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为教学指导与评价提供依据。它应真实反映课堂教学,帮助听课者通过记录进行合理想象与补充,从而在思维中重现教学场景。以下是初中听课教案模板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 初中听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
初中数学 - 方程与不等式
日期:
20xx年4月15日
教师:
张老师
班级:
初二(3)班
课程主题: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课堂导入(5分钟)
张老师通过生活实例(如购物打折问题)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提问:如果一件衣服原价100元,打八折后价格是多少?如何建立方程表示?
新知讲授(20分钟)
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形式:ax + b = c(a ≠ 0)。
演示解方程的步骤: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强调解方程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保持等式的平衡。
例题讲解(10分钟)
给出例题:3x + 5 = 14,引导学生一步步解出x的值。
强调解题过程中每一步的'逻辑关系,鼓励学生上台尝试解题。
学生互动(10分钟)
分组练习:学生分为四人小组,每组分配几道练习题,互相讨论解答。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观察学生解题过程。
课堂练习(10分钟)
全班共同完成几道巩固练习,张老师随机抽取学生分享解题思路。
强调解题步骤的规范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知识点总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提问:谁能总结一下今天学到的解方程的关键步骤?
作业布置(5分钟)
完成课后习题册上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练习,特别是应用题部分。
预习下一课内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
个人学习感悟
今天学到了如何系统地解一元一次方程,感觉解方程的逻辑性很强,需要细心和耐心。
通过小组讨论,我发现自己的解题思路在某些地方还不够清晰,需要多练习巩固。
期待下节课学习不等式,希望能将今天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内容中去。
✪ 初中听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
初中数学 - 几何初步
授课教师:
张老师
日期与时间:
20xx年10月15日,上午第三节课(9:00-10:30)
班级:
初一年级(3)班
课堂流程记录:
1. 课堂导入(5分钟)
张老师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房间布局、篮球场形状)引入几何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大家能否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形状?”学生积极回答,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2. 新知讲授(20分钟)
讲解几何图形的定义与分类,重点介绍了点、线、面的基本性质和关系。
使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几何图形,并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如直线的无限延伸性、平行线的性质等。
强调了几何语言的`重要性,介绍了如何用符号表示几何概念,如“AB∥CD”表示线段AB平行于线段CD。
3. 互动环节(15分钟)
分组活动:学生四人一组,使用几何作图工具(圆规、直尺)绘制指定的几何图形,如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小组展示: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作品,并解释作图步骤和图形特点。
4. 巩固练习(15分钟)
发放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作图题,旨在检验学生对几何图形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
张老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了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学习几何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几何世界,提出自己的发现和疑问。
6.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了书面作业:完成课后习题集上的相关题目,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
实践作业:观察并记录家中或校园内的几何图形,下周课堂上分享。
课堂观察心得:
张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拉近了学生与几何学的距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动环节设计合理,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促进了团队合作和交流。
巩固练习环节及时有效,帮助学生巩固了新知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途径。
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条理清晰,既巩固了课堂所学,又为后续学习做了良好铺垫。
✪ 初中听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
1、多角度理解文章主题,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心帮助弱者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
1、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欣赏文章美。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高洪波的《我的太阳》小诗导入。
(二)快读感知课文,思考
1、文章的主人公是谁?
2、请为本文加五个小标题。
(例:寂寞的盲孩子快乐的盲孩子见到了一线光明的盲孩子、在风雨中挣扎并得到了关爱的盲孩子重见光明的盲孩子)
(三)研读课文
1、寂寞的盲孩子:盲孩子的寂寞体现在什么地方?
2、快乐的盲孩子:
分角色朗读:
(1)谁给寂寞的盲孩子带来了快乐?
(2)影子从哪里来?
(3)影子说这话时内心是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3、见到了一线光明的盲孩子:
(1)是谁给盲孩子带来了复明的希望?
(2)文中叠词运有什么妙处?(飘飘忽忽、幽幽、缓缓、小小)
(3)哪一句是中心句?
4、在风雨中挣扎并得到了关爱的盲孩子:
(1)盲孩子在风雨交加的困境中得到了哪些朋友的帮助?
(2)你觉得这风雨交加的困境是对谁的考验?
5、重见光明的盲孩子:
(1)重见光明的盲孩子看到了周围的哪些景物?
