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便运算教案合集

2023-09-27 14:51:45 简便运算教案简便教案

  今天编辑推荐一篇关于“简便运算教案”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阅读之后您会有所收获。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老师在写了教案课件后,也能让老师很好去总结和反思。

简便运算教案 篇1

  谁来说一说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要计算什么。

  (3)要求的问题是科学考察实际用的天数,而不是计划用的天数。

  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列式计算,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如果学生想到按月计算的思路,根据已知的出发、返回时间,可以知道整个3、4、5、6月都在外面,7月有26天在外。要注意提示学生注意的是3至6月中有两个大月(有31天的月)、有两个小月(有30天的月)。学生列出的算式可能不完全相同,如:31+30+31+30+26或者30×4+2+26只要是对的,就应当给予肯定。

  按周计算的.思路不难理解,但计数一共有多少周比较容易出错。可以让同桌互相指着月历边点、边数,也可以请能正确计数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数的。

  你能很快算出它们的结果吗?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这两题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相同,个位数字和是10,像这样的题目,我们可以将首位数字加1再乘以首位数字,得数作为积的末尾两个数字,如果末尾数字相乘的积是一位数,要在前面补一个0。

  (1)82×88先用首位数字加1再乘首位数字,即(8+1)×8=72作为积的前两位数字,再用两个末尾数相乘2×8=16作为积的末尾两个数字,所以82×88=7216。

  (2)51×59先用首位数字加1再乘以首位数字,即(5+1)×5=30作为积的前两位数字,再用两个末位数相乘1×9=9,它们的积是一位数,我们要在9前面补一个0,作为积的末两个数字,所以51×59=3009。

简便运算教案 篇2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反映这五条运算定律的大量例子,特别是对于加法、乘法的可交换性、可结合性,这些经验构成了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

  2.将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内容集中在一个单元学习,虽然系统性很强,但是教师教学难度增大,部分学生接受知识有困难,知识内容易混淆,课时安排也显得比较紧。例如乘法运算定律,安排3课时,其中乘法分配律就是一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常见的就有分配混乱或不完全分配等现象,虽然例题以现实的情境为背景,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在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学生仍然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一点我们在备课中应有所意识,适当调整课时安排,并充分考虑学生练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加强易混知识的辨析练习。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七、各课时教学设计

  第1节《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观察、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教学难点: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预计教学时间:1节

  四、教学活动

  (一)基础训练

  【口算】

  48+36=75-29=21脳3=52梅6=)88梅4=

  60+70=150-90=4000梅5=3000+140=60脳8脳0=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学校里原有77棵梨树,12棵杏树,又栽了23棵桃树。现在有多少棵果树?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创设情境,引入例1.

  2.探索规律,解决例1的问题。

  (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56+40=96(千米)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3.解决问题,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小结】加法交换律: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4.创设情境,引入例2.

  5.探索规律,解决例2的问题。

  6.解决问题,揭示定律。

  【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运用加法结合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2.课本31页第4题。

  3.课本28页做一做。

  4.课本31页第2题。

  【提高练习】

  5.课本31页第3题。

  6.连一连。

  83+31564+(73+37)87+42+58315+83

  (64+73)+3787+(42+58)56+78+4478+(56+44)

  【拓展练习】

  7.动动脑筋,看谁能很快算出下列各题。

  165+204+335+9678+53+47+2236+18+64

  8.新星小学2~6年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情况:去军营114人,去儿童福利院76人,去敬老院86人,去社区服务站124人。

  (1)请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表格

  (2)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此次活动?

  9.李庄小学今年栽树92棵,比去年少栽28棵,两年一共栽树多少棵?

  (四)全课总结

  加法交换律: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72+568803+2755147+723

  2.某修路队计划修路1560米,第一周修了567米,第二周修了483米,第三周全部修完。第三周修了多少米?

