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留学生活记录

2013-02-23 11:00:57 ly 日记


新西兰留学生活记录

  当我一年前做上飞机从遥远的故乡飞到新西兰求学的时候,和每一个充满梦想的人一样,心中的希望和激情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幻想。飞机着地时,我的心情激动不已,抬头看云飞万象,极目处帆影千重……街边更是古堡参差、大厦林立、洋人如织。要不是心疼昂贵的漫游费,我当时就想拿出电话,将这一切告诉我的父母、朋友,好想让他们也能分享我心中的愉悦。

  Aic塔

  新西兰世称风帆之都,整个城市分为南北两个岛屿,由海港大桥联成一体。在最繁华的昆街附近,有一处地方,必须要看地图才找得到,scotia的下坡,昆街的上坡,这正是我的住所。但是此处之所以具有神秘色彩,并不是因为由于其另辟蹊径的矗立环境,和生存在日夜不停的车水马龙中以及夜半醉汉的叫骂和大笑声中,甚至不是它勇于择邻而居,与“白宫”比邻的毅力(白宫是一个深夜人体艺术研究场所,简称情色夜总会),它的伟大在于,在这种环境下,竟然无法放下自身的矜持,成为了一座中学学生宿舍。

  恬静如此的它毅然挺立在城市污浊的最深处,又如何能以公寓自居,虽然其身高十层未满,但它仍有一个使人引颈的名字——塔(tower),新西兰市政府为了纪念它的存在,另一方面为了压制它的声望,平衡昆街的重心,不惜重金砸下一座极为叫嚣的建筑,名为天塔(sky tower)。两塔在昆街东西遥望,召相辉映,成为一代佳话。

  新西兰的原始居民是波利尼西亚种的毛利人,昆街上毛利人众多,他们和他们的日本同胞毛利小五郎一样,都酷爱尾行,目的通常是为了劫财,他们凭借自身的肤色往往能巧妙的融于黑暗之中,只露出双眼,使你有萤火虫跟着你的错觉。当你正为你自己的魅力沾沾自喜的时候,他们就会突然问你借两个子儿,这种令人形成差异的方法往往令人猝不及防,并屡试不爽。但是毛利人通常很少找上塔来,甚至在塔附近徘徊,除了它非凡的塔格魅力的影响以外,更重要的是一位护塔罗汉的存在。他是一个谜一样的男子,从他被岁月弄皱的面孔搭配天津饭的身材,很难精准的的猜出他的真实年龄,其诡异程度直逼火箭穆大叔。

  唐人街上的“老油条”

  相信每个留学游子,初来乍到异国,除了安顿好入学住宿等杂事,第一时间要了解的或说要认清的便是“唐人街”。不管你是内地人、新加坡人、台湾人还是香港人,总之全都是华人。在那里可以找到心灵的宽慰,精神的依托,更是维系独在异乡那一丝中国情节的重要纽带。虽然大部份国家的“唐人街”远不如想象中的繁华、现代、时尚,甚至乎有回到旧社会,时光倒流的感觉。“与时共退”是最恰当的注解与感慨。

  我常去一家叫“龙”的广东餐馆,不大,很朴素,根本不能拿来和北京数不尽的大小酒楼相提并论。这家餐厅典型的中国红灯笼、屏风、对联组成了所有中国店铺的标准装饰。一般下午去的时候,沏上一杯普洱茶,然后服务生推着小车过来,春卷、虾饺、麻球、豆沙饺,各式点心一应俱全,正宗的中国味道。茵蕴茶香里,听好友说着生活,学习种种,窗外是午后灿烂无比的阳光,只觉得仿佛生活从来就是这样。

  在唐人街上,闽南话、广东话、上海话、普通话满大街“自动调频”。还有移动中医按摩、海味店、金铺、街头民间二胡艺人、传统中国礼品、食品、蔬果。挤满国人的中国银行营业大厅,满载着中国人勤勉、忠孝的浓浓情意,也构成了唐人街独特的风景线……

