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导引
(一)表解知识点
1.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 背景 | ①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政府的统治内外交困。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②慈禧太后认为要维护清朝的统治,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 | |
时间 | 19世纪60—90年代 | ||
目的 | 强兵富国,摆脱内外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 ||
性质 | 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 ||
代表人物 | 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 ||
口号 | 自强(前期),求富(后期)。 | ||
主要内容 |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②创办民用工业 ③筹划海防 ④创办新式学堂 | ||
结果 |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 ||
破产的标志 | 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惨败,宣告洋务运动失败。 | ||
评价 | 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 ||
失败原因 | 外因 |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技术。 | |
内因 | ①顽固派仇视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 ②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力量分散、有限。 ③根本原因是没有彻底改变封建制度。 |
2.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 背景 | 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
序幕 | 公车上书 | |
发展 | 建立强学会,创办《中外纪闻》 | |
高潮 | 百日维新 | |
结果 |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扼杀变法。 | |
作用 | ①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②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 |
局限 | ①百日维新期间,没有涉及维新派提出的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说明维新派的行动比它们的宣言退步了。 ②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发动广大民众。 | |
失败原因 | ①主观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对列强和封建反动势力又寄予幻想,脱离了人民群众,终于失败。 ②客观上: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 |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
3.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 |
背景 | 根本:近代以来社会矛盾激化和人民抗争探索的必然结果。 | |
国际:列强以华治华;西方思想传播。 | |||
国内:民族危机、民族资本发展,改良之路失败,革命运动兴起。 | |||
酝酿 | 经济 | 民族资本初步发展,奠定革命物质基础。 | |
阶级 | 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奠定了革命的阶级基础。 | ||
思想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 ||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 |||
组织 |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 | ||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 | |||
军事 | 革命党起义。 | ||
爆发 | 1911年武昌起义。 | ||
发展 | 各省独立。 | ||
高潮 | 中华民国成立。 | ||
失败 | 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 ||
意义 |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
性质 | 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 | ||
结论 | 资产阶级救国方案在华行不通。 |
4.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 背景 | ①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真正的共和国。 ②袁世凯独裁、尊孔、破坏共和。 ③西方民主思想传播,尊孔暗流涌动,新旧思潮冲突。 |
兴起标志 |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称《新青年》) | |
代表人物 |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 |
旗帜 | 民主、科学 | |
主要阵地 | 《新青年》杂志 | |
基本内容 | 前期:四提倡、四反对(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 |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 ||
积极影响 | 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③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④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⑤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 |
局限 |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