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手抄报。优质的手抄报不仅在报头设计上要独具匠心,连每篇文章的标题也需整体考量。究竟什么样的手抄报才算优秀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国学主题手抄报的绘制建议,欢迎大家交流分享。
⌑ 国学内容手抄报怎么画 ⌑
国学华夏典故由来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左传·定公十年》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
《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可见,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
“华夏”所指即为中原诸侯国民,也是有汉朝以前对汉族先民的称谓。也可代指汉族,如:明朝·叶盛《水东日记·喜信和勇》:“佛本夷人,固宜神。则有当事者而吊祭之礼不知,则是其自异於华夏矣。”郁达夫《满江红·闽于山戚继光祠题壁》词:“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欠歇。
“华夏”也指华夏族所居住的我国中原地区,后复包举我国全部领土而言,遂又为我国的古称。《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三国志·蜀志·关羽传》:“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华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黄河中上游的黄帝族和炎帝族,后来这两部落的联盟在战胜蚩尤后进入中原。华夏族在中原建立了统治。
随后有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简称“夏”。
关于“华夏”与“华夏族”的形成,考古学家马世之在《试析炎黄文化的发祥地》一文中有不同的解释:“炎黄文化即早期华夏文化。中国古代华夏集群的`主体系由炎帝族与黄帝族构成,‘华夏’一词的由来同炎黄文化直接攸关。关于‘华’,不少学者认为,《周礼》和《国语》中提到的华即华山,古代华山就在河南境内,很可能即今嵩山。或谓源自‘华阳’。《史记·秦本纪》载:”[昭襄王]三十三年,客卿胡伤攻魏卷、蔡阳、长社,取之。击芒卯华阳,破之。‘《集解》谓:“司马彪曰:华阳,亭名,在密县。’《正义》谓:”《括地志》云:故华城在郑州管城县南三十里。《国语》云史伯对桓公,虢、郐十邑,华其一也。华阳即此城也。‘华阳城位于新郑县城北约20公里的华阳寨……“马先生还以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简《编年记》载有:”三十四年,攻华阳“作为印证,说”华阳“就是今新郑的华阳故城。还引用著名考古学家唐兰《西周青铜铭文分代史微》释命簋铭说”华,地名,……在今河南密县,西为嵩山,是夏族旧居,所以华即是夏,中华民族起于此“。
⌑ 国学内容手抄报怎么画 ⌑
国学做人礼仪大忌
做人之大忌——贬人
子女之大忌——啃老
夫妻之大忌——轻视
家庭之大忌——缺规
父母之大忌——溺爱
教师之大忌——敷衍
学生之大忌——网瘾
官吏之大忌——弄权
法官之大忌——偏袒
商人之大忌——售假
艺人之大忌——色情
演戏之大忌——低俗
股民之大忌——硬拼
医生之大忌——贪财
司机之大忌——斗气
朋友之大忌——猜疑
事业之大忌——放弃
做事之大忌——轻浮
错误之大忌——固执
学习之大忌——粗心
待人之大忌——傲慢
吃饭之大忌——暴食
说话之大忌——吹牛
⌑ 国学内容手抄报怎么画 ⌑
我的家乡是古城开封,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开封是个美丽的地方!
