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已经如昙花一现般结束了,相信大家都知道每年的公务员考试都会出现几道让广大考生眼前一亮的考题,你知道今年公务员考试有哪些让国考考生“呜呼哀哉”,大为感叹的奇葩题吗,哪一个是让你觉得最为奇葩的考题了?下面我们来看看留学群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为你收集整理带来:2016年国考行测“奇葩”考题大盘点,快看看吧。
一、最“勾心斗角”的题目
甲、乙、丙、丁四人商量周末出游,甲说:乙去,我就肯定去;乙说:丙去我就不去;丙说:无论丁去不去,我都去;丁说:甲乙中至少有一个人去,我就去。
以下哪项推论可能是正确的:
A乙、丙两个人去了B甲一个人去了C甲、丙、丁 三个人去了D四人都去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复言命题推理。甲:乙→甲;乙:丙→非乙;丙:丙;丁:(甲或乙)→丁。以四个人的话作为根据,要求选项不能与四句中任何一句冲突。可以使用带入法验证选项。A项乙丙都去,由乙的话可知乙去丙一定不去,矛盾。B项只有甲一个人去,根据丁的话可知甲去丁就一定会去,矛盾。C项甲、丙、丁三个人去了,四句话都不矛盾,为可选答案。D项,四个人都去,与乙的话丙去则乙不去矛盾。
【盘点】周末出游还得先上演一出宫心计,臣妾心好累。
二、最“逻辑”的言语题
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受到两种基本需求的驱动:第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种“一致性需求”,希望世界的运动符合我们的信仰、理念、态度、经验和预期,即使现实与我们自身的预期不一致,我们也要改变外在的证据来使它符合我们内在的期望;第二,人类需要对外在环境产生一种控制感,我们不希望自己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我们需要找到某种自己能够理解、控制、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可能性。
文中的心理学发现可以解释下列哪一行为?
A.在集体中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B.在明知自己错误的情况下仍固执己见
C.在过于熟悉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并试图改变
D.喜欢用“阴谋论”解释超越自己经验之处的事物
【答案】D。
解析: 题目中的两种情况为:一、当外部环境与我们想法不一致时候,我们会试图改变外部环境来符合我们的期望;二、外部环境与我们的想法不一致,我们会对其寻找某种解释。A项是被外部环境影响到了自身、B项明知自己错误、C项对环境产生厌倦都未体现出外部环境与我们认知的不一致。D项符合第二种情形。
【盘点】你是逻辑题冒充的吧,换了马甲我照样认识你!
行测最“混搭”的常识题:
【代表1】下列俗语描述的现象与经济学名词对应错误的是:( )(重要提示:本题目依据考生回忆还原)
A.覆水难收——机会成本
B.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垄断
C.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边际效用递减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负外部效应
答案:A
解析:覆水难收反映了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机会成本的反面,因为沉没成本是你无论选择做什么,都是不可避免的东西。故A选项说法错误;所谓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的市场由一家企业完全控制的状态,一山不容二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