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20篇)

2025-09-04 16:45:22 小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能显著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分数简单计算的教案,供大家参考与学习。

小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10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 同分母分数加减。

  2、 整数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

  西瓜图片,圆片,方格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填空

  3/4里有( )个1/4  2/5里有( )个1/5  4/8里有( )个1/8   5/9里有( )个1/9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三、探索新知

  1、教学分数的加法

  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

  2)学生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教学分数的减法

  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

  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4)提问:5/6表示几个1/6?

  2/6表示几个1/6?

  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1个圆片

  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

  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 1-1/4=

  5)让学生计算

  6)全班交流

  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练习

  教科书第100页的1、2题

  四、作业

  教科书第101页的1、2题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大家要理清思路,注意检查,特别是遇上1减几分之几是更应仔细。

  分数的简单计算 人教版新课标教案

小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二】

  教学内容:

  小数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一)通过观察,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原理。

  (二)会计算分母不超过10、结果不需要约分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初步知道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同时,这个分数就是1,从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理解分数加法的运算原理、会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二)难点:从理解分数意义入手,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听说过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吗?谁来说给我们听听?

  生:…。

  师:猪八戒为这事可后悔了。一天它又找到了一个西瓜。这次它变聪明了,请看,(展示)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几块?

  生:……

  师: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课件演示)

  师:从图中你能找出哪些分数?

  生:……

  师:这些分数里有几个1/8呢?

  生……(师依次出示几个分数卡片)

  二。教学例1、2、3

  1.分西瓜

  师:大家猜猜猪八戒是怎样分西瓜的?

  生:……

  师(出示猪的分法)看看,多贪心的猪八戒啊。师父吃西瓜的1/8,大师哥吃西瓜的1/8,沙师弟吃西瓜的1/8,自己却吃了西瓜的4/8了。

  2.发现问题

  师: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师:请小组长拿出纸和笔做好记录。

  (学生活动)。

  3.解决问题

  师:告诉大家你们提出的问题。(师根据学生的说明贴出相应的图片)

  师:谁能列出算式?

  4.计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分数的简单计算)

  A. 加法

  师:猜猜1/8加1/8等于多少?

  生:……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

  师小结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B. 减法

  师:4/8减1/8又等于多少呢?

  生:

  师小结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C.1减一个分数

  师:黎老师提个问题,猪八戒吃了一块西瓜后,还剩下多少?

  生:.……

  师:想想怎样计算?

  生:……

  师小结:1减去几分之几,先把1写成与它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用两个分数相减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2.计算:(并说明你是怎样想的)

  3.判断:(在正确的算式后面画√,错的画×)

  3/8-2/8=1/8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了分数,原来这个朋友也可以像我们以前所学的整数、自然数一样进行加减,注意只有分母相同的时候才可以直接相加减。你觉得还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3、4、5、6、7题。

小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母不超过10)分数加减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加减。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在动手操作及说理训练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到计算规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主体作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只有分母相同时才能相加减。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西瓜图片,方格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答下面各题。

  (1)4/9里面有( )个1/9。

  (2)5/6是5个( )/6。

  (3)7/8里面有7个( )/( )。

  (4)2个1/9是( )。

  2.说说分数的具体含义。 3/5 2/9 4/4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展示情境图内容

  师: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哥哥吃了2块,妹妹吃1块。

  你能提出什ô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三、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分吃西瓜的情境。(挂图)

  1、学习例1:(1)师:从图中了解哪些信息?

  (2)师:哥哥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板书2/8)

  师:妹妹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板书1/8)

  (3)师:看到黑板上的2/8、1/8,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哥哥吃得比妹妹多些;

  生2: 2/8比1/8大;

  生3: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

  生4:他俩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5:哥哥比妹妹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4)教师小结: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好棒呀!你们会解决吗?

  列式: 2/8+1/8和2/8-1/8=的结果是多少?

  根据学生提出的加法问题开展探究。

  学生操作交流,形象感知,获得正确印象。老师巡视。

  师:这个同学不知道答案到底是3/8还是3/16?怎ô办呢?

  (5)交流反馈。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

  ①.哥哥吃掉2份,就是它的2/8,妹妹吃掉1份,就是1/8,合起来是3份,所以是3/8。

  ②.2块是2/8, 1块是1/8,一共是3块,所以是2/8+1/8=3/8。

  (6)老师总结算理,先让学生自己来说,然后老师引导,是表达清楚、完整。“2个1/8加1个1/8是3个1/8就是3/8”。(板书3/8)

  (7)巩固 3/5+1/5= 4/9+3/9= 2/5+3/5=

  师:观察式子中的分子分母,你又发现了什么?谁能说说同分母分数加法是怎样计算的?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8)讨论2/8-1/8的结果

  ①.2块是2/8, 1块是1/8,2块比1块多1块,所以是2/8-1/8=1/8

  ②.“2个1/8减1个1/8是1个1/8就是1/8”。(板书1/8)

  ③.4/7- 3/7= 8/9- 6/9= 6/6-5/6=

  师:观察式子中的分子分母,你又发现了什ô?谁能仿照加法说说同分母分数减法是怎样计算的?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2、自主学习例2。

  完成课本第99页的填空。

  3、引导归纳分数加减法特征。

  (1)分母相同。不管是加法还是减法,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数,才能进行加减运算。

  (2)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只是分子相加减。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练习二十三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意,再计算,订正时,说一说ÿ幅图的意思和计算过程,最后一个不做。

  2、练习二十三第2题。

  让学生把结果写在书上, “1—4/7”的不做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时大家要仔细认真,注意检查。

  六、思考题:有几种填法?

