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语文备考:课本同步阅读36(八上)

2012-09-16 19:48:34 中考语文

  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资料以供参考:

  34 中国古代的茶具

  选自《文史知识》1991年第4期。

  姚伟钧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同时,由于我国的陶瓷业历史悠久,我国的茶具更是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它既是我国茶文化的宝贵历史遗产,又是代表各个时代的工艺美术产品。

  最初人们喝茶是用饮食器具。一器多用、一具多用是中国古代社会各种器具的共同特点。专用茶具的出现是饮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们感到需要一种专门器具的时候而产生的。也就是说,茶叶的利用在前,茶具的产生在后,两者并不是一道问世的。

  茶具是指与饮茶有关的专门器具,公元前一世纪,四川王褒所著的《僮约》中有:“武阳买茶”“烹茶尽具”之类的话,说明当时煮茶已经有专门器具。

  唐代以前,各地使用茶具的情况较为复杂,除一般使用碗、杯之外,某些地方还有用酒器来饮茶的情况。富豪之家的碗、杯多是用金锡制成的精美器具,一般平民饮茶主要使用陶瓷碗。

  唐代盛行饮茶,士大夫和文人多以饮茶为韵事,他们不仅讲究茶叶的色香味及烹茶方法,对茶具也非常重视。唐代中期,陆羽著《茶经》对唐代各地所产的茶具作了细致的比较和评论,他说:“碗,越州上,鼎州次……洪州次。”“邢不如越”,“若邢瓷类银,则越瓷类玉”;“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窑在今河北省内丘县,它在唐代生产的白瓷瓯,即茶碗,是当时很流行的茶具。唐代李肇《国史补》说:“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①〔无〕无论。贵贱通用之。”可见其生产规模之大和影响之远。越窑在今浙江余姚、绍兴一带。陆羽《茶经》说:“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越窑所产的瓯,曾经风靡一时,因而历代留下了不少赞美越窑茶具的诗篇,如唐诗人顾况《茶赋》云:“舒铁如金之鼎,越泥似玉之瓯。”孟郊《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中有:“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施肩吾《蜀茗词》言:“越碗初盛蜀茗新,薄烟轻处搅来匀。”

  陆羽从品茶的角度抑邢扬越,认为越窑瓷器质量应在邢窑之上。对此,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三编认为:“陆羽按照瓷色与茶色是否相配来定各窑优劣,说邢瓷白盛茶呈红色,越瓷青盛茶呈绿色,因而断定邢不如越,甚至取消邢窑,不入诸州品内……瓷器应凭质量定优劣,陆羽以瓷色为主要标准,只能算饮茶人的一种偏见。”色彩的好恶,带有个人的主观心理作用,这可能因为陆羽是处士,他比较欣赏青绿色这种静态的色彩,这种色彩可以使观赏者的心情趋于宁静淡泊。

  唐代茶碗比饭碗的器形要小,器身较浅,器壁成斜直形,敞口浅腹,适于饮茶。茶碗大都制作精良,釉①〔釉(yòu)〕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磨成粉末,加水调制而成的物质,用来涂在陶瓷半成品的表面,烧制后发出玻璃光泽,并能增加陶瓷的机械强度和绝缘性能。色莹润。越窑和邢窑的茶碗,造型风格又各有特点,邢窑的茶碗比较厚重,口沿有一道凸起的卷唇,它与越窑茶碗“口唇不卷”,胎体轻薄的做法有明显区别。越窑除了具备“捩〔捩〕读niè。翠融青”的釉色之外,造型也很优美精巧。从皮日休的“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和徐夤〔夤〕读yín。的“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等诗句中,可以想见越窑青瓷茶碗形质之美。

  与茶碗相配套的茶壶在西晋就已出现,从晋至隋,茶壶的式样流行的是一种鸡头壶,即茶壶的流子(嘴)都是作鸡头状。到唐朝,茶壶称为注子,或称茶注,这时的壶式,普遍以短形小流代替了过去鸡头饰流。

  唐代还首创了一种饮茶用的碗托,用以托茶,称为茶托,又称盏托。茶托的器形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前些年,曾在浙江宁波市出土了一批唐代越窑青瓷器,其中就有带托连烧的茶碗。茶托口沿卷曲作荷叶形,茶碗则作花瓣形,加以釉色青翠,所以唐末诗人徐夤将茶和盛茶的茶具比之“嫩荷涵露”。

  唐宋以来,文人作诗献词称颂茶德,饮茶成为一种“雅道”,茶具也成为一种雅器。唐朝饮茶一般用碗,宋朝以后就不用碗而改用盏了。盏实际上也是一种小碗,但比唐碗小巧精致。由于宋朝盛行用盏饮茶,盏托使用更加普遍,而且制作也比唐朝精细多姿,盏托的托口突起,托沿多作莲瓣纹,托底中凹。茶壶到南宋时,壶式明显由饱满变得瘦长,北宋的茶壶,流子多在肩部,而到南宋末年,流子已移至腹部。

