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勤的导游,导游词是与游客交流和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工具。那么,优秀的导游词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呢?它不仅应简洁明了,还要生动有趣,能够引起游客的兴趣。下面是我整理的200字左右关于博物馆的导游词,欢迎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 博物馆导游词200字左右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了解古代中国光辉文明的好地方。馆内藏有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历代陶俑、汉唐的金银器具和唐墓壁画等珍品文物,而且大多为汉、唐盛世时期的珍宝,其中不乏国家禁止出境的精品。
馆藏中的兽首玛瑙杯、舞马衔杯纹银壶和“皇后之玺”,是国家禁止出境展出的文物,要想看这些,只能来陕博。镶金兽首玛瑙杯,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的唐朝俏色玉雕,以一块罕见的五彩缠丝玛瑙雕琢而成;而舞马衔杯纹银壶,见证了唐朝兴衰,壶身工艺精巧,凸纹为舞马衔杯乃宫廷的经典娱乐节目;“皇后之玺”,是至今所见唯一的汉代皇后玉玺(疑为刘邦之妻吕雉皇后所有)。
此外,博物馆推荐参观的文物有: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战国调兵虎符、汉武帝姐姐-阳信公主所用的鎏金竹节熏炉、唐代的鸳鸯莲瓣纹金碗、匈奴族首领帽上冠饰的黄金怪兽等等。
陕博的中央大厅内设有1-3号展厅。三个展厅以时间作为主线,展示了从原始时代,直至清朝末年间的各类陕西出土的文物珍品。
陕博在中央大厅的东、西两侧都设有特殊展厅。西侧设有“大唐遗宝专题展(珍宝馆,何家村出土文物)”,很多盛唐时期的金银器精品都转移到这里展出,建议购买“遗宝展”门票,即能欣赏到这些珍宝,又节约了领取免费参观券的排队时间。
东侧设有“唐代壁画珍品展”(需要另外购票),展出了一批唐墓壁画的真品,不少是国宝级和一级品壁画,如:“唐章怀太子墓壁画马球图”。
♥️ 博物馆导游词200字左右
各位游客:
今天我们大家参观的是陕西历史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是在1991年6月20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国家级历史博物馆,占地面积有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0平方米,用以展览的面积为11000平方米,馆内现有收藏品37万件.这座博物馆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的遗愿,由国家计委和陕西省政府共同投资1.44亿元人民币,所修建的一座艺术殿堂。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设计呢,是由中国建筑学界泰斗梁思成大师的关门弟子张锦秋女士所担任.建筑的外观为仿唐风格,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反应了一个辉煌时代的风貌;布局上,还借鉴了中国宫殿建筑"轴线对称、中央殿堂、四隅崇楼、高低错落、主从有序“的特点,突出了古朴、凝重并创造了一种古代帝宫与传统园林相结合的氛围,象征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展览》等三大部分组成。基本陈列也就是常设陈列,它为《陕西古代史》,系统地向我们大家展现了陕西自蓝田猿人至鸦pian战争的发展过程,突出了周秦汉唐等封建社会的盛世和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序言大厅,我们可以发现这里的序言不是文字,而是巨型照片。奔腾咆哮的黄河和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它既是古代陕西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是陕西历史文化孕育、产生和不断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在这两幅照片的背后,还陈列着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陵墓的巨照,标志陕西古代文明、中华古代文明的开端。这些用照片构成的无言之序,通过宽广浑厚的场面,象征着陕西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绵延久远,以及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人文传统精神。在厅中央我们看到的这尊巨狮,是来自于女皇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顺陵之前,它呢高大雄伟,勘称为东方第一狮.在古代的时候,狮子与狮子的雕刻艺术是从阿富汗传入的,因此呀,这尊狮子它不仅是陕西历史文化反映,同时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
陕西古代史的第一个段落是史前史,时间范围是距今约115万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这一时期的每一段落都有重大发现,文化高峰迭起年、并首尾相连,在全国突出地位。首先大家所看到的就是蓝田猿人的头像。她是1964年在蓝田县公王岭发现的,是一位年纪约30多岁的女性。蓝田猿人距今约115万年,是迄今所知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在距今约20万年左右人类就已经发展到了智人阶段。陕西地区的大荔人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距今约8020xx年左右,人类就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老官台文化是陕西境内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新旧石器时代区别主要有三个重要标志:一是学会了制造陶器;二已经定居并有了原始农业;三是出现了磨制石器。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发展的一个阶段。这类文化遗存由于是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因此得名。又因为在这类文化遗存中发现了大量的彩陶,所以叫“彩陶文化”。半坡遗址是仰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繁荣阶段。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男子取代女子,在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人类就进入了父系社会时期。龙山文化就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文化。这类文化由于是在首次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的龙山镇,因此得名。又因为发现了大量的灰陶,因此龙山文化也被称为“灰陶文化”或“黑陶文化”。龙山文化之后,我国历史进入了传说时代,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军事民主制时期”。黄帝就是这个时期一位杰出的领袖,他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每年清明,海内外的炎黄子孙来到黄帝陵寻根问祖,认同中华文化,爱国之情在这里升华,从而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黄帝之后,人类历史上又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领袖,他们是尧、舜、禹。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于此,中国便进入了奴隶制王朝的统治时期。夏王朝的政治中心在河南,陕西境内主要是周族的发生、发展与兴盛。周族实际上经历了周民族、周方国、西周王朝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文物叫做“鼎”,它是奴隶制王朝鼎盛时期西周的一个青铜器。青铜是指铜和锡的合金,因颜色青灰而得名。而鼎呢,它本来是一种炊具,即煮肉的锅,后来随着礼乐制度的强化,鼎也逐渐成为一种权利和等级的象征。传说夏禹曾制九鼎,代表天下九州,作为政权的象征。以后就把取得天下叫做“定鼎”。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就曾遣使询问周朝九鼎的大小轻重,以后“问鼎”就成为企图篡夺政权的代名词。我们现在所说的成语“逐鹿中原”,“鹿死谁手”,“孰人敢来问鼎”等都与这件文物有关。鼎,一般可分为圆顶和方顶。圆顶一般为鼓腹,双耳,三足,整个造型给人以稳定、威武的感觉。所以,人们用狮胸虎足来形容它。而成语中的“大名鼎鼎”,“三足鼎立”,则是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它的造型特征。青铜器上的纹饰是研究青铜艺术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中国艺术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青铜器上的纹饰可分为两大类,即:动物纹和几何纹。总的特点是神秘怪诞,很难看懂。这是因为作器者本意是为了用它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宗。一般人看不懂正说明他构思成功。
随着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犬戎族入侵,使西周走向灭亡。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但周王朝实际上已名存实亡了。中原大地上先后出现了“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战争持续了200多年。公元前220xx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王嬴政“扫六合而荡天下”,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维护其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文字、货币、法律、车轨和度量衡等。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货币就是秦统一六国之后的通行货币——秦半两。上面的这些货币就是统一前六国的货币。货币的不统一大大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于是,方孔圆形的半两钱便应运而生。古人讲“天园地方”,并且是天包地,所以秦半两就意味着“圆以象天,方以则地”。这种精神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并一直保持到清末。
