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提升教学能力的重要工具。有效的教案应根据教学需求进行设计。以下是16篇通用的高中美术课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与借鉴,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 高中美术课教案模版
教学目标
1、了解20世纪中国雕塑发展的特点,由于西方雕塑的引入,对传统雕塑经验的研究与继承。
2、从城市大型雕塑的兴起,了解大型纪念性雕塑的艺术语言特点。
3、通过对部分架上雕塑作品的分析,了解雕塑对不同材质的运用和表现手法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大型雕塑与架上雕塑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2、结合实际,对当地公共性雕塑作品的主题、表现特点,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组织讨论,以加深对大型雕塑特点的了解。
课型:新授,鉴赏。
教法: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听、看、想、讲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家乡有哪些雕塑?你在哪见到有雕塑?他们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新课:
1、初步了解20世纪中国雕塑发展的过程和特点:
原因:传统雕塑发展的'断裂,西方雕塑观念和表现技法的引入。
2、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题、创作方式和艺术经验。
3、鉴赏:大型泥塑《收租院》
播放图片投影,引导讨论,为什么说《收租院》是中西雕塑技法结合的成功试验?
小结:雕塑家将西洋雕塑技巧与中国民间传统泥塑的技巧融而为一,生动、深刻地塑造出如此众多不同身份、年龄和个性的形象,可谓中国现代雕塑史上空前的创举。群像与收租环境浑然一体,收租情节与人物心理刻画惊心动魄,集中地再现出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压迫,迫使他们走向反抗道路的历史事实。在这组作品中,写实风格和泥土材料的运用颇为恰当,中、西雕塑技巧的融合也达到了和谐统一的效果。
4、架上雕塑
你最喜欢哪个雕塑?它有什么雕塑语言特点及吸引你的地方?
了解王合内(1912年—20xx年)(女),原籍法国。1955年加入中国国籍。1929年入法国尼斯国立学校专攻雕塑,1933年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雕塑系深造。1937年在巴黎与中国留学生王临乙结婚后来华定居,抗战时期,颠沛流离于江西、湖南、云南、四川等地。抗战胜利后定居北平,任教于北师大,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擅长动物雕塑,作品有首都机场广场雕塑《中国人民欢迎您》、《小鹿》、《小马》、《猫》等。
5、城市雕塑创作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兴起、意义、成就与问题。
师引导学生交流,在指名发言。
三、小结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题、创作方式和艺术经验。
大型泥塑《收租院》对中西雕塑技法结合的试验。
四、布置课外思考
✹ 高中美术课教案模版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和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一是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法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
二是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常规)
复习:
提问:建筑的社会作用有哪些?
引入新课:(出示课题)
世界上曾经存在过多种建筑体系,但只有中国建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一直延续至今,被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尤其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延续时间最长,流传最广,成就更为辉煌。
1、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木结构体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这种木结构体系的基本原则有许多是同现代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基本原则相一致的。
(2)庭院式的组群布局,即重要建筑都是以“群”的形式组成一个院落。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横两条轴线进行布局,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
(3)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这是由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从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发展到建筑彩画,形成俗话所说的“雕梁画栋”。
2、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建筑与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
宫殿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是宫殿,因为,几千年来,历代帝王们都不惜以大量人力、物力,在都城建造规模宏大、巍峨壮丽、金碧辉煌的宫殿,以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享受,并在精神上给人们造成一种无比威严的感觉,以巩固他们的政权。
中国最早的宫殿之一建于3700年前的商朝,以后,历史上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宫殿建筑,例如汉朝在长安的三大宫殿——长乐宫、未央宫和建章宫。唐代建都长安后,兴建了大明宫、太极宫和兴庆宫。可惜这些宫殿皆已不存在了。留存到现在的只有明清两代的宫殿了,其中保存得最完好,而且规模最宏伟、最有代表性的宫殿是北京故宫,俗称“紫禁城”。
宏伟壮丽的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东西长76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平方米,房屋9999间半,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周围有十多米高的宫墙和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宫墙的四角矗立着造型精巧、风格绮丽的角楼。所谓“九梁十八柱”,外貌层层叠叠,异常美观。南面正门是中轴线的起点——午门。
外朝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
进午门,过金水桥,两侧是一间间重复出现的朝房。穿太和门走过东西宽200米,南北深190米的庭园,便是紫禁城中的主体建筑——太和殿,即民间所说的“金銮殿。这是举行最隆重的朝会大典的地方。该殿建于八米高三层重叠汉白玉石殿基之上,每层殿基都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杆围绕并有三层石雕“御路”。御路和栏杆上的雕刻、檐下彩画与图案使用龙凤题材。色彩中用了大量的金色。太和殿高居众宫殿之上,仰望宏伟的殿宇,背后是广阔无垠的蓝天,更加威严无比,造成一种威慑天下、惟我独尊的气势,使递次增强的空间序列达到了最高潮。
“后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比三大殿略小,整体布局很相似,又依次列于中轴线上。东西两侧是供嫔妃们居住的东六宫西六宫,即民间所说的“三宫六院”。坤宁宫后是御花园。御花园中“弯曲的甬道,玲珑的叠石和秀丽的亭台,加上栏中花木”,所“造成舒缓、和谐,富有生活情趣的空间氛围”,突出了皇帝穷奢极欲的享乐生活。
