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写作教案精选10篇

2023-09-28 16:14:15 语文写作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写作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重点:

  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一、谈话导入。

  1、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一艘满载着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小朋友,我们都爱自已的祖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

  二、自主探究,学习生字。

  1、利用拼音,自由小声读出字词,不会读的找同学帮助。

  2、去掉拼音读词语。

  3、调动同学的生活积累识字。比方,各地同学可以结合当地地名认识“州(广州、兰州、苏州)、川(四川、银川)、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峡(三峡、刘家峡)”。再如,通过“人民路、人民公园、人民小学”等人名、路名,公园、学校名,认识“民”字。

  4、“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中有五个生字,可让同学在读这一句时集中认读和识记。

  5、让同学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如,申—神、勇—涌、鸟—岛、夹—峡、写—与、眠—民、旅—族。“州、川”的意思可通过对“神州、山川”的大致了解来理解。

  6、根据课文内容自编韵语,巩固识字。如:

  神州大地,山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1)巩固音、形。

  本课要写的字中涉和平翘舌音的较多,如川(chuün)、州(zhōu)、争(zhyng)、族(zú)。建议写字前引导同学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与”字是三笔写成,“族”字是左右结构,这些都要提醒同学注意。

  民: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

语文写作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体验、感受生活,学会通过写作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2.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感受家中的亲情,让学生们能够健康成长。

  3.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搜集整理写作素材,挖掘有价值的典型材料。

  【过程与方法】

  创设交流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家中的亲情,让学生们能够健康成长。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真观察家人的神态、动作、语言,写出真情实感。

  难点:发现并理解生活中亲人的爱,写出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己的习作。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写自己的家人。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想想自己的家人和哪种动物比较像?什么地方像?

  难点

  真实感受该怎样去表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动物,每个小动物也都有不同的个性,它们能反映出你的生活态度、处事原则和人生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你的家人最像哪种小动物吧。

   二、明确要求,选择内容

  1.明确习作要求。

  (1)学生自读教材中的内容,了解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2)小组交流,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明确要求。

  (4)总结与板书。

  内容:我的一家人

  要求:给家里的每个人都写上一段。写完以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再认真改一改。

  2.交流素材,确定内容。

  (1)交流家人和哪种动物比较像?有什么地方像?每天生活在这个“动物园”里,你感觉怎么样?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2)全班交流。交流过程中,学生互相启发,确定写的内容。(如果多数学生说的内容相似,教师要加以引导)

   三、整理思路,点拨写法

  1.整理思路,拟写提纲。

  (1)你想怎样写,在脑海中列出一个框架,打算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2)然后全班交流,互相启发,取长补短。

  (3)学生自己试着拟写提纲。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不要统一学生的思路,教师要鼓励有新意的想法)

  2.重点指导,点拨写法。

  (1)怎样才能写出家人的特点?

  (2)指学生回答。在交流中明确: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进行描写。

  (3)要通过描述发生在人物身上的具体、生动的事情,来突出他们的个性与特点。

   四、个性表达,下笔成文

  1.学生动笔写作,教师巡视,提醒学生给自己的习作起个新颖的名字。

  2.教师巡视中做个别指导或疑难解答。

   五、佳作引航

  我的“动物园”之家

  我家有一个“动物园”,我带你去看看吧。

  走进“动物园”,每天都会看到一头勤劳的“牛”,那就是我的妈妈。有一次,我的妈妈刚上完夜班回来,一看6点多了,她知道我和哥哥今天考试,需要补充营养,于是没来得及休息就做早饭。每当我们放学回来洗了手坐在饭桌前,饭桌上面已经摆上了香喷喷的饭菜,让我感到好温暖。但有时妈妈发起“牛脾气”来,会让人喘不过气。有一次数学考试,我因为粗心算错了两道题,妈妈对我采取了“错一罚十”的“政策”。结果我一着急,又做错了,就这样一遍又一遍,直到深夜十一点,这时“瞌睡虫”又找上门来了,我只好求妈妈:“妈,明天再做吧,我困了。”没想到妈妈眼睛一瞪,严厉地说:“不行,今天的事必须今天完成!”没办法,我只好坚持把罚的题目做完。这就是我的妈妈。

  我家里还有一只特别温顺的“狗”,他每时每刻保护着我们的家,早出晚归,特别辛苦。他高大的身躯变得消瘦了,瘦得跟他喜欢吃的排骨似的,他为我们这个家牺牲了很多精力。他就是我的爸爸,就像一条忠诚的狗一样守护着我这个幸福的家。

  我呢,是一只“小老虎”。妈妈做的好菜好饭,总是让我吃个饱,连爸爸都得让着我。我不但贪吃,还贪睡。记得有一次,闹钟已经响了好几遍,我还懒得起床。妈妈硬把我拉起来,可我还想睡,当妈妈伸手给我拿衣服时,我又扑腾倒在被子上睡了。结果那天上学迟到了,妈妈说我是正宗的“大懒虎”。

  这就是我的普通而又幸福的“动物之家”。

  点评:这篇习作分别抓住爸爸、妈妈、“我”的特点写出了三种动物:牛、狗、老虎。这样的描写让人觉得很有趣味。其中写妈妈最详细,写妈妈是勤劳的“牛”,又写了她的“牛脾气”。作者善于表达,突出了一个幸福、温馨的三口之家

  板书设计:

  小小“动物园”

  明确要求→交流素材→下笔成文

语文写作教案 篇3

  最新精品数据最新精品数据最新精品数据

  读古诗文有感

  同学们,“读经典古诗文,做君子美少年”。多读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读古诗,我看不出古人的闭塞、愚昧和保守。我看到的是爱、智慧、自然、希望和阳光。

  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都充溢在每一篇诗文中。那么和谐,那么执着,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篇诗文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篇诗文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篇诗文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一。仔细阅读原文,彻底理解原文的意思。

  2.紧扣原文内容,写出真实感受,必要时,适当引述原文,可以直接引述,也可以间接引述。

  三。联系实际,确认并深化自己的阅读体验,增强说服力。

  1.写读后感如何选择感受点。

  2。如何在阅读后的感觉中展现你独特的个性。

  指导学生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一、激趣导入

  我们读了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之后,常常会有一些感触。有条理地表达这些情感是一种阅读后的感觉。

  阅读后要注意:一是介绍原著的标题、内容和写作特点;二是分析和评价原著的内容和写作特点,谈谈对原著的总体印象;三是写读后的感想和体会,要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写读后感首先要认真读书,掌握文章和书的内容和要点,领会原文主旨所在,再结合个人实际,才能真正做到有所“感”;其次,要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做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写读后感要抓住重点。读完一篇(部)作品,你可能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

  因此,要选择对自身和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要避免泛泛而谈、漫无中心等弊病。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如何写一篇博文。

  二、文题展示

  请课外阅读《史记》《世说新语》《聊斋志异》、唐诗宋词等,从中选一首古诗或一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三、写作导航