  宋代的茶具以黑色为贵,这与宋人喜爱斗茶有关。宋代的茶是制成的半发酵膏饼,饮用前先把膏饼碾成细末放在茶碗内,再沏以初沸的开水,水面浮起一层白色的沫。宋代的茶盏虽有黑釉、酱釉、青釉、青白釉、白釉等五种釉色,但以黑釉茶盏更便于衬托白色茶沫和观察茶色而受到斗茶者的珍重。宋代人斗茶,首先要斗色。蔡襄《茶录》就曾说过建安(今福建)人斗茶先斗色的情况。建安人对当地所产的一种半发酵的白茶评价很高,因而茶色贵白。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清明,故建安人斗茶以青白胜黄白。其次是以茶汤先在茶盏周围沾染水痕的为负,这种白茶因含有黄色染精和胶质,时间久了茶汤便会在盏内壁上染成一圈水痕。宋代斗茶都采用白茶,当然以黑盏最为适宜观色。正因为有这种特殊的需要,黑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由此兴起了不少专烧黑盏的瓷窑,尤以建安地区最为突出。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也认为:“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黑釉茶具从釉色上说未必很美,但制瓷工匠在黑釉釉面上烧出了丰富多彩的装饰,有的呈现出兔毫或圆点等不同形式的结晶,有的釉面色泽变化万千,有的又剔刻出线条流畅的各种纹饰。这些图饰各自风行于不同地区,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宋末元初,景德镇的瓷茶具异军突起,从此成为最为名贵的茶具。景德镇的茶具品种繁多,形态别致,制工精良,装饰丰富,特别是它的瓷茶杯,素以“青如天,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而称著中外。因日本的“茶汤之祖”珠光特别喜爱这种茶具,后来便把景德镇的青瓷茶具定名为“珠光青瓷”。

  瓷器出现以后,茶具中的陶器便随之销声匿迹了。但至明朝,一种刚刚问世的陶茶具又受到了人们的青睐,这就是江苏宜兴的紫砂陶。特别是在明代中期以后,士大夫饮茶用紫砂壶逐渐蔚为风尚。明人饮茶,已由前人煮茶而改为沸水泡茶,与现在饮茶方式一样,正如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写道:“先握茶手中,俟①〔俟〕等待。汤先入壶,随手投茶汤,以盏覆定。”这样,紫砂茶壶的优点就更加显露出来,前人总结紫砂壶有七大优点:其一,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使“茶叶越发醇郁芳泌”;其二,壶经久用,即使空壶以沸水注入,也有茶味;其三,茶叶不易霉馊变质;其四,耐热性能好,冬天沸水注入,无冷炸之虑,又可文火炖烧;其五,紫砂壶传热缓慢,使用提携不烫手;其六,壶经久用反光泽美观;其七,紫砂泥色多变,耐人寻味。

  由于具有以上这些优点,再加上嘉靖年间的供春和万历年间的大彬两位著名艺人的制壶绝技,使紫砂茶壶造型庄重典雅,形状千姿百态,色泽也很古朴光洁。此外,紫砂茶壶还常雕以书画,金石书画、诗词联句,集名家佳作镌刻壶上,得以“壶随字贵,字随壶传”,使紫砂茶壶成为一种精美的艺术欣赏品。这样,紫砂壶问世不久便名噪天下,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周高起《阳羡茗壶录》说:“一壶重不数两,价重一二十金,能使之与黄金争价。”

  明代以后,我国优质茶具一直保持着“景瓷宜陶”的格局,也就是瓷茶具以景德镇为首,陶茶具以宜兴紫砂为最,至今未变。

  我国古代茶具种类非常丰富,除了陶器、瓷器外,还有铜器、锡器、银器、金器、漆器、玉器、水晶、玛瑙等等,但因价值昂贵或实用性不大而流行不广。古代一些茶具上还常绘有白鹤飞翔、游龙戏凤、翠鸟舒翼、彩蝶恋花、人物美女、各种花卉、山水画等图案,诗情画意,尽在其中。人们在品饮茶叶之时,可以充分感受到这些茶具的艺术之美,为品茗平添一番情趣。

  ******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介绍古代茶具的大致发展过程,重点对唐、宋、元、明这几个时期茶具在外形、颜色、质地及产地上的新变化进行了说明,并简要交代了引起变化的原因,阅读本文,我们能获得丰富的茶文化知识。

  文中多处引用古诗文,这一点和《说“屏”》相同,但两文引用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积累下列词语:

  烹釉淡泊莹润琳琅满目名噪天下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留学群中考频道......
 


中考政策 中考状元 中考饮食 中考备考辅导 中考复习资料
分享

热门关注

八年级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现代文有哪些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

2020中考语文备考:重要阅读答题战术

中考语文备考方法

2020中考备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

中考语文备考技巧

2020年中考语文:阅读答题备考建议

中考语文

2021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的八大技巧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技巧

2020中考语文:科目正确备考方法

中考语文备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