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甲秀楼导游词范文(优选八篇)

2025-10-26 13:02:31 贵阳甲秀楼导游词范文

  作为一名乐于助人的导游,编写导游词是提升讲解水平的重要工具。好的导游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点的印象。下面是贵阳甲秀楼导游词的范文,供大家参考与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贵阳甲秀楼导游词范文

  各位旅客:

  甲秀楼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著名古楼阁甲秀楼矗立在贵阳南明河中的万鳌矾石上(这块石头酷似传说中的巨鳌)。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26年,也就是1598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明万历年间(1573—1620)巡抚江东之于此筑堤联结南岸,并建一楼以培风水,名曰“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天启元年(1621年)焚毁,总督朱燮元重建,更名来凤阁。复毁。清康熙二十八年巡抚田雯重建,仍用旧名。有浮玉桥衔接两岸。从古到今该楼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修葺。历经四百年的风吹雨打而仍旧矗立不倒,是贵阳历史的见证,是贵阳文化发展史上的标志。

  甲秀楼在贵阳市城南的南明河上,以河中一块巨石为基而建。始建于明,后楼毁重建,改名“来凤阁”。清代多次重修,并恢复原名。现存建筑是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的。楼上下三层,白石为栏,层层收进,由桥面至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为涵碧潭。楼侧由石拱“浮玉桥”连接两岸,桥上原有小亭一座叫“涵碧亭”,现已拆除。甲秀楼朱梁碧瓦,四周水光山色,名实相符,堪称甲秀。

  清代贵阳八景之一的.“鳌矾浮玉”即为位于贵阳南明河鳌矶石上的甲秀楼,楼系贵州巡抚江东之所建。建楼以前,王阳明的再传弟子马廷锡曾在此建栖云亭讲学传道。楼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开始兴建,当时先在沙中垒台作“奋鳌状”,名“鳌头矶”,再于台上建阁,名“甲秀”,取科甲挺秀之意。楼曾几毁几建,1981年维修一新。重修中,发现楼阁底层石墙中嵌有诗碑,后有8块诗复嵌于底层楼壁。甲秀楼高约22.9米,为木结构阁楼,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画甍翘檐,红棂雕窗,白石巨柱托檐,雕花石栏相护。楼前桥先称江公堤,后改浮玉桥,桥头建有涵碧亭,亭柱镌清咸丰年间贵阳知府汪炳嗷的联语:"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

  贵州巡抚田雯在《黔书》中描述道:“每春波摇绿,秋沚澄清,岸柳乍垂,芽芹正拿,览渔舟之泛泛,洗杯斝以临流,谁谓黔中无佳山冰哉!”据说甲秀楼初建成时浮玉桥有九孔,桥西侧的沙洲叫芳杜洲,洲上花木缤纷。月朗星稀时,桥与沙洲相映成趣,名“九眼照沙洲”,而后修滨河路九孔石拱桥被填了两孔,筑坝拦水,芳杜洲也没于水底。甲秀楼前原竖有铁柱二根,一为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云贵总督鄂乐泰镇压古州(今榕江)苗民,收聚兵器,铸铁柱标榜功绩;二为嘉庆2年(公元1797年)云贵总督勒保镇压兴义布依族王囊仙起义,收聚兵器所铸,两柱皆有铭文。二根铁柱现存省博物馆。

⧈ 贵阳甲秀楼导游词范文

  各位旅客:

  甲秀楼是贵阳市的标志。也可以说,是贵阳文化的象征。建楼以前,王阳明的再传弟子马廷锡曾在此建栖云亭讲学传道,张三丰真人曾云游至此,赞叹此地气象万千,将来必是藏龙卧虎之地。

  明万历二十六年,贵州巡抚江东之在此地建楼,名甲秀楼,取科甲挺秀之意。果然,此后贵州出了三位状元,其中两个住在从甲秀楼下流过的南明河畔。

  甲秀楼是一座木结构的阁楼,三层三檐,红棂雕窗,下有十二根白石柱托住檐角,四周以白色雕花石栏围护。总高22.9米,顶层额题“甲秀楼”三字。它与涵碧潭、浮玉桥、芳杜洲、翠微阁、观音寺、武候祠、海潮寺合成一组瑰丽的风景建筑群,旧有“小西湖八景”之称。后虽屡遭毁坏,但经修葺和重建后,仍然气度非凡。