  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首诗,甚至是一句话都可能会让我们浮想联翩、感慨万千,让我们心灵震颤,让我们与主人公、与作者产生共鸣。那么,读古诗文写感触时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写感想要交代清楚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做好铺垫。这部分要突出“简”,不能大段引述,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最深的感觉点来写,用简单的句子来表达,把这句话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把全文围绕这句话。中心句可开门见山地放在篇首,也可以放在篇中或篇末。

  3.阐述基本观点。鉴于文章的中心,文章通过陈述事实和推理来证明基本观点的正确性,更有说服力。

  4.围绕观点谈感受。古诗词虽然离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有些遥远,但我们可以用时代的气息书写真情。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善于联系实际,可以从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或社会上的某种现象着手,同时要注意紧密围绕基本观点。

  另外要注意:

  1.“读后感”重在写“感”。要有自己的感想、观点,切忌写成“读后抄”——大量摘录、引用所读文章中的原话。

  2.对感想作深化、开拓的阐述时,不能丢开所读的文章另起炉灶地谈,宜恰到好处地引用原文中的素材,使之成为“感”的重要佐证。

  三、板书设计

语文写作教案 篇4

  江西乐安第一中学语文写作部分新教师版

  一.教学内容:

  写作部分:读后感与评论

  二. 写作目标:

  1. 选准触发点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2. 短评应力求以情感人。

  三. 相关知识:

  (一)读后感与评论辨析:

  我们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则材料、或者看了一部电影、一出戏以后,总会有一些感触、体会,当把它行之为文时,就成了“读后感”(或“观后感”)。评论是对问题或事件进行评论的文章。按内容可分为政治评论、思想评论、文学评论、学术评论等。

  二者的区别是:

  1. 着眼点不同。读后感重在“感”,即作者的感受、受到的教育、起到的启示,有明显的主观色彩。

  而评论重在“评”,即对被评对象作客观评价,或赞扬新风,弘扬正气;可针砭时弊,明辨是非;或评价创作得失,总结艺术规律,有鲜明的客观意识。

  2. 选材范围不同。读后感中的“感”可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出发,展开充分的联想,而评论则要紧扣被评对象加以分析、评议、评价、鉴赏等。

  3. 写作方法不同。读后感从所感对象中选准触发点之后,一般要联想、引申、类比、联系自身实际,则评论则需就事论事,就文评文。

  例如:《游褒禅山记》一文,读后感与评论的不同写作角度:不同写作角度的读后感:

  (1)深思而慎取,治学方有得(据原文的“深思慎取”联想的)

  (2)无限风光在险峰。

  (3)志·力·物

  不同写作角度的评论:

  (1)因事见理,叙议结合(重在评《游褒禅山记》的写作方法)

  (2)尽吾志方无悔(重在评《游褒禅山记》的思想意义)

  (二)读后感与评论写法要点指导:

  1. 读后感的写作:读后感是议**中常见的一种,“引议联结”则是它的基本结构模式。

  引用就是引用材料。引文不是照抄,而是分析题目所给的原材料,或是总结,或是总结,取其精华,并据此提出自己的看法。

  议,是针对前面提出的观点,利用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透彻的分析议论,使观点确立起来。

  对联是文章的关键。它是被材料推开的,涉及到广泛的社会生活,或历史,或现实,或集体,或个人,反弧积极,多角度,多侧面,深刻而有力地阐述了中心论点。

  结,收尾,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或拓展,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练有力,能令人深思则更好。收束全文,一般应回应原材料。

  2. 写读后感时应注意的几点:

  (1)“感”从“读”来。要写好读后的真情,首先要仔细阅读原文,把握字面意义、比喻意义、引申意义,了解其精神实质,真正受到感染。

  (2)就文发感,感中含情。我们既可以从原文的整体角度谈感情,也可以从某一情节、某一侧面谈感情,但要挖掘深层意义,写出真情。

  (3)写文学作品读后感关键要选准“触发点”,因为文学作品常常把意思蕴含和寄寓在形象中间而不是直接告诉读者,所以要精读原作,运用想象和联想,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串联起来,与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融为一体。

  3. 评论的写作:

  (1) 思想点评:思想点评是对当前思想趋势、某一思想倾向或某一思想问题的典评,因此,点评思想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1)对所评论的思想要有充分的正确的认识,评论要抓住实质、要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更要说明“为什么”。

  2)论题要集中、具体,不说空话。推理要彻底,分析要辩证,防止片面性和绝对性。

  (2) 文艺评论:文艺评论是对艺术作品和其他一切文艺现象进行评论的文章,包括文艺评论、戏剧评论、电影评论、艺术、摄影等。写作文评论,必须了解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创作思路,充分挖掘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分析作品或人物,必须运用二分法的辩证法,把握主要趋势,科学分析实事求是。

  要夹叙夹议,尽可能地把作品内容的引述与理论评析有机地交织起来,揉为一体。

  (3)政治评论(包括时事评论)

  要认真阅读和理解政治时事材料,在理解原文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根据形势的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材料

  一、二点作有针对性的评论。

  要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方针政策为解剖刀,对事物或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剖析。

  要掌握说理的分寸,不能任意拔高,或空洞说教。

  要力求语言意明言简,不写废话。

  【例文欣赏】

  一. 随机应变信如神

  ——试析《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熙凤

  北京市北京师院附中高三·王天红

  看完了《红楼梦》,我们往往会这样发问:在这个亲族关系复杂、人员众多的大家庭里,王熙凤何以能威压众人、独揽大权,俨然是偌大家庭的总管?她如何获得上层阶级的信任和下层阶级的敬畏?

  这个人物有什么社会意义?作者描写这个人物有什么特色?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出场就非同一般,采用的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手法。整个形象则是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体现出来的,这是作者刻画人物独具匠心之处。在肃静的气氛中,首先,冯大姐放肆的笑声让林黛玉心里很奇怪:

  “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给读者留下一个最初的印象:王熙凤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紧接着一个“恍若神妃仙子”的凤姐出现在眼前:珠光宝饰,彩绣辉煌,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体态俏丽,身材苗条,“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初次见面便使人有三分畏惧之感、七分驯服之情,觉得她凛然在上,须仰视才见。其外貌美丽而内心莫测的性格通过肖像描写初步透露出来。

  王熙凤初见黛玉,便携起她的手,细细打量之后,仍送回座上才夸奖她的美貌,还加一句道:“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之所以送回贾母处再夸,是因为她夸的话里也连及这荣国府的最高统治者:

  贾母。这夸奖的话听起来似脱口而出,却实有精打细算之处:既迎合了贾家之主的“老祖宗”,又旁敲侧击地告诫黛玉,应时时留心在贾府的地位,不可做出出格的事儿。

  接着又道:“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显出她的权势、威严,使黛玉觉得这既是关心,又是警告,警告自己往后的一举一动切不可迈错一下。

