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游记读后感 | 100字 | 200字 | 300字 | 400字 | 500字 | 600字 | 800字 | 1000字 | 1500字 | 2000字 | 3000字 |
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往往会产生许多感想。理解和总结是阅读的重要部分。下面是小编为初中生整理的《西游记》读后感,字数在800字左右,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欢迎阅读!
〖一〗西游记读后感800字左右初中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吴承恩先生的杰作,讲述的是一个泼猴和唐三藏及师弟八戒,沙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这本书我虽然看了一遍,但是以这本书编辑的电视机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它给人一种百看不厌的感觉,让人看了就喜欢上了它。
这本书把一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泼猴勾勒得栩栩如生,写它从天不怕地不怕变为一个恭敬的猴子,为了师傅的安危他奋不顾身,他并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也不像沙僧那样憨厚,作者更是借助他这一点勾勒出孙悟空的大智大勇,自从唐三藏把孙悟空从五指山解救出来到取得了真经,这期间经理九九八十一难,每次劫难都是孙悟空全心全意去解救师傅的,最后才圆满的取回真经。
在打白骨精这一回里,他三次打死变为人形的白骨精,而被师傅气的念紧箍咒,唐僧是凡人他并不知道那是妖怪,悟空的解释他完全不听,而是念他的紧箍咒,疼的孙悟空满地打滚,最后唐僧还要和孙悟空断绝师徒之情,孙悟空被迫无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是孙悟空心理并没有怨恨师傅,更没有去报复师傅的想法,他把委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理总是想着师傅的安危,可见他对是师傅的真心。这一路上他们经历艰难险阻,不管多累,多饿,不管妖怪是多么的阴险狡猾他门都一一打败他们,把师傅从危难中救出来。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多了总是有好处的,在当今的社会里没有文化是不行的,会被社会淘汰,从我们呱呱落地,父母就教我门说话,识字,等大一点儿他们又教我们怎样做人,我们在学校里不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只有学会了怎样做人,才能学会更多的知识,才能广交益友,可见书何其的重要。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我自然不能免俗。而我最爱的,就是《西游记》。它光怪陆离,色彩斑斓,它又振奋人心。读完《西游记》,最感动于孙悟空,我惊叹这个英雄。
"英雄"有许多不同的解释。《辞海》中说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说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胸,《英雄》中则描绘了英姿飒爽,舍小我求大我的一群英雄。我认为,英雄是那些顽强地掌握自己命运,并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的人。
〖二〗西游记读后感800字左右初中
有时候会读读《西游记》,小学生版的。
感一,孙悟空乱开杀戒
孙悟空这个家伙很不怎么样,刚跟了唐僧后碰到强盗来劫道,其实人家也不一定是要他们的命,好么孙候子一般情况都是不分青红皂白就打死人家,出家人的第一戒都持不了,这样的人就凭立了些功劳就能成佛吗?这样的修为怎么能服重?可见佛教界也就是个江湖,有很多的内幕和交易,跟悟道没有关系的。不管是佛教还是基督,传来传去宗教的本意都变得跟释迦牟尼和耶稣相差太远,让人失望。孙悟空的毛病还完全不止这些,的确是一个很有性格的人,而所有的这些性格基本上都源自语有本事,如果没有这些本事,他将一文不值。所以说,肯定或者否定一个人,不在于他的修养,这个太势力了。公共道德让人真的很失望。以前经文里讲的那些舍己为人等等,现在都没有了。所以现在去寺庙里尽见些蛮横贪婪的和尚道士,也就不足为奇了,千百年来都是这样。
感二,孙悟空嫉妒心太强
关键在于六耳弥猴。六耳弥猴从各个方面都跟孙悟空很像,本事也相当。应该也是天地间精华孕育而成,可是到最后观音制服了他,孙悟空不由分说一棒将六耳弥猴打死了,这件事我实在是不能理解,如此不凡的一个人物就这样消逝了!其实六耳弥猴又做过什么孽呢?真正作孽的那些观音的座骑、太上老君的做骑等,吃人,抢人家国王的王妃,坏事做尽,到头来还是变成了坐骑,继续当神仙,一点都不吃亏。可是六耳弥猴呢,被孙猴子打死了!这世道!
