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刺杀辱母者案栏目,提供与刺杀辱母者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简媜散文《母者》

简媜散文 简媜 母者

  黄昏,西天一抹残霞,黑暗如娟蛹出穴啮咬剩余的光,被尖齿断颈的天空喷出黑血颜色,枯干的夏季总有一股腥。

  辽阔的相思林像酷风季节涌动的黑云,中间一条石径,四周荒无人烟。此时,晚蝉乍鸣,千只万只,悲凄如寡妇,忽然收束,仿佛世间种种悲剧亦有终场,如我们企盼般。

  木鱼与小罄引导一列队伍,近两百人都是互不相识的平民百姓,寻常布衣远从渔村、乡镇或都市不约而同汇聚在此。他们是人父、人子更多是灰发人母,随着梵乐引导而虔诚称诵,三步一伏跪,从身语意之所生念四句忏悔文;有的用普通话,有的闽南语,有人痴心地多念一遍。路面碎石如刀锋,几处凹洼仍积着雨水,相思丛林已被黑暗占据,仿佛有千条、万条野鬼在枝桠间摆荡、跳跃,嘲讽多情的晚蝉、讪笑这群匍匐的人们。

  往前两里山腰有一简陋小寺,寺后岩缝流泉,据云在此苦修二十余载的老僧于圆寂前,曾加持这口活泉,愿它生生不息浇灌为恶疾所苦的人,愿一瓢冷泉安慰正在浴火的苍生。当她荷月而归,一袭黑长衫隐入相思林小径,是否曾回眸远眺山下的万家灯火?蝉声凄切,她的心与世间合流,她痛他们所痛的。那一夜,是否如此时,风不动,星月不动?

  两里似两千般漫长,身旁的他肃穆凝重,黑暗中很难辨识碎石散布的方位,几度让她颠踬不起。她合掌称诵、跪伏,我忽然听到她自作主张在最后一句忏悔文加上女儿的名字,听来像代她忏悔,又像一个平凡母亲因无力医治女儿疾病,自觉失责向苍天告罪!她牵袖抹去涕泪,继续合掌称诵、三步一跪拜,谨慎地压抑泣声,深怕惊扰他人祷告。她生平最怕舟车,途中四小时车程已呕吐两次,此时一张脸青白枯槁,身子仍在微微颤抖。我悄言问她:歇一会儿好吗?她抿紧嘴唇用力摇头,继续合掌称诵观世音,跪拜,噙泪念着“一切我今皆忏悔”。白发覆盖下凹陷的眼睛,如一口活泉。

  若不是爱已医治不了所爱的,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你何苦下跪!

  然而,我只是倾听晚蝉悲歌,心无所求,因一切不可企求。独自从队伍中走出,坐在路过石头上。微风开始格落相思花,三朵、五朵,沾着朝山徒众的衣背,也落在我头上。从我脚边经过,这列跪伏队伍肃穆且卑微,蝉歌与诵唱交鸣的声音令我冰冷,仿佛置身无涯雪地,观看一滴滴黑血流过。又有几朵相思花落了。

  我的眼睛应该追寻天空的星月,还是跪伏的她?那枯瘦的身影有一股慑人的坚毅力量,超出血肉凡躯所能负荷的,今我不敢正视、不能再靠近。她不需我来扶持,她已凝炼自己如一把闪耀寒光的剑。那么,飘落的相思花就当作有人从黑空中掉落的,拭剑之泪吧!

