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的编辑倾尽全力打造的“七年级历史复习教案”,绝对能让您感到满足。教师们根据事前整理好的教案和课件内容进行教学,每位教师都得精心准备教案和课件。一份出色的教案是教师成功执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之一。如果您还想获取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七年级历史复习教案(篇1)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一、课程目标
(1)1-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2)1-2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
(3)2-2参与调查活动,了解本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及显著变化。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地图三要素。
(2)情感目标: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3)能力目标:能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用比例尺计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距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地图三要素
教学难点:地图知识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
同学们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地图;对自家周围环境的调查。
四、教学方法
情境式、活动式
五、教学过程
导入
老师上节课请同学们了解自家周围的环境,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家庭都生活在城市的社区里,家在社区中的位置,是我们了解与认识社区的出发点。”引出社区概念。
七年级历史复习教案(篇2)
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培养自己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我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早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
学生回答明确: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
那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你了解我国古代那些关于农耕的传说,谈一谈。
学生回答: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自主预习】
(一)河姆渡原始农耕
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
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
河姆渡原始农耕
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
2、时间:距今约7千年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
4、农耕作物:水稻
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
6、原始饲养业:家畜(猪)
7、原始手工业:陶器、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2、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石刀、渔叉等
4、农耕作物:粟
5、定居生活:半地穴式房子
6、原始饲养业:猪、狗
7、原始手工业:陶器、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学生讨论归纳了解以下知识
大汶口出现贫富分化,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合作探究】
1、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2、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3、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呢?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原始的农耕生活的相关内容,我们一起
列表比较总结一下本文所学内容。
七年级历史复习教案(篇3)
伐无道,诛暴秦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过程和方法
本课使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能力,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
本课难点是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法和学法]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导入根据课本中的歌谣“阿房,阿房,亡始皇”导入新课
一、秦朝灭亡的原因
1、繁重的徭役秦朝的徭役非常繁重。
2、刑法残酷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刑罚的种类繁多。
3、秦二世秦二世(前230-前207),即胡亥,秦始皇少子,秦朝第二代皇帝,更加残暴,他统治时期政治十分黑暗。
二、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陈胜吴广号召起义,农民战争爆发。之后,在陈建立政权。
三、陈胜派主力军向咸阳进攻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率军绕过荥阳,突入关中,直逼咸阳。
四、农民起义-秦朝陈胜,吴广起义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战斗,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与此同时,刘邦率军直逼咸阳,秦朝灭亡。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历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复习教案3
大统一的汉朝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汉武帝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2、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在我国封建社会历汉朝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局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
2、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3、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学府。
4、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总之,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东汉的统治
1、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
2、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都:洛阳。经过刘秀改革,使社会安定,经济状况好转,历把这个时期的统治称为光武中兴。
四、材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这一主张是谁提出的?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答:是董仲舒提出的,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
2、这一主张是什么意思?答: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3、该朝代的统治者是谁?接受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
4、实行这一方针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答: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五、小结。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
六、课堂讨论:播放多媒体资料,并展开讨论:帝、景帝、武帝-----你最佩服谁?从其身上你得到了哪些教育或者启示?。
七、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2、文景之治:我国封建社会历汉朝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局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铸五铢钱,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学府。
4、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总之,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东汉的统治
1、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
2、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都:洛阳。
七年级历史复习教案(篇4)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在世界文学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本课的难点是:《牡丹亭》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3分钟)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明朝的建筑科技成就,请一位介绍一下。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明清在文学、戏剧、书画方面的艺术成就。
(二)讲授新课
一、古典小说的高峰(20分钟)
1、老师播放四大名著音像片断,学生指出里面塑造的主要人物。并加以介绍。
2、引导学生简单概括出这四部小说的主要内容。并讲一个自己熟悉的四大名著里面的小故事。
3、以《三国演义》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
4、 指导学生列表(包括书名、作者、创作时间、小说题材等)比较归纳出四部小说的共同特点。
“明代三大奇书”: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施耐庵《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吴承恩《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5、列举明末三大奇书及作者?
(1)> 罗贯中 (2)> 施耐庵 (3)> 吴承恩
二、戏剧的繁荣(6分钟)
1、戏剧:汤显祖《牡丹亭》
2、《永乐大典》----一部大型综合性类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类书。
3、小组学习,找出明清时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及代表作,讨论作品反映的思想感情。
4、播放京剧片断,学习了解京剧的产生。
课后习题
列举明末三大奇书及作者?
课后习题
板书
一、小说:“明代三大奇书”:
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二、戏剧:汤显祖《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