  历代骚人墨客对甲秀楼题咏甚多,其中清人刘玉山所撰206字长联脍炙人口,此联比号称天下第一联的.昆明大观楼长联还多26字。它概括了山城贵阳的地理形势及历史变迁。集山光水色为一体的甲秀楼有一种独具魅力的美。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到此一游又是一番别有情趣的享受。

⧈ 贵阳甲秀楼导游词范文

  各位旅客:

  相传明朝年间,贵阳这个地方出了一位状元②。官府为了讨好他,愿出巨资修一座藏书楼,作为他读书游艺的地方。为此,知府大人请了三位风水先生,在全城察看了一番之后,认为南明桥那里是块风水宝地,回来向知府大人禀报,确定就将藏书楼修在南明桥上,并且取名叫“甲秀楼”。

  地点确定后,知府大人又请来了本地最有名的一位石匠和二位木匠,带着他们来到南明桥上看一回,便下令选个黄道吉日动工修建。

  知府走后,石匠师傅打了一壶酒,把木匠师傅请到家里,两个人喝了三盅之后,石匠叹口气对木匠说;“兄弟,知府大人下令造楼,哪个敢违抗。只是这南明河上,眼下就只有这一座桥贯通南北,桥上要是再修了藏书楼,这桥就成了状元公的地盘,交通要道不就成了一块禁地吗!日后哪个还敢从桥上经过?有钱的倒可以坐船摆渡,没钱的呢,就只好望河兴叹了。尤其是那些进城卖菜的、推车挑担的,就更不方便了。

  木匠说:“大哥说得有道理,这南明桥确实是个交通要道;只是知府大人已经画好了圈圈,你我兄弟二人又怎敢不照办呢?”

  石匠说:“顾不得知府大人了。我们还得替百姓着想,不然,日后你我世世代代都要背骂名。”

  木匠说;“听大哥的意思,这藏书楼不修了?”

  石匠说:“当然要修,只是换个地方就是了。”

  木匠问:“换在哪点?”

  石匠说:“沿河下去一百二十步,就是块好地方。”

  木匠觉得这主意好,就决定这样办。

  当天晚上,贵阳城内阴云密布,大雨瓢泼。这两位能工巧匠把自己的师兄师弟,徒子徒孙召集到南明河边,连夜拦河修桥,凿木造楼。远近的.居户人家本来就担心知府大人在南明桥上造藏书楼,断了日后过河的通路,现在听说两位匠人另选了一块地方造楼,一个个都冒着风雨,赶来相助。那天晚上,也不知道有多少男女老少在河岸边担石挑土,架梁立柱,只听到人声沸腾,惊天动地。等到东方发白,大雨停了的时候,一座精巧玲珑飞雕梁画柱的楼阁已经矗立在碧波荡漾的南明河新桥的鳌矶石上了。

  当“甲秀楼”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出现在楼阁上之后,知府大人才闻讯来到南明河边。他见藏书楼没有建在南明桥上,十分恼怒,立刻传令叫两个匠人来回话。衙役们四处寻找,就是找不到那个石匠和木匠的踪影。知府大人没有办法,只好将就拿这座九眼新桥上的藏书楼给状元公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两位匠人因为害怕官府追究,造完楼后,就带着妻子儿女远走他乡了。所以直到今天,人们一直不知道修造甲秀楼的两位匠人倒底姓什么,叫什么。

⧈ 贵阳甲秀楼导游词范文

  各位旅客:

  甲秀楼是贵阳著名风景区。甲秀楼,犹如西安的大雁塔、武汉的黄鹤楼、成都的望江楼、昆明的大观楼都是这些城市的标志一样,甲秀楼是贵阳的标志,是贵阳的徽章。

  甲秀楼始建于明朝万历xx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最先昌导修建甲秀楼的是当时的贵州巡抚江东之。他很重视文化教育,建楼的用意深远,不但刻意点明贵阳山水秀甲黔中,而且激励人们努力学习,使贵阳"科甲挺秀",人才辈出。

  自此以后,贵阳果然出了许多著名人物。例如:明末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的杨龙友,被江南文士誉为"天末才子"的谢三秀,《康熙字典》首席修撰官周起渭(渔璜),戊戌变法中保举康有为、梁后超、谭嗣同等人的李端芬,名噪京华的文化名人姚华,近代文学家、新闻学家谢六逸,著名地质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土)乐森寻,著名土壤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熊毅,著名数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秦元勋等。清代还出了两个状元,一个是武状元曹维城,另一个是文状元赵以炯。甲秀楼是贵阳"人杰地灵"的象征,是贵阳山水与文化的精华。

