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人认为,工作日“透支”一些睡眠没问题,等到了周六、周日再补回来。但科学家指出,这种方法并不好,周六、日多睡几个小时,这表明平时的睡眠不够,多睡一会儿对人体各功能的恢复的确能有一定的帮助,但此前的睡眠“欠债”对身体的损害是慢慢累加起来的,周六、日的恶补对之前的损害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修复身体所受的损害需要较长时间
B.周末“补觉”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C.“透支”睡眠对人体的伤害是难以修复的
D.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保持个人健康很重要
2.就今日中国现实而言,启蒙无疑是一个迫切的任务,就中国历史而言,它是一个没有完成就被打断的历史任务。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虽然长期被湮没和遗忘,但这并不证明中国不需要启蒙。现代的种种挫折都在提醒着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的任务是不可逾越的。因为人的解放这一目标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将其超越,只要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历史就必须进行补课。
这段话主要回答的问题是( )。
A.启蒙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B.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
C..启蒙所承载的任务 D.当今中国是否需要启蒙
3.由于近年来黄河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1972年以来,黄河有21个年份出现断流;1997年,黄河断流226天,断流河段一直延伸到开封,长达704公里。一方面黄河“闹水荒”,另一方面流域内用水有增无减。专家预计,到2010年,遇到正常来水年份,黄河用水缺口将达40亿立方米;遇到缺水年份,黄河用水缺口将达100亿立方米。黄河支持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已到极限。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黄河水资源利用已突破河流承载的极限
B.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已造成河流长年干涸断流
C.黄河“生命”将很快终结
D.黄河自身平衡的“生态水量”已一去不复返
4.信息时代里的企业就像一个完整的人,组织如骨骼,资金如血液,信息如神经。信息流是生命线,信息系统是神经系统,顾客需求是刺激源。在统一的数字神经系统下,从决策者到管理者再到执行者,从人到机器,如果信息可以一路顺畅,整个企业就能用一个大脑思考。这颗数字大脑不仅要对多样化、个性化的顾客需求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还要在对这类信息资源的筛选和分析中不断寻找新的机遇,拓展进步的空间,打造时刻贴近顾客需求的无缝隙的服务品牌。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打造知名品牌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B.应高度重视企业各个环节的有效整合
C.如何对顾客需求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 D.信息系统对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5.从本质上说,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不断脱离动物界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人类体质的进化和心性的进化两个方面。从猿到人的体质进化,人类用了上百万年的时间才完成,而人类心性的进化则还要缓慢。当人类跨越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之后,动物性依然顽强地在人类身上闪现着。如何管理好人类的情感,使带有动物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是儒家最为关注的重要课题。如果把儒家的答卷归结为一个字,那就是“礼”。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
A.描述人类文明发展进化的大致过程
B.对比人类体质与心性两方面的进化
C.阐述儒家强调礼仪作用的社会原因
D.说明儒家思想的产生根源与现实意义
6.看来,不只是贵族有偏见,平民也自有平民的偏见。这种偏见就是看不见每个人都应该享有人之为人的尊严和独自为人的权利。由于我们在这方面迷失太久,今天,无论是尊重自己的权利,还是尊重他者的权利,都需要经过艰苦的学习。我们要早一天学会这些东西才好。只有先学会了尊重自己和尊重他者,我们才能开始学习有尊严地生活,我们才能尊严地生活在这片大地上。
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
A.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是自己获得尊严的前提
B.不论贵族或平民,都有得到别人尊重的权利
C.先尊重自己,还是先尊重他人,困扰着世人
D.当今很多人都不会尊重别人,只知索取尊重
7.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反假币工作,始终坚持“打防并举,标本兼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反假币工作逐步深入。公安机关加大打击力度,侦破了一大批大案要案。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反假币宣传,特别是在农村偏远地区,通过各种形式,持续宣传货币防伪常识,社会公众识假辨假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下列说法准确概括文意的是( )。
A.银行目前发现的假币越来越少 B.社会公众识别假币能力提高
C.我国反假币工作逐步得到深入 D.公安机关打击假币力度加大
8.中国的专利申请平均每年以48%的速度增长。中国的专利实施只占专利总量的20%~30%,与国外达80%的实施率相比,专利差距很大。在中国专利申报总量中只有15%来自于企业,而发达国家的专利申请80%来自于企业。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中国科技创新进步势头迅猛
B.中国的科技创新不仅要注重开发研究,更要加强推广和实施科技成果
C.中国科技创新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
D.中国企业不像科研院所和高校那样重视科技创新活动
9.旅行是什么?德波顿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旅行为了什么?德波顿似乎也不热心去考求。但释卷之后,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得到一种答案——这答案,既是思辨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令人沉醉而不自知。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A.德波顿给了读者宝贵的精神享受
B.读者读后会得到模糊不清的答案
C.读者领略到了德波顿的淡然无为
D.德波顿没有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10.孔子尝曰:“未知生,焉知死?”生与死自孔子时起便是中国人始终关注的问题,并得到各种回答。尤其在汉代,人们以空前的热情讨论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出于学者的学术乐趣,亦出于普通民众生存的需要。然而,正如孔子所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对生的问题的关注似乎远胜于对死的问题的追问。有时候人们确实觉得后者更重要,但这并非由于死本身,而是因为人们最终分析认为,死是生的延续。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A.孔子关于生死的看法对中国人产生深远影响
B.生与死是中国思想史上长期受到关注的问题
C.中国人对生与死的问题的讨论实际以生为旨归
D.对生死问题的不同答案源自讨论者的不同观念
编辑推荐阅读: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习题与答案汇总 |
---|
最新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练习题汇总16篇 |
2012年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专项训练及答案汇总 |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之数量关系汇总7篇 |
2012福建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之数量关系 |
2013国家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之数量关系 |
2012吉林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例题加解析 |
留学群(www.liuxuequn.com)独家制作 |
行测真题 | 行测答案 |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面试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