开封是一个七朝古都,已经有着2700多年历史,悠久的历史留给开封众多的文物古迹,像开封府、铁塔、相国寺、禹王台、清明上河园等等一大批历史古迹,都是游人的必去之地。
开封的美食也是非常有名的',像第一楼的小笼包,稻香居的锅贴,鼓楼广场的夜市等,使每一位来过开封的客人每次提起就咽口水。
每年秋天的十月份,古城大街小巷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菊花,有黄的、有白的、有淡绿的、有紫红的……五颜六色,千姿百态,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这时的开封是名副其实的菊城。
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古城开封,欢迎大家来旅游做客。
⌑ 国学内容手抄报怎么画 ⌑
今天,天空中下起了绵绵的雪,但是却怎么也抑制不了我们去周口店遗址的兴奋。因为事先知道要去,所以我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于是几个吸引我的字眼让我点击查看了一下,“它”就是有趣的——山顶洞人,于是我打算了解“它”。
到了那里,最吸引我的自然是有关山顶洞人的,当讲解员带我们进入山顶洞的时候,我仔细地观察着,这时耳边传来讲解员耐心讲解的声音:“这是山顶洞人文化遗址于1930年发现,之后的两年进行挖掘后,发现了三具完整的人类骨化石以及其他解剖部位的化石部件,总计有101个个体,是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现人类化石最多的……”
我一边低头做着笔记,一边想象着山顶洞人以前生活时的画面,心中不由得产生了许多好奇,一边继续听着讲解员叙说着历史文化的古迹……
这次亲身体验,使我了解了很多知识,知道了很多人文遗产,同时还带着好奇心去探索、了解了有关原始人类的知识。知道了原始人类很智慧,知道如何耕种,知道如何取暖,知道如何治病……其实,我认为我们的祖先不仅智慧,而且还哺育了我们,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又从哪里来?最最重要的是正是因为那些,我的心中不免对我们的祖先油然而生了一些骄傲。
但是据资料显示,由于地震、爆破、火车震动等的影响,造成岩石从较陡的斜坡滑落,产生塌方、毁坏;周围水泥厂的粉尘容易形成酸雨,侵蚀岩石……其实,我觉得历史古迹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去探索的,但是由于工厂环境、外在因素的`影响破坏了它原本的面貌,作为中学生的我在此倡议:保护历史文化古迹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应该做到的,不随地扔垃圾、立标识牌等都是保护它的方式,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携起手来保护我们的历史古迹,快乐地在历史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吧!
天空中的雪还在下,我依依不舍地走出了历史知识的大门,但是心却还依然停留在那里。
⌑ 国学内容手抄报怎么画 ⌑
散落在诗词歌赋里的那些美丽文字,栩栩如生;零星在宫商角羽上的那些动人音符,抑扬顿挫。那是个礼仪之邦,那里有汉家儿郎,那蕴含着汉族文化,那闪耀着华夏弦章!这里的一切,都是历史送给中国最好的礼物。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汉服是一首绝美的诗。服饰采集之美谓之华,文明道德兴盛称之夏。汇聚汉的大气,晋的飘逸,唐的开放,宋的端庄。对襟,儒裙款式的多种多样,精致温婉的绣工,那是现代风格中独缺的一份端庄。人们说中国是“衣冠上国,礼仪之邦”,没错!这个存在了五千年的华夏因为有了汉服而熠熠发光,存在了五千年的礼仪之邦需要汉服,礼尚往来,举案齐眉,进退有度。
乘一叶孤舟,重游历史长河。最摄我心魂的,依旧是那博大精深的古诗词。遇见古诗词,遇见她的思想,终是始料未及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我喜欢的诗词风格。它让中国展现了一派绝无仅有的生机与豪放。回到汉唐时代,思绪向远方离去,又仿佛看到江南女子的妩媚柔情,抚摸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我仿佛听到琵琶女手帕掩面泪满衫,细雨丝丝落满肩;我仿佛感受到诗家才子酒家仙,游宦曾依积水边……
沿着九曲回溯的洪波,求索古国闪烁的明火;我寻着古国悠扬的琵琶,探索着永不停息的江河。梦回汉唐,悠悠漫长,终于在那里找到了方向。时间就如那远久的回音,我听到了《阳春白雪》的回响,轻快活泼,余音绕梁,生机勃勃,清新流畅。穿越历史冲刷过的黄河长江,我在汉乐里徜徉。伯牙《高山流水》,演奏了一曲绝响,遗世独立,飘远流长。不料子期即死,伯牙终决琴与知音共存亡,于是断了琴弦,护了信仰。历史的脚步见证了《阳春白雪》的曙光,华夏之声悠悠荡荡;《高山流水》谱写了友情的乐章,让后来人看到那个时代的过往……
“漂泊世界,中文是我唯一的行李。”这是诗人北岛留给我们的经典。自仓颉造字以来,汉字如磁石一般吸引着我们,并长存我们心中,在中国乃至世界连绵,天地轮转,风云变幻,横竖勾勒你姣好的容颜,大地作纸,以手为笔,一个人可爱的象形文字开始出现。《兰亭集序》里,王羲之用笔画赐予你鲜活的`生命,尺幅之间,众相毕现。你用悲愤地高歌怒斥小人的贪得无厌,你用撕心裂肺的痛哭哀悼忠臣志士的烟消云散。你从远古一路走来,几千年的相扶相携,相濡以沫。
