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导游词1000字(七篇)

2025-09-14 19:46:45 山西导游词

  作为导游,编写导游词是与游客交流和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工具。要使导游词重点突出,可以聚焦于关键景点和历史背景,简明扼要地传达信息,确保内容生动有趣。以下是整理的山西导游词示例,供大家参考。

山西导游词1000字

▶️ 山西导游词1000字 ◀️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我们正在驶过的这道山梁叫做黄花梁,老百姓说“砍尽黄花梁,建起应县塔”,说明过去黄花梁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但为了建造应县木塔,整座山的木材全被砍光了。据专家测算,当年建造应县木塔总共用了1亿多立方米的木材,得用20xx多辆载重5吨的卡车才能拉完。-

  今天的天气非常晴朗,站在黄花梁上就可以看到应县木塔。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远处那个小黑点就是应县木塔,它是雁北大地上最醒目的地标建筑,所以在40里之外都可以看得到。

  其实,塔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是标志性的建筑,比如北京的白塔、杭州的六和塔、苏州的虎丘塔、太原的双塔等等,但是它的作用大家却不一定清楚。塔的起源在印度,最初是用来安葬佛祖的遗骨,因为佛教徒把佛祖和高僧的遗骨都称作舍利,所以早期的佛塔统称为舍利塔。据说,大千世界共有8万4千座佛祖的舍利塔,而中国有19座,我们今天将要参观的应县木塔就是其中之一,1966年,我们就在木塔中发现了两枚珍贵的佛牙舍利。塔的作用也不仅仅限于藏放舍利,中国的大地上还有风水塔、文峰塔、标志塔、瞭望塔,可见塔的功能是多样的。而建塔的材料更是富于变化。

  据历史文献记载,中国最早的塔都是木塔,但是木塔有着致命的弱点——怕火。因此,三国以后,人们开始用防火性能较好的砖、石、铜、铁、琉璃乃至金、银等各种材料来建塔。由于建筑材料的多样化,中国古塔在类型上也进行了许多创新,除了印度佛塔固有的覆钵式,还发明了楼阁式、密檐式、金刚宝座式、过街塔、造像塔、花塔等10多种类型。华夏大地上,至今仍保存着3000多座古塔,而山西就有280座之多,其中应县木塔和洪洞广胜寺飞虹塔是楼阁式塔的代表作,灵丘觉山寺塔是密檐式塔的杰出代表,五台山大白塔是中国最高的覆钵式塔,五台山园照寺室利沙舍利塔是中国最高的金刚宝座式塔,堪称是中国古塔艺术的博物馆。

  塔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类型,其意义早已超出了建筑本身,而应县木塔无疑就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大家看,我们离大木塔已经越来越近了,它那拔地擎天的形象被古人誉为“天柱地轴”。

▶️ 山西导游词1000字 ◀️

  平遥城池呈方形,城墙周长 6163 米。南城墙随中都河蜿蜒而建,其余三面皆直线相围。城墙高 8~10米,底厚8~12米,顶厚3~6米。墙身素土夯筑,分层铺设稻草为拉筋,外壁城砖白灰包砌,顶部青砖铺墁,内向设泻水渠道。环城墙辟城门6道,东西各二,有上下门之分;南北各一。各门交错设置,门外筑瓮城,内外皆用条石铺墁,门洞上原建城楼各一。城墙四角设平台,原各建角楼一座,现城门楼角楼失存。城墙东南隅建有魁星楼和文昌阁,亦俱废。东墙城门上尚存尹吉甫点将台。城墙内侧筑马道。城墙外壁分段筑马面71 堵,上建敌楼各一,中架木板,外设箭孔。城墙上设女墙高 0.6米,堞口高 2米。