秦始皇号称“千古一帝”,但同时他也是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暴君,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人们的反抗。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了。随后四年的“楚汉相争”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公元前220xx年,汉高祖刘邦登基,汉王朝就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汉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朝代,它的各项发展对中国历史上以后各朝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构成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也是在这个时候正式形成。中国懂得方块字也是从这一时期起被称为“汉字”。汉王朝成了当时世界最强盛的一个国家。所以,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还把“汉”作为中国和中国人的代称。
现在请大家看这副“丝绸之路”示意图。它中国最古老的一条贸易通道,也是横贯欧亚大陆的一条贸易通道。它为东西文化交流、通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沟通欧亚大陆的这条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张骞开通的。张骞是我们陕西城固人,他于公元前138年应政府招募出使西域。经历了十年时间和种种磨难,熟悉了西域的政治、军事、地理、风俗民情。沟通了汉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因此史书上把张骞的这次出使、也称为“凿空”。公元前120xx年,汉武帝又先后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全长7000多公里,在中国境内4000多公里。“丝绸之路”开通后,商队往来不断,经济贸易十分活跃。促进了农业和科学技术交流,为中西文化开创了新纪元。由于这条路最先主要过往做丝绸生意的商人,所以把这条通道也称为“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我国的丝绸不断输出。在当时的罗马,中国的丝绸与黄金等价。因此,丝绸又被称为“软黄金”。从此,西域的葡萄、苜蓿、石榴了、黄瓜、蚕豆、核桃、芝麻、菠菜、黑米、猕猴桃等物产传入我国。我国的种茶、凿井、冶炼等生产技术也传入西域。“丝绸之路”就好像一条绚丽而坚韧的纽带沟通了亚欧大陆,也使世界上出现了两颗明珠。从此,世界上就有了“东有长安,西有罗马”之说。
汉王朝不仅有发达的经济贸易活动,军事力量也非常强大,1965年,从咸阳杨家湾的一座汉墓中出土了大批兵马俑。这座汉墓属于汉高祖刘邦长陵的陪葬墓。据同出的“银镂玉衣”推测,墓主人可能是汉初名将周勃或其子周亚夫。在杨家湾出土的俑群中,有骑兵俑583件,各种人俑1965件。这些汉兵马俑大的身高48.5厘米,小的身高44.5厘米。大多数做武士打扮,个别做跳舞、奏乐、指挥等姿势。拿这批汉兵马俑与秦兵马俑相比较,秦俑虎背熊腰,是赳赳武士的形象,时刻准备着出发去打仗。汉俑仅有秦俑的三分之一大,但灵气十足,愉悦欢畅。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当时国富民强、和平安定和人民的悠然自乐。在秦俑里,我们从外形看不出有指挥官,但在汉俑里则可以看出;另一方面,军阵形式也发生了变化。秦兵马俑以步兵为前锋,战车为突击力量,骑兵甚少。而汉兵马俑中骑兵所占的比例却大的多。汉王朝也正是凭借着这支强大的骑兵才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游牧民族——匈奴。这也是世界历史上农业民族第一次大规模的战胜游牧民族。
经过四年的楚汉相争,国力大大削弱。汉初“天子不能俱纯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意思是说,在汉朝初年马匹很少,以至于找不到四匹颜色相同的马为皇帝拉辇。而一般将相的车辆只能用牛羊拉了。但是汉王朝励精图治,养马业得到了高度发展,使汉代骑兵的马源充足,所以汉代骑兵业得到了发展。杨家湾的汉三千彩绘兵马俑就是一个有力的印证。
汉朝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从公元220xx年北魏建立开始,到公元589年隋统一结束,历时369年。这一时期政权更迭,战乱频繁,可以说是中国历史和陕西历史上依次伟大的大融合时期。公元581年,北周大将杨坚建立了隋朝。隋炀帝杨广也是历史上以为有名的暴君。公元620xx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唐朝。隋唐两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陕西历史文化的黄金时代,现代的海外华人自称“唐人”,他们居住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反映了唐代对后世子孙产生的影响。
在唐时,人们的生活比较安定,就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各种娱乐活动。打马球便是其中的娱乐项目之一。现在就请大家看这幅《打马球图》。这是从章怀太子墓中出土的。马球,也叫波罗球,球似拳头大小,朱红色,皮革制成,是由波斯,即今天的伊朗传入我国的。这幅图画形象生动的描绘出了唐代马球运动的精彩场面。画面上有骑马人物二十多个,他们足蹬黑靴,身穿窄袖长袍。前五个手拉缰绳,右手持月芽形球杖,有的驱马抡球,有的反身击球,姿态矫健,得心应手。其它骑手也姿态各异。场面生动,围绕着滚动的小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画家巧妙的抓住了马球运动的瞬间场面,使比赛的紧张气氛溢于画外。
在唐朝的时候,上至宫延皇帝,下至文武百官,甚至连妇女都爱打马球。尤其是许多皇帝,都是马球运动的爱好者,甚至成为马球健将。据史料记载:唐中宗景猪年间,吐蕃派使者迎接金城公主,提出要与汉人比赛马球,经中宗同意后,双方展开较量。第一回合以汉人失败而告终。这时一旁观看的临淄王,即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亲自率领球队进行比赛。终于以精湛的球技转败为胜,一时在京城传为佳话。唐代的皇宫禁苑大多筑有马球场,有的贵族官僚还有自己的马球场.唐代以后,马球队运动就开始流行全国,直到明朝末年才开始逐渐衰败。近几年来,在西安东郊也开展过。这幅画的表现技法相当讲究,极富真实感和立体感。可见这幅马球图达到的不止是惟妙惟肖的境界,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再现了大唐时期国泰民安、繁荣昌盛的社会情况,再现了大唐雄风。
唐王朝的外交活动也是非常活跃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从章怀太子墓中出土的另一幅壁画《迎宾图》。画面上的前面几个人是热情的朝廷官员,后面三个人是外国和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使臣。经考证,三人中第一个是印度人,第二个是朝鲜人,第三个是突厥人。这幅画形象的再现了唐代官员接待外国使臣的场面。反映了唐王朝活跃的外交活动以及同外国和我国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实况。大家请注意看,在这幅画面的下角有一位个子比较矮的唐代朝廷官员,这就反映了唐代对人才是非常渴求的。只要你有才能,不管长得个高或个矮,都会被重用。反映了唐朝“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社会风貌。
隋唐两代都把长安作为其都城。隋时称为大兴城,唐时称为长安城。规模宏大的都城长安可以说是那个伟大时代的明亮窗口。透过它,可以窥见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的各个方面。隋大兴城是少数民族建筑大师宇文恺设计并主持营建的。唐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葺完善起来的。从这幅唐长安城的平面布局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它气势宏伟,整齐划一。全城共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大部分。城内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由十一条纵向的大街和十四条横向的大街,把整个长安城划分为108个小区域,称为坊。正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中所写:“百千家似为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这种布局对以后各个朝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亚洲一些国家如日本、朝鲜等规划都城时所效仿。唐长安城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规模宏大。它总面积为84.1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一百万。其面积是汉代长安城的2.4倍,东罗马首都拜占庭的7倍,阿拉伯首都巴格达的6倍,明代长安城的9.3倍。它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也是世界古代规模最大的一座都城。城中的中轴线朱雀大街宽155米,而横贯皇城自承天门至长乐门之间的横街竟宽达440米,这也是中外所有都城中绝无仅有的。中华民族成长壮大到了唐代,充满了开拓进取精神。因此对长安城的修筑不仅仅只着眼于实用功能的需要,还有着积极的精神追求。唐王朝也正是以其宏大的气魄和泱泱大国的气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吸引了各个国家的人们来到长安。当时居住在长安城的外国人和少数民族人数约5万人。同时长安吸收融汇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创造了博大精深、辉煌璀灿、当时世界文化最高峰的唐文化。
唐代的手工业也是非常发达,唐三彩便是其中之一。它起源于西汉武帝时期。唐三彩并不专指三种颜色而是指多彩,因在唐代风行一时而得名。唐三彩是用黄、绿、赭.蓝等多种彩釉组合装饰成的一种铅铀陶器。它的制作过程是把高岭土经过挑选、冲打、淘洗、沉淀、冶炼等工艺后,捏制成形,经修饰晒干后放入窑内。经过1000度左右烧制,待冷却后饰以配制好的彩色釉料,再入窑中烧至900度后完成。西安是唐三彩的故乡。在西安附近的唐墓中出土了不少唐三彩器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唐三彩首先是一种冥器,慢慢地才发展成为一种日用品和工艺品。唐三彩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以造型取胜。三彩中无论是生活用品或是房屋庭院乃至人物动物造型,都塑造的非常精美,用写实的手法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达到了令人赞叹不已的程度;二是以色彩赢人。三彩釉色虽简单,但它经烧制过程中不同色彩的釉斑向下流动,互相浸润后自然漫延,呈现出一种千变万化,班驳淋漓,彼此交融,没有明显界限的装饰艺术效果。优美、流畅,具有一种和谐的古朴之美。正如杜甫名句所言“动人春色不在多”。有限的釉色构成了丰富的艺术语汇,使唐三彩成了世界闻名的古代工艺品。
公元960年,宋代赵匡胤皇袍加身定都开封。元、明、清分别建都南京和北京。陕西从此失去了京都地位,但仍然是封建王朝控制西北、西南的军事重镇。又由于周、秦、汉、唐的灿烂文化形成一种巨大的惯性,所以这一时期陕西的经济文化仍然保持了一定的水准和发展势头。在这一时期也遗留下来了许多文物,现在呢,我们大家自由参观一下,一会我们在门口集合。
