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语文备考:期末试卷20(八下)

2012-09-12 14:15:44 中考语文

  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资料以供参考: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

  1、读下面句子,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除下帽来,油光可 (jiàn),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2)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 (yáng)谷。

  (3)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 )中偷得研制来涂在嘴唇上。

  (4)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 )无垠的宇宙。

  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绯红 迁徙 深恶痛疾 期期爱爱 依扬顿挫

  B、宽恕 管束 反来覆去 藏污纳苟 物以希为贵

  C、犀利 滞留 颔首低眉 正襟危坐 粗制滥造

  D、炽热 搓捻 落叶缤纷 谈笑风声 再接再励

  3、选出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

  A、这条街成了商业街后,行人从早到晚川流不息。

  B、这部小说,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却是引人入胜。

  C、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D、如果只有良好的愿望而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就会适得其反。

  4、郭沫若在《雷电颂》中,高尔基在《海燕》中,都写了风雷电,但两者的象征意义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民族心理不同。俄国与中国的国情不同,高尔基用风雷电象征正义的力量,郭沫若则用它象征黑暗势力。

  B、象征体与本体之间的联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象征体的特征也不是单一的。作品的题材、主题不同,作家的写作角度不同,象征体的象征意义便可以随之不同。

  C、标题不同,主题也不同。高尔基歌颂的是海燕,对立面自然是风雷电;郭沫若则是直接歌颂雷电。

  D、时代不同。高尔基写《海燕》是在1901年,而郭沫若写《雷电颂》是在1942年。

  5、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句子。

  (1)《醉翁亭记》中的千古名句是: , 。

  (2)《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的伟大抱负的句子是: , 。

  (3) , ;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4)故虽有名马, , 。不以千里称也。

  (5)古诗词中有很多抒发报国之志的句子,请写出两句。

  6、“花和尚倒把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 》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豹子头”指的是 。

  7、 联想,就是由此及彼,求新求异的过程。如:一个普通的圆形,通过联想,可以想到——漩涡、盘曲的蛇、女孩的圆脸庞、美丽的气泡、星球、飞碟、一个人的处世态度、一件事情的结局等不胜枚举。那么,当你看到“8”这个数字符号时会联想到哪些事物呢?请列举出来,至少写5个。

  二、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练习。

  (一)谁灭绝,让自然说了算

  ①地球物种灭绝的程度到了怎样的地步?

  ②目前,地球表面超过一半的原始状态已被人类的各种活动改变,地球几无净土,甚至连遥远的南极土著——企鹅体内,都能检出DDT(滴滴涕农药)。工业革命以来的两百年,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深远影响中,最不可逆转的,就是极大地加速了物种的灭绝。据权威部门估计,到21世纪后半叶,将有1/3至2/3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③物种灭绝本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物种灭绝的过程其实也正是物种进化的过程,适应环境的具有生理优势的物种,肯定会在个体数量或资源占有量上占优势。而且,自然界恰是一位会“玩”的大师,谁生谁灭,都不会影响这个丰富的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进化。但不幸的是,原本在这个生态网中只是一个结的人类,不去考虑物种自然进化的需要,而是按人类的需要去干预这张网。似乎地球上谁灭绝,由人说了算!

  ④与其它物种不同,人类是社会动物,是按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组织起来的,人类的个体大多坚信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欲望对自然界做主。另外,人类社会各利益集团出于竞争获胜的需要,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欲望无限膨胀,人类社会变形成了自毁家园的合力。某天,当这个合力挣破了地球的这张生态网,人类就将毁灭自身。

  ⑤有一首著名的印第安歌谣这样预言——“……你们要,天下的一切。只有当 最后的一条河枯干,最后一棵树被砍,最后一只鸟中弹,只有到那时,你们才发现,钱财不能吃,纵欲要完蛋!”

  ⑥古生物学家在化石研究中发现,地球上出现过5次绝种潮,最大的一次是2.5亿年前二叠纪大灭绝,其间,造成地球千万年的寂静,但刚刚过去的20世纪区区百年间,地球物种灭绝的速度比工业革命前至少加快了数十倍,未来十年,世界现有的约1000万个物种又会减少10%!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人类现在已处在第六次绝种潮边缘。

  ⑦人类这个聪明的物种正在做自掘坟墓的事。希望更多的人能明白,该谁灭绝,应该让自然界说了算!

  1、对本文要说明的问题,作者是如何看待的? ( )(1分)

  A.人类的个体大多坚信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欲望对自然界做主。 B. 谁灭绝,应该让自然界说了算! C. 这个合力挣破了地球的这张生态网,人类就将毁灭自身。 D. 似乎地球上谁灭绝,由人说了算!

  2、选出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1分)

  A.第②段的内容回答了第①段提出的问题。

  B.“地球几无净土”中的“几”意思是“几乎”。

  C.第③段主要是强调物种灭绝是自然现象,人们不必为此忧虑。

  D.第⑥段按时间先后说明了地球物种灭绝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3、这篇文章说明的是什么问题?(2分)

  4、第⑤段画线句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描述了一幅什么图景?(3分)

  5、第⑥段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3分)

  6、第⑦段中的“聪明”与“自掘坟墓”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二)母爱永恒

  江南雨

  青海省有一个沙漠地区特别缺水。 据介绍,每人每天只有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3斤定额的水量。3斤水, 不光饮用、淘米、洗菜……最后还要喂口。