  游客最先看到的是甲秀楼的石牌坊,上面题词"黔南胜迹",游客们都会在这里留影。牌坊前后有8个石狮子,它们不是通常见到的坐狮或卧狮,而是从高处俯冲下来的雄狮。在贵州的古建筑中;您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下山狮,显得虎虎生气,好不威风。

  脚下的这座桥叫浮玉桥,它的桥面并不是平盲的,而是有一个起伏,像一条浮在水上的玉带。建筑家在此煞费苦心,因两岸地势高低不同,于是在对岸建起一个大拱,形成一条曲线,增加了桥梁造型的美感。

  桥的两端,前面有拱南阁、观音阁、翠微阁,后面原有武侯祠。河中有一巨大礁石矗立,名为鳌矶石。河水到了这里,形成了一个漩涡,称为涵碧潭。河边有沙洲,绿草茵茵,名为芳杜洲。一桥飞架南北,把这许多景点连成一气,造成了"烟雨楼台山外寺,画图城郭水中天"的美景。

  在全国的风景桥中,浮玉桥是有名的,它可与杭州苏堤上的"六桥烟雨"、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相媲美。虽说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比它长,比它雄伟,但这种桥型出现的时间比北京的玉带桥要早两百多年。作为风景桥,重要的是桥型与周围景观的协调组合,点缀衬托。

  浮玉桥横跨在明净的`南明河上,两岸翠柳烟笼。它原先有九个桥孔,桥下的涵碧潭在此回旋荡漾,形成"长江水倒流,九眼照沙洲"的奇观。桥上的这个亭子叫涵碧亭。清晨和傍晚,有人从桥上悠然走过,从远处观看,仿佛是在水上行走,诗人把这种感受写成了一幅楹联,用"水从碧玉环中流,人在青莲瓣里行"的诗句点出它的神韵。

  甲秀楼巍然屹立在桥边的鳌矶石上,把人带入了"宛在水中央"的诗情画境。从远处眺望,半圆形的桥孔与它在水中的倒影合在一起,刚好是个正圆。桥、亭、楼的影子一起映在水中,恍恍漾漾,给人以"镜中景,水中楼"的朦胧感觉。甲秀楼建在蓬矾石上,还有深一层的意思,意在"独占鳌头",人才出众。清人刘玉山写了一幅《甲秀楼长联》,共174字,凝结了贵州的历史文化。开头便是:"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开拓。"

  过楼抵南岸可游览贵阳仅存的一座始建于明宣德年间,距今560多年的明代建筑"翠微园"。这里原先是一片寺庙和园林,王阳明普经游览过的南庵便在这里。他在《南庵次韵二首》诗中写道:"松林晚映千峰雨"'"渔人收舟初集"。近年来改建为翠微园,把寺庙建筑与园林庭院合为一体。

  走进大门,耸立在台阶上的殿,是南明时期永历王朝修建的拱南阁。永历王朝,最初建都在广东肇庆,以后辗转迁到贵州,在安龙驻了4年。拱南阁就是这一时期所建,大梁上至今还保留着"永历己未孟秋月吉旦"的字样。己未年即永历九年,也就是公元1655年永历王朝的建筑,随着岁月的流逝,大都毁坏、消失,惟有贵州还保存了一些遗迹,除了拱南阁而外,在安龙还有"十八先生墓"和几个小皇子的坟冢。

  供南阁内陈列着贵州的各种民族工艺品,可供游客自由选购。在它的右侧,翠竹请幽,从前在此建有"龙门书院"。"龙门"二字寄托了一个良好的愿望,希望学生们有朝一日能够像鲤鱼跳龙门一样,高中举人、进土。

  拱南阁右侧的"澹花空翠"园林内有花墙、洞门、长廊、水榭、楼阁,是典型的江南庭院。昔日的翠微阁,临水而建,"半边山楼,半边水楼",颇有诗意。倚楼远眺,明月清风,两岸烟柳,有看不完的美景,道不完的情思,文人雅土经常在此咏诗作赋。

  如今的"澹花空翠"园林,展出各种奇石,有两亿多年前的恐龙化石和海百合化石,有各种形状怪异、能引人遐迩的石头,集中展现了贵州的石文化。盏景和根雕,也是贵州山地文化的一角。