  /5+/5=4/5 /9-/9=1/9

  七、课后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3题。

  八、板书设计

  分数的简单计算

  2/8+1/8= 2/8-1/8=

  分母相同时,分母不变,只是分子相加减。

小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

  2、通过交流,总结,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方法。

  3、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

  4、使学生能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分数的简单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在分数加减法中,分母相同时,分子相加或相减;

  2、在加法中,和的分子和分母相同时,可以写成1;

  3、在减法中当被减数为1时,可以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减。

    学情分析

  简单的分数计算,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要让每位学生都明白其中的算理,那就是真的不简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打开PTT,让同学们回答屏幕上的问题,复习之前学过的`内容。

  (1)4/9里面有()个1/9,5/6里面有()个1/6。

  (2)3个()是3/7,5个()是5/9。

  (3)()个1/3是2/3,()个1/7是3/7。

  (4)5/8里有()个(),4个1/4是()。

  (5)1=4/4=()/8=3/()=6/()=()/5。

  (二)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好,老师买了个大西瓜,我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那么每份是这西瓜的多少了?

  学:八分之一。

  师:真不错,哥哥吃了这西瓜的八分之二,弟弟吃了这西瓜的八分之一,问:他们一共吃了这西瓜的几分之几了?你能否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吗?大家试着写一写、做一做。

  师:先提问一些学生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引导学生"2/8+1/8=3/8"可分解成2个1/8加上1个1/8等于3个1/8。然后板书,让同学们齐读。

  师:屏幕展示:长方形的六分之一与长方形的六分之五刚好凑成这个长方形。问:谁能用数学算式表式出来?引导学生正确表达出来。然后,老师板书"1/6+5/6=6/6=1"问同学们你们从这两个式子发现了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下。

  学生:分母相同,只要把分子相加,和的分子分母相同时可看做是一。(引导学生得出概念)

  师:让学生齐读并抄写在课本例题1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做练习,巩固知识,讲评。

  师:刚才我们学了分数的加法,现在我们来学习分数的减法。屏幕展示:解释长方形的六分之五去掉六分之二等于六分之三。老师板书"5/6-2/6=3/6"问同学们你们从这个式子发现了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下。

  学:分母相同,可以把分子相减。(引导学生得出概念)

  师:让同学们齐读,并抄写在课本例题2,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做练习,巩固知识,讲评。(练习最后一题是1-1/4=?这道题可能同学们都不太懂得,那么现在老师来帮大家解决好吗?)

  师:屏幕展示:解释把一个圆平均分成4分每一分视这个圆的4/1,拿走一份剩下3/4。板书:"1-1/4=4/4-1/4=3/4"问1还可以看做几分之几呢?

  学:积极回答。

  师:同学们学得好快呀,你们真聪明,在减法中当被减数为1时,可以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减。要求同学们抄写在例题3上。好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同学们做练习,反馈。

  师:对今天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参与了许多活动,重点学的是什么内容?计算分数加法要注意什么?减法呢?

小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整数加减法中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在分数加减法中同样适用。

  (2)使学生能应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审题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指名回答)

  5+8又3/43又1/2+92又4/15+84又4/11―411又1/5―2

  1又19/20+410+6又1/711-2又1/53又1/2+4又1/53又1/3-2又1/2

  2、说说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谈话比较。

  (1)在上面的.口算题中,你们感到哪些算式计算起来比较容易,为什么?

  (2)在实际的运算中,只要我们认真观察,注意数据特征,然后再应用一些运算定律,就可以使计算简便。

  (3)揭题: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二、尝试计算,引导探究

  1、谈话出示例题,学生探究。

  3又3/8+2又4/15+4又5/84又4/11-2又8/13-1又5/13

  (1)学生尝试计算,互说算理。

  (2)教师巡视,发现典型算法指名板演。

  (3)反馈说说如此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4)比较哪种算法比较简便,并说说理由。

  2、引导学生小结:整数加法中的交换律、结合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3、第二次尝试练习。

  1又19/36+2又7/12+1又5/12

  3又1/4+2又3/5+1又2/5+4又3/4

  18又2/17-5又3/8-2又2/17

  (1)学生尝试计算,并把想法与同桌交流。

  (2)反馈比较各种算法。

  4、小结:能进行简便计算的分数加减法有一些什么特点?

  三、巩固练习

  1、下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30-5又5/6-4又3/1010又1/3-3又8/9-2又5/9

  4又11/12+2又5/9+3又1/125/6+3又7/54+8/9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补差。

  (2)反馈结果。

  (3)说说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与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的理由。

  2、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错误的请改正。

  1又1/6+7/15+2又5/6+7又8/158又3/7-(4又3/7+1又2/3)

  =1又1/6+2又5/6+7/15+7又8/15=8又3/7-4又3/7+1又2/3

  =4+8=4+1又2/3

  =12=5又2/3

  (1)学生判断,指名反馈。

  (2)注意对减法性质的应用,进一步理解算理。

  3、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1)4又1/4-3又1/7+5又3/4=4又1/4+5又3/4-3又1/7,这样算的依据是()。

  A、加法交换律B、加法结合律

  (2)6又7/8+2又11/18+1又5/18+又1/8的正确结果是()。

  A、11B、10C、11又8/9

  (3)对于算式4又3/11-2又5/9+2又8/11-1又4/9,下列算法中正确的是()。

  A、(4又3/11+2又8/11)-(2又5/9-1又4/9)

  B、(4又3/11+2又8/11)-(2又5/9+1又4/9)

  四、课堂小结

  师生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

  (强调方法与计算习惯的培养)

  五、课堂作业1、看谁算得既对又快。

  4/9+3又5/7+2又5/914/15+13/24+1/15+11/24

  5又3/16+2又13/32+1又7/168又2/13-2又1/9-3又8/9

  1又2/3+7/10+1/3+3/205又5/12+4又3/7-2又5/12

  2、应用题。

  一只货船第一小时航行7又3/10千米,第二小时比第一小时多行1又7/8千米,第三小时又比第二小时多行7/10千米。这只货船第三小时航行多少千米?