  平遥城依照“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原则修建,风格古朴,重视防御,工艺和用料均以精良著称。城池平面呈方形,南侧城墙沿中都河而建,故略显蜿蜒。城墙高12米左右,平均宽3.5米,周长6.4公里。墙外有护城河,宽度和深度均为4米。墙体内为土筑,外用白灰包砌,顶部用青砖铺墁,内侧设马道和内向排水渠道。墙上有6座城门及门楼,四角各筑1座角楼,每隔50米便筑料敌楼1座,共有72座,垛口共计3000多个,据说是按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来设计的。不过除了城门和垛口,其余已大都残坏。六座城门中,南北各有一座,东西分别有两座,东西门外均筑有附属的瓮城,形如乌龟的头尾和四足,并且城内街道布局亦颇似龟背纹络,故有“龟城”之称。

  平遥城墙的东南角和东门,分别有文昌阁(现已不存)、魁星楼和尹吉甫点将台等建筑。南门部分墙段曾在20_年倒塌,20_年已获重修。除此以外的其余大部分墙体都保存较好,与陕西西安城墙、湖北荆州城墙、辽宁兴城城墙等并列为中国现存最好的四座古城墙。

▶️ 山西导游词1000字 ◀️

  现在我们到了运城市西解州城外的关帝庙。关帝庙是奉祀三国时期武将关羽的寺庙,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我国乃至海外关帝庙中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庙宇,也是国内现存最好、最完整的关庙建筑群之一。关帝庙南倚中条山,北濒盐池水,绿树成荫,景色秀丽,具湖光山色之胜,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读《三国演义》,看《三国》戏和电视剧,都知晓关羽的盛名,可谓家喻户晓。关羽(公元160卜—219年),终年59岁,字云长。传说关羽本来不姓关,因杀了欺侮良家民女的县尹被迫捕,逃至撞关,过关隘被关吏查询时。他随口指关为姓,从此以关姓闯至河北涿县。以后,与刘备、张飞结为手足兄弟。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俘虏,曹操赏识他英勇善战,拜他为偏将军。关羽斩颜良、文丑,封汉寿亭侯。随后,关羽再次投奔刘备,著名的赤壁大战,刘备和孙权联合击败曹操,关羽受命镇守要塞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4年),关羽率军攻樊城,水淹七军,活捉曹操大将于禁,斩名将庞德,威震华夏。不料孙权乘机派兵从背后偷袭,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关羽战功显赫,名声跃居历代名将之上,后被迫封为“壮缪侯”。

  民间百姓追慕关羽忠孝义勇,逐渐奉若神明。历代统治者利用关羽对君主忠贞不二的品格,大肆宣染和教化,逐渐封王、封帝。明清时代,关羽有“武王”、“武圣人”之尊,与“文王”、“文圣人”孔子并肩而立。

  我们面前这座气势宏伟的建筑就是关帝庙,首先由我介绍一下庙宇的历史和布局。据文献记载,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初(公元589年),宋代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扩建。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毁于地震,再建后又于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毁于大火,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又予重修,历经数十年修缮,始恢复旧貌。

  现在的庙院南北长700余米,东西宽200余米,总面积14万平方米,各种房屋200余间,规模巨大,建筑精美,气势恢弘,为中国武庙之最,颇具王宫气派。整个庙宇的布局分南北两大部分,南为结义园,北为正庙。正庙又分前后两院,前为庙堂,后为寝宫,形成了我国传统的“前朝后寝”的格局。

  各位女士、先生,我们现在站在关帝庙东侧的大门,从这里直入的是北部的正庙部分,进人之前让我们参观一下南侧的结义园。当年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桃园结义,现在结义园的景致是依照当时的场景进行设计建造,由木牌坊、君子亭、三义阁、假山、莲池等建筑组成。每逢春暖花开之际,四周桃花含苞欲放,阵阵花香袭人,颇富桃园结义诣趣。

  现在我们出结义园,进入主庙。大家脚下的这条路是主庙的中轴线,在这条主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排列着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祟宁殿,两侧配以木坊、石坊、钟鼓楼、祟圣祠、胡公祠、追风伯祠、碑亭、钟亭和东西长廊等。正庙坐北朝南,建筑布局沿袭着中国古代建筑中轴式对称的传统风格。院落内建筑排列有序,左右对称,高耸的建筑,参天的古坊,颇具皇宫格局。