简便运算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正确、合理、灵活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良好审题习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计算的乐趣,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及正确的运用定律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察3/10、7.4、8、125、5.4、7/10这六个数,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如学生说出下面的①,则教师就继续说②;如学生直接说②,则教师就不再说①)

  ①这些数是整数、小数和分数。(评价:观察得很仔细)

  ②从计算的角度考虑这些数可以干什么?(凑整)

  2、请你根据这六个数编出三道口算题。

  7/10+3/10=7.4-5.4=8脳125=

  3、对三道口算题再加工,请你继续计算。

  3/10+7/10脳20=7.4-5.4梅0.9=24梅8脳125=

  你想说点什么?(预设:不能为了凑整,而不顾运算顺序,应该按运算顺序做。)

  这些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设计意图:不能为了凑整,而不顾运算顺序,为本节课的学习进行铺垫。)

  二、进行复习

  1、下面我们进行一次计算比赛,时间三分钟,看谁做得又对又多。可以不按题号顺序,有选择地做。(课前下发答题卡。)

  脱式计算下列各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具有简算的意识,及审题的习惯)

  2、三分钟到!谁来说一说,你选择的是哪些题目?其他同学呢?

  3、思考: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些题?(预设:学生如果回答能简算,则教师接学生的话说:能直接简算。如学生能说出直接简算最好)

  4、我没让你们简算,你们怎么知道这些题能够直接简算的?(预设:需要观察数的特征,符号)简算的依据是什么?(小组讨论)

  板书:观察数特征符号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认识到要想判断一道题能否简算,要观察数字的特征及运算符号,运用定律、性质通过凑整达到简算的目的。)

  5、追问:是不是数字只要能凑整就能简算呢?不能简算,根据什么?能简算根据什么?

  (设计意图:进一步强化不能简算的依据是运算顺序、简算的依据是定律和性质。)

  6、现在研究简算的题目,打开书79页,自己先独立填写,填完后再小组交流。

名称用字母表示举例

  7、集体订正。

  8、谁来根据字母式子,说说每个运算定律是什么意思?

  师:在进行混合运算时,应用上面的运算定律,常常可以使运算过程变得简便。

  (引导学生观察例能不能简算,它的数据和运算符号有什么特征?简算时运用了哪个定律?)

  学生观察、思考后独立做出,然后集体反馈。

  41/2+41/2

  =4(1/2+1/2)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41

  =4

  三、课堂练习:

  1、我当小法官(正确的计算画,错的画)

  (1)2532125=(254)+(8125)()

  (2)36101-36=36(101-1)()

  (3)2599=25100-25()

  (4)510-35+65=510-(35+65)()

  (5)45(20+2)=4520+2()

  (6)432-(232-68)=432-232-68()

  2、选一选:

  40(8+25)=408+4025,这是用了(),使计算简便。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选一选:

  61+72+39+28=(61+39)+(72+28)运用了()。

  A.加法交换律

  B.加法结合律

  C.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选一选:

  56(57)=()

  A.5657

  B.5675C.5657

  3、动动脑筋,你能用自己不同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吗?试试看

  (1)12588

  (2)17045+55017

  (1)12588

  方法一:12588

  =125(80+8)

  =12580+1258

  =10000+1000

  =11000

  方法二:12588

  =125(811)

  =(1258)11

  =100011

  =11000

  (2)17045+55017

  方法一:17045+55017

  =171045+55017

  =17(1045)+55017

  =17450+55017

  =17(450+550)

  =171000

  =17000

  方法二:17045+55017

  =17045+551017

  =17045+55(1017)

  =17045+55170

  =170(45+55)

  =170100

  =17000

  4、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的要简便。

  8.5-(5.6+4.8)1.3

  0.9899

  51/32/52/15

  12(1/4-1/6+3/4)

  4.05-(2.05-0.7)

  3212525

  14.86.3-6.36.5+8.33.7

  16002.5

  2.512.548

  (21-7/8)1/7

  小结:应用运算定律,可以根据算式里数的特点,使一些运算简便。有的算式可能存在几种不同的算法,所以,在运算前要认真审题,看清算式中各个数的特点,选用一种比较简便的算法,又对又快地算出这些算式的结果。

  四、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今天你还想说点什么?

