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小编精心推荐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200字 | 1500字
认真阅读完一本书后,我们的视野会得到拓展。不妨写下8篇读后感来记录你的体会。你想好如何撰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红星照耀中国》的读后感,字数在400字以上,供大家参考。一起看看吧!

〖一〗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400字以上
或许某些模糊的记忆会被岁月冲刷无迹,但唯有留在心中的那{红色,还在记忆里飞舞闪耀,他们永远不会稍纵即逝…哪怕鲜血在时间冲刷后消迹,也许夕阳会在西方消失,但是中国红永远铭记于心!
阅读了《红星照耀中国》后我了解到近代中国历经磨难的风雨沧桑,更感受到的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曲折历程,也明白的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抗争的热血豪情,这是为中国共产党撰写的一部历史辉煌的史诗。
周恩来爷爷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刻铭记在我的脑海里;我记得邓小平爷爷那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话在我心中种下了红色革命的种子。
我想每一位默默奉献的不屈革命者都是一位不朽英雄!
〖二〗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400字以上
归纳:“它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这是斯诺对红军长征总评价。
本章中,斯诺通过对红军长征的详细描写,透露出红色军民这一伟大征途的真实情况,粉碎了国民党对外谣传的弥天大谎。其中由第五次围剿开始,红军为保存实力,被迫撤出江西地区,于是便开始了这一伟大征程。
一路上,红军一共突破国民党四道防线。在贵州和云南时,与少数民族巧妙对话,使他们明确了“白汉”和“红汉”;在大渡河以敢死队在前冲锋,红军日夜兼程由铁索抢渡大渡河;所谓大草地,其实就是一大片沼泽地,在国民党不断的轰炸和进攻下,在粮食极为短缺,牲畜稀少的情况下,红军走过了大草地,翻过了雪山,尽管有成千上万的人被饿死冻死,但他们的队伍依旧走了下去;在藏族人部落区,红军受到了他们误会般的敌视,买不到吃的,牲畜被他们杀死,因为情况紧急,红军无法向藏族人民解释,红军不得不为了吃的`而打仗,这也是红军唯一的“外债”。最后,斯诺用一组惊心动魄的数字表达了红军这一路途之艰难,耗时之长,牺牲之大。被称作是军事史上最伟大的征途实至名归。
评价: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强渡大渡河,首先他们为了确保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通过,他们的领导人被迫决定日夜兼行,可河流端急,渡船稀少,他们无法通过渡船渡过河流,只能够在铁索上进行强攻,令我最敬佩的就是红军选出了一批敢死队,他们冒着敌人的子弹,冒着舔人的火焰,在不断的牺牲中,为后面的队友冲出了一条血路,他们用自己的牺牲换取了队伍的胜利,换取了红军精神的胜利。
长征这一伟大的行程,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要消灭红军,消灭革命的企图;宣扬了红色军民不畏牺牲,以集体为重的无畏精神;这也号召了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站起来反抗军阀,支持革命,开拓新天地。
是的,我们又何尝不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呢?在学习中,在生活中,我们都可以将这无畏困难,无畏艰险的精神;这伟大的红军精神发扬光大。我们虽在和平年代,但我们应依旧有着先辈们渴望光荣的血液,在生活的荆棘丛中,在挫折的鞭笞火燎中,怀着一份无畏的勇气,向着光荣和胜利,进发!
〖三〗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400字以上
这本红色读书别看书名中有中国二字,但其实确是美国人——埃德加·斯诺写出的著作。
1937年英文版由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出版,1979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副牌三联书店出版了1937年英文版的中译版。本著作的作者埃德加斯诺(EdgarSnow,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至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记者,所著通讯话集为书。新中国成立后也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主席见面。
长征?哼,就这连小学全都知道,不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吗!但是你可知道,长征是一次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一部恢宏壮丽的伟大诗篇,一座永不磨灭的巍峨丰碑,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群体记忆之一。
可为什么要长征呢?因为第五次围剿,在前四次的围剿中,红军都几旅几旅地,整师整师地消死国民党军队。蒋介石在第五次战役中对红军大约发动了九十万大军,而红军虽然已发展到八万多人,但枪炮装备参差不齐,怎么能和九十万武装精良的反动派打呢!于是他们选择战略性撤退,反动派怎能放弃,于是便有了这两万五千里长征。
这长征到底是从哪到哪儿呢?说到这,便是从江西的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陕西西北部道路的尽头为止。根据一军团按逐个阶段编的一张精确的'旅程表,长征的路线共达二万五千里,大约为横贯美州大陆的距离的两倍,这个数字大约是主力部人的最低行军长度。不要忘记整个旅行都是步行啊!