  端门,又称山门,是进入主庙的第一道门,门楣正中,镌刻着“关帝庙”三个大字。门前空地上,立有三根交叉的铁柱,名为“档众”。古代凡来朝谒关帝的官员,文官在此落轿,武官在此下马。端门对面建琉璃影壁一座,上嵌蟠龙、人物、鞍马等图案,富丽华贵,庄重大方。

  我们由端门而人,面前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雉门。文官和武官则要由文经门和武纬门出入。东西两侧分列崇圣祠、胡公词。这样可以见到一字排开为三门两祠。大家是由东边的钟楼下进入庙内的,西边的鼓楼与钟楼遥相对应,酷似两尊守护主庙的武士。

  跨进雉门,大家可以回头留意建在高大台基上的门庭,台阶向内收缩,两侧各砌八字形琉璃影壁一道,大家可以猜猜这在古代有什么用场?“先生,你猜对了,这是一座可搭可拆的活动戏台。”每逢庙会演戏时,便将大门关闭,架上木板,变后部为前台。大家可以遐想当年演“关公戏”的盛况,如今门庭隔扇上,仍镌刻“全部春秋”及“演古”、“证今”等字样。

  过了雉门看见一座宏敞的厅式建筑,便是午门,虽然称“门”,实为过道。四周环有雕刻精美的石栏板,两端镶嵌五彩琉璃的松鹤和小鹿。步人午门,石栏的匠额,楹联引人注目。这幅长联是民国时解县县长郭象蒙所书,上联是“国贼数操,谁曰不然,顾权无以异也。张挞伐,建纲常,天地低昂鬼神泣”;下联是“圣乡说鲁,复乎尚矣,惟解亦相侔焉。仰威灵,明把事,山川磅礴庙堂巍”。联中骂操、贬权、颂羽一气呵成,又盛赞关庙之盛况,可以说是联中神品。门厅内东西两侧和中壁有彩绘关羽生平的画像,为河东民间艺人所绘,表露出百姓对关羽的敬仰之情。

  沿着冬青簇拥的大道,穿过雕造华美的“山海钟灵”木坊,便是御书楼。我们置身楼下仰望,可见建筑造型精巧别致,八角藻井叠架而上,直至顶层,这是座二层三檐歇山顶建筑,又称“八卦楼”。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为纪念康熙皇帝御书“义炳乾坤”牌匾而改称御书楼。楼下挂有一长方草书“绝纶逸群”横匾,是清朝解州知府言如泅所书。

  我们面前的这座高耸的建筑,是正庙的主体建筑——祟宁殿。大家听我叙述一下祟宁殿的建造过程。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利用关羽忠贞君主的特点,对其进行大肆渲染和教化,并追封关羽为“祟宁真君”,建造此殿。

  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又予重修。大殿为重搪歇山顶的建筑结构,面阔7间,进深6间,是专为关帝处理政事而设置。我们站在殿台上,立刻会感受到基址高耸,月台宽敞,颇具帝王宫殿气派。在石栏环廊下,醒目地立有历根石质大柱,柱上游龙昂首奋爪飞舞在缭绕的样云之中,雕刻技法和造型均属上乘之作。大殿的门楣上方及前檐下,悬挂着十余方题匾,“万世人极”是清代咸丰皇帝的御书,“神勇”由乾隆皇帝钦定。

  殿内木雕神龛之中,供奉着头戴冕旒冠,身着龙袍、腰系玉带的关羽帝王装塑像,神情刚毅,端庄肃穆。大殿顶部的正脊上八仙峙立,两只雄健的蹈龙鸱吻矗立于歇山之上,使人感受到殿宇的宏丽壮观,具有“甲于天下”的美称。大殿月台两侧有石雕华表和铁旗杆,关羽使用的青龙偃月刀属明代所铸,据说重达300斤(150公斤)。