  (预设:审题重要,观察特征、符号,依据定律、性质,凑整达到简算目的。)

  今天的复习对于以前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或想法?

  四、板书设计:

  观察数特征符号

  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的要简便。

  (1)8.5-(5.6+4.8)1.3

  (2)0.9899

  (3)51/32/52/15

  (4)12(1/4-1/6+3/4)

  (5)4.05-(2.05-0.7)

  (6)3212525

  (7)14.86.3-6.36.5+8.33.7

  (8)16002.5

  (9)2.512.548

  (10)21-7/8)1/7

简便运算教案 篇4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材安排的顺序是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这样安排,虽然可以按四则运算进行归类,但是对运算定律的类比推理不利。教学时,可以根据运算定律的类比进行安排教学内容,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更加有效。

  乘法交换律与加法交换律有着相似之处,都是交换数的位置进行运算,结果不变。乘法的结合律的教学可以与加法的结合律的教学安排在共一课时。

  学生通过具体事例的举例说明,得出a+b=b+a,再通过讨论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加法交换律。然后再安排教学乘法交换律,让学生通过举例说明,得出ab=ba,再通过对加法交换律概念的类比,推理出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再以同一课时或者前后课时,安排教学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合律,通过举例说明得出a+b+c=a+(b+c),再通过讨论从而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教学乘法结合律时,再通过具体事例得出abc=a(bc),再对加法结合律的概念的类比推理,得出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在新知识还没有完全掌握的情况下,新知识、新方法会对旧知识、旧方法产生认知障碍。因此,要设计对比练习,让学生从知识与方法的障碍中解脱出来。

  学习连加、连减的简便计算后,往往会对加减混合产生方法的影响与方法上的障碍;同样,学习连乘、连除的简便计算后,也会乘除混合的计算产生影响。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从混淆走到清晰,让学生从障碍中走出来。

  逆向运用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尤其对a-(b+c)=a-b-c 和a(bc)=abc的运用在有帮助。因此逆向运用的训练,很有必要。

简便运算教案 篇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八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对五大定律和两大性质的理解,了解每一个定律、性质在哪种运算中来用。

  2、培养学生根据算式和数据特点灵活选择算法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计算的灵活性和速度。

  3、使学生能够应用运算定律、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加深对定律的理解,能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合理、灵活运用所学定律、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组题,请你仔细观察,如果让你人选一组进行计算比赛,你会选择哪一组?为什么?

  2.结:是的,运用运算定律可以进行简便计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对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进行整理与复习。板书课题。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初步整理,形成学生网络。

  1、师:,这一单元都学了哪些知识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7页,浏览本单元内容,画出你找到的知识点。开始吧。(学生看书)

  2.从你们端正的姿势中,我知道你们都找完了。

  哪位同学能把你找到的知识点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说出运算定律及字母表示。生汇报:(师往黑板上写,并引导生说是什么定律或性质)

  4.你们可真能干,找到了这么多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区别,你们能把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分分类,使它们更有条有理,便于理解,又便与运用吗?

  1、小组合作整理,用线、箭头等你们喜欢的方式勾画知识之间的联系。

  2、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选出代表汇报整理内容。

  (二)精细整理,形成网络。

  1.经过各小组的努力把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按课本的知识结构进行了分类整理,全面、清晰,还体现了我们学习的先后顺序——这就是我们平时最常用的整理复习知识的方法。

  2.同学们,请看黑板,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我们可以将它们分成一类。性质再分一类。(之后引导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完善板书,最后总结板书,明确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知识它们合起来就是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所有知识点。

  区别:加法交换律是加数交换,乘法交换律是因数交换。

  区别:加法结合律是加数结合,乘法结合律是因数结合。

  3.运算级的区别:

  再仔细看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观察其中的运算符号,还有没有新的`发现?

