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专业实践报告总结
一、实习目的
1.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初步的知识。
2.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亲身感受到由一个学生转变到一个职业人的过程。
3.本次实习对我完成毕业设计和实习报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二、实习时间
20xx年3月至20xx年5月
三、实习地点
四、实习单位:
中国中投证券
五、实习主要内容
1、了解中投证券概况
中投证券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证券业中的地位了解并领悟中投证券的企业文化;营业部的内部设置,下设客服部、清算部、财务部、电脑部四个部门。客户部的工作包括接待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清算部工作包括柜台业务及其产生的相关客户资料管理,营业部每天发生的资金、股票进出清算;财务部负责会计核算;电脑部则负责管理和维护数据。
2、具体实习内容
我们每天下午4:00去公司上培训课。每周都会有不同的课程表,安排每天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如下:
仪容仪表课程
我们的工作时间必须统一着装。一方面,是公司建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这样以便顺利地在社区进行营销活动。
证券营销(社区营销和电话营销)
在对社区进行活动时,我们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就让他们在填写市场调研卷的时候留下电话。在沟通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比较随意的聊聊现今的证券市场,看看该客户是否可以成为我们的潜在客户。在这个活动当中,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客户留下他们的电话。
紧接着就是电话营销,首先,要有实时的信息跟踪。其次,对于当日的大盘,要对客户做一个清晰的、直观的研究报告。另外,帮助客户在了解、或者选股时有必要的警示。最后,为了能够顺利地展开证券营销活动,我们可以为客户免费赠送一份证券投资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唯一目的就是约见。
熟悉K线理论
从形态可以看出。例如:底部形态K线,若底部能够持续放量,均线多头,MACD,KDJ等金叉或者底背离。从顶部下跌以来的百分比0.3、0.5、0.6等,这就是一个买入点。
又比如,我们的授课经理根据波浪理论,再加上以往的经验,常在第三个波浪点买入股票。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是正确的。波浪理论核心的三个内容有:形态、比例、时间。所以,在以后的实战工作中可以做为很好的一个判断依据。
宏观市场分析
宏观经济与股市运行:
1)宏观经济下的强势产业选择。
2)估值、政策与股市走势。
3)行业周期与产业链。关注的重要指标有原油价格、有色金属价格、煤炭价格、BDI走势。
4)投资策略:估值与成长。投资策略的几个关键词:经济周期与股市周期、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行业周期与机构调整、价值投资与趋势交易。
比如,低估蓝筹、弹性高的:江西铜业、铜陵有色、锡业股份。在通胀受益的情况下,山东黄金、荣华实业、。对于金属价格和股价相逆的有宝钛股份、云南锗业、厦门钨业等。另外还有一些高技术,深加工的,例如:东阳光铝、新疆众和。而具有独立行情的稀土。如包钢稀土、中色股份、广晟有色等。
对于内需扩张的产业,如家电、汽车、食品饮料、医药、商业、酒店旅游都可以作为很好的投资方向。又因为人民币的需求大幅增加,高耗能工业现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我们进行宏观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探讨预期的政策变化对经济股市的影响,降低风险。它关注的指标有GDP、固定资产投资等。一般情况下,经济的低迷点是股票的买入点,因为当经济处于衰退时期时,国家会对此作出相应的政策。
心理课程(心态指导)
我们的营销老师曾对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每天拒绝千百遍,我的感觉像初恋。对于工作也是一样,精神百倍的,时刻保留新鲜感。对于别人的意见要虚心接受,懂得换位思考,看事情的正面。发生冲突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理解和感恩别人。对于营销工作,尤其是证券营销。一定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样才会捕获胜利的果实。