  我甚至不能想像一个女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拥有这般力量?仿佛吸纳恒星之阳刚与星月的柔芒,萃取狂风暴雨并且偷窃了闪电惊雷;逐年逐月在体内累积能量,终于萌发一片沃野。那浑圆青翠的山峦蕴藏丰沛的蜜奶,宽厚的河岸平原筑着一座温暖宫殿,等待孕育奇迹。她既然储存了能量,更必须依循能量所来源的那套大秩序,成为其运转的一支。她内在的沃野不隶属于任何人也不被自己拥有,她已是日升月沉的一部分,秋霜冬雪的一部分,也是潮汐的一部分。她可以选择永远封锁沃野让能量逐渐衰竭,终于荒芜;或停栖于欲望的短暂欢愉,拒绝接受欲望背后那套大秩序的指挥——要求她进行诱捕以启动沃野。选择封锁与拒绝,等同于独力抵抗大秩序的支配,她将无法从同性与异性族群取得有效力量以直接支援沉重的抵抗,她是宿命单兵,直到寻获足以转化孕育任务之事,慢慢垂下抵挡的手,安顿了一生。

  然而,一旦有了爱,蝴蝶般的爱不断在她心内展翅,就算躲藏于荒草丛仰望星空,亦能感受...

与刺杀辱母者案相关的名家散文

江歌案答疑:江母是否可以申请回国索赔

日本留学 日本留学新闻 日本留学资讯

  江歌案件已经过去这么久了,也快接近尾声了,其实结果大家都已经心知肚明,但是大家还是有疑虑。下面留学群来说说江歌案答疑:江母是否可以申请回国索赔。

  1,如果江母对审判结果不满,是否可以在日本的法律程序中再上诉?

  当事人是日本的检方和被告陈世峰方面,对审判结果只有检方可以提起上诉。所以江歌妈妈作为遗属是没有办法再上诉的。如果最终判决结果在15年以下,那么遗属可能会得到检方的同情,检方如果对结果不满,他们可以提起上诉。但是如果最终判决结果在15年以上,比如说18年,那么检方是不会去做出上诉的决定。

  2、在中国能否对陈世峰发起民事诉讼争取赔偿金?

  由于陈世峰是成年人,父母在中国财产不会涉及到赔偿的范围。

  在陈世峰服刑结束后,他作为外国人会被入管局强制遣返回国,当他被强制遣返回国后,在他回到中国后一般来说日本法院的民事赔偿的判决是否还有效呢?这个很难说。通常是在日本在判决在中国是没有任何效力的。

  3、庭审最后一天,辩方律师一直强调刘鑫作证的内容是假证,是虚伪的内容,他说检方不应该相信刘鑫的证词。但证人究竟是不是做伪证这个很难去判断,所以证人去被追究伪证的责任通常是不会发生的。

...

与刺杀辱母者案相关的新闻资讯

篡改高考志愿案:犯罪者必须严惩

高考资讯 高考志愿被篡改

  留学群高考网为大家提供篡改高考志愿案:犯罪者必须严惩,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篡改高考志愿案:犯罪者必须严惩

  被媒体广泛关注的山东胶州考生篡改同宿舍同学高考志愿事件有了新进展,被篡改志愿的考生常升近日收到陕西师范大学今年发出的全校“最后”一张本科录取通知书。

  8月12日,胶州市检察院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郭某某以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作出批准逮捕决定。事情就此得到圆满的解决,但出于同情之心,在奔向大学校园之前,常升要为篡改自己志愿的舍友郭某某写一份“谅解书”,希望可以让昔日同窗得到最轻的处罚,常升的母亲甚至希望郭某某也能顺利去上大学。常升和其母亲的好心可以理解,但法律毕竟大于“谅解书”,对郭某某的定罪和量刑,终究要综合其犯罪事实和结果来判断。只有对犯罪嫌疑人给予严惩,才能让频繁发生的“篡改高考志愿”案件有所收敛。

  继郭某某篡改同学高考志愿后,山东省单县一中高三学生陈某,也因篡改两名同学高考志愿,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据报道,上述两起新闻事件有个共同点:均系受害者同窗所为,其目的,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升学机会,不正当获利。同窗“相残”,令人唏嘘;个别学生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择手段,功利之心如此,更是令人骇然。篡改他人高考志愿涉嫌违法,等待涉事学生的将是应有的惩罚,真可谓“坑了同学,害了自己”。虽说这两起高考志愿篡改案未必有因果联系,但如果不严惩犯罪者,提高犯罪成本,将来就可能发生更多的“高考志愿篡改案”,考生的利益和高考的尊严都将再次受到威胁。翻看媒体报道,近几年,山西平遥、四川眉山等地也出现过考生高考志愿被人为篡改事件。有分析认为,近几年此类事件多发,与一些高考大省考生多、分数线高、升学压力大有关。这固然是客观情况,却不能当作为个别考生犯错开脱的理由。

