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景区导游词讲解19篇

2025-09-07 17:51:15 五台山景区导游词讲解

♛ 五台山景区导游词讲解

  佛教之美:那么佛教的基本教义到底是什么,四圣谛《四真理》:苦、集、灭、道,现实世界中充满了痛苦《佛主认为人生有八苦,肉体遭受的四种苦:生、老、病、死,精神遭受的苦:怨憎、求不得、爱别离,对自己永恒追求而得不到产生的苦:五阴盛苦》,造成痛苦的原因是渴爱,有了渴爱就会有种.种欲望,可现实是这些欲望不可能全部得到满足因而就有了痛苦。当你知道痛后痛彻心扉之后大家就认识到要消除渴爱所带来的痛苦和烦恼,消灭了渴爱所带来的痛苦后,人就会摆脱轮回生死达到涅盘的状态,每个人和每个人思维方式不同自我调节不同但佛主总结了“八正道”:正见、正语、正命、正行、正业、正念、正思、正精进、正定,以方便众生找到解脱之道。

  而产生苦的来源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这是人体及心理现象构成问题的认识,就如“有的人需要的不多但想要的太多而想要的不是真正需要的”,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很好的诠释了在南瞻部洲娑婆世界的众生都在为这为那去最求即使知道自己错也不愿意承认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然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会一成不变,都会经历从生到灭的过程具体到每件事都有其特性但每件事都会有其生成原因,在相当的一段时间或相当的一个空间无大的变化,在这段时间过后就会产生不稳定因素就像量到质的过程,最后事物已经毁灭形体不存在,就会产生“无常”而“无我”就是在告诫众生一切事物不仅形体不会永远存在,而且精神也会随之消灭是不有存在一个常恒的精神主体。

♛ 五台山景区导游词讲解

  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欢迎大家来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旅游观光,现在我们正行进在忻州至五台山的公路上,利用行车时间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东北部,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有小部分跨繁峙、代县和河北阜平,周边达500余里。五台山的壮美风景在于它的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五台山的名胜精华则是它那众多佛教寺庙。

  五台山这一名称是对五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形象概况。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的山巅都是高大的缓坡平台,所以叫五台山。五台的海拔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台海拔达到3058米,为华北第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绝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而五台山例外。这里山高林深,气候凉爽,降雨较多,植被覆盖率很高,风光秀丽,景色壮观,有清凉山之称,是旅游避暑的胜地。五台山虽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较方便,有“四关一门”与外部相通。北部有华严岭鸿门岩关,通往繁峙县境,西部有峨岭关通往代县,东部有龙泉关通向河北阜平,东南有牛道岭关可通盂县、阳泉,南部有大关连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五台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扬天下的。那么五台山是如何成为佛教圣地的呢?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来到五台山,见五座台顶拱围台怀腹地,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返回洛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明帝准奏颁旨,在五台山修建了大孚灵鹫寺,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成为与洛阳白马寺齐名的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教圣地。从此五台山的佛寺越来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到南北朝时,五台山已有寺庙200多处,唐代更达到360多处,有僧尼3000余人。但由于唐武宗、周世宗两次大规模灭法,全山佛寺几乎全部被毁。宋、元、明、清,五台山的佛寺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明朝时寺庙已近104处。清朝的康熙、乾隆、嘉庆诸帝均对五台山佛寺极为重视,不断投入巨资予以修建,到清末,五台山共有寺庙122处,其中青庙97处,黄庙15处,僧尼1000多人。

  五台山现有寺庙50余座,尽管与历史上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庙最为集中,香火最为旺盛的。而且五台山的佛寺,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建筑宏伟,式样繁多,精细严整,手法典型,连续性强,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来中国建筑史,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另外,寺内佛教造像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泥塑、木雕、铜铸、玉雕应有尽有,同样是欣赏我国佛教造像艺术发展演变的最佳场所。

  前面这个小城叫东冶,东冶镇西北10余里便是我们这次五台之行的第一个游览点——南禅寺。

  南禅寺:南禅寺到了。我们从南路上五台山,首先游览这座古刹,事实上已经登上了五台山文物的最高峰。因为南禅寺内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大家可能知道,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山西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而五台山的古建筑又以南禅寺最为古老。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庙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寺旁渠水环绕,林木繁茂,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南禅寺就是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已经存在了1200多年。寺院并不大,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南北长印米,东西宽51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而内里却是一大间,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根据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四个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17年,是中国现存所有木构古建筑的老大哥。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殿内的塑像都是唐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其余为大弟子阿难和迎叶及护法天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营造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不论是结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或者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抑或是凝神肃立的阿难和迎叶,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个个神态自若,表情逼真,若动若静,栩栩如生,都是艺术精品,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佛坛四周嵌有砖雕70幅,是唐代砖面浮雕艺术杰作,同样颇具艺术价值。置身大佛殿内,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筑,还是塑像、砖雕均是稀世国宝。

  走出大佛殿,大家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样一座唐代建筑为何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答案应从三方面去找。从地势和气候上说,这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从所处地理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闹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最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免去了可能发生的其他人为破坏。正是这几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南禅寺这座千年古刹得到完善的保存。解放后,国家对古刹极为珍视,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拨专款进行维修,进而使南禅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我们的南禅寺之行暂且到此,下面我带大家去欣赏与南禅寺齐名的另一处唐代古建筑——佛光寺。

  南禅寺:南禅寺到了。我们从南路上五台山,首先游览这座古刹,事实上已经登上了五台山文物的最高峰。因为南禅寺内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大家可能知道,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山西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而五台山的古建筑又以南禅寺最为古老。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庙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寺旁渠水环绕,林木繁茂,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南禅寺就是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已经存在了1200多年。寺院并不大,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南北长印米,东西宽51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而内里却是一大间,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根据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四个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17年,是中国现存所有木构古建筑的老大哥。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殿内的塑像都是唐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其余为大弟子阿难和迎叶及护法天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营造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不论是结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或者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抑或是凝神肃立的阿难和迎叶,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个个神态自若,表情逼真,若动若静,栩栩如生,都是艺术精品,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佛坛四周嵌有砖雕70幅,是唐代砖面浮雕艺术杰作,同样颇具艺术价值。置身大佛殿内,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筑,还是塑像、砖雕均是稀世国宝。

  走出大佛殿,大家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样一座唐代建筑为何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答案应从三方面去找。从地势和气候上说,这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从所处地理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闹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最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免去了可能发生的其他人为破坏。正是这几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南禅寺这座千年古刹得到完善的保存。解放后,国家对古刹极为珍视,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拨专款进行维修,进而使南禅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我们的南禅寺之行暂且到此,下面我带大家去欣赏与南禅寺齐名的另一处唐代古建筑——佛光寺。

  佛光寺:这就是在佛刹中被誉为“中华瑰宝”的佛光寺,它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佛教寺院。佛光寺东、南、北三面环山,惟西向开阔,寺因山势而建,坐东朝西,整个寺区松柏苍翠,殿宇巍峨,环境清雅;寺院布局疏朗,排列有序。寺内有北魏以来的建筑和许多文物古迹,这在全国都是比较少见的。1961年,佛光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讲到它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我们不能不提起它的发现者——我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近代思想家梁启超之子)先生。

  1937年的夏天,梁思成先生等四位教授,兴匆匆地来到五台,在这之前,他们曾去了敦煌,在绚丽多彩的众多壁画中,有一幅五台山图,特别引起他们的注意:画面上,古刹林立,游人不绝,还有一座不曾见到过的宝塔……

  在佛光寺,梁思成教授找到了这座塔,与画上的一模一样,1400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健在!它是北魏遗物,双层六角,上实下空,绳纹切砖,有印度的束莲柱。它不仅是我国古建筑的珍品,也是中国和印度古代文化交流的纪念碑。大大出乎梁思成所料的,就是除了这“祖师塔”,整个佛光寺都是一个古代艺术的新大陆。通过精心研察,测量绘图,写出了论文《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荟萃一寺的魏齐唐宋四个孤例;荟萃一殿的唐代四种艺术》。文章发表以后,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佛光寺从此不只是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有的外国学者公开称呼佛光寺为“亚洲佛光”。

