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资料以供参考:
人教版语文八上期末朗读、默写和翻译专题复习
[训练一]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
(2)苔痕上阶绿, 。谈笑有鸿儒, 。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 ,独与老翁别。
(6)闭之,则右刻“ , ”,左刻“ , 糁之。
(7)《陋室铭》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8)《石壕吏》中描写老妇被抓走时家里凄惨情景的句子是: , 。
(9),决眦入归鸟。 ,一览众山小。
(10)是故谋闭而不兴, , ,是谓大同。
(11)无边落木萧萧下, 。
(12)《核舟记》中最能概括雕刻家构思巧妙、技巧精湛的句子是: , 。
(13)《春望》中道出战火纷飞年代人们的心声的千古名句是: ,
。
(14)大道之行也, , , 。
(15)货恶其弃于地也,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
(16)《桃花源记》中与“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2.翻译下列句子。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5)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6)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0)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下列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文:(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B.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译文: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D.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译文:大儿子捎书回来,二儿子最近刚刚战死沙场。活着的人偷偷地活着,死去的人也就永远结束了生命。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释义是 ( )
A.香气远播,越发清幽,笔直地洁净地种植着。
B.香气远扬,越来越清幽,挺直
朗读、默写和翻译[训练二]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三峡》一文中所写的三峡指长江上游的______、______、_______;写三峡群山连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写山势高峻的句子是:______, .
(2)湖上影子, 、 、 、 。
(3) ,天与云与山与水, 。
(4)现在人们常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两句诗“ , ”来比喻人在绝望中重获生机的喜悦之情。
(5)___ _,老大徒伤悲。
(6)黄鹤一去不复返,
(7)夜阑卧听风吹雨,
(8)《三峡》的作者____ ,___ _(时期)人,他广泛收集前人有关全国水道的著作,再加上自己游历各地山川的见闻,写成了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____》。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问,千里江陵一日还”,可用《三峡》中的“__ _”句来作具体描绘。
(9)《归园田居》(其三)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参加劳动的四句诗:
, ; , 。
(10)《使至塞上》中颔联和颈联:__ __,__ __。
(11)《渡荆门送别》中以游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的一联: ,
____;抒发思乡之情的一联:__ __, 。
(12)《答谢中书书》中表现自然景物朝夕变化的句子是: ,
, , 。
(13)《记承天寺夜游》中运用比喻表现月色美景的句子是: ,
, 。
(1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 _。
(15)李白《送友人》中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的句子是:
, 。
(16)谁道人生无再少 ! 。
2.翻译下列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6)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
(7)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8)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9)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10)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3.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在原句上划分)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答谢中书书。
(3)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4.下列句子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D.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5.下列句子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浙江之潮,天下之壮观也。
B.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C.烟消波静,则一舸无形。
D.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不沾湿,以此夸能。
6.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实是欲界之仙都。
译文: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B.虽席地不容闲也。
译文: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
C.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译文: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同它一样奇特的地方了。
文言文背诵默写[训练一]、1.略2.(1)(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3)(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4)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5)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6)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某些东西的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7)是挑选狭长的桃核刻成的。 (8)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9)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和家人难以通音讯。 (10)活着的苟
且活着,死去的永远完结了。 (11)常在一起谈笑,互相往来的都是一些有渊博学问的人,而不是学识浅陋的人。 (12)既没有靡丽的音乐来打扰两耳的清静,也没有繁冗的公文来拖累身心。 3.D 4.C 5. D
文言文背诵默写[训练二]、1.略 2.(1)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被阻隔断了。 (2)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3)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5)(潮)很快就渐渐逼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6)(吴中健儿)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出没,腾跃身子变换种种姿态。 (7)(湖上)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8)当潮远远地从浙江人海口起来的时候,(样子)仅仅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 (9)忽然到处飘起黄烟,人和人之间彼此一点也看不见了。 (10)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江上云霞升腾,好像结成了海市蜃楼。 3.(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答/谢中书/书。 (3)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4.C 5.B 6.D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留学群中考频道......
语文试卷 | 数学试卷 | 英语试卷 | 政治试卷 | 物理试卷 | 化学试卷 | 历史试卷 |
语文答案 | 数学答案 | 英语答案 | 物理答案 | 化学答案 | 历史答案 | 政治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