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特别推荐
清明节放假安排 | 清明节高速免费 | 清明节活动 | 清明节来历 | 清明节是哪天
每个家乡都有独特的风俗,我家乡特别重视清明节。每当这个节日到来,人们都会购买祭品,缅怀已逝的亲友,展现对逝者的尊重。以下是清明节的农历时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清明节农历时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时间过得飞快,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有到了。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在这一天,人们要带酒食果品,纸钱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亲人。
今年清明这一天,天气特别好,可不像诗句上说的那样。那天我起了个大早,因为我们一家人要一起去扫太爷爷的坟。刚出门时,感觉心情特别好,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像刚出笼的小鸟,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上山扫墓。可从大人的表情上看,可没我这么高兴,也许是去扫墓的原因吧。
在山脚下,我觉得和别的上没什么两样,可到了半山腰可就不一样了。那里杂草丛生,杂草高出了我一个头。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太爷爷的坟墓前,在坟墓的周围到处是一些树枝和杂草,它们仿佛懂得扫墓人的心情似的没有生机。
我们先把坟墓的周围的草除一除,接着在坟墓上用些小泥块压上黄纸,摆上供品,点上香,我们轮流给太爷爷磕头。爷爷在坟前念念有词,报告着这一年来家里的大事,还请太爷爷保佑全家大小平安。我想:在此长眠的太爷爷一定听到了我们的话的,他一定感到欣慰,一定会保佑我们的……
最后,我们在坟墓前的空地上把纸钱烧了,等烧完了还用带来的水灭了火星。因为太爷爷坟前有一座凉亭,我们就坐在凉亭里吃东西。爷爷还把吃完的蛋壳撒在坟墓上,我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呢?”爷爷说:“表示祖先和我们在一起啊!”死人明明就在这嘛,怎么会和我们在一起呢?也许他活在爷爷的心中吧!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最后爸爸再检查了一遍,我们就下山了。
在下山的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心情非常轻松。回来时我想:原来清明节是表示对先人的怀念日,也是家庭团聚,也是踏青赏春的好机会。
今年的清明节我过得特别有意义,明年我一定再来扫墓。
◆ 清明节农历时间
我与奶奶一起长大,奶奶的菜园里种了很多蔬菜,包括生菜,菠菜,大白菜,菊花……我最喜欢的菜是清明。
在清明节前后,叔叔农民种了绿色油菜籽。如果他每隔一天浇水,他将能够在五天内吃蔬菜。如果他每三天浇一次水,他就能在十天内吃蔬菜。清明菜长到20厘米左右,是最新鲜,最美味的菜。在下雨天,新鲜种植的清明菜贪婪地吸吮“春油如雨后春笋”,并且生长很快,就像“雨后春笋”一样。
吃清明菜的方法有很多,让我列举两个。
摘几把清明蔬菜清洗干净。当锅变热时,将蔬菜倒入锅中,然后用抹刀炒。加入盐,味精和糖,不要放在盖子上。一两分钟后,您可以将其放在盘子上并品尝:脆,香,新鲜,细嫩而美味!
清明菜也可以用汤煮。首先将一锅热水烧开,然后将洗净并晾干的清明菜放入锅中,盖上锅盖,等待水烧开后,立即打一些鸡蛋,搅拌均匀后倒入锅中。过一会儿,水会沸腾。加入盐,香油和味精。这也很好!
如果您来我的家乡,我奶奶一定会炒一盘超级美味的清明菜来招待您。
◆ 清明节农历时间
清明节到了,家乡人又在忙着侍弄清明菜粑粑!