  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后来被毁。现在佛光寺的正殿为唐代所建。因其在寺内东部的制高点上,是佛光寺的大雄宝殿,故名东大殿。在五台山是首屈一指的。大殿正中的大佛坛上面有三佛和菩萨胁侍等像三十五尊。佛坛的正中间是降魔释迦像,左边是弥勒佛,右边是阿弥陀佛。释迦、弥勒都有螺发,阿弥陀佛是直发。这三尊塑像,都面颊丰满,眉毛弧弯,嘴唇端正,具有极为显著的唐风。弥勒佛和阿弥陀佛的胸部、腹部的衣裙与结带,和释迦与阿弥陀佛垂在佛座上部的衣招都非常一致,这是唐代的固定形式。菩萨立像均向前倾,腰部微微弯曲,腹部略突起,这是唐代中叶以后菩萨塑像的特性,与甘肃敦煌的塑像同出一范。

  另外,供养菩萨均为一足蹲一足跪在高耸的莲座上。这种塑像除了甘肃敦煌石窟和山西大同华严寺以外,在国内还不多见。

  佛坛的左梢间又有普贤菩萨骑像,两个菩萨胁侍,獠蛮牵着象,普贤像前有起陀和一个童子像。佛坛的右梢间是文殊菩萨骑狮像,拂林牵着狮子,两个菩萨胁侍。这和通常文殊居左,普贤居右的配置是不相同的。

  殿内两梢间的极端前角,都立有护法金刚,形体魁伟,遥对而立;身披甲胄,手持宝剑,怒目而视。与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唐墓出土的武俑十分相似,只是比出土的武俑高大得多。

  佛坛左端金刚的右侧,有一面颊丰满,袖手趺坐,大约40多岁的中年妇女塑像,形态亦宛然如生,……

  此外,沿着佛殿两山墙砌台上还排列着五百罗汉塑像。据东大殿前明代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十月二十三日重修佛光寺补塑罗汉碑记云,确系明代遗物。

  东大殿内柱额上的几幅拱眼壁画,亦为唐代遗物。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右次间内柱前额上的横幅。横分三组:中间一组以佛为中心,七菩萨胁侍。左右两组以菩萨为中心,其旁边又各有菩萨、天王、飞天等。壁之两端有僧俗供养人像,北面一排是披袈裟的僧徒,南面一列是袍服大冠的文官。内有一人,好像是在权衡长短,那嘴边上的胡须飘然若动,与敦煌画中的人

  物几乎没有两样。壁画颜色除石绿以外,都是深暗铁青色。各画像的衣纹姿态都极其流畅,具有唐代风韵,而画脸和胡须的笔法,还含有汉画的遗风。

  东大殿左右四梁下还有唐人题字,如:“敕河东节度观察个置等使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郑”、“助造佛殿泽州功曹参军张公长”、“功德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密公遇”、“执笔人李行儒”等字迹,清晰劲沉,实属不易多得的庸人墨迹。

  我们刚才介绍的东大殿的建筑,塑像、壁画和墨迹四种艺术,萃聚在此,就是被梁思成先生称为孤例的“四绝艺术”。

  金阁寺:我们从南路进五台山,过收费处牌楼,前行不远,这座立于路北山坡金碧辉煌的庙宇,便是台怀腹地第一大寺——金阁寺。这金阁寺位于南台之北、中台之南的金阁岭上,海拔高度达到1900多米,除台顶寺庙外,金阁寺所处地势最高。该寺距台怀镇约十五公里。

  金阁寺创建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是由印度来的大法师不空,根据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江南高僧道义来五台山礼佛,梦幻中看见这里“金阁浮空”的传说,主持建造的。当时“铸铜为瓦,瓦上涂金”,以合“金阁”之圣名,整个寺庙金光灿烂,无比辉煌,从敦煌壁画中至今仍可看到当时金阁寺的盛景。而且,不空大师作为密宗的主要创立者在金阁寺开办道场,译讲密宗仪轨,所以金阁寺在国内外很有声誉,也是古代中国和印度佛教文化交流的实证。

  金阁寺现存的寺庙建筑及塑像均为明、清两代和民国年间复修和添补后形成的。整个寺院占地面积21000多平方米,共有殿堂楼房160余间。天王殿里面这前后两重大院,中间用下窑上楼的二层建筑隔开。前院最主要的建筑就是这座二层大阁。阁内所供为观音菩萨,这尊观音铜像高达17.7米,是五台山最高最大的圣像,胸部以上伸人二层阁内,我们必须抬头仰望才能看到观音的容颜。铜像铸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后人重修时在铜像外贴泥,金妆,另加48臂,号曰千手观音。观音两旁这两尊高大的胁侍像,一男一女,是所谓的观音父母“妙庄王夫妇”。这是根据元代书法家赵孟畹姆蛉斯苤偌妗豆凼酪羝腥浴返乃捣ǎ垡羰敲钭醯娜鳎忻钌疲杂壮黾摇6捶鹁霞窃兀垡羰枪糯《纫桓龉醯奶樱胁槐r,后来出家修成菩萨。但观音来到中国后,一般塑像和图像多作女相。观音阁两壁这24尊塑像,称为“二十四诸天”,即24位护法神。原本在印度佛教里只有20位护法神,传人中国后又将道教里的4位神加了进去,这样就有了“二十四诸天”。观音站坛的西南壁角,还塑有下沼建造金阁寺的唐代宗李豫像,观音菩萨两侧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后院主体建筑为大雄金殿,内供三佛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两旁为十八罗汉。

  龙泉寺:参观了金阁寺,我们乘车向台怀镇方向下行约10公里,便进入一道东西走向的沟峪,名叫东沟,著名的龙泉寺便位于沟北的山岭下,离台怀镇约5公里。龙泉寺之名源于寺东侧这眼泉水。泉亭下这股山泉清澈晶莹,味道甘爽。传说很久以前九龙作恶,文殊菩萨施行佛法把它们压在附近这九道山岭之下,在这眼泉水底部还可看到九条小龙的影子,所以被命名为龙泉。泉旁古刹便取名龙泉寺。龙泉寺位于中台顶脚下,九道岭拱抱,从山形地貌看去,像有九龙齐头并身会饮于龙泉,因此人称这里为九龙冈。

  龙泉寺创建于宋代,明代重修,清末至民国初年重建。全寺占地15900平方米,共有各种殿堂僧舍160余间,坐北面南,并排三处大院。寺中的影壁、牌坊、墓塔是三件艺术瑰宝。影壁和牌坊与东院处在一条中轴线上,由108级石板台阶相连。台阶底部这道照壁,正中所嵌这组汉白玉石雕,可以看作五台山主要寺庙的微缩示意图,中心这个葫芦形宝塔代表台怀中心的大白塔;中下端所雕大殿则是中台顶的演教寺;西北角殿外一人在叩头,代表佛母洞;东南侧这一山洞,洞中有坐像,标志观音洞,供有弥勒佛的楼阁代表栖贤寺。这组石雕,刻工精细,构图巧妙,堪称一绝。而台阶上面这座三门四柱牌坊更为精致壮观,全部用汉白玉石雕造而成,前后垂檐和三门拱券,都采用镂空雕法,玲珑剔透,整个牌楼雕满飞龙、花梁、纸扇、宝镜、书笔、尘掸、玉壶等多种图案,形象逼真。这座民国年间用10年工夫雕成的牌坊是近代雕刻艺术的稀世之宝。牌坊后面的东大院前后两进,有天王殿、观音殿、大佛殿等建筑。

  中院也叫塔院,龙泉寺三宝之三的.墓塔就位于中院的祖师殿前。这是为清末民初五台山高僧普济所修的墓塔,通体全用汉白玉石做成,造型和雕工均十分精美。塔下方台6.4米见方,高1.5米,上边和下边各雕一圈莲花瓣,四角有四位大力士托塔金刚,台基中间内槽的坐佛小像为110尊。墓塔底座为八角须弥座,每角又各雕一力士像,宝壶形塔肚设四塞,各刻一尊弥勒佛像,这是因为普济生前自称弥勒转世,所以弟子特刻弥勒像。塔腹上面这八角飞檐,配以斗拱,宛若伞盖,既荫被四佛,又美观大方。顶覆圆盘上原安铜顶,现已不复存在。西院也有一座石塔,为南山寺第二代当家和尚的墓塔。此外,龙泉寺西北0.5公里左右那座名塔,叫令公塔。相传杨业战死后,其子五郎收其遗骨葬于塔下。