  学生认识到了整数加减法中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在分数加减法中同样适用。大部分学生能应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计算。但是学生的审题能力还是很差,错误较多。

小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在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3.利用已有的认知基础,提高估算意识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4.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练习题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二、复习引入

  师:老师伸出一个手指头,可以用什么数表示?两个手指头呢?如果要把这两个数合并起来,算式怎么写?(板书:1+2=3)

  师:接下来老师还是伸出一个手指头,除了1以外,你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生:1/5。(师:谁明白他意思?他是怎么想的?)两个手指头呢?(板书:1/5 2/5)

  师:大家能比较出这两个分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三、新课教学

  (一)同分母分数

  1.设疑。

  师:如果把这两个分数也合并起来,结果是多少?肯定吗?可我上二年级的女儿不这样认为?她认为是3/10(板书),而且她振振有词地找到了理由,你们和我一起做一做,左手用1个手指表示1/5,右手用两个手指头表示2/5,合起来3/10。

  2.解惑。

  师:究竟谁的对?请说明理由。

  师:谁来解释一下我女儿的问题出在哪儿?

  师:对,在学习分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关注单位1。实际上我们得到的不是3个1/10,而是3个1/5,所以结果等于3/5。(板书)

  3.明理。

  师:这个例子说明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它们的分数单位没有发生变化,相加的只是分数单位的个数。

  师:1+2=3与1/5+2/5=3/5有联系吗?想一想它们的算理一样吗?

  师:对,它们的算理是一样的,只是计数单位发生了变化而已。

  4.应用。

  师:有了这种认识,这两个题目一定不成问题,谁能迅速说出答案?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在计算8/9-5/9时,你想到了哪个算式?你能用8-5=3解释这个算式吗?

  5.总结。

  师:观察一下我们做过的几个题目,有什么显着的特点?(板书:同分母)

  师:你能总结出计算这类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吗?(课件)

  6.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深入研究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二)异分母分数

  1.承上启下。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得数:3/6和3/9,我们还应该对它们作进一步的处理,谁能明白老师的意图?对在计算分数加减法时,不是最简分数的要化成最简分数。

  引导学生约分。

  师:约分后得到两个最简分数1/2和1/3,(板书)如果只让大家找它们的不同之处,你能找到哪些?

  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意义、大小、分数单位、分母不相同(板书:异分母)等。

  2.提出问题。

  师:如果老师要把这两个意义不同、大小不同,分数单位也不相同的异分母分数也合并起来,我想除少数同学以外,绝大多数同学一定感到为难,实话实说,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师:如果老师允许你们改写这个算式,而且想怎么改就怎么改,直到你会做为止,你想怎么改?

  3.明确方向。

  师:从我们听取这些想法中,我发现一个共同的倾向,把它改成分母一样的算式就简单了,我们从这些同学的想法中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4.转化学习。

  师:是呀!我们可不可以在不改变这两个分数大小的情况下,把它们的.分母统一起来吗?请大家在草稿纸上试一试。

  (1)学生尝试,教师巡视。

  (2)板书讲解。

  (3)课件展示。

  师: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用同样大小的两个圆分别表示出1/2和1/3,为什么这两个分数的分子不能直接相加呢?

  师:即使我们简单的把这两份合在一起,我们也不能准确的说出它究竟占了这个圆的几分之几,因此,只有通过通分的方法,把这两个分数细化为3/6和2/6,从而得出它们的结果是5/6。

  (4)归纳方法。

  师:如果让你用一句话高度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你准备怎么归纳?

  (三)总结方法并介绍数学文化

  师: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我们的学习过程,我们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是以什么作为基础的?我们又是用什么方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呢?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又是以什么作为基础的呢?

  师:实际上,我们是用层层转化的思想,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知的旧知识来学习的,转化是学习数学学习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使新知识更为简单易懂,你们现在觉得分数加减法简单吗?

  师:让你们不可思议的是,这个简单的知识曾令欧洲人十分头痛,德语有句古老的谚语:掉进分数里去了。就是指说一个人遇到困难时束手无策的尴尬处境。这句话是怎样产生的呢?(课件)

  师:今天,我们走进了分数的世界,却并没有掉进分数里去,轻而易举的学会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是因为我们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老师的观点是:只要愿意思考,办法总会有的。还是那句广告言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如果老师让你们自己去解决分数问题,你们会掉进分数里去吗?

  四、巩固练习

  1.算一算。

  2.选一选。

  3.比一比。

  4.填一填。

  五、拓展提高

  师:课前交流时,我们谈到了一个古老的数学问题,我们回过头再来看一看。想一想,有没有办法让三个儿子在不破坏规定的前提下继承到父亲的遗产呢?这办法还真有。(课件)

  师:现在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其实,这位农夫在设计遗嘱时,是把18作为单位1,而他只留下了17头牛,是18头牛的17/18,而三兄弟的分牛的份额17/18刚才一样,只不过在分年是我们要以18作为单位1,没不是用17作为单位1。

  六、总结全课

小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七】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能运用法则,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熟练地进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

  1、巩固分数的意义。

  (1)说出下列各分数的意义,并指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含有几个分数单位:4/72/3

  (2)指出下面各题中的单位“1”,并解释分数的实际意义。

  ①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3/5

  ②一批水果卖出了2/5

  ③一条公路,已修了1/4

  ④地球表面积约7/10是海洋

  ⑤一项工程,甲队每天做1/20

  (3)分组练习P128(1)

  2、巩固计算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1)视算。

  1/2+1/21/2+1/32/3+1/63/4+1/6

  1/2―1/21/2―1/32/3―1/63/4―1/6

  (2)说说计算方法。

  (3)分母分数相加减,怎样计算?

  (4)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怎样计算?

  (5)通分时,经常会碰到哪三种情况?公分母各应怎么求?

  (6)“竞赛”

  看谁做得对又快ρ129(3)

  二、综合练习

  1、只列式不计算P129(4)并补充

  (1)1减去1/3的差,再减去1/2,等于多少?

  (2)3/10与3/5的和,再加上3/4,等于多少?

  (3)1减去3/10的差,再加上1/10,和是多少?

