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试题来评估考生的基本能力。一份优质的试题具备多个特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社交礼仪选择题的答案解析,供大家分享和参考。
⬢ 社交礼仪选择题答案解析 ⬢
一、填空题:
1.民俗,即民间的_______________,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久而成的。
2.文化令我们知悉世界上最美好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从而了解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
3.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反映了本民族的习惯,这种文化习惯方面的差异对我们的_______________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
4.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习俗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这种文化习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构成了世界文化和文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对待各国、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习俗,既不要_______________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并把自己的的文化习俗_______________人,也不能对别国民族的文化习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要以______________的态度、_____________的心态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胸襟,促进同世界各国人们的友好交往,让世界手拉手,共同迎接美好的明天。
二、是非题:
1.世界各国、各民族有不同的民俗风情。 ( )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日益加强。()
3.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方法是一样的。()
4.在现代社交场合,握手是最常见的礼节。()
5.“入乡随俗”。因此,我们对外国的文化与习俗应全盘照搬。()
6.礼仪是一个国家对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课内练习
一、选择题:
1.小李的爸爸是远洋轮上的船员,他到过世界不少国家和地区,你知道吗,世界有几大洲、几大洋?()
A.七大洲、四大洋B.五大洲、四大洋C.四大洲、七大洋D.七大洲、五大洋
2.一定范围内的人们的生活习俗、礼仪风尚的形成()
A.与大自然毫无关系B.完全由自然条件决定
C.完全是在人与人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D.与大自然及人们的交往有密切的关系
3.世界文化和文明具有()
①多样性②丰富性③独特性④单一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塞万提斯说:“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强调了礼貌的重要性
B.我们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必须掌握文明社会普遍认可和适用的基本礼节
C.礼貌是文明社会必不可少的交往方式
D.只要有值钱的东西,就要有礼貌
5.下列哪些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①春节②元宵节③情人节④愚人节⑤清明节⑥端午节⑦中秋节⑧圣诞节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⑤⑥⑦C.①②⑥⑦⑧D.①②⑤⑥⑧
二、简答题
1.世界各国、各民族民俗风情各异,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与习俗,请说说这主要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哪些方面?
2.我们为什么必须重视不同国家、民族在文化习俗方面的差异?
3.作为21世纪地球村的小公民,我们应如何对待各国、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习俗?
三、深化情理:
1.老同学会聚了,如果你是一个军人,见到老同学时,你的礼节应该是什么?
2.如果你随旅游团去观光旅游、观光团里有妇女、儿童、老人。一路上如何对待妇女、儿童、老人?到了观光地区你又应注意些什么?
3.如果你随代表团出访欧洲某个国家,下榻于某宾馆,可是吃不惯东道国的牛羊肉,此时你是去找中国餐馆还是留下来在宾馆与大家一些起用餐,为什么?
4.如果你从事的是国际交际中的礼宾工作,那么在对外交往中除应发扬我国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注意礼貌、礼节之外,还应做什么?
课后评价
一、选择题:
1.我国是东亚的一个国家,下列不属于我国邻近的地区是()
A.东南亚B.南亚C.中亚D.西欧
2.今年国庆,小华和父亲一起去新马泰旅游,出发前,小华向导游先生了解了一些情况。下列不符合新马泰情况的是()
A.即使英语水平较差,在那里也不会有很大的语言障碍
B.在那里用餐,将同样可以吃到香喷喷的大米饭
C.在那里,你将看到很多蓝眼睛,高鼻梁的白种人
D.那里的秋天,雨水很多,最好备带雨伞
3.不同国家和民族在处理、解决问题时态度和方法不同,这是由于()
A.水土不同B.生活习俗和文化背景不同
C.人种不同D.自然环境不同
4.我们对待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习惯,下列不可取的是()
A.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平等相等B.不一概排斥别国、别民族的文化习俗
C.不一无所知别国、别民族的文化习俗D.不加分析简单模仿,全盘照搬
5.“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这出自谁人之口()
A.沙龙B.阿拉法特C.拉宾D.佩雷斯
6.中国人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各地,各国人民也从五大洲来到中国,这说明我国坚持了()
A.一国两制B.对外开放C.依法治国D.和平共处
7.中华民族自古提倡人际之间要亲善和睦,仁慈为怀,相互帮助;国家之间要“协和万邦”,睦邻友好,平等共事。下列哪句格言不能体现这个道理()
A.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B.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C.四海之内皆兄弟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8.“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对此正确的理解有()
①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②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必须得到尊重
③各国人民都应有选择其国家制度的权利
④各国人民都应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非洲有句谚语,“到了独脚人居住的村子就应该用一条腿走路”。下列哪个选项不能说明这个道理()
A.入乡随俗。
B.不要把自己的规矩带到别人家中。
C.同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的交往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
D.对外国的文化与习俗全盘照搬。
二、简答题:
1.礼貌用语十分丰富,既有约定俗成的模式,又有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出现的新词,请写出你所知道的礼貌用语:
问候语:
致谢语:
道歉语:
祝贺语:
告别语:
2.“今天世界之窗已经一扇扇打开、国际间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已势不可挡,我们要和不同民族、国家人民平等相待,相互尊重,友好往来,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请列举近些年来我国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3.2004年7月2日,中国文化年在法国巴黎落下帷幕,从10月开始,法国文化年在中国如期举行。中、法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两国文化各有特色和优势,都曾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过出贡献。特别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科技文化成就,是世界科技文化史上辉煌灿烂的一页。
(1)法国文化年在北京隆重开幕,其主题什么?