  南山寺:从龙泉寺出来向东望去,我们可以看见一处宏大的殿宇群高挂于对面山坡,这便是著名的南山寺。驱车几分钟,东行北折再东过清水河不远就到达了南山寺脚下。南山寺北距台怀约2公里,依山势而建,海拔在1700米以上,共有殿堂窑房300余间,占地6公顷,规模之大在五台山首屈一指,而且悬于陡峭山坡,更增添了宏伟气势。南山寺整个建筑群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上三层叫做佑国寺,中间一层称作善德堂。该寺创建于元代,当时叫“大万圣佑国寺”。清光绪年间再行修建,称为极乐寺。清末,寺院主持普济和尚募得巨资,将原有的三部分合建成一体,称为南山寺,连续施工23年,终于形成今天的规模。

  南山寺引人入胜之处是它的气魄、石雕和泥塑。我们沿登山古道盘桓而上,未入山门已被古刹的气势所折服。五台山寺院多有影壁,而南山寺最下面这一影壁是最大的,宽17.3米,高约8米,石砌底座,细磨青砖筑壁身,中嵌汉白玉石雕,多有题词和对联,顶部壁据有砖雕。转过影壁便是气魄雄伟的108级石阶和石牌楼。108级台阶在五台山不只一处,但比较而言,菩萨顶的台阶是以陡峭著称,而南山寺的台阶则以宏伟宽大闻名。台阶分三段,每段36级,直抵尽头的牌楼。南山寺的这座牌楼同样以气势取胜。这座牌楼宽达12.8米,厚1.6米,高9米,四方石柱中券三眼拱洞,上覆三面楼头,中间大而高,两旁稍低矮,比例匀称,主次分明,清一色的白石雕构更使牌楼气度不凡。中券洞上方的“信天由命”石刻匾额更令人玩味。牌楼之后的大钟楼兼作山门,下面是方台石券门洞,上面是两层木楼,高大而稳健,我们可以顺门洞两侧小洞的28级台阶登上木楼,楼上四周围以石栏,围栏上刻

  各种花草树木,雕工纯熟。凭栏远望,清水河谷的风光,中台、北台、南台的雄姿可尽收眼底。

♛ 五台山景区导游词讲解

  观音菩萨在佛教诸菩萨中,位居各大菩萨之首,是中华大地佛教信徒最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众最多,影响最大。

  佛家认为,五台山是观音菩萨的故乡,真正的观音祖庭就是普庵寺。普庵寺这座千年古刹,历经浩劫,昔日庄严不再,令无数朝拜之善男信女唏嘘。值此五台山即将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由中国的佛教中心成为世界佛教文化传承中心之际,敬邀有缘善信秉佛菩萨之道及无尽众生之喜,重建中华观音祖庭,再现千年珈蓝盛况,让慕名而来的无数海内外信众体会观音尊严形象、感应菩萨无尚法益。

  观音祖庭拟于20xx年初动工重建,并将在新落成的观音殿内供奉两千尊观音菩萨镏金宝像,随缘殊胜加持善信福德,望各界有缘善信发心敬供,缔结此殊胜佛缘,以同沾法喜、共沐佛光、消灾免难、福慧绵长!

♛ 五台山景区导游词讲解

  中院也叫塔院,龙泉寺三宝之三的墓塔就位于中院的祖师殿前。这是为清末民初五台山高僧普济所修的墓塔,通体全用汉白玉石做成,造型和雕工均十分精美。塔下方台6.4米见方,高1.5米,上边和下边各雕一圈莲花瓣,四角有四位大力士托塔金刚,台基中间内槽的坐佛小像为110尊。墓塔底座为八角须弥座,每角又各雕一力士像,宝壶形塔肚设四塞,各刻一尊弥勒佛像,这是因为普济生前自称弥勒转世,所以弟子特刻弥勒像。塔腹上面这八角飞檐,配以斗拱,宛若伞盖,既荫被四佛,又美观大方。顶覆圆盘上原安铜顶,现已不复存在。西院也有一座石塔,为南山寺第二代当家和尚的墓塔。此外,龙泉寺西北0.5公里左右那座名塔,叫令公塔。相传杨业战死后,其子五郎收其遗骨葬于塔下。

  南山寺:从龙泉寺出来向东望去,我们可以看见一处宏大的殿宇群高挂于对面山坡,这便是著名的南山寺。驱车几分钟,东行北折再东过清水河不远就到达了南山寺脚下。南山寺北距台怀约2公里,依山势而建,海拔在1700米以上,共有殿堂窑房300余间,占地6公顷,规模之大在五台山首屈一指,而且悬于陡峭山坡,更增添了宏伟气势。南山寺整个建筑群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上三层叫做佑国寺,中间一层称作善德堂。该寺创建于元代,当时叫“大万圣佑国寺”。清光绪年间再行修建,称为极乐寺。清末,寺院主持普济和尚募得巨资,将原有的三部分合建成一体,称为南山寺,连续施工23年,终于形成今天的规模。

♛ 五台山景区导游词讲解

  南山寺引人入胜之处是它的气魄、石雕和泥塑。我们沿登山古道盘桓而上,未入山门已被古刹的气势所折服。五台山寺院多有影壁,而南山寺最下面这一影壁是最大的,宽17.3米,高约8米,石砌底座,细磨青砖筑壁身,中嵌汉白玉石雕,多有题词和对联,顶部壁据有砖雕。转过影壁便是气魄雄伟的108级石阶和石牌楼。108级台阶在五台山不只一处,但比较而言,菩萨顶的台阶是以陡峭著称,而南山寺的台阶则以宏伟宽大闻名。台阶分三段,每段36级,直抵尽头的牌楼。南山寺的这座牌楼同样以气势取胜。这座牌楼宽达12.8米,厚1.6米,高9米,四方石柱中券三眼拱洞,上覆三面楼头,中间大而高,两旁稍低矮,比例匀称,主次分明,清一色的白石雕构更使牌楼气度不凡。中券洞上方的“信天由命”石刻匾额更令人玩味。牌楼之后的大钟楼兼作山门,下面是方台石券门洞,上面是两层木楼,高大而稳健,我们可以顺门洞两侧小洞的28级台阶登上木楼,楼上四周围以石栏,围栏上刻

  各种花草树木,雕工纯熟。凭栏远望,清水河谷的风光,中台、北台、南台的雄姿可尽收眼底。

♛ 五台山景区导游词讲解

  东大殿左右四梁下还有唐人题字,如:“敕河东节度观察个置等使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郑”、“助造佛殿泽州功曹参军张公长”、“功德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密公遇”、“执笔人李行儒”等字迹,清晰劲沉,实属不易多得的庸人墨迹。

  我们刚才介绍的东大殿的建筑,塑像、壁画和墨迹四种艺术,萃聚在此,就是被梁思成先生称为孤例的“四绝艺术”。

  金阁寺:我们从南路进五台山,过收费处牌楼,前行不远,这座立于路北山坡金碧辉煌的庙宇,便是台怀腹地第一大寺——金阁寺。这金阁寺位于南台之北、中台之南的金阁岭上,海拔高度达到1900多米,除台顶寺庙外,金阁寺所处地势最高。该寺距台怀镇约十五公里。

  金阁寺创建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是由印度来的大法师不空,根据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江南高僧道义来五台山礼佛,梦幻中看见这里“金阁浮空”的传说,主持建造的。当时“铸铜为瓦,瓦上涂金”,以合“金阁”之圣名,整个寺庙金光灿烂,无比辉煌,从敦煌壁画中至今仍可看到当时金阁寺的盛景。而且,不空大师作为密宗的主要创立者在金阁寺开办道场,译讲密宗仪轨,所以金阁寺在国内外很有声誉,也是古代中国和印度佛教文化交流的实证。

