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不由自主地又打开那个以哈佛名字(…@hks.harvard.edu)结尾的电子邮箱,一封封信浏览下来,感到有些诧异:经冬历春,直至孟夏,那些日子里,我是否真的收到又发出过这些邮件?但是,再细读那些熟悉的字句,犹如一扇扇窗户轻轻开启,让昨日星辰点亮了往昔。邮件里有邀请,有约定,有商讨,有通告,有海外泰斗谆谆教诲,也有同窗好友切磋互助。字里行间的情谊是那般殷切,那些熟悉的笑脸和身影又浮现在眼前,似乎我还在那里,不曾离开。
再次翻看访学期间拍下的那些照片,我又不禁问自己:我是否真的到过那里?冬晴的日子里,校园里的古树枝杈遒劲,在清冷的空气里散发着古老的气息,茂密的叶子落在这片土地上,臂膀依然伸向广袤无际的天空,仿佛能映出三百七十六年来代代哈佛人的影像。那些我叫不上名字的参天大树,是否还记得它们童年的朋友?下雪的日子里,草圃曲径和红砖楼舍都被皑皑白雪覆盖,世界一片静谧庄严,积雪上的脚印和车辙,都是求学者寻觅自然与社会规律的足迹。冬去春来,草长莺飞,绿荫如海,芬芳各异,早春的气息沁人心脾,引人宁神静思,专心治学。渐渐地,查尔斯河上连冰屑也消失了,观云霞掩映,河水流淌,白天银帆白鹭游弋其间,两岸车辆如龙;傍晚灯火阑珊欲隐还明,桥上行人思归。那一刻,怎不让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我的心中冉冉泛起北京昆玉河畔仲春的霞光……
关闭电脑,合上相册,忍不住再翻起那些彻夜苦思而成的研究报告,又随手打开那本书签仍在页间的参考书。恍然之间,我仿佛又一次熟练地用钥匙打开了艾什中心(ASH Center)的办公室,又一次听见了肯尼迪政府学院论坛(Kennedy School Forum)上热烈的掌声;好像又一次看见了灯下同窗勤奋执着的身影;又一次陶醉于桩桩磨人又怡人的研学细事;似乎再一次泛舟查尔斯河上寻找灵动,起初欲速不达,最后统合方向力道终能逆水前行……
逸思所至,我在梦里又回到了夜晚的哈佛!校园灯火通明,图书馆一片静穆,条条馆训引领着迎难而上的求索,排排书架保存着古往今来的奥秘,台台电脑联通着人与宇宙的秩序——学者展卷夜读,深讨谨记,荧屏桌面层开,灵犀踏来——真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刹那间,我感到又一次步入了典籍浩瀚的怀德纳图书馆(Widner Library),在这座激荡思辨的城堡,处处弥漫着荣耀与梦想。庄重而敦厚的哈佛第一图书馆,始建于1638年,最初并不起眼,如今总藏书量已经超过1300万册,还有大量的手稿、照片、地图、幻灯、缩微胶片资料。而今的哈佛则有大小图书馆上百个,近在哈佛园内,远至华盛顿特区甚至意大利佛罗伦萨,全部联网管理,可以跨馆异地藏、索、借、还……这一刻,我终于确信,我来过这里!我曾有幸和前辈大师与同窗学者好友们一起,肩负各自的责任与使命,走进这幢殿堂,汲取新的营养,再添新的力量!
记得学期将尽,剑桥镇的夜晚已有几分炙热,伴随着校园离别的灯火升温,一杯酒,一席话,一个夜晚,有那么多学子彻夜长谈,竟不知东方之既白。
我虽在秋天到来之前匆匆离开了哈佛,却已然将她冬日的沉静、春天的生机和夏时的热烈收进了行囊,静候一段酝酿:不论何时何地,当把绵薄之力献给祖国的一刻,就是我心中最美的金秋。
在哈佛这个古老的园子里,智慧的赞歌历久弥新,亘古不息。写下这篇文字,既是对上一季风光节物的怀念,也是憧憬下一个因耕耘者而精彩的季节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