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特别推荐
春节晚会 | 春晚节目单 | 春节放假安排 | 春节高速免费 | 春节礼物 | 春节祝福语
故事基于现实认知,描绘非常态现象,属于一种文学体裁,重点在于事件发展的过程。它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适合口头传述。以下是春节联欢晚会的完整版,供大家阅读。
▲ 春节联欢晚会完整版 ▼
古时候有个村子,村里有个光棍汉,家里穷啊,吃了上顿没下顿。眼看过年了,别人放鞭炮吃饺子,韭菜肉,可香可香。他啥也没有,去邻居菜地里偷了根白萝卜,又借了点儿面,包了五十个白萝卜馅儿的饺子,越吃越想哭。那会儿家家过年拜财神,小伙子一股邪劲儿上来,心说你们都拜财神,没人拜丧神,丧神多可怜啊,我今天就拜一拜丧神!
一边想一边就真动手了。在灶台上点一根香,摆一碗白萝卜饺子,嘴上念着丧神就往下拜。一个头刚磕完,丧神真的来了。乌青的脸,眉毛垂着,眼角吊着,进屋一阵阴风,灯都灭了。丧神问他,小伙子,你特么拜我干什么?
小伙子也不害怕,说,丧神财神都是神,凭什么财神就有酒有肉,丧神就没人管?我今天给您拜个年,也没什么好东西,白萝卜饺子,您不嫌弃就吃一个吧。
几句话差点儿把丧神给说哭。饺子也没吃,叹口气,转身走了。走出去一半又转身回来,说,村东头两里外有片荒地,中间一棵树,往下挖三尺,别的就不多说了。
小伙子倒头就拜,说,明年您还来。
第二天他就去村东头了,果然两里外一片荒地,正中央一棵半死不活的树。他顺着往下挖了三尺,挖出一个箱子,箱子打开,里头全是黄金。
接下来就简单了,小伙子用这些黄金从朋友那儿进了一百箱面膜,在朋友圈卖,后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微商,拉黑他的人数都数不清
我操,说哪儿去了。
重新说,小伙子靠这箱金子发了家,重新盖了房子,买了块好地,娶了老婆,老婆又给生了个大胖小子。后来他儿子科考中举,当了官,一家子鸡犬升天。
他们家还是年年拜丧神,贡品不断升级,但每年贡桌上都有一碗白萝卜饺子。丧神再没出现过,不过每次除夕夜过去,初一擦贡桌,都会发现饺子少了几个。
那,这个故事表达了什么呢?
这个故事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不劳而获的美好愿望和迫切需求。
▲ 春节联欢晚会完整版 ▼
春节的另一个名称叫“过年”。“过年”的忘思是祝贺人们逃过了“年”的吞噬。“年”是什么呢?“年”是一种异常巨大凶猛的野兽,身子比大象还大,飞起来比风还快,叫起来比雷声还响。它不但凶猛,而且又十分的残酷。它见人吃人,见牲畜吃牲畜。形状好像是牛,造字的'仓颉看见过它,感觉它和牛很相似,所以,就把它的字形和牛的字形造得差不多。它的头上,长着枝枝杈权的两个角,青面獠牙,血盆大嘴。反正,“年”的样子,要多恐怖就有多恐怖,要多凶恶就有多凶恶。远古时代,它才是百兽之王,什么狮子、大象、老虎什么的,都是它的果腹美食。这么动物都不是它的对手,何况是身材瘦小的人呢?总之,它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尸体遍地。
黄帝统一各部落后,带领群民抵抗各种自然灾害。为了彻底解除“年”对人们的巨大威胁,黄帝与应龙、力牧等大臣一起商议采取什么办法。有人主张迁居,有人主张捕杀。最后根据黄帝的意见,大家都同意采取彻底消灭的办法。于是,当严冬来临时,各部落都组织一支百人的队伍去捕杀“年”群,经过十几个严冬的不断捕杀,年越来越少,成群结队的“年”再也看不到了。最后,天下就只剩下一个“年”了。
后来,玉皇大帝看它伤害的生灵太多了,就命太上老君施展法力,降伏了它,把它锁在天牢里。“年”这个怪物,到了天上,就昏昏欲睡,要等到月亮圆过了十二次以后,在月亮像个柳叶眉一样的时候,玉皇大帝才允许它下人间寻食一个晚上一一那也就是“年”这个怪物的'年夜饭。“年”一来到人间,吃人伤畜,百姓便遭殃了。