  金阁寺现存的寺庙建筑及塑像均为明、清两代和民国年间复修和添补后形成的。整个寺院占地面积21000多平方米,共有殿堂楼房160余间。天王殿里面这前后两重大院,中间用下窑上楼的二层建筑隔开。前院最主要的建筑就是这座二层大阁。阁内所供为观音菩萨,这尊观音铜像高达17.7米,是五台山最高最大的圣像,胸部以上伸人二层阁内,我们必须抬头仰望才能看到观音的容颜。铜像铸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后人重修时在铜像外贴泥,金妆,另加48臂,号曰千手观音。观音两旁这两尊高大的胁侍像,一男一女,是所谓的观音父母“妙庄王夫妇”。这是根据元代书法家赵孟畹姆蛉斯苤偌妗豆凼酪羝腥浴返乃捣ǎ垡羰敲钭醯娜鳎忻钌疲杂壮黾摇6捶鹁霞窃兀垡羰枪糯《纫桓龉醯奶樱胁槐r,后来出家修成菩萨。但观音来到中国后,一般塑像和图像多作女相。观音阁两壁这24尊塑像,称为“二十四诸天”,即24位护法神。原本在印度佛教里只有20位护法神,传人中国后又将道教里的4位神加了进去,这样就有了“二十四诸天”。观音站坛的西南壁角,还塑有下沼建造金阁寺的唐代宗李豫像,观音菩萨两侧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 五台山景区导游词讲解

  说起山西五爷庙也就是现在的万佛阁,于明代万历年间40年,坐落在陕西省台怀镇塔院寺的东南方向。主要由五龙五殿和文殊殿组成。五龙五殿内塑五尊龙王坐像,以五爷名气颇大,所以当地人也就把万佛阁称为“五爷庙”了。山西五爷庙的寺庙是呈南北方向的,占地2040平方米,计有殿堂间,崇楼板间、僧舍近求远20间、戏台湾省座、佛塔座、明碑3通。

  首先说说山西五爷庙的建筑情况:

  山西五爷庙的五龙王殿原来是卷棚顶,重建时改为单檐歇山顶,四出廊,五脊六兽,正脊置铜宝刹,前有卷棚抱厦,雕梁画栋,绚丽多彩。殿内除了供金脸龙王老五外,在他背后也左右排列了大爷、二爷、龙母、三爷、雨的塑像。民间传说五爷本来是黑脸,但文殊菩萨为了广济众生,化成了五龙王,所以黑脸变成了金脸。文殊菩萨化成的五龙王很喜欢看戏,所以在五龙王殿的对面便修了一座古式戏台,专门为五爷演戏。正因为如此,一直到今天,五台山在六月法会期间,名角,名戏都必须安排在万佛阁演出,意思是给五龙五唱戏。

  除了五龙王殿外,山西五爷庙里还有文殊殿,它是三间两重三檐四出歇山顶,上层供奉地藏王菩萨,下层供养明代脱纱三大士像;文殊坐狮、普贤坐像,观音坐朝天吼,每尊朔像高约束米多。上层地藏王菩萨的左右各排列着五尊塑像,他们是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王、平等王、都市王、十殿转轮王,这“十殿阎王”构成了“十殿阎君朝地藏”的布局;而地藏王菩萨左右两侧的立像,原来是闵公父子。传说九华山本来是属于闵公的,但地藏王菩萨开创九华山道场时想占用这块地方,便化成和尚找闵公,说:“今来贵宝地,一不化缘,二不化斋,只求一袈娑之地作为修行之所,尚望施主成全。”闵公哈哈大笑:“这周围百里皆我所有,怎在意你占一袈水涨船高之地?师父,你看哪座山峰好,就在哪里修行好了。”“和尚”闻言,把袈裟一展,九华山便被整个罩住了,闵公只好将它全部布施供养。殿檐梁间,悬挂着一口重油000斤的明代大铜钟。殿内木阁上、下两层都为3寸高的泥塑贴金小佛像,千姿百态,虽多达一万尊,却无一雷同,令人称奇,所以文殊殿又称为万佛阁。

  接下来说说山西五爷庙里供奉的佛像。

  五爷庙里殿内供奉的五爷是广济龙王文殊菩萨的尊称,也是五台山五顶文殊菩萨的化身,因而,这里是整个五台山香火最盛的寺庙。而事实上,应该说五爷其实就是文殊菩萨在台怀本土化,世俗化的产物,它承担起了民间俗神的职能,寄托着当地百姓祈盼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的愿望。也许正是因为五爷比起其他各大寺院里庄严肃穆的菩萨们更亲近群众,更符合急功近利的众生心愿的缘故吧,小小的五爷庙,在善男信女们的心目中,它几乎成了有求必应的象征,上五台山烧香的人大部分都是冲着五爷庙去的。在群众心目中,他们不懂什么佛理,甚至不知道文殊菩萨,但只要一说五爷庙,则远近闻名,几乎成了五台山的一张名片。

♛ 五台山景区导游词讲解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位于塞外古都、煤海之乡的大同观光旅游。我是大家的导游员杨丽,今天我们将参观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云冈石窟。它与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云冈石窟开凿于距今1500多年的北魏王朝,现存主要洞窟45个,佛教造像51000多尊,根据武周山势的自然起伏,云冈石窟又自然的分成东区、中区和西区三部分。其中第1~4窟为东区,5~13窟为中区,14~45窟为西区。下面我们就先从中区的第5区开始参观吧。第5、6窟是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中最精彩壮观、最具代表性的石窟。第5窟为椭圆形的穹窿顶马蹄形,分前、后两室,进入高大的后室,首先引入眼帘的是这尊两腿双盘、双手叠放腿上的大佛。这种吉祥式坐姿的全结跏趺坐禅定印象,表示着释迦摩尼佛已进入标准的静思维修行状态,是佛的坐、立、行、卧四威仪,即四个庄严地身姿之一。大佛高17米,是云冈石窟第一大佛。专家们认为这尊大佛是北魏孝文帝为他的父亲献文帝凿造的佛陀象征。那么上述历史在此窟是否有所体现呢?请各位细看,大佛头顶为蓝色螺髻,面庞方圆,细眼长眉,鼻梁高直,唇含笑意,两耳垂肩,在端庄、慈祥的神情中透露出神圣、超凡和自信的风貌。尤其是这尊佛像身穿双领下垂,内衣束结,宽大柔软而下垂的袈裟,衣纹流畅,给人一种丝的质感。大佛的右侧是未来世弥勒佛,左侧为过去式燃灯佛。大佛的后面有一个很宽敞的甬道,那是供佛教信徒们礼佛绕行的诵经道。

  第6窟是云冈石窟中以精巧著称的一窟,称第一伟窟。窟平面呈回字形,窟正中凿一方形塔柱。在巨大的中心塔柱和整个洞窟的四壁上,雕满了佛像、菩萨、罗汉、飞天、供养人、瑞鸟、神兽、花卉,形成了一种热闹拥挤,美妙神奇的佛国氛围,主题以歌颂佛母和表现释迦摩尼一生的成佛弘教经历为主,因而也叫佛母洞。请大家随我的手势来观赏面前这幅关于右腋诞生的画面:古印度有一个小国叫迦毗罗卫国,国王叫净饭王,王后叫摩耶,他们到了40岁的时候还没有孩子,非常焦急。有一天,摩耶夫人梦见一位菩萨乘白象而来,后来怀了身孕。按当地习俗,妇女应回娘家分娩。摩耶夫人在快临产时,在妹妹和仆人的陪侍下回家。半路上,他们到蓝毗尼花园休息,刚到一颗菩提树下,夫人预感快要生产了。于是,一手抓住树枝,一手在妹妹的搀扶下,从右腋生出了孩子,这就是乔达摩悉达多,成佛后被尊为释迦族圣人的释迦摩尼。

  下面我们要参观的是被誉为云冈石窟外交官和代表作的第20窟---露天大佛。这尊高达13.7米的结跏趺坐佛像,面容丰满端庄,双肩宽厚平直,身披右袒袈裟,呈大日如来吉祥坐禅定印象,是释迦摩尼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一种沉静思考状态。这尊大佛便是北魏文成帝拓拔睿的象征。他恢复佛法,开凿云冈石窟,大佛的嘴角微笑神态,表现出佛教徒对他的敬意。距离产生美,角度显神韵。在这尊露天大佛面前,以不同的距离和角度观赏,都会产生各种变化着的美及其神韵。

  现在给大家20分钟时间在露天大佛前拍照留念,愿大佛炯炯有神的双眸,略带微笑的嘴角,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回忆,带来美好的福音。好,20分钟后我们在这里集合,谢谢大家合作!