出紫禁城北门——神武门,不远处矗立着50米高的景山,形成山环水抱之势,为这宏伟壮丽的紫禁城画上了重重的句号。
故宫的总体布局,其指导思想,就是要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达到巩固其政权的目的。主要建筑物置于中轴线上,并注意左右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严谨对称、有主有从的布局,表现出一种庄严肃穆、唯帝王独尊的威严气魄。由此可见,建筑不仅是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而且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建筑具有物质和精神的两重性。
✹ 高中美术课教案模版
教学目标:
A、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木版画作品,体悟版画的独特艺术美,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B、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版画的表现语言,感受版画与一般绘画的异同。
C、技能目标:学生在木版画创作实践中学习版画的造型方法,掌握黑白木版画的制作过程。
D、创造目标:引导学生根据木刻版画的特点,有创意地设计并制作动物黑白木刻作品。
教学重点及难点:
木刻版画的艺术特点与表现语言。
(第一课时)黑白木刻版画的制作方法。
(第二课时)动物的设计与印制。
建议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与案例
一、课前准备:
教具:欣赏用的版画图片或多媒体课件、木版、木刻刀、油墨和颜料、滚筒、木蘑菇、印纸。
学具:木版、三棱刀和圆口刀、颜料、文具盒、印纸。
二、教学程序:
1、激趣导入
一上课,教师利用投影出示图片,让学生猜一猜画面里画的是什么内容(出示木刻年画“门神”的实物或数字图片)提问:“你认识画中的人物吗知道这是什么画种吗”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有的说是演戏的人,有的说是神仙等等,在回答了一连串的答案之后,我逐步提示:画面是中国的传统风俗习惯,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在门上张贴类似的门神年画。你知道这种批量生产的古代的年画是如何制作的是一幅一幅画上去的吗(学生回答:是印刷出来的。)这是中国传统的木刻版画,是通过画稿、刻板、印制完成的图画。版画是间接性艺术,通过“版”做媒介再转印于纸上,这不同于直接性表现的其他绘画。版画有固定的印版,可以重复印制而产生多幅原作,因此版画又称为复数性的艺术。你们想做吗“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木刻版画。
2、感授新知(进行绘画基本技能训练)
木刻版画是一门集绘画、刻板、印刷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绘画艺术,是在木板上采用不同的刻刀,通过刻、切、铲、凿、划等手段来表现形象的。
斜口刀 平口刀 圆口刀 三角刀
首先教他们怎样握刀,怎样刻直线、曲线、点,认识不同刀具所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和魅力;如何运用黑白的表现形式,有意识地进行木刻画面的黑白处理,并学习一些简单的表现技法。此时学生都兴奋起来,跃跃欲试了。接着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和加工,在木板上打出底稿,让他们自己尝试在简单的图形上练习木刻线条组合的感受与技巧。
(投影出示上图)
幻灯片出示效果强烈的黑白木刻:
对比“实景图例”和“黑白稿”,学生小组讨论:构思版画底稿时要注意些什么版画制版过程的特性决定了它在形、色上追求简洁性、单纯性、平面性和抽象性。黑白木刻只用黑色油墨或单色油墨印制,具有强烈的黑白对比。设计黑白稿时,不仅要夸张主体,还要注意省略不必要的细节与层次。
黑白木刻可以表现很多可爱的动物内容,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动物来设计。
3、实践阶段:
黑白木刻的设计与制作:
⑴起稿:
① 把你想要表现的动物图案画成简要的线条稿或黑白稿
② 可以在用墨涂黑的板面上直接用铅笔转画画稿,也可以画在复写纸上再拷贝在版上。
③ 注意印刷出的画面与版面是方向相反的,要因画面内容而考虑版向的问题。
⑵刻制:
① 由于版上涂了墨色,每刻一刀都能清楚的显示刻作效果。
② 刻作时先以三角刀刻出木板画面上的轮廓边缘线,再交替结合使用圆刀,逐步刻出亮面。
③注意安全,用刀时左手勿置于刀前。
⑶上墨:
①把以松节油调好的油墨,用勺子盛少许置于平底盛器上(如三合板),再以油滚来回滚动使油墨均匀地粘于油滚上,以便在版上均匀滚墨。②注意要使版上的所有凸起部位都沾上油墨。
⑷磨印:
① 把纸对准版面(为使纸与版固定位置,可使用夹子等)。
② 用木蘑菇或瓶盖摩擦拓印。
⑸完成:
① 磨印完毕后,局部地打开看一看,如没有印实,可以局部补上油墨,继续磨压,直到满意为止。
②注意在局部滚油墨时要十分小心,不能移动纸张。
评价阶段:
⑴自评: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做出合适的'评价。鼓励学生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版画作品,介绍制作技巧和设计经验。
学生的评价:
我感受到了木刻版画的艺术美;
我掌握了黑白木刻的制作技法,制作出了有趣的作品;
我的套色木刻作品虽然粗糙,但下次再做就有经验了;
我的动物可爱极了。
⑵互评:引导学生合理的评价他人的作品。评出最喜欢的版画作品,说说自己的感受。
大家的评价:
是否能用语言描述自己对木刻版画的感受;
是否理解版画的特点并能运用木刻版画的不同刀法;
是否体验到创作的乐趣,是否有成功的体验;
是否能团结合作,互相帮助;
是否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⑶总评: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能力,对学生作品以及设计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同时对知识点作一个总结回顾,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拓展延伸:
⑴推选出本班的优秀作品参加全年级的木刻版画作品展,邀请老师和家长参观。
⑵为自己和朋友制作动物、花卉、人物、藏书票、贺年卡,互相赠送,表达美好的祝愿。
✹ 高中美术课教案模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及表现美的能力;
2、向幼儿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教育;
3、学习用线条的形状疏密排列变化装饰各种各样的鱼。
活动重点
重点: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美的能力。
难点:学习用线条的变化画各种各样的鱼。
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布置“海底世界”墙饰;
2.各种线描画鱼范例(突出形态的不同和黑、白、灰效果)若干;
3.“海底世界”影碟、彩笔、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播放《海底世界》影碟,激发幼儿认识海底世界的兴趣,解海底各种各样的形态及花纹的鱼。
1.提出问题:海底有什么鱼?(幼儿自由交流回答)
2.提出要求:观察鱼的形状,回答鱼身上的花纹有什么不同?(幼儿自由交流回答)
(二)情景导入
1.讲述故事:大海妈妈和鱼宝宝。
小朋友都知道海底世界非常美,今天,大海妈妈带着它的鱼宝宝到我们班。
2.在海洋背景图上出示范例,欣赏讨论。
讨论:
(1)鱼宝宝的身体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讨论交流)
(2)鱼宝宝穿什么衣服,它和我们刚才在电视里看到的鱼有什么不一样?(自由讨论)
小结:鱼宝宝都有头、身体、尾、鳍,它和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是一样的,但电视里的鱼色彩鲜艳而这些鱼宝宝身上穿的衣服是单色的,有许多线条、图案,有疏有密地排列着。
3.提出要求,续编故事
(1)师:有一天,许多船开来,船上的人用网把鱼宝宝网走(收起范例),还留下
许多垃圾、汽油等。大海妈妈都喘不过气,没有美丽可爱的鱼宝宝,大海妈妈伤心极,我们该怎样帮助大海妈妈呢?