  根据学生的回答 ,大括号勾出属于同级运算的,和不属于同级运算的。

  师:看着我们共同整理的结果与小组整理的(拿一块小组整理的板)感觉有什么不同?

  4.师小结:是啊,集体的力量就是大,这种整理方法虽然打破了我们当初学习的先后顺序,但同样呈现出了所有知识点,我们还找出了这么多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与区别,这也是一种很好地整理与复习知识的方法。

  5.同学们看,一个单元的内容,经过我们的整理后,提炼成了这么简单的一幅图。像这两种整理知识的方法,你们会运用到其他单元吗?

  老师相信你们以后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6、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啊,这些运算定律、性质并不是这个单元才刚认识,我们早就在用了,只是你们没发现!请看大屏幕!这里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课件出示: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应用,让学生说说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师:同学们,对于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你们掌握得这么好,把它们放到计算中,你还能不能一眼就认出它们来?走,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请看大屏幕(每小组选做一题跟你小组相同序号的题)

  1、8×11×125 2、117×3+117×7 3、79+132+21 4、3200÷25÷4

  2.生边汇报师边出示计算过程与结果(汇报完毕,要说一说运用的是什么运算定律或者性质)

  3.师:观察这四道题,尽管运用的定律和性质不同,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师:为了凑成整十整百的数。我们要用“合”的方法。“合”是做题的一种选择思路。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既然有合的方法可以凑整,能使计算变得简便,有没有其他方法也可以凑整呢?

  2、师:你真善于思考,到底有没有“分”的方法呢?请接着看(课件)。

  师:看来你们猜的正确,分开也是为了凑整,也是为了计算简便。

  生:把101分成100+1,应用了乘法分配律。

  5.小结三道题,师:通过这三道题的验证,确实 “分”的方法也可以凑整,使计算简便。

  6.小结:刚才我们运用的合与分,它们都只是一种解题方法,做题时不但要灵活运算定律和性质,还要注意观察用什么方法来做,可以原本繁杂的计算变得简便,同时也体现了一种转化的思想。

  师:同学们,对于这种由繁转化成简的方法,你们理解了麼?下面让我们来试试,同学们对这种思想理解得怎么样。

  请看屏幕(各小组选作与组号相同的题)。

  35×14-25×14 1230÷5÷123 157+59-57 314-137-114

  (1)、简便计算。

  (2)、用——标出计算过程中最关健一步。

  (3)、想一想,小组交流,为什么这步最关健。

  8.生汇报35×14-25×14,师问35×14-25×14运用什么运算定律,并引导生发现是逆用乘法分配律。

  9.师小结:也就是说这些定律和性质,我们既可以从左边推到右边,还可以从右边反推到左边(板书:左--右)

  生汇报1230÷5÷123 157+59-57 314-137-114

  10.师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除了运用基本定律和性质,我们还有这么多可以简便计算的方法,看来运用了运算定律和性质不一定就简便,计算能简便也不一定因为用了运算定律和性质,所以我们计算时要观察数据特点,找到解决问题的快捷方法。

  11、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

  师:同学们关于运算定律的使用,有个经典的故事,想不想了解一下?(课件展示)

  12、故事看完了,你们想成为善于思考的数学王子吗?女生还想当数学公主呢,不管王子还是公主,那得先接受我的考验,干吗?请看大屏幕

  学生自己写。

  小结:咱们班同学,真是个个都善于动脑,勤于思考,老师从心底赞赏你们,好样的!

  生回答。

  师: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通过今天的学习,对整理与复习学过知识的方法,你是不是有了更深的了解?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简便运算教案 篇6

  教学内容:P20:例3“做一做”。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你能说出是哪两个吗?你能举出例子说说吗?

  2、你能列出算式吗?