感三,唐僧太不厚道,一为知恩不报,二为唯利是图,三为不思进步
唐僧很不厚道。孙悟空帮了他多少忙?救了他多少次命?他可曾好好教导过孙悟空?在女儿国,国王要招他当王,什么都交给他,孙悟空却怂恿他先答应了,然后换来了公文然后拍屁股走人,出家人不打诳语,这唐僧连想都没想就应承了,实在是差劲!不思进步,那么多次范了肉眼凡胎的错误,没有一次真正相信孙悟空的,这样的人实在是缺乏起码的智慧,怎么能够悟道成佛呢?
感四,孙悟空太窝囊,一怕唐僧,二怕观音,三怕如来
孙悟空真的很窝囊。自从被压到五行山下后,跟以前天不怕地不怕完全不一样了。不只因为头上戴着筋骨咒,而是,孙悟空实在是已经入世了,经过那么多社会关系网的锤炼,孙已经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夹着尾巴做人,而且,这样的时候相当的多。每当被威胁的时候,孙悟空往往是低头违背自己做猴的原则,一个潇洒自由,率性而为的美猴王早变成了一个精通人情事故的俗人。
感五,关于得道成佛
在所有四个徒弟中,每次都是先打一架,谁也奈何不了谁时,观音才出来说明白这个妖怪是在这里等待取经人的。而在唐僧来到之前,猪八戒兴风作浪完全不把高老庄放在眼中,估计也伤害过不少无辜,但是八戒还算是好的。沙僧可就很差劲了,估计吃了不少人,白龙马也比较差劲,可是他们在做这些孽的时候,观音他们难道就视而不见吗?历尽点劫难就能得道成佛,这差使挺美的呀!
总之一下,以前小时候听广播说西游记,觉得新奇。后来看中央电视台拍的西游记,这个完全卡着新闻联播式假面具的电视版本,将西游记完全神话为一个善良纯洁,远离原注精神的乌托邦,久而久之,我们忘了生活本来的面目,慢慢的相信这些谎言。然而事实就是事实,一群乌合之众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后本性基本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所有的缺陷没有因为完成这个伟大壮举而得到锤炼和升华,是不是生命走向成熟,感悟走到后来时,我们对于生命,对于社会,对于存在的价值也只能理解到人情事故的洪流中?如果是这样,还是挺悲哀的!如果是这样,那做一个欲望的奴隶,也没有什么不好!
〖三〗西游记读后感800字左右初中
在暑假里,我读完了《西游记》,读完后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这本书描绘了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过程中,一路经历了艰辛万苦,斩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了真经的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孙悟空了,他在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优秀品格。
首先他在没遇到唐僧时,努力拜师学艺,为了学到一身好本领,飘洋过海历经几干里才找到师父,学了七十二般变化。
这就像我们在学习中一样,不管前方的学习有多少难题,我们都要把难题迎刃而解,这样才能把知识学得扎实。
因为孙悟空有如此的本事,所以才有他以后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
其次,孙悟空在西天取经过程中忠心赤胆,不管有任何误解,他都不气馁,始终对唐僧不离不弃,虽然其中他不乏要耍小性子。
最让我气愤的是读到三打白骨精这一片断时,白骨精为了迷惑唐僧,她先是变成一姑娘,因为唐僧是凡人嘛,所以他肉眼凡胎地认为白骨精是好人,但孙悟空火眼金睛,他认出白骨精是妖怪,一棒打死了她。接下来白骨精接二连三地变成姑娘她父母,孙悟空一次次认出妖怪,打死了白骨精。
唐僧以为孙悟空错杀了人好人,念起了金箍咒,赶走了孙悟,但孙悟空却没有在半途丢下唐僧,他们一遇到妖怪,孙悟空就又回来了,这不禁让我觉得,虽然生活中我们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被别人冤枉,误解,但我们始终应该朝着正确的目标,始终如一,这样才能到达顺利的彼岸。
而孙悟空身上最大的优点我觉得他是个感恩的.人,试想他在五指山下压了500年,是唐僧把他救了出来,所以在保护唐僧取经过程中,他不管遇到多大的误解,甚至被唐僧一次又一次地念金箍咒,一次又一次赶跑,他都有情有义,只要一听到师父有难,就不计前嫌大打妖怪,保护唐僧。他肯定对唐僧有一颗感恩的心。这不是孙悟空身上的闪光点吗?古人常云:受人滴水之恩,理应涌泉相报。在孙悟空身上我真的学到了很多。
我要做一个勇敢,默默无闻,付出辛苦,不半途而废的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做个强者!
