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是中国的毕业季,莘莘学子们历经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将告别校园生活。那些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在中国是如何学习生活的,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又有怎样的规划呢?
外表优雅气质温和的潘杜莎,来自印度首都新德里,今年8月,她才满20周岁。她来中国学习已经两年了,目前在北京语言大学读本科,现在的学习内容以语言为主,下个学期,她准备选择经贸汉语专业学习。
在印度,潘杜莎是独生女,家里的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父亲有自己的加工企业,母亲是传统的印度女性,在家操持家务。传统上,印度父母对于女儿出国留学或工作,都不太赞同。但是对于潘杜莎自己选择学习汉语的事情,她的父母持完全支持的态度。他们并没有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把自己的女儿“拴”在身边,或者是希望女儿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这在印度这样的传统国家里,是非同一般的举动。正是在开明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之下,潘杜莎才有了这份普通印度女孩不易得到的留学经历。
2009年,潘杜莎曾随父母一起到中国找学校,为留学做准备。
潘杜莎说:“2009年我和父母来中国看过之后,很喜欢这里,已经不想继续在高中学习了,希望能马上来中国学习。在印度,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大学,情况要比印度好,所以就不想在印度继续学习了。”
终于在2011年,18岁的潘杜莎圆了留学梦,只身一人来到了中国。刚开始留学生活的时候,虽然在生活、饮食方面有一些不适应,但她坚持了下来。她说,自己既然做了留学的决定,什么困难都不应该是问题。现在,只有在特别想家的时候,她才会在公寓的厨房里做一些印度传统餐食。可以说,现在的潘杜莎已经完全适应了中国的生活。她告诉记者,自己过得很开心,感觉在中国很幸福。
谈起学习汉语的由头,潘杜莎与其他的留学生有很大的不同。她说:“我很喜欢学习语言,在印度的时候学习过西班牙语和法语,高中毕业以后,想在语言专业方面继续学习,我觉得西班牙语和法语都比较容易,就想学习一门比较难的语言,所以选择了汉语专业。”
抱着挑战自己的心态,潘杜莎选择了“高难度”的汉语。但是就连她自己也没有想到,汉语学习是如此复杂,难度之大,超乎了想象。历史、文化、报刊阅读等等课程,就让她尝到了挑战难度的“苦头”。
在学习汉语之初,她和所有留学生一样,先就读于预科班。但是极富语言天赋的潘杜莎,一个学期的预科班结束之后,就以过人的能力和优异的成绩跳过一年级上半期,直接学习一年级下半期的课程。现在,潘杜莎的汉语表达非常流畅,与中国人的沟通完全没有障碍,就像是一个在中国生活了多年的“中国通”,根本看不出她是一个刚刚学习了两年汉语的留学生。就在六月份,她在印度的亲戚来中国旅游,她替他们订酒店,带他们去北京的各个名胜古迹游览,充当翻译,各个环节都没有问题,她的亲戚都惊讶于她的汉语水平。
潘杜莎说:“目前,已经完全习惯了这种独立的生活。我觉得学习语言,去这个语言的国家去学习是最好的,如果我在印度学习汉语,两年的时间,达不到目前这样的效果。”
潘杜莎说,在中国,学习的环境非常好,学习的气氛很浓。在中国这两年的学习生活中,用潘杜莎自己的话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增强了独立生活的信心。在印度,作为独生女儿的潘杜莎,每日与父母厮守,片刻不离,即便是不在父母的身边,也是在祖父母的身旁,过着一种“从家到家”的日子。而在中国的学习过程中,她每天都要独立面对各种事情,彻底告别了“乖女儿”的生活。
时下正值中国的毕业季,在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