  (4)1/4加上2/5,再减去3/20,差是多少?

  2、题组训练(比较后再列式)

  教学过程

  备 注

  (1)红领巾花圃、计划1/3亩种月季节,1/4亩种杜鹃花,剩下的1/2亩种菊花,这种花圃有多少亩?

  (2)红领巾花圃,计划1/3种月季花,1/4种杜鹃花,剩下的种菊花,种菊花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

  (3)一条路已修了2/5,还剩多少没有修?

  (4)修一条1千米长的路,已经修了2/5千米,还剩多少没有修?

  3、独立作业:P129(5)

  三、提高练习

  1、一件工程,甲队单独做需20天,乙队单独做需15天,丙队单独做需18天,三队合做一天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几分之几?

  (1)想:把什么看作单位“1”?

  甲队独做20天完成,每天能完成这项工程的()/()?

  乙队呢?丙队呢?

  (2)学生练习

  异分母分数连加如何计算?

  2、讨论思考题。

  (1)1/()+1/()=5/12

  想:把5/12分拆成()与()的和,再约分。

  5/12=1/12+4/12还可以5/12=2/12+3/12

  =1/12+1/3=1/6+1/4

  1/(12)+1/93)=5/121/(6)+1/(4)=5/12

  (2)1/()+1/()+1/()=13/18

  A、学生讨论拆分方法

  B、反馈13/18=1/18+6/18+6/18

  =1/18+1/3+1/3

  13/18=(1/18+3/18+9/18)

  1/18+1/6+1/2

  你能说出几种?有什么规律吗?

  (三个加数的分子都应是18的约数)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作业本》

  通过练习,学生能够明白单位“1”和分数的关系,还能正确解答从整数里减去真分数的应用题。学生解决思考题的能力比较差,今后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

小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八】

    一、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的基础上,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从整数到分数的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本单元一开始就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分东西的情境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感受分数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结合直观图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正确的读、写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感悟数学来自生活,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会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

    五、教学策略:

  1、教学中主要采取动手操作、自主研究、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

  2、教学具准备:

  学生:每小组发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纸片,答题卡一张、圆形纸一张、彩笔一支。

  教师:各种图形纸片、一段毛线、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讲述: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看来同学们都有分东西的经历,三一班的师生一起去郊游,他们带了很多吃的东西,同学们也帮他们分一分吧。请看大屏幕。

  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分西瓜,分蛋糕等等。

  小结:刚才每个同学得到的东西都是同样多的,数学中,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2.课件出示1个苹果,两个小朋友。

  教师提问:还能平均分吗?每人得到多少?引出“一半”。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一半。

  4、揭示课题:二分之一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究之中。]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一)认识二分之一。

  1、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1/2的产生,初步建立模型: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分,每份是它的1/2。

  2、动手操作:用折一折、涂一涂的方式,表示出长方形的1/2,并与小组同学说一说,是怎么得到的1/2。

  3、判断下列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1/2表示吗?

  4、动手操作,创分数。

  (1)从小组组长那儿领取不同的`图形,试着折出它的几分之一,并用斜线画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拿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这个图形的几分之一的。

  (3)展示作品,交流成果,重点交流这个分数,你是怎么发现的?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是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折一折”,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为后面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新的分数作了铺垫。]

  (二)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师:大家创造出这么多分数,他们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想知道吗?

  学生自学数学书90页下边的内容。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解读:“——”表示平均分,叫分数线,“2”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总份数,叫分母,“1”表示任取其中的1份叫分子。

  3、你知道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吗?

  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1、估一估,看谁的眼力好。

  小结:同样大的图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

  2、下面的图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联系,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且多角度考虑问题,为后续学习做铺垫,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分数,但是,分数家族中只有几分之一吗?你还想到了哪些分数?学生交流。

  2、布置作业:用几天学到的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创造出其他的分数。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小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九】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2、今天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想听吗?那同学们听的时候可要认真了,因为在老师的小故事里有很多问题需要同学们的帮忙哦!大家愿意帮一帮我吗?(老师边讲故事边出示幻灯片)大家用掌声告诉老师答案,好吗?

  3、怎么不拍了?每只兔子分几个?那半个能用掌声表示吗?那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字来表示吗?那用什么数来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引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同桌合作学习活动,学会合作,并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

  3、在动手操作中,学会探索和自主学习;

    三、出示自学指导

  1、仔细观察例1,然后用圆形纸片折出?,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怎样用圆形纸片表示出1/3?

  3、想一想:用正方形纸片能表示出? 吗?如果能,该怎样表示?

  4、为什么正方形和圆形都可以用?来表示?

    四、生自学,师巡视指导

  1、同桌合作

    五、检查自学效果,教师给予适宜点拨

  (一)认识1/2

  1、折好了吗?那谁愿意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折的?并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折?

  2、对了,像这样把圆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呢就是这个圆片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2呢叫做“分母”,表示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而横线呢叫做“分数线”,它表示的是平均分;1呢叫做分子,表示的是这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全班跟着老师齐读两遍)

  3、那现在呢请同学们用直线把自己所折的折痕划下来,并在圆片上表示出1/2,然后涂上色。

  4、涂好了吗?那我请一个同学上来给我们大家展示一下。首先我们来看,他把这个圆片怎样分?(平均分)分成了几份?然后呢他涂了其中的一份,也就是1/2。他涂对了吗?

  (二)认识1/3

  1、哎呀,不好!第四天,兔妹妹也来了,他也想吃苹果,这可怎么办,只有一个苹果,可是却有三只兔子,这又该怎么分呢?(把一个苹果拿来平均分成3份)那每只兔子能够分到多少苹果呢?说说你的想法。

  2、哦,你真聪明!谢谢你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难题!同学们,听了XX的叙述,你们会分了吗?老师也会了,那现在我们一起来分分看,好吗?(出示课件)

  3、首先呢我们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然后每一份呢就是它的1/3,读作三分之一。

  (三)认识1/4

  1、那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1/2和1/3了,知道1/2就是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而1/3呢,就是把圆片平均分成3份,然后取其中的一份;那现在呢,老师想考一考大家对分数的具体认识情况,愿意接受考验吗?