加油吧!
〖四〗西游记读后感800字左右初中
从小学到现在每个暑假都会有读后感,而读的书呢,不过都是四大名著什么之类的。
所以说《西游记》我已经读了几遍了,可读的最认真的还是这次,因为当时年少,所以对这种名著完全不感兴趣,那今天我就好好谈一谈读完这本书的感悟和了解。
《西游记》此书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此书中的的师徒四人指的是:师傅唐僧,大徒弟孙悟空,二徒弟猪八戒,三徒弟沙僧。
唐僧是一个善良,耳根软的一个人,有时会一时糊涂听信八戒和妖精的胡言乱语,被妖精抓走。在“三打白骨精”这一章中,唐僧因听信了八戒的挑拨,把打死妖精的孙悟空赶走,断绝师徒关系,后来被妖精抓走,悟空又去救他。
孙悟空是一个天性野蛮,但是对师傅忠心耿耿的人物,时常拼死拼活,与妖怪斗智斗勇,救出师傅。从每一章几乎都能看出孙悟空救师傅时想尽办法,不顾一切的精神。
猪八戒是一个好吃懒做,沉迷于女色,喜欢挑事的人物,偶尔行侠仗义,常常因为乱说,导致师傅对悟空失去信任。“三打白骨精”中的他是经典案例,三番五次挑拨师傅与悟空的关系,最终还是自己倒霉,被妖精抓去。
沙僧是一个老实,忠厚的.人物,在此书中虽然没有太大的存在感,但是每次与敌人对抗都全力参与,一路拿行李,在生活上帮了唐僧很多,有时会劝说大师兄。
从这四个人的性格看来,他们应该完全合不来,可是他们依旧在作战时团结一心,打败敌人,对师傅掏心掏肺,尽心尽力,毫不怠惰。
所以他们的努力和忠心得到了成果,在历经最后一难时沉着冷静,取得真经。
因他们途中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学习收获了很多,最终唐僧与孙悟空修成佛,而其余两位也获得了自己的官位。
这本书告诉了我不论敌人有多强大,只要团结一心,就能打败敌人,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如愿以偿。
〖五〗西游记读后感800字左右初中
《西游记》这部经典的文学名著,已经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家喻户晓了。我想不少文学家已经发表过这部名著的言论了,所以我不想对这部名著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只想对其中的人物谈谈自己的想法。
在其中,我最欣赏孙悟空的勇敢机智,猪八戒的情感真切,沙僧的任劳任怨,唐僧的善良待人。猪八戒是他们四司徒之中最让读者讨厌的,可是我对他却不这样认为,他结合了大家的优点,虽然他不够孙悟空那么勇敢机智,但是他也会不停地运用一些自己的思维,在困难面前为大家出主意;虽然他没有沙僧的任劳任怨,但是他在一路上仍然会帮助大家提东西;虽然他没有唐僧的`优柔寡断与善良,但是他也会动真情。
在生活中,像猪八戒特点的这种人好象是比较普遍的,但是也可以说是最少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证据如下:
(一)在新世纪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凡事都提倡‘爱的教育’,无论对于小孩,年轻人还是成年人。小孩喜欢这样的老师(当然外表除外),因为这种老师比较和蔼,并且对外面的世界还是比较了解的(因为他以前是天蓬元帅,当然了解世事啦),交给大家很多课外知识,从他平时的言语中可以发现他是个比较幽默的人,那么就可以带给大家很多欢乐。学生都是比较喜欢这样的老师,不是吗?