(2)影子后变成了什么?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3)结尾说:“我们都是光明的孩子。”这句中的“光明”的含义是什么?
(四)互助合作,探究课文主题
1、童话中出现了盲孩子、影子及萤火虫这三个主要形象,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为何能成为好朋友?
3、盲孩子获得了光明,影子也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从中你读到了什么?
(五)课外拓展,放飞思维
1、你有这种永远不忘的朋友吗?你有磷火一般在别人黑暗时给他光明的经历吗?请你以“爱”为中心,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写篇短文。
2、这是一篇美丽的抒情童话,它有诗情画意般的境界。课后继续研读课文,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体会一下这些语言有什么好处。
(六)教师寄语
做一个有能力获得幸福也让别人获得幸福的人。
✪ 初中听课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
1、了解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劳动人民勤劳、质朴、忠厚、善良而又有所追求的优秀品质。
2、体会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好处。
3、学习本文平实、质朴、充满深情厚意的语言。
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自渎课文,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的能力。
2、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了解人物形象。
3、教学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学生体会故事的寓意: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劳动人民不畏困难,永不放弃追求的精神。
《台阶》中的父亲在某种程度上与愚公的形象相似。
板书课题——台阶
本文是一篇小说,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小说的基础知识。
二、学生快速的阅读课文,注意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1)注意下列词语的形、音:
门槛、烦躁、晌午、瞬间、尴尬、烟瘾、黏性、涎水、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2)使用第三人称说说本文的故事梗概:
要区别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不同的写法。举例:
某某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家的台阶高,受人尊重,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凭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的新屋得准备大半辈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干 他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的捡,一角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集台阶,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
三、明确小说的结构:
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 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本文是一篇结构完整的小说,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分析本文的结构:
开端: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要造高台阶的新屋。
发展: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准备。
高 潮:终于造起了有九集台阶的新屋。
结局:新屋落成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第二课时
教学任务:理解人物形象;
与《背影》比较分析
教学过程:
一、理解人物形象:
问题探究:
1、父亲为什么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从那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高台阶的渴慕?表现出父亲怎样的性格?
2、父亲为了建造新屋以及台阶作了哪些准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3、作新屋和造台阶时父亲是怎样操劳的?划出这些句子,体会父亲的性格特征。
4、台阶造好以后父亲有哪些表现?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心理?
5、为什么新台阶造好了,父亲反而感到处处不对劲?
小结主旨:本文叙述了父亲建造高台阶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韧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台阶》暗寓了中国一般农民人生的奋斗过程。
二、写作技巧探究: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集青石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2、为什么造新屋的主体工程写的简略,造台阶反而写的详细?
3、文章较详细的写了父亲的脚板的泥沙以及洗脚一节,似乎与文章的中心无关,可以删除吗?
小结:本文选材精当,详略有致
凡是与台阶有关的内容不惜笔墨,尽情挥洒,而与台阶无关的则惜墨如金,有的点到为止。
三、比较分析:《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请分别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小结:这两篇文章所写的事情,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作者却能挖掘深邃的内涵来。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体会意蕴,从中受到教益。
✪ 初中听课教案模板范文
日期:
20xx年10月10日
授课教师:
李老师
班级:
初二(3)班
课程主题:
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课堂流程记录:
1. 导入新课(5分钟)
李老师通过复习上节课关于变量的概念,引出一次函数的概念,并简单回顾了一次函数的一般式y=kx+b。
提问学生:“大家还记得如何根据k和b的值判断一次函数图像的大致走向吗?”引发学生思考。
2. 新知讲解(20分钟)
讲解一次函数图像的画法,强调斜率k决定直线的倾斜程度,截距b决定直线与y轴的交点。
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k、b值的一次函数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