  尽管如此,国人还是愿意隔三差五的往这里出入,仿似若不定期报到就缺少什么甚至失魂落魄。喝个茶、吃碗面、买点国货、捡副中药,都是来到这里一等一的大事。不经意间,记下了这里的一街一铺、一草一木。再过些时候,进出自如、融入渗透。偶有书信好友,除了通报近况、学业生活、点滴感悟,总不忘自嘲,身份、角色今非昔比。穿梭于中西合璧的城市时空下,全赖岁月有功,屹然成为了唐人街上的“老油条”。

  多元文化的碰撞

  走出国门,最大的变化与区别,想来除了要从此远离父母乡亲,独立自主,便是如何在一个陌生而又充满幻想与激情、神秘又好奇的国度,开始属于自己的生活……课堂上,说的都是一种语言,可都出自不同肤色、不同国籍人群之口。努力地听、猜、观、辨下来,终于分清什么是日本英语、韩国英语、新加坡英语、印尼英语和中国内地、香港及台式英语……是有趣的,也是收获的。只因那本身就代表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习俗、背景……那是一道让自己可以探索这些奥秘的大门,可以放飞思想解读那些自己从未到步但又依稀熟悉,可以勾勒的画面。日本人为什么喜欢不停鞠躬?韩国人为什么喜欢盘坐?香港人为什么女人不太像女人?台湾人为什么国语那个腔?印尼人为什么要时常祷告?柬埔寨人为什么带劳力士去上课?泰国人为什么不是变性就是同性恋?十万个为什么。我尝试每天自己发问、自己找到答案……

  在语言学校的日子很轻松,刚去就分到了最好的班,但是闲着的时候总觉得花这么多钱学到的好像太少,于是想去打工,后来才知道预科生根本不准打工,只有上了大学才可以。于是,我就把精力花在了一些文体活动上。

  有一次跳舞“选秀”让我印象特别深。好友阿伦赛前对我说,你一定要好好表现,把韩国人、法国人、新西兰人都比下去。因为那天多是国际留学生,新西兰本地的只三个,只有我一个华人,国际气氛很浓。亚洲人性格内敛,大型活动常常神龙首尾都不见。我既然出头了,跳的难看的话一定会被口水淹死。赛前热身的时候,一个法国男孩JACKSON在模仿迈克?杰克逊,练太空步。我陪他一起练。小男孩学舞的时候很认真,笑起来很干净。场上同时也出了点意外先是印度姑娘跳完之后很没信心,在一边哭,我和其他参赛者拼命地劝。后是小法国JACKSON的音乐没办法播,还好我IPOD里的货色齐全有杰克逊的歌就用了IPOD代替。

  我比赛的时候,BETERLY、鲁萧、MIKI小天哥,都说因为我喊哑了喉咙。我真的没想到,就连平时对文艺活动完全不感兴趣的麦迪,也破天荒的从头看到尾。无论如何这一票朋友让我真的很感动,尤其是天哥的小身板,在没和COW哥双剑合壁的情况下,居然在人群中呐喊,实在感天动地。

  当主持人将要宣布冠军的时候,居然听见全场疯狂的呼喊我的名字,像在梦中听到的声音。之后的数学课我受到了难以想象的待遇——全班鼓掌,之后老师和同学把课停了五分钟,对我进行采访。有个韩国人居然想和我照相,原来来自不同国家的我们都那么友好谁也没有想象那么坏,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那么多仇恨。

  刹那间的成长

  曾几何时,总想脱离父亲的庇护、母亲的严慈快点长大,总自觉思想的代沟、思维的差异,面对父母那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爱恨交织……终于有一天,当背上行囊、踌躇满志地和双亲挥手告别,独自踏上异国他乡求学“征途”时,兴奋与放飞的心灵,伴随了好些不眠之夜。

  寄居在外国老太太家中,每天吃着三文治、炸土豆、青豆,肚子却似乎从未曾饱过。商学院里的语言压力,来自于身边不低于五六英文基础的同班们。又聋又哑的艰难度日中,仿佛看到爸爸妈妈焦虑而关切的目光……