(2)启发幼儿画个漂亮的鱼宝宝送给大海妈妈。
(二)幼儿创造性地画线描画:各种各样的鱼。
(1)教师提出要求
大海妈妈说:她最喜欢个子大大的穿单色花纹衣服的鱼宝宝,如果是她从没见过的鱼宝宝就会更喜欢。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启发引导
a、启发幼儿先画出自己喜欢的鱼的形状,要画满整张画纸,然后再给它穿上单色花纹衣服。
b、鼓励幼儿发挥想像力、创造力,画出与别人不一样的鱼的花纹。
重点提醒:画出线描的黑、白、灰效果。
c、帮助能力弱的幼儿用不同花纹进行装饰。
d、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多画几条不同的鱼。
(3)幼儿把画好的鱼剪下贴到“海底世界”墙饰上,展示并互相评价作品。
(四)结束部分:
做“小鱼游”律动,结束活动。
✹ 高中美术课教案模版
一、引人新课
观赏石膏像《米罗岛的维纳斯》,阅读诗歌,讲述相关神话,谈论雕塑的审美感受。引入话题,马克思说是“高不可及的范本”,恩格斯说在希腊罗马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二、新课讲授
1、古希腊艺术产生的条件
贸易与航海造就了坚强的意志,机智勇敢和勇于探索的性格;城邦国家的奴隶主民主政体要求公民有健壮的体格与完美的心灵;温和的气候使运动员裸体竟放为艺术家对人体美有较早的领悟;“神人同形同往”的神话是艺术的土壤。
2、古希腊雕刻一神性的崇高
雕刻艺术特点。担造完美的、理想化的人,追求一种和谐的理想美。
重点作品:《米洛的阿芙罗蒂特》、《炼铁饼者》《三女神》、《刮汗污的运动员》、《里切亚战士》、(古典时期)
《拉奥孔》《尼开神像》(希腊化时期)
3、古希腊的建筑
石柱围成长方形,形成围廊、拄、梁访和两面的山墙共同构成建筑的主要立面。
4、古罗马雕刻——人欲的膨胀:
罗马人很早就有为死者雕像的风俗,征服希腊后,雕刻走向成熟,注重理想美。帝国时期出现了强烈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描写的肖像。
重点作品:《奥古斯都像》、《卡拉·卡拉像》。《奥里略骑马像》
5、古罗马的建筑
券拱加希腊柱式,混凝土使用广泛
重点作品:《君士坦丁凯旋门》、《斗兽场》、《万神庙》
三、小结与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古希腊雕刻的主要特点及古罗马的建筑艺术的主要成就。
2、教师谈古希腊、罗马艺术对后世欧洲艺术的伟大意义(文艺复兴古典主义)。
3、思考希腊、罗马艺术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异同。
4。应学生写短文波最喜欢的一件作品,忌空谈,多联系实际。建议阅读希腊罗马的神话。后记:这是我多年前的一节对全省的公开课,标志着我美术欣赏课风格的形成。就是文化性、情感性和知识性的统一,以及把美术课本身作为“美的课”来上的教学手段。
附:优秀学生作业
✹ 高中美术课教案模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相框相关知识,及设计的基本内涵,了解物以致用的基本设计理念。
2、能力:尝试制作和别人不一样的作品。
3、情感:体验手工活动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观察分析、创新思维及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小相框的相关知识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制作新颖、美观、实用的小相框。
三、课时
2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多种废旧材料、手工材料、范作、课件等。
学生:多种废旧材料、相框实物、图片、绘画工具剪贴工具等。
第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生活照片。
问:这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照片记录了生活中多彩的瞬间,要把这些精彩瞬间留在身边,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教师把照片插进一个漂亮的小相框里,放在讲台前。问: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小相框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出示课题——自制小相框
同学们,你们家里一定有一些废旧材料,其实它们都有潜在的利用价值等你去挖掘与创造。根据你今天带来的材料我们来设计、制作一个小相框。让我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给大家的照片做个富有个性的相框吧!它会给你带来愉悦和自信。
(二)引导探索,了解新知
1、请学生看多媒体PPT照片,对照片上的小相框的用途、外形、色彩和图案进行分析。
2、给小组分任务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地烘托你的照片?
(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三)学生练习
请同学用手中的笔和纸设计一下自己下节课要做的相框草稿,注意制作相框材料和颜色的运用搭配。
第二课时
(一)探索研究
1、思维训练:
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如何更好地为相框设立支架。根据材料进行尝试。
2、解决问题:
(1)你在制作时都会遇到哪些问题?
(2)你在制作过程中用哪些手法,需要哪些工具,应该注意什么?