(2)中国封建社会科技成就对人类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3)中法互办文化年有什么意义?
三、辨析题: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近,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整个地球就像一个村庄,所以世界各国各民族民俗风情已不存在差异”。这个观点对吗?为什么?
四、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红色是我国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它体现了中国人在精神上、物质上的追求,它象征吉祥、喜庆,象征革命和进步,象征顺利、成功,象征美丽、漂亮;西方文化中的红色(red)则是一个贬意相当强的词,是“火”、“血”的联想,它象征着残暴、流血,象征激进、暴力革命,象征危险、紧张,象征放荡、淫秽。
材料二:按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惯例,与会领导人要穿上东道主国家的民族服装。唐装是我国的民族服装,上海APEC会议上,我国设计了红、黄、绿、蓝等多种颜色供各国领导人选择。各国领导人穿上我国的唐装都非常开心。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出席APEC会议的领导人都穿上我国的唐装,这是否是把我国的文化习俗强加于人?为什么?
(2)上海APEC会议上我国为什么设计了红、黄、绿、蓝等多种唐装供各国领导人选择?
(3)为什么亚洲领导人大多选择穿红色的,而西方领导人一般都选择了蓝色?
答案
一、填空题:
1、风俗习惯,历代相沿;
2、知识,话语,精神
3、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交往;
4、独特性,独特性,多样性,丰富性;
5、只认可,强加于,一概排斥,一无所知;
6、平等,包容,开放
二、是非题:
1、√2、√3、×4、√5、×6、√
课内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A2、D3、A4、D5、B
二、简答题:
1、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礼仪规范,娱乐爱好,风土人情,宗教信仰……
2、因为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反映了本民族习惯,这种文化习惯方面的差异对我们的交往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如果不了解或不尊重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往往就容易造成我们交往的障碍和困难,甚至导致误解。
3、作为21世纪“地球村”的小公民,我们对待各国、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习俗,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平等相待,既不要只认可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并把自己的文化强加于人,也不能对别国别民族的文化一概排斥、一无所知,在同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的交往中要素尊重,朴素学习。
三、深化情理:
1、握手。与他人握手时不必脱下军帽,应先行军礼而后再握手。
2、一路上要照顾妇女、儿童、老人。到了观光地区要爱护公物,对公共建筑、设施和文物古迹,甚至花草树木,不随意破坏,不在建筑物上乱写、乱画、乱刻;不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污染环境;不乱扔果皮纸屑、杂物。
3、留下来与大家一起用餐,因为住在宾馆就必须在宾馆吃饭,这是对人家的尊重,尊重一国的习惯,实际上就是尊重这个国家。
4、我们在对外交往中除应发扬我国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注意礼貌,礼节之外,还应尊重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它们不同的礼节、礼貌的作法。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卑不亢,以礼相待。
课后评价答案
一、选择题:
1、D2、C3、B4、D5、B6、B7、D8、D9、D
二、简答题:
1、①问候语:早上好!您好!您近来好吗?……
②致谢语:谢谢您!谢谢您的关照、多谢了……
③道歉语:对不起、实在抱歉、真不好意思……
④祝贺语:祝您愉快、祝您成功、祝您健康……
⑤告别语:晚安、欢迎您再来、再见……