♥️ 博物馆导游词200字左右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位于陕西西安市内的一座国家级综合性历史类大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的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 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集中珍藏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余件。大多为汉唐文物,对于看惯了明清文物的爱好者来说,是一大特色。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陕西古代文明,以历史进程为线索,选取各时代的典型文物进行组合陈列,来揭示陕西地区古代社会文明发展状况。馆内设有现代化文物库房、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图书馆、具备多种语言同声传译功能的报告厅。 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地上地下文物非常丰富。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集中珍藏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余件。
比较典型的藏品有以下八大类:青铜器、唐代墓葬壁画、历代陶俑、历代陶瓷器、历代建材、汉唐铜镜、金银玉器、历代货币。
青铜器: 藏品时代上起商周,下止秦汉。种类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其中最为典型的商周青铜器,许多器物(如多友鼎、师献鼎等)上铸有史料价值很高的铭文。
唐代墓葬壁画: 1952年至1989年先后从陕西关中地区25座唐墓里揭取的。墓主均系唐代三品以上的皇亲国戚和朝廷重臣。画面内容有四神、仪卫、建筑、狩猎、生活及唐与四邻的友好来往等。
历代陶俑: 藏品时代包括秦、汉、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质地有陶、彩绘陶、釉陶和三彩。
历代陶瓷器: 有史前仰韶文化彩陶、西周原始青瓷、汉代釉陶、唐三彩、古玻璃、琉璃、唐秘色瓷和宋耀窑青瓷等。器物种类包括生活用品、文具和殉葬明器等。
历代建材: 藏品时代上起两周秦汉,下至唐宋明清。器物种类有陶制的瓦、瓦当、砖、昭尾、水道和石刻建材,以及金属建筑构件。
汉唐铜镜: 造形多样,图案精美。有些还铸刻着吉祥语句。 金银玉器: 包括湮金望银的铜器。其中如西周玉制礼器、春秋秦公大墓出土的金啄木鸟、西汉皇后玉玺、金银竹节铜熏炉等,均属举世罕见的精品。
历代货币: 种类繁多,有西周贝币、战国刀币、秦半两、西汉金、王五株、王莽时的各种货币、唐金银币以及稀有的古代外币。 除上述八大类外,还有字画、版本、经卷、织物、骨器、木器、漆器、铁器、石器、印章、封泥,以及近现代文物和民俗民族文物。
♥️ 博物馆导游词200字左右
潍坊市博物馆新馆座落在市区环境优美的开发区内,与山东最大的游乐园——富华游乐园相对而立。形成中西合壁互为映衬的两大景观。新馆地面上共五层,白墙兰瓦,轩窗明亮,飞檐斗拱,楼阁错落,象宇阙蟾宫般的巍峨、瑰丽,是一座仿宋代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
新馆由北京设计院精心设计,1955年4月15日开工,1999年12月20日竣工开馆,占地面积36亩,建筑面积18669平方米,属目前全国地市级最大的博物馆。馆内设有序厅、潍坊简史陈列厅、馆藏书画厅、革命历史厅、科技厅、古生物厅、临时展厅、文物库房等设施。
《潍坊简史陈列厅》:该展通过实物、超写实雕塑、图片、新科技演示手段等,展示了潍坊八千年的发展史。其中的多媒体影视合成景观《古城春韵》是由西安电影制片厂超人公司的专家们精心制作的,该景观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微缩景观与影像合成,生动地展现了70多年前老潍县古朴、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可使观众作为一个历史的旁观者来品味逝去的古城民风。
《馆藏书画精品厅》:展有马远、唐寅、文征明、董其昌、沈周、黄慎、郑板桥、刘墉、高凤翰等书画名家的作品。
另有《潍坊民间艺术展》、《鲁迅生平图片展》、《共和国与十大元帅》及现代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等。可谓琳琅满目,多姿多彩。
除固定的展览外,新馆还经常接待国内外有特色的展览,例如今年先后曾联系引进了《德国五位著名女画家作品展》、《慈禧太后生活用品展》、《台湾故官博物院院藏历代书画复制品展》、《航天航海与21世纪》,以及国内著名书画家联展或专题展。
潍坊的古生物化石驰名中外、闻名遐迩,其中诸城的恐龙化石最为丰富,是全国少有的恐龙化石宝库。恐龙化石的分布以吕标镇的龙骨涧为中心,纵横于潍河两岸20余公里。已出土的多具“巨型山东龙”、“鸭嘴龙”引起世界的注目。诸城恐龙生存于中生代,距今1亿年左右,当时这里是龙的世界,种类繁多、门类齐全。已出土的有蜥脚类、食肉类、虚骨龙类、鸭嘴龙类、鹦鹉嘴龙类等。其中出土的高8米、长18米的巨大鸭嘴龙被称为世界之最。
潍坊的古生物化石被称为世界之最的还有临朐的山旺化石,在1800万年以前形成的硅藻岩页蕴藏着大量的古生物化石。目前已发现的化石有124种,其中动物化石有犬熊、豺熊、半熊、无角犀牛、三角原古鹿、鸟类、河鸭、鱼类等40余种,昆虫100余属,近200种。植物化石140余种,是世界罕见的“化石宝库”。
另有潍坊市区出土的十万年前的巨大古菱齿象化石和最近刚出土的十万年前的河马化石等,证明了潍坊这片土地上古代生物王国的神奇与绚丽。
为了向海内外观众系统地展示这些珍奇的古生物化石,目前,市博物馆正筹备着一个令人神往的展览:《走进神秘的古生物王国》,拟于20xx年国际风筝会期间,这个以现代展示手段和各类动物、植物化石交相辉映的展厅将向广大观众开放。 除上述展览外,新馆还将筹建一个以航海、航天、光学、力学等方面观众可参与型的《科技厅》,这是一个以普及科技知识,增进观众对科技的兴趣为主要目标的展览。
潍坊市博物馆作为一个集游览、参观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综合馆,将成为山东半岛的一个重要的宣传窗口、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科研的基地、收藏的宝库,为广大海内外观众所喜爱的重要游览场所。
该馆占地面积36.08亩,建筑面积18669.7平方米,实用面积14400平方米,可用于展览的面积10299平方米,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地市级博物馆。
♥️ 博物馆导游词200字左右
梅州是闻名遐迩的“客都”,也是世界客家的文化中心。客家民俗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以中原古汉语为基础的客家话,是我国汉语八大方言之一;优美的客家山歌蜚声海内外;古朴典雅的客家围楼、围龙屋等特色民居,堪称我国民宅建筑之瑰宝。客家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客家博物馆,是中国国内唯一收藏、研究、展示、传承客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代表客家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研究成果及研究方向的场所,是中华汉民族诸多民系中唯一的民系文化专题博物馆。由主馆中国客家博物馆和分馆黄遵宪纪念馆、梅州大学校长馆、梅州将军馆组成。
主馆占地面积5984.7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馆内设有固定陈列《客家人》主题展览,以“客从何来”、“客家风情”、“地标围屋”、“人文秀区”、“客家腾飞”五部分展陈客家渊源、客家风俗、客家民居、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等内容,向世人传播、展示客家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梅州客家博物馆导游词3 中国客家博物馆,位于广东梅州,是国内唯一收藏、研究、展示、传承客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博物馆由主馆客家博物馆和分馆黄遵宪纪念馆、大学校长馆、将军馆、客家匾额馆、华侨馆及《客家文博》杂志社组成。其中主馆占地面积5984.7平方米,馆内设有固定陈列《客家人》主题展览,以“客从何来”、“客家风情”、“地标围屋”、“人文秀区”、“客家腾飞”五部分展陈客家渊源、客家风俗、客家民居、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等内容。
中国客家博物馆主馆建筑面积达9000多平方米,展厅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加上主馆东西两座面积分别为上千平方米的客家古民居改建的《梅州将军馆》和《梅州大学校长馆》,组成了广东省第一个客家博物馆。
客家民居是中国五大民居之一,客家人创造的圆形土楼、四方土楼和围龙屋堪称客家民居的代表之作。“地标围屋”展厅,从老民居中拆下、重达数千斤的木梁架被摆进了展厅,与客家人建房用石灰、黄泥、糯米饭夯成的三合土墙实物相映成趣;而作为梅州古民居的经典、大埔县的“泰安楼”的门楼则被原汁原味复制在展厅外墙;由兴宁乡村建筑师制作的巨大的三围围龙屋模型,也摆上了展厅。
在“客从何来”展厅,有一本特殊的数码影册族谱,大家不需要与这本“族谱”近距离接触,只须用手在悬空的上方做翻书的动作,轻轻挥动一下手臂,“族谱”就会乖巧地一页一页翻开,帮助参观者找到自己姓氏的由来和渊源,获得认同感与满足感。
♥️ 博物馆导游词200字左右
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我感到非常的荣幸。这位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今天就由我俩为大家服务,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尽量提出来,我们将尽力帮您解决。希望能用我们的热心、耐心和细心换来您的放心、开心。今天我将陪同大家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是武汉市建筑规模最大,馆藏最多的博物馆.是我国十大博物馆之一,也是我国首家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它位于武昌东胡之摈.馆内藏有历史文物20多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00余件,国家级文物16件.陈列展出的有商周青铜器,盛楚时的漆木器具,大批秦始皇时竹简,历史名人字画,陨县猿人,长阳人齿化石,尤以曾侯乙青铜编钟,越王勾践青铜剑,吴王夫差矛,二十八宿天文图等珍品举世瞩目.这些藏品绝大多数来自考古发掘和各地征集,既具有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又具有时代特征,基本反映着湖北地区古代文化的面貌,湖北省博物馆是武汉市建筑规模最大,馆藏最多的博物馆.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省博的入口处,湖北省博物馆这几个馏金大字是董必武同志于1960年题写的大家请看那边那幢建筑是于1999年才竣工的编钟陈列馆,它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功能最完备的古乐器陈列馆.另外两座建筑分别是楚文化馆和综合馆,均为高台基,宽屋檐,大坡面仿楚式建筑,三个馆整体形成一主两翼的格局,犹如一个硕大无比的品字.展区总体布局亦突出了中轴对称,一台一殿,多台组成,多组一群的楚国宫殿建筑的格局和风格.湖北省博物馆内,绿树成阴,与小桥流水,雕塑小品.休息庭院相映成趣,完善的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给游客提供了幽雅,舒适的参观环境和休闲场所.