平平淡淡五千载,坎坎坷坷文化路。诗词歌赋有它的归宿,良辰美景有它的归宿,我们这些错错落落行走在文化路上的拾荒者,也终有自己的归宿。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曾为它们的进步、繁荣昌盛而自豪。我们,是中华文化的见证者;历史,是中华文化的缔造者。我们时刻记得——有种衣服叫汉装,有条河流叫长江,有件图腾叫龙凤,有种乐器叫徽商……
感谢历史,送给古国如此珍贵的礼物,我们将亦步亦趋向阳路,点点滴滴呵护他。
⌑ 国学内容手抄报怎么画 ⌑
读书之乐没有去过紫禁城,但能感触于那一种雄伟;没有去过大海,却能体验那一种汹涌,阅读,是一个桥梁,让你在无数的美丽“风景”中流连。
宋太宗赵匡胤阅读《大平御览》时感言:“开卷有益,岂徒然也”。而西汉刘向也曾说道:“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我喜爱在阴雨天,在那种浓云密布风雨欲来之时,择一部《杜工部诗集》于阳台之上,摇头晃脑,大声朗诵,俄尔风起云涌,大雨瓢泼,却有杜甫之“安得广厦千万间”为你遮雨。此时,生命瞬间洄游到了那个将倾的唐朝,与杜甫一起感受唐代的逐渐衰落,一起为那唐朝忧心发愁,就如同我们也身临其境一般。
亦或是阳春三月,风和日丽,一本《柳河东诗集》马上把你带到了那个“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的京城圣地。看着“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条,”的风情万种,看着“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繁华似锦,人就仿佛在这盛景之中。
阅读不仅可以让你感受这风花雪月,也让你在人间的岁月中缓缓走过。
拿一本名古垂今的《三国演义》,翻开书,便是这一番景象,狼烟四起,群雄并立。关云长杯酒之间斩了华雄;曹孟德举手之间灭了袁绍;周公瑾谈笑之间档橹灰飞烟灭;诸葛亮悲愤而成《出师表》,刘备求贤三顾茅庐,曹操败走华容道。这一幕一幕的群臣相斗诸侯相争的表演,让血与魂都在那个岁月中与之沸腾。
取一本《红楼梦》,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中,感受那个年代的风俗,朝政的混乱,作者心中无尽的悲伤与无奈,生命也慢慢消融在书中。
阅读是一种享受,如品茶,似喝酒,若弹琴,像下棋,耐人寻味!
⌑ 国学内容手抄报怎么画 ⌑
“书是人类的阶梯。”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名言名句都是在说书的好处。因为阅读大量的书籍,可以使人领悟到人生的道路,使你心里的烦恼消失,让你同书中的人物去遨游与名人对话,也能让你的成绩和能力有大大的提高……
书是我们最好的伙伴,它帮助了我,就说写作文吧,刚开始,我没看书之前的作文,没有一点文采,表达也不清楚,有时连我自己都看不明白,自己在写些什么,可是自己从我看各种各样的书籍后,明白了许多知识,在写作文的时候,脑袋不是像以前那样空空的,没资料写,而是知识多得象宝库里的金银财宝,数不胜数,记得有一次,老师叫我们写一篇作文,我了解的植物,我因为有看书,对植物有一定的知识,我选择了好写的植物,含羞草,然后把对它的一切了解在脑子过虑一遍,然后还想到有关它的传说,便把它写下来,这篇文章,我不但用了20分钟,写了这篇作文。还得到了,老师的优,太好,这可是中学生的水平啊
还有的是,国学让我懂得了人生道理。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这句名言,让我改变了以前的我,做错事,总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而之从我学习国学之后,心胸变得宽阔了,朋友也更多了,我感到十分快乐,
书真的让我变的越来越好了,我会继续让书陪伴我,做我的朋友,做我的老师的。
⌑ 国学内容手抄报怎么画 ⌑
书的海洋里有无穷无尽的知识,不仅有妙趣横生的谜题,还有意味深长的哲理。它是我的铁哥们儿,是我形影不离的好伙伴。
低年级的时候,我看书总是囫囵吞枣,随随便便乱翻,只是被那些绚丽的图片和有趣的童话故事所吸引。上了高年级的我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比如,读了“四大名著”后,那些英雄形象总会浮现和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曹操作为一代枭雄,却有多疑局狭的一面;宋江敢于揭杆而起却最终被招安,结局让人唏嘘不已;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经常受紧箍咒的苦,也有打不败的妖怪……这些,让我感受到了读书之乐。
