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精心推荐
工作总结ppt | 工作总结怎么写 | 工作总结开头 | 工作总结结尾 | 工作总结报告
课改工作总结(篇1)
时光荏苒,沐浴着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我们走过了六年令人难忘的课改。在这六年的课程改革中,我们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有立面尴尬的迷惑,有满怀希望的期待,也有积极的探索……走过这一段历程,我们深深地感到:课堂教学改革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活力;新一轮课程改革将促使我们的教育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我们将满怀着教育的理想走向理想的教育。
我校是一所镇公办小学,学校有17个班,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开设科学学科。每周一节科学课,由有经验的科学老师担任。对比以前的科学的教学,我们的老师、学生、教材都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改变是喜悦的。主要体现在:
一、观念的改变。
(1)领导观念的转变。
我校领导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并不是一门无关重要的学科。所以我校领导把科学课程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的工作来抓,期望通过课程改革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学教师队伍,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塑造学校的形象。领导们注重培养科学教师,给教师创设外出学习,师资培训、资源建设等条件。
(2)教师观念的转变。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是“教案剧”,是教师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新课程实践中,广大教师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知识不仅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分析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舞台”交回给学生,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舞台”的主角。而教师只是“舞台”的导演,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倡导者,促进者。
(3)学生学习观的转变。
新的教材、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师生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鲜感、新奇感。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他们喜欢动手,愿意出去调查,愿意在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他们愿意搜集资料、愿意整理资料,愿意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愿意自己去研究问题,愿意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是学习“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和方法”的过程,又是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身心发展的过程。
二、课堂教学的改变。
课堂是教育的“终端”,新课程理念如果不能最终落实到课堂教学,体现于课堂教学,那么,新课程改革就不可能成功。在六年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我校的教师经历了疑惑、探讨、研究、明晰的过程。经历了这一过程后,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1)单一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全面的三维教学目标
以前,普遍的教师都是把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为单一的知识技能目标,忽略了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与情感态度等方面。但是,经过了这六年的课程改革后,我校教师已逐步形成了追求三维目标的整合的意识,教学中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中的《刮风了》这一内容时,教师经过对教材的分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后,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 科学探究:能够有目的.地针对提出的问题,并能设计和制作简单的研究学具(工具或仪器)进行研究活动,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
(二)科学知识:①能了解八个风向,知道风有力量,能估测风力的大小。②知道风形成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研究风的方向、大小和风的形成的探究活动,在实验和交流讨论过程中体验探究的方法、乐趣和价值。
你看,经过改革后,教师的教学目标已能从单一知识技能目标改变为注重知识技能、探究活动、情感态度的三维目标。
(2)传授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知识的传授和掌握,由面向结果向面向过程转变。所谓面向结果,是指教师把引导学生寻找现成的说明、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认证、现成的答案等视为教学过程的首要任务,教学效果的衡量也是以学生接受知识的多少为标准的。所谓面向过程,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其产生的基础以及它与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等。如我校周老师在教学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物体的分类》时,她就精心地创设了三个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共同探究,使科学课堂在师与生、生与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中完美地进行,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思想相互摩擦、碰撞、共振。同时在这种互动中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情感、体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三、学习分类。
(1)活动探究1给书包里的物品分类。
过渡:现在,请大家动手,给书包里面的物品分类。看书包里面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我们可以把物品分成两组,“我认识的”和“我不认识的”,然后再把“我认识的”物品按材料进行分类。
1、明确活动要求:小组合作,先动手分好类,再把结果填在书本里。
2、小组汇报。
师: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可以帮书包里面的物品分好类,观察一下,书包里面哪种材料支撑的物品比较多?
3、小结:按照材料的不同,我们把物品分成:金属、塑料、纸、玻璃等,在平时的生活中,除了按照材料的不同来分类,还有很多的方法,比如:按照颜色、大小、形状、用途等等的方法来分!
板书:按照材料的不同:金属、塑料、纸、玻璃等
(现在,请把桌面的物品轻轻地放回书包里面。)
过渡: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物品,你能说说这是用什么方法分类的吗?
师:除了这个方法,你能用其他的方法对这些物品重新分类吗?
(2)活动探究2。
1、小组长,请把老师带来的礼物分给你们小组的同学,请同学们商量一下,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分这些物品的?把结果贴在记录卡上。
2、合作“分物品”。
3、哪个小组想给大家说一说,你们是按照什么来分类的,怎样分?