  因为这“只管”两字已将她束缚在王熙凤的管辖之内了。在这里,王熙凤的险恶用心和刁钻处理,充分体现在他的话语中。

  写她为黛玉丧母的不幸感到难过,用帕拭泪,等贾母一说:“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等语,她又马上转悲为喜,破涕为笑,眨眼工夫,就由哭变为笑,这工夫确是常人所不备。虽然悲之极则哭,喜之极则笑,这是人之常情,然而王熙凤悲喜变化如此之快,却超出了常情,因而人们不能不说她的哭笑是假哭、媚笑。

  一个虚伪、玲珑、随机应变的面目昭然如在眼前,说到王夫人让她给黛玉做几件衣服,她马上又表示早已准备好,既在黛玉心中留下“体贴人”的印象,又使贾母、王夫人心中产生办事“周到细致”的好感。但根据前面的印象,很难使人相信这是真话,却又不能不叹服她的见风使舵之迅速、曲意奉迎之娴熟。

  到此,我们的疑团应已解除,王熙凤之所以能威压众人,大权独揽,不仅因为她是荣国府老爷贾政的内侄女,更因为她长于阿谀奉承,被家族统治者所赏识,这就造就了她两面三刀、泼辣狡诈的性格,也一天天助长了她心毒手狠、口蜜腹剑、玩弄权术的本领。由家庭推及社会,整个社会正是由这样的人把持着,难怪内乱四起,人民遭殃了。王熙凤形象是封建社会和封建家庭的产物。

  透过这个人物,我们很容易看出封建制度的黑暗衰败和封建家庭的没落。

  可见,对王熙凤这一典型人物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学习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而且有助于我们了解作品的社会性质和思想意义。

  简评:本文是一篇关于人物分析的文学短评。它紧跟着原著对王熙凤的描写。从现象到本质进行了具体分析,分析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及其艺术形象的社会意义。在文章的开头,作者提出了几个抓住人物本质特征的问题,这些问题发人深省,引起悬念。

  然后从王熙凤的出场、对林黛玉的关照、夸奖及由哭变笑的言行中,逐段深入地提示了她的刁钻圆滑、奸狡虚伪的性格特征,然后回应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作出回答。末段更进一步点明分析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和意义,收束全文,章法紧凑,结构完整。

  推理严密,词汇丰富,文笔流畅。

  祸患常积于忽微

  ——读《伶官传序》一文后

  安徽省歙县北岸中学高二夏军

  空闲之日,我细读了欧阳修所作的《伶官传序》一文,心中深有感触。其中,作者提出的“祸患常积于忽微”这一精辟的论断,常令人深思不已。

  一些小小的疏忽竟能导致祸患的降临,这似乎有些不可思议,然而,其中隐藏着的却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一条无可辩驳的客观规律。

  记得有句俗语,叫做“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它更为形象地提示了这种道理,不是吗?一只蚁穴,无足轻重,但若不及时堵塞,能使千里长堤毁于一旦。学过哲学的人都懂得,之所以导致这种结果的产生,是因为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一定程度的量的积累,就会促使事物性质发生变化。

  由此可见,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忽微”往往是“祸患”产生的根源,而在当中起作用的却是一个字——“积”。

  对于“积”字,许多人都非常注重它,但大都从正面考虑,如“学***累”等等。而反面的呢?则未必了。其实,“积”字所起的反作用也并不少见,而往往被人所忽视。

  现就以个人的品行来说,如果一个人在平时常不拘小节或是“反其道而行之”,最终总是要受到惩罚的。像冯大兴、朱泽明,他们竟从一个“堂堂的大学生”,颓废沉沦为人民的罪犯!如此沉痛的事实不能不引人深省,这难道不是他们平时不注意自己在道德、情操方面的修养所造成的吗?

  如果他们注意到这一点,就永远不会陷入泥潭,不能自拔。这种“祸患”的导致,不也是“积”字所起的作用吗?

  诚然,人们一时有小小的疏忽,并无可厚非,重要的,对于自己的过失,不能不重视,不以为然,更不能开脱和原谅,那种仅此一回,下不为例的想法,其实是自欺欺人,一般都并非仅此一回,也并非下不为例。对自己要求不严,常常是“忽微常积”的根本原因。

  话到这里,我们不妨可以说,“忽微”并不可怕,可畏的只是“忽微常积”。而能否化“小”为“无”,则取决于自己对“忽微”的态度了。如果不注意自己品行方面的“忽微”长久以往,又怎能不发生恶性膨胀呢?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临终前所说的这句话对于我们不也是个很好的启示吗?要戒恶修善,不可以其小而等闲视之。

  因此,在平时,我们就必须防微杜渐。可以想见,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到“见小善皆为之,绝之恶于初萌”。那么人们的思想情操将会有多么高尚,社会的文明将向前跨出更惊人的一步!

语文写作教案 篇5

   【教学构想】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内容是要为秋天写一曲颂歌,即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应该说学生对秋天比较熟悉,值得写的地方也很多,但关键是要写出每个学生眼中的秋天和心中的秋天,也就是要写出他们对秋天独特的情感体验,这自然成了本次作文训练中的重点。《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初中阶段学生的作文目标——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依此原则本次作文课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走进秋天,了解、描绘、领悟、欣赏秋天,从而歌颂秋天、礼赞秋天。让学生写作时做到有内容,负载情感,张扬个性,即披情人文,文现个性。至于教材要求写一首歌颂秋天的诗,那只是一种形式而已。不应刻意教给学生一些写诗的方法、技巧和理论。因为空对空的理论对初二的学生来说不仅枯燥而且深奥,最终达不到写作训练的目的,也偏离了本次写作的中心。

  基于此,教学时将本次作文训练课分解为两个环节进行:第一,寻找歌颂秋天的内容。第二,选取歌颂秋天的形式。第一个环节的重点是训练思维,激发情感,激情澎湃自然出好诗。第二个环节的重点是在思维成熟的基础上训练语言、安排结构,语言生动定能感染读者。两个环节相辅相成,最后合成—个完美的整体。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鼓励学生创作诗歌。

   [教学准备]

  要求同学们课外搜集古诗词中写秋的诗句,并抄写在笔记本上。并做简要的分析理解。

   [教学安排]

   一、吟咏古诗,拜访秋天

  通过品读吟咏秋天的诗词,感受秋天的美丽,领悟作者借秋天所抒发的感情。

  1.竞说有关写秋的诗句,营造浓浓的读写气氛。

  2.欣赏、品读秋之美,激发勃勃的赏美热情。

  3.从古人笔下了解秋天的特点,发现具体的描写秋天的方法。

   二、观察联想,礼赞秋天

  用自己的语言抒写自己心中的秋之歌,尽量写出自己对秋天感受最深的一点。进行多角度的训练,力求让学生多掌握一些描写秋天、赞美秋天以及表达感情的方法。及时反馈信息。

   三、锤炼语言,创作秋诗

  用心提炼语言,合理安排结构,使其成为一首颂秋之诗。

   [教学步骤]