  翠微阁内,开辟了萧娴书法作品陈列馆。萧娴是贵阳人,她是康有为的弟子,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女书法家。请看她的手迹,在气势宏大的笔触中显出售秀,"飞檐甲天下,落影秀寰中"的条幅,诗句中隐言"甲"与"秀"的意思。"清风待客,明月留人",运笔飞动,词意清雅,表达了贵州人民殷勤好客的情怀,欢迎天下游客来贵州,到甲秀楼乍客。

  甲秀楼是闹市中一处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景区内古色古香,景区外高楼林立,入夜后灯火辉煌,人影晃动,成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聚焦点,在现代文明中闪烁着历史的光芒,昂扬着"甲秀天下"的精神风貌,引导人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 贵阳甲秀楼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首先,我代表港青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朱,是诸位在华东期间的地接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猪,百年修得同船渡,叫小猪亲切点嘛,哈哈,我们的司机师傅姓梁,看到后脑勺,是不是很像梁朝伟啊,哈哈,是的,我们的梁师傅可是与梁朝伟是兄弟呢,名人都想看吧,但是为了安全起见,等休息的时候,我们在一睹梁师傅的神采吧,我和师傅一起为大家提供各种旅游服务,如果大家在旅游过程当中对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意见或者建议,都尽管提出来,我们将全力以赴帮助大家来解决,祝愿大家在华东能有个美好,难忘的快乐回忆。

  我们的第一站是南京,可能有些朋友是第一次来到南京,对南京的概况还不是很了解,那么我就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南京以“博爱之都”闻名于海内外,简称宁,是江苏省的省会,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长三角核心城市之一,全市面积6598公里,下辖2县11区,常住人口有800万。

  南京地理位置优越,风景秀丽。孙中山先生曾赞叹:南京“其位置乃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难觅如此佳境也”。四季如何游玩呢,春游“牛首烟岚”夏赏“钟阜晴云”秋登“栖霞胜境”冬观“石城霁雪”。

⧈ 贵阳甲秀楼导游词范文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我姓张,你们可以叫我张导,也可以叫我小张。今天,我很荣幸成为你们的导游,请相信我,我将全心全意地为您服务,让您度过美好的一天!

  大家请往身后看,是否已经看到那盘旋于山岭之间貌似长龙的长城?对,没错,那就是我们的目的地——长城。长城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它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非常坚固。请稍等片刻,我们马上就要到长城了。下面,我提几点要求:

  1、不许在城砖上乱涂乱画。

  2、不能乱扔垃圾,要争做文明游客。

  3、如果在攀登长城期间不慎走散,请在下午十六时到达长城脚下集合。

  已经到达长城了,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下长城:长城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修筑了,瞧,这就是瞭望口,众所周知,站得高望的远,所以站到这可以望见远处的敌军。这是射口,当敌兵来犯时,军兵们就躲在这,从射口里往外射箭。在长城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烽火台,这样士兵们就不用跑来跑去通报军情,直接点燃烽火就行了。

  各位游客,想必大家都听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吧,它讲述了书生范喜良与孟姜女凄美的爱情。传说,范喜良与孟姜女成亲不到三天,官兵就把范喜良抓走了,可当孟姜女历经千辛万苦来到长城脚下的时候,民工告诉她,范喜良已经死了,她便失声痛哭,哭了三天三夜,竟然把长城哭倒了八百里。虽然这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却从侧面烘托出了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时的艰辛。想想看吧,那时候没有汽车,火车、起重机,全靠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各位游客,今天,我陪伴大家游完了长城,希望今天能给您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需要改进,请提出来,我会认真的改进不足之处,做一个大家认可的好导游。谢谢大家!

⧈ 贵阳甲秀楼导游词范文

  溧阳市位于江苏省南部,苏浙皖三省交处界,地处长江三角洲,属上海经济区。总面积1535平方公里,总人口78万。1990年8月,溧阳经国务院批准,溧阳撤县设市。溧阳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距上海、杭州200公里左右,距南京国际新机场80公里,离宁沪高速公路60公里,即将兴建的宁杭高速公路将跨越溧阳全境,104国道横贯境内。溧阳有耕地面积112万亩,林地32.8万亩,河流和湖泊42.6万亩。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乡”、“茶叶之乡”,获国家“粮棉大县”、“商品粮基地县”、“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市)”的称号。盛产稻、麦、油、茶、蚕茧、螃蟹、板栗、西瓜、毛竹等。六万亩茶园,二千吨茶叶,“前峰雪莲”,“南山寿眉”等茶名闻遐迩。