(二)除了小孩以外,现代年轻人更喜欢这种人,他们总是动不动就说爱情,像猪八戒这种人就是再合适不过了。猪八戒这种人对爱情有责任感,并且会用真心去爱别人,他不像孙悟空那么寡情薄意。他的真情能感动别人,所以更能取得别人的信赖。俗话说,想要别人爱你,首先就要学会去爱别人。猪八戒已经学会了怎样去爱人,所以他能获得他人的爱。
(三)成年人也就包括年轻人,老人和中年人。他们同样需要猪八戒这种人做家人或朋友,有责任心的人总是能取得别人的青睐与喜欢的。但是生活中真的有那么多有责任心的人吗?答案没有人会清楚。我想会比较少见吧,现代人总是希望别人对自己负责,却没有想过自己是否应该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猪八戒也许是个幽默,有责任心且值得信赖的人吧。这是我对他的印象。
〖六〗西游记读后感800字左右初中
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
——题记
漫游中国古典文学的长河,美文佳篇数不胜数,但唯独《西游记》让我情有独钟。
读完《西游记》,我不禁感叹于这部小说的光怪陆离,色彩斑斓。最令我感动的是孙悟空,我惊叹于这个英雄。
“英雄”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在《辞海》中,“英雄”是杰出的人物,曹操说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心、吞吐天地之胸,电影《英雄》中则描绘了英姿飒爽,舍小我求大我的一群英雄。而我认为,英雄是那些顽强地掌握自己命运,并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的人。
无疑,孙悟空是英雄中的典范。他为了自由,为了自己的尊严,为了远大的目标,不惜与一切进行殊死搏斗。他和天兵天将、神仙菩萨斗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这一场场争斗看似无比热闹、无比精彩,但却掩盖不了孙悟空作为一个英雄的悲壮。孙悟空即使是如此的神通广大,在与命运的搏斗中,他总是显得势单力薄。一个人是无法与这个时代对抗的。正因为这种对抗差距的悬殊,发自内心而拼尽全力的抗争才显得悲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斗士才能凸显出其英雄本色。
如今,真正与命运进行生死拼搏的人很少,即使有,也不一定是为了崇高的理想。很少有人会像贝多芬那样为了后人的精神世界而“扼住命运的咽喉”,更不会有人像哈姆雷特那样一声高呼:“时代整个儿脱节了,天生偏要我把它重新整好!”正因为大多数人为了琐屑的、不值得一提的目标而努力,所以当今真正的英雄几乎没有。很少有人能登高一呼,或以身作法,告诉人类更高层次的价值究竟是什么。英雄的浮士德用他一生的追求告诉了人们生存的价值,英雄的斯科特用他在生命最后一刻的坚持告诉了人们心灵的崇高,英雄的刘连满用他极度为难时的自我牺牲告诉了人们生命的伟大。人类需要发展,需要下一个英雄。然而,那个英雄在哪儿?他能告诉我们什么呢?现在的.人类不能漠视英雄主义精神,这个时代极其需要这种千金难求的精神。
中国有句古话:乱世出英雄,烈火炼真金。是的,熊熊的烈火中,被燃烧的是腐朽;乱世的动荡中,被淘汰的是陈旧。狂风暴雨中,挺立的是常青的松柏;惊涛骇浪里,巍然不动的是坚定的礁石。直冲云霄,是英雄的豪气;石破天惊,是英雄的誓言;与天比高,是英雄的壮志。
千古多少英雄,长河流沙中,扼腕英雄泪,感慨入杯酒残尊。空余壮志豪情,一朝血洒,留苍茫大地,水悠悠……
〖七〗西游记读后感800字左右初中
《西游记》中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妖精,它们有不同的性格,但无一例外都是被收或被杀。但其中、有个妖精我抱有好感,她就是白骨精。
在《西游记》中,白骨精她只是个尸魔,说白了就是诈尸。她以狡猾、贪婪、邪恶著称,也算是人人皆知的人物。在电视剧中,也处处凸显了白骨精的凶残,比如她魔性的笑声,快意的'吸血。但如果从反面想,从细节看她还是有许多优点的。
首先、她是有能力的。我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我认为她有那么多手下,而那些人也绝大多数是被屈服的。但我觉得正是这一点才能显出白骨精的本事。说白了、这些人为什么向她屈服,是托关系?是走后门?是混口饭?都不是。还不是因为她厉害,他们都害怕她。就像《哈利·波特》中的伏地魔,小矮星彼得那些人又因为什么为伏地魔做事?难道不是能力有限打不过?所以说、那些天天“姐姐”“姐姐”一直叫白骨精的人,除了奉承、还有胆怯。
其次,白骨精懂得认准一件事就是一直不放弃的做下去。她就是想吃唐僧肉,就是想长生不老,那又怎么样?往前冲就行了。这放在当今社会,是很难得的。虽然是有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虽然她的目标极其肤浅。但是她努力过了不是吗?不管结果如何,她的坚持不都呈现在我们眼前了吗?意林中有篇文章《输在三分之二》,说所有马拉松运动员基本都是在三分之二处放弃的。可回头看看白骨精,她呢?输在三分之二了吗?没有、她一直坚持。我认为她是勇敢的。点个赞。
接着,她懂得扬长避短,有自知之明。她知道自己打不过孙悟空,就不正面交锋,反而使用巧技化为各种人物随机应变。在点个赞。
然后,她懂得投其所好。第一次行动时,知道猪八戒好女色,特意化作美女,第二三次,加扮老妇人和老头儿时,也假装可怜,博取同情。
再接着,她懂得假戏真做,添充情节。扮作少妇后,再变,就颇为有意思了。而后她并没有再随便变了,而是巧添剧情,扮老妇找她刚扮的女儿。第三次再扮作老头儿找老伴和女儿。我为她继续点个赞。在今天、就是说白骨精做事有头有尾,环环相扣,发展合理,假戏也能当真。也让唐僧有种为孙悟空害人性命而羞愧。
最后,她懂得坚固的堡垒最先要在内部攻破,离间师徒关系。她虽然死了,但死的有意义,有价值。成功让唐僧把孙悟空遣离。我认为,这么看来白骨精这个角色是很值得我们去深思的,我最后点个赞。这样一个又爱又恨的人,难道你不喜欢吗?