4、小组汇报,并把结果呈上来。
5、小结分类方法,其实,其他分类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按颜色分,大小或者形状等。
板书:其他的分类方法:颜色、大小、形状、用途等
四、拓展延伸废品的分类回收。
1、谈话:你们真是越来越聪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有哪些地方也利用了分类的方法?(播放家庭、市场、图书馆等实景影片。)
2、过渡: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平时你们把这些垃圾放到哪里去呢?在日常生活中,有些物品是可以回收的,你们小组先观察,再讨论,看看这些物品哪些可以回收,把调查结果填好。
3、小组汇报并呈结果。
4、小结:大家分得很准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主要集中在金属、玻璃、纸和塑料这四类材料。
课改工作总结(篇2)
一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我校努力贯彻课改工作思路,树立“以课改促教学,以课改促教师,以课改兴学校”的思想,从实际出发,结合本校课改研究的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积极引领
课改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对于这样一次涉及教育领域深刻变革的大事,作为学校确实把它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加于重视,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有效组织,科学管理,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
学校成立了由学校副校长为组长,教导处、学科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学校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制度,保障实验经费,建立激励机制,有力地推动了课改工作顺利进行。
2、转变观念,多层次、多方位地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
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但如果教师的教育理念不转变,课程改革只能徒有其表。因此,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师资培训来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基础和前提。要求所有课改年级教师必须“先培训,再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基于这一点,我校实行了集中的通识培训、有计划的校本培训、经常性的自学相结合的路子。
在暑假时,学校就早早地安排好骨干教师参加区级的培训。在开学前,又进行了校本培训,先整体培训,使课改年级教师对新课程更熟悉,从思想上、观念上、情绪上对新课程产生认同感,并积极投身于课改之中。观念的更新,更注重于平时的积累。组织了青年教师说课比赛、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我与新课程、新课标”青年教师演讲比赛等活动,调动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参与课改的积极性。
3、制订课改计划。根据教研室课改方案和意见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课改计划,并按照计划扎实开展课改工作。
4、关注课堂,注重实效,狠抓课改目标落实。
课改的生命存在于课堂,课改的魅力呈现于课堂。学校带领老师们边实践边研究,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一是注重师生关系的重建;二是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改革;三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四是注重评价方式的改革。
二、制订制度,教科研拉动
为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改得积极性,学校先后制订了《教师学习制度》、《教学反思制度》、《教师考评奖励制度》等,制度中的条条款款使教师明白了努力的方向,认准了奋斗的目标,同时也使教师“不得不”走上教科研之路;二是极力营造科研氛围,使课改实验教师全体融入科研之中;三是增加互相听课的频率,参加的活动多了,教师就会自然而然地去研究课堂、精心准备,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三、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课改应该说不仅仅是实验年级应该做的,只不过是实验年级用了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给师生留下了丰富的互动和创造的空间而已,如果不研究,也只是走老路或是走形式。因此,学校以一至三年级为实验点。先由点上的教师上研讨课,组织其他教师来听课、评课。过一段时间后,再由其他年级教师上研讨课,大家评课,这样以点带面,层层推进。要求其他年级对教材重新进行组合,使他们的课堂做到:老教材、新理念。
四、课改取得的实效
课改给学校带来了旺盛的生命力。学校初步形成了以科研促教学的课改特点,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教育特色,突出了办学亮点。课改赢得了广大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在社会上初步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课改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教师的教育观念在变,一个“以人的发展为本”,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观念正在形成;课堂教学在变,课堂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师生关系在变,师生之间建立起共同发展、平等的师生关系。课改使一批教师成长、成熟和成功。
五、存在的问题
(1)由于课改工作系统性和复杂性使教师的压力较大,老师们经常遇到很多的困难、疑惑和难以解决的问题。缺少有经验有深度的教师指导。
(2)发展性教师评价成为课改工作的一个瓶颈,操作难度较大,到现在还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分数意识在师生头脑中根深蒂固,一切围绕考试转的思维方式得不到改善。
(3)学生学习能力参次不齐,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成为教师面临的一大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下阶段要努力的方向:
(1)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加强教研组之间、校际之间的专题研讨活动。
(2)继续坚持随堂听课、评课制度,抓好点和面的课改工作。
(3)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加强重点课题研究,确保取得成效
课改工作总结(篇3)
新课改的实施,使广大教师面临着许多挑战。在学校教务、教科处的组织下,本学期我校教师本着边实践边探索,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觉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得力。