  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桌交流。

  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6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 )里填上适当的数。

  46+( )=75+( ) ( )+38=( )+59 24+19=( )+( )

  a+57=( )+( )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减法的特殊规律并选择运用进行简算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

  根据比赛的结果提问:男同学输了,服不服气呀?你们就不想知道女同学为什么能算得又对又快吗?

  2、发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猜想:观察三个等式,激励学生大胆猜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发表自己的说法)

  4、师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5、师提问:是不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都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呢?

  7、师小结:大家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刚才大家通过观察发现了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使计算简便。(板书:简便)

  (创设情景引出例题)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如果让你自己去旅行,你能行吗?不要着急,李叔叔给大家介绍了一个旅行法宝——《自助旅行》指南。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旅行时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师:李叔叔在外出旅行前,他就仔细的查阅了这本书的资料。从图上,你能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

  (数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师:自己先列式算算看,计算好后把你的思路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看谁的算法最多。

  师:你们都是怎么计算的?把你的思路跟大家分享一下。 指名上黑板板演算法:

  思路1: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就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即234—66—34

  思路2: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234—(66+34)

  思路3:总页数里减去今天的页数,再减去昨天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2

简便运算教案 篇7

  看俞正强老师的《简便运算》复习课的文字课堂实录,看着看着,就看到了俞老师在上课的情景,文字在我的脑海里转化成了图像,动态的画面,看着静态的文字,我居然跟着俞老师的课堂,跟着学生,在精彩的生成处也跟着俞老师、跟着学生笑了…

  俞老师的课总是信手拈来,他总会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随心所欲。大家感觉他的课堂好像没有什么可以准备的,但是要能生出这样的课堂,也是要精心准备的,他在备课的时候备的学生,想学生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但我们一般老师是做不到的,因为我们没有他的功底,也就没有他那见招拆招的能力了,往往学生课堂上生成的,我们有时便会不知所措,于是慌乱中就会匆匆应付,重回自己的教学轨道。

  在俞老师的《简便运算》中,俞老师让学生自己写自己喜欢的简便计算的.式题,说说为什么喜欢?写自己不喜欢的简便计算的式题,说说为什么不喜欢?就这样,从学生的思维原点出发,展开复习。点、线、面逐渐展开、形成。跟着学生走,把学生零碎的知识整理成一体系,给学生系统的知识。简便运算上,让学生知道了要注意“数字特征”和“运算特征”,掌握简便运算最本质的东西。

  很欣赏俞老师说,“对课要有一个长段意识和一个节奏意识。”俞老师说,“我这辈子不是只上一节课,我要上很多课,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在一节课里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掉。…我们要把目标放到一个单元里去,…整体配合。有些课可以专门拿来练习,而有些课让学生觉得数学课是这么高兴的。”我们一线的老师真的应该好好去悟悟俞老师的这一段话。

  不过我也有一个疑惑:那么我们的赛课呢?在赛课中,评委往往会关注你课的完整性,这样有时就会匆忙,导致环节应付,匆匆闪过?总之还是修炼不到吧!

简便运算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

  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1)36×2+15 (2)5×6+7×3 (3)15×(34-27)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 + × (2) × - (3) - × (4) × +

  (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

  (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

  (1)出示: × × ,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

  (2)出示: + × ,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适用乘法分配率,因为 ×4和 ×4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便计算)

  (3)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P14“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特点,说说怎样做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然后再独立完成练习。

分享

热门关注

最新转正申请书格式模板十五篇

转正申请书

公司篮球比赛方案精选9篇

公司篮球比赛方案

仓储实习报告(推荐五篇)

仓储实习报告

漏打卡写检讨书七篇

打卡检讨书

与恋人说说早安心语

恋人早安说说

关于简便运算教学反思800字模板6篇

简便运算教学反思

乘法运算律教案范本

乘法运算教案

四则运算教案精选

四则运算教案

混合运算三年级教案

混合运算三年级教案

[参考]简便计算教学反思3篇

简便计算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