先队的重要性和价值所在。少先队是引领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平台,培养了我们的组织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我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少先队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为队伍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同时,我也将把我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 礼仪民俗是什么意思 ✧

  xx学期以来,我校以少先队大队的指导思想制定学校工作计划,开展各项有意义的少先队活动,加强少先队员的思想品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我校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生动活泼的集体,努力把少年儿童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本学期少先队工作在学校的支持下,以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了队员的活动领域,充分发挥了少先队组织的作用,使我校少先队工作稳步前进,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队员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文明礼仪习惯。

  1、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利用国庆、队庆等有利契机,通过举行中队活动,出手抄报,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在队员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起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而奋发成才的远大志向。

  2、法制教育。

  通过国旗下的讲话、班会课、中队活动和法制教育专题报告,强化队员的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观念,培养队员的法制意识,交通安全意识,使队员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3、环境保护意识教育。

  除了让队员知道保护自己校园的环境外,还带领队员走出校园,看看我们身边的环境,想想我们能为此做些什么。以此对队员进行环保教育,提高了队员的环保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

  二、加强少先队的组织建设和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少先队的职能作用。

  1、充分发挥大队委员,中队长的功能和作用。

  让他们明确各项任务和职责,协助辅导员做好学校少先队工作,使他们成为学校少先队工作的得力助手。

  2、在建队节之际,吸收了一批新队员。

  通过对新队员的入队前培训,了解有关少先队的知识。在建队节举行了隆重的入队仪式,让新队员感受到戴上红领巾的光荣,同时也明确自己的职责。

  3、加强学校少先队的阵地建设。

  学校图书馆的开放,为队员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读书、阅览的环境,增长了队员们的见识,拓宽了视野。通过德育基地和少先队劳动基地的活动,让学生受到一定的教育,得到一定的实践锻炼。

  三、学期具体工作总结:

  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进行教育。

  九月份:

  通过教师节对学生进行尊师重教的教育,同时我们开展了简朴而有意义的“三个一”活动。让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也让教师感受到了自己的爱心换回的是学生的真心,从而更增加了自己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心。

  十月份:

  我们组织了国庆节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小要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将来为建设祖国出一份力量。我们还在少先队建队日时开展了学唱爱国主义歌曲活动,学习少先队知识。为迎接建队日的到来,在全校举行了学唱爱国主义歌曲活动,让学生懂得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十一月份:

  在消防日对学生进行了消防方面的教育;充分利用感恩节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我们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开展了学唱一首感恩歌曲、为父母洗脚或做饭、给帮助或教育自己的人写一封感谢信的三个一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十二月份:

  首先,对全体队员进行了法制教育,提高自己的保护意识。其次,开展了“喜迎新年”的系列活动,队员们从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受益匪浅。

  一月份:

  为迎接期末考试,组织队员们相互之间讨论、交流复习计划,促进共同提高。回顾短暂的工作时间里,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过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的踏实工作,奋发进取。同时我们也明白少先队工作任重而道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再接再厉,开拓创新。

✧ 礼仪民俗是什么意思 ✧

  春节民俗,在全国各地大同小异。陕西民风古朴,春节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岁首。古代的“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腊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才把腊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的“年”叫作春节,因为春节—般都在“立春”后,因而称其为春节。

  陕西人如今仍把春节叫作“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的故事。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猛兽,每当寒冬将至新春来临的夜晚。出来食人,使得人们不得安宁。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猛兽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年”一见熊熊大火,听见叭叭炸响的爆竹,就逃遁得无影无踪。后来,便逐渐形成了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帖对联、放爆竹、吃年饭的风俗习惯。

  陕西乡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农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饱。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一般农家,杀猪宰羊,碾米磨面,做点豆腐,购买蔬菜,吊挂粉条,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均短几笼子馍馍,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妇女上街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袜、老年人则购买红纸、年画、冥币、白麻纸等大年礼仪用品。

  大年前两天,陕西不论关中、陕南、陕北,还是城市农村,要“扫舍”,城里人叫打扫卫生。家家房前屋后,窑里赛外,连拐角都要打扫得于于净净。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纸,贴上大红窗花。年三十早,家家房户贴对联和门神,屋里挂上年画。年终于来临了。

