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栏目,提供与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享2篇)

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在求学时期,许多人都接触过大量经典的文言文作品。作为一种延续数千年的书面语言,文言文涵盖了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等多种类型。本文整理了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供大家参考。

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一>

  一、教材分析

  《赤壁赋》属于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前接《兰亭集序》,后连《游褒禅山记》,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的代表。它与第一单元的现代抒情散文形成呼应和补充,共同为“表达交流”模块中“写景要抓住特征”“学习描写”“学习抒情”提供学习基础和范例。在教学过程中,应紧扣“鉴赏”这一核心,注重积累、感悟与熏陶,提升语文运用能力与语感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及常见句式;
2. 了解赋体传统的主客问答手法,把握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 通过诵读,整体理解文本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文章优美语言,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
2. 结合作者生平与时代背景,深入体会文中复杂情感与深刻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理解苏轼的人生态度,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2. 引导学生勇于面对挫折,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二)教学难点
1. 理解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2. 把握朗读节奏与语气变化;
3. 体会情景理融合的写作特点。

  四、教学方法

  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介绍作者与“赋”的文体知识,指导学生掌握如“属”“冯”等通假字、“舞”“泣”等使动用法、“侣”“友”等意动用法,完成全文翻译与整体感知。第二课时通过诵读深入理解文章,体会作者情感变化与艺术特色,品味语言与技巧之美。教学方法包括多媒体演示法、诵读法、讨论法、归纳法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音乐与画面。
师:赤壁,既留下了英雄的遗憾,也成就了文人的诗篇。面对江水与古迹,苏轼又是怎样抒怀的呢?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赤壁赋》,感受他的心路历程。

  (二)配乐朗读·走进文本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听读并思考:作者游赤壁时情绪有何变化?找出文中依据。
情绪变化:乐(饮酒乐甚)→ 悲(苏子愀然)→ 乐(客喜而笑)。
引导学生诵读描写景物的句子,感受赤壁月夜之美,并用散文化语言描绘其意境。

  (三)研读赏析·解析文本
学生分组讨论:作者因何而悲?
1. 悲从歌声来(政治失意);
2. 悲从箫声来(哀怨凄凉);
3. 悲从历史人物来(人生无常);
4. 悲从个人境遇来(生命短暂)。
进而探讨苏轼如何以理性思辨走出悲情,达到超然境界。

  (四)深情朗读·情感升华
学生再次朗读第四段,感受苏轼的语言魅力与思想境界。探讨...

与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相关的高中教案

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2篇)

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在学习期间,许多人接触过经典的文言文,这种书面语言历史悠久,从先秦到明清八股皆属文言文。文言文的类型繁多,你见过哪些文言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积累“夺、伐、疾、间”等实词,“与、而”等虚词

  2、熟读全文,背诵重点段落,准确翻译全文。

    教学流程: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12分)

  1、竟死于秦而归葬(终于)20、被发行吟泽畔(通“披”)

  2、争宠而心害其能(妒忌)

  3、屈平属草稿未定(写作)

  4、“离骚”者,犹离忧也(通“罹”,遭遇)

  5、王怒而疏屈平(疏远)

  6、可谓穷矣(处境困难)

  7、其文约其辞微(简约)(含蓄)

  8、惠王患之(担忧)

  9、大兴师伐秦(发动)(军队)

  10、臣请往如楚(到,往)

  11、奈何绝秦欢(断绝)

  12、屈平既嫉之(恨)

  13、人君无愚、智(无论)

  14、顷襄王怒而迁之(放逐,流放)

  15、楚有宋玉、景差之徒,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类)(效仿)(说话得体,善于应酬)

  16、然亡国破家相随属(接连)

  17、短屈原于顷襄王(诋毁)

  18、怀瑾握瑜(保持)

  二、一词多义(43分)

  夺

  1、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抢夺)

  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失,耽误)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强行改变)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改变)

  伐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夸耀)

  2、近者奉辞伐罪(讨伐)

  3、其后秦欲伐齐(攻打)

  4、此五霸之伐也(功劳)

  疾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恨,痛心)

  2、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痛苦)

  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迅猛)

  4、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锐利)

  5、老臣病足,不能疾走(快)

  6、君有疾在腠理(病)

  间

  1、谗人间之,可谓穷矣(离间)

  2、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3、侯生乃屏人间语曰(秘密地、悄悄地)

  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5、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表时间有时、偶然)

  6、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形容鸟声宛转)

  7、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顷刻)

  8、安得广厦千万间(指房屋的间数)

  9、间不容发(空隙)

  信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诚信)

  2、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相信)

  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言语真实)

  4、言必信,行必果(守信用)

  5、低眉信手续续弹(随意,随便)

...

与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相关的高中教案

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优选十六篇)

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在日常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文言文。这种书面语言历经两三千年,自先秦诸子至明清八股,均属于其范畴。你熟悉的经典文言文有哪些呢?本文整理了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以供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 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文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名作动、形作名、意动), “其、而、之”等虚词以及判断句、被动句和宾语前置等。

  2、 培养学生自渎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自主学习探究,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文章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说理方法。

  2、 理清文章的逻辑层次,以诵读贯穿整个课堂。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挑战的精神和勇气。

  2、 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学习《劝学》之后,已经基本形成了高中文言文学习的框架和思路。《师说》的学习,教师旨在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探究的学习模式。在自我思考的过程中,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 字词的梳理与课文的背诵。

  2、 掌握文章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

    四、教学难点:

  1、 品位语言运用上的特点。

  2、 把握师道的内涵。

    五、教学方法:

  探究法、诵读法、讲授法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新课导入

  《论语》中有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从师而学应该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唐代大文豪韩愈就以一篇《师说》流传千古。

  2、新课教学

  (1) 作者介绍(可先由学生谈谈对韩愈的了解情况,再多媒体课件展示)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

与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相关的高中教案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