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提供申论写作技巧:开头与分论点技巧点拨,希望大家能够避免直接拿材料原话放在文章中,出现文章前后语句衔接过渡不够自然。
申论写作技巧:开头与分论点技巧点拨
大多数考生在写作文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文章中很多地方引用了给定资料的内容。文章写作内容要依据给定资料,不能脱离材料,但不能过多的引用材料,否则会给人重组材料之感。此外,只用原始材料、半成品,那被阅卷老师看出来肯定要扣分,要学会创造性第利用材料,要对材料内容进行一定的转化,对材料进行一定的加工,增添一些话语,避免直接拿材料原话放在文章中,出现文章前后语句衔接过渡不够自然。下面小编通过开头和分论点的示范,进行具体讲解。
1、开头示范
家风建设是作风涵养之要
——谈谈领导干部的家风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举凡识书认字之人,莫不熟稔这些词,其中蕴藏的人生逻辑,影响中国两千年。从个人到国家天下,从正心诚意修身到治国平天下,一个不容忽略、不可越过的环节就是家。正所谓“一室之不治,何家国天下之为”,“齐家”成为步入社会、进入公堂的起点和前提。
“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家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通过家教培育家风,不仅给人生系上品性的“第一粒扣子”,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人。家风是寄托传统、盛放亲情的陈年家私,亦是文化源流的朴素沉淀、社会价值的坚定担当,更是我们在这个时代互相激励、抱团取暖的精神薪火。今天我们谈论家风,既是为了承续传统、启迪当下,更是为了涤风励德、淳化风俗。
点拨:以上的示范开头运用的是“引用名言式”的开头写作方法,基本思路是“名言+材料分析+亮明观点”,希望广大考生在平时的日常积累中,多识记一些名言,不是照抄材料中的名言警句,在考场写作中可以运用自如,吸引阅卷者的眼球,开篇便给给阅卷人留下深刻的好印象。
2、分论点示范
家是浓缩的国,国是放大的家。个体从家庭走向社会,家风的影响亦会随之远播,成为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准整体拔节的力量之源。领导干部作为党风之旗帜、社风之表率,纯正家风、弘扬家风,无疑是党风向好、社风向善的最好催化剂。周继林工作中激情澎湃,生活中淡泊如水,始终坚守至精至诚的医者信条,用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著就熠熠生辉的大医华章;龚全珍“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的家风仍在当地干部群众中传颂。有句网络流行语说得好,“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将家风融于作风,让好家庭与好风气相得益彰,领导干部责无旁贷。
点拨:文章分论点写作内容可以依据给定资料,不能脱离材料,但不能过多的引用材料,否则会给人重组材料之感。同时对材料内容一定要学会化用,不能只用原始材料、半成品,因很多考生也会引用材料,导致文章内容有一定的雷同,此外,只用原始材料、半成品,那被阅卷老师看出来肯定要扣分,要学会创造性第利用材料,要对材料内容进行一定的转化,对材料进行一定的加工,增添一些话语,避免直接拿材料原话放在文章中,出现文章前后语句衔接过渡不够自然。总之,对材料内容的引用,一定要注意转化,避免引用不贴切,给人生硬之感。
申论作文素材:《平语近人》中触动心灵的语录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这无疑成为考生学习的“新方向”。为此,小编为大家梳理出一些触动心灵的语录,希望考生能够作为积累备战考试,而且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公务员素养!
一、一枝一叶总关情
1、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释义: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
2、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释义: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
二、治国有常民为本
1、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释义:你要看见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看见别人比自己更好的这些地方,那你就要向他学习。
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释义:君主就像是船,而老百姓则像是水,水可以把船托起来,也可以把船掀翻。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释义:老百姓富裕起来以后,要兴办各种各样的学校,把人伦道德、人伦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老百姓听,让老百姓能够去实行。
三、国无德不兴
1、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释义:治国有“礼义廉耻”这四大纲纪,而这四大纲纪一旦有所缺失,国家就会陷入比较危险的境地。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释义:《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显光明美好的德行,要将这种光明、美好的德行推及到民众身上去,要革除蒙昧,开发民智,然后共同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四、国之本在家
1、爱子,教之以义方
释义:如果一个人真的爱自己的孩子的话,那就应当用道义来引导他。
2、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释义:如果你不用道义来引导孩子,不用道义来爱孩子,那就不是爱孩子,反而是害了他。
3、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释义:那些常常做好事的人家一定会福泽深厚,那些常常做坏事的人家一定会遭到祸殃。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