♛ 五台山景区导游词讲解

  Dear tourists

  Hello, everyone. I'm the tour guide of direct image company. My name isJia. You can call me Jia Dao. Today I'll show you around Mount Wutai. Thecarsick tourists should take some carsick medicine as soon as possible. I'llintroduce it to you as I walk.

  Mt. Wutai is composed of five peaks in the East, West, North and south. Itis said that it represents the five kinds of wisdom of Manjusri Bodhisattva: thewisdom of big round mirror, the wisdom of wonderful observation, the wisdom ofequality, the wisdom of chengzuo, the wisdom of Dharma body; and the fiveBuddhas: the eastern Amitabha, the Western Amitabha, the southern Baosheng, thenorthern Bukong achievement and the central piluzana.

  Dongtai is famous for Haifeng, with an altitude of 2795 meters. On the topof Dongtai, "the sun is bathed in steaming clouds, the air is clear in autumn,and the clouds are bright in the East, like a mirror, which means the sea.". Dueto the high altitude and low temperature on the top of the platform, it is stillnecessary to wear cotton padded clothes in midsummer. Zhao Puchu, formerpresident of the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wrote a praising poem: "Dongtaitop, in midsummer, is still wearing fur. The sky is wearing Xiayi to welcome thesunrise, and the peaks are rising in the sea of clouds to float in a boat, whichis full of vitality. "

  Xitai is known as Guayue peak, 2773 meters above sea level. Xitai peak "hasa broad and flat top, and the moon falls from the top of the peak, just like ahanging mirror, because it's named for it." There is a poem praising: "theXiling mountains are towering and far away from Cang, looking back at the whiteclouds of the country.". Gufengling green even three jin, eight water floweverywhere. On a sunny day, Sichuan brocade is spread in the wild, and thefragrance of Osmanthus falls in the autumn wind. At that time, there were tracesof the lion, and there were five colors of light floating in the valley. "

  Nantai is known as Jinxiu peak, which is 2485 meters above sea level. Thepeak "has a top like a covered bowl, a circle of one mile, steep peaks, greensmoke, fine grass and flowers, and a thousand hills, just like brocade, so it isnamed Yan." Yuan Haowen, a famous poet, wrote a poem praising: "Shenlong cavestores clouds and smoke, a hundred grasses and a thousand flowers, rain and dew.The Buddha and the earth will compare the human condition. Who will get thegolden lotus

  Beitai is known as yedoufeng, with an altitude of 3061 meters. Wutai is thehighest. It is known as "the roof of North China". Its top is flat and wide,with a circumference of four Li. It looks up from below and has a dipper on thetop, so it is named Emperor Kangxi wrote a poem praising: "Jue dengmo group issteep, the high cold forces Dougong.". The bell tolls out of the mountain, andpeople talk in the sky. The snow is still clear and the spring ice is stillwarm. Looking at the land and s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tiness, this placeis Fangpeng. "

  Chuiyan peak in Zhongtai, at an altitude of 2894 meters, has a "broad andflat top, five li in circumference, broad peaks, and floating green mist, so itis named for it." There is a poem praising: "the peaks are surrounded bywonders, and the rain and smoke accumulate green mountains.". The staff isindefatigable, and the fur is still cold in June. Green cliffs and green peaksare surrounded by trees and sand. As the clouds and fog began to rise, theybegan to suspect that they were already in the clouds. "

  OK, tourists, Wutai Mountain is coming soon. Please take your belongingsand get ready to get off.

♛ 五台山景区导游词讲解

  各位游客: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张,大家可以叫我小张。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蟒河,称之为河,实则是山,处于黄土高原南端的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的交汇处,位于阳城境内的桑林乡,是华北地区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蟒河自然保护区山高坡陡,林深叶茂,四季清泉常流,高山植被常绿,漫步林前小径,只见那满山遍野猕猴群挂满枝头。隐身石后细看,猴之王国,乐趣无穷。缚藤,吊耍千秋;有的携婴抱子,尽享天伦;也有的东追西赶,蹿上蹿下;还有的磨肩擦耳,啃果嚼食。一见有人出现,领首猴王高叫一声,群体奔窜如箭,霎时跑得无影无踪。

  沿着崎岖的山路,先上到一座山峰,此时已经在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四处是古木森森,山花烂漫;山涧中有鸣泉,水声清亮;山顶上视野开阔,空气清新。这座山峰就是“莲花峰”往东南方向看,有两座刀劈斧砍似的山峰,中间的峡谷云烟弥漫,深处隐约有重叠起伏的峰尖峦顶.。

  蟒河出洞,化作两股瀑布,飞流直下深渊。峡谷中水声轰鸣,震耳欲聋。在两股瀑布之间,两丈宽的凸岩上流水似帘。透过水帘,隐约可见直径丈余的石洞,这便是著名的水帘洞。水帘洞附近悬崖峭壁上野桃花、山杏花、马榴花、山葡萄、猕猴桃姹紫嫣红。

  有人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蟒河风光甲桂林,蟒河的风光融汇了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黄山的神奇,武夷山的秀美。蟒河是我们阳城风景的杰出代表,蟒河是我们阳城人的骄傲,蟒河是我们阳城人的自豪。

♛ 五台山景区导游词讲解

  各位游客:

  山西省,简称晋,位处华北,东靠太行山,因在太行山以西,故称山西。省会太原,古时又称“并州”。山西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总面积的1.6%。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能源基地,山西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山西省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涛涛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__米之间。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山西省介于东经110°15′-114°33′,北纬34°34′-40°43′之间,南北长628公里,东西宽385公里,总面积15.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63%,总人口3000余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4%。有6个省辖市、5个地区、119个县(市、区)。省会太原,驻太原府东街。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以出煤闻名天下.号称"乌金之乡",也叫“煤炭之乡”。

  山西表里山河,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两大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19县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

  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潮商、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

  山西位于大陆东岸的内陆。外缘有山脉环绕。因而难于受海风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同时,又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北部比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多雨;春季日温差大,风沙多;秋季短暂,气候温和。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14℃,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也大。西部黄河谷地、太原盆地和晋东南的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在8—10℃之间。临汾、运城盆地年均温度达12—14℃。冬季气温全省均在0℃以下,夏季全省普遍高温,7月份气温介于22—28℃之间。

♛ 五台山景区导游词讲解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五台山旅游区。我是导游李敏楠。

  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的家乡――河北省蔚县,面积为21883公顷,属恒山余脉,有东、西、南、北、中5个突出的山峰,为区别于山西五台山,称小五台山。五台之中以东台最高,海拔2882米,是河北省境内高山之最。大家看,小五台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削,山石横如断,几乎90度垂直的石梯令人心惊胆战。

  走进小五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彩石”。在这里,没有哪两块石头的颜色是相同的。大大小小的石块形状各异,颜色对比强烈:白石头颜色像雪,红石头颜色似火,绿石头颜色如翠……

  往里走,会看到“珍珠泉”三个醒目的大字。大家看,泉水清澈见底,一串又一串的小泡泡从石头缝中挤了出来,好像一颗颗玻璃弹珠在此起彼伏的溪流中蹦蹦跳跳。不一会儿,一串串金光闪闪的项链又窜出来了,原来是太阳公公为它们染上了颜色。真漂亮啊!你会禁不住去捞它们,可你的手刚碰到它们,它们就变魔术般的消失了。

  往前走,这就是传说中的“一线天”。抬头望,两边的山崖似乎遮住了天空,只留下天的一条缝,就像一根线。穿过“一线天”,向左看,陡峭的飞崖,奔流的瀑布,震耳欲聋的水声,仿佛走进了壮观的画卷,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啊!