  女士们、先生们,游览完正庙,我们将参观寝宫,习称后院。这里原有关夫人殿和其子关平、关兴殿,惜现已塌毁,如今翠柏、劲竹满园,已辟作花园。花径之前,正面为“气肃千秋”木坊,两翼是刀楼和印楼。穿过花园便是矗立在参天古柏之中的春秋楼。

  请看,我们面前是庙内最高的建筑物——春秋楼,整个建筑面阔7间,进深6间,两层三檐,九脊歇山顶,高约30余米。它上下两层均有回廊,四周勾栏相连。值得一提的是二层上用木柱吊挂而悬空的四周回廊,奇巧别致的结构给人以空中楼阁之感,这种建筑手法是我国建筑史上难得的一例珍品佳作。

  下面我给大家讲述一下春秋楼的历史和命名。春秋楼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重建,因楼内塑关羽读《春秋》像,且二层暖阁板壁上嵌有木版镌刻的全部《春秋》,故名“春秋楼”。《春秋》亦名《麟经》,因此春秋楼又称“麟经阁”。

  现在,让我们进楼内参观,楼内分二层设供奉关羽的神龛,底层塑关羽帝王装金身坐像,威武端庄。楼内东西两侧各有楼梯36级,四周安装木制隔扇108个,疏密相间,图案古朴,工艺精巧。沿木梯拾级而上,可见二楼正中的木制暖阁内,塑有关羽夜读《春秋》的微服像。

  大家看,烛光闪闪映照着关羽的赤褐色脸庞,他侧身而坐,左手扶案,右手捋髯,目注《春秋》,若有所思,传说中关羽面部七痣清晰可见。塑像两旁的对联道出了关羽的大将风度,上联“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下联“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

  参观了楼内的陈设,漫步林荫道旁,让我们回首再望春秋楼的风貌,整座楼拔地而起,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楼顶五彩琉璃,与阳光映照生辉夺目。正如楼上的楹联一样,充分显示了春秋楼的雄伟气魄。让我们一起朗读对联结束我们的关帝庙旅游,“北斗在当头帘箔开时应挂斗,南山来对面春秋阅罢且看山”。

  各位女士、先生,关帝庙内景致参观结束了,让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颇具民俗气息的解州古庙会。大约隋唐时期,乡人仰慕关羽的功德,集资兴建关帝庙,并在此举行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流逝,朗中官员和百姓前来朝拜关帝,各地商贩也赶来做生意,客栈、酒店应运而生,形成解州古庙会。到清乾隆年间,庙会规模不断扩大。如今,庙会每年举行两次,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和九月初九,关帝庙前商贩云集,艺人献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盛况空前。关帝庙会成为具有影响的祭祀大会,正引来众多寻访关帝祖的海内外游客。

  千百年来,关公形象已成为代表着中华民族美德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上自皇帝,下到农家,关公由“万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所有的人都希望从关公那里得到自己的寄托。最后,希望各位女士、先生得到美好的寄托,谢谢大家的合作。

▶️ 山西导游词1000字 ◀️

  来到洛阳的第一个早晨,我们就游览了三大石窟中的龙门石窟。

  走过小桥,花的芬芳与草的清香便迎面扑来,让人感觉一阵清爽。

  我们首先游览的的是西山石窟。走近龙门西山石窟入口,左边有清澈的河水,右边是起伏的群山,犹如步入仙境。

  走过龙门,沿着小路一直向前,欣赏着舟行河中,寺座山中的美景。这时,一座石窟群浮现在我们眼前,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石洞,有大有小,大的有好几尺高,小的只有约一分米大小。每个洞中都有一尊佛像,这些佛像形态各异,有站着的,有坐在莲花台上的;有的微笑着的、有慈祥的、也有严肃的。但是,由于盗窃文物损坏,有些佛的脸部都已经模糊不清了,还有的洞里的佛像也不翼而飞了,我不禁感到痛心!

