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讯 美国教育是许多人比较仰慕的,美国有着世界上最顶尖的教育水平,有着许多中国学生向往的世界级高等学府。因此每年也就使得许多的中国学生远赴美国,留学深造。然而一位中国校长却道上了一堂遗憾的美国课,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家请看下文!
在美国里奇利中学(Ridgely Middle School),我旁听了一节自然科学课,内容是“科学家”,看教材,发现就是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以及科学史上对这些科学家的评价。
这样的内容该怎么上呢?这位教师想的办法不错。
每个学生都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科学家,然后为其建一座纪念碑,并拟定碑文,要求有这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的介绍,有其研究成果的介绍及相关的评论。
这个课堂设计确实不错,许多学生用硬纸板、塑料泡沫等材料制作了与真正的纪念碑同样形状和大小的碑,教室里摆满了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碑。
这节课,就是学生们来交流自己制作的纪念碑和碑文。看得出,学生做纪念碑及碑文做得很用心,对这次展示和交流也很期待。
但是,这堂课到最后却算不上是一堂成功的课。
在大约45分钟的课堂时间中,一共有十几名学生陆陆续续走上讲台,朗读自己制作的碑文,但老师却始终坐在办公桌后面听着;
听完后大家鼓掌;然后学生把作业交给老师,他看一看,似乎还记录了一点什么;
然后再抽签,抽下一名学生上台宣讲。
整个过程中老师也没有说过一句话,其他学生也就坐在下面听着,也没有说话。偶尔有个别学生举手,但老师没有看到。大部分学生还是认真听的,但也明显有学生走神。
整个课堂总体上显得比较沉闷。
先说说这堂课成功的地方。
第一,科学家的事迹介绍,这样的课属于纯粹的知识课,其学习过程就在于记忆。教师用“制作纪念碑”的方式,把一个“记忆”的过程转化为一个“制作”的过程。
“制作纪念碑”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制作纪念碑,对“科学家事迹”会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留下一个深刻的记忆。
第二,理解“科学家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是一个纯粹的“知识输入”的过程,而制作纪念碑这个活动让学生把一个“知识输入”的过程转化为一个“知识输出”的过程。
尤其是撰写碑文,需要学生们对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有一个概括提炼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会有助于学生对科学家的事迹和成就形成全面的、深刻的理解。
第三,不同的学生制作不同科学家的纪念碑,然后让学生们在全班展示。在这里,“全班展示”即是合作学习,大家共同完成“科学家的事迹”的学习任务。
但是,一堂预期很好的课最后却没有取得应有的成功,问题出在哪儿呢?
从教学形态来说,这一堂课是展示交流,属于活动化的教学。活动化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互动。
这堂课有学生的活动,但是从头至尾都只有学生的单向的活动,没有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此乃失败之原因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