我特别喜欢有关历史方面的书籍,我为诸葛亮稳定蜀国后方感到喜,为刘婵乐不思蜀感到怒,为刘关张三兄弟相继去世感到哀,还为诸葛亮神机妙算感到乐。每逢周三晚上,我们全家人都集体阅读,我都会把有趣的故事分享给爸爸,他也经常会讲很多历史故事给我听。我常常给同学们讲成语典故和历史事件,在班上还赢得了个“懂得多”的雅号呢。除了我国的经典传统文化读本外,我也还爱看外国儿童文学名著。我读过《鲁滨逊漂流记》,描写的主人公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8年,自己种粮食、制器具、养牲畜,造房屋,还收服了一个土著人。他面对磨难决不低头,勇敢地生活了下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他得了伤寒病,但依然坚持写作,在解放斗争中还作出不少贡献。他在困难和挫折里体现出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些都是我从书籍里学到的。我爱书,因为它总是告诉我有趣的知识,让我随着故事的情节而沉浸其中,让我思考,让我感叹,也让我奋进,这就是读书之乐。
书是知识的源泉,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其实,爸爸帮我总结得特别好,读书之乐就是增长知识之乐、明白道理之乐、净化心灵之乐。
⌑ 国学内容手抄报怎么画 ⌑
很荣幸成为区品质教师成长共同体的一员,也很幸运能够成为陈老师的徒弟,接受陈老师的指导。
自区品质教师成长共同体仪式启动以来,陈老师为我上示范课1次,陈老师指导我听评课3次。
在平时的听课过程中我深深地被陈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热情、态度和能力所折服。陈老师是一个将德育贯穿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工作认真有条理,悉心研究学生,教导学生的有心人。都说最好的教育就是榜样的力量,陈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在无意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和教师修养。
每次邀请陈老师听我课给我指导的时候,陈老师都义不容辞,倾囊相授。陈老师在给我评课时,常常会反馈出很多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优点和缺点,每次听完课后,都会从专业角度指出我的教学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我非常有价值的意见与建议。
另外,学习通移动听评课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因为这个移动平台,我录制了自己的第一节课。录完课,我观看了自己的教学实录,对自己有了一个更直观和旁观的认识,也意识到自己在教态和举止等方面需要改掉一些或大或小的毛病。
这次品质教师成长共同体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我感谢区和学校为我提供这样的机会。作为青年教师的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只有虚心的向陈老师学习,才能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
总之,在这一个月里,我从陈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受益终身的东西。同时我也将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向更好的自己迈进。
⌑ 国学内容手抄报怎么画 ⌑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同事学习,争取进步。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与和我共事的各位老师共同参研教学工作,力争取得更好成绩。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在班级教学与管理中还是有一些的不足,在今后,我会同我的孩子们继续努力,即使没有最好,也一定会更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 国学内容手抄报怎么画 ⌑
读完《儒林外史》,看罢无数明清时期的文人墨客,只觉得基本个个都是反例,个个都体现了孔子的一句“学而不思则罔”。
这首先体现在他们读书之前缺少思考。在《儒林外史》中倘若随意问一位进士,十年寒窗为何苦?想必他定会像看世上最呆傻的人望着你,那毋庸置疑的眼神似在重复马二先生的话:“考科举难道不是天经地义,是唯一正路吗?”带着这样空白的思想,必然见到官家之富贵,便一心向此,满脑功名利禄,只会读八股而弃礼仪了。
学时之不思更是寻常,在建科举考试中,所取的教材,所规范的范围,皆是依照很死板的范围而选取的,片面的忠愚,令人僵化。而儒仕们只想着过关科举,便只是单纯地肯,而造成思想之固化。就且不说统治者的摧害,也是因学子们的不思,而全部接受了这摧害了。
《儒林外史》中的学士,对八股文之外的杂说也是不思的。如周进在面试考核童生们时,一童生请求面试诗词歌赋,却被学道大骂务名而不务实,荒废正务,粗心浮气而赶出去了。再如范进、张乡绅、汤知县在吃饭时,张静斋堂而皇之地把刘基刘伯温说成洪武年的进士,把宋时赵普之事与之混谈,而酒桌上一个知县、一个进士,竟然毫无知觉,大可见经科举选出来的人才,都是不思死学的学士。
以上种种,都是儒林腐朽之原因了。也再一次告诉我们,学而思是多么重要,若是为了中考、高考而读死书,将来也未必有所为。
所以,我们青年人应从现在起,应养成理性思考品质,要有批判精神,不要再犯明清时那些儒林之错了!