  2、那好,现在呢,请同学们用老师所给的正方形纸片折1/4,折好后,请同学们在自己所折的图形上表示出1/4,并给它涂上色。

  3、涂好了吗?现在呢我请一个同学上来给我们展示一下,并说一说你的.想法。

  4、说的真好,对了,他呢把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了几份?然后呢他取其中的一份,并给它涂上了色。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课件)

  5、刚才呢我们是用正方形纸片来折1/4,那圆片呢,我们能用它来表示出1/4吗?那现在请同学们用另一面折出1/4,并把它表示出来。

  6、对了吗?那你们看,我们刚才折的和现在折的:方法不同,然后形状也不同,可为什么都可以用1/4来表示呢?(让生理解:只要是把物)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4。

  7、那刚才我们学了这么多,现在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练习,检查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已经掌握这些知识了!

    六、出示课堂练习

  1、生独立完成;

  2、师边指导边改

  3、一起校正答案

    七、课堂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分数的初步认识)知道了什么?

  2、那在写分数的时候,我们应该先写分母,再写分子;读的时候也是先读分母,再读分子;

小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十】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

  2.会比较分子都为一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演示,观察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意识,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的含义,初步建立几分之一的概念

  难点: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个学生事前都准备彩笔,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两个图形纸片.毛线一根

    教学过程:

  基能加油站

  除法口算题小组开火车练习

  情景导入

  帮兔妈妈解决数学问题。

  问题一:四个月饼分给两个兔宝宝,怎么分?每只分几个?

  【强调平均分及算式的意义】

  问题二:二个月饼分给两个兔宝宝,每只分几个?

  问题三:一个月饼分给两个兔宝宝,每只分几个?

  学生发现问题,并试着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找到一个数来表示半个。

  探究新知

  (一)认识二分之一

  1、小组利用学具动手操作,试着利用数字表示“半个”。

  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会利用分数表示半个。让其讲解二分之一的意义。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老师板书。

  强调分数的写法、读法。

  3、让学生说一说“2”表示的意思、“1”表示的意思。进一步说明二分之一的意义。

  【在整个过程中要始终强调“平均分”】

  4、利用手中学具,想办法表示二分之一。

  (二)认识四分之一

  要是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四份,应该怎样分?每份是多少?

  学生动手操作,并展示。认识四分之一。

  并指出,像1/21/4这样的.数就叫分数。

  (三)除了刚才的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还想认识哪些分数?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表示。

  展示、评价。

  练习巩固

  两个练习题,巩固分数的意义。

  比较大小

  出示情景,比较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一的大小。

  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同一件事物,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小。

  找一找身边的分数

  归纳总结

小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十一】

    一、说教材

  《分数的简单计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内容。分数的简单计算是在学生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教学内容都是运用直观的图形来表示分数并进行运算的。这样的数形结合教学,通过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分数计算的模型。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主动应用数学的意识。

  其重点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算理。难点是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

    二、说教法

  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学生初次学习分数的计算,受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的影响会感到困难。因此,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在这堂课中,我把目标定位在数形结合有利于解决具体问题。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上,努力实践着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课程理念。学生刚学了两节课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能凭直觉算出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但对于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还不是很明确。所以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算理,进一步让学生通过画图、实物演示及看多媒体演示来明白这样计算道理,并适时制造矛盾冲突,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整堂课从直观到算式,再从算式到用直观来解释。力求把看似简单的课上出数学味。

    三、教学流程

  在教学中,首先复习导入,着重温习分数单位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分数单位,为新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接着在情境中分蛋糕,通过直观图形的演示,探究分数简单加减法的算理。特别是对于“1减几分之几的分数减法”要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或着实物演示来探寻计算方法!

  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简单分数计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运用具体的习题来巩固。

  在教学中,要通过数形结合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运用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来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美感和数学的实用性!

小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十二】

    1、说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初步认识第四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书本99101页、例1和例2)包括:同分数分数的加法,同分数分数的减法

    2、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理解算理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理解只有分母相同时才能相加减是本课的难点。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理念,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4、说教法:

  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算理,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有趣、有效、有益。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主动驾驭教材,巧妙地就地取材,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籍此展开教学。课堂里有认知的冲突、智慧的碰撞。学生的参与热情十分高涨,思维状态自然活跃。没有强迫,不算热闹,一切看似简简单单,但学生却被深深地吸引,自主探究的行为主动而积极。充分体现教师以动态的、开放的、宽容的眼光来看待教学。

    4、说学法:

  通过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

    5、教学过程: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1、师:上几节课的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分数,你能说一个分数吗?

  让学生举例,并让学生说一说他举例的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2、师:陈老师刚才在来你们学校的路上看到一辆汽车的标志(师出示宝马车的标志),改成你能在这个标志里找到分数吗?(生1:蓝色部分是这个标志的2/4。生2:空白部分也是这个标志的2/4。)

  3、师:陈老师在吃巧克力时又吃出了分数,你猜猜老师吃出了什么分数?(出示巧克力)

  (生1:陈老师吃了其中的一份就是吃了这块巧克力的1/6。生2:吃了3份就是这块巧克力的3/6,吃4份的话就是它的4/6。生3:全吃完就是这块巧克力的6/6。)

    二、探究同分母分数加法

  1、看到黑板上的2/6和3/6你还想到了什么?(2/6比3/6小,分母相同)

  2、师:你们能不能根据刚才几个同学吃的巧克力提个数学问题呢?