  面对屡屡发生的篡改高考志愿案件,除了希望有关部门严厉打击之外,最应该做的就是反思,从源头上杜绝篡改高考志愿案件的发生。对于受害者来说,最直接的教训就是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隐私信息,即使是同室挚友,防人之心也不可无。对于教育部门来说,一方面是要提醒考生在志愿填报之时做好技术性防范,尤其是要注重个人敏感信息的保护;另一方面要完善志愿填报制度,对存有考生志愿的信息系统采取更严密的保护措施,运用更科学的技术手段,比如指纹识别等。这些年来,考场防作弊的科技手段有了长足进步,防止志愿被篡改的技术手段也应当跟上。

  最后,在对志愿篡改者依法严惩的同时,也要保护无辜受害者的权益。考生分数线达到,却因志愿被篡改而未被录取,有关方面也该在听证与事由公开的前提下,必要时开启补录补救的绿色通道。此次录取常升的陕西师范大学的做法值得点赞,但记者更希望不是“特事特办”,而要形成一个完整的补录流程机制,让更多受害者有学可上。

  小编精心为您推荐:

  2016年全国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及公布时间

  

从“留学生刺母案”开庭反思中国式母爱

母爱 母亲 儿子
留学群liuxuequn.com为中国留学生提供海外时事新闻:《从“留学生刺母案”开庭反思中国式母爱》10月21日人民网报道。

19日,备受瞩目的“浦东机场刺母案”,在浦东法院开庭。此时,距离事发已过去半年多,在罪与罚、情与法之间煎熬了半年之久的被刺母亲顾女士,终于见到了刺伤自己的儿子汪津(留学群 liuxuequn.com)。整个庭审中,她至少3次情绪失控,或抽泣,或哽咽,还有一次双手合十,含泪请求法官轻判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留学群 liuxuequn.com)

从案发到开庭,已经过去半年时间了,在这半年的时间里,作为受害人,这位母亲必定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心路历程,期间所承受的痛苦和煎熬,是我们这些旁观者所无法体会的。在法庭上,这位母亲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为曾经给自己带来深深伤害的儿子辩护,希望能够减轻他的罪责,母爱的伟大可见一斑。

在为儿子辩解的同时,这位母亲也充满了深深的自责,觉得自己不称职,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儿子。以笔者的看法,这种自责要比单纯出于母爱的辩护更有意义,更值得我们反思。在案件发生之初,就曾经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国式母爱”的热议和争论。很显然,这样的热议和争论是有益的,有助于我们越过情感的羁绊,抵达理性和理智的彼岸。我们毫不怀疑“中国式母爱”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母爱一样,都是伟大的、无私的、高尚的,她们对孩子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乃至于孩子对自己拔刀相向,差点丧命于孩子的刀下,自己还要为其苦苦求情,希望法律予以轻判。

但是,“中国式母爱”也有情感有余,理智不足的弊端,这就往往导致母亲对子女的爱过多、过滥、过于没有保留和条件,最终也让孩子产生了错觉和依赖,成为一种有害无益的溺爱。还是以刺母事件为例,作为一个成年人,即使你在留学,就一定要用父母的钱吗?父母寄钱晚了或者是少了,就一定要迁怒于母亲,甚至要去冰冷的刀子去伤害自己的母亲吗?儿子当然需要接受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但是又是谁造成了儿子对父母这种过分的依赖?如果不是之前的有求必应,不是之前毫无条件和保留的爱,也许就不会是今天这种结果。

母爱可以是无私的,但未必就是没有条件和没有边界的。“中国式母爱”的一个普遍弱点,恰恰就是重感情、轻理性;重奉献、轻教育。结果就是只知道付出,而不懂得“索取”,这里的索取不是要求孩子回报物质和金钱,而是回报以责任感、回报以心理上的健康和人格上的健全,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教育和引导给予孩子的。

纵然受害人是自己的母亲,但凶手也必然受到法律的惩罚,而对“中国式母爱”的反思,却不应该随着庭审结束而停止。(留学群liuxuequn.com)

...