⌑ 国学内容手抄报怎么画 ⌑
看了《儒林外史》的第十四回,我又看到了一个和前十二回完全不一样的骗局。
马钝是一个名士,一向视功名如粪土,两袖清风,无牵无挂,喜欢游览名山大川,一次,他受人之托,来到了杭州的文翰楼改卷。到了杭州,马钝就乘机游览起了西湖,江南的许多美景,让他流连忘返。走着,走着,他来到了一个洞中,刚要抽签的时候,突然身边出现了一个老头,马钝见他留着又长又白的胡子,真像年画里的神仙,于是,就问他:“敢问仙名仙寿?”“回马二先生,贱名姓洪,今年已有三百多岁了。”马钝听后大吃一惊,心想难道他真是一个神仙,不然他怎么会知道我的姓名?“你已遇老仙,那就不用抽签卜算自己的命运了,请你跟我来吧!”马钝跟着那自称仙人的洪先生走了,他俩来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洪“仙人”对他说:“这就是我的家。”二人走进了屋子,只见那“仙人”用纸包了十几块黑炭给他,对马钝说:“你把这个黑炭用火点燃,就会烧出纹银来的。”马钝一听,马上回到住处用火烧了起来,没想到,居然真的烧出了十几锭纹银。不久,马钝听说了洪“仙人”死去了的消息,马钝急忙前去吊唁,他悲痛地对着死去的洪“仙人”说:“您是一个神仙,神仙怎么会死的呢?”“谁说他是神仙,他今年才六十多岁。”洪“仙人”的家人说。马钝心想,他们准是在骗我,洪“仙人”曾经给过我十几块黑炭让我去烧,白花花的银子被烧了出来,这还会有假吗?”殊不知,那是洪先生为了得到一个神仙的虚名,不惜自己的钱财把银子故意裹在了黑炭里,故事看到这里,我为一个身为名士的马钝,居然不知这个世上本无神仙的道理,感到可悲!我也为一个做梦都想有一个神仙虚名的洪先生,感到可叹!
从这个故事里,我既看出了马钝的无知,又看出了洪“仙人”的愚蠢。马钝枉为一个名士,如此笨拙的一个骗局,他居然信以为真,令人可笑。而洪“仙人”的装神扮仙,却是为了度一个虚名而去不惜损失自已的金钱,更是让人啼笑皆非。看了这则故事,想想身边时有所闻和时有所见的人和事,比如那些成群结队地到处看相算命,烧香拜佛,他们的举动和马钝的无知有什么两样呢?有多少个又象洪“仙人”这样的人,比如很多中考和高考的学生,由于成绩不好,考分不上线,为了能被学校录取,不惜用钱去买名校,这样的做法与洪“仙人”的愚蠢又有什么不同呢?
