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小编精心推荐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200字 | 1500字
在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我内心涌现出深刻的感悟。写读后感时,可以从作品的主题、人物和情节等方面入手,结合个人体会,表达思考和情感。借助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使读者感同身受,增强感染力。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您更好地撰写读后感。
⬢ 三字经读后感300字作文 ⬢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在以前,我比较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一个人在幼年时期,本性是善良的,虽然人的本性都不坏,可是,由于后天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我们不能够轻易地判断一个人是善还是恶。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句话虽不像前两句那么的“出名”,可其中也蕴涵着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再好的人才也不会闪耀光芒,而教育的根本,重要的就是专心,恒心,耐心,以及毅力,而且,教育的方式也得恰到好处。
  三字经有数百句,它精辟地用文字总结、概括了做人的道理,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更加透彻地了解了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书真告诉了我不少知识。
 
⬢ 三字经读后感300字作文 ⬢
放寒假没几天妈妈就给我买了一本教我洒扫、应对、进退,帮我学习、尊长、敬幼的书——《三字经》。《三字经》文如其名,以三字为一句,四句一组,就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琅琅上口十分的有趣。但是,《三字经》易学不易懂。从大年初二开始我就拿着这本书和《百家讲坛》的教授一起读《三字经》。
我喜欢的`是《三字经》的头两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为什麽喜欢这两句呢?是因为这两句能帮助我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意思是说,人初立世之时,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后来,因生活和学习环境变换,不同于当初之时了,差异变的越来越大,就象当今社会上的人,有好有坏。这两句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书中不仅有这样的解释还有另外一种意思,就是讲人在刚出生时本性是不善良的。为什麽能这样说呢?因为每个人在婴幼年时都很不懂事,不是很听话。既不知道父母亲为家累还是不累,为自己是生气还是难过。所以说,人出生时是不善良的。
这两种解释我比较认同第一种。因为,每个人在幼年或少年时不能只看听不听话,应在受过教育后再判断是好是坏。应该往好的方面看,往好的方面去培养。这样,才能做社会有用的人。
我读了以后深受启发,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认真做事,诚实做人。长大后报答父母双亲,报效国家。
⬢ 三字经读后感300字作文 ⬢
《三字经》作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教育读本之一,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山东,几乎每个幼儿园都把背诵《三字经》作为必修课目之一。它把我国古代的许多故事、知识,以三字经的方式展示给我们,其中有教我们做人的,有教我们做事的,还有教我们学习的等等。
这些故事有着深刻的哲学道理,生动而有教育意义。比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讲得就是孟母三迁和孟子逃学后孟母剪布教子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仅要有好的方法,而且要有好的环境,特别是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又比如“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这段话讲得是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亲,冬天把被窝捂热后再请父亲睡。
读书必须懂得“学则智,不学则愚,有不满则进步”这些道路都是通过求知无坦途,学问无捷径而得来的。“亲师友,习礼仪”是我们做人的基本道理。要知道尊敬亲人,老师和朋友就必须要敏而好学。
⬢ 三字经读后感300字作文 ⬢
我愿做一只小鸟在书的天空飞翔,我愿做一条可爱的小鱼在书的海洋里遨游,我愿做一只小小的书从在书的世界读全世界的书。这个月我读了国学启蒙的精典《三字经》。
这本书的外皮是黄色的有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那个男生在读一本书小女生在旁边看着小男生读书在书中有三字经,又有一点故事。
在这本书中有我喜欢的一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是《和氏璧》这个故事里讲的:“何氏在上山捡到一块玉石,他献给了当时的国王楚力王,历王没发现这是一块玉,砍断了他一条左脚。他又献给了武王,武王也没发现这是一块玉,砍下了他右脚。后来文王发现这是一块好玉,人们为了纪念他发现这个玉,玉就叫《和氏璧》。《和氏璧》虽然名贵,可不被打磨只是一块石头。这个故事主要讲玉石不被打磨就不能成为一块精品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