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和亲之举,最早始于西汉王朝。和亲是西汉政府对匈奴的最主要策略,影响深远。从汉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武帝到汉元帝刘奭都采取了和亲政策,先后向匈奴单于冒顿、老上、军臣遣送公主,并奉送大批财物。和亲政策相对缓和了军事冲突,有利于汉朝休养生息,促进了汉初经济的发展,加强汉匈两族的经济文化交流。西汉的和亲关系除了匈奴以外,还有乌孙国和鄯善国。西汉远嫁异邦的公主、准公主到底有多少位,我无法准确查找收到,但至少有如下表所列16位公主、准公主远嫁他邦。不过大多为无名氏,只有三位有姓名记载。汉朝和亲外交著名的有"昭君出塞"。
| |||||||||||||||||||||||||||||||||||||||||||||||||||||||||||||||||||||||||||||||||||||||||||||
附注: | |||||||||||||||||||||||||||||||||||||||||||||||||||||||||||||||||||||||||||||||||||||||||||||
(1)匈奴,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其族属尚无定论,主要有突厥、蒙古等说,无文字。战国末,常扰掠秦、赵、燕北边,秦、赵、燕相继筑长城以拒之。 西汉时期的单于有:头曼单于、冒顿单于、老上单于、军臣单于、伊稚斜单于、乌维单于、儿单于、呴黎湖单于、且鞮侯单于、狐鹿姑单于、壶衍鞮单于、虚闾权渠单于、握衍眴鞮单于、呼韩邪单于、郅支单于。 冒顿单于在位(前209~前174)时,统一各部,建立国家,统有大漠南北广大地区。 老上单于(约前174~前160)时,匈奴势力东至辽河,西越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长城,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草原游牧帝国。 汉初,匈奴不断南下侵掠。公元前200年,围汉高祖刘邦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北),遂迫汉朝实行和亲,且岁奉贡献,并开关市与之交易。然而,匈奴仍屡屡背约南侵,成为汉朝一大边患。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曾3次(前127、前121、前119)大举出兵反击匈奴,匈奴势力渐衰。 汉代,匈奴由于天灾、人祸及汉军的打击,发生过两次分裂: 一次是公元前57年左右出现的五单于并立局面。结果是公元前53年呼韩邪单于归汉,引众南徙阴山附近。公元前36年,汉西域副校尉陈汤发西域各国兵远征康居,击杀与汉为敌的郅支单于,消灭了匈奴在西域的势力,公元前33年,汉元帝以宫人王嫱(王昭君)嫁呼韩邪单于,恢复了和亲。 另一次是王莽篡汉后,匈奴的势力有所发展。但到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日逐王比被南边八部拥立为南单于,袭用其祖父呼韩邪单于的称号,请求内附,得到东汉允许。匈奴又一次分裂 ,成为南北二部。 南匈奴屯居朔方、五原、云中(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等郡,东汉末分为五部。 公元91年,汉军出居延塞(今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一带),围北匈奴单于于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北匈奴战败后部分西迁,余众后来归附于兴起的鲜卑。西迁的北匈奴就是欧洲史上的匈人。 至西晋,南匈奴人在逐步转向定居农耕生活,但除了上层贵族生活习惯和文化教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外,匈奴仍然聚族而居,社会结构变化不大。 304年,匈奴刘渊建立政权,民族共同体开始瓦解,逐渐汉化。除刘赵政权外,十六国中的夏(赫连氏)和北凉(沮渠氏)也是匈奴支裔建立的。 | |||||||||||||||||||||||||||||||||||||||||||||||||||||||||||||||||||||||||||||||||||||||||||||
(2)乌孙国,今新疆温宿县以北、伊宁县以南地,汉西域大国,尝与和亲以拒匈奴,北魏时为蠕蠕所侵,西徙葱岭。 | |||||||||||||||||||||||||||||||||||||||||||||||||||||||||||||||||||||||||||||||||||||||||||||
(3)鄯善国,西域之古国。又称楼兰、禅善、纳缚波。位于新疆罗布泊西方,即位于古代天山南路东端,为东西交通要冲。 鄯善国除有捍泥城之外,另有伊循城。今车尔成河与塔里木河交流处西南之卡克里克,即古之伊循城;而其东方约四十八公里之弥朗 废墟,即捍泥城。后为吐谷浑吞并。 |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