清明菜粑粑,顾名思义是掺和清明菜做成的粑粑。据《本草刚目》记载:清明菜又名鼠曲草,一年生草本植物,通常从基部分枝,叶子互生,匙形或条形,有柔软的白毛,头状花序,花黄色。茎和叶可入药,有镇咳祛痰等功效。
在我们川东农村,每逢清明前后,家乡的田边地角,房前屋后到处都生长着清明菜,胖胖的,嫩嫩的,经过一夜露水一浸染,煞是可爱。
那些年,家乡人户户都穷得叮当响,人们一年四季只要能吃上一顿白米饭就算了不起的享受了。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每年的清明节便是乡亲们忙农活的时候了。顿顿喝那清得可见碗底的稀粥或面糊糊是难抵挡那繁重的体力活的。于是家乡人不知从何年开始,一到这时节,便纷纷发动自家孩子到野外掐摘清明菜。清明菜掐回去后,主妇们便将它洗净砌碎,然后烧上一小堆稻草灰,再将刚烧出灰装入筲箕过上适当的清水,将过出的灰水和砌细的清明菜拌上适量的盐巴煮上几分钟后,再将其和入预先准备好玉米面里搅拌均匀,搓揉成粑粑,再沿着锅边贴上几圈儿,粑粑搓完后再盖上锅盖密封好蒸上一阵,这时便有一股香喷喷的气味扑鼻而来,待蒸熟起锅后咬上一口更是满嘴的香,惹得旁人也馋得流口水。那时,只要母亲将锅盖一揭,早就守在灶边的我就会伸手从锅缘上抓起一个清明菜粑粑,顾不得热气烫手迅速地往嘴里塞。总惹得母亲好气又好笑地骂。
当然,那时的家乡人是不会知道 清明菜的什么药用的,他们只是认为它好吃又耐饿,而且能节约粮食。只要早上吃上一顿清明菜粑粑,那一天干活就有了精神。为了节约玉米面,主妇们往往把清明菜和得很多。因此,清明时节,家乡满坡遍野都是背篓挎篮的小孩子在寻找清明菜。童年的我也加入了掐清明菜的队伍。好在家乡的清明菜多,而掐过的清明菜隔几天又会长出一茬。家乡的清明菜是掐不完的,家乡的清明菜粑粑也是永远吃不够的。只是夏至一过,清明菜便少了、老了,家乡人便没那份口福了。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早已离开家乡身居城市,只是每年临近清明时节,我便仿佛闻到那清明菜粑粑的香味儿,总想再尝尝那味道。不料,到农贸市场买菜,无意中竟发现有清明菜卖,四块钱一斤,买的人竟还很多。本想买些来做粑粑,可又想到找不到稻草,只得作罢。便与卖菜的农民唠叨,得知买者大多是些有钱人,因大鱼大肉吃腻了要换换口味儿。
一次上街,忽然听到“买清明菜粑粑——买清明菜粑粑”的吆喝声。寻声过去,才发现一个小商贩踩着一辆小三轮车,车上是一摞高高的蒸笼,有四、五层,每一层蒸隔里都码满了小笼包子大小的清明菜粑粑。一问,要五角钱一个,比小笼包子贵一倍多。管他的,还是买来尝尝吧。可一入口才知是用糯米粉揉成的,而且菜少粉多,又是加了糖的,甜得腻人,一点也没有昔日的那种香味儿了。
◆ 清明节农历时间
中国有三大鬼节:清明、中元、寒衣。农历七月,中国习俗上称它为鬼月,谓此月鬼门关大门常开不闭,众鬼可以出游人间。普是普遍的意思,度是广度堕落三恶道的众生早日离开,超登三善道,甚至超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享受大乐。所谓三恶道是指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的众生早日超脱。三善道是指天道、人道、阿修罗道。
中国鬼节有三:清明、中元、寒衣。
清明节
清明要上坟,同时有踏青的习俗,把新土往坟上扬,添坟。以前清明也叫寒食节,曾长达百日,曹操改为一天,唐改为清明前三天,所有火都得灭,出寒食后,从宫中传出新火。
清明还要插柳枝,戴柳条帽,放风筝,荡秋千。
中元节
中元(七月十五)本是民间祭祖的日子,后定为地宫圣诞,而地宫掌管地狱之门,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是中国三大冥节中最重要的一个,设有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佛教这一天是盂兰盆会的日子,内容也是为亡灵超度,盂兰本意是解放倒悬,来自目莲救母的故事。
寒衣节
每年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为送寒衣节。 亦称冥阴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为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这一天,人们要焚烧五色纸,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连带着给孤魂野鬼送温暖。十月初一,烧寒衣,寄托着今人对故人的怀念,承载着生者对逝者的悲悯。 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