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家申论命题六大变化
《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对申论部分的规定:
(一)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二)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对申论部分的规定: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的考试大纲规定:主要通过考生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从2005年以后,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的命题形式几乎每一年都会有新的变化,但基本思路没有变,即考核“概括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论证说理的能力”。这可以从《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分析出来。题型的不断变化,以及基本思路的始终如一,体现了命题人对命题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考查“准公务员”综合实力的考试宗旨。在肯定这一命题形式的同时,我们认为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申论部分将有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具体为:
一、注重考生个人的见解、观点
这一最新变化,可以通过对比2006年和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的考试大纲中的申论部分得出。
《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对申论部分新增加了: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这在过去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大纲中是从没有出现过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出,2007年国家申论部分将更加注意考核考生的主观见解。
因此,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申论部分很可能会出现以下五种题型:
第一、“针对材料中出现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此类的问题。
第二、给定考生虚拟身份,提出对策。
第三,针对材料中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第四,对策有效性分析题型。
第五,评论文。包括:500字左右的小评论文和1000字左右的评论文。
二、命题内容越来越“热”
《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规定“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从2000年开始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问题,到2001年的“PPA”问题、2002年网络与生活的关系问题、2003年安全生产问题、2004年交通拥堵问题以及2005年农村农民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当年的热点社会问题,而且这种将考点集中在社会热点上,并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命题已成为命题人的命题趋势。这种趋势在2006年的考试中体现得更加明显。2002年11月,我国发现第一起SARS病例,随后“SARS”在我国迅速传播,疫情严重。2003年5月,国家公布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2004年7月,暴雨突袭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哈尔滨、成都等大城市,造成城市交通瘫痪、人员死伤。由此,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问题及其相关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就在2006年的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命题人恰以“突发公共事件”问题为材料背景,巧妙构思,考查考生对“突发公共事件”问题的理解。这正是命题人通过“命题导向”来使更多的“准公务员”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大政方针的命题思路。由此可见,这一思路将继续指导2007年国家的命题工作。因此,2007年的申论考试的背景材料还会在与时政相关的一些社会热点中选取。请考生多加注意2005年以来社会上最受关注的社会热点。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