  一、课前热身(导入话题)

  师:秋天是一年中最舒适的一个季节,它清新凉爽;同时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它色彩丰富;更是一个值得期盼的季节,它硕果累累满枝头;它还是一个多情多思的季节,常常勾起人的情思。它的确是一个值得歌颂的季节。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不少诗篇讴歌秋天,人们赞美秋天的成熟、丰收。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搜索一下大脑中储存的有关秋天的诗词。然后来竞说秋诗秋词,看谁记得多。

  课堂预设:学生说到的可能大多是以前学过的诗词。

  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刘禹锡的《秋词二首》、白居易的《暮江吟》、杜牧的《山行》、马致远的《秋思》等。

  (此环节主要将学生课前准备的素材展示出来,并选取有代表性的诗词写在黑板上,让他们对秋天有一个感性认识。为下一步走进秋天、了解秋天作准备。)

  二、吟咏古诗,拜访秋天

  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在吟咏声中走进秋天、领略秋天,从而悟出赞美秋天的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所咏诗词是如何描写秋天的,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请推荐该诗的同学进行分析。

  为了分析简洁明了,突出重点,告诉学生按以下句式表达:(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抒发了的情感。

  经过分析,学生一定能明白名家都是通过描写秋天具体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感情的抒发又与所写景物的特点及作者当时的处境、生活环境和心情有关。启发学生分析所举的诗词是描绘了怎样的秋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主要明确以下要点:

  诗人杜牧通过枫林的一片火红,看到了秋天的勃勃生机,看到了秋天山林呈现的热烈,诗人唱出了春不如秋,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赞美之歌。

  自居易则给我们描写了深秋时节,夕阳映在江中的美丽画面,诗中意境优美,格调清新,那夜晚露水的晶莹剔透和新月似银弓的美丽呈现在眼前,表现了作者出任仕途中的愉快心情。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为我们描绘了山间秋雨过后的清新景象。

  刘禹锡笔下画出了秋天晴朗天空下白鹤凌空飞舞的奇景,从诗中读出了作者乐观向上的豪迈情怀。

  马致远的《秋思》则是另一种风格的诗,写出了一个天涯游子的悲伤之情,因而在作者眼里树是枯的,藤是老的,连乌鸦都是昏的,一切皆笼上了一层凄凉的气氛。

  分析小结:原来,这些作者都是借具体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一些感悟。诗人笔下的秋天皆因眼中之景和心中之情的不同而不同。其景与情是交融在一起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果同学们找到自己喜欢的现代诗也可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析。)

  三、观察联想,礼赞秋天

  此环节主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打开思路,激活思维,启发联想和想象。并在讨论中解决歌颂秋天的什么,怎么歌颂的问题。

  师:同学们已从古诗词中得到不少启发,下面我们来观察眼前的秋天,每个同学选取一两个方面,来礼赞秋天。

  (学生自愿组合讨论,教师汇集讨论交流结果。)

  预设情况:可写自然的风、雨、日、月、霜等;可写花草树木中的典型物,如菊花、枫叶、青松等;可以写动物的变化,如秋虫四起,阵雁高飞;可以写秋天收获的情景;也可以通过对比,来写秋天与其他季节的不同,抒发对秋天的独特感情;也可以由自然的秋天联想到人生的秋天,即生命的成熟,或人生耕耘后的收获,或人生的衰老;可由秋菊联想到高洁的人品,可由秋风秋雨触发离别相思之苦;还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心中的秋天美景或理想中的秋天;还可以借助《夏天的旋律》和《夏之绝句》两文从声音即听觉的角度来写秋天;还可以从色彩方面来写秋天;还可以用拟人的方法来写秋天,把秋天当作人来写,更亲切可爱……总之,秋天可写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写作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可根据自己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具体安排。(此环节鼓励学生将自己所想到的写下来,三言两语都行,为下一个环节作准备。)

  四、锤炼语言,创作秋诗

  经过前面两个环节的训练,学生心中有了写秋的具体内容,也掌握了一些赞美秋天的方法。因而此环节的重点是训练如何用诗的形式来写秋。具体分三步进行:

  第一,引导学生明确诗歌应有哪些形式上的要求。大致拟定以下几点:

  ①诗要分节分行写,每一节大致4—一6句,句式上比较整齐,每行的字数大致相近。

  ②诗的语言凝练,还讲究押韵。现代诗可以灵活一些,用韵大致相近即可,这样诵读起来琅琅上口。

  ③诗是言志的,因而一定要在诗中抒发诗人的情感,建议初写者将感情直抒出来。

  ④为了使诗歌内容丰富多彩,往往需要运用联想和想象两种思维方法。其中联想主要有相似联想和对比联想。而想象则是在头脑中加工创造出新形象的方法。

  第二,应该说每一个创新都自简单的模仿始。因而此环节的第二步就安排一次仿写。教师准备几个不同的材料进行仿写,每个仿写的要求和目的不同,并让学生抽签选择仿写的材料。具体如下:

  ①改变写春之诗的个别字,将其变成一首写秋的诗。意在学习诗歌分节分行的结构和锤炼诗的语言。

  母亲/每当我想给您一阵春风/您笑一笑之后/给我整个春天。

  ②给出一首写秋诗的前半部分,要学生续写后半部分,主要练习诗歌的情感表达。(学习运用拟人等手法来抒情)

  秋天/像一个穿着金色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给人间/人们都爱……(续写)

  ③仿照第一节诗另选物象描绘秋天美的画面,重点训练诗歌如何表现画意,即写出诗歌美的意境。一枚落叶轻轻飘下/似一只金色的小船/满载秋天的回忆/飘近厚厚的书册/一抹淡淡的初霜/叫心灵懂得了珍惜

  ④仿照句式写一首四季诗。意在训练联想和想象能力。

  如果说,春天是一个花枝招展的姑娘;那么,夏天是;秋天是;冬天是。

  (在实践中运用各种方法创作诗歌,让学生在理论指导下寻找感性体验。因此在训练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体验,充分肯定学生。)

语文写作教案 篇6

  整合一本《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一个模块或几个模块中的部分文章,如山东省寿光市圣城街道一中赵建霞老师设计的案例:《精彩纷呈绘细节》。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八下p36页龙应台《五百里》p56页钱国红《父爱的姿势》

  师:老师和同学们交流时,有位同学曾万般苦恼地告诉我说:“老师,为什么每次我的作文眼高手低,词不达意?我怎么才能解决这一难题呢?”我抚着他的肩膀告诉他:“其实作文也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同学们,不知你们是不是和这位同学一样在写作上存在一定的困惑,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合作,来探讨写作的问题,学习“精彩纷呈绘细节”。

  (出示课题,明确目标:1.赏读细节描写,归纳写作技巧。2.片断练习,动用感官,扩写细节。)

  B.就是只有一只脚沾着踏板,一只手抓着铁杆,半个身子吊在火车外面像风筝就要断线,还能闻到那风里有香茅草的青酸甜美,还能看见土红大地绵延不尽令人想迎风高唱“山川壮丽”。(《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八(下)《五百里》)

  对比一下,你喜欢其中的A句,还是B句,为什么?