  3、现在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你怎么来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说法呢?(证明自己的方法)

  4、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证明自己说法是正确的,让大家都来接受你的说法,好吗?(比如可以画,可以折、可以写、甚至可以组织语言来说)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汇报并说说想法

  生1:我们小组认为应该是5/6比如巧克力先吃掉2份,就是它的2/6,又吃掉了3份,就是3/6,合起来是5份,所以是5/6。

  生2:我是折纸的。

  (出示折好的纸:)2/6是2块,3/6是3块,一共是5块,所以是2/6+3/6=5/6

  师:2块是几个1/6。

  生:2个,3块是3个1/6。

  师:合起来是多少?

  生:5个1/6是5/6。

  师:有没有画图的呢?

  生:我画的是长方形的图。(实物投影展示)

  6、另外的你们会算吗?比如1/6+3/6(5/6)

  说说你的想法(1个1/6加上3个1/6就是4个1/6,也就是4/6)

  引导学生小结到算理上:2个1/6加3个1/6是5个1/6,就是5/6

  副标题#e#

  7、说的真好!你可以从黑板上自己找两个分数相加看,也可以自己写两个分数加一加。

  口头汇报,抓住加起来超过6/6的,比如1/6+6/6=7/6,让学生讲讲为什么不是1/7,讲讲道理。

    三、同分母分数减法探究

  1、那谁来计算4/63/6,谁来说明一下方法。

  同样的道理,4个1/62个1/6就是2个1/6就是2/6

  2、你能从黑板上挑些分数写一些算式,并算出结果吗

  3、汇报展示一下

  你是怎么计算的,(分母相同,分子相减就可以了)

  4、一个块巧克力,老师吃了1/4,还剩多少?

  师:一块巧克力我们用什么数字表示?(用1表示)

  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解决?怎样列式?

  师:试着计算

  生:11/4=4/41/4=3/4

  把1看成4/4,4个1/4减去1/4等于3个1/4,是3/4

  小结:计算用1减几分之几时,我们把1看成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来计算

    四、解决问题

  1、计算

  1/4+2/42/8+5/86/8+3/83/51/5=7/95/9=17/9=2/32/3=

    五、课后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还有问题吗?生表示没有问题)你们没问题,我提个问题:1/2+1/4、1/21/4,你们能解决吗?

  6、板书设计:

  分数的简单计算

  1/62/63/64/65/66/6

  2/6+3/6=4/62/6=11/4

小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十三】

  、说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初步认识第四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书本99-101页、例1、例2和例3)包括:同分数分数的加法,同分数分数的减法,1减几分之几。

  、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理解算理。

  难点:1减几分之几的算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理念,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说教法

  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讨论归纳,最后概括算理,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采用鼓励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动眼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有趣、有效、有益。

  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灵活应对,巧妙地取材,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借此展开教学。课堂里有认知的冲突、智慧的碰撞。学生的参与热情十分高涨,思维状态自然活跃。没有强迫,不算热闹,一切看似简简单单,但学生却被深深地吸引,自主探究的行为主动而积极。充分体现教师以动态的、开放的、宽容的眼光来看待教学

  、说学法

  通过合作探索、对比观察,初步感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类推的能力。

  、说设计意图:

  (一)、课前练习

  教学中直接从主题图入手,进行几分之几里有几个几分之一和1与几分之几关系的复习,既巩固旧知又为新知做铺垫。

  铺垫一:几分之几里有几个几分之一为抽象算理做铺垫;

  铺垫二:1与几分之几的关系为例三1看做4个1/4即4/4做铺垫。

  (二)、新课探究

  1、同分母分数相加,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一是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良好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二是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小组合作,自主探索,既培养了小组合作意识,也通过集体的智慧理清了算理。

  2、同分母分数相减,通过动画直观的看出图意,放手让孩子们独立完成结果的计算和算理的掌握。让孩子们扮演的新知主人翁的角色,能够更好地提高孩子们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积极性。

  3、1减几分之几,从算式意义入手,在理解了计算目的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新知,让孩子们顺理成章的理解解题过程和计算算理,从而规范了书写的格式。

  (三)、巩固练习

  第一部分通过摘苹果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做题兴趣,从而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第二部分让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也让孩子们通过新学到的知识解决、小知识课外知识的拓展。

  、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西瓜吗?(喜欢)

  云云和朵朵也非常喜欢吃西瓜,妈妈就给他们买了又大又圆的大西瓜,(课件出示主题图),全家人要一起吃西瓜,你们说怎样分才比较公平(平均分),妈妈就采用了你们的方法,把西瓜品均分成了8块。

  2、课前复习

  (1)复习1和几分之几的关系

  看着又大又红的西瓜,老师忍不住想吃一块,占西瓜的几分之几?(1/8);

  动画演示分西瓜的情景,你还能找到 1/8吗?(找一个同学用手指指在哪);

  你们能找到几个1/8?(8个);

  八个1/8是几分之几?(8/8);

  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1)。

  (2)复习几分之几里有几个几分之一

  那你想吃几块,占它的几分之几?(如:3/8);

  那3/8里有几个1/8?(3个)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1、出示云云和朵朵吃西瓜的块数,询问所占几分之几。

  2、那你能看着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

  ①云云和朵朵一共吃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②小明比妈妈少吃了多少?

  ③蛋糕还剩下多少?

  ……

  3、选择第一个问题来解答

  师:谁能说说怎样列式?

  [ 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一是能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良好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二是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小组合作 自主探索

  1、教学分数加法(例1)

  小组合作讨论:

  2/8+1/8等于多少?

  你们是怎么想的?

  汇报交流,思路可能有:

  a、云云吃了两块,朵朵吃了一块,一共吃了三块,占整个西瓜的3/8;

  b、2/8是2个1/8,2个1/8加1个1/8是3个1/8,也就是3/8。

  然后出示主题图,为了让孩子获得正确的印象,然后集体巩固算理。(填空)

  [第一种思路停留在直观感知层面,第二种思路是根据分数的意义从抽象的加法关系进行分析的`。显然,我们不能让学生的思维仅仅停留在直观感知的层面,如何让用第一种方法思考问题的学生实现向第二种方法的飞跃呢?一是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二是要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比较,不要急于在此时的教学中就把学生的思路统一起来,可以在后面的练习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借鉴。]

  相应习题巩固:

  (1)看图计算

  (2)直接说答案

  2、教学分数减法(例2):

  动画演示5/6中拿走2/6的情景,教师讲解图意,让孩子们列式,

  设问:你知道答案吗是多少?