♥️ 博物馆导游词200字左右
安徽省博物馆是中国省级方综合性博物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安庆路。1953年4月,在安徽省合肥科学馆、皖北文管会、芜湖科学馆、皖南文物馆合并的基础上筹备,1956年11月14日正式成立。
该馆陈列大楼建筑面积11580平方米,文物库房4156平方米。馆藏文物有历代铜、陶、瓷、金、 银、玉器、货币、书画、民俗、砖雕石刻、文房四宝、革命文物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物等,总计104684件。其中古籍109126册 (其中善本书8000余册),一级藏品135件。藏品中最具特色的,是历年来安徽各地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如寿县蔡侯墓出土的莲瓣铜壶,通高80厘米,器形高大,盖顶作镂空的莲瓣形,颈部有对称的兽形双耳,四兽作足,造型生动,为春秋时期少见的艺术珍品;寿县楚王墓出土的楚大鼎,通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重约400千克,形体高大,是现存周代以来最大最重的鼎,仅次于1939年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司母戊大鼎。该馆珍藏的古代瓷器 有1963年宿松县北宋(1087)墓中出土的青白瓷注子与注碗,注子高20.2厘米,碗高13.9厘米,是景德镇青白瓷中少见的佳作,也是宋瓷断代中的珍贵标准器物。铁画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一种,具有立体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馆藏清初铁画名家梁在邦的作品《芦蟹图》,是铁画中的代表作。
安徽省博物馆 - 博物馆珍藏该馆陈列以地方历史为重点,有《安徽古代史》、《安徽革命史》和《安徽古生物化石》三个基本陈列。1981~1986年6月,该馆先后举办各种展览120多个,每年观众15~22万人次。1984年4月,《安徽古代文房四宝展》曾在日本东京展出。
该馆从事文物保护科研的人员,曾对青铜器防腐蚀进行研究,用局部电蚀法去除青铜器上的粉状锈,并结合使用苯骈三氮唑化学浸蚀剂保护青铜器,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科研室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的科研项目“激光全息文物 无损检测”,获得了文化部科技成果表扬奖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成果三等奖。
博物馆丛书该馆编辑出版的书刊有《寿县蔡□墓出土遗物》、《安徽名人画选》、《毛主席视察安徽省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馆藏品选》、《安徽画家汇编》、《安徽古代文房四宝展览图录》、《明清徽州社会资料选编》、《歙事闲谈》(校订本)、《新四军在皖南》及《安徽文博》等。
♥️ 博物馆导游词200字左右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xxx,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你们可以叫我沈导,在这里首先祝你们旅游愉快!下车时,请大家小心阶梯。
下面我给你们介绍介绍故宫吧!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它是明朝皇帝朱棣征调无数能工巧匠,用了14年时间建成的宏伟建筑。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共有房屋9000多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宫殿沿着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布局严整。故宫外沿还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外朝最引人注意的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我也不细细介绍了,过一会儿你们可以自由游赏。
绕过三大殿,我们到了故宫的后半部分,以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侧有东六宫和西六宫,主要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与外朝建筑的雄伟壮丽不同,内廷非常富有生活气息。其中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坤宁宫在明朝是皇后的`寝宫。走完了坤宁宫,我们到了后面的御花园,这里是专供皇帝和后妃休息、游玩的场所,园内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和玲珑别致山石。
♥️ 博物馆导游词200字左右
大家好!很欢迎大家前来游玩!我是***,大家可以叫我佟导。故宫清洁卫生有大家保持,请大家"高抬贵手",不要乱扔果皮纸屑等垃圾。一会儿下车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记住车牌号。
各位朋友、女士、先生和父老乡亲们,过一会我们将要参观故宫博物馆,我先为各位做的简介。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范围最大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故宫也叫紫禁城,"紫"是天上君王居住宫殿的.颜色,那么,人间的帝王当然要与"紫"字沾边。"禁"是指当时那里守卫森严,不要说是普通老百姓,即使是一品大员没有皇帝的召见也不能私自入城,否则就会引来杀身之祸。
故宫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总面积有72万平方万米。整座紫禁城被宽52米的护城河所环绕,城墙高10米,可谓是"城高池宽".
故宫开四门,座北朝南,南门为午门,即正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 博物馆导游词200字左右
各位游客,请随我一同步入遗址大厅内去拜访一下半坡人吧!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沟、囿、陶、罐的大总体便是半坡遗址了。它是1953年春在灞桥水力发电厂建设施工时偶然发现的,后来在陈毅元帅的建议下修建了该馆。而后,又从54年秋到57年夏先后对其进行了5次发掘,面积为1万平方米。半坡分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3个部分。居住区是村落的主体,半坡属于新石器时代,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木制、骨制和石器。妇女是半坡人中主要的生产力,制陶、纺织、饲养家畜都由她们承担,男人则多从事渔猎,在这里我们既能看到人类童年时代的纯朴,也能寻觅到中华先祖艰辛的足迹。
在遗址中共发现房屋遗址46座,囿栏2处,窖穴200多处,陶窑6座,各类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儿瓮棺73座以及大量生产工具及生活用具。
各位游客请看,在遗址大厅的中央,有一座复原后的圆形房屋遗址,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它的不同之处。哦,对了,这座房屋与别的房屋不同之处在于它属于村落的最中央而且面积最大,有160平方米,而村庄内其它的房屋面积小而且门都是朝南开,构成了一个向心状,将大房子团团围住,这就从形式上反映了这座大房子的重要性。
♥️ 博物馆导游词200字左右
在场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去参观的法门寺。法门寺主要位于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西距西安市120公里,东距宝鸡市96公里。法门寺自古就因为安置有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名于世,所以被华夏王朝拥戴,而成为我国最早的四大佛教圣地。
法门寺最早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法门寺塔,有名“真身宝塔”,因藏有释加牟尼的手指骨一节而得名。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就是其中之一。因此,法门寺塔和法门寺有“关中塔庙之祖”的称誉。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我们刚进来的山门,又叫做“三门”,左右两边的分别为无相门和无作们,中间为空门,我们一般把出家称为步入空门,大概就由此而来。
现在我们站的这里的就是法门寺唯一的古建筑铜佛殿,大殿里供养的是释加牟尼的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在大殿两边还有十八罗汉像,所以铜佛殿也叫罗汉殿。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法门寺真身宝塔,但是我们看到的是1987年重修而成的,法门寺自古因安置于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称于世,也是因舍利建塔,因塔成寺,佛殿中记载,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是其中的第五处。所以最初的法门寺叫阿育王寺,法门寺塔叫阿育王塔。
法门寺最早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到了唐代时唐太宗在这里重修了一座四级木塔供养佛指舍利,唐代所建的木塔在明代隆庆年间时崩毁,在明代万历年间,由法门寺僧人化缘重修了一座8棱13层的砖塔,可是在1981年是塌掉了一半,85年的时候,当地政府为了重修这座塔的时候,便人工拆除塌了一半的半边残塔,87年在清理塔基准备重建时意外发现了地宫,出土了四枚释加牟尼佛指舍利和2499件唐代的'皇室瑰宝。法门寺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下面就请大家到地宫拜一下佛指舍利。
现在法门寺地宫总长21.2米,面积31.84平方米,是迄今国内发现规模最大的寺塔地宫。地宫所发现的4枚佛骨,最令人瞩目。第一枚舍利藏在后室的八重宝函内,长40.3毫米,上下俱通,竖置在进塔基银柱上,第2枚藏在中室汉白玉双檐灵帐之中,形状与第1枚相似。第3枚藏在后室秘龛五重宝函的白玉棺内,管状,长37毫米,白中泛黄。第四枚舍利藏在前室彩塔绘菩萨阿育王塔内,色泽形状与第1、2枚相似。经国家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副会长周绍良先生坚定,其中第三枚是灵骨,即佛祖的真身指骨,其余三枚为影骨,是唐皇帝为保护真骨而命人仿制的。但在佛教徒的眼中,影骨也是圣骨,与有同等的意义。