汪晶的“机场刺母案” 心理健康成留学课题

据日本《中文导报》报道,24岁的上海留日学生汪晶,3月31日在上海浦东机场因留学费用等问题与母亲发生争执。他从包内抽出两把尖刀,对身后毫无防备的母亲头部、手臂、腹部、背部多处进行砍、刺,致母重伤。事件引起广泛关注。

10月31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宣判,认为汪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公诉机关指控罪名成立,法院不采纳辩护人根据鉴定报告提出汪某案发时“自知力无”,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不构成犯罪的意见。法院一审判处汪晶有期徒刑三年半。

汪晶的“机场刺母案”,虽是令人匪夷所思的突发个案,却因受到媒体高度关注而为社会观察一部分留日学生的身心状态提供了一个例证。他们人在海外,他们在经济上能否自立,在学习上能否投入,在心理上能否适应,在人生路上能否健康成长,不仅是父母,也是整个社会关心的课题。

一、机场刺母留学生的身心焦虑

汪晶为了留学费用,在机场刺了母亲九刀,导致她重伤。病床上妈妈顾女士微弱地说了一句话“这是我的命”。

汪晶生于上海,从小父母离异。小时候的汪晶,经常被喝醉酒的父亲责备、打骂。为此,母亲顾女士希望以物质上的生活满足来弥补对儿子的精神亏欠。汪晶没考上重点中学后离开上海,投靠了远嫁到日本的大姑妈,后因种种原因离开了姑妈,独自一个人搬出租房,开始在日独立生活和学习。在日本留学期间,汪晶做过中介、洗过盘子、当过营业员。他被人欺负而出现了精神幻听,这成为精神疾病的始因。母亲顾女士省下生活费用供他读书,太宠他,却难以为继。今年3月31日,汪晶最后一次在电话中索要钱财,母亲因无法承担而拒绝。之后他一时冲动,飞回上海,在机场刺伤了前来接机的母亲。

央视主持人柴静认为判决对舆论是一个颠覆□□在事实未清之时,舆论认为汪晶在日挥霍无度,冷漠无情。但判决结果显示,留日学生汪晶其实是精神分裂征患者。汪晶接受采访时说...

留学生刺母案“自知力无”能否免责引争议

留学生
本文《留学生刺母案“自知力无”能否免责引争议》由留学群(liuxuequn.com)11月04日转载于《法制日报》。 由于母亲一口拒绝向自己提供留学日本所需的学费、生活费,刚下飞机的24岁男青年汪佳晶从背包中拿出尖刀捅向母亲,就此在上海浦东机场上演了一场令人震惊的刺母血案。

10月31日上午9点30分,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对备受关注的浦东机场“留学生刺母案”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汪佳晶有期徒刑3年6个月。

这一案件从发生至今一直为公众广泛关注,而汪佳晶的司法鉴定意见书上一个“自知力无”的名词,在被其辩护律师引用做无罪辩护的理由后,更是掀起了广泛的讨论。究竟何为“自知力无”?这与被告人承担刑事责任是否相关?《法制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访。

留学生刀捅亲生母

今年3月31日,在日本留学近5年的汪佳晶从日本东京乘坐飞机回到上海浦东。登机前,汪佳晶曾致电母亲急需生活费,表示自己“没钱了,都要饿死了”,在遭到母亲拒绝后,汪佳晶愤然搭机回国。

当晚8点30分,汪佳晶抵达上海浦东机场,拿好托运行李后,他在候机楼见到了母亲。汪佳晶事后承认,当时他问母亲的第一句话就是“钱到底有没有,给不给我”,然后双方发生争执,汪母明确表示已没有财力再供其继续求学,汪佳晶随即走向出口处,汪母紧随其后。