  继续前进,大家还会看到诡异莫测的“镇妖石”,欲静却动的“风睡石”,神仙睡过的“睡仙石”,深不见底的“油瓮”,高耸入云的塔林……

  听了我的介绍,大家对小五台山更加喜欢了吧?接下来是自主游览,两个小时后在这里集合。请大家注意安全!祝大家游玩愉快!

♛ 五台山景区导游词讲解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五台县,距太原240公里,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天下第一佛教名山享誉中外,有此殊荣,一是,这里是我国最早建寺的地区之一,而且从古至今,这里的寺僧在规模上都是第一;二是,佛典有记载,这里是佛教四大菩萨之首文殊菩萨的道场;三是,历朝历代,凡信奉佛教的帝王,都特别关注这里,这里是我国唯一的青庙和黄庙共生荣的佛教圣地。

  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区。“五百里道长风风雨雨,依然日出东台。月挂西峰,花放南山,雪霁北巅。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又是晨钟悠扬,晚罄清澈,香烟缭绕,胜幡翩跹。”写出了五台山的悠久历史和奇异风光。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显通寺,在五台山寺院当中,显通寺的规模最大,历史最古和洛阳的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庙,是五台山佛教界最为尊崇的领袖寺庙。

  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钟楼,这是五台山最大的一口铜钟——长鸣钟,重达9999.5斤。

  显通寺没有天王殿,只有两通石碑,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龙虎二碑,此二碑寓意为龙虎把门,不劳驾四大天王。

  显通寺,占地120亩,殿堂楼舍400多间,正院内中轴线排列七座大殿,依次为:观音殿,大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后高殿。

  现在我们来到了观音殿,殿内供奉着三尊菩萨.中间为观音菩萨,两边分别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所以又叫”三大士殿”.由于两侧摆满了经书,故也称藏经殿.

  观音殿外边一左一右两座碑亭.里面各有一碑,一通有字,刻着<<御制显通寺碑文>>,一通无字,无字碑.这通无字碑是康熙皇帝立下的,似乎在赞美显通寺的雄伟,壮丽和佛教的博大精深,难以用文字表达.

  参观完了观音殿,我们就来到了,大文殊殿,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寺庙中大都建有文殊殿,而这座文殊殿却加了个”大”字,这个大字有四层含义:显通寺是五台山最古老的寺院,是五台山寺院中建筑面积最大之一,是五台山保存最完整之一,是供奉文殊菩萨最多的文殊殿,由于在这里可以同时拜到五方文殊,当地人称其为方便朝台.

♛ 五台山景区导游词讲解

  殊像寺在五台山怀镇西南0.5千米处,因寺内供奉着文殊菩萨而得名。它创建于东晋初年,唐代重建,元泰定二年(1325)又予重建,后毁于大火。明代弘治九年(1496)再建,万历年间(1573-1620)又予重修,寺内有重修碑记。

  明代天启六年(1626),在寺后西北角清净处修建了一间客堂,后来被清廷三公主看中,把它改名“善静室”,作为“习静”之处。三公主为清世祖顺治的妹妹、康熙的姑妈。相传清廷为笼络具有势力的汉族大官,便将三公主嫁给吴三桂之子吴应龙。后来,吴三桂叛清,康熙下令将吴应龙及其子吴世霖绞死;三公主不能另嫁他人,只好来五台山殊像寺。康熙二十八年(1689),清圣祖为殊像寺的文殊骑狻猊像题匾:“瑞相天然”。于是,殊像寺一跃而成了五台山的五大禅处之一和十大青庙之一。那时,寺内有个因失恋而来这里削发为僧的年轻人,他精通内典,常与三公主在“善静室”研讨经文,引起流言。在京城的康熙听见后,以为有损皇族声誉,于是派人火烧殊像寺,试图将三公主与年轻和尚烧死。大火烧了三天,全寺片瓦无存,惟独三公主与年轻和尚“坐静”的善静室无恙。康熙认为这是文殊菩萨证明他们之间没有恋情,于是下旨拨巨款重建殊像寺。重建后,有人提议把它改名“清白寺”或“无瑕寺”,以示三公主的清白纯洁。但由于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殊像寺”即意味着有文殊菩萨的真像,所以重建后仍叫“殊像寺”。

  殊像寺的文殊殿内有一尊文殊菩萨骑过猗狻的塑像,高9.87米,是五台山台怀镇诸寺中最高的一尊彩塑文殊像。其中,狻猊高3.95米。狻猊四蹄蹬地,昂首竖耳,张口卷舌,双眼圆睁。面部、腰间、腿上呈蓝底白点,颈上长满深绿色的穗缨。它雄壮敦实,精神抖擞,作行走姿势,给人一种活泼奔腾之感。这尊文殊菩萨于天空显真容,匠人争中生智,拿出他厨房和好的乔面,照形捏制。刚捏好,文殊的真容便隐去。匠人接着用泥仿塑,却总是不很理想,便干脆把乔面头安在塑像上,并贴上一层金,于是这一塑像就有了乔面头像文殊菩萨的称谓。

  殊像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普陀宗乘之庙西面,狮子沟北麓。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弘历陪皇太后到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殊像寺进香,见文殊妙相庄严,令人起敬,“默识其像以归”。佛经中释迦有“东方主尊菩萨是文殊,有时现比丘像,有时现国王像”预言。而“文殊”又译“曼殊”,“曼殊”与“满洲”音近。又因清廷有乾隆皇帝出生承德狮子沟传言;进而有人就附会说乾隆皇帝是文殊菩萨转世。乾隆和太后对此不加可否,任说其说。回到京师,太后就令人按五台山文殊模样雕刻石像供于香山宝相寺。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弘历特命内务府仿五台山殊像寺规制,按香山文殊相貌在承德修建此庙。殊像寺落成时,乾隆参加瞻礼,并作诗道:“殊像全规台庙模,撰辰庆落礼曼殊。金经蒙古犹常有,宝帙皇朝可独无?译以国书宣白业,习之修士翊浮图。虽然名实期相称,师利应嗤谓是乎。”该庙喇嘛皆为满族,故清廷称此庙为家庙。

  殊像寺为典型汉式寺庙,东西l15米,南北约200米,占地面积2.7公顷。采用庭园布局手法,大规模叠砌假山,散植松树,创造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山门面南,面阔三楹,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内供护法神哼、哈二将。山门前左右置石狮一对,两侧设腰门。过门殿两侧摆钟、鼓楼,均为面阔三楹,进深一间,单檐歇山。山门正北为天王殿,面阔五楹,进深两间,单檐歇山。前后格封木壁板,中三间设欢门,稍间开欢窗,殿两侧置腰墙,界以一进院落,腰墙辟腰门与二进相通。天王殿北两侧为东、西配殿,东殿名馔香室,西殿名演梵堂。天王殿正北地势增高,上多级大石阶可登达月台,月台北起主殿会乘殿,面阔七楹,进深五间,重檐黄琉璃歇山顶,下檐施五踩单翘单昂斗拱,上檐施七踩单翘重昂斗拱。前后明、次间设菱花隔扇门,前檐梢尽问设槛窗,后封实墙。殿内奉主尊文殊菩萨(骑狮),两侧有观音(骑)、普贤(骑象)。供桌前东西各置万寿塔,八角三层楠木,吡秸桑?剿?诠╋纸鹜?饰蘖渴俜?08樽。今寿塔犹存,镏金铜佛在姜桂题任热河都统时期被盗。两侧墙壁置经橱,藏满文大藏经三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劫运一部,现存东京;一部流落西欧,现存巴黎图书馆;一部下落不明。殿内横匾“会通三际”,条幅“发心为众生缘深入善权菩萨果,现相如三世佛了分身住曼殊床”。会乘殿前东、西两侧有配殿,东为指峰,西为面月。会乘殿北,顺势置假山,垒石穿洞,潜岩渡桥,沟壑纵横,曲径幽深,是五台山的缩影。假山如朵朵祥云,载运一座高阁,名宝相阁,又名净名普现,重檐八角,黄琉璃瓦顶绿剪边,正东、西、南、北四面设门,四斜面设槛窗。阁内石制须弥座上有高11.6米的木雕文殊菩萨骑狮像,传说是按乾隆容貌塑造。两侧有两个力士像,各高3米。阁内横额“净名普现”。条幅“佛说是本师宏宣象教,天开此初地示现狮峰”。宝相阁前东、西有配殿各三间,东为云来,西为净雪。登上第二层假山,正北有楼名清凉楼,又名相合台怀,两层,每层九间,楼内供文殊。一楼门额“妙五福德”。楼内条幅“地分台麓示居国,座挹锤峰供养云”。清凉楼前两侧有配殿,面阔五楹,东曰吉辉,西曰慧喜,慧喜殿西有六角亭。净雪殿西有一小院,正室三间,名香林室,室后设月门。室前东有方亭一座,西有小楼名倚云楼,两层。皇帝到殊像寺上香时,皇后在此梳妆,故又名梳妆楼。