举例说明:当k>0时,函数图像从左至右上升;当k<0时,函数图像从左至右下降;b决定了图像与y轴的交点位置。
3. 互动环节(15分钟)
分组活动:学生四人一组,每组选择一个k、b值,绘制对应的`一次函数图像,并讨论其性质。
小组汇报: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图像,并分享该函数的增减性、与坐标轴的交点等性质。
4. 巩固练习(10分钟)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包括判断给定一次函数的图像走向、计算与坐标轴的交点等。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一次函数图像的画法及主要性质,强调k和b对图像的影响。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并尝试自己设计几个一次函数,绘制图像并描述其性质。
观察反馈:
学生参与度较高,特别是在互动环节,通过亲手绘制图像加深了对一次函数性质的理解。
部分学生在判断斜率正负与图像方向时仍有混淆,需加强个别辅导。
✪ 初中听课教案模板范文
上课教师:
xxx
上课内容: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 《有理数的加减混和运算》
上课时间:
10月9日 星期四 第一节
上课地点:
初一教师
听课参加人员:
xxx
评课过程:
1、 上课教师讲解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目的,
2、 各位领导及教师点评
(1) 对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培养较好,重点把握好,学生都掌握好了,难点突破自然
(2) 本节课难点在于正确进行计算,课堂环境好,使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做、思考方法
(3) 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到位,整节课贯穿其中
(4) 学生对出错的地方能及时找到并谈一下,教师即发现了学生知识的薄弱点,也使学生总结了错误的原因,吸取教训
(5) 整节课关注学生,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急不躁,教师具有亲和力,师生的交流融洽
(6) 与小学时比较,学生的精力集中了,跟着教师思路走了,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严密的数学思维,解题习惯好了
(7) 课堂驾驭能力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课时保证了学生能够参与课堂,学生主体参与是提高课堂实效性有了保证。
3、 针对点评中提出的困惑讨论。
4、板书(略)。
✪ 初中听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复习
教师复习上一单元知识
二、导入新课
1、看待问题的方法:
(1)全面的看问题:包括二分法、正反、内外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教师举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使用一次性卫生筷子、用塑料袋等。(优点)
三、进行新课
(课题)日新又新我常新
一、自我新认识。
1、学生默读课文。(看完后举手,好方法)
2、教师提问:用看问题的两种方法评价一下优点、缺点。
学生:优点爱劳动、干家务活等,缺点市学习不好。
教师:学习不好不能说是缺点,可能是你的方法不对,要挖掘自己的潜能。(优点:随时鼓励学生提高学习自信心)(学生积极发言,教师作点评,并鼓励女生发言,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
3、回到课本第46页小故事并分析:
教师:我看她不是美女而是“霉女”(幽默的语言,全班同学哈哈大笑)从而引出衡量“美”的标准:内在美和外在美,并举例自己认为央视十套《百家讲坛》中的美女,大家可以猜猜是谁?
学生:xxx
教师:她就是我心目中的美女,她外在虽然不是特别美,但内在、言谈学识等却非常美。(优点:举了一个内在美和外在美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让学生从理性上懂得了这个问题)
教师提问: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自己上初中后的变化。(行为习惯等)
学生:爱帮助人、学习认真、不断进步等。(在学生回答问题说自己的优点的时候,其他同学嘲笑并发出“嘁”的声音,教师幽默的说,你们在发出这样的声音,我就说“吧”了,这样婉转的指出了学生的错误,并使课堂气氛活跃,非常好)
点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敢于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即使在其他同学嘲笑的情况下也不怕,通过这一点可以看出平时的课堂气氛一定更活跃。
二、认识自我的途径。
4、教师点名认识自己的方法,并通过课本故事逐个分析。
(1)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
(2)通过他人了解自己
(3)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5、分析“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话。教师和学生一其分析。
6、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并填空完成50页的.小活动。(学生非常积极、讨论的也比较激烈)
7、教师点评,并总结课本内容。(时间有些紧)
评课优点:
一、魏老师讲课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先讲解哲学中认识问题的两种方法,在后来的教学中在运用它来分析怎样“认识自己,认识自我的途径”无疑这样使学生首先在认识问题的方面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并能很好的理解课本内容;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
二、语言幽默、风趣,尤其是在面对学生错误的时候,不着急、不生气;用这种语言即点明了学生的错误,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比如:告诉学生,你们在说“嘁”我就说“吧”、“霉女”等语言是非常巧妙的教学智慧。
三、能够将课本内容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不使用一次性卫生筷子、用塑料袋等。
四、能够运用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实例教育学生并明了的讲解了课本内容,使之通俗易懂的同时,还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五、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能够很好的处理突发问题,比如:一女生上课途中要上厕所,魏老师一个手势让其出去,即维护了学生的尊严,又保持了课堂纪律。
六、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讨论,提问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缺点:
一、课堂时间安排的有些不够紧凑,最后略微有些托堂。
二、如果能够更加注意点明课本主要教学提纲就会更趋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