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浙江省公务员申论热点:浙江新农村建设
建设新农村的含义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这种提法就意味着新农村建设不能只注重农业生产,还要注重农村文化、农村福利事业的建设,不能简单加速农村经济增长,而是要促进农村和谐健康地发展。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关系到文化、精神、环境和经济的现代化的系统工程。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城乡之间的结构失衡,其本质含义应该是通过各种措施和建设,使农业经营者和农村工作者与其他职业的就业者获得同等的经济收入,享受同等水平的福利。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衡量新农村建设的绩效标准应该包括:是否增加了农民收入、是否改善了农村的福利水平、是否提高了农民的素质。
浙江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制定和落实《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统筹城乡发展的系列工程,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面貌改观。浙江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正在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不断提高。工业化、城市化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撑力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农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农村人口和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致富门路拓宽,使县城和“中心镇”成为农村经济的增长点、农村企业和人口的集聚中心、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主要依托。在农民不断增收的情况下,浙江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与此同时,浙江省农业基础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状况还没有完全得到改变,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机制尚未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制约“三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地完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
纵观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历程和取得的成绩,主要可以归结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浙商”精神和发达的民营经济。浙江人多地少,农业资源有限,原有城市较少,自古就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且国有企业不发达,这些都使农民受到了巨大的就业压力。这些迫使农民要去“闯市场”,走农村工业化道路,去自主创业带动他人就业,而各级政府对农民的这种“闯精神”,这种自发的、大胆的、超前的实践也非常支持。可以说,正是各级政府和农民的解放思想造就了当今遍布全球的浙江农民企业家。如今的“浙商”,锐意进取、有胆略、有拼劲,敢于创新,善于学习和利用外部资源。正是这种“浙商”精神造就了如今浙江发达的民营经济,使浙江农民逐渐走上非农道路。
(2)块状经济和产业集群。浙江是全国县域经济最发达的省份,而浙江县域经济的特色就是块状经济和专业化市场。浙江农民收入长期保持第一的原因主要也在于其强大的县域经济和产业集群经济的迅猛发展。这几年,浙江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以中心城市、城镇和块状特色经济的发展带动产业和农业人口的集聚,目前已使全省80%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浙江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也是非农业,浙江农民增收的经验就是把农村富余的劳动力解放出来,成为推动工业化、城市化的生力军。这也是浙江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最成功的方略。
(3)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和“三化”农业。在农业发展上,浙江农民充分发展“三化”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科技化),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以现代产业发展的理念经营农业、以先进的装备设施来武装农业、以农产品加工流通的龙头企业来带动农业,积极鼓励和引导工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投资农业,形成了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而农业“三化”的发展正是以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为载体的。合作社已经成为浙江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整合资源和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浙江以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为主的农业资本在国外和省外,获得了大量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