3、设计思路:
(1)生活中的材料各不相同,根据材料的不同形状进行设计。
(2)根据小相框不同的摆放位置、用途进行设计。
(3)造型新颖,注意外形、色彩、图案要跟照片相配合。
4、课件展示制作步骤
(在演示过程中注意强调使用工具的安全。)
5、欣赏分析学生作品(教材中及课件中的优秀作品)。
分析哪些材料可以做小相框,都可以用哪些方式进行装饰。
(二)学生练习
1、比赛内容:两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个小相框来装点生活。
2、要求:
(1)大胆创新,合理巧妙地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设计制作。
(2)造型美观,色彩搭配和谐。
(3)注意工具材料使用的安全。
3、特设奖项有:最炫创意奖、最赞美工奖、最佳默契奖、最高人气奖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相框制作的学习,了解相框相关知识,及设计的基本内涵,了解了物以致用的基本设计理念,学习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新颖、漂亮的小相框。激发学生学习手工制作的兴趣,培养观察分析、创新思维及动手能力。
✹ 高中美术课教案模版
课 题: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欣赏课
授课对象: 高中一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 本课程是欣赏课。按照教材本课是先介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历史背景,结合背景列举出几位当时比较有名的画家及其代表作品,比如波堤切利的著名作品《春》、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的《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和杨·凡·埃克的《阿尔诺非尼夫妇像》,对这四幅作品进行赏析评价,从而达到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欣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作品,首先引起学生对这个时期艺术作品的欣赏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的特征与发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背景的介绍及几幅代表作品的赏析,使学生能够掌握到欣赏绘画的基本方法——联系画家的时代生活背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享受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文艺复兴时期的背景介绍和这一时期的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的风格特色赏析。
教学难点:对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及绘画特色的分析讲解
教学方法:
1.教法:讲解与幻灯片展示相结合。
2.学法:欣赏,观察以及教师讲解。
教具准备: 幻灯机,相关绘画作品的幻灯片若干张 学具准备:《艺术欣赏 美术》第一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安定课堂秩序,清点人数,检查学具。
二:引入新课:(3分钟)同学们在历史课当中有学到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吧?(学生回答:是)那有没有同学能够告诉我这个文艺复兴时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线束呢?(点学生回答问题)很好,不过回答得不是很完善,我们翻开教材第49页看看它是怎样说的。
三:讲授新课:(35分钟)外国的绘画艺术,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绘画艺术最为突出,而它的成熟和繁荣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背景:
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般是指15、16世纪,而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的意大利,则可以上溯到14世纪。
2:这个时期因新兴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发生了一场提倡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以反对封建思想意识和基督教神学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故而有此称谓。
3.这个运动以意大利为中心,逐渐遍及全欧,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人类社会开始近代迈进。恩格斯说过:“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发展
1.文艺复兴时期倡导以重视人的价值为核心的人文主义,美术家们的思想逐渐从长期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敢于探索,一方面从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中吸取营养,另一方面通实践和科学的探索,发明了透视法,解决了在平面上真实地表现三度空间的方法。
2.与此同时,也改革了油画材料和技法,大大地提高了油画的艺术表现力,使西方绘画描绘客观对你的技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产生了波堤切利、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乔尔乔涅、提香、扬·凡·埃克、勃鲁盖尔、荷尔拜等一批成绩卓著的画家。
(三):列举几位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1.首先来看年著名画家波堤切利的蛋彩画代表作品《春》
(播放幻灯片)同学们先来看看这幅画,先说说在画面中都看到了些什么?(找学生来回答)很好,我们看到画面中是不是有很多漂亮的美女?那么同学们知道她们都是什么人吗?有同学说是神仙,有同学说是妖精,那我们来看看这幅画到底画的是什么:这幅画的名字叫做《春》,由这个名字我们就可以想到,这一定是一幅表现春天的作品,是吧?这一幅画是通过罗马神话故事中的人物表现了春天的美和典雅
被描绘成鼓着腮帮子的西风神从画面的右方飘入,为什么是飘入呢?对,因为他的脚没有着地,他的双手触及了大地的仙女,仙女口中溢出了鲜艳的花朵,这些花朵纷纷飘洒,不知不觉地沾在了前面花神的身上,形成了一件美丽的花衣,它象征着春天的来临,大家都知道春天到了,百花齐放,所以这是对春天到来的一个很好的预示
因此引来了画面中央的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在她的头顶有飞翔的小爱神,前方有正在对舞的三美神和众神的传信使者墨丘里
所有这些人物从右至左呈横向排列着,他们所在的带金色的小树木里呈现出一派盎然的春意
这一作品的主题就是——美的追求和爱的觉醒
它是一首讴歌维纳斯爱的胜利的赞歌,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肯定和赞美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在脑海里回想一下这幅作品,从右边飘入的西风神开始,想想他的手碰到了谁,然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接着画面的最中央有什么,然后又有哪些美丽的仙子在干嘛,最后最左边的又是谁,请大家在心里感受一下画中那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气氛,同学们感受到它的美了吗?(学生回答:感受到了)很好,我们来欣赏下一幅作品
2.再来看看达·芬奇的壁画《最后的晚餐》
(展示幻灯片)这是一幅举世闻名的不朽之作,它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耶稣被他的12门徒之一犹大出卖而牺牲的传说
故事是这样的: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
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
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将出卖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
画家选择了耶稣告诉弟子有人出卖他的这一充满戏剧性的瞬间,着重刻画包括犹大在内的12个门徒听到耶稣突然宣布这一惊人的消息而表现出的各自的内心世界,表达了画家对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的鲜明爱憎