  继续向前,走到一个更大的石窟群前,拾级而上,我们参观了龙门石窟最大的一尊佛像——卢舍那大佛。这尊佛像是武则天当皇后时修建的.,大佛高17.14米,头部高4米,两耳为1.9米高,主佛的两侧还有阿难、迦叶、菩萨、金刚、力士,栩栩如生,非常壮观。

  又看了几个石窟群,我们便走出了西山石窟。爬上东山石窟遥望西山石窟,景色更为壮观。

  最后我们还游览了香山寺和白居易墓园。

  从龙门石窟走出,我为祖国山河的壮美感到自豪,同时也为历史文物的损毁感到痛惜,我们应该爱护文物,不能再让这些珍贵的文物受到破坏。

▶️ 山西导游词1000字 ◀️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坐落在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龙门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步入石窟,我便被旁边的小佛像吸引了,再往前走上几步,一个巍峨高大的佛像印入我的眼帘。这就是卢舍那佛像。听导游说:卢舍那佛像是按照《武后行从图》中武则天的原型造的。它的神态严肃、威严,与两则的力士婀娜多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真是难以想象。古代人是如何爬到这么高的地方,给它雕刻、上色的。这甚至让我怀疑:是不是神仙上凡画的。

  再向西走几步,上方水池出现了。它就是禹王池。池中鱼儿快乐地游着,清泉翻涌。禹王池东雕有一只蛤蟆,称“蛤蟆嘴”!从蛤蟆嘴中“吐”出的,便是泉水了。这泉水有一个神奇之处,就是一年四季水温都保持在25-26摄氏度之间。更奇特的是,禹玉池是立有一柱石笋,这石笋的材质不同于龙门山的岩石。据说是大禹治水时劈开龙门山所有的工具。事后,便放在这儿。人们为了记住大禹,就在石笋旁修建了这个池子。

  参观完龙门石窟,我有了两个感触,一个是惋惜,一个是震撼。惋惜的是70%的雕像遭到了破坏;震撼的是在那个物资短缺的情况下,古人竟能用那双手造出如此巧夺天工的精品。尤其是卢舍那佛像。给予人视觉和心灵上极大的震撼!

  龙门石窟,古人心血与智慧的结晶!

▶️ 山西导游词1000字 ◀️

  各位尊敬的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古城西安,我就是你们这回西安之旅的导游,兵马俑的导游词。我姓徐,大家就叫我徐导好了。今天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世界遗产之一,秦兵马俑。景点位于西安临潼,我们坐的车也是去临潼的,行程大约四十分钟。我想提到西安的临潼,你们肯定会想到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到了秦始皇陵园,请大家按次序下车。你们知道秦兵马俑的来历吗?原来以前的朝代,皇帝逝世都是找一些活人陪葬,后来到了秦朝,一个大臣对秦始皇说:“之前的朝代乃是用活人陪葬。我觉得这样对您不是很妥当,不如让能工巧匠们打造出一支用泥土做成的您那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如何?”秦始皇觉得这个想法挺不错,就答应了下来。其实要不是那时候秦始皇的一点头,今天就见不着这气魄雄伟的兵马俑军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目前已发掘了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平时的50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8000个左右。

  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一号坑,也是三个坑中最大的一个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你看都点了三个俑坑总面积一半还多呢!既然面积那么大,那么数量也非常多,有6000多个。一号坑上面已经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我们可以走进大厅再细细游赏,游览时也要注意安全哦!