  在夜深人静的晚上,第一次感觉到孤独和无助渗入到神经骨髓,也第一次有了真正意义的反思——思亲、思乡、思恩。

  想到了自己从蹒跚学步到青春萌动的一点一滴,想到了听到妈妈满院叫喊名字,而又偏偏躲藏不出,与她淘气斗气的场景,只为入夜而返妈妈那句以后再也不骂不打的呵宠与怜爱,曾经的调皮捣蛋不经意已蜕变成人,带着对未来的梦想与激情,飘洋过海来到寻梦的异国他乡。父母的叮嘱还历历在目,自己对自己的期许也不停重复不断鞭策,正因有了人生中最好的榜样——可爱可敬可亲的双亲,他们勤勉,务实,进取,谦和,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是敬业乐业,无所欲求的身率师表。他们就像大海里一座指航的明灯,指引我要前进的方向,照亮我生命的意义,让我时刻不忘哪里是自己的根,何时该归航,学习的收获不仅限于课堂,更多的感悟还是来自于体验。

  当偶尔听到乡音,读到国闻,涌出的都是无言而喻的民族自豪感!!是的,祖国正在强大,中国正在崛起,未来的世界舞台需要有中国人的精彩表演,内心肩负着的使命,不仅是对得起父母含辛茹苦的积攒,更是潜心研读,海纳百川后的报效祖国。

  是这样的自强,自立,自爱支撑着每天的早出晚归,坚定着日以继夜的废寝忘食……遨游在自己面对生活,把握生命,创造生机的每个留学时分,也拥有了刹那间的成长。

[查看更多请点击新西兰生活信息相关链接]

  留学生活全攻略

  保险与医疗:在新西兰,每个国际学生在入学时都会要求购买医疗与旅游险,每年需要缴纳400多新元,如果生病了就可以去医院治病,病好后都可以报销。

  但是这个保险不涵盖看牙医和买眼镜,因此如果在新西兰看牙医或者买眼镜将会需要支付高额的费用。所以,留学专家建议,留学生最好在出国前补好牙、买好几副眼镜。此外,在新西兰的药店只能买到维生素、眼药水之类的保健药,不能买到治疗性的药物,因此为了避免发烧头痛感冒了都要往医院跑,建议出国时携带一些常备的药物。

  留学礼仪大盘点

  见面时向人高兴地打一个招呼是增加生活乐趣的一种礼节形式,是会令人们感到愉快的;如果这种招呼没有引起对方的注意,或者被忽视或者被置之不理,都是对人失礼,也是很不礼貌的。

  见面时,最简单的问候语就是“Good morning(早上好)”,“good afternoon(下午好)或“Good evening(晚上好)”。在新西兰人们见面时常喜欢说Good day!对不甚熟悉的人或者任何与你匆匆擦肩而过的人,都可以这样打招呼。在好友之间,最常见的招呼方式就是问候一声 “Hello(喂,你好!)”青年人对长者,学生对老师,都不应该这样打招呼。

  通常同别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要握手。与好久没有见面的朋友相逢的时候,通常也要握手。不过见面时并不是非握手不可,只是微微欠身鞠一个躬也是很礼貌的。在两人是同一性别的时候,通常是由年长的人先伸出手来;在两人是不同性别的时候,要由女子先伸出手来。

  如果一个男子带着手套,他应该先摘下右手手套再握手。如果由于什么原因摘手套有困难的话,他必须说一声“Excuse my glove(请原谅我没有脱手套)”,女子则不必脱手套。

  在打招呼的时候称呼对方的姓名,任何时候都是得体的。你可以说:“Good morning,Mr. Michael(早上好,麦克先生。)”如果不是好友或同学,应该称呼对方的姓氏。

 

分享

热门关注

日本留学省钱技巧分享2021

日本省钱小技巧

如何适应留学生活 留学社团选择技巧

留学生活适应方法

日本留学生活分享 留学日本真实情况介绍

留学日本经验

德国留学生真实生活分享 怎样适应出国留学

德国留学生活

西班牙留学省钱技巧 去西班牙留学的费用有哪些

西班牙留学技巧

新西兰留学生活分享

留学国家选择

新西兰留学生活经验分享

留学真实生活

如何快速适应新西兰留学生活

新西兰留学

新西兰留学生活有哪些注意事项

留学注意事项

去新西兰留学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新西兰留学生活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