  生2:喜欢第二个句子,因为它把站的姿势,看到的情形,闻到的气味都描写了出来。

  师:从同学们刚才的分享可以看出,大家都喜欢B句。从表达方式上看,A句采用的是记叙,是我们经常出现在作文中的语句。B句采用的是描写,描写可以使句子生动、细腻,使情感表达真实具体。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细节描写,何谓细节描写,它又有哪些种类呢?请看大屏幕。

  师:“细节描写”,“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细微末节”,把生活中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微末节详细地描绘出来,可以更生动真实地再现生活,使得情感表达更真切。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描写种类:人物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

  师:托尔斯泰谈到自己的创作过程时曾说:“我在生活中到处寻找细节,如果把我的作品比作编织好的生活网,那么细节就是网中的结点。”诸多文学大家都重视细节的挖掘并在作品中真实再现这些生活细节。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p36页龙应台《五百里》p56页钱国红《父爱的姿势》,找找文中的精彩细节,看看它属于哪种细节描写种类。

  师:细节描写在文学作品中至关重要,正如李准所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巴尔扎克也说:“唯有细节才能组成作品的价值”。

  B.就是只有一只脚沾着踏板,一只手抓着铁杆,半个身子吊在火车外面像风筝就要断线,还能闻到那风里有香茅草的青酸甜美,还能看见土红大地绵延不尽令人想迎风高唱“山川壮丽”。 ——龙应台《五百里》

  我们也都想写出如此精妙绝伦的语句,叶圣陶曾说过“课本无非是个例子”,在赏析的过程中你们是否发现,这些精彩的细节描写在描写抽象的东西时调动了人体不同的感觉器官,并借助肖像、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的描写,写准写活人、景、物。

  在描写抽象的东西时我们不妨调动感觉器官,借助肖像、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的描写,写准写活人、景、物。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动用感官,扩出情趣。

  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探索的眼睛,来看看你们发现的精彩的细节描写的成功奥秘。看看这些句子调动了哪些感官参与了文字?

  师: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在赏析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这些细节描写动用了哪种感官?

  师:有了这些发现之后,你们是否觉得只要用心,我们的习作也能有精彩纷呈的细节。咱们不妨试试看,请看大屏幕,“试卷发了下来,同桌……”这句话我们就可以从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把它变得更具体。动用感官,绘出细节。

  师:C.同桌……(添加神态),……(添加动作)喃喃自语:“……”(添加语言)

  师:D.同桌……(添加神态),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添加心理)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添加动作),喃喃自语:“……”。(添加语言)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精彩的人物细节描写就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借助感官,我们再现了生活的真实,将同桌在试卷下发以后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表现描绘了出来。完成了一个惟妙惟肖的细节刻画。同样的,我们还可以动用感官,进行场面细节描写。

  请小组合作,运用刚刚我们采用的方法,逐渐地填充描写角度,老师相信你们,你们一定能行。

  生1……

  生2……

  生3……

  师:看来大家收获都很大,都能借助感官,发挥联想,描绘细节了。下面请大家独立完成一个片段练习,来验证你们这节课的学习成果。

  要求:

  1.运用所学细节手法,描绘出一个或多个同学的特点。

  2.100字左右。

  提示:

  1.可以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一种细节,也可以多种细节描写综合使用。

  生1……

  师: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让我们每人都有一双善睐的明眸,发现美,有一颗敏感的心灵,感受美,有一双灵巧的手,写出美。

  在平日的习作练习中,许多孩子过多地关注了事情的完整性,却忽视了描写的细腻性,针对这一习作短板,本次作文辅导,旨在教给孩子们细节描写的方法,引导他们从日常的生活入手,关注生活小细节,用恰当的方法再现生活小细节。

  本堂课在思路设计上,分为三步:

  一、结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精彩片段,感受细节之美。

  此环节借助句子赏析,引导学生感悟细节描写的精彩,进而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细节描写,

  二、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精彩片段,赏读细节之美。

  鉴于上课时间有限,为引导学生仔细品味细节的魅力,课下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师生合作,找到了两篇运用细节描写较为精彩的文章,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下,学生们自主感受细节的魅力

  此环节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借助感官,多方面参与文字,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精彩的细节描写片段。

  效果分析:

  课堂实际落实,虽有不足之处,但整堂课的效果还是较为理想的。

  学生们能从教材资料入手,了解何谓细节描写,把握细节描写的种类,并结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精彩片段,赏读中感受到细节描写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学以致用阶段,在老师的有效引领下,借助小组的力量,发挥个人的优势,每个同学都能将本节课细节描写的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案例设计:山东省寿光市圣城街道一中 赵建霞)

语文写作教案 篇7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选择切入的角度。

  2、点拨题记式、书信式、片断标题式、排比铺陈式等构思的方法。

  3、教育学生学会珍惜,懂得珍惜,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生在世,需要珍惜的东西很多,但人们往往在失去它之后,才想到珍惜二字,而这已经太晚了。因而,学会珍惜,懂得珍惜,会使我们的生活多几分甜美,少一些遗憾;多几份幸福,少一些痛悔。

  今天,我们就“珍惜”这个话题,来完成一篇作文。

   二、理解珍惜的含义。

  你对“珍惜”这个词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珍重、爱惜。

   三、指导选择切入的角度。

  1、思考:看到“珍惜”这个题目,你会想到珍惜什么呢?

  明确:生命、时间、友谊,父母爱、师生情、同学缘,机会、资源,名誉、幸福、信任……

  2、能否再展开呢?

  明确: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

  情——亲情,恩情,友情……

  缘分——父子缘,手足缘,师生缘,同学缘……

  机会——求学的机会,找友的机会,就业的机会,报恩的机会……

  3、教师点拨:晨曦、晚风,春光、夏雨,秋阳、冬雪,微笑、掌声,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值得珍惜。

  另外,磨难给人以自信与坚强,过错让人吸取教训,嘲讽与讥笑就当是激励和鞭策……也足可珍惜。

  4、思考:“珍惜”的主体可以是谁?

  明确:可以是“我”、“我们”,用第一人称;可以是“你”、“你们”,用第二人称;也可以是“他”、“他们”,用第三人称。

   四、指导选择文体。

  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角度之后,想一想,你会用何种文体写作呢?

