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欧洲暂时陷入革命低潮,封建势力甚嚣尘上。但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欧洲和北美,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于是,为了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加快发展步伐,俄、英、德、意、日等国通过不同方式,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具活力、最先进的一种生产方式。
一、俄国的1861年改革
1、改革的背景(原因)
(1)内因 ①19世纪上半期,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市场狭小、劳动力缺乏、工业发展缓慢)
②社会矛盾加剧,农奴暴动频繁(*实质是自下而上的消灭农奴制的尝试)
(2)外因:19世纪50年代,农奴制的存在导致俄国的落后,有导致俄国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矛盾
*综上所述,正是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影响了沙俄的对外扩张,并造成严重的政治危机,危及沙皇专制统治。因此,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春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进行农奴制改革。
2、改革的进行与内容
(1)改革: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2)内容:农奴有人身自由;可以高价赎买份地。
3、改革的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改革的影响
(1)积极影响: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了和国内市场,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消极影响:改革很不彻底,实际上时对农民的大肆掠夺(高价赎买份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资本主义发展仍落后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
*比较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异同点
(1)相同点:①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实现富国强兵;②结果都有利于俄国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③起因都不同程度地受西欧的影响
(2)不同点:彼得一世改革中为了尽快发展俄国工业,鼓励工场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当工人,实际上强化了俄国的农奴制;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解放农奴,平息国内农奴的抗争,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二、美国内战(资产阶级革命)
1、背景
(1)领土扩张与“西进运动”
①领土扩张:美国独立后,采取购买、武装颠覆或发动战争等手段,先后获得路易斯安那、佛罗里达、德克萨斯、加利福尼亚、亚利桑那、新墨西哥、俄勒冈、亚利桑那南端基拉河流域、阿拉斯加等地,于19世纪中期,领土从大西洋扩展至太平洋沿岸。
②“西进运动”:一方面印第安人被屠杀和驱赶,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得到开发,客观上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西扩展。
(2)同属于资本主义经济德的两种不同的经济形式(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之间矛盾的激化,双方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19世纪上半期,废奴运动高涨,甚至发生武装起义,南北方的矛盾日益尖锐。(*南北方矛盾的产生及表现)
2、导火线:1860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总统(*当时,共和党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民主党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利益)
3、战争经过(1861—1865年,又名“南北战争”)
(1)1861年,南方一些州成立南部同盟,挑起战争(*战争初期,南北方实力比较与南方占优势的原因)
(2)1862年,为扭转形势,林肯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内容及作用)
(3)转折点: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后,北方获得战争主动权
(4)1865年,南方投降,内战结束
4、结果:北方获胜,但不久,林肯遇刺
*北方获胜的原因:双方力量对比和人心向背有利于北方;林肯及时采取一些顺应民意的措施
*评价《宅地法》:1862年颁布的《宅地法》,其意义不止是激发了广大人民的革命积极性,扭转了战争局势。此外,《宅地法》的颁布,堵塞了奴隶制经济形式在西部的扩张之路;《宅地法》颁布后,西部迅速开发,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原料产地,使美国经济得以在内战后迅速发展,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5、美国内战的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6、(1)积极影响: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2)消极影响: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黑人仍受到不平等待遇
*比较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和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异同
(1)相同点:结果相同,广大黑人和农奴得到了人身自由,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自由劳动力,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不同点:解放的方式不同,美国是凡叛乱诸州的黑人奴隶无条件获得解放;俄国是通过赎买方式。
高考政策 | 高考改革 | 自主招生 | 异地高考 | 招生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