对人物的微妙而深刻的心理描写,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首先我们来看,在构图方面,画家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其次是画面中各人物的表情非常丰富,有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
(播放作品的各个局部细节)我们可以看到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
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
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子里,通过窗子,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
在耶稣右边的一组中,我们看到一个黑暗的面容,他朝后倚着,仿佛从耶稣前往后退缩似的
他的肘部搁在餐桌上,手里抓着一只钱袋
我们知道他就是那个叛徒,犹大·伊斯卡里奥特
犹大手中的钱袋是他的象征,它使我们想起,他就是为耶稣和其他门徒保管钱财的人,钱袋里装着出卖耶稣得来的三十块银币的赏钱
即使他没有拿着那只钱袋,我们也能通过达.芬奇的绘画方式,辨别出这个罪恶的敌人犹大
耶稣的左边有三个门徒在证实他们所听到的话和表明自己的忠心,画面的最右边还剩下最后三个门徒,他们正在讨论有关耶稣说的那句话,他们的手指也指向餐桌的中央
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作品
3.这一幅呢是这一时期的另一著名画家米开朗琪罗的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创世纪》,这是一幅天花板上的画作,画面中的人物多达三百多人,我们可以看到它分成中央和左右两侧三个部分
中央部分又以原来的屋顶装饰为界,分成九个小部分,每个小部分之间用健美的青年人体分隔,中央两侧各画了6个高约4米的先知,此外还画了基督教的其他宗教故事
全画题材虽取自基督教关于上帝创造世界的宗教传说,人物多是宗教人物,但他们不是基督教所宣扬的逆来顺受的奴仆和罪人,而是身强力壮的英雄般的人物
这是米开朗琪罗以人文主义思想表现宗教题材的`结果,体现了画家对人的健美、力量和智慧的赞颂
所以,与其说它是表现虚幻的上帝创造世界的传说,倒不如说是体现了米开朗琪罗对宗教传说的再创造
像这样大规模的壁画,如此壮观的天顶画,画得又那样精确、和谐,多彩多姿,并且是出自画家米开朗基罗的一人手笔,这在16世纪以前是不能想象的,它所存在的精神价值在整个艺术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
4.最后我们再来欣赏一幅油画,这幅画的名字叫做《阿尔诺非尼夫妇像》,这画的作者是欧洲油画的革新者、尼德兰著名画家扬·凡·埃克
这是一幅极具创造性的杰作
画中的男主人公是位荷兰皮毛商人,是杨·凡·埃克的好朋友,所是这是一幅肖像画
但是像这样的男女组合的全身双人肖像却是史无前例的
肖像的背景呢是非常具体真实的室内景,而且还是画的阿尔诺非夫妇举行婚礼的场面,所以,这幅作品又具有风俗画的性质
画面中的人物手势动作、环境道具都有民俗的含义,十分有趣:阿尔诺非尼夫妇的手势表示互相的忠贞,托着妻子的手表示丈夫要永远养活妻子;而妻子手心向上表明要永远忠于丈夫
华贵衣饰表明人物的富有;画面上方悬挂的吊灯点着一支蜡烛,意为通向天堂的光明;画的下角置一双拖鞋表示结婚,脚边的小狗表示忠诚,女子的白头巾表示贞洁、处女,绿色代表生育,床上的红颜色象征性和谐,窗台上的苹果代表平安,墙上的念珠代表虔诚,刷帚意味着纯洁;画面中间带角边的圆镜代表天堂之意
所有这些象征物既有基督教的信仰,又有世俗的观念,画家都一一收入画中,作了极为细致的描绘
大家可以看到,在人物中间的墙上挂着一面镜子,镜框带有10个突出的朵状方形,每个方形内又置一个小圆形,每个圆形内画一幅耶稣的故事画,图像细小到难以识别
在镜子的上方有画家的亲笔签名,说明了画家曾亲自参加他们的婚礼,从而使这一作品兼有结婚证书的价值了
更有趣的是中心的那面小圆镜子,我把这一个局部扩大,请大家仔细看一下,我们从镜子里面看到了什么?是不是阿尔诺非尼夫妇的背景?还有没有?(学生回答:有,看到了门口还有人)对了,画家通过这一面小小的镜子映照出的画面内外的人与景,扩大了画面的空间,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使用镜子反射来扩大画面的空间,是这幅杰作的又一特色,这些艺术特色对后来荷兰的风俗画有很大的影响和启示
所以,这一面小小的镜子除了起到装饰的效果,还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哦
5.这一个时期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细致地讲解的,下面我们再通过幻灯片了解一下这一时期的另外一些作品。(展示相应幻灯片)四:课堂总结:(3分钟)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内容吧!首先呢我们了解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这个运动以意大利为中心,逐渐遍及全欧,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人类社会开始向近代迈进。然后我们介绍了这一时期一些重要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都是这个时期的不朽之作。我们今天所讲到的鉴赏方法可以用在以后的生活中,这样我们会发现一些从前没有发现过的平凡美哟!好了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就上到这里了!接下来还有两分钟我们还布置一下今天的作业!
五:作业布置(2分钟):
1.谈谈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主要成就。
2.达·芬奇是如何在《最后的晚餐》中通过人物表情刻画表达内心世界的?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板书设计)
一、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5、16世纪)背景
二、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1.波堤切利——《春》
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3.米开朗琪罗——《西斯廷教堂天顶画》 4.扬·凡·埃克——《阿尔诺非尼夫妇像》
✹ 高中美术课教案模版
教学目的:欣赏课是通过美术欣赏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里、智力发展水平及当前美术教学实际情况确定:
1、认知目标:认识和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艺术观念与风格。了解其在西方绘画中的重要地位,能够掌握欣赏外国绘画作品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西方绘画的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对西方绘画艺术的重要贡献,学习艺术巨匠们勤奋、刻苦、专研的精神。感受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文艺复兴美术三杰的个人简介,三杰的代表性作品。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总体风格和造型特点进而掌握这一时期审美观点的变迁。
教学难点:人物作品均为国外的,难免会有学生对此不感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前收集资料(文艺复兴时期巨匠的资料、代表作等),有助于他们更好的欣赏作品
教学过程:
1.先口头讲解三杰的部分资料()
问导入。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在一段美妙的歌声中来欣赏一个短片。打开课件,播放一组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作品的视频。
(问:同学们,你们熟悉这些作品吗?它们是什么时期的?刚刚听到的是一首哪个国家
2.通过教育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艺复兴的艺术领域课前渲染,提的什么歌曲?(有《蒙娜丽莎》《春》等;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帕瓦罗蒂-《我的太阳》)
刚才我们随着美妙的歌声,欣赏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部分作品,我们的思绪又回到自由浪漫艺术文明著称的意大利,而最早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为名,揭开序幕的,是以人文主义为旗帜的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对西方绘画艺术乃至整个美术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去欣赏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去感受这些作品的思想内核。