  明确:记叙文:记叙一件或几件有关珍惜的事,记叙一个或几个懂得珍惜的人。

  议论文:用典型的事实和充足的道理证明,为什么要珍惜,怎样珍惜。

  散文:可以用铺陈的形式,抒情的笔调,抒写珍惜的几个角度。

  小小说:构思一个故事,寓珍惜之意于故事之中,给人以启迪。

   五、点拨构思方法。

  在考虑好了文体之后,就得思考如何构思,采用怎样的结构样式了。

  明确:点拨几种富有创意的结构样式。

  题记式:例如,珍惜亲情的题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珍惜机会的题记——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珍惜拥有的题记——不要到了失去时,才觉得珍贵,才感到后悔……

  书信式:以父母的名义写给子女;以老师的名义写给学生;以同学朋友的名义写给同学朋友;以子女的名义写给父母……

  片断标题式:选择几个角度切入,或就其中一个角度展开,都可以用这种方式。

   六、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只差60多天就要毕业了,就要升入高一级学校,踏上新的起点,新的征程。这60多天,每天都是珍贵的,都是值得珍惜的。希望每一位同学珍惜今天,珍惜拥有,珍惜机会,努力开创自己美好的明天!

语文写作教案 篇8

   教学目标:体味优美语言的魅力,掌握塑造语言美的方法。

   教学设想:能化抽象为具体,化直白为含蓄,化无形为有形。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点拨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决定中考作文成绩的因素尽管很多,但从评卷实践来看,制约作文成绩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语言表达”。因为,在审题、结构、内容等方面不出现“硬伤”的前提下,语言成为感动“特殊读者”(评卷人)的主要因素。试想,赤日炎炎,挥汗如雨之时,评卷教师每天要评阅大量的试卷,难免身心疲倦。读着语言无味的文章,更加重了疲惫感。评卷时“一个读者,两三分钟”,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要打动评卷人,文采显得尤其重要。因此,科学备考中考作文,就不能不重视文采训练。而且,文采训练也易见成效。那么,如何进行文采训练最有效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二、满分作文展示:

  黄山松,我读懂了你!

  你能读懂黄山峭壁上的那株迎客松吗?

  云缠它,雾绕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大自然仿佛容不得它的存在,定要除之而后快。然而,它不低头,不让步,不畏风刀雪斧的剔抉,在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声中,练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逃遁;它以刚硬驱逐雷电远避它方……

  一切生之渴望、生之奋斗、生之抗争,都在这由苍松摇出的命运交响曲中展现出来了。

  读黄山松,你不觉得我们的安徽正是一棵伟岸挺拔的劲松吗?

  安徽,襟江带淮,千年激荡,几经兴衰,这片辽阔的大地上曾上演过多少群雄逐鹿、惊心动魄的故事啊!

  这里曾经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老庄道学,三曹华章,新安文学,桐城散文……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出了多少人世沧桑;一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道出了安徽人民的勤劳和艰辛。

  “相看两不厌,独有敬亭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些,不正印证了文人墨客们对江淮秀丽景色的向往吗?

  众人皆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却有几人清楚那倚门而立翘首遥望、“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正是咱安徽潜山姑娘呀!“乔公二女秀所钟,秋水并蒂开芙蓉”令诗人充满了无限的向往,而那“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的焦刘之恋不也跨越时空感动今人吗?

  文房四宝,徽派建筑,芜湖铁画,黄梅戏,凤阳花鼓……这些,全是江淮儿女智慧的结晶啊!

  千年前推翻了秦王朝残暴统治的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起义,千年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无数勇士可歌可泣的事迹,无不印证了江淮儿女不畏压迫、抵御欺凌的铮铮铁骨。

  黄山松,我读懂了你!黄山松,你是徽魂!

  简评:本文立意深远,作者以“黄山松”为象征物,通过对黄山松的描写,表达了对安徽文化、安徽人民的精神的讴歌、赞美之情。从黄山松入手,切入口小,但能小中见大,虚实相间,构筑黄山松与“徽魂”的相似点。这篇文章倍受阅卷老师的青睐,不止在于它的立意,语言也很值得我们学习,你认为语言好在哪里?(学生交流)文采飞扬是其一大特点,整散句交错使用,“引用+排比”的修辞,抒情酣畅,气势充沛,扩充了文章的内涵,强化了对黄山松、对徽魂的赞美之情。

  三、解读考纲:中考《考试说明》关于“有文采”是这样描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要做到使文章“有文采”,就要摒弃枯燥乏味干瘪的信息语言,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例如:她很忧愁------------------------------------

  她是一棵孤单的树,忧愁宛如层层水雾将她笼罩。(借用比喻)

  她的忧愁“剪不断,理还乱”,恰如春水绵绵不绝。(借用古诗词)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就从修辞和引用化用诗句的角度打造作文语言。

  四、技法指导

  (一)、巧用修辞

  【例1】责任,是一块蘸满高尚情愫的海绵,倘若你愿挤,总有光辉闪烁的思想渗入你生命的夹层之中;责任,是一块久已蒙尘的水晶,倘若你愿擦,它会照得你的心灵亮堂起来;责任,是一支先人遗失的生花妙笔,倘若你愿拿,它会把你短暂的一生描绘得流光溢彩……

  1、学生大声读一遍,初步感知语言文采的魅力。

  2、提问:你认为这一段文字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

  (1)比喻?将什么比作什么?有什么好处?——它使语言生动形象,具有形象美。

  (2)排比?有什么好处?——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气势,读起来很有感染力,具有气势美。二者合用形象开阔。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特点:比喻+排比(形象之中彰显气势之美)

  【例2】品读人生,要学会品读失败和痛苦。爱迪生品读一千多次的失败,最终成功地发明电灯;越王勾践品读丧国的失败与苦涩,卧薪尝胆,最终一举灭吴雪辱;兰斯阿姆斯特朗品读癌症的痛苦,最终战胜了病魔,回到了深爱的自行车赛场。失败与痛苦是一种磨砺,一种考验,让真金在火炼中焕发光彩,让凤凰在浴火中涅盘重生。

  1、学生大声读,初步感知语言文采的魅力。(学生交流)

  (1)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作者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列举了三个典型的史事。并且它们不是简单的堆积在一起,而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安排材料。这样不但营造了一种文化意境,而且语言动人。

  (2)用对偶,严谨整齐,使语言具有对称美。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特点:排比+引用+对偶(气势之中蕴含深刻哲理)

  师:修辞,犹如语言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如果能在文章中适当的插上几枝,那就会为我们的文章增添几分亮丽的色彩。(板书:巧用修辞)

  【例3】[导入语]一般而言,一位作家的风格一旦形成很难再改变,然而宋代词坛上的一位女词人--李清照,前后作品风格迥异,她的前期作品清丽明快,后期作品凄凉沉痛,更多表现出一种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她遭遇了国亡、家破、夫死之痛,看下面的文字

  读惯了李清照“寻寻觅觅”的婉约窈窕,“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儿女情长,那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诗句,是不是如羽调商声转成黄钟大吕般出人意料呢?追本溯源,却是那乱离之世,家国之恨,才使这位柔肠百转的女词人对着滚滚湘江,一弯残月,把浅唱低吟换作仰天长啸。意外吗?不,这种变化是同情理紧密结合的。意外,是浮涌在情理玉颜上的一层薄纱,揭开了它隐隐约约的掩盖,情理露出了最意味深长的微笑。