  进入腊月,人们便开始忙碌,一直忙到腊月三十日,过年便正式开始。大年三十晚饭前,家家户户必须把房子、院落、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收拾清整,贴好大红对联(有丧服的人家贴黄色或绿色对联)及门神、窗花等,大门及堂屋、卧室、灶房、牲畜圈等处都要贴相应的对联。一切准备就绪,便开始点腊烛、烧香、燃放爆竹、祭祀先祖。之后,全家大小便共聚一桌吃“团圆饭”,俗谓“团年”。晚上,各家灯火通明,炉火熊熊,老少彻夜不眠,围炉“守岁”,俗称“坐年根”。在守岁的同时,合家大小依次要洗澡,换新衣,包饺子,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待到子时(相当于今23时—1时),万家鞭炮齐鸣,意为“接天星”,“迎财神”,有的还摆上香案,行跪拜之礼。据说谁家鞭炮响得先,财神就先光临谁家。然后,便是晚辈为长辈们磕头拜年,长辈们也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孩子。同家分居的人,便开始相互奔走拜年,通宵达旦,直到初一早上。

  安康人从初一到初十,还有以观看天气的好坏预测五谷六畜是否兴旺的习俗。相传每天天气都有预示。即:初一观鸡,初二观狗,初三观羊,初四观猪,初五观牛,初六观马,初七观人,初八观谷(庄稼),初九观果(果树),初十观菜。俗称“新春十日晴,丰年乐太平,新春十日阴,谷米贵如金”。

✧ 礼仪民俗是什么意思 ✧

  “爆竹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的气氛就是如此,今天就让我来介绍一下我的家乡惠来的春节习俗吧。

  春节差不多在腊月二十四就开始了,此时家家都忙着大扫除,打扫去这一年的灰尘,寓意着“辞旧迎新”大扫除完后,家家户户都去置购年货,预备过年的东西。在除夕前,在外的游子都准备回家,马路上也因此车水马龙,街道人山人海。大街小巷都是洋溢着热闹的气氛。

  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赶忙做起了年菜,贴上了红红的对联,穿上了漂亮的新衣,处处是一片万象更新的情景。年菜做好后,家家都去自家的祖祠祭拜祖先,而小孩子们则与同伴在空旷的地方放鞭炮,噼里啪啦,与这浓厚的过节气氛融在一起,到处是一片热闹非凡的情景。除夕晚上,一家人坐在餐桌旁吃年夜饭,听着窗外噼啪作响的鞭炮,看着窗外绚丽多彩的烟花,欢声笑语,在屋子传开,呈现出一幅团圆温馨的情景。吃完年夜饭。打开电视,看春节联欢晚会,又是一片欢声笑语。

  正月初一,是小孩子们开心的时刻,因为可以收到父母给予的压岁钱。而在这一天,人们也要走街串巷,到亲戚朋友家拜年,也得给亲戚家朋友家小孩红包。这一天,大街上人来人往,各家商店都挂上了象征性的“红色”,到处是一片喜庆的情景。

  正月十五元宵节,店铺都挂出各式各样的灯笼,在各各的彩旗的点缀下,更加绚丽多彩,人们在这一天都是要吃元宵,寓意着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晚上的时候,大家走出家门,走到那人山人海的大街上,可以去店铺里猜灯谜,各种各样的灯谜让人冥思苦想,在得出结果的一刹那的乐趣,也使人颇有成就感。

  元宵过后,春节就算真正结束了,大家也投入到新的工作,新的生活。

✧ 礼仪民俗是什么意思 ✧

  腊八节的来历如下,释迦牟尼未成道前,已修行好些年,因修行身体很消瘦,觉得修行不是解脱的方法,因此打算放弃修行,这个时候一个牧女向释迦牟尼呈献用乳汁或酥油调制成的粥,吃完粥,释迦牟尼精神和体力大好,在12月8日成道,佛教徒为纪念此事,将腊八作为佛教节日。

✧ 礼仪民俗是什么意思 ✧

  文献记载与“腊”相关的古俗。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古时我国一些地方有腊祭的习俗,腊祭的对象,则是祖先以及五位家神(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

  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其起源甚早,《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关于腊祭,古书多有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村人并击细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土以逐疫”。

  祭祀的对象凡八: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沟、昆虫神。先秦时腊祭日期并不固定,汉后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据说在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分享

热门关注

文明礼仪小常识内容(合集十九篇)

文明礼仪小常识内容

二人西餐厅正确点餐方式六篇

二人西餐厅正确点餐方式

最新播音主持礼仪课教案

播音主持礼仪课教案

送花的礼仪和注意事项(合集九篇)

送花的礼仪和注意事项

社会人常识礼仪心得体会十三篇

社会人常识礼仪心得体会

古代礼仪常识称呼礼仪十八篇

古代礼仪常识称呼礼仪

礼仪安全常识地震教案17篇

礼仪安全常识地震教案

礼仪常识图解(精华16篇)

礼仪常识图解

女士和男士握手礼仪(八篇)

女士和男士握手礼仪

形象礼仪小常识大全(集锦十篇)

形象礼仪小常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