  那你是怎么想的?

  一个同学示范的说说,同桌交流

  a、从5份中拿走了2份还剩3份,也就是3/6

  b、5个1/6减掉2个1/6还剩3个1/6,也就是3/6

  相应的习题:

  看谁做的有对又快(直接说答案)

  3、教学例3:1减几分之几

  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在理解了算式意义的基础上应该放手让孩子们讨论得到解题过程和思路,从而理解算理。

  (1)引导学生理解算示的意义:

  a、老师要从这一个圆中去掉他的1/4,那你能先找到他的1/4吗?让一个孩子动手折纸(圆形),说说怎样找到1/4的;

  b、看来要想从一个圆中去掉他的1/4应该先将圆平均分成4份,那这个圆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4/4);

  c、那你会计算1-1/4吗?同桌讨论,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

  (2) 1-4/5 提问:那这个算式中1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谁能说说解题过程

  巩固练习:

  1-2/6,1-7/9让学生动手写到练习本上,找两个孩子汇报

  [ 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确:1在不同的算式中表示的分数不同,意义亦不同。]

  (四)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帮农民摘苹果

  对于说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2、生活中的分数计算

  巧克力题(课本101页3题)

  果汁题(102页4题)

  (五)小知识

  关于分数计算的起源

  、板书设计

  分数的简单计算

小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十四】

    教学内容:

  分数乘法

    教学目标:

  1、力量目标:能依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进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力量。

  2、学问目标:学习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娴熟精确的计算出一个分数乘以另一个分数的结果。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

    重点难点:

  学生能够娴熟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归纳和推理

    教学预备:

  教学参考书、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以下分数乘法运算题。

  教师:来回巡察学生的做题状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

  学生查找完毕,纷纷举手预备回答下列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分数乘以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二、课堂练习

  学生做第一题折一折,涂一涂。让学生用折纸的方式再次验证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留意让学生体会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2题,留意让学生体验分数相乘的积于每一个乘数的关系。

  学生做第3题,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几分之几与占整体1之间的关系。

  学生做第4题,让学生能够学会比拟 的 和 占整体1的大小。

  学生做第5题,教师留意让学生整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做第6题,让学生留意区分不同标准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学生做第7题,教师留意让学生利用分数乘法学会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第8题,学生依据学过的分数乘法学问,辨别一下唐僧分西瓜是否公正。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学问?(提问学生答复)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

  是整个操场 1的 , 是整个操场1的 。

  分数乘以分数的运算法则:分子相乘,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

小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十五】

    教材分析

  “分数乘法的意义”是学习和理解本节课内容的重要根底,因此在教学新学问前帮忙学生找到学问的生长点很重要。

  本节课的内容为简洁的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把握这局部学问才能为学习后面局部较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打下根底。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把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具备了肯定的分析题意中已知条件和找单位“1”等迁移学问的力量。学生认知的障碍点主要是理解分数问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把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问题的构造和解题方法。

  2.渗透对应思想,进展学生分析推理力量和解决实际问题力量。

  3.感受数学学问应用的广泛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理解分数问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2.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3.抓住学问关键,正确、敏捷推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信息,找出单位“1”:

  2.列式计算。

  思索:这两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读题,理解题意。知道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搞清晰

  数量间的关系。

  (2)画线段图分析思索,分析重点句。

  (3)在分析题意的根底上,学生尝试解答。

  板书: 2500× =1000(㎡)

  (4)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育学生分析数据的力量,进展国情教育。

    三、稳固练习。

  1.让学生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并说出解决的依据是什么。

  2.(1)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决?

  (2)比拟这两道题的异同。

  3.要求学生画线段图分析题意,再独立列式解答。

    四、拓展提高。

  先让学生独立思索,尝试列式解答,再沟通想法。

  小结:解决这类问题应从哪里入手分析?解题步骤是什么?

    五、归纳总结。

  今日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18页第2、3、9题。

小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十六】

  教学目标:

  1、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的加减法。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加减的计算思路。即只有相同分母的分数之间才能直接相加减。

  教学准备:

  长方形白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他俩一共用着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两个人一起在同一张图片上画出自己所用的纸的大小。笑笑首先在纸上画出了这张纸的1/2,淘气继续画出这张纸的1/4、

  二、启发思考

  1、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提问学生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的加减法知识是否可以解出这个分数。学生回答道,不行的因为我们以前学过的是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加减,这个分数的分母一个是2一个是4不相同。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3、汇报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

  4、进一步小结。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可以直接想加减。

  三、拓展思考

  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笑笑用了纸的1/2、淘气用了纸的`1/4,所以根据题意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应该用减法计算。

  利用上面的方法继续解题。

  四、小结

  通分的实质就是讲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

  五、练一练

  折纸

  教学反思:

  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先观察相加减的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先通分,将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可以相加减了。

小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十七】

  教学目标:

  1、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2、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和表述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情感体验,感受到探索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的带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

  1、我们已学过了哪些分数加减法?(板书:分数加减法)

  (学生回答:同分母加减法,异分母加减法,1减真分数……)

  2、根据你的学习经验想一想:接下去我们还会研究哪些分数加减法?

  (学生叙述,教师调控)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同分母加减法,异分母加减法。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带分数的加减法。(补充课题:带分数加减法)

  二、研究算法,探索算理

  1、你能举几个带分数吗?这几个数能组成哪些加减法算式?

  (学生举例,教师板演,注意分类。黑板上应有一道同分母的加法、一道同分母减法、一道异分母加法、与一道异分母减法)

  2、请大家从这四题中选一道加法与一道减法进行计算,边算边思考下列两个问题

  (1)是怎样计算带分数加减法的?