  [赏析]文段的画线处用到修辞中的设问,问后再答,能引起人的注意和思考,语段中的两个问句使材料很好地与话题相呼,与文题相合,明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适时地用到修辞中的反问、设问,不仅能造成句式上的变化,还能让人随时明白文章的主题所在。

  [小结]善用修辞是使文章有文采的一个重要手段,最常用的有绽放艺术的比喻,增强气势的排比,浓化情感的拟人,也可以根据文章的需要用到其它修辞手法,总之,为了文章的神采飞扬要善于巧用、妙用。

  [学生练笔]

  1、展开联想,巧用两种以上修辞手法,以“母亲”为话题,写一组句子。(交流评点)

  示例: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

  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

  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

  母亲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当你辨不清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

  老师小结:修辞用与不用,确实有着天壤之别!但要注意:多用并非越多越好,我们千万不能抓来就用,生搬硬套。修辞一定得用得自然、贴切,精妙,方能起到形象生动的作用,否则只会给人矫揉造作的感觉。

  (二)、引用诗文

  老师陈述:古代诗文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许多诗词名句犹如一粒粒明珠,放射着迷人的光芒。因此,适当引用一些诗文名句,会使你的文章流光溢彩,给人以美的享受,也会体现考生较为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素养。(板书:化用诗文)

  【例3】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诗意地生活,抑或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指名读)

  【例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那古人口里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前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的琵琶女琴弦上回荡;语文带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冈的青石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

  老师提示:写作时适当地引用、仿用与化用古诗词文,可让作文语言锦上添花。但名句、诗文的运用,可以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种。明引,是指引用时明白指出所引文字的出处,我们刚才的用得都是明引;有时也可直接将引文编织在自己的语言中,属于“暗引”。

  【例5】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学生练笔]

  2、人生一路,处处关情。亲情、友情、爱情,无不让生命充满感动与绚丽。“”是亲情的关爱;“”是友情的牵挂;“”是恋情的思念……

  五、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让作文语言“靓丽”起来的两种方法,巧用修辞可以使形象美,化用诗文能达到古典美的效果,在写作中合用多法一定能美不胜收。

  (板书:形象美古典美合用多法美不胜收)

  大家一定要在语言表达上狠下工夫,字斟句酌,精心锤炼,不求“语不惊人死不休”,也应“言不细雕不入文”,为你的思想着上美丽的外衣。但是一定要注意“语言优美”不等于“语言炫耀”,不能因辞害意,影响文章内容的表达。请看一位考生作文片段:“诚信在哪里?诚信也许在维纳斯的断臂上,诚信也许在蒙娜丽莎的微笑里,诚信也许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传说中……”(屏显)这段文字就形式来说也许是美的,但写的是什么内容,让人很费解。过分刻意地追求形式,把形式作为第一性,必然事与愿违,妨碍作品内容的表达。事实上形式和内容应该是有机和谐的统一,对作品形式的惨淡经营必须和对作品思想内容的苦苦探索相结合,才能收到预期的理想效果。语言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日之功,但只要大家积极自觉地阅读,表达时精心组织,你的作品语言就一定能靓起来。

  六、布置作业:

  以“思念”为话题,用引用的手法,写一段话。(交流评点)

  示例:思念使诗圣叹故乡月明,思念使女词人瘦比黄花,思念使豪放派鼻主幽梦还乡相顾无言泪千行,思念使婉约派泰斗酒醒杨柳岸晓风残月,思念使摩诘先生每逢佳节走入“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心境,思念使爱国词人“铁马冰河入梦来”……

  板书设计:

  讲究文采

  巧用修辞形象美合用多法

  化用诗文古典美美不胜收

语文写作教案 篇9

  一、教学要求:

  1、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家的 和走法,并画出示意图,养成处处留心的好习惯。

  2、了解自己家附近的地名及由来。

  3、熟记八个成语和两句名言。

  4、写好钢笔字,注意“木”的变化。

  5、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向爸爸妈妈得体地介绍自己朋友的情况。

  6、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家的 和走法,并画出示意图,养成处处留心的好习惯。

  2、了解自己家附近的地名及由来。

  3、熟记八个成语和两句名言。

  4、写好钢笔字,注意“木”的变化。

  5、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向爸爸妈妈得体地介绍自己朋友的情况。

  6、学写毛笔字。

   三、教学准备:小黑板、示意图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处处留心

  1、学生自由读题,明确要求。

  2、指名说,你能找到小芳家吗?为什么?

  3、讨论:怎样写住址才能让人明白?要注意什么?

  4、学生试写,交流反馈。

  5、谈谈家的地名的由来,古今的变迁。

  二、教学成语

  1.复习背诵学过的成语 。

  2.准确认读。

  (1)学生自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练读。

  3.了解大意。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已经懂了的成语的意思。

  (2)教师重点讲解分析以下三条成语的意思:

  以身许国:把自己献给国家。

  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大事和人民的疾苦。

  浩气长存:盛大、刚直的正气或精神永远留存。

  4.熟读成诵。

  (1)指名读。

  (2)学生自由读。

  (3)同座位相互练习背诵。

  (4)集体背诵。

  (5)指名背诵。

  5.巩固积累。背诵学过的一些成语。

  三、教学名人名言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解题目要求。

  2.读正确,读通顺。

  (1)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自由读。

  (2)指名试读,教师正音。

  3.了解大意,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两句名言的大概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试说,教师相机点拨。(第一句大意:人生在世,谁能避免一死呢?但要死得壮烈,死得有价值。我愿留下一颗赤心,以彪炳史册,昭示后人。“汗青”是指史书。)

  (3)在学生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要边读边体味这两句名言所蕴含的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抱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 照汗青。”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家事、/ 国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及时表扬读得好的同学。

  4.熟读成诵。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练读,练背。

  (2)同座位之间互背。

  (3)集体背诵。

  (4)指名背诵。

  5.巩固积累。背诵学过的一些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教学口语交际

  介绍我的朋友

  一、介绍朋友,指导选材

  1、激趣引入

  你在生活中肯定结识了许多的朋友,这些朋友中有些我们都不认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吗。

  2、提出要求

  自由读口语交际训练要求,你知道了什么要求。

  (学生自由发言)

  3、你准备向大家介绍哪些小伙伴

  学生自由说自己的伙伴(小组交流)

  (老师在巡视中,引导学生在众多的伙伴中,选择最了解的来介绍)

  二、讲伙伴,指导交际

  1、指导:为了让大家了解你的小伙伴,请你把这位小伙伴的姓名、性别、年龄、与自己的关系,他做过的什么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讲给大家听。

  (抽在巡视中发现的有代表性的学生说)

  2、组织大家评议,肯定优点,提出修改的地方。

  四、表演,练习对话

  学生三人一组,自由搭配练习。愿意上台表演的就上来表演。

  五、评议、选最佳角色

  大家认真观看别人的表演,提出自己的意见。

  (先请平时不太大胆的学生上台表演,多鼓励他们)

  第三课时

  学写毛笔字

语文写作教案 篇10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修改润色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激趣导入,看故事:

  1、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经过的人没看见他似的走开了。

  有一天,一位诗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他便随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

  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

  大家想想:诗人到底写了什么呢?如果是你,你会改写为什么?