六、实习总结和体会
20xx年9月过后,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专科生,我立即投入了对本人所学专业实践操作的实习中,进入中投证券证券公司八一七中路营业厅学习和实习。
在这几个月的实习生活中,自然是收获颇丰,不仅对证券公司的日常工作流程有了大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结识了一批有十几年证券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士。在与长辈和同龄人的交流中,我对于证券行业的认识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实习之前,感觉证券公司是有点神秘的,毕竟对证券市场还不太熟悉,具体到实务方面就更不清楚了。经过这次实习,对证券公司及其日常业务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与此同时也思考了一些问题。
在中投证券八一七中路营业部实习的两周里,了解了中投证券的发展历程,公司文化,部门职能及日常业务的流程,进一步熟练运用各种操作软件,深入学习了中国证券市场的相关知识,并且在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交流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另外,中投证券的工作人员对我们进行了热情的接待和指导,感谢他们的关心,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吴永新老师,教会了我很多在证券方面的知识,让我明白我的理论知识其实一点不扎实,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才行。也通过和吴老师近距离交流,让我受益匪浅。
这次实习很有意义,同时也是一次令人非常难忘的经历,我们零距离接触在以前看来依然是很陌生的证券公司,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每个人都有梦想的生活,跌落到现实中的梦想背后有不同的财务缺口,填满它们,唯有投资一途。就如同阿安普罗克特(AnnAdelaideProctor)说的那样:“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
✹ 金融专业实践报告总结
一、前期准备
一次优秀的社会实践,离不开支部成员们充分的准备。在寒假来临之前,大家已开始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实践机会:
(1)个人准备:有些成员在寒假之前就已经精心制作好个人简历,根据不同类型的公司投递与其要求相对应的简历,这为成员们成功找到实践机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有些成员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者团队,顺利踏上了信宜恤孤之旅;有些成员凭着个人的努力,自主走访与专业相关的公司,与公司相关人事部直接面谈而获得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好机会;还有些成员在家人或朋友的帮助下,参加到社会各领域的实习工作中。
(2)班委准备
1、召开支部委员会议讨论暑假社会实践安排
2、利用Q群与短信动员成员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并解说相关情况
3、分发单位实践推荐信与社会实践登记表
二、实践内容
1、在本次寒假社会实践中,支部48名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并进行了4大类实践:
实践类别
企业实践类
市场营销类
学术类
志愿服务类及其他
2、社会实践登记表及相关报告收集情况
3、典型社会实践项目:
(1)梁宇轩—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实习:
(2)凌晓萍—会计师事务所
(3)陈静—信宜恤孤之旅:
在20xx年1月,我参加了维期五天的“心连心,爱同行——信宜‘携手恤孤、志愿同行’”服务项目。在这短暂而又富有意义的寒假中,延续了我暑假的梦想。这次服务的主题是“相拥温暖,齐‘狮’友爱”。
我很自豪也很庆幸!自豪可以零距离接触那些或许活泼或许略带腼腆的孤儿们,自豪可以给他们带去哪怕是一点点的温暖;我也很庆幸,庆幸能够看到孩子们那淳朴的笑容,还有那一双双充满向往的眼神……