〖八〗西游记读后感800字左右初中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为优秀的神话小说,深受人们喜爱。近日,我又在网上读了文言文版的,获益匪浅啊。
这《西游记》啊,可谓是妇孺皆知啊。一些小孩子,一般是图个新鲜,或者是看看里面孙悟空的神气,并没有领悟其中的真谛。我这次看,与以往可谓是天差地别啊,对其中的一些道理,也算是有深刻领悟吧。
《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去取经,一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获取了真经。故事情节引人入胜,风趣生动,但虽如此,在其中也包含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种种看法。他讽刺了当时朝政的腐巧无能,其实,在我们所看到的取经途中,有许多的妖精都与天上地下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说来,无论是在天上还是地上那些神威的统治下,都隐藏着丑恶,神仙也不例外,可见当时明王朝统治的腐巧。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在我们眼前出现一个不受约束,敢于抗争的一个人物,那就是孙悟空!他从石头里蹦出,对世间何事都有探索的好奇心,对于玉帝要捉拿他,却绝不屈服,还“大闹天宫”,不过有时也有些任性,作者再借这样一个人物来进行对比,更加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这也使我们想到当时的`朝政是怎样的,朝政中当官的又是怎样的。其实,那些腐巧无能的官员往往与天上的神仙大佛有一定的关系,不是有一些妖怪就仗着自己与天上某某神仙有一定的关系或是拿了天上某某宝物就在人间为非作歹!我想这些人间的官员也不过如此吧,借自己身后有大人物给自己撑腰,就为非作歹,鱼肉百姓,导致了朝政的腐巧以及社会经济不景气。
虽然如此,但唐僧师徒四人在途中对那些所遇到的妖魔鬼怪时的不所畏惧的精神也深深打动了我,由于师徒四人团结一心,不畏艰险,最后终于如愿以偿,取得了真经。我想,这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一样,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要轻易放弃,可不能像猪八戒有时那样喊散伙,只要坚持,我们就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虽然在取得成功的过程中会遭遇许多磨难,但是这样更能磨练我们的意志力,使我们得到锻炼,所以,一定要勇往直前!
《西游记》给我的感想有太多太多,甚至又联想到了许多,它被评为四大名著之一,可谓是当之无愧啊!《西游记》,这颗在历史上耀眼灿烂的明珠,正闪烁着那金色的光!