  牲口缺水不行,渴啊!终于有一天,一头一向被人们认为憨厚、忠诚的老牛渴极了,挣脱缰绳,强行闯入沙漠中一条运水车必经的公路。老牛以惊世骇俗的识别力,等了半天,等来了运水的军车。老牛迅速顶上去,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这样的情形,但那些动物不像老牛这样倔强。部队有规定,运水车在中途不能出现“跑冒滴漏”,更不能随便给水。

  这些规定,看似无情,实则不得已,这每一滴水都是一个人的“口粮”啊。沙漠中,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持续了好半天,最后甚至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有些性急的司机用汽油点火试图驱走老牛。可老牛没有动,泰山一样,不放松。直到牛的主人寻来。

  牛主人愧疚极了,操起长鞭狠狠打在瘦弱的老牛身上,老牛被打得浑身青筋直冒,可还是没有动,最后顺着鞭痕沥出的血迹染红了鞭子,染红了牛身,染红了黄沙,染红了夕阳。老牛的凄惨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那么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等车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队规吧,我愿接受处分。”他拿出自己随身的水盆,从水车上放了3斤左右的水, 放在老牛面前。

  老牛没有喝面前以死抗争得到的水,面对夕阳,仰天长啸,似乎在呼唤。晚霞中,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爱子的眼睛,孩子也舔了舔母亲的眼睛,沉寂中的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天边燃起最后一丝余辉,母子俩没等主人吆喝,在人们的一片静寂无语中,踏上了回家的路。

  20世纪末的一个晚上,当我从湖南卫视看到这感天动地的一幕时,我想起20多年前改革开放之初家庭的贫穷,想起了我那至今劳作的苦难的母亲,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留下了滚烫的热泪。

  这个世界,无论何时何地,母爱是永恒的。

  1、联系上下文语境,说说加点词语的意思。

  (1)戛然而止: (2)贪婪:

  2、文中依次写了三个感人的情节,分别是:

  (1)老牛 。

  (2)强忍鞭打执意索水。

  (3)护犊饮水母子情深。

  3、从文中摘抄最使你感动并且最能表现老牛母子情深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4、文中画线句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5、本文对你有什么汽笛?

  6、假如你是运水战士,你会甘受处分而给老牛半盆水马?为什么?

  (三)阅读《马说》,完成练习。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 ④执策而临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3、食马者“不知马”主要是不能了解千里马的需求?请选用文中词语,仿照所示答案,分别用两个字加以说明,填写在下面空格内。

  4、本文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练习。

  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②立于市,人莫③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④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⑤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⑥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燕二》)

  [注释]①比:接连。②三旦:三天。③莫:没有。④还:通假字,通“旋”,旋转,绕圈子。⑤朝:早晨,也指一天。⑥一旦:一天,这里指“一会儿”的意思。

  1、“一旦而马价十倍”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请引用文中语句回答。

  2、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作文:

  1、根据下面一则材料,以“陇晖中学学生会”抒情名义,写一则通知。(10分)

  陇晖中学学生会主席在各班文体委员座谈会上总结说:“大家的意见都很好。同学们的课外生活确实太单调了。大家提出成立文学社、美术组、合唱团、足球队,这个建议很好,可以先搞这四样。相信这些文体活动组织可以丰富同学的课余生活,发展同学们的特长。当然,申请参加要有一定条件,我觉得一是要有某方面的特长和爱好,二是要能按时参加活动。另外,也要有个书面申请的手续,通知书可以限定时间,直接交到学生会。这事还不急于发通知,还要请示学校领导批准,聘请指导教师,我们学生会干部也要分一下工。”

  3月25日得到批准,一切准备就绪,次日发出通知。3日内报名,各组织于4月5日正式成立。

  2、题目:我为此而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横线上可填“自豪”、“喝彩”、“苦恼”、“愤怒”、“深思”等。

  ②文体不限;

  ③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

  1、鉴 旸 Lián mào 2、C 3、C 4、B

  5、略 6、水浒传 林冲 7、略

  二、阅读

  (一)1、B 2、C 3、物种灭绝的问题。 4、排比;描绘了物种灭绝后的悲惨状况。 5、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 6、不矛盾;因为“聪明”指的是人的大脑,“自掘坟墓”指的是人的行为。

  (二)1、(1)突然停止 (2)喝不够的样子 2、挣脱缰绳阻拦运水车 3、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爱子的眼睛,孩子也舔了舔母亲的眼睛,沉寂中的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

  4、描写。它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老牛以死抗争、执意索水的感人场面。

  5、(答案不唯一,可以从“神圣的母爱”“改变生态环境”“解放军爱民为民”“解放军战士舍己救难的仁爱之心”等方面谈,能救某一点展开,言之有理即可。) 6、会,因为场面悲壮感人,因为人性的善良,等等;不会,因为军人的纪律高于一切,因为救人急于救牛,(言之有理即可)等等。

  (三)1、①饲养 ②犹,尚且 ③岂;难道 ④马鞭子

  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认得千里马啊! 3、策之 食之 4、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忿懑心情。

  (四)1、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2、世人评价事物往往只看名声,不注重实际。

  三、作文。略。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留学群中考频道......
 


语文试卷 数学试卷 英语试卷 政治试卷 物理试卷 化学试卷 历史试卷
语文答案 数学答案 英语答案 物理答案 化学答案 历史答案 政治答案
分享

热门关注

八年级语文考试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

八年级语文必考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总结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现代文有哪些阅读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

2020中考语文:科目正确备考方法

中考语文备考方法

2020中考备考:语文答题的整体技巧

中考语文备考

2020中考语文备考:重要阅读答题战术

中考语文备考方法

2020中考语文:备考的几项关键技巧

中考语文

2020中考语文:全面的试卷分析方法

中考语文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