  殊像寺内原有一口大锅,直径2.41米,高2米,壁厚6厘米,由88块铜块铸接而成,重约5吨,用18根铁柱支撑。平时储水防火,每逢腊月初八,该庙喇嘛就用此锅煮“腊八粥”,承德各庙的喇嘛都到这里吃粥承恩。

  殊像寺是皇帝和太后经常临幸之所,建筑布局高低错落,内部摆设考究,环境幽雅,园林气息浓厚,犹其叠石更为驰名。今存会乘殿、山门、钟鼓楼,余皆毁。

  清泉取名“般若”,是梵语“增加智慧”的意思,是说饮此水者能长智慧,去愚痴。明朝五台山高僧觉玄曾写诗赞道:“般若池边止渴时,山瓢一吸乐何支。尘尘烦恼俱消歇,无限清凉说向谁!”历史上般若泉水多做入朝贡品,深受佛门重视。清代康熙皇帝巡幸五台山,住在菩萨顶,非般若泉水而不饮,至今还留有茶厅痕迹。许多朝山拜佛的善男信女们,常将泉水装进瓶里,带到远方。送给亲人。当地人叫“万水泉”,极言其水源充足,长流不息。近年来,经科学家初步考证,般若泉水具有清心保健之效,确系稀有的珍贵矿泉水,为饮用及医药用水难得佳品,学者名流曾赋予“茗啜般若,智爽神怡”的美称。为开发五台山特产资源,,根据有关方面的建议,现已开始修复般若泉水亭,配制各种冷热饮料、保健食品,以满足广大游客、朝圣者的需要。

  殊像寺坐凤林谷口,面对梵仙山,风景优雅。该寺创建于元代,于明代弘治年间和万历年间重修,与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候寺并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又为青庙十大寺之一,是一座很有名气的寺院。现占地面积为六千四百平方米,计有殿堂楼房五十余间。寺内正中文殊阁,殿阔五间,重檐歇山顶,是五台山台怀上心区最大的殿宇。寺内康熙御制殊像寺碑文载:“兹殊像禅寺,开基台畔,结宇山阿。谷迩凤林,环千岩之紫翠。堂临鹿苑,俯万壑之烟霞。峰曰梵仙,望层峦于天际。泉称般若,落清涧于云中。殿有金容,因名殊像。天人肃穆,群瞻龙象之尊。仪度庄严,共礼狻猊之座。青莲妙相,琉璃光映于林瑞。碧树幽栖,钟磐声闻于岭外。”由此可见,殊像寺确为一处胜境。

♛ 五台山景区导游词讲解

  历时三年打造的有“成都版清明上河图”之称的锦里与20xx年11月1日正式开市,对各地游客开放。虽然锦里跟武侯祠连为一体,但进入锦里是不需要买门票的。这是一条集中展示巴蜀民风民俗和三国蜀汉文化的民俗风情街。

  锦里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在这条全长350米的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古戏台将定期上演川戏的经典剧目,戏台前会定期放映坝坝电影、以特色小摊的方式举行民间艺人的展演(如糖画、捏泥人、剪纸表演、皮影表演、西洋镜等);

  热闹非凡的民间小吃集市,让人们亲身体验川西古镇“赶场”的热闹场景;

  趣味十足的民间婚礼展示,游人可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而情侣们甚至还可以将自己的婚礼仪式搬来锦里举行,体会一种独特的、传统的婚庆方式;

  民间音乐及戏剧表演、民俗服装秀更是常年不断,花样百出。

  其他诸如夜晚打更、采用花轿和滑竿等传统交通工具等多种古韵十足的特色项目,让锦里重现昔日川西古镇的生活原茂。

  成都,以浓郁的休闲气质而闻名。为满足成都市民对特色休闲生活的追求,锦里还会在街区内按照中国传统节日举行具有鲜明民俗特色的主题活动。例如元宵灯会、小吃节、端午吃粽子大赛、七夕情人节主题活动、中秋亲友团聚赏月会等等,每一个活动都将成为成都市民的盛大节日。

  爱玩、爱吃、爱凑热闹的成都市民们从此有福了。在锦里,川西好吃的、好玩的都为您一网打尽,去锦里“赶场”将是您休闲游玩的最佳选择。

♛ 五台山景区导游词讲解

  成都蓉城,是著名的娱乐之城。它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有了飞速发展,渐渐成为了现代化的城市。然而,在这座城市中,仍然存在着一条古色古香的老街――锦里。

  锦里坐落在成都市武侯区,在武侯祠旁。锦鲤,也是一种鱼的名字。锦里之所以得名锦里,正是因为这老街里的鱼池里全是锦鲤鱼。那里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有其独到的韵味。你会不由自主地随着人群走入锦里的深处,去体会这条老街的美丽。

  白天来到锦里,你要体会的是幽静。锦里那边天气一般都较冷。白天慢悠悠地走在街上,一边感受着迎面吹来的凉风,一边感受着古街的韵味。鱼池中的锦鲤鱼,也慢悠悠地游着。撒下一把鱼食,鱼群会马上跑过来抢食。力气大的马上就抢在了前面,力气小的被压在了下面,运气好的顺手牵羊,从别的比自己弱的鱼的嘴中把食物抢过来......看到这副情景,你一定会"扑哧"一声笑起来的。

  锦里的夜晚同样是美丽,这个时候你要感受的是热闹。东看看,西看看,这是街上人们统一的动作,因为街上好玩好吃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四处灯火通明,特别是灯会的时候,门口就是各式各样的彩灯,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美丽极了!因为看灯看的出神而跌倒的人也不在少数。锦里中的戏台上也会演各种古老的戏剧,为"古老"一词更添姿彩。

  这么多年,成都的变化日新月异,只有这条老街依旧诉说过去。它的古老韵味会让全世界的人都记住它,一个响亮的名字――锦里!