〖九〗西游记读后感800字左右初中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题记
再读《西游记》,不再是当初的那份浅薄,也不是为了钦羡某个人或某项本领,而是一种对人生的领悟,对生命的升华。
孙悟空——童年的纯真
《西游记》中孙悟空总是主角,让人不自觉地就把目光投向了他,犹如磁铁对铁屑的吸引,却又觉得理所当然。粗看,他有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等诸多本领,还有一根金光闪闪的金箍棒;细品,陡然发现那就是我们那纯真的童年,总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充满纯真的顽皮,无畏,也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看着他,似乎你也回到了那金色的童年,总勾起几丝甜蜜。
猪八戒——青春的`萌动
八戒意味着戒去八项事,让一个青年戒去心中的萌动,却不可行。他就像人生的青年时期,青春开始萌动,开始对异性的追求,但也是开始创业的黄金时段。可他身上却总是有着一些缺点,懒惰、贪吃,只是常事,毕竟是一个青年。陡然发现其实这就是我们青年时代,雄心万丈却又屡屡出错。
沙悟净——中年的麻木
沙悟净在《西游记》中似乎总是一个人默默地挑着担子走在最后面,脸上总是一个表情,却又充满干劲,勤劳似乎不好说,是一种逆来顺受吧!他脱去了稚嫩,也失去了激情,有的只有麻木。这就是人到中年的真实写照啊!人过中年,尝过了太多的酸甜苦辣,经历了种种挫折已经对它们麻木了,只是一味地扎扎实实地前行。
唐玄奘——老年的顿悟
唐玄奘——似乎眼中充满了智慧的光芒,气质更是脱俗,每一句话都充满玄妙,令人再三品味,不得不称赞他是一名智者。但,我认为他更应该是一名老者,经历了沧海桑田,就如老年对生命的感悟,充满了理性的光辉,眼中没有一丝迷茫,全是一种淡然,一种智珠在握的感觉,即使泰山崩裂也无改色。
在《西游记》中,演绎的不是西游,而是人生,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尽在其中。让人们有了一种对生命的顿悟。
在人生的道路上,让我们充满悟空的蓬勃朝气,带着八戒的无畏,携着悟净的成熟,怀着唐僧的理性上路吧!未来永远属于我们!
〖十〗西游记读后感800字左右初中
寒假中的一天,我无意中看到了电视剧《西游记》大大吸引了我的眼球,我从书架上拿下《西游记》这本书认真地看了起来。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写的是唐僧带领着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一路上,它们斩妖除魔,历经千辛万苦,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取到真经。
在书中我最喜欢的是“美猴王”孙悟空,他号称“齐天大圣”,他本领高强天不怕地不怕,他精明勇敢又忠诚乐观,与妖魔鬼怪斗智斗勇,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一个妖魔手下留情。记得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经过一座高山,山中的妖精“白骨夫人”想吃唐僧肉,又惧怕唐僧身边的徒弟。
因此她先后三次变幻成斋僧的村姑、寻找女儿的老婆婆及老公公来欺骗唐僧,伺机下手,前两次孙悟空一眼认出妖怪,为保师傅安全,强忍紧箍咒的痛苦,将妖怪赶跑。而唐僧不明是非,相信妖怪,贬走了悟空。孙悟空恳求不成只得只身返回花果山。
随后,唐僧、沙僧中计就擒,八戒侥幸逃出,知道妖怪厉害,跑到花果山请孙悟空回来救师父。孙悟空得知师父遭难,毅然与八戒离开花果山,再次与白骨精斗智斗勇,在土地山神的帮助下终于打杀了这个妖怪,让她现出了原形,救出唐僧。
而八戒又好笑又可气。他一路上改掉了好逸恶劳,贪图美色的毛病,最终成了净坛使者。沙僧原是卷帘大将,因为打破了琉璃盏被打入凡间,后来受观音菩萨的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在这本书中我最不喜欢的是唐僧,因为他不辨善恶,不分忠奸。他经常受人挑拨,不去详察,动不动就念“紧箍咒”,还要把孙悟空赶回花果山,而孙悟空为了保护他吃尽了千辛万苦。我真是恨死他了!
读完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孙悟空的勇敢,猪八戒的可爱,沙僧的任劳任怨,唐僧的勇往直前,同时我还懂得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才能成功。以后我一定要改掉一遇到困难就放弃的毛病,其实只要再多想一想,努力一下就会获得成功!