在欣赏之前,请问: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有哪些?(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波提切利、提香、扬帆爱克、勃鲁盖尔、乔尔乔涅、丢勒、荷尔拜因等。))
3.作品鉴赏,通过提问认辩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美术名作的印象(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展现了对人性解放的渴望,通过鉴赏作品能加深学生的见识,并且对于加强其艺术兴趣爱好能有不错的效果)
4.讲述三杰的名人趣事,叙述三杰的一生之中经历的关键事迹(名人往往和普通人的一生经历的事情是不平凡的,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坚持,成功并非偶然,所以得成功往往都是在无数的汗水背后的)
5.通过提问让学生做出课后总结(我们通过对几位艺术家的作品欣赏与分析,感受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核,我们已经了解了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成就?——从思想内容、表现形式、材料技法三个方面来看——
1、思想内容的突破:人文主义的出现、宗教题材世俗化;
2、表现形式上:重视描写人的创造方法,透视法的发明、解剖学的运用;
3、材料技法的改进:从蛋彩画、湿壁画到油画——因为这三个方面的原因,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思想获得解放、写实能力提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两个主要特征:
1、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以其活泼、健康、旺盛的人文精神,冲击着刻板、冷漠而沉郁的宗教灵魂。
2、以鲜明的人性形象取代了呆板的宗教形象,形成西方绘画史上人文主义艺术的一个高峰。)
6.课后作业(自行去观看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作书籍或网络浏览)
✹ 高中美术课教案模版
教学内容
石膏体结构素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理解物体的结构和透视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表现物体的结构
情感目标:通过素描认识自然,增强学生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物体的形体结构
教学难点
能够较准确的表现结构和透视关系
教学准备
挂图、石膏几何体、衬布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结构素描的特点:(出示范画)结构素描,又称“形体素描”,这种素描的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而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
2、练习结构素描的意义:结构素描要求把客观对象想象成透明体,把物体自身的前与后、外与里的`结构表达出来,这实际上就是在训练我们对三维空间的想象力和把握能力,是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的基础。
三、石膏体结构素描作画基本步骤:(参图讲解)
1、整体观察,确定物体在画面中的适当位置。
2、定出几何形体的大的比例,画出物体的体面关系,注意形体间的比例和透视关系。
3、用虚一些的线表现出石膏体背面的透视结构线,并加强外轮廓线。
4、反复观察,调整画面。
四、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1、石膏体摆放,张挂范画。
2、作业要求:A组作业:石膏体结构写生;B组作业:临摹范画
(1)认真观察、分析石膏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2)透视要准确,构图要合理。
(3)能用线条表现出物体的虚实与空间关系。
3、辅导要点:
(1)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石膏几何体的形体结构及大小比例。
(2)要求学生按作画步骤,用线准确构图。
(3)强调用线的虚实变化,要有空间感。
五、课堂小结
1、肯定成功的作业,指出成功的方面。
2、布置下节课业,希望同学们做好石膏体写生的准备。师生互动回答提问识记特点自主理解认识、了解注意观察掌握步骤习作准备自主练习边观察边作画听要求,做对比善分析,勤调整
板书设计
石膏体结构素描
1、结构素描的特点:以线为主,不施明暗,突出结构特征
2、结构素描的意义:是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的基础
3、作画步骤:
(1)观察,定位;
(2)画出体面;
(3)表现透视;
(4)观察,调整
✹ 高中美术课教案模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结构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法。
2、掌握用不同的线条和阴影表现立体感。
3、能够通过结构素描表现出物体的形态、气质和立体感。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艺术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
1、结构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法。
2、用不同的线条和阴影表现立体感。
三、教学难点:
1、如何从平面的线条和阴影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2、表现物体的形态和气质。
四、教学步骤:
1、引入
通过介绍艺术家们用结构素描表现三维物体的作品,引发学生对结构素描的兴趣。
2、讲解
介绍结构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法,如线条、阴影、透视等。重点讲解通过线条和阴影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形态。
3、示范和练习
教师示范如何用不同的线条和阴影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形态,让学生跟着练习。练习的对象可以是简单的物品,如球、立方体,也可以是复杂的.物品,如人体、建筑等。
4、批评与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批评和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同时,鼓励优秀的作品,并给予表扬和奖励。
5、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和重点,并强调学生在今后的绘画学习中要注重观察实物,勤于练习。
五、相关主题范文:
1、《静物组合》
这是一幅结构素描作品,画面中的静物组合包括一个水果篮、两个水杯和一些水果。画面通过线条和阴影表现出水果篮和水杯的形态和立体感,水果的色彩也被很好地表现出来。整个画面清晰明了,让人感到舒适和愉悦。
2、《人体结构素描》
这是一幅人体结构素描作品,通过线条和阴影表现出人体的结构和比例。画面中的人物姿态自然、优美,神态自然,肌肉线条丰富,非常精准,生动地表现出了人体的立体感和运动感。这幅画给人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是一件非常精美的艺术品。
3、《建筑结构素描》
这是一幅建筑结构素描作品,通过线条和阴影表现出建筑物的形态和结构。画面中的建筑物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烈,各个细节都被精确地表现出来。这是一幅非常出色的建筑结构素描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高中美术课教案模版