我们在参观完法门寺地宫之后,就来到了法门寺的大雄宝殿,大雄是对释加牟尼的尊称。它是1994年开光的,里面供奉的是佛教密宗教派的五方佛,分别代表五个方位东西南北,分别是不空成就,阿弥陀,八日如来,宝生佛,阿处佛,旁边的是二十组天,代表天上的二十四天神。下面我们就来到了大唐珍宝陈列,其中有44件国宝级文物,99件一级文物,它是陕西88个博物馆中国宝级文物比例最大的一个博物馆,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通碑,它是物帐碑,它将地宫中的珍宝是谁送的,叫什么名字,尺寸大小呀什么的,作了详细地记载,是一件国宝级的文物。
除此之外,在唐代的丝织品也是相当珍贵的。但由于丝绸不易保存,很多都风化了,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簇金绣,簇就是收缩的意思。就是用金丝盘结成花朵的纹式再固定到丝绸的上面,就把这种织物称为簇金绣。簇金绣的珍贵之处呢,第一就是它保护的完好如心,第二就是它的做工了,我们看,它的质地是罗,上面的花纹全都是金丝绣的,但是,这种金丝可不是一般的金丝,它呢首先用纯金丝在胎线的上面一圈一圈的缠绕上去,如果说中间的胎线为一米,那么金丝要缠3000转。我们看到织物就是用这种复合线来织花纹的,曾经做过一个测量,没想到是这种簇金绣上所用的金丝最细直径只有6四,6丝就是0.06毫米,比头发丝还细。在现在世界上制作的这种金丝只有20丝在日本,中国只有70丝,没有想到在唐代据文物显示当时的拉丝技术已经相当的高,已达到了6丝。(在唐代织金锦工艺精湛令人吃惊。织锦所用的金丝,最细直径仅为0.1毫米,比头发还细。以丝线为芯,以金线一圈圈缠绕,一米长的金丝要绕3000多圈,武则天供奉的绣裙就是这种织品制成的。)
在这此东西里,最珍贵的文物是这件鎏金双拢12环的锡杖,名为锡,其实它并不是锡做的,而是摇这个锡杖环的时候会发出淅淅的响声,是以声来命名的。锡杖的级别也是有区别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属于世界锡杖之王,规格最高的锡杖,这枚锡杖全长为1.96米,重2390克,用了2两金子和58两银子制成的,然而,代表锡杖级别高低的属于杖首轮和鼓的多少,大家可以看见桃子形状的叫鼓,这个锡杖总共有四个鼓,每个鼓上套了3个环,4鼓12环,4鼓12环所代表的就是佛教最高级别的法力——四谛12因缘,所以它的法力是最高的。而这种级别的锡杖也只能是佛教的创始人释加牟尼才有资格持的,所以它是世界锡杖之王。
队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供奉佛指舍利的器具,最珍贵的是这件鎏金捧真身菩萨。菩萨身上挂满了珍珠,手上有一个荷叶造型的托盘,盘子上有一块纯金的金匾,金匾上有文字,经考证是一位叫诚一的和尚给唐懿宗李崔送的39岁生日礼物。说它珍贵是因为这位菩萨还完成一桩重要的历史使命,唐懿宗李崔当时为了迎请法门寺的舍利,曾经说:“生得见舍利,死而无憾”。所以,舍利迎到长安之后,在兴跪拜之礼的时候就是安置在菩萨手中所捧的荷叶盘之上,所以这尊菩萨也叫捧真身菩萨。
法门寺讲到这里呢,也就接近尾声了,希望我今天的讲解能给大家留下永恒的回忆!
♥️ 博物馆导游词200字左右
各位游客们:
我是你们导游XX,本次旅行的目的地是“仙都”终南山。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脉的`一段,西起陕西宝鸡眉县,东至陕西西安蓝田县,千峰叠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主峰位于长安区境内,海拔2604米。对联:“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指的就是此山。终南山主峰太白山盛产药材,素有“草药王国”之称,在当地至今都传唱着“太乙山,遍地宝、有病不用愁,上山扯把草”的歌谣。太乙山黑膏便产自于此地。终南山为道教发祥地之一。据传楚康王时,天文星象学家尹喜为函谷关关令,于终南山中结草为楼,每日登草楼观星望气。一日忽见紫气东来,吉星西行,他预感必有圣人经过此关,于是守候关中。不久一位老者身披五彩云衣,骑青牛而至,原来是老子西游入秦。尹喜忙把老子请到楼观,执弟子礼,请其讲经著书。老子在楼南的高岗上为尹喜讲授《道德经》五千言,然后飘然而去。
传说今天楼观台的说经台就是当年老子讲经之处。
终南山内有上善池,仰天池,系牛柏、三鹰柏等著名景点。其中上善池的由来还有神话传说在其中。终南山山门西侧不远处有一石砌泉池,名为上善池,内有一石雕龙头终年吐水不断。相传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周至地区发生瘟疫,无药可医,死者无数。当时楼观台的监院张志坚,晚上作了个梦,梦见太上老君告诉他说:“山门前有块石板,石板下有泉水一眼,泉内有吾炼就之丹药,可治民疫。”张监院醒来后觉得很奇怪,就命小道士在山门前寻找,果然在西边的石板下,挖出一泉。张监院忙令人取水给患时疫的道士饮用,两个时辰后疫病神奇地痊愈了。消息传出后,远近百姓都来取水治病,时疫遂退。三年后翰林学士赵孟頫来此游览,闻听此事十分惊奇,遂索纸笔大书“上善池”三字,取《道德经》“上善若水”之意。如今每逢庙会,香客仍争饮此水以祛病延年。
现在就让我们开始我们“仙都”终南山之旅吧,让我们游览一下其中的仙境。
♥️ 博物馆导游词200字左右
亲爱的游客们:
大家好!
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这座用于祭天的圣坛,占地面积达到了273万平方米。主要有五组建筑群,分别是圜丘坛建筑群、祈谷坛建筑群、斋宫建筑群、神乐署和牺牲所建筑群。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在一开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坛,直到明嘉靖年间在北城修建了地坛,才分开的,并且新增了圜丘坛,用于孟冬祭天,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当时殿宇屋顶已经是三重檐了,从上至下的蓝黄绿三色瓦分别代表了天地万物。而在乾隆年间,将大享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而将屋顶瓦片都改成了蓝色的琉璃瓦。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
可是这样一个祭天圣地,却也曾经在1860年时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继而在1900年的时候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在1916年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也曾经在天坛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闹剧。在1918年元旦那天,天坛正式对外开放。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天坛为北京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天坛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天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日的天坛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坛内的祈年殿已经成为古都北京的象征。
下面就由我带领大家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此次游览。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向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外围有两道坛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两道坛墙的四个正位设棂星门。从东面依次是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每组三门,共有24座,称为“云门玉立”。大家可以注意到,棂星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皇天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这是因为古代以左为尊;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这四门的名称出自《易经·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元”为元始本原,“亨”为无不亨通,“利”为和谐有利,“贞”为正固持久。这四个字本用来赞美天的本质,也称为天之“四德”。而门外的一座平台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换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台。
来到圜丘坛上,发现了,坛上所有的台阶数,护板数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数。每登上一层,都要有9层台阶,台面上的石板中间的叫做天心石,外围第一圈砌着9块巨大的扇形石板,第二圈18块,以此类推,到了最外边的第九圈正好是81块;而大家抬头就可以看到的围护板被四面台阶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也都有9块,而中层的围护板是18块,下层的是27块,因为根据阴阳五行来说,9是极阳数,所以古代的工匠便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台意念上的崇高。
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这里祭天。在大典前两天,皇帝要在故宫里进行斋戒,而到了第三天,也就是冬至前一天,就要到天坛的斋宫进行斋戒。冬至那天,在日出前七刻,现在的凌晨四点多,奏报时辰,皇帝起驾,斋宫东北角的.钟楼开始鸣钟。到具服台盥洗更衣,神牌都送到台面相应的位置,也就是七组神位,称作七幄;在圜丘前燔柴炉上放一只牛犊,用松枝燔烧,西南的望灯杆望灯高悬,点燃蟠龙通宵宝蜡,台南广场上排列着奏乐队,配合着中和韶乐,在文武百官的陪同下,祭天大典就正式开始了,皇帝由南棂星左门登坛,这时钟声停止,到了第二层南侧拜位站好后,听候司赞人报仪程。恭读至皇天上帝的祝文。礼仪结束以后,要将神位前的贡品分别送到燔柴炉和燎炉焚烧,烟雾腾空,象征着送到天庭。而后还要将牛尾、牛毛、牛血送到瘗坎掩埋,象征不忘祖先茹毛饮血之意。在这个典礼上,皇帝站在台面中心的天心石上恭读祝文。天心石又叫亿兆景从石,人间偶语,天闻若雷,说的就是站在天心石上说话,皇天上帝就能清楚的听到,所以皇帝会站在天心石上恭读祝文。天心石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
中国封建统治延续了两千多年,天坛的规划、设计思想,体现了它的合理性。祭天已成为历史的过去,但凝结了古代匠师智慧和血汗的神坛将作为世界遗产永久保护传世。它将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永远发挥着史料、借鉴和教育三大作用。今天我就为大家讲解这么多了,现在大家可以自由的去公园里看看,请大家注意安全,半个小时后我们在东门集合。
♥️ 博物馆导游词200字左右
亲爱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今天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王导。今晚,我很快乐和大家共同欣赏北京美丽的景色,共度这段美好的时光,预祝大家玩得愉快!