一开始,人们是在心惊胆战中渡过这一天的,因为没有人知道拿什么来防御它的侵害。只好束手无策,乖乖地等着它来吃。
可是,偶尔一次,当它走进一户人家要吃人的时候,看见了一堆熊熊燃烧的竹子在迎风燃烧,还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吓得它,撒腿就跑。它以为是雷公在打雷,电母躲在里面要捉它呢,便只好无可奈何地躲到深山里不出来了!从此,人们知道它是怕火光和响声的。
每到这一天,人们就关起门来守“年”。他们早早准备一堆一堆的干材,到了黄昏,便点起火堆。大火熊熊地燃烧着.人们还不时地在上面放上一根一根的青竹子,青竹子一破裂,便发出噼里啪啦的爆破声。“年”是最怕这两样东西的,一见火光和一听声响,就游走他方了。
从此,人们知道“年”一怕火、二怕光。于是,每到“年”要下凡的那天,家家户户便放起鞭炮,贴起红春联,点起篝火来赶跑“年”,到了晚上“守岁”烤火至深夜见“年”未来骚扰,便可以放心地睡了。第二天早上,大家相安无事,便相互祝贺!这便是“过年”的来历。
▲ 春节联欢晚会完整版 ▼
“年”原本不是节日,而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这种动物喜欢群居,大的群体上千只,小的也有几百只。每到严冬时节,年就从洞穴里出来觅食,它们走到哪里,哪里的人和动物就要遭到灭顶之灾。一般而言,一群“年”一年冬天总要吃掉上百个人和上千只野兽。
因此,每当严冬来临的时候,各个部落的人们便如临大敌,都得集中力量和“年”作斗争。等到春暖花开、大地春回的时候,“年”就会自动跑回它们的洞穴,等到第二年冬天再出来祸害人间。
这样,远古的先民们为了免受“年”的危害,每当冬季到来时,人们都要提前把出外打猎的亲人叫回来团聚在一起,以便应付这些可怕的怪物。
在与“年”的斗争过程中,人们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他们发现“年”虽然凶恶残暴,但它最怕火,一见到火光就会拼命逃跑。所以人们一旦发现成群结队的“年”来侵犯时,就迅速点燃早已准备好的火把,同时手持武器呐喊。“年”见到火光,吓得屁滚尿流,纷纷逃跑。
把“年”赶走后的次日,住在各洞穴里的人们就会一大早起来互相问好。如果大家都平安无事,就互相拱手作揖,表示祝贺。小孩子还要跪下给大人磕头,感谢大人保护了他们小一辈。以后,这便逐渐形成了大年初一作揖磕头和互相拜年的习俗。
黄帝统一各部落后,组建了空前强大的部落联盟。为了彻底解除“年”对人民生命的巨大威胁,黄帝召见应龙和力牧等大臣,讨论到底采取什么办法才能使“年”这个怪物不再为非作歹。在会上,有人主张迁居,有人主张捕杀。
最后,根据黄帝的意见,大家都同意采取彻底消灭的办法。于是,当这一年的严冬来临时,各部落都选出了上百个精壮男子组成突击队,四处出动,分兵攻打,到处捕杀“年”群。经过了十几个严冬的不断捕杀后,“年”越来越少,到后来,再也没有成群结队的“年”出现。一直到现在,我们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了。
可是,“年”并不甘心就这样绝种,它又变成了一只九头鸟,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就飞出来用鼻子闻各家各户飘出的香味,闻着闻着,嘴里就流出带血的涎水,这种带血的涎水掉到谁家院里,谁家第二年就要倒霉。
后来,人们发现九头鸟最怕烧柏树叶的烟味,所以每到冬天,人们就采集柏树叶,等到三十那天晚上,家家户户都把柏树叶烧起来。滚滚浓烟,吓得九头鸟再也不敢飞出来了。从此以后,每逢过年三十晚上,烧香便成为一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而过年也就渐渐地从以前召集打猎的亲人们回家保卫家乡,演变成了一个盛大的节日并延续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