设计意图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有快乐也有烦恼。对于孩子自然、真实的想法和情绪感受,我们都应该接纳和尊重,帮助幼儿学习调节情绪的办法。这个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关注同伴的内心情绪变化,萌生关心他人的意愿和行为。本活动的第一环节是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高兴的事和不高兴的事,感受高兴和不高兴这两种心情的不同。第二环节是引导幼儿学习用冷暖色调表现两种不同的心情,体验冷暖色调的不同。第三环节是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交流,大胆猜测他人的心情,知道各种不同的心情的表现。本活动适合中班幼儿,他们已经对“高兴”和“不高兴”两种情绪有所了解,也知道两种不同的情绪表情也是不一样的。本活动的重点是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不同的心情。难点是选用不同色彩表达心情,知道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
活动目标
(一)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不同的心情。
(二)能选用不同色彩表达心情。
(三)知道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幼儿活动材料《美术》第3页,勾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高兴的`”和“不高兴的”(经验回忆: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高兴的事和不高兴的事,感受高兴和不高兴这两种心情的不同。)
1.你遇到过什么高兴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听,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生活中发生过的高兴的事情、
2.启发幼儿想一想、做一做自己高兴时的表情。
3.请两名幼儿分别表演“高兴的人”和“不高兴的人”。
4.引导幼儿重点观察眉毛、眼睛、嘴巴有什么不一样。
5.高兴的时候,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眼睛弯弯像月亮、嘴角向上翘、笑得露出了牙齿、眉毛向上扬等。
6.不高兴时,眼睛瞪得圆圆的、嘴角往下挂、嘴巴紧闭、眉头皱起来等。
(二)画画我的心情(绘画表现:学习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自己的心情。)
1.引导幼儿在画纸上把自己高兴与不高兴的表情分别画下来。
2.鼓励幼儿夸张地表现不同心情时眉毛、眼睛、嘴巴的特征。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颜色涂画脸部的色彩,表现自己的情绪。
(三)猜猜我的心情(欣赏评价: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交流,大胆猜测他人的心情,知道各种不同的心情的表现。)
鼓励幼儿以“猜一猜”朋友是高兴的还是不高兴的方式,欣赏他人的绘画作品。并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
✹ 高中美术课教案模版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面部表情,知道人是有喜怒哀乐的,表情是多种多样的,并能用语言表达各种面部表情的不同五官表现。
2、学习从他人的表情中了解别人的心情,并产生帮助他人的愿望。
3、能根据自己今天的'心情,用说说画画的形式表现表情。
活动准备
各种表情图片一套绘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高兴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请个别幼儿到前面说一说、做一做高兴的表情。
教师边出示微笑的表情图片,边介绍:嘴角翘翘的、眼睛咪咪的、脸上笑嘻嘻的,这就是高兴快乐的表情。、
二、说一说我认识的表情
幼儿互相说一说、做一做。
除了高兴、快乐的表情,还会有什么表情呢?
三、游戏:猜猜我的表情
表情多种多样,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表情了解他的心情
游戏“猜猜我的表情”,请一个幼儿来表演,其他小朋友来猜一猜他做的是什么表情?发生了什么事?看到他这样,你会怎么做?
请个别幼儿表演,集体猜一猜,说一说。
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开心的、伤心的或害怕的事情,当别人遇到开心快乐的事情时,我们可以与他一起分享快乐,当别人遇到伤心难过得事情时,我们应该主动的关心、帮助他,做一个有爱心、有同情心的孩子。
四、画画、说说我的表情
师:今天老师很开心,因为刚才小朋友都能积极动脑、大胆表现,所以,我用一个笑脸来表现我今天的心情(教师画出自己的表情)。孩子们,你们今天的心情怎样?请把最能表现你今天心情的表情画下来,并给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好吗?
✹ 高中美术课教案模版
一、活动目标:
1、使幼儿懂得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并学会用各种方法让他人和自己保持高兴的心情。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及大胆表述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动物头饰和动物脸谱若干。
3、用纸箱做的电视台,话筒一只,木偶一个,骰子一个(每面上画有一个小动物的心情图)。
4、各种玩具、乐器、图书等实物。
三、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以孔雀老师带小动物们去参加“森林电视台”举行的节目主持人选拔赛激发幼儿兴趣,引出课题,组织幼儿听《快乐指南》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基本部分:
1、播放课件,引出活动内容。小青蛙告诉小动物,电视台通过过三关的选拔赛选出最会动脑筋,回答问题声音宏亮,表演大方的小动物参加节目主持人决赛。
2、第一关“说心情”(理解他人的心情并帮助别人)
a、请小动物听一段心情播报(请一名教师手拿木偶播报森林电视台的心情播报)。
b、组织讨论理解他人的心情:猴子今天的心情是雨天,说明猴子的心情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是什么事让猴子的心情是雨天(播放课件——猴子躺有床上哭)。帮助他人心情快乐的方法:想一想我们用什么办法让猴子高兴起来呢?(幼儿说说自己想的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都想了什么办法,帮助猴子。(播放课件)我们帮助了猴子,心里高兴吗?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跳舞吧!猴子的心情由雨天变成了什么天?教育幼儿别人不高兴时要想办法让他高兴!
c、恭喜小动物们胜利地过了第一关。
3、第二关:“播心情”(说出心情并学会让自己快乐的方法)播报心情
a、出示骰子,幼儿观察骰子上动物的表情图,说说该动物的心情是晴天还是雨天?
b、教师讲解播报要点,请小动物扔骰子后,到电视台播报骰子最上面那面的'小动物的心情。
改变心情
c、我们的心情有时好,有时会不好,如果心情不好,我们会怎么样?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情变成晴天呢?出示部分课件,引导幼儿想办法让自己高兴起来。
d、出示玩具、乐器、图书等实物,幼儿自由选择让自己高兴的方法,并进行表演。
e、播放课件,幼儿边看边说,还有什么办法让自己的心情高兴起来?教育幼儿学会自己让自己快乐。
f、恭喜小动物们胜利地过了第二关。
4、第三关:“画心情”(画出自己快乐或不快乐的心情)
a、出示蛋糕盘做的动物脸谱,请小动物画上心情图。(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b、小动物互相说说画的是什么心情?
c、恭喜小动物们胜利地过了第三关。
结束部分:
别人不高兴的时候要帮助他,让他高兴;自己不高兴的时候也要想办法让自己高兴。教育幼儿要保持高兴的心情,我们的生活才会开心幸福。让我们一起回家去把我们今天开心的事都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让他们和我们一起高兴吧!(听音乐离开活动室)
✹ 高中美术课教案模版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组织线条表现形象。
2.创造性地运用不同的线、形表现同一物体形象,能够将线、形密密地排列在圆形空间。
3.根据生活经验联想,构成有情趣的画面。
4.有兴趣参与线描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有一定的线描画经验。
2.卷心菜照片,视频仪,电视机,用于欣赏的幼儿作品,白纸,勾线笔,黑板,展示作品的镜框,农民伯伯木偶。
活动过程
1.观察实物,自主造型。
(1)观察卷心菜,自主造型。
师:有个农民伯伯种了棵圆圆的卷心菜,如果把卷心菜切开,里面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仔细看一看。
视频播放卷心菜剖面,让幼儿仔细观察。
师:请你把它的样子画在纸上,要画得大大的,撑满整张纸。
幼儿自主造型,教师挑选部分幼儿的卷心造型,展示在大黑板上。
(2)视频播放一位幼儿的卷心菜造型,交流:这个小朋友画的卷心菜是怎样的?