当听到身后的母亲唠叨“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时,深受刺激的汪佳晶从随身的托运行李包内拿出两把尖刀,对母亲头部、手臂、腹部、背部多处进行砍、刺,毫无防备的汪母受伤后最终倒地,汪佳晶在逃离现场时被民警抓获。汪母的胃、肝等多处内脏破裂,一度生命垂危。经法医学鉴定,其伤势构成重伤。

“我脑子一片空白。”到案后,汪佳晶曾这样描述自己袭击母亲时的情形。

2011年6月,经司法鉴定,汪佳晶患有精神分裂症,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具有受审能力。8月1日,公安机关以汪佳晶涉嫌故意伤害罪向检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9月14日,检察机关正式向法院提起公诉。

10月20日上午9点30分,这起备受社会关注的“刺母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第一法庭公开开庭审理。

“自知力无”可否免责

在此前的庭审中,公诉人指出,被告人汪佳晶持刀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应当以故意伤害罪追究其刑事责任,依法应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鉴于汪佳晶作案时具有限定刑事责任能力,依法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汪佳晶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依法可以从轻处罚。

尽管两处提到“从轻处罚”,但汪佳晶的辩护律师对此并不认同,在他看来,根据检方提供的司法鉴定意见书,谈及汪佳晶“自知力无”,这证明事发当时他已经完全丧失了辨认自己行为的能力,既然作案时属于发病期,主观意识已经丧失,汪佳晶应当不负法律责任。

而作为受害人的汪母护子心切,也一再强调是自己忽视了儿子的精神疾病:在今年日本地震时,儿子曾经告诉她“耳朵里有异响”。而早在2009年,她和丈夫也已经发现儿子的行为有些异常。“有一次他回国,我们3个人走得挺好,突然他大叫一声,我们都觉得很奇怪。”

对于辩护人和家属的这一观点,公诉人认为,这是“断章取义”,鉴定书中的完整表述是:“谈及与母亲的争执时,自知力尚可;在日本的种种不如意时,显得情感欠协调,主动意志活动病理性增强,记忆、智能尚可,自知力无。”

至于鉴定书对汪佳晶作案时的控制自我行为能力,公诉人认为鉴定书的分析已...

"留学生刺母案"敲心理警钟三建议缓压力

警钟 留学生
本文《"留学生刺母案"敲心理警钟三建议缓压力》由留学群(liuxuequn.com)04月29日转载于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月初,旅日留学生汪某在上海浦东机场,将刀刺向自己的母亲。该案发生后,引发社会广泛讨论。

“留学生刺母案”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出国留学热潮下,海外学子可能面临的心理问题。他们远渡重洋,日夜被孤独困扰,该如何化解心理压力?他们独在异国,面对文化差异,又该如何适应?

汪某称和妈妈感情挺好的。东方卫视视频截图

一段“苦旅”

赶不走的孤独压力

“留学是一段‘苦旅’,几乎每个留学生背后都有一段辛酸的故事。”小王刚刚从日本回国,回首那段留学经历,她感慨万千。孤独和压力成为了困扰每个留学生的一大问题。

“刚开始我感觉一切都很新鲜。然而当这种新鲜感逐渐开始淡去时,我发现自己开始不可抑制地想家。再加上身处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也没有太多的朋友,这种孤独感就愈发强烈。”在加拿大卡尔顿大学读书的刘伟男这样形容自己刚出国时的心情。

“苦、累,从来没有过的累。”小王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我们家没钱,出国的第一笔费用是借的。到了日本之后,我必须要自己挣学费,而且还得想办法把借的钱还了。我在国内连饭都没有做过,但是到了这里,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动手,所有的压力都要自己承担。”

因此,很多留学生走出国门要面对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开始一段独立自主的生活。

两个国家

挡不住的文化差异

中国有句古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都不相同。因此,如何适应异域文化成了留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开始的时候,文化的差异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冲击会带来一些心理上的负面影响。随后逐渐适应,达到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但是不同人的适应能力决定着这个周期的长短,甚至很多人一直都没有走出这个阴影。”小旭在芬兰留学,谈到文化上的差异他这样感慨。“我觉得为了更好地适应异域文化,我们应该多了解当地的文化,并且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学会沟通和倾诉来释放负面情绪。”

“当我内心苦闷迷茫时,会积极想办法解决。另外,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校园和社会活动,能让我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适应不同的文化。”刘伟男说。如今,他不仅利用课余时间在餐馆打工,还做起了助教的工作,逐渐地适应了加拿大的生活。

...