游客们,你们知道吗?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长安街。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城楼金碧辉煌,光荣夺目。广场四周,彩灯勾画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
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街道上,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装点着美丽的北京。
焕然一新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上,明亮的橱窗,绚丽多彩的广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把繁华的大街装扮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有兴趣的游客可以用你的'相机留下这美丽的景色。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我们今天的游览就要结束了,非常快乐能与大家共同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对我今天的导游有什么不满意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 博物馆导游词200字左右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但我觉得我的家乡开封的龙亭公园最美。龙亭位于开封市中心的西北边,是一个景色迷人的旅游胜地。龙亭湖是龙亭最吸引我的一个地方。
这是一潭碧绿的湖水。周围长着一些茂盛的花草树木。那绿的没有一点儿杂色的小草,那五颜六色花朵,给龙亭湖编了个朴素的项链。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一眼望不到底。又是那样清,清的能看见在湖底上面成群结队、游来游去的小鱼,偶尔有一条调皮的小雨跃出水面,又在一眨眼的时间里回入水中,好像在欢迎人们的'到来呢!
在湖的中央有一座美丽的小岛,小岛被茂密的树和草包围,隐隐约约只能看到亭子的一角。仿佛一个披着绿纱的仙女站在湖中央。小岛不光把人吸引住了,连小鸟也被吸引过去了,连忙停在树上,欣赏这美丽的风景,为小岛增添了许多生机。
湖边长着高高的柳树,各种颜色的花,翠绿的青草。有的游客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观赏美景,有的游客坐在石凳上正钓鱼呢!夜晚,龙亭湖又是一番风景。霓虹灯照在湖面上,像一个个小精灵在湖面上舞蹈。
下雨了,雨点给湖面披上了一层薄纱,湖面泛起了阵阵的涟漪,像一朵大大的花朵,漂亮极了。这就是龙亭湖,这就是我的家乡的龙亭湖。好看吗?开封龙亭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
♥️ 博物馆导游词200字左右
西安市中心有两座标志性建筑——钟楼和鼓楼,有”姐妹楼“之称。鼓楼上的匾额有”文武盛地“和”声闻于天“,故也称为”文物楼“。它砖木结构,呈长方形,楼基高八米,上下两层,屋檐微微上翘,经过了600多年,显得雄壮、古雅、优美,外形特点像是城门楼。
上了鼓楼,一个巨大的鼓吸引了我的眼球:闻天鼓。闻天鼓比两个我还高,远远望去像是一个巨大的面饼。鼓是因为黄帝战蚩尤时,为了振奋军威,黄帝决定用军鼓来鼓舞士气。就做了一面巨大的鼓,一敲可以震响五百里,连敲几下,能连震三千八百里。两军对阵,黄帝下令擂起战鼓,声音震天动地。黄帝的兵听到鼓声勇气倍增;蚩尤的兵听见鼓声丧魂失魄,一下子打败了蚩尤,这样就出现了鼓。后来在城镇里平时用鼓来报时,战争的时候指挥战斗。现在它成为一种乐器,每当听到时就有一种奋勇向上的干劲。
鼓楼的第一层有24面鼓,上面记录了一年的24个节气,如立春、芒种、小寒等;第二层我仿佛到了一个古代博物馆,一根根又粗又高的.大圆柱撑着屋顶,房屋内有各个时代和民族的鼓,最早的是石鼓,还有羊皮鼓、铜鼓等,最漂亮的是孔雀鼓,像开屏的孔雀一样,这些都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我不禁深深佩服起来。
走出鼓楼,我体会到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历史结晶,体现到”动“与”静“的结合。从鼓楼的气势,匾额,巨鼓乃至砖块上,体会到历史的沧桑,时光的流逝与变迁和现在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 博物馆导游词200字左右
来开封就不能错过鼎鼎大名的包公祠,包公祠是为纪念包拯而恢复重建的。是目前国内外规模最大、资料最全、影响最广的专业纪念包公的场所。它坐落在七朝古都开封城内碧波荡漾、风景如画的包公湖西畔。
包公祠是一组典型的`仿宋风格的古典建筑群。气势宏伟,凝重典雅。祠内主要建筑有大门、二门、照壁、碑亭、二殿、回廊、大殿、东西配殿。进入大门口,左手边是一块石刻,介绍包公祠。右边有假山、凉亭,正前方是喷泉。进入大殿内,高大的包公铜像引人注目——只见他蟒袍冠带,正襟危坐,一手扶椅,一手握拳。仿佛要拍案而起,一身凛然正气。这尊包公铜像与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包公最大相径庭的地方就是他的脑门上没有月牙胎记。
后来,我们又看到包公家训、包公手迹、出仕明志诗等。在包公祠题名纪碑上,包公的名字都被摸得深凹了下去,等你摸完了,如果手指头黑了,说明你不是一个清正廉洁的人。
还值得一提的是包公晚年留下的铁严家训。家训中写道:“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这更充分反映出包公嫉恶如仇、清廉传家的高贵品质。包公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自己一生清正廉洁,而且还要求子孙清廉的官员。
♥️ 博物馆导游词200字左右
东京极地海洋馆
规模在国内名列前茅,主要展区有极地馆、科普馆、海底隧道、水母宫、珊瑚宫、互动区等。有上千种热带、亚热带海洋和淡水鱼类生物,而且驯养有白鲸、海豚等多种极地动物。游客可以自由自在地徜徉在国内最高最宽的海底隧道里,欣赏到海底世界、室内极地冰川等奇观,还可以在海洋剧场观赏海豚等海洋动物的表演,场馆内还设有5D影院和7D影院,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
门票:150元/人(年票不可用)
交通:汴京公园内,4、7、10、13、15、28、20路可到。
包公祠
开封包公祠位于开封城西南碧水环抱的包公湖畔,是为纪念中国历史上著名清官包拯而建的祠堂。祠内陈展有包公铜像,龙、虎、狗铜铡,包公断案蜡像,《开封府题名记碑》、包公正史演义等文物史料。
门票:30元/人(年票可用)
交通:8、10、16、20、35路公交可到。
开封市博物馆
属于社会历史与艺术性博物馆,几十年来为国家收藏了大批珍贵文物。在现收藏的5万件藏品中,包括陶器、瓷器、铜器、书画、雕刻、石刻、货币、玉器、漆器、服饰及杂项等十八类,有“国宝”级文物数件,一级文物数十件,二级文物1000余件,有的是天下仅存,也有的国内唯一,如石刻中的“开封府题名记碑”、“开封犹太碑”等。特别推荐:朱仙镇年画制作专题。
门票:免费
交通:开封市包府坑中路,1、2、4、9、16、19、20、32、35路公交可到。
铁塔公园
AAAA级景区,中国100家名园之一,是以现存的铁塔(开宝寺塔)而命名的名胜古迹公园,铁塔被誉为国宝“天下第一塔”,是开封的镇市之宝,“铁塔行云”也是著名的汴梁八景之一。公园东北部与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开封古城墙遥相呼应,旁边是百年学府——河南大学,园内绿树成荫,殿阁嵯峨,亭台映波,风光旖旎,每年7月-8月的荷花节更是值得一看。每晚还有铁塔光影秀——《铁塔传奇》。
门票:40元/人(年票可用),登塔30元/人(年票不可用),《铁塔传奇》60元/人
交通:开封市北门大街210号,乘坐1、3、 6、20、26、38、40、47路等公交在铁塔公园(公交一公司)站下车即可。
大相国寺
我国汉传佛教十大名寺之一,AAAA级旅游景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北宋时期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水浒传》描写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就发生在其所辖之地。后因战乱水患而损毁,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目前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迹。