  出示答案“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她”后请同学们谈谈在语言上有什么的特点。

  2、讲解同学们的作文在叙述方面的问题:

  无话可说、辞不达意,语言平淡。

  这三点几乎是通病,一篇作文,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凑够了字数,读起来却让人觉得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孔子说得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缺少了靓丽的语言包装,再深刻的立意,再丰富的内容,也会显得黯然失色。

  好作品既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后才完成文学巨著《红楼梦》;鲁迅创作散文《藤野先生》,先后改动90多处才最终定稿。

  那么作为学生来讲,在作文时如何修改润色才能让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美”起来呢?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让作文的语言“美”起来的方法。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改写句子或文章片断,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三、比较下面的句子,哪一句对景物的描写更贴切更传神?

  A.月光如流水一般,照在这一片叶子花上。青雾升起在荷塘里。

  B.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A.每个晚上,山下亮起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灯光。

  B.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

  思考:B句用什么方法使语言富于表现力

  明确:精心选用词语,使用修饰语

  原句:傍晚,我打着伞走在路上,突然一位同学跑来说:“咱俩挤挤吧。” (只有简单的主干,不具体,如何加以扩大,使语句生动起来?)

  改句(加上修饰成分后):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我一个人打着伞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从身后窜上来一位同学,一下子用手搭住我的肩膀说:‘雨真大咱俩挤挤吧。’” (这样风雨交加的景象和借伞者的恳切诙谐情态跃然纸上)

  板书方法一:妙用词语、添加修饰语

  在绘景状物写人叙事时,精心挑选最富有表现力的字眼做修饰语,能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鲜明、生动我也试试:

  1、有个小珠子落在地上。

  有个小珠子从桌子上滚了下来,在地上叮叮当当地跳着。

  2、描写起得晚,快要迟到的情景。

  天哪,要迟到了!我马上起床,穿好衣服,洗了脸就去学校了。

  3、天呀,要迟到了,我开被子,下床来,过衣服,上鞋子,几步进洗手间,出牙刷,上牙膏,在口中胡乱了几下,然后下毛巾,在脸上了几把,起外套,出宿舍。

  天呀,要迟到了。我掀开被子,从床上爬起来,拿过衣服,穿上鞋子,几步跑进洗手间,找出牙刷,挤上牙膏,胡乱刷了几下,然后拿起毛巾,在脸上洗了几下,穿上外套,跑出宿舍。

  天哪,要迟到了!我踢开被子,从床上跳下来,慌慌张张地拽过衣服,套上鞋子,几步蹿进卫生间,急急忙忙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地戳了几下,然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两把,飞快地钻出宿舍,往教室跑去。

  再品读美句,看出美在哪里?

  1、一张小小的红叶儿,听了狡猾的西风劝告,私下离开母枝出来玩耍,走到半路上,风儿偷偷地溜走了,他便一跤跌在溪水里。

  2 、溪水是怎样的开心呵,她将那可怜的迷路的小红叶,推推挤挤地送到一个旋涡里,使他滴滴溜溜地打圆转儿;那叶向前不得,向后不能,急得几乎哭出来;水笑嘻嘻的将手一松,他才一溜烟地逃走了。

  3、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思考:以上语句启示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描写生动形象?

  明确:运用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

  板书方法二:巧用修辞添魅力

  比较一下:同一意思,两种表达,哪个的语言更“美”?

  1. A.她长得很瘦。

  B.她瘦得如秋天的田野上一颗孤零零的高梁。

  2. A.天黑了。

  B.白日害羞地依偎进山的怀抱。

  3. A.妈妈给了我一切

  B.如果我是一艘小船,妈妈就是温馨的港湾,让我幸福停靠;如果我是一粒种子,妈妈就是那一方热土,让我茁壮成长;如果我是一片白云,妈妈就是那蔚蓝的天空,让我驰骋翱翔。

  我也试试

  1、太阳升起来了。

  太阳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来了。或:太阳公公在地平线上露出了笑脸。

  2、这眼神,让我感到温暖。

  改为:这眼神,犹如冬日里送来的一缕阳光,让我从头到脚都感到暖洋洋的。

  比较句子:

  1、原文:我们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才能成就一番宏伟的事业。

  改文:我们只有抱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才能成就一番宏伟的事业。

  2、原文:我喜欢静谧的感觉,更向往悠闲的意境。

  改文:我喜欢“人迹板桥霜”的静谧,更向往“采菊东篱下”的悠闲。

  思考:改文比原文好在哪里?

  明确:引用诗句

  板书方法三:巧用诗句增文彩

  我们也试试:

  1、原文:感谢小草教给我坚强,感谢落花教给我奉献。

  改文:“ ”,感谢小草教给我坚强;“ ”,感谢落花教给我奉献。

  改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感谢小草教给我坚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感谢落花教给我奉献。

  2、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比如庐山瀑布,泰山绝顶,还有那长江三峡,以及那秀丽江南。

  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爱那“ ”的庐山瀑布,我爱那“ ”的泰山绝顶,还有那“ ”的长江三峡,以及那“ ”的秀丽江南。

  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绝顶,还有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长江三峡,以及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巧用佳句(引用诗句)的注意事项:

  首先,引用的佳句语意要符合自己的表达需要;其次,必须要将佳句和自己的语言自然、规范的衔接在一起,组合后的语句要通顺、流畅。

   四、小结:

  使作文语言美起来的方法:

  1.妙用词语、添加修饰语(形容词、动词、拟声词、新词、仿词)。

  2、巧用修辞添魅力(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3.巧用诗句增文彩。

  精彩文段欣赏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五、练习:

  下面请大家欣赏风景画,尝试用所学技法的任意一个,用一句最美的语言描绘你所看到画面。

  展示三幅图片

   六、作业:

  《那一刻,我很难忘》不少于600字。

分享

热门关注

人员档案管理制度(通用12篇)

人员档案管理制度

学年社会实践报告(通用10篇)

学年社会实践报告

乡镇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简报(精选5篇)

乡镇防灾减灾工作简报

分包安全管理制度精选6篇

分包安全管理制度

团支书学期总结5篇

团支书学期总结

语文教案10篇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万能模板精选10篇

语文教案精选

石榴语文教案10篇

石榴语文教案

「必备」语文园地八教案及反思精选10篇

语文园地教案

宝宝大班教案(精选10篇)

大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