解读留学生“刺母”案 我们需要怎样的亲子关系

孩子 父母 儿子
留学群liuxuequn.com为中国留学生提供海外时事新闻:《解读留学生“刺母”案 我们需要怎样的亲子关系》04月12日解放日报报道。

这是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悲剧:4月1日,顾女士到浦东国际机场接从日本留学放假返沪的儿子,两人见面不久,顾女士被连刺9刀,倒在血泊中,险些丧命。刺伤她的,正是她的亲生儿子。

“目前伤者病情稳定,但是情绪相当低落……”昨天,记者从顾女士所在的医院得知最新情况。伤害她的儿子汪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这是刺痛大众视线的9刀,这也是一个十分极端的个例。案件仍在调查之中,但从这场悲剧里,旁观者无论是身为父母的还是身为子女的,许多人从愕然到开始反思与追索……

【反思篇】“刺母”悲剧缘何发生

是因为“啃老”不成吗?

据媒体报道,这位赴日留学生汪某的每年开销约为30万元至40万元,基本由父母承担。对于行凶原因,汪某称,母亲表示不会给他钱,但母亲矢口否认曾与儿子因寄钱的问题发生争执。

【思考】

20多岁的成年人,还不断向父母要钱,正常吗?“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在生活上不希望孩子吃苦,总想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我想这位留学生母亲同样如此。”章先生说。章先生的女儿,和汪某同龄,即将赴美攻读硕士,学费不菲,章先生总是安慰女儿“不用担心钱的事”。

在章先生看来,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并没有错,尤其是面对应试,学生的精力往往只够埋头苦读,家长也不会要求孩子去干家务、实习,更别提打工挣钱。但章先生也担心,一些孩子将向父母要钱视为 “理所当然”,20多岁还不懂得责任,甚至没有基本的自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这样才会发生“刺母”这种极端事件。

“在物质上无条件地满足孩子是一种溺爱,会害了孩子。”章先生反思道。

虽然家长有责任督促子女早日独立,但要做到不“啃老”,恐怕也需要子女们主动。“其实父母要是不出这笔费用,我可能会选择先工作两年,攒点钱再出国深造。”小章说,她曾赴法国交换学习过半年,深深懂得独立的重要——“光是依赖父母,回国怎么找得到工作,找到也很难真正走得长远”。在保障学习的前提下,她会尽可能地打工挣钱,减轻家庭负担。

是因为留学而疏远吗?

据报道,儿子赴日5年,母亲几乎每天都会和儿子视频聊天,但从大二开始,她感觉到儿子学习压力不小,人也越来越孤僻了。放假回到上海,也不喜欢跟别人交流,经常自己一个人呆在家里看书、上网。

【思考】

不少留学生父母最担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孩子远在千里之外,与父母沟通日益减少。“每次过问他的生活或学习,没说几句话,儿子就嚷嚷着‘烦死了’,再说两句就冲着我吼。”方女士说,自己隔三岔五要给远在悉尼留学的儿子小陈打电话,但嘘寒问暖,换来的只是儿子的不耐烦,难得约好时间网上视频聊天,往往没说几句儿子就下线了。方女士只好辗转找到儿子幼年的朋友,转达她的关心。“根本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方女士说,她似乎有些理解被刺母亲的心情。

其实,许多亲子关系的交流不畅,不仅是留学造成的,而且往往来自多年积累。“大概从十七八岁开始,我就懒得和父母说话。”小陈说,沟通困难的背后,是两代人不同的思维和处事方式,“50后”的父母与“80后”的子女,价值观形成于中国社...

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