  (2)能找到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教师巡视,让不同方法的学生板演)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

  3、组织学生讨论:你觉得哪种方法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让学生说清楚算法与算理,对板演的不同方法进行对比,得出优化的方法;注意发现有没有“将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的`方法出现,如有的话,也可集体认识、辨析一下这样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这个提倡和促进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环节,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小组活动中虚心的倾听别人的学习经验中有了针对自己针对不同学习内容的不同的收获,而教师充分参与活动,做活动中学生们的支持者、参与者。

  4、那么你觉得带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进行计算呢?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算理,熟练算法

  1、计算。

  2、生活应用。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概念,发现和弥补教学中的遗漏和不足,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四、小结

  学了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吗?

  五、课后延伸(机动)

小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十八】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分数除法和比的初步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解决问题;比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求比值一化简比,以及比的应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比较系统大掌握了分数的四则运算;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比的初步知识的系统学习,为后面学习百分数和比例提供了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回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2、回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不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学习之前,学生基本上完成了分数加、减以及分数乘法的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运算意义。

  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备注

  活动一:

  出示例1

  每盒水果糖重100克,3盒有多重?

  1、读题理解题意

  2、列式100*3=300

  3、把乘法算式改成两道除法算式

  300/3=100300/100=3

  4、用千克做单位怎样列式?

  1/10*3=3/10

  5、|用同样的方法改写成除法算

  小结:分数除法的意义

  活动二:

  出示例2

  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自己试着折一折,算一算

  1、把4/5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个1/5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1/5,就是2/5

  2、把4/5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4/5的1/2,也就是4/5*1/2

  3、根据上面的折纸实验和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略)

  活动三:

  巩固练习:

  1、31页做一做1、2

  板书设计

  略去设计

小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十九】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加强列方程的思维训练。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备注

  活动一:复习与准备

  1、爸爸的体重75千克,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7/15。

  (1)、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小明体内水份的质量占小明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多少千克水份?

  (3)让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活动二:出示例1

  1、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不同?

  2、要求小明的体重应该知道什么条件?为什么?

  3、以知小明体内有水份28千克,要求小明的体重,需用到哪个数量关系?

  4、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5、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略)

  1、要求学生自己做第二问

  (1)、要求画图分析

  (2)、与第一问比有什么不同?

  (3)、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方程?

  小结:

  活动三:巩固练习

  1、38页做一做

  2、40页1、2

  板书设计

小学分数的简单计算教案 【二十】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理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条件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1)棉田的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2/5。

  (2)小军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3/8。

  (3)故事书的本数占图书总数的1/3。

  (4)汽车速度相当于飞机速度的1/5。

  2、找单位1,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占总只数的2/5。

  (2)甲数正好是乙数的3/8。

  (3)男生人数的1/3恰好和女生同样多。

  3、一个儿童体重35千克,他体内所含水分占体重的4/5,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并说出解答这个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即: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同学们都能正确分析和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分数除法应用题又如何解答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板书课题: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新授

  1、教学例1。一个儿童体内所含的水分有28千克,占体重的4/5。这个儿童体重有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共同画图表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3)分析数量关系式

  提问:根据水份占体重的4/5,可以得到什么数量关系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例1和复习题的第二个已知条件相同,因此单位1相同,数量关系式也相同,都是把体重看作单位1,数量关系式是: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进一步完善。

  提问:根据题目的条件,我们已经找到了这一题的数量关系式: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现在已知体内水分的重量,要求儿童体重有多少千克,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引导学生说出用方程解答。)

  让学生试列方程,并说出方程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把方程解完,并写上答案。

  出示教材的检验,提问:要检验儿童的体重是不是正确,应该怎样做?(用求出的体重乘4/5,看看是不是等于水分的千克数。)

  2、比较。

  提问:我们再把例1与复习题比较,看看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整理出:

  (1)看作单位1的数量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

  (2)复习题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

  例1单位1的量未知,可以用方程解答。

  (3)因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相同,所以这两种题目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先找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根据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再确定是用乘法解还是方程解。

  三、巩固练习

  1、做书P34做一做

  要求学生先按照题目中的想说出想的过程,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列方程解答。订正时要说一说是按照什么来列方程的。

  2、做练习九第1题。

  先让学生找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列方程解答。

  四、小测:(略)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单位1已知用什么方法解答?未知呢?

  六、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2题

  教后反思:学生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能找出关键句,并根据关键句说出相对的数量关系式。为孩子创造做数学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方法获取新知识,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发展。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同时又使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在学会的过程中达到会学的目的。

  再根据题目的条件判断单位1的量,是已知的就乘法计算;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就用方程来解答;并学会了怎样验算。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得,更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结论仅是一个终结点,而探究结论、揭示结论的过程则是由无数个点组成的线、面、体,在探究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学生很可能获得超出结论自身的价值的若干倍的数学知识。

  小测:列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1、六年一班有三好学生9人,正好占全班人数的1/5,全班有多少人?(用方程解)

  2、一瓶油吃了3/5,正好是300克,这瓶油重多少克?(用方程)

  小测:列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1、六年一班有三好学生9人,正好占全班人数的1/5,全班有多少人?(用方程解)

  2、一瓶油吃了3/5,正好是300克,这瓶油重多少克?(用方程)

分享

热门关注

小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平均数的教学目标16篇

小学数学平均数的教学目标

小学生教案模板电子版(集锦18篇)

小学生教案模板电子版

小学体育课教案模板(优选十八篇)

小学体育课教案模板

小学体育课教案篮球(十八篇)

小学体育课教案篮球

小学分数运算的教案19篇

小学分数运算的教案

关于小学支教趣味教案(20篇)

关于小学支教趣味教案

小学分一分教案系列

小学一分教案

小学思政课教案内容20篇

小学思政课教案内容

小学生教案模板电子版(合集20篇)

小学生教案模板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