师小结:卷心菜的形状是个大大的圆,我们可以用像树干一样的形状画出卷心菜的芯,用螺旋线和一圈一圈的弧线画出卷心菜的叶子。
(3)视频播放部分幼儿的卷心菜造型,引导幼儿运用不同图式表现卷心菜。
师:卷心菜的芯可以画成不同的样子,瞧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画的;卷心菜的叶子也不;―定用弧线画,看他们用了哪些线条。
2.欣赏范例作品,引导细致刻画。
师:小朋友的卷心菜画得非常棒,老师这里还有更漂亮的卷心菜。
这棵卷心菜里面画了很多不同方向的弧线,一圈一圈画得很多很密,蜗牛、小虫子在卷心菜周围爬来爬去。
这棵卷心菜里面有各种不同的线条、开关,画得很多很密,画满了整棵卷心菜,蜗牛和蚂蚁排着队爬在卷心菜的上面。
3.教师指导,幼儿作画。
(1)要求:请你也来画一棵有着很密线、形的美丽的卷心菜。想一想:卷心菜种在地里的时候,会有哪些小小的虫子在它的周围活动?
(2)指导:
①鼓励幼儿根据观察的感受组织不同的`有变化的线条表现卷心菜,不要求写实。
②鼓励幼儿将线、形密密地填满卷心菜的内部;
③鼓励幼儿大胆联想,构成有情趣的画画。
教师及时介绍有创意的幼儿作品。
4.展示幼儿作品,欣赏评价。
(1)教师评价:将全体幼儿的作品展示在设计好的镜框中,教师操作木偶,以农民伯伯的口吻选择一张出色的作品进行评价。
(2)幼儿评价:你喜欢哪些卷心菜,为什么?
(3)以帮助农民伯伯开汽车运卷心菜到菜场,结束活动。
✹ 高中美术课教案模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圆形、方形和三角形进行图形组合并简单添画。
2.体验做马路设计师的快乐。
活动准备:
前期经验:参观过幼儿园门前的马路
环境材料:ppt课件、各种彩色图形(圆形、三角形、方形)、固体胶、记号笔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价值分析:通过谈话导入,示范基本的图形组合和添画的方法。
1. 看看这是哪里啊?(幼儿园)
2. 上次老师带你们参观了马路,你们还记得幼儿园门前都有什么吗?
总结:幼儿园门前有一排一排的'树木,垃圾桶,路灯,红绿灯,还有一幢幢的房子可真热闹。
3 . 路上开了什么车?(出示大巴士ppt)
4 . 大巴士来了,开到了幼儿园门口的马路上。大巴士是有什么图形组成的?大巴士身上还需要添画上什么呢?
总结:图形可以组成大巴士的轮廓,再添画上门和窗,大巴士开来了。有了大巴士,出门就更方便了。
二、欣赏创作
价值分析:尝试用圆形、方形、三角形进行图形组合表现物体特征,并简单添画,表现幼儿园门前马路周边的场景。
过渡语:幼儿园门前只有一辆大巴士可真冷清啊,还可以有什么?(PPT)
小结:原来还可以有这么多东西呢,现在请你们来做个小设计师让幼儿园门前变的热闹起来吧!
设计要求:
1·请每一个孩子来选一张设计图
2·用图形拼贴和添画的方法组合出马路边上的物体
3·设计完把设计图纸送回原来的地方
重点指导:
1·方形做车身,圆形做车轮
2·两个小长方形组合成墙壁
3·从大图形到小图形叠加组合成树冠
4·简单添画
三、交流分享
价值分析:在欣赏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过渡:你们设计的马路可真漂亮呀,请你们来给别人介绍一下你设计的马路上都有些什么了?
1.说说我设计的马路
说说你用了哪些图形材料设计了什么?
2.在幼儿园门口合影
延伸:生活中还有许多由图形组合成的物品,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 高中美术课教案模版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学生了解我国唐代人物艺术特色,提高欣赏能力。启发学生动手、动脑,增强立体造型能力,创造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提高审美兴趣,创造美意识,并感受线描美感。
课业类别:
欣赏课
教具准备:
《捣练图》图片或幻灯片、工艺品若干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三、欣赏唐代名画《捣练图》
我国古代绘画有很高成就,很多画家为我们留下珍贵画卷,唐代画家张萱画的《捣练图》就是其中一幅。
1.解释“捣练”。
2.《捣练图》是长卷画,也称手卷。图中描绘了唐代妇女劳动情景,几个妇女在捣练、络线、缝制和熨平。第一组描绘四个妇女用木杵在捣练,第二组两个人坐地毯上络线和缝制。第三组几个妇女在把练熨平。整个劳动场面构图安排巧妙。三组人物有站有坐,高低不同,错落有致,各组人物间互相呼应。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展示画卷并放映幻灯。
盛唐时期的工笔人物画,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人物形象体态丰满,面貌圆润,用线造型,比例准确,线描工笔流动而且劲挺。用色浓重艳丽,但雅而不俗。
4.介绍画家张萱及对后世工笔重彩人物画影响。
5.启发学生描绘《捣练图》的情景
提问:画中描绘几组人物都做什么?按顺序讲出来。
6.小结:用概括的语言谈《捣练图》这幅画的特点,美感,学生受到启发,兴趣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