〖十一〗西游记读后感800字左右初中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资料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
这本书前七回主要介绍了小说中心人物孙悟空的出世、求道、闹龙宫、搅冥府、闹天宫,直至其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为中心故事的展开埋下伏笔;八至十二回写小说中另一重要人物唐僧的身世,兼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太宗入冥,玄奘奉诏取经,交代取经缘起,在结构上与前七回并列,同为展开中心故事做准备;十三至一百回是西天取经正文,中心故事之所在,其间包括41个具有相对独立的中短篇故事,主要写取经途中的各种矛盾斗争,包括取经人和妖魔之间的斗争,取经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斗争,以及取经人内部的矛盾斗争,在结构上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依次展开又互相照应,离奇曲折,悬念不断,至经历八十一难,矛盾最后解决,斗争最后胜利,取经理想实现。
这本书中的孙悟空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因为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用法力压在五行山下,幸天灾满足,归于释教;并且他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善始善终,成为了斗战胜佛。而猪八戒原先是天河水神,天蓬元帅。因为他在蟠桃会上酗酒戏了嫦娥,被贬下界投胎,身如畜类。幸亏他在路上保护圣僧,却又有顽心,-未泯。因为他挑担有功,做净坛使者。沙悟净本是卷帘大将,先因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贬他下界,落于流沙河,伤生吃人造孽,幸皈佛教,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为金身罗汉。
觉得书中的每个人物都值得我学习。孙悟空本领高强、正直勇敢,对师傅也十分忠诚,我要向他学习,不能害怕危险;唐僧坚持不懈,意志坚定,我要向他学习,不能放下;猪八戒虽有些懒,可为人十分忠厚老实,我要向他学习,诚实守信;沙僧话虽不多,但却吃苦耐劳,不喊一声“累”,我要向他学习,肯吃苦,不怕累,更加勤奋。
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坚持不懈,值得我学习。一路上,他们翻过了多少山,走过了多少片树林,打败了多少妖精,这是多么艰难的一路啊!可他们却没有放下的念头,从来都没有过,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吗?想到这儿,我不禁低下了头,他们那么困难,都挺过去了,还有什么是战胜不了的呢?我遇到的困难与之相比,不是显得太渺小了吗?
一本好书,能够影响人的一生,《西游记》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吧!
〖十二〗西游记读后感800字左右初中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关羽,他不但武工好,而且人也好。在跟曹操打仗时,他因带着二嫂,所以才假装投降。其实他还是一心想找到刘备,保护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马”时,便立即骑着这匹“赤兔马”又去找刘备了。在山下遇见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带回去,真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好汉。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他不但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 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读完《西游记》,我终身受益。长大后,我要像唐僧一样善良。看到大街上有要钱的可怜的人们,我总会施舍他们一些钱;看到有希望工程活动,我会第一个捐文具、书和钱;有些有意义的献血,我也会参加。
《西游记》—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这样的书大家都要看。这些书里都是精华,你把它读懂读透,就吸收了精华。所以,大家都看看吧!
〖十三〗西游记读后感800字左右初中
前几天,我读了西游记这本书。里面的故事很有意思。其中,我最喜欢西梁国师徒怀孕这个故事。一天唐僧师徒被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这时,他们看见了一艘船,唐僧师徒就上了船。这时,唐僧觉得口渴,便让猪八戒弄了一些河水,自己喝了一小半,剩下的一大半给了猪八戒喝了。不久,唐僧、猪八戒的肚子就大了起来。驾船的老婆婆说,我们这里是西梁女国,我们这个国家只有女人,没有男人,你们喝了母河的水,便怀孕了。孙悟空问老婆婆,那里可以有不怀孕的东西呢?老婆婆说,南边有一眼苔泉,可以不怀孕。孙悟空便打水取回来,给了唐僧和猪八戒,他们的肚子便不大了。
在这个故事里,我不应该学唐僧和猪八戒,不问问喝了这水会不会有一些状况,就喝水。
〖十四〗西游记读后感800字左右初中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它是一部神话小说,讲述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得到了真经。
《西游记》这本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难得的一本好书,大家有时间就看一看吧!