2、加入世贸组织、申奥成功、申博成功、上海APEC会议召开、中法互办文化年等。
3、(1)主题是:“浪漫、创新而又以人为本”
(2)四大发明:即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3)意义:一方面可以使中法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彼此文化的独特性与魅力,相互学习、不断创新、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从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三、辨析题:
这个观点是片面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近,地球变得越来越小,整个地球就像一个村庄。但这并不能改变世界各国、各民族民俗风情存在的差异,民俗,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生活在不同条件下的人们,在同大自然作斗争和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都各自按照与它相适应的方式进行生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定的稳定的生活方式,一定范围内的人们的生活习俗,礼仪风尚也就逐渐形成。而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正是由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习俗的独特性构成的。
四、材料分析题:
(1)不是,因为我国是东道主国家,按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惯例,与会领导人要穿上东道主国家的民族服装、唐装是我国的民族服装。
(2)因为颜色的象征意义在不同的民族文化里有着很大的差异。
(3)因为红色在亚洲地区,比如我国象征吉祥、喜庆、顺利、成功等。而蓝色在西方象征高贵、自由。
(4)在与外国人的友好交往中,要注意礼貌、礼节,要尊重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了解它们不同的礼节、礼貌的作法,要不卑不亢,以礼相待,在交往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 社交礼仪选择题答案解析 ⬢
这个体会不是规定和要求的作业,而是自己真得想搞清楚的一种认识。
公司的工会干部培训中增加了一节公务礼仪,是我认为收获最大的一堂课。给我了很大的震撼,也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有幸听到中原工学院李克兢教授所讲的公务礼仪。
这节课整堂的效果是可以想像的,说是鸦雀无声不为过。我想大家是真得听进去了。
只是遗憾,只有半天。
这节课,让我觉得我们在增强业务的各种培训中,应该多一些礼仪知识培训,这不仅是一个人的素养问题,也可以说是民族的素质问题。过去,我们太多的关注于知识,关注于智商,现在看来,情商对一个人的成长或是生存更重要。我们总是依照个人的喜好去面对社会、面对群体,没有过深地思考应该如何主动地适应身边的环境,让自己快乐地生活、工作。我们总是会不由自主地报怨,总是会被动地保护自己,却从没有好好地听一下老话中常讲的"适者生存"、"削足适履"中的积极意义。
为了更多地再多一些了解礼仪,我在网上找到李教授的有关介绍,看了一部分内容,她从生活中、质朴的情感中总结的那些道理,无论是家长里短的通俗,还是中华文化的传统,都让我不由自主地再一次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了过滤。说实话,我还算是一个愿意也会主动反思自己的人,也会从失败中客观地总结自己的过失,让自己能够进步,也正是这种不断的自我解剖,才会不致于迷失。但却从没有这样积极地、阳光地去迎接社会所赐的种种。尽管我一直把"快乐的工作"当成一种激励,快乐地工作著,但还会有报怨或是情绪化,还是会有动摇。特别是"与人沟通"就是软肋,它就像是一把心锁,总是禁锢着自己,让自己好累。
从"心"沟通,在李教授看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个僵持的婆媳关系化解了,一个不被看好的的青年找到了自信,这一切都让我们看到自己的身影和自己的经历。在万千的`社会人才中不缺乏才智,却缺乏有胸怀、有包容的情怀,更缺乏有益的沟通和善意的表达。仿巧,今天我在空间中又转摘了一篇"找不到对的人,很可能是改不掉错的自己",这也让我有了另外的一种触动。我想起了这次培训中吃早餐的意外,整个的餐厅人多得居然主食供应不上了,快上课了,主食还没有送来,如果是以往,我估计又会傻傻地去理论,就是因为班主任一直的夸这个班学员有素质,没有一个人去报怨,这种夸赞的方式,让我再没有怨气去反叛。我想如果我们生活或是工作中也是这种方式去处理问题,还会激化矛盾吗?还会不能沟通吗?我们还会把"慎独"高高地挂在空中吗?我们还用天天去"找茬"吗?
