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社会处于经济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重组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纷繁复杂、利益保护矛盾尤为突出,它是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集中表现。在这种形势下积极探索正确处理利益矛盾的途径,妥善处理各个阶层、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关注民生利益是党和政府工作的中心和主要工作,同时也是2007地方公考申论命题基点。
一、民生利益的主要内容
民生利益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
(一)、从主体层次上,包括国家利益(国防、国家政治安全、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管理秩序、经济管理秩序等)、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环境资源保护-----环境污染、水土耕地、草原植被、野生动物、资源能源节约等)、个人利益;
(二)、从个体需求上,包括精神利益(诚信程度、职业道德、文明程度、思想境界、心理健康、心理安全等)、物质利益(衣、食、住、行等);从内容上,包括人的生命(生存安全、工作安全、活动安全等)、健康(食品健康、药品安全、环境污染、职业病、医疗保险等),权利(教育发展权、人格尊严权、知情参与权、平等交易权、司法救济权、选举决策权、劳动生存权等);
(三)、从保护程度上,包括社会弱式群体(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受灾人员及地区、农民工、无保人员、妇女、儿童、高龄老人等)、失地农民(城中村改造失去生活来源的农业人口)、教育、医疗、保险等。
二、申论考试为什么要关注民生利益
申论考试是对准公务员观察问题、概括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述问题综合能力测试。
在利益保护主体中国家是主导力量,国家要通过法律、经济、行政手段来保护不同利益,公务员是国家利益保护职能主要的执行力量,因此,申论考试就是通过围绕利益保护存在的缺陷,给定一个或多个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来考察准公务员观察问题、概括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述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国家和人民选拔优秀的利益保护者。
三、利益保护在历届国家申论考试命题中的体现
纵观国家公务员八年的命题规律,考试内容都是围绕利益保护问题。2000年因噪音污染而导致纠纷的问题是围绕噪音污染对人的生命健康、生存环境命题的;2001年关于“PPA在全球引起的风波” 问题是围绕药品安全、用药心理安全命题的;2002年关于“网络安全”的问题是围绕社会管理秩序、人格尊严权命题的;2003年“安全生产和重大事故” 是围绕工作安全、社会管理秩序、经济管理秩序命题的;2004年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是围绕社会管理秩序、经济管理秩序、公共秩序命题的;2005年我国的农业问题是围绕农民利益保护命题的;2006年“公共安全应急机制” 问题围绕社会安全利益保护命题的;2007年“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围绕资源保护、失地农民利益保护命题的。
四、利益保护在2007地方公考申论考试命题中的体现
民生利益保护在2007地方申论考试命题中的体现主要归纳为三点:理论热点、改革难点、社会焦点。
理论热点是指导党和国家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热点以利益保护为出发点,同时又为利益保护提供方向。2006年理论热点主要有:“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这些理论不会直接考,但是包含的具体内容是必考的,另外重大理论是分析、解决问题、论述问题的工具。
改革难点是指党和政府需要逐步解决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改革难点与广大群众的利益有密切的关系,改革的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决定广大群众利益的实现。2006年改革难点有:教育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就业等。
社会焦点是指一个时期(阶段)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应引起党和政府重视和解决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当利益保护存在的缺陷或造成损失时,就会引起关注。2006年发生的社会焦点比较多,主要有:八荣八耻〈义利、诚信、公共秩序、职业道德〉;环境污染(松花江水质污染)、商业贿赂(医疗“红包”、采购回扣);社保基金安全(上海社保基金案)、文化体制改革、个人所得税调整;教育改革(教育乱收费、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免收学杂费);医疗改革(医疗乱收费、药价虚高、医疗保险、社区医疗服务);房价(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控制;能源(石油价格调控、能源危机、能源节约);药品安全(“哈二”假药案、“欣弗”事件);校园安全;重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矿难);人文奥运;文化遗产保护(端午节被韩国注册、无极事件)、问责制(国家环保局局长辞职、河南省副省长、郑州市委书记问责等)、公共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政府公信力(牙防组织案、“3"15”信得过产品、宝马彩票案)、重走长征路、《2006感动中国》、食品安全(上海瘦肉精事件、河北保定“红心鸭蛋)等。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