♛ 五台山景区导游词讲解

  大家好!欢迎来到有“成都版清明上河图”之称的锦里民俗一条街。这条街与三国文化圣地武侯祠相连,武侯祠英雄众多、高手云集,旁边的这一位也不甘势弱呀。大家请看,大门上“锦里”二字就是里面这一位“英雄”的名号。那为什么他要叫“锦里”呢?大家不禁要问了,不要急,请听我细细道来。所谓“锦里”,有人说是“锦上添花,里有乾坤”之意,其实大谬不然。《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锦江,织锦濯其中,则鲜明;濯它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口说无凭、耳听为虚,现在我们来看看这里货真价实的解释吧,墙上这一块石碑,写了锦里得名的由来。 好了,明白了锦里的得名,我们就开始打探打探这位英雄的内功修炼如何吧。顺便提一下,我们的这位英雄是有洁癖的喔,请大家尊重一下英雄的癖好,爱护环境哈

  。

  “锦里”由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创建,投入资金上千万、耗时三年。锦里”所处位置上原来是一排破烂的旧民房,影响观瞻,还给仅一墙之隔的武侯祠博物馆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由于武侯祠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只能向游客作静态展示的弱势,难以满足现代游客体验式、休闲式、互动式的旅游方式。于是以蜀文化为内涵的锦里一条街应运而生。 20xx年10月31日,成都“锦里”民俗一条街正式开市,老街、宅邸、府第、民居、客栈、商铺、万年台坐落其间,青瓦错落有致,青石板路蜿蜒前行,让人恍若时空倒流。川茶、川菜、川酒、川戏和蜀锦等古蜀文化如清风扑面而来。这条在武侯祠东侧出现的老街,全长350米,采用清末民初的四川古镇建筑风格,与武侯祠博物馆现存清代建筑的风格相融,二者之间又以水为隔。游人在短短350米的距离内,就能享尽原汁原味的四川滋味。如果游人在“锦里”的古色中流连忘返,还可以住进高挂着丝绸灯笼的客栈,在彻夜辉煌的灯火中感受时空变换的神奇。在锦里,川西好吃的、好玩的都为您一网打尽。

  我们先看一下锦里的住宿, 锦里客栈以清末民初建筑为主,有客栈、隐庐、芙蓉三座风格各异的建筑群组成。庭院内有廊坊、天井、花园,房前屋后,假山耸立,绿树成荫,流水潺潺,环境清幽,结构完整,布局合理。客房内部装修古朴典雅,配套仿古红木家具,现代高级卫浴,网络光纤,中央空调。 客栈不仅装修经典,服务更是细微体贴,让您享受到安逸、闲适、幽静之感,体验到浓郁的川西民俗文化特色。

  住的问题得到答案了,接下来见识锦里的“玩”。古戏台将定期上演川戏的经典剧目,戏台前会定期放映坝坝电影、以特色小摊的方式举行民间艺人的展演(如糖画、捏泥人、剪纸表演、皮影表演、西洋镜等);趣味十足的民间婚礼展示,游人可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而情侣们甚至还可以将自己的婚礼仪式搬来锦里举行,体会一种独特的、传统的婚庆方式;民间音乐及戏剧表演、民俗服装秀更是常年不断,花样百出。其他诸如夜晚打更、采用花轿和滑竿等传统交通工具等多种古韵十足的特色项目,让锦里重现昔日川西古镇的生活原茂虽然锦里是一条仿古风格的街道,但是里面也不失时尚,咖啡屋、酒吧、皮影表演等颇具吸引力。可以说锦里是古典与时尚的完美结合。

  继续往前走,街道左右两边的商店也颇具特色:三国文化纪念品、地方特产等风格迥异。前面是锦里的“好吃街”,锦里“好吃街”其实是成都市民间小吃的缩影。成都人“尚滋味”、“好辛香”,小吃讲究调味,常见味型有麻辣、红油、椒麻、家常、咸鲜、蒜泥、芥末、糖醋、咸甜、香甜、怪味等味型。这里有许多在成都市区很难买到的附近郊县的特产。张飞牛肉,产于四川阆中,外表呈黑色,不大好看,内呈牛肉本色,用上等牛肉拌以特制香料制成,味道独特。汤麻饼,产于四川崇州。

  好了,我的讲解到此结束。请大家自行游玩,再次提醒一下,注意安全、爱护环境、保护好随身携带物品。谢谢大家!祝大家旅途愉快!

♛ 五台山景区导游词讲解

  在睡觉的游客们可以醒一醒了,我知道大家都累了,经过机几个小时的长途颠簸,现在我们终于是到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了——九华山。大家下车,开始我们的九华山之旅,大家跟着我,不要掉队,现在我们顺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沿着山阶拾级而上,就能到天下第一千年古松——凤凰松。

  大家可以看一下,它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二期这一路上,相信大家一而听到了鸟鸣啾啾,山泉淙淙,再加上我们呢游客朋友们的笑声,是不会真应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古句。  现在我们爬到了半山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观音峰,大家可以看到这座观音石惟妙惟肖,身披大红袍,山风一吹,红袍微微飘动着,真有如观音降临人间一般。再往上,就是宽阔的古拜经台了,大家能看见当年地藏王菩萨禅修时在花岗岩上留下的足迹,它比正常人的脚印要大2。9倍呢!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脱了鞋站在地藏王菩萨的脚印里去看看,是不是我们的脚的脚只及它的三分之一!

  好啦,现在终于到了终点站——天台寺。天台寺又名地藏寺,坐落在海拔1306米的天台峰顶,相传唐时新罗高僧在此神居,留有“金仙洞”的遗迹。站在峰顶,只觉得心里的郁气忽然没了,心中舒畅无比。九华山虽没泰山雄伟,也没黄山奇险,但它的灵秀却是中外驰名!

♛ 五台山景区导游词讲解

  在睡觉的游客们可以醒一醒了,我知道大家都累了,经过机几个小时的长途颠簸,现在我们终于是到了我们今天的目的地了——九华山。大家下车,开始我们的九华山之旅,大家跟着我,不要掉队,现在我们顺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沿着山阶拾级而上,就能到天下第一千年古松——凤凰松。大家可以看一下,它就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二期这一路上,相信大家一而听到了鸟鸣啾啾,山泉淙淙,再加上我们呢游客朋友们的笑声,是不会真应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古句。

  现在我们爬到了半山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观音峰,大家可以看到这座观音石惟妙惟肖,身披大红袍,山风一吹,红袍微微飘动着,真有如观音降临人间一般。再往上,就是宽阔的古拜经台了,大家能看见当年地藏王菩萨禅修时在花岗岩上留下的足迹,它比正常人的脚印要大2。9倍呢!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脱了鞋站在地藏王菩萨的脚印里去看看,是不是我们的脚的脚只及它的三分之一!

  好啦,现在终于到了终点站——天台寺。天台寺又名地藏寺,坐落在海拔1306米的天台峰顶,相传唐时新罗高僧在此神居,留有“金仙洞”的遗迹。站在峰顶,只觉得心里的郁气忽然没了,心中舒畅无比。九华山虽没泰山雄伟,也没黄山奇险,但它的灵秀却是中外驰名!

  3:九华山导游词讲解

  hello,欢迎大家来到九华山,我是今天的导游牛牛,古代诗人李白曾说过‘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大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著名诗篇。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好好感受一下九华山的独特美

  前两天一场大雨刚过,唤起了九华山的漫山云雾,所以呢,我们可以穿云踏雾走上山径。可以看到山路两旁杉竹成林,泉水淙淙,远远望去,天台峰高穿云间,如一把穿天银剑耸立在云雾之中。仰望天台,峰上云雾缭绕,山径蜿蜒曲折,像一条彩带从云间飘落下来。

  我们现在还在半山腰,我看很多游客似乎都已经很累了呀,那我们停下了休息一会吧,大家可以拍拍照,现在这里也是很美的,有没有一种神山住的地方那种感觉,休息够了我们就继续,因为九华山的全景启示是更美的,但是你要看到九华山全景就必须登上山峰,所以为了不虚此行,走吧,咱们一起上,一起加油。

  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我们终于登上峰顶,大家深呼吸一下是不是觉得空气特别清新呢,而且在这里耳听松涛流泉,环顾四周,但见莽莽苍苍,九华山群峰犹如朵朵莲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极目远眺,大江如练,是不是好美啊!

  大家站在这里,还是不是有一种神仙般的感觉,难得有这么新鲜的空气,大家可一定要到深呼吸几下,我们现在就慢慢欣赏九华山的美吧。

分享

热门关注

茶卡盐湖的导游词结束语(六篇)

茶卡盐湖的导游词结束语

2025年河南导游词(13篇)

{year}年河南导游词

泰山导游词50字以内七篇

泰山导游词以内

皇城相府导游解说语音二篇

皇城相府导游解说语音

项王故里景点介绍200字三篇

项王故里景点介绍

五台山景区导游词讲解二十三篇

五台山景区导游词讲解

关于五台山的导游词300字

关于五台山的导游词

关于五台山的导游词300字(17篇)

关于五台山的导游词

导游词景区讲解结束语十五篇

导游词景区讲解结束语

景区导游词1000字(二十三篇)

景区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