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出国留学网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资料以供参考:
同步练习一
●活动与探究
一、写作活动
1.就学校出现的好人好事,写一篇人物通讯,以记叙为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2.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改写课文,题目为“你好,老妈妈”。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
1.在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一下人类历史发生过哪些大规模的战争,重点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认识它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你也许看过一些表现战争的文学、影视作品,那惨烈的战斗场面,那勇敢的英雄形象,恐怕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讲讲你记得的一个故事,谈一谈某一部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或评一评作品的得失。
以此为内容,开一个主题班会。
三、开放性探究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死攸关的烛光
A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B
②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C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灭。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③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一支小蜡烛也好嘛 。”他说。
④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抱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下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抱回一捆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烛光摇着,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⑤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⑥正当她踏上最后的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下面这段文字是从文章中抽出来的,应把它放回文中A、B、C哪一处?请简要说明理由。
“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严密的搜查。”
2.“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就会遭到破坏”,这两个“秘密”的用法相同吗?
3.“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 和比喻的修辞方法,表现了伯诺德夫人此时既 又 的复杂心理。其中的比喻句写出了德军的 。
4.根据情节发展,按顺序概括出母子三人为保护秘密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
如:伯诺德夫人取出油灯,吹熄蜡烛。
5.你觉得文章这样结尾好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B处。这段文字是写伯诺德夫人把情报藏在半截蜡烛里,骗过德军的搜查。这个交待引出了下文的故事,为下文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2.第一个是名词,第二个是形容词。
3.夸张 紧张 仇恨 残暴
4.大儿子杰克借口抱柴,拿起烛台往外走;小女儿杰奎琳推说睡觉,端走烛台。
5.好。这种结尾使文章在高潮中自然收束,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像空间。(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留学群中考频道......
语文试题 | 数学试题 | 英语试题 | 政治试题 | 物理试题 | 化学试题 | 历史试题 |
语文答案 | 数学答案 | 英语答案 | 物理答案 | 化学答案 | 历史答案 | 政治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