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日报》
陈骁绘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 今年11月,小文长舒一口气,她留学美国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但出乎她意料的是,“班上多是中国学生,倒没什么不适应”。小文之前对陌生环境的担心,也因身边众多熟悉的中国面孔而烟消云散。
“清华大学”清一色华人大学?
来自《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2)》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超越印度成为赴美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根据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国的统计,中国也已成为这些国家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
在庞大的中国留学生群体中,小文遇到的情形也渐渐普遍起来中国学生扎堆挑选就读国家、就读学校、就读城市、就读专业。
日前发布的《2012年出国留学趋势调查报告》显示,从留学目的地看,美国仍是中国学生的第一选择。紧随美国之后的分别是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这四大留学目标国大约占中国自费留学市场份额的75%;从专业上看,攻读本科的中国学生中,约50%的学生选择了经济、金融、管理专业。这与出国攻读研究生的学生的选择基本相同。
以英国为例,2011年媒体报道的一组数据显示,在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的国际传媒专业,中国学生超过了50%;就读伦敦艺术大学时尚营销专业的中国学生同样是人数最多的外国留学生群体。
对于这一现象,《文汇报》于日前发表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执行董事、前途出国CEO周成刚的《一个老海归的留学经:中国留学生还缺点什么》一文中也谈到了。在说到如何选择学校时,文章称“对国人来说比较有名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在国外华人圈里被戏称‘清华大学’清一色华人大学,华人孩子扎堆申请。事实上,这样的‘名校’还有不少”。
为何“感觉进了中国班”?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留学生扎堆的现象,甚至让有些留学生发出“感觉进了中国班”这样的感叹?
威久留学的相关专家认为,容易出现“中国班”的院校分为三大类:最集中的是一些专门的语言学校。随着中国留学生的快速增长,热门留学国家的语言学校中,中国学生的比例持续增高,是最容易形成“中国班”的地方。
二是一些比较知名的院校,因为中国某些学生和家长的“名校情结”,造成了越是知名的大学,申请人越多,所以名校形成“中国班”的概率也越高。
第三类是在国外一些教学质量较差的大学或者有招生压力的私立大学,这些大学门槛低、学费便宜,适合一些家庭条件不是特别充裕,或者出国目的并不是纯粹为了留学的中国学生申请和就读,因此这些院校的“中国班”概率就更大了。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被留学中介牵着走”也是一个原因,刚刚考过雅思的小涛正在为找哪家留学中介发愁,“因为我自己对国外学校了解不多,就想听听留学中介的建议。但打电话咨询了几家,觉得都说得差不多,推荐的那几所学校差异性很小。”
此外,作为出国留学这个链条上的延伸一环,中国的一些招聘单位对国外的一些学校了解甚少,在招聘中偏向那些“知名度、辨识度”高的学校,这也加剧了留学生选校、选专业的扎堆。
选择权在自己手中
面对该现象,有的家长担心“留学后孩子的英语水平没怎么提高”,有的家长担心“花一大笔钱,孩子也没真正喝上洋墨水”,有的家长坚持“不管扎堆不扎堆,就是要选名校”,有的学生认为“见到中国同学会觉得没那么孤单,有什么不好?能学到什么程度,在于自己,不在于同学”……利弊之争,可谓热闹。
“对中国留学生扎堆儿,要客观对待,不能一概而论。出国留学后有没有学到东西,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否得到提升,这才是关键。”一位家长说。
在美国大学网总裁Jim Wolfston看来,一个成功的留学经历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社会的深入了解,另一个是对自己学业的认真态度。
Jim Wolfston也提到,在中国留学生中,有一种“留唐”现象学生间依然使用汉语交流,课后喜欢去唐人街,只在当地华人圈子里活动……他认为,对“留唐”这样的中国学生来说,学业是没问题的,但是融入当地社会却较差。不过对新留学生而言,选择权其实在自己手里,你可以按照以前的学生扎堆儿的方式获得“留唐”经验,也可以采取全新的方式,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
“能否摆脱‘留唐’怪象,要看你能不能挺过刚留学的那段时间,因为那时候最苦。但相比到了异国之后再努力,留学之前的理性规划更为重要。”小文说。
对很多家长担心的专业选择扎堆是否会导致就业扎堆,新东方前途出国的相关留学专家表示,这两个问题之间并不一定产生必然联系。专业本身差距就很大,有的专业需求高,虽然选择学习的人数多,但对就业竞争产生的影响却小;但有些行业并非如此,如果选择人数大于市场可吸纳人数,则可能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