  以此,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溧阳茶叶节”。溧阳非金属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石灰石、方解石,大理石、陶土、彩瓷石等储量均在亿吨以上,且品位优良,具有极佳的开采价值。改革开放以来,溧阳经济建设蓬勃发展,1998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8.6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28.05亿元、财政收入4.0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洁898元,1991年起连续被评为全国农村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1995年成为全国25家农民收入先进县(市)。溧阳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多年来,溧阳立足于中等城市目标,大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城乡面貌日新月异。邮电通讯先进,全市程控电话杆线到村,电话装机总容量达10万门,移动电话交换容量3万门,建有三座无线寻呼台。供电能力较强。全市有22万伏变电站1座,11万伏变电站6座,由中港合资投入7000万美元的江苏省第一座抽水畜能电站正在筹建之中。市内供水条件较好,三个自来水厂日供水量达15万吨,市内饭店、宾馆等服务设施齐全,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目前,全市科技人员已达3万余名,有150多家企业和国内20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联合协作关系,现是清华大学研究生实习基地。通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1995年,我市被国家科委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和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46所,中等及中等以上专业学校3所,全国重点职业学校1所。

⧈ 贵阳甲秀楼导游词范文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黄山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最新黄山导游词讲解,希望能够帮到您!

  各位游客、团友们,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自我介绍下,我是xx社的导游xx,大家就叫我小x好了,这位是我们的司机x师傅。首先,我代表黄山旅行社,司机师傅以及我本人向大家表示欢迎,欢迎大家来黄山旅游,很高兴为大家服务,如果在游览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请大家及时向我指出,我将尽可能的为大家解决,希望大家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这次为我们提供交通服务的x师傅,他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驾临,经验丰富,安全可靠,大家可以放心乘坐。今天我们所参观的是中国国家级风景旅游区黄山,在这里先向诸位介绍一下黄山风景的概况。

  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属中国南岭山脉的部分,全山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黄山山系中段,是黄山的精华部分,也就我们要游览的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54平方公里。它在黄山市境内,南邻歙县、徽州区、休宁县和黟县,北连黄山区;这五个县、区也都属于黄山市管辖。

  黄山在中国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样子,因为山上岩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给它起这样一名字。传说咱们中华族的先祖轩辕黄帝在完成中原统一在业、开创中华文明之后,来到这里采药炼丹,在温泉里洗澡,因而得道仙。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这个说法,就在天宝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诏书,将黟山改名黄山。意思是,这座山是黄帝的山。从那以后,黄山这个名字就一直到现在。

  朋友们,你们不远千,甚至万里到这里,就要亲眼看一看黄山的美吗?不就是要感受一次人生快乐吗?是的,黄山是绝美绝美的,可说天第奇山,能够登临它,亲眼看看它,确实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在很久很久前,在漫长地质历史代,大自然的无穷力,塑造了黄山那绝美的风采和种种奇特的景观,令人倾倒,令人心醉。

  黄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峰。这里竞秀,峰峰称奇,各有特色,各具神韵。黄山奇峰到底有多少,还没有一个确切数字。历史上先后命名的有36大峰、36小峰,近年又有10座名峰入选《黄山志》。这80多座山峰的高绝大多数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其中莲花峰最高(1864米),光明顶次之(1841米),天都峰排行老三(1829.5米),这三大峰和风姿独秀始信峰(1683米),是黄山的朋友,哪怕登上这四座奇峰中的一个,也算不虚此行了。

  下面,我再把黄山四绝分别作个介绍。

  说起黄山四绝,排在第一的当是奇松。黄山松奇在什么地方呢?首先是奇在它无比顽强的生命力,你见了不能不称奇。一般说,凡有土的方就能出草木和庄稼,而黄松则是从坚硬的黄岗岩石里长出来的。黄山到处都生长着松树,它们长峰顶,长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千百年来,它们就是这样从岩石迸裂出来,根儿深深扎进岩石缝里,不怕贫瘠干旱,不怕风雷雨雪,潇潇洒洒,铁骨铮铮。你能说不奇吗?其次是,黄山松还奇在它那特有的天然造型。从总体来说,黄山松的针叶短粗稠密,叶色浓绿,枝干曲生,树冠扁平,显出一种朴实、稳健、雄浑的气势,而每一处松树,每一株松树,在长相、姿容、气韵上,又各各不同,都有一种奇特的美。人们根据它们的不同的形态和神韵,分别给它们起了贴切的自然而又典雅有趣的名字,如迎客松、黑虎松、卧龙松、龙爪松、探海松、团结松等等。它们是黄山奇松的代表。

