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活动总结(篇1)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我们对其真实性不负责任。如有异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予以删除
大带小,小促大
有了两年的学生,一个月后就要毕业了,心里常常有一种莫名的忧伤。于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安排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因为,学生的素质,是今后他们能记住的东西,学科知识或许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活动带来的触动和感动,一定能成为孩子们终身美好的回忆。为了成长,为了积累记忆,我们行动起来
在师徒研究计划中,我在一年级上了一节课。为了六年级的孩子们,我突然觉得这是一个大大小小的活动班!
观察记录表、小学教师任务、合作任务等都是在原教案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但我班的学生只有在课前才拿到任务。预期效果应该是,六年级应该成为引导一年级孩子学习的榜样,及时纠正错误,丰富积累。
坐定——整个教室都坐满了——一年级的39个、六年级的46个、7位老师,大家都觉得有点新奇,因为都不知道我葫芦里的药。一开始,一大一小坐在一起,比较死板,一年级比较活泼,六年级的任务就是提醒课堂纪律。
上课从年级一年级开始,之前的环节都比较顺利,孩子回答,老师记录和分数。
转折点在“共读课文”环节。先由小老师范读全文,我的预想应该是能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但孩子们一开口,我知道,他们紧张了,能达到正确、流利,但没有达到投入、有感情的程度;读完后,是一年级的阅读,这也是正确的。速度比六年级稍慢,但情绪远好于六年级。在交流感情时,六年级的孩子提出:
小朋友声音响亮、朗读有感情、轻声字读得很到位等等可学的优点。我分明看见了一年级小朋友眼中闪烁的自豪感。
答题后抢分环节,开始暖和起来,我的分贝也有了提高。
原定的写字环节和小老师交流故事环节,由于时间不足而被我稍作调整。
带大家一起玩了一把!而到最后,
一、六年级已经混为一个整体,小朋友和小老师成为了学习共同体,一起为争分而努力:小老师忘记了自己监督的任务,帮着出谋划策;小朋友高高举手,争着答题得分。我则冒汗进行活动调节。
师徒活动总结(篇2)
师徒结对活动开展差不多一个学期了。我教龄虽长,但小学语文教龄不长,当师傅确实有点勉强。好在我这个人干什么都努力,努力践行着做为师傅所应尽的责任。我徒弟刘珊珊老师是个聪明能干、热情
开朗、追求上进的好青年,与其说我是师傅不如说我们互为师傅更恰当。主要感觉有以下几点:
第一,刘珊珊老师鲜活地再现了曾经的自己。从刘珊珊老师身上仿佛看到了刚参加工作时的自己。刘珊珊老师现在教的是我班的英语,但学校有意想把她培养成优秀的班主任。她每天除了上好自己的课外,一有时间就到我班坐好听我讲课,上自习,遇到问题就及时地向我询问。一学期里,我目睹了刘珊珊的奋斗成长,这怎么不让我感动呢?
第二,在相互听课评课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师徒之间听一节课,听课本所记录的内容是有形的,在交流中产生的许多思想是无形的,在这有形与无形中我们的教学感觉都在逐步提高。我们师徒二人按照计划结合教学实际坚持每月互听评课,做好听课记录,评课实用有效,刘老师经常主动要求在我班讲课,她为了准备一节充分的课,不断地修订教案,多次试讲,不怕苦不怕累。可以看出,刘珊珊老师
在自发地努力,毕竟上好课是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