〖十五〗西游记读后感800字左右初中
唐僧误入妖穴被擒。在洞内见一妇人,自称是宝象国公主,十三年前被黄袍怪摄来。公主劝老妖释放了唐僧。唐僧为公主传信给国王。国王恳求八戒、沙僧降妖救女,二人去战黄袍怪,沙僧被擒。黄袍怪变为一美男子,前往宝象国探望岳丈国王,将唐僧变为猛虎。白龙马化作宫娥,暗算黄袍怪,被打中后腿。八戒用激将法从花果山请回被师父赶走的悟空。众人努力打败了妖怪,使唐僧恢复原身。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要完成一件事需要大家的合作,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
〖十六〗西游记读后感800字左右初中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家喻户晓的书,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 从小就看过无数次《西游记》的动画片,正正经经读一遍原著还是第一次。小时候看动画片只看到诚实善良,一心向佛的唐僧;武艺高强,勇敢机智的孙悟空;贪吃好睡,不畏妖魔的猪八戒;正直无私,任劳任怨的沙和尚;以及众多的兵将、妖魔鬼怪败在他们的手下,而这次读后却更有意味深长、不同寻常的感受。
当我读到最后师徒四人取得真经后,我自问:他们为什么能够如愿以偿的取到真经,靠的是团结?我认为,他们不光靠的是团结,还有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毅力。
当他们面对各种困难,各种敌人的时候,它们并没有逃跑,并没有退缩,而是用自己的力量与敌人斗争,即使是一时失误,也永不放弃。我很佩服他们的这种惊人的毅力。
回想起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道路,哪一条不充满坎坷,不充满艰辛?有时我面对身边的挫折不知所措的时候常常会放弃,不去努力,也许只是与成功相差一点点,却没有抓住机会,获得成功。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妈妈给我报了一个跳舞班,练些压腿啊、劈叉啊什么的,一开始我认为还蛮好玩,但好景不长,我开始觉得没趣味了,每天腿被老师压得酸酸的,走路脚都软,我不想再练了,便停止了跳舞训练。但现在想想,其实我应该不畏困难,不怕疼痛,咬咬牙,坚持下去,即使再苦再累,都坚持参加,这样,自己有了一门特长,自身还有了锻炼,何乐而不为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遇到的困难与唐僧师徒比起来是十分渺小的, 在学习上, 因为一点困难而放弃努力的同学很多, 因为他们经受不住挫折,遇到困难就退缩。我也有时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时候,我在做作业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难题,就直接问同学,自己不动脑筋,以为这种做法很聪明,其实,我虽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应付了老师交给的任务,但是,却没有真正达到学习的效果,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我应该多思考思考,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西游记》真是一本好书,不仅有趣,还能学习到如此博大的精神,让我们一起, 像《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一样,向着自己的目标,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挑战困难,坚定信心,争取成功。
〖十七〗西游记读后感800字左右初中
是善哉?还是恶呼?
——从《西游记》人物说开去
在这大千世界上真的存在着绝对的善与恶吗?我想,应该是不存在的吧。那么,何为善?何又为恶呢?
《西游记》中有一件颇有意义的事,不知各位是否发现?话说三藏等人一路西行时,在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后,终于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然而在遇上的诸多妖精中,有的被孙悟空一棒打死了,有的却只是有惊无险。我总结了一下,发现凡是那些“有惊无险”的妖精都有着“后台”,而那些被孙悟空一棒打死的妖精,则是一些背后没人撑腰的“无名小卒”。
都说神仙有未卜先知的本领,不管什么事,掐指一算就明白了。例如:有些妖精正要被孙悟空打死时,他的主人都会准时跳出来,挡住悟空,请他网开一面。每当读到这里,我心中就会产生一个大大的问号:那些神仙既然能算到自己的部下会有“血光之灾”,那么也应该能算到自己的部下正在为非作歹,可是他们好像从来都不去阻止,试问这样的神仙、菩萨真得很“善良”吗?
而一向被评为“本性虽坏,但其心乃善”的孙悟空,他真得很善良吗?佛有八大戒,头一戒便为不可杀生,而像孙悟空这样一个手上沾满了鲜血的“人”,如来居然还封他为佛!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面对各种妖魔,他老人家理应慈悲为怀,一劝再劝,毕竟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无论如何,也不能大开杀戒啊!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妖魔当诛,可是,他们的手下也有许多无辜之人,用现在的话说,应该分别量刑才对啊,但孙悟空等人就喜欢一网打尽,把事做绝了。
我们再站在那些在一般人眼中被视为“十恶不赦”的妖魔的角度上想一想。人们为了获得美食,不惜屠杀野兽,而妖又由兽化。因此,以他们的角度来看,人类就是他们的生死大敌,既是生死大敌,那么又有何不可杀呢?
现如今,人类的餐桌上,好像除了“自己”以外,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好像全齐了吧?
再看看那些所谓的恶人。其实在他们当中,除了少数一些罪大恶极的人应当得到法律的惩罚外,大多数人都是由于这个或那个的种种原因才被逼上绝路的。《水浒传》里面的一百零八条好汉,不就是一个个鲜明的例子吗?
正因如此,所以我想,再这三千大世界上,应该没有绝对的善与恶吧!老子曾说:“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既然祸福可以互相换,那么善恶又何尝不可呢?毕竟,有时善恶只是在一之念间。随着环境的变化,善有时会变成恶,而恶有时也会变成善。人们常说的“浪子回头金不换”不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吗?
同学们,其实真正的善与恶呀,就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去把“善”找出来吧,然后在把“恶”深深的埋起来吧!让真善美之花开遍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