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2013年中考生及家长查询相关信息,留学群中考频道特别搜集汇总了中考语文资料以供参考:
一、积累与运用
1.你能将下列广告词所运用的成语还原成原来的模样吗?
①衣店广告:衣衣不舍( ) ②鞋店广告:望鞋欲穿( )
2.给加粗的字注音。
①嶙峋( ) 眩目( )
②啜泣( ) 茫茫( )
3.解释下列词语。
①纳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训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请把这件事你不要放在心上。
B.他很早就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
C.从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D.他的作文不但全校冒尖,而且是全班之首。
5.《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____________是_______国作家。课文选自《__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6.文中的“我”已经脱险了,投入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却哭了,这是为什么?
7.“父亲”对“我”脱险起到什么作用?
8.文章最后一段中,你认为哪句话哲理性较强,是这段的中心所在?
9.你从选文中受到什么启发?在生活中如何面对困难?
(二)
特殊的听众
①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个白痴。当然,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得出的结论。在他们听起来,我拉小夜曲就像是在锯床腿儿。这话使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后来,我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去处,就在楼区后面的小山上,那儿有一片茂密的小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②一天早上,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幽幽的乐曲。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心剧烈地跳起来,我不得不大喘了几口气,使它平静下来。我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在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事实很快就令我沮丧了,似乎我又把那把锯带到了林子里。我懊恼极了,泪水几乎夺眶而出,不由得咒骂道:“我真是一个笨蛋,这辈子也甭想拉好琴!”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并转过身时,我吓了一跳。一位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她双眼平静地望着我。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和谐的美,破坏了这位老人独享的幽静。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老人叫住了我,她说:“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一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照射下来,她的满头银发显得格外晶莹。“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愿意听到我的琴声了,尽管她是一位聋子。我拉起另一支曲子,面对这位特殊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③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从我紧闭着小门的房间里,常常传出阿尔德·舒罗德的基本练习曲。虽然妹妹还像以前那样,敲敲门,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我却已经不在乎了。练琴时,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也湿透了衬衣,但是我绝不坐在椅子上练习。在以前,我可是坐着练的。
④就这样,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里,坚持不懈地练琴;而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聋的老人,也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子上等我,看我拉琴。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欢乐和幸福;我呢,在她面前信心十足、一丝不苟地拉着每一支曲子,仿佛她真的能听到我的琴声。
⑤我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直到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妹妹追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靠近小山的那座楼里,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个聋子。”“聋子?!”妹妹惊叫起来,仿佛我在讲天方夜谭,“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而且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前天还在指导我们排练呢。她怎么会是聋子?”
⑥我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心中充满了对老人的感激与崇敬。从此,每天早晨,我仍然早早地来到小树林里,面对这位特殊的听众,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轻轻调好琴弦,拉起一支支优美的曲子。
(二)
我用心感受着,仿佛听到了老人在用她的心演奏着真正的音乐,那美妙的音符从她心中缓缓流淌,充满了整个小树林,充满了我的整个身心。
⑦后来,我成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有了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的机会,但是,每当此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我那位特殊的听众,那位“耳聋”的音乐家。
10.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
11.本文所写事情的起因是;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第③段具体写了“我”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我”比以前_______和_______了。(用两个词语概括作答)
13.结合文意,解释两个“特殊”的含义。
第②段中加粗的“特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⑦段中加粗的“特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第②段中画横线的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15.本文第④段中加粗的“总是”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三)
艰辛的历程
①“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
②“娘晓得。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车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 ,也就过去了……”
③“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
④娘终于回家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了,娘每走几步,便伸起手擦眼泪。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
⑤那一晚,我失眠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⑥娘不识字,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到大山中去砍柴,晒干了、晾干了,再挑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去卖。收购干柴的老板欺负娘不识字,记数用“壹贰叁肆”,故意克扣柴的重量。娘气得不行,只有哭。她一边骂,一边暗暗发誓: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⑦穷人的孩子当家早,理事早。哥哥和我小时念书用功,期中、期末总是每人摞着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兄妹三人都念书,三双要钱的手都伸向娘。爹心眼儿实,只能靠卖气力挣钱,可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盐酱醋。娘只有一个办法——借!