沟通要有方式,沟通更需要注入情感。正是因为我们心中的差异,才会分隔我们的距离,才会导致现实中的种种矛盾和无奈。也是因为惧怕这种互视,才难去沟通,才怕去沟通,这个来自心中的距离和障碍,是难逾越的。也是老话讲"人越走越近,越走越亲"心的距离小了,人自然也就亲了。但看透、会做却真是难事。像一座难于攀登的高峰。
⬢ 社交礼仪选择题答案解析 ⬢
6月7号晚,支行举办了主题为"有礼走遍天下"的社交礼仪培训。行长亲力亲为、现身说法,从谈话、电话、服饰、宴会、见面、握手、礼品等七个方面将她的经验知识尽情与大家分享,会上大家热烈讨论,整个培训过程轻松愉快,且让人受益匪浅。
此次向行长学习了社交礼仪后,让我感受颇深,才更为深刻懂得礼仪在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才更为清楚的明白礼仪的深邃内涵。对于个人来说,礼仪是外部形象和内在素质的集中体现,礼仪既是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的表现,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对于企业来说,员工的良好礼仪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对于外界可以塑造支行良好形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美誉度。
通过学习,我充分认识到社交礼仪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是我们个人发展、事业进步中所必须的,它包含人的仪容仪表、待人接物等各方面,它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斯空见惯的行为也有很多的学问与规矩。生活中我们常常在一些平常的事情上不经意间做出的微小动作可能恰恰体现出了一个人的涵养来。一个懂礼节,重礼节的人会会赢得他人的尊敬、认同,无形之中拉近了同他人的的距离,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氛围,从而也为共同工作及相处创造了宽松舒适的环境,有利于事情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增加成功的机率。反之,一个不注重礼节的人,就可能使人反感,甚至会造成关系恶化,从而形成工作上的失误,导致失败的机率增大。所以,我们在把握问题原则的前提下应当注重必要的礼节,并尽可能地遵守这些礼节,才能确保工作生活的正常、良好地发展。
另一方面,社交礼仪不仅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涵养、教养和素质水平,而且能使我们的身心健康,事实表明,在日常生活中,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自信和自尊,缓解内心的不利情绪,这些都是十分有益于我们身心健康,而且也会使我们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从而能促使我们全身心投入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
此次社交礼仪培训对于我以后的工作、生活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子曰:"不学礼,无以立",由于现今社交礼仪在工作生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有时甚至会决定事情的最终结果,所以,我们必须重视礼仪,积极主动去学习礼仪、讲究礼仪,从而让我们的工作更加进步、生活更加健康。
⬢ 社交礼仪选择题答案解析 ⬢
中国一向是礼仪之邦,礼仪对每个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何使自己的气质高雅、形象更出众;如何使自己充满自信地出现在同学老师、上级下属和客户面前;如何使自己得体而又自如的参加会议、出席社交活动?除了提高成绩锻炼智商外,还应该提高文化修养来培养自己的情商。这就是我选择学习王涛老师的礼仪课的原因。
曾不经意看过一则新闻,却让我现在还感到羞愧:拥挤的公车里,给一位老人让座的,竟是一名外国的游宾…。。。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是我们世代繁衍值得骄傲的传承文明,但在此时,我很羞愧,羞愧到不知该说什么?