  怪石,是构成黄山胜景的又一绝。在黄山到处都可以看到奇形怪异的岩石,这些怪石的模样儿千差万别,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有的反映了某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都活灵活现,生动有趣。在121处名石中,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飞来石、仙人下棋、喜鹊登梅、猴子观海、仙人晒靴、蓬莱三岛、金鸡叫天门等。这些怪石有的是庞然大物,有的奇巧玲珑;有的独立成景,有的是几个组合或同奇松巧妙结合成景。还些怪石因为观赏位置和角度变了,模样儿也就有了变化,成了一石二景,如金鸡叫天门又叫五老上天都,喜鹊登梅又叫仙人指路就是移步换景的缘故。也还有些怪厂,在不同条件下看,会产生不能的联想,因而也就有了不同的名字,如猴子观海又叫猴子望太平便是。

  再说云海。虽然在中国其它名山也能看到云海,但没有一个能比得上黄山云海那样壮观和变幻无穷。大约就是这个缘故,黄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黄海。这可不是妄称,是有历史为证的。明朝有位著名的史志学家叫潘之恒,在黄山住了几十年,写了一部60卷的大部头书——黄山山志,书名就叫《黄海》。黄山的一些景区、宾馆和众多景观的命名,都同这个特殊的海有关联,有些景观若在云海中观赏,就会显得更加真切,韵味也更足了。这些也都证明,黄海这个名字是名副其实的。

  最后,介绍一下温泉。我们常讲的和游览的温泉是前山的黄山宾馆温泉,古时候又叫汤泉,从紫石峰涌出。用它命名的温泉景区,是进入黄山南大门后最先到达的景区。温泉水量充足,水温常年保持在42度左右,水质良好,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有一定的医疗价值,对皮肤病,风湿病和消化系统的疾病,确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只能浴,不能饮;过云说它可以饮用,是不科学的。

  其实,黄山温泉不止一处。在黄山北坡叠嶂峰下,还有一个温泉,叫松谷庵,古称锡泉。它与山南的宾馆温泉水平距离7.5公里,标高也近,南北对称,遥相呼应。这也够奇的了。不过因为它地处偏僻目前还未开发利用。

  除了四绝之外,黄山的瀑布、日出和晚霞,也是十分壮观和奇丽的。

  黄山,山高陂陡,溪流从高山峡谷中奔涌出来,从陡谷悬岩上飞落下来同,就形成瀑布。山中一夜雨,处处挂飞泉,就是黄山温存的生动写照。黄山瀑布很多,最壮观的有九龙瀑、人字瀑和百丈瀑。

  黄山四季分明:春天青峰滴翠,山花烂漫;夏季清凉一片,处处飞瀑;秋天天高气爽,红叶如霞;寒冬则是银装素裹,冰雕玉砌。黄山确实是一个旅游、避暑、赏雪的绝好去处。

  朋友们,你们好!现在我们已经到达黄山风景区南边重镇汤口,请大家准备下车,在马上进入景区游览前,我对大家做一些提示:请游客们不要在游览区乱丢垃圾,不要大声喧闹,并注意安全。

  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天就让我们来亲眼见识一下黄山的壮美吧,相信黄山的美景一定会让您陶醉的。希望大家玩得很开心!也希望大家把黄山的魅力带回家,与您的家人和朋友,一起来分享这份难忘的快乐!

分享

热门关注

云南现场导游石林讲解词3篇

云南现场导游石林讲解词

重庆导游词300字左右(3篇)

重庆导游词左右

英语导游词范文和翻译60词(六篇)

英语导游词范文和翻译60词

清明上河园导游词简单讲解三篇

清明上河园导游词简单讲解

国外英语导游词范文(分享5篇)

国外英语导游词范文

导游词颐和园的导游词(摘录8篇)

导游词颐和园的导游词

导游词颐和园的导游词(摘录三篇)

导游词颐和园的导游词

导游词范文400左右(20篇)

导游词范文400左右

日照导游词范文3篇3篇

日照导游词范文3篇

英语导游词简短范文湖北(11篇)

英语导游词简短范文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