⑧跑东家,串西家,鞋底磨穿了,嘴皮也磨破了。大清早出去借,往往半夜才能回来。好几次梦中醒来,我听见娘和爹的叹息声、交谈声,还有娘低低的抽泣声。娘为凑齐兄妹三人的学费,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却从来没抱怨过半句——娘一辈子也忘不了 。
⑨我读高二那年,家里已经穷得叮口当响。欠了一屁股债不说,屋破偏逢连绵雨,娘在干活时又不慎扭伤了脚。赤脚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医好娘的脚。由于没钱进医院,娘从此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可娘粗活、重活照样干。那时,我在校寄宿。礼拜六,我回家拿伙食费,看娘的表情,我没忍心问。礼拜天,娘一大早就出去了,傍晚还没回来。我苦着脸,正打算返校时,远远地,我看见娘了——娘拄着一根竹竿,一瘸一拐地走回来了!长长的大路上,夕阳的余辉将娘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每走一步,娘都要咬一下嘴唇——娘分明疼啊!但娘为了省那五角钱车费,硬是咬着牙从十几里外的亲戚家一步一拐地走回来了!五角钱!就为了省五角钱给儿子做伙食费啊!
⑩我跑过去,扶着娘,看见娘的嘴唇已咬得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娘从怀里掏出两张10元钞票,吃力地笑着说:“儿,总算借到了,天快黑了,快回学堂吧!”
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 。
前几天,妹妹来信说,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
读着读着, ,我又想起了娘,想起为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选自1999年5月6日《中国教育报》,作者平江人,有改动)
16.本文采用的主要记叙顺序是什么?
17.本文第⑧段画线部分的“那个誓言”指的是什么内容?
18.本文第②段画线句子“多挺一挺,咬咬牙”表现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她把这句话说给儿子听的用意是什么?
19.本文三次写“我”的流泪。请用简练准确的词语分别写出三次流泪的不同:
第一次流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的泪。
第二次流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的泪。
第三次流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的泪。
20.概括指出本文主要选取了什么材料来歌颂母亲的?
21.你觉得应该学习文中这位伟大的母亲的什么精神?
三、写作
22.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如何面对的?写下来。(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①依依不舍 ②望眼欲穿
2.①lín xuàn ②chuò máng
3.①惊奇,诧异。 ②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翼翼,谨慎、严肃。 ③告诫,教导。
4.B
5.莫顿·亨特 美 当代少年
二、(一)6.这是脱险后的自慰,对父爱的体验和感激,战胜困难的自豪等的泪水。
7.鼓励、引导“我”,让“我”有自我脱险的勇气和信心。
8.“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9.做任何事都要着眼于最初的那一步,走一步再走一步,直到达到目的。首先要有勇气和信心,无论怎样的困难和危险,只要把它分解开,就一定能克服。
(二)10.本文记叙的顺序是顺叙。
11.我不敢在家练琴,找到了可以练琴的小树林我成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
12.自信 刻苦
13.这里指在我沮丧和灰心时,尽管她耳聋却愿意听我拉琴,给我勇气。 这里指为给我鼓励而不聋装聋,使我坚持练琴,终于成材。
14.修辞方法:比喻 作用:将老人的话比作诗,生动形象地写出老人的话入耳动听,意味深长,唤起我的自信,给了我美好的感受。
15.“总是”是“一直是”“一向是”的意思,这里是说老人每天都来看我拉琴,从不间断,表现了老人对我发自内心的关爱和殷切期望。
(三)16.插叙。
17.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18.刚强。希望儿子凡事也要刚强。
19.离别 感恩 思念
20.母亲克服很大的困难供孩子读书,或借钱供孩子读书的艰辛历程。
21.克服困难,从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意思对即可)
三、22.写作提示:描写要细致,注意使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方法。
中考相关信息请关注留学群中考频道......
语文试题 | 数学试题 | 英语试题 | 政治试题 | 物理试题 | 化学试题 | 历史试题 |
语文答案 | 数学答案 | 英语答案 | 物理答案 | 化学答案 | 历史答案 | 政治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