有人说,大学是象牙塔,可是走出这片浮华,等待着我们的是什么?有人说大学是智慧城,可是离开这个堡垒,直面着我们的是什么?现在的大学不再是与世隔绝的梦幻境地,已成为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怎样做人。
在课程学习中我发觉,注意礼节仿佛是春雨润物,无声却意义重大;更让我深刻的体会了在交往与合作过程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事业、业务的成功与否。同时,也是在学习了礼仪课之后我才真正的明白:良好的仪表也是礼仪的一部分,一个容忍自己仪表邋遢的人是不可能受人欢迎的,衣着妆容首饰等都要符合场合。单单一句“符合场合”就包含多少需要注意的细节,需要学习的知识,更遑论搭配的技巧、装饰的尺度…时代在发展,中国在富强,中国日益融入到世界的大环境中去,与世界接轨也在各个方面逐步实现。在这种环境下,在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之时,人们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我们渴望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和谐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温馨空间。
“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这是一篇文章中对礼仪教育的一段评价。作为个人我更深感受到的是礼仪作为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的重要作用,她在衡量一个人教养中的尺度价值。
礼仪这门课,王涛老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从坐姿、站姿、握手、微笑、递名片、送礼物、赴宴等一系列在日常的交往中经常碰到的细节问题中向我们讲解正确规范的的做法,教我们塑造自己的形象,使自己成为一个敬人之人,以达到“敬人者,人恒敬之”的效果。不仅在大学校园里也在以后竞争激烈的社会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将自我的周围空间塑造成一种团结友爱的环境,这将有利于我们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实现自我事业的顺利发展,生活的和谐美满。 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人难做”的`问题,在“人难做”的感慨中,其实我很多时候感受到的是来自外界的冷漠,也是在这时才学会频繁的说“谢谢”,也许是二十多年传统中国文化教育熏陶,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比较腼腆和内向,总是将感激放在心里,久而久之都忘了要去感谢。尤其是对我们熟悉的人我们更是难以开口说上一句“谢谢”,虽然他们为我们付出的是最多的。
在查资料时发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今晚我在回宾馆时,远远看见大堂里有六七个穿蓝色工作服的人,背着大大的工具包正在研究立在大厅里的告示牌。我以为是电信或是电力的工人要在晚上来加班。等我走进大堂时,这帮人已经簇拥着进了电梯。我快走几步,但还是看到电梯门正要合起来。但显然里面的人已经看到我正在赶过来,就有人摁住了电梯键所以门又重新打开了。我心想这些工人倒挺有礼貌的。我快步走进电梯之后扭头向摁键的人说了声“谢谢”,他向我点了下头但没吭声。随后我就听到这些人互相说话,原来是日本人。他们的蓝色工作服上佩着小工作牌:“三菱重工”,估计是来做工程安装的。六七个日本人聊天,小小的电梯间里却不吵闹。中间电梯停了一次,其中的两三个人先出去了,他们之间互相问候告别,感觉彼此很有亲情一般,当然我听不明白,只是从他们的表情和神态上猜测的。电梯再次停住了,是我的楼层到了,当我走出去时,另外的三四个人向我致意,也说了些话,发音和之前向他们的伙伴送别时一样。
这段作者由余世维讲日本人的起居之礼而引出的故事开始并没有打动我,但在刚刚我写到“其实我很多时候感受到的是来自外界的冷漠”这段话时,我突然就想起了这个几乎淹没在我所搜集的众多资料中的小故事。让我感动的不是“六七个日本人聊天,小小的电梯间里却不吵闹”而是“感觉彼此很有亲情一般”,可以让一个陌生人感觉彼此很有亲情一般,这是现在的我所做不到的。老师在课堂上也说过她的日本留学生如何如何的有礼貌,那种礼貌是一种“敬”的礼,而这种包含了“亲”的礼可能是更高的一种境界吧!是一种将礼仪已修炼到内化的境界,使人观之可亲。
爱默生说过:“美好的行为比美好的外表更有力量。美好的行为,比形象和外貌更能带给人快乐,这是一种精美的人生艺术。” ,“温良恭俭让”、“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素为我国传统的行为准则。
通过王涛老师的礼仪课,我发觉我们在坚持传统精华的基础上,用现代的理性的礼仪角度来规范自我,使礼仪成为我们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美德和操守,这是对我们作为一个完整的合格的现代社会建设者的要求。
我十分喜欢王涛老师的社交礼仪课,同时也想提出几点小小的建议。我希望在某些对生活中常见事物进行合乎礼仪规范做法的讲解时,可以更增加和同学们的互动环节。例如讲解坐姿、站姿、走路、握手等时,可以叫同学上讲台表演,然后予以纠正演示等。通过互动环节,更能增进同学对这个课程的兴趣,使大家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正确合乎礼仪的做法。
社会的全面进步不仅体现在物质的充足、技术的先进上,更需要陶冶完美的精神、高尚的人格。促进全社会成员健康人格的构建,需要重建礼仪,让人们心灵相通,友好相处,在和谐的社会生活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心灵上的满足。这就需要我们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礼仪基础上,重建新的、体现时代要求的文明礼仪,让中国在成为经济强国的同时,也成为新世纪的“礼仪之邦”!
同学们,让我们全校上下,携起手来,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校园的每个角落,为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流的现代化名校而不懈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