门票:45元/人(年票可用)
交通:自由路西段,乘坐观光一号线、1、2、4、5、9、16、19、20、29、32路公交在相国寺站下车。
天波杨府
AAA级景区,北宋抗辽民族英雄杨业的府邸,位于北宋首都东京(今开封市)城内西北隅天波门的金水河旁,故名“天波杨府”。现在的天波杨府是为纪念北宋爱国名将杨业而恢复的宋代古建筑群,每天有《杨家将攻城演练》、《杨家将枪阵表演》、《杨七郎打擂》等节目表演。特别推荐每年春季的郁金香艺术节。
门票:40元/人(年票可用)
交通:自由路西段,乘坐观光一号线、1、15、2、30、38、39路公交在天波杨府下车。
御河
华灯映水,画舫凌波。桨声灯影里,人在画中游。这美丽的画面如今定格在开封大宋御河。御河上十一座古桥均以宋代名桥为原型所建,风格迥异,造型优美,堪称“宋代桥梁博物馆”;集锦、春、夏、秋、冬五园,景观均按宋代营造方式建成,遥相呼应,别有情趣,是为“仿宋园林景观群”。御河岸边每晚还有宋词乐舞表演,更可以乘坐游船体验别样感受。
门票:免费。观光船白天:单程30元/人,往返50元/人。晚上:单程50元/人,往返80元/人(年票不可用)。
交通:包公祠、西司桥、龙亭湖等任一节点开始游览均可。
中国翰园
国家AAAA级景区,是中国首家、也是最大的一座民办碑林。主要景观有:人文始祖轩辕皇帝像、碑坛、仰圣山、翰园山、义红桥、翰林宫等。翰林宫主题碑廊:建筑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巍峨壮观。设有历代书法碑廊、中山碑廊、现代书法碑廊、国际人士书法碑廊、篆刻碑廊、绘画碑廊、少数民族书法碑廊、少儿书法碑廊等。
门票:40元/人(年票可用)
交通:龙亭西路15号,乘坐观光一号线、1、15、20、30路公交,在清明上河园站下车即到
禹王台
国家A级景区,风景幽雅,绿树成荫,园内原有一土台,相传春秋时,晋国大音乐家师旷曾在此吹奏乐曲,故后人称此台为“吹台”。园内主要景点还有康熙亲书“功存河洛”牌匾的御书楼和乾隆御碑亭;为纪念李白、杜甫、高适三位大诗人登吹台吟诗作画而建的“三贤祠”。除了文物古迹,公园内还有辛亥革命烈士纪念园、牡丹园、中日友好樱花园、芳春园等浏览景区。特别推荐:春季的东京禹王大庙会、樱花节。
门票:25元/人(禹王台繁塔一票两游,年票可用)
交通:开封市繁塔东街38号,8、32、46路禹王台西门下即可
繁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封地区兴建的第一座佛塔,也是开封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繁台春色”是著名的汴京八景之一,因岁月沧桑,明代仅余三层。后人在大塔之上,仿损毁的六层缩建为六级小塔,成为如今独特奇丽,别有风趣的造型。现塔高31.3米,青砖砌成,每砖雕有精美的佛像,共108种,7000余尊。塔内存有178块宋代佛经碑刻,是珍贵的佛经碑刻精品。
门票:25元/人(禹王台繁塔一票两游,年票可用)
交通:开封市繁塔西街30号,8、32、46路禹王台西门下即到
万岁山森林公园
原是北宋东京的一座著名皇家园林,因此山坐落在国都之艮位,名为艮岳,又称寿山、寿岳,因艮岳的正门名阳华(或华阳),故叫阳华宫。万岁山森林公园占地600多亩,丘陵起伏,树木参天,是一个融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和现代园林风光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区。
门票:40元/人(年票可用)
交通:龙亭北路,乘坐观光一号线、1、15、2、30、38、39路公交在天波杨府下车,南门进或乘33、34路公交北门进。
延庆观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重阳观,是为纪念全真教创始人王而兴建的。玉皇阁系观内原存斋堂,因屡遭水患,基部淤没地下三米多深,经挖掘整修,恢复了原貌。建筑全用青砖、琉璃构件仿木建造,不施梁架,颇似一座蒙古包,内供明代真武铜像一尊。整个建筑是蒙古包与楼阁的巧妙结合,造型奇特,色彩绚久,国内罕见。
门票:15元/人(年票可用)
交通:观前街53号,乘1、9、20、32公交可到。
朱仙镇岳飞庙
朱仙镇岳飞庙,俗称岳王庙。始建于明成化十六年(1470年)秋九月。该庙占地二十七亩,座北朝南,外廊呈长方形,三进院落。经明、清多次整修和重建,整个殿堂恢宏壮严,碑亭林立,刻绘塑铸,丰富多彩,曾吸引于谦、乾隆皇帝、杨成武、朱穆之等历史名人到此赡分留墨。与汤阴、武昌和杭州岳飞庙统一称为全国四大岳飞庙,享誉中外。
门票:25元/人(年票可用)
交通:位于开封市西南二十二公里朱仙镇上,开封各长途汽车站乘长途汽车可直达,亦可从市区骑行前往。
清明上河园
开封唯一的国家AAAAA级景区,以画家张择端的写实画作《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以宋朝市井文化、民俗风情、皇家园林和古代娱乐为题材,以游客参与体验为特点的文化主题公园。集中展现宋代诸如酒楼、茶肆、当铺、汴绣、官瓷、年画等现场制作;荟集民间游艺、杂耍、盘鼓表演;神课算命、斗鸡、斗狗等千年东京城京都繁华街市风情。每晚还有大型实景水上演出《大宋·东京梦华》。
门票:100元/人(年票不可用)《大宋·东京梦华》199元起。
交通:龙亭西路5号,乘坐观光一号线、1、15、20、30路公交,在清明上河园站下车
开封府
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被誉为天下首府,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重建的开封府,与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呼应,同碧波荡漾的三池湖水相映衬,形成了东府西祠、楼阁碧水的秀美景观。在开封府,除了能够看到大批珍贵史料,轶事和陈展外,还能够看到精彩纷呈的“开衙仪式”、“包公断案”、“榜前捉婿”、“演武场迎宾表演”、宋式舞蹈“荷韵”等表演。
门票:60元/人(年票不可用)
交通:包公东湖北岸,乘观光一号线、1、4、5、9、16、19、20路在包公湖附近站点下可到。
龙亭公园
国家AAAA级景区,六朝皇宫,三面环水,风景秀丽,既有北方宫殿浑厚之气魄,又兼南国园林秀丽之娇美,拥有被誉为“我国第一座”的宋代蜡像馆、素有“中州一绝”美誉的植物造型园、梅苑、探古苑等景点,《九帝迎宾》、《杯酒释兵权》等具有浓郁宋代宫廷文化特色的节目。
门票:60元/人(年票可用)
交通:中山路北端,乘坐观光一号线、1、15、20、30路公交,在龙亭公园站下车即到。
山陕甘会馆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居住在开封的山西、陕西、甘肃的富商巨贾在明代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府的遗址上聚资修建,成为旅汴同乡聚会的场所。现存建筑为会馆关帝庙部分,整个建筑布满了砖雕、石雕、木雕,堪称会馆三绝。将佛教故事、传奇人物雕制得惟妙惟肖,生动逼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门票:30元/人(年票可用)
交通:徐府街西口,观光一号线、1、13、14、15、20、31路公交可到。
♥️ 博物馆导游词200字左右
景区介绍:
龙亭公园三面环水,风景秀丽,既有北方宫殿浑厚之气魄,又兼南国园林秀丽之娇美,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更使龙亭闻名遐迩。它位于开封城内南北交通中枢干线中山路北端,建于六朝皇宫的遗址之上,以金碧辉煌、气势雄伟的龙亭大殿为主,由午门、玉带桥、嵩呼、朝门、照壁、朝房等清朝万寿宫建筑群组成,充分显示了北方皇家园林的雄杰。
按清万寿宫布局而建的`古建筑群体,自南向北由午门(景区南大门)、玉带桥、嵩呼、朝门、东西朝房、照壁、龙亭大殿、宋代蜡像馆、东西垂花门和东西跨院、北宋东京城和皇城模型、北宋皇城拱宸门遗址、《五岳真形碑》方亭、北门、东便门等组成。另有植物造型园、盆景园、梅园、园林景观等等。
旅游攻略:
此处有《九帝迎宾》、《杯酒释兵权》、《杨八姐游春》、《李师师劝君》等具有浓郁宋代宫廷文化特色的节目,使人梦回千年,浮想联翩。
龙亭又是一年一届中国开封菊花花会的主会场,每当金秋十月,园内就形成了花海人潮的壮观景象。
气势磅礴、流光溢彩的灯会是龙亭一道亮丽的风景,是人们欢度佳节的最好去处。
