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残酷竞争,日本语言学校开始谋求转型,从“只教语言”转到“延伸服务”,且多为免费。留学生对比自己的需求择校,事半功倍。
1、设立“进学指导班”,帮助学生冲击名校。
近几年,语言学校在日语教学之外,设立了不少升学指导课。经几年摸索,这些名为“进学指导”的培训已相当成熟。
记者在霞山会东亚学院看到,该校以提供大学院入学指导见长,除了辅导入学申请、论文撰写等,还安排学生先进入大学院旁听教授上课。与高中生升学指导不同,大学院入学辅导涉及每个人的具体专业,往往是一对一辅导,对指导老师的学历、知识储备要求高。这一辅导在业内看来含金量较高。
在ARC语言学校,在往年进学指导基础上,今年新设“名牌大学班”和“大学院班”,分别指导大学入学和研究生入学。“希望升入高等学府的留学生越来越多,考试对策班应运而生。”教务处负责人古川介绍。
也有学校提供进学奖学金作为激励。位于赤坂的江户文化中心日本语学校设有奖学金,鼓励学生在日语能力测试、留学生考试中考出高分,冲刺名校。
另外,学生也可从学制上予以遴选。日本大部分语言学校是半日制的,而记者在淑德日本语学校看到,这是一所位于东京郊外板桥区的全日制校,商业不普及,学生打工机会也少,客观上成就了“一心只读圣贤书”。
2、获得“职业介绍许可证”,为学生进职服务。
当然,在日本边留学、边打工是留日学生的标准形象。毕竟不是所有学生都以升学为目的,且部分学生家境不富裕,打工可以抵扣生活费、甚至学费。学校设有的就职推荐,可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就业信息,也免去打工被骗。
以ARC语言学校和霞山会东亚学院为例,他们分别位于涩谷、霞关地区,属于东京闹市,打工机会多。学校设立就职支援类部门,希望以此提高学生就职力,远离低层次就业,为日后就业积攒经验。除了向学生推荐就职机会,学校还定期举办“就职说明会”,类似于国内的校园招聘。
3、文化活动,给学生“冒尖”的平台。
个别社会资源较丰富的学校还会搭建文化平台,让学生“冒尖”。记者在访问霞山会东亚学院期间,遇上全校一年一度的演讲赛。各班“民选”代表上台做日语演讲,选手不仅最终能获得现金奖金,台下坐着的评委是瑞穗、东亚等知名日企的代表,这为学生日后就职提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