  你们请看,那身材魁梧,头戴曷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的就是将军俑。有的神态自若,目光炯炯,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有的则是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似在考虑如果作战,战胜敌人,导游词《兵马俑的导游词》。满是大将风范。

  再看那些武士俑,各个体格健壮,它们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登前端上翘起的战靴,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

  接着继续来看骑兵俑,仔细观察,它们身上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登长靴,右手执缰,左手持弓箭,仿佛随时准备上马冲杀。

  打仗时期,肯定少不了一群良驹。看前方,那陶马跟真马一样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如果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跳上征程。

  不管是将军俑、武士俑还是骑兵俑,都好像在暗下决心,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甚至连陶马也好像在打算一定要精忠报国,走进它的'身旁,似乎能感爱到轻微的呼吸声……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慨。

  各位亲爱的游客们,时光飞逝,今天的秦兵马俑能之旅也就告一段落了,现在我们准备启程回宾馆,接着后几天的活动内容……

▶️ 山西导游词1000字 ◀️

  兵马俑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位杰出的皇帝——秦始皇的陪藏品。经发掘后,兵马俑逐渐对外开放,秦兵马俑受到人们的推崇和称颂,是由于文物的精美、规模的宏大、建筑的雄奇。

  展厅前后两侧展示了秦兵马俑,秦兵马俑是一泥土为原料,经过踩泥、制模、精雕细刻、塑造成形的,然后再经过10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烧制。兵马俑的身材很高大,最高的差不多2米,最低的大概1米7。它们的重量不一,最重的有300公斤,最轻的有110公斤。几千件兵马俑,不仅形象、神态、年龄、身材、表情各不相同,就连胡须、发型、腰带勾等都是多种多样。

  展厅中央展示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铜车马是秦始皇陵的陪藏品之一,象征着秦始皇帝銮驾的一部分。它分为前后两乘,主体是用青铜铸造而成,并配有大量的金银饰件,整个车、马、人都是当时按照秦始皇御用车队中属车尺寸缩小1/2仿制的。前车称为“安车”。前车是起保护作用的兵车,总重量1061公斤,长2.25米,高1.52米,车厢为横向长方形,车前架有四匹铜马,车厢外侧有一副弓弩,内侧左右有箭箙和矛牌。后车是主人乘坐的车子,总重量1241公斤,长3.17米,高106米,车厢为前后两室,前室有一跽坐俑,后室宽大,有三窗一门,是主人乘坐的地方。这一组铜车马是秦始皇銮驾制度的真实反应,是地上王国乘舆制度在地下王国的形象体现。

  展厅的左侧展示了一把青铜剑,据说,它埋在潮湿的俑坑中已长20xx多年,但是锋利如新。科学鉴定表明,秦剑的'合金配比非常科学,并且表明经过了铬盐氧化处理,所以,具备了刃薄、坚硬、锋利的特点。

  展厅右侧展示了铜镞,铜镞就是铜箭头,分为小型铜镞和大型铜镞。大型铜镞铤大,镞首特大。小型铜镞的数量最多,首为三棱形,铤为圆形或三棱形。这类铜镞放入,便于瞄准,镞成流线形,阻力小,飞行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方向性,是秦代作战的主要兵器之一。

  南京博物院对外展示出的陈列品中,除了青铜兵器、车器、车饰、各种遗迹以及各种俑的代表外,还有其他一些兵马俑,没有展示出来,可能是因为从西安运往南京路途遥远,担心损换的缘故,但是,秦兵马俑气势一定恢宏雄伟,一定有着超凡卓著的艺术气息。

  秦始皇陵兵马俑征服了中国,征服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作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秦兵马俑不仅属于过去,也属于今天,更属于未来,面对秦始皇的百万雄兵,我们可以看到以为时代造就的英雄和一个英雄造就的时代,更可以看到人民创造历史的伟绩。

  历史属于过去,而未来要靠我们创造!

分享

热门关注

佛教旅游景观的名称和所在省份十二篇

佛教旅游景观的名称和所在省份

2025贵州导游词6篇

{year}贵州导游词

常熟景点的导游词大全十二篇

常熟景点的导游词大全

桂林一处景点的导游词

桂林一处景点的导游词

福建导游词500字3篇

福建导游词

新疆十大景区导游词(优选七篇)

新疆十大景区导游词

山西景点导游词大全(十二篇)

山西景点导游词大全

盐城导游词景点讲解十七篇

盐城导游词景点讲解

云南导游词怎么写1000字(3篇)

云南导游词怎么写

广西导游词500字二篇

广西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