也许,我们的服务队伍是渺小的,我们的关爱是有限的,但是我坚信,只要我们都参加到这个大爱行动中,世界,将会变得格外温暖!
(4)彭淑静—市场营销:
在本次寒假社会实践中,我参与了在销售外贸鞋子的买卖,实践地点为广州番禺区某花市,时间是20xx.01.22——20xx.02.。
销售工作不难,但学问却很多。以下为我从短短是十一天所领悟到的地方:
1)、“5感营销”策略,从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触觉等5方面满足客人的感官,让其买得舒服,买得开心,而且这也能吸引客人再次光临,甚至让其向亲戚朋友介绍,引导他们到我们的店铺。
2)、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对于一个店铺或者做某样生意的成功,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与客人打好关系,有利于加强店铺的形象,吸引更多的客户。
3)、销售还要有深远的眼光,这里其实是指不要给眼前的利益所蒙蔽,即使眼前的有钱赚,但在做买卖时,要考虑周围的人事物,想清楚这次的买卖是否会对之前或者之后的买卖有影响,有积极影响是好的,但如果是消极影响,就要拒绝本次的买卖。
4)、销售要懂得忍耐,因为销售是要面对很多客人,各式各样的人,而且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消费态度,因此对于一些比较挑剔的客人,我们要有耐心的招待他们;对于一些故意找麻烦的客人,我们依然要面带笑容的给他们推销鞋子。
5)、还有对待客人要真诚,态度决定是否能卖出鞋子。杰仔经常教客人看鞋子的质量,从款式、做工、材料方面着手,客人每当这时都会仔细听,并且会对介绍的人产生一种信赖感,从而会买了鞋子。
6)、还有要学会见机行事,不同人要用不同的态度,推销不同的鞋子。如年轻人就推销一些时尚潮流的鞋子,老年人就推销一些柔软轻便的鞋子。
三、实践后期总结
寒假过去,为了更好的了解支部社会实践落实情况,安排了一下后期总结工作
1、 支部委员会议:开学第一星期,召开支部委员会议,跟进寒假社会实践工作,并安排准备寒假社会实践分享会。
2、 收集社会实践登记表和相关的实践报告 、调研报告。通过这些报告了解支部社会实践基本情况,并统计各类实践活动。
3、 筹备并开展社会实践分享会。
社会实践分享会
活动时间:20xx年3月4日
活动对象:08金融学1支部
前期准备:
收集成员们的寒假实践登记表、实践报告及实践调研报告。对支部成员的整体实践状况有了大致的了解。
活动内容:实践交流会为成员们提供了大家一起分享经验,共同学习的机会。活动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成员们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纷纷讲述自己在寒假的各种各样的实习经历。每一类实习活动都有代表发言,代表与其他成员们分享其在实习过程中学到的知识、有趣的见闻以及他们的感想。其余的每一位成员都认真的倾听着,并从中学习到很多东西。寒假实习好像一道通往社会的门,而实践交流会上每一位分享者都是一个窗口,让每一位成员都能直接或间接的了解外面的世界,体验其他成员的实习经历,一同收获知识和经验。通过此次交流会,成员们在了解各种精彩的实习生活的同时,也学到很多之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更拓展了自己的视野。总的来说,此次交流会开得很顺利,效果显著。
4、 组织并推选优秀个人、优秀实践报告 与优秀调研报告
08金融一支部本着“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推选出在社会实践中表现优秀的同学参与以下奖项的评比:
实践积极分子:陈静
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工作先进个人:彭淑静
优秀实践报告:凌晓萍 梁宇轩 陈静 彭淑静
优秀调研报告:韦锦延 赵欣桦
5、 总结社会实践成果
不足之处:
1、通知滞后,不能及时提醒同学们寻找实践,造成部分同学找实习与预备考试相冲突
2、实习信息欠缺
3、实习相关事项缺乏专业指导
改善措施:
1、下次的实习将是迎接大四的实习,因此在其中开始,不定时提醒同学们关注暑假实习,为实习时刻准备着
2、关注校内校外实习招聘信息,并通过班级博客、Q群、短息等通信技术让同学们及时了解相关信息
3、联系相关指导老师,召开一些实习招聘相关的指导会议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08金融学一支部经过寒假实践的历练,踏上了新的台阶。48人的努力,朝向不同的成长方向。而社会实践给成员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锻炼,还是一种职业培训,为未来的就业奠定基础。所谓的实践成果,其实就是一种心灵的满足,自我职业素质的提升。正是这样的一种实践,让成员们能够在在校期间提前体验就业的紧张气氛,为日后就业作出准备。除此,通过实践单位的选择,也能够明确日后的发展方向。最后,通过社会实践分享会,感受其他成员的实践经历,知己知彼,互相学习,使社会实践达到最优化。