红军要想大迁移就首先要粉碎四道防御工程(P184)。果不其然,江西第一道防线于1934年10月21日突破,湖南第二道防线于11月3日占领,一星期后12月南第三道防线也被击溃,广西和湖南的军队在11月29日放弃了第四道也就是最后一道防线。第一个小困难顺利解决。接着红军又大渡河(p188),说服彝族过大草地,躺沼泽,爬高山,单凭穿草地红军一连走十天还不见人烟,这个沼泽迷宫,牺牲了很多很多的战士。
到现在红军到了甘肃边境,这时有更多的军队阻拦它们,长征的统计数定是触目惊心的。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场遭遇战,路上368天,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剩下来的100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红军一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有5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24条河流占领出62座小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的军队包围,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十几年都没有去过的地方,(具体见200页)。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大规模的转移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有着很重要的历史意义。不仅孕育了中国革命伟大胜利,而且为我们留下伟大的长征精神。让我们齐诵毛主席的诗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透迤腾细浪,鸟蒙磅礴足泥丸,金沙水拍云涯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善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让长征精神流芳百世,并且铭刻在每个人心中。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继承前辈们的意志,对自己的梦想坚持不变的走下去!加油!勤奋学习,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四〗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400字以上
《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作为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品。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革命和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斯诺孤身一人冒险穿越层层封锁,长途跋涉来到陕甘宁边区,寻找红色中国的故事,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口问手写,对苏区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撰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并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
《红星照耀中国》不仅在政治意义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而且在报告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上也成为同类作品的典范,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以及叙事的角度几近出神入化的程度。
〖五〗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400字以上
这几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本纪实性很强的作品。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勇猛战斗,用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助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爱戴。
这其中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万里长征。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万里长征开始有三十万人,而经过长征后只剩三万人。过大渡河的时候,桥被拆了一半,对岸还有机枪手,而红军们不畏险阻勇敢的爬了过去,把炸弹丢向敌军阵地。过大草地时,藏人向红军开枪,不让他们拿到牛羊,红军只能艰苦的吃甜菜、萝卜、草根。
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山脉时终年盖雪的,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占领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队包围。
长征所折射出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学习。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繁荣的重任。我们要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发展而努力奋斗。
〖六〗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400字以上
中国现在幸福的生活是在抗战时期的英雄们牺牲自己赋予我们的。斯诺作为一名西方记者,所占的是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去描述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他把自己在红色区域的所见所闻都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后来汇编为《红星照耀中国》,它可以让人们进一步的去了解当时十分神秘的中国的红色革命。
斯诺独自一人来到中国西北根据地进行实地考察,斯诺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领袖,如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邓发等。此外,他还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客观地向全世界真实的报道,中国红军和共产党的真实情况。斯诺从多个方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书中以庸质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以及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红心,不仅照亮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我们现在坐在明亮温暖的教室里,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即使现在是和平年代,也不能忘记在无数革命斗争中流血流汗的革命先驱,是他们在那民衰国殇、狼烟四起、人人自危的年代挑起了民族的大梁,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冲锋陷阵赴汤蹈火。今天,如书上所说的,共产党以如一颗红心,照耀了全中国,让中国走向了富强繁荣的道路。
〖七〗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400字以上
一百年前,我们,中国,中国人民。都正处于一个水深火热的时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日二十一条,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南京大屠杀,还有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等种种的耻辱。
放暑假了,这次暑假里。我们的语文老师让我们读了一本名著,名字为红星照耀中国,我本以为这是一个中国人写的,但是没想到的是整本书竟然是一个美国作家写的。
这本书的主要写的是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来战胜敌人,在失败的过程中不灰心,不放弃,在革命的的旅途中不断地帮助农民帮老百姓,他们的的军队是以农民为主。而在这本书中还有几个十分精彩的故事。官帽山上的.三百多名红军战士被敌军重重包围。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萝,马上带领三百多名红军战士用藤蔓顺利下了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海油很多很多振奋人心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不朽功绩。
红军的精神,是一笔财富,激励着中国后来人。红军将士们为了崇高的理想百折不挠,奋勇平博的革命精神,从这里给我启示是,我们不能辜负战士们对我们的期望,要勤奋的学习,做一个祖国的栋梁,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
〖八〗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400字以上
最近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作者是美国埃德加·斯诺,他是一名记者。这本书讲了作者从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时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红军的情况,毛泽东,周恩来是书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在书中,我认识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还记得,当斯诺走进红军队伍时,他被军中的场景惊讶到了,看着眼前的普通人,难道他就是毛泽东?穿着一身洗的发白的`红军装,带着一顶普通的红军帽子。口袋中装着一个老旧的铁烟盒子,单凭这一点就能判定他是谁了吧。这样看起来他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年轻人,他领导着一支庞大的革命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斯诺在吃饭时,红军们吃的也非常简陋,只有蔬菜和馒头,在当时,肉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奢侈并稀有的。但就是这样一支吃不饱穿不暖的队伍,仍然为自己的国家搞革命。
在到毛泽东住处的时候,斯诺只看到了几具简陋的家具,其余的都是书。只是墙上有一张照片,上面的人眼神坚定,向远方望去,多年硝烟战场似乎没有在他脸上留下一点痕迹。他就是毛泽东,一个平凡而又神奇的人物。
斯诺以故事的形式向我们真实描述了中国红军为了理想而百折不挠,奋勇拼搏的革命精神。这让我明白了:在这幸福的日子里,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不负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