门票价格:
45 元
开放时间:
07:00-19:00
最佳游览时间:
游开封的最佳时节莫过于9、10月间,此时天气温和,降水量适中,还能观赏盛开的菊花。
到达方式:
市内公交1路、15路、20路公交车龙亭公园站下车。
可以购买的礼品:
朱仙镇年画、官瓷、鲍乾元毛笔、开封汴绣。
♥️ 博物馆导游词200字左右
书店街
书店街位于开封市中心繁华商业区,全长620米,宽19米,南起鼓楼广场,北至东西大街,是开封古城历史风貌的典型街道,也是唯一一条没有进行大拆大建的历史老街。
开封书店街是我国仅有一条以“书店”命名的街道,比日本东京神田书街还要早上一百多年。书店街的历史可追溯到千年前的北宋,当时名为“高头街”。据《东京梦华录》记载,高头街一带是东京城里最繁华的街市,“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交易的商品主要有书籍、字画、古玩、衣物以及中药等。到了明代,易名为“大店街”,与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的鼓楼相毗邻,经营品种仍然以书籍、文化工艺品及文房四宝为主,店铺云集,文化气氛浓郁,是全城最繁华的商业区。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则由大店街正式改称为“书店街”。沿袭至今,有近300年的历史。
书店街多为两层阁楼式建筑,飞檐挑角,青砖白缝,雕花门窗,精巧华丽,横额牌匾,拙朴凝重。
如今整修一新的开封书店街穿越千年,再次焕发了新的魅力。
宋都御街
宋都御街位于开封市中山路北段,是为再现宋代御街风貌,于1988年建成的一条仿宋商业街。北宋时期,东京御街北起皇宫宣德门,经州桥和朱雀门,直达外城南熏门。长达十余里,宽二百步,是供皇帝御驾出入,显示尊严气派的主要街道。
新建的御街是在原御街遗址上修建。南起新街口,北至午朝门,全长400多米。两侧角楼对称而立,楼阁殿铺鳞次栉比,其匾额、楹联、幌子、字号均取自宋史记载,古色古香。
位于御街最北端有一组特别起眼的庭院式楼阁,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樊楼(又名矾楼)。相传樊楼为北宋东京七十二家酒楼之首,风流皇帝宋徽宗与京都名妓李师师常在此相会,小说《水浒传》对此楼也多有描写。宋代诗人刘子晖曾留下过“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矾楼。”的赞美诗句。
樊楼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由东、西、南、北、中五座楼宇组成,三层相高,五楼相向,飞桥栏槛,明暗相通。整体建筑高低起伏, 檐角交错,富丽堂皇。如今樊楼已闲置多年,有关部门正在进行招商。
七盛角
七盛角位于清明上河园东侧和美丽的大宋御河一旁,总建筑面积2万平米,街面全长600米左右,是清一色的宋式建筑,是以宋文化为主题,中原民风、民俗为内涵,集时尚购物、特色餐饮、民宿客栈、娱乐休闲、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中原文化魅力街区。
开封素有“七角八巷七十二胡同”之俗语,“七角盛,天下昌”,“七盛角”便因此而来。
这里是成都的“锦里”,吃货的天堂:可以品尝豫晋及湖湘美食,感受情景交融的酒吧茶社,下榻古风浓郁的客栈酒店,现场观摩特产制作,随意挑选手玩把件,亲自创作鞋帽衣衫,品尝著名开封小吃。
这里是丽江的“四方街”,慢生活的圣地:蜿蜒曲折的院落、街巷与水岸、湖泊、荷塘、石桥相呼应,茶馆、戏楼、酒吧、手工作坊、工艺品摊点、美食小铺遍布街区,客栈酒店、主题餐饮、时尚店铺、文创空间坐落其中,水波灯影,别有一番意境。置身其中,可以抛却芜杂的情绪、舒缓身心、慵懒发呆、寻找生活情趣,让自己慢下来。
珠玑巷
珠玑巷位于解放大道与文庙街交汇处汴京饭店北侧,项目总占地91亩,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目前1期占地14亩、总建筑面积约13000平方的客家源文化广场已开园迎宾,2014年10月,2014年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在此举行。
提到珠玑巷,人们会自然想到赫赫有名的广东南雄珠玑巷,其实,真正的珠玑巷在开封。
宋代战乱年代,大批中原人为躲避战乱,纷纷向南迁移。其中部分从东京城逃出的难民,越过南岭,到达南雄州的沙水村,在此停留或居住,后继续南迁。为了纪念东京城珠玑巷,他们把沙水村的一条街作为再次南迁的出发地,称之为珠玑巷。目前,珠玑巷二期建设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
大宋御河
华灯映水,画舫凌波。桨声灯影里,人在画中游。为保护古城风貌、凸显北方水城特色,开封市实施“六河连五湖”宋都水系工程规划。规划利用六条河道连接五大湖泊,形成连续完整的城市水系,规划总长8400米。
大宋御河风景区总投资近6亿元,御河全长2000米,贯通龙亭湖、包公湖两大主要景区,周边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在宋都水系中地位举足轻重。龙亭湖周边有5A景区清明上河园,4A景区龙亭和翰园碑林,3A景区天波杨府,湖底沉睡千年国宝——六朝皇宫遗址。包公湖旁边有4A景区包公祠和开封府,国保单位延庆观,包公祠水系码头紧邻西司夜市,御河作为纽带,几乎将开封市所有旅游景区有机联系起来。
大宋御河风景区由北至南共建成五个景色各异的景观园区,,分别为集锦园(会馆文化区)、春花园(酒楼)、夏荫园(戏楼)、秋韵园(茶楼)、冬凝园(船舫)。其中春、夏、秋、冬四园为北宋民俗文化区。五大园林景观均按宋代营造法式建造而成,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北宋园林景观。
根据“宋风宋韵、雅俗共赏”的方针,大宋御河风景区打造了五台风格迥异的文化演艺节目,其中“宋词乐舞”复原了千年之前的宋词艺术,用古乐器、古乐谱演艺宋词,全国独一无二。
大宋御河水系整体河道蜿蜒曲流,兼以多样化的植物点缀,使水体景观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掩映相透的建筑形成“两岸叠翠、角楼映秀”的景观形态,自然的叠石、趣味的小品、市井的文化,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相得益彰。
开封汴西湖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开封也有独具宋词风韵的汴西湖。
汴西湖位于规划的郑汴新区的开封新区,是衔接新老汴京(东京、大梁、汴梁、祥符)城区的湖泊—森林生态景观风景带。汴西湖水域面积达6000亩,相当于杭州西湖的三分之二。从北向南,西湖被划分为6大功能区,依次为生态湿地体验区(孕水)、滨水休闲商业区(乐水)、文化艺术展示区(赏水)、历史文化演绎区(戏水)、人文主题体验区(恋水)、生态郊野体验区(憩水)。
目前西湖最大的亮点是西岸的银沙滩和组合式扇幕喷泉的水系演出,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西湖都是人气爆棚。
未来,西湖将全面开发餐饮文化区、沙滩日浴区、湖上运动区、休闲度假区,以西湖和沙滩为背景,为游客提供滩浴、浅水游泳、沙滩排球等多种游乐项目。同时,通过对水文化、开封宋文化的挖掘,汲取宋词精华及“汴京八景”之意境,设计的“开封新八景”也将一一亮相。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位于开封市旧城东北隅,北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开宝寺塔(俗称铁塔),东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封城墙。
该建筑群占地近600亩,总建筑面积17579.46平方米,从学校大门向北至大礼堂构成了一条南北长0。5公里的中轴线。中轴线东内侧有博文楼(也称六号楼),东外侧有分布整齐的十间斋房(称东十斋);中轴线西内侧有博雅楼(也称七号楼),西外侧有两间斋房(称西二斋),其西部有清代改建的河南贡院碑和重修的河南贡院碑两个碑廊。
该建筑群总体构图以主体建筑居中,前门后堂,左右斋房,是典型的中国传统书院建筑布局,理性与浪漫交织,秩序与诗意相融,浑厚典雅,美观实用。
该建筑群是河南乃至我国近代高等教育事业历史进程的有力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文化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