✹ 金融专业实践报告总结
一、实习日志(简记)
XX月XX日:上午申请下周的借用教室,通知学生下午召开实习动员会,下午参加实习动员会;
XX月XX日:早上组织学生乘校车,参观人保人寿公司,听取有关企业概况的介绍,听取有关保险营销的报告,与公司负责人落实后面几天的日程安排,中午组织学生乘校车返校(其间有学生逃走,生气!);
XX月XX日:下午组织学生听取个险营销专题报告,晚上完成《生产实习总结报告》模板和《填写指导》;
XX月XX日:上午组织学生听取银行保险及职业经理人素质专题报告,课后总结,对当天及前一天学生的纪律提出批评;
XX月XX日:早上调试投影设备,组织学生听取保险公司风险防控专题报告,下午接到通知次日计划有变,再申请借用教室,通知学生;
XX月XX日:下午组织学生听取银行柜面业务专题报告,晚上组织学生听取银行职业道德与银行风险防范专题报告。
二、心得体会
除了周一与保险公司两位经理落实日程用了近一小时和周四上课缺席一个半小时以外,几乎所有的课我都听了,也算善始善终了吧,可能比有些学生的出勤率还高呢。并且尽可能地作了听课笔记,还按照领导要求对讲课内容录了音,所以应该还是有资格谈点心得体会的吧。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1.实务和理论的确很不同。上学的时候也有实习环节,记得安排了到耀华玻璃厂还有一家福利纺织厂(厂名忘了,好像是生产帆布的)实地参观,也请了贸易公司的负责人到校内讲课,看了些单证,当时被“赠送”的几份样张至今仍妥善保存着呢。当时就感觉企业中的贸易实务跟教材里的差别很大,即便像《国际贸易实务》这样的书本都念得烂熟了,碰到具体的业务尤其是那些花花绿绿的票证还是不知如何下手。这次带学生们实习感觉也大体如此。比如教材里面介绍银行业务肯定放很大注意力在传统的存贷业务方面,但是今天才知道目前的商业银行中居然50~70%的业务和利润来自于代理业务,而讲课老师更是坦言,本地大中型企业(原来的骨干企业)几乎没有景气的,例外的只有福利厂,而传统的贷款业务领域面向企业的坏账死账着实不少,亮点只在房贷这一块。我没有任过保险方面的课程,不过就自己浅薄的保险知识来讲,课程中肯定不会很生动地描绘个险营销中如何与客户沟通,银保产品的渊源与发展,更不会涉及银行柜员拉存款与推销银保产品之间悬殊的提成差距。虽然当老师与当学生的时代不同了,立场不同了,见识不同了,但是有一点认识似乎没有变——实务往往不似理论那样系统严谨且冠冕堂皇,尤其是就某一岗位而言好像有些程序化得索然无味,不过大部分人始终是要从事实务的。
2.专业人士的风范值得赞许。上周去联系实习单位的时候是临时得到通知的,所以当时穿得不仅casual简直有点humble了,进入保险公司看到那些西装革履的工作人员感觉自己失礼得无地自容。本周到学校来给学生们讲课的几位专业人士,不论年资、岗位如何,也一律是仪表得体。即使前几天天气阴冷,几个年纪不大的小经理还是坚持衬衫西装的职业打扮,老实说我看着都有点替她们冻得慌,不过保持职业风度这一点确实值得佩服。作为金融从业者,无论是保险营销经理,还是内勤业务人员,还是银行工作者,言谈举止中都透露出行业特色——专业与敬业。营销经理自信满满,对自己的专业侃侃而谈,很善于调动现场气氛;内勤业务人员特别严谨,讲话井井有条,连ppt都比营销经理的严肃得多;银行工作者则更多地是注重语言表述的准确,并且好像对多媒体这些东东都不怎么感冒,这是不是表示他们对很多事情的态度上更倾向于保守呢?不管讲课中个体表现差异多么大,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他们无一例外地都特别守时——提前至少15分钟到场,讲课中也很少东拉西扯耗时间的现象。
3.从不同的演讲者身上汲取经验教训。这些天接触的这几位演讲者,表面上看表现最好的是保险公司的几位年轻的组训讲师,不过之所以加上“表面上”几个字,也暗含着在下对他们的风格不是十分认同——激情澎湃有余,内功不足。本来挺好的保险产品,怎么越听越像传销的呢,有些技巧颇有本山大叔忽悠的风范。还是周二的时候那位个险营销经理推荐的JoeJordan的那个演讲精彩,呵呵,不过让他们达到那个水平……确实是吹毛求疵了。相形之下,运营部的主管讲课的风格就有点沉闷了,虽然也有很多案例穿插其间,不过还是感觉理论多了点,而且系统性太强,呵呵,有点像老师上课了。银行的两位人士表现差距太大,尤其是在同一天中时隔三小时先后出场更是强化了这个感觉。前面那位显然不只是紧张,主要是准备工作不充分,这一点值得所有想站住讲台的人引以为戒;后面这位是本人最欣赏的,主题明确,见地精到,案例丰富,准备充分,谦虚有加,字写得满好的,而且还有那么点紧张,呵呵,其实我觉得紧张是因为重视(准备不充分的除外),当然太紧张就容易出错甚至出丑了,所以窃以为小小紧张的状态是最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