⌑ 国学内容手抄报怎么画 ⌑
花了一周左右时间终于把《儒林外史》重读了一遍,书中情节比《红楼梦》更家常琐碎,也无核心事件和核心人物贯穿,中间科场术语和套话很不少,有些章节(主要在三十回以后)读起来较为枯燥乏味。幸亏此书有意无意提到茶的地方甚多,我才得以有动力把书啃完。
据我的经验,作家有什么偏好,总会不知觉地在其作品中流露出来,如金庸先生喜好佛学,所以他的武侠小说涉及佛教之处无论深度还是广度要远胜于其他武侠名家;紫式部精通汉学,所以在《源氏物语》中动辄引用《史记》的典故和《白氏长庆集》中的名句,令人叹为观止。
显而易见,吴敬梓在写那些追名逐利之徒、虚与委蛇之辈时下笔是非常狠辣的,尤其是写他们的装腔作势被别人撞破或揭露之后的那种尴尬狼狈,丝毫不留情面。可是作者在写到饮茶时,笔触却突然变得温情和诗意,在提到江南的富庶与繁华时,更是要浓墨重彩地提及茶的,甚至将其作为殿军:“水满的时候,画船箫鼓,昼夜不绝。城里城外,琳宫梵宇,碧瓦朱甍,在六朝时是四百八十寺,到如今,何止四千八百寺!大街小巷,合共起来,大小酒楼有六七百座,茶社有一千余处。不论你走到一个僻巷里面,总有一个地方悬着灯笼卖茶,插着时鲜花朵,烹着上好的雨水,茶社里坐满了吃茶的人。”这样的好文字,让人有种读《梦粱录》和《东京梦华录》的错觉。在吴敬梓看来,遍地都有好茶喝的城市才算天堂。
里面的各种风流“名士”、衣冠君子,甚至贩夫走卒戏子,会面时是一定要吃茶的,遇到条件好有讲究的人家,佐茶的那些精致茶点吴敬梓也要言不烦地一一列举开来,虽然那些茶点于情节是可有可无的。最令人咋舌的是,倒数第三回写风俗行业的人接待嫖客,那茶也是极讲究的:“房中间放着一个大铜火盆,烧着通红的炭,顿着铜,煨着雨水。聘娘用纤手在锡瓶内撮出银针茶来,安放在宜兴壶里,冲了水,递与四老爷……”就是条件不好的牛老,在待客时也会“一个罐内倒出两块橘饼和些蜜饯天茄,斟了一杯茶……”条件好的如杜慎卿“叫取点心来,便是猪油饺饵、鸭子肉包的烧卖、鹅油酥、软香糕,每样一盘拿上来。众人吃了,又是雨水煨的六安毛尖茶,每人一碗。”看得人垂涎欲滴,也想取茶来同饮。
当然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比如第二十二回沽名钓誉的牛蒲为讨好董孝廉,让自己的舅丈人卜信侍奉茶水,缺了礼数还要一顿批评奚落:“但凡官府来拜,规矩是该换三遍茶,你只送了一遍,就不见了……董老爷看见了你这两个灰扑扑的人,也就够笑的了,何必要等你捧茶走错了才笑!”卜诚也替作者毫不留情地回骂这等势力小人:“没的扯淡!就算你相与老爷,你到底不是个老爷!”第四十七回,成老爹吹嘘自己被当地有钱有势的方老六请吃饭(其实并没有),被虞华轩戏弄。成老爹被虞华轩将计就计骗到方府上赴宴,结果扑了一空,成老爹灰溜溜回到虞华轩家里,虞正大鱼大肉的大宴宾客,并感慨“成老爹偏背了我们,吃了方家的好东西来了,好快活!”让小厮泡上好消食的陈茶来与成老爹吃,“那盖碗陈茶,左一碗,右一碗,送来与成老爹,成老爹越吃越饿,肚里说不出来的苦。”看罢掩卷大呼好玩。
书中我最爱读的是第十四回,写选家马二先生游西湖,一路饱览名胜,逛累了就去茶楼吃茶吃点心,吃饱喝足继续逛,逛累了又继续进茶楼或茶亭……虽有些记流水账的嫌疑,但却是整本书中最有滋有味的一回,有趣的段落不少,如“马二先生身子又长,戴一顶高方巾,一幅乌黑的脸,腆着个肚子,穿着一双厚底破靴,横着身子乱跑,只管在人窝子里撞。女人也不看他,他也不看女人,前前后后跑了一交,又出来坐在那茶亭内——上面一个横匾,金书南屏两字——吃了一碗茶。柜上摆着许多碟子:橘饼、芝麻糖、粽子、烧饼、处片、黑枣、煮栗子,马二先生每样买了几个钱的,不论好歹,吃了一饱。”这样的文字极鲜活有趣的。
纵观《儒林外史》全书,里面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南京、杭州、苏州、扬州、徽州等这几座南方名城,如果不谈及茶,还真对不住杭州的龙井、苏州的碧螺春、扬州的早茶文化、徽州附近的六安瓜片、黄山毛尖、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等,还对不住杭州的天目山茶盏、龙泉窑瓷器和宜兴的紫砂壶!
时嘉,枝江人氏,语文教师、国学教师。性率真,喜书法,素日与书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