在新学期开始之际,学校就精心组织安排,把课改工作放在了学校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在组织机构上,为了加强新课程实施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学校新成立新课程改革实施领导负责组织协调我校新课程实施的各项工作。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对新课程改革方案进行科学、合理规划,修订了教师培训方案、教学教科常规制度等。本学期我校还实施了校务会成员深入教研组参加督促教研活动、深入教师课堂、尤其是年轻教师课堂听课指导的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狠抓落实,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学校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为课改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利的组织保证。
二、强化教师新课程培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师资培训工作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确保培训工作与课程改革同步进行,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必须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坚持做到“边培训边实践,边培训边学习”,做到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通过培训,使教师巩固了新课程的基本标准和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掌握了各学科改革的突破点以及新的教学手段。另处,我校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各有关部门组织的新课改培训活动,如参加金太阳在贵阳实验中学的高考培训,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赴上海的培训等。
我校还注重校际交流,本学期在教育局组织领导下,我校认真开展了“联片教研”活动,联合一中、二中等县城名校,实施高三级复习教学中的“同课异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广大教师受益匪浅。
三、构建新型课程的教学体系,努力锻造一支适应新课程的教师队伍。
我校广大教师以积极的心态和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课改实施中去,以改革实验为核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利用每次的教研活动增进交流、探讨课程实施中的优秀经验和困惑;并以此为契机,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深入课堂,组织好学校的赛教工作;同时穿插全校性的校内公开展示课,为每个教师搭建教学平台,利用交互式评课的方式来交流见解,提升课堂质量。
(一)把好课堂教学观,将新课程理念带进每一堂课。
1、把好教学设计关,发挥创造性。
课改实验表明,今天的教学设计和以往不同。从着眼点来看,以往备课,教师关注的是“课”,忽略的是“人”,教师为如何“讲”做准备。而教学设计则不同,它关注的是“学”的研究,探究的是“以学定教”、“以情境为中心”的问题。这是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从发挥教师作用看,以往备课教师是在执行贯彻教学大纲,教师研究如何去原封不动传授好教材的知识。这样,教师无异成了知识的二传手,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因此,教师个人的教学创造
性。教学个性无法得到发挥。而教学设计则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要把自己摆进去,把学生摆进去,进行创造性教学。所以我校教研组采用了集体备课与创新修改想结合的方法,利用师徒结拜,教研组活动探讨课时设计,设计出适合本班教学的教案。
2、把好课堂教学关,师生互动,探究学习。
摒弃教师“一言堂”,单纯传授知识的做法,注重层次性,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角色,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重情趣、重参与、重感悟、重合作、重实践、重创新,把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权力交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参与的机会增多了,主动探索的兴趣浓郁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四、积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科研课题,倡导科研兴教。
课改要推进,科研须先行。继续实施“十二五”期间“六个三课题”研究。根据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我校曹义斌、张万全等老师继续进行“六个三课题”研究,并作好阶段资料整理和总结工作。课题的研究为学校课改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带动了一批年轻教师的成长。
五、前进中的收获、反思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课堂教学从形式上的创新逐步走向实质的创新,课改研究激活了学校的教研风气,激活了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和开展教学实践的积极性,形成了积极有效互动的研究群体,学生个性特长得到不断张扬,课堂上民主气氛浓厚,学生主动学习、思维活跃、心理放松、充满自信、敢于竞争、学会合作,学生各方面都得到较好发展。
(二)反思:新课程理念真正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还需要我们付出艰巨的努力;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还不尽如人意,考试与评价制度还有待完善;在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应试教育、穿新鞋走老路等现象时有出现,课程功能与课程实施的改革仍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三)努力方向:我们必须深刻意识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长期的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关系到学生终身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大事,要以“借鉴经验、推广成果、完善制度、规范运作,突破难点、提高水平,立足实际、强化培训,加强教研、改进教学,创建示范、带动全面”为思路,以“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改变课程功能、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为重点,认真做好新课程相关工作,深化课程改革,推动王坪小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
“千里之行使于足下”,虽然我校的课程改革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的任务还十分繁重,挑战还非常严峻,这还需要全体教师更加倍的努力和坚持,以期把我校的课改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毕节市第二实验高中教科处
20xx年1月5日
课改工作总结(篇4)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已经进行很长时间了,但步子不是很大,今年市教育局加大课改力度,全面推行课改。我校在市局教育精神的指引下,也加大了课改的力度,人人参与课改,人人实施课改。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我校确立了“导学探讲练”五字教学模式,全体教师都努力践行这一模式。下头就实施这一模式时的感想作以总结。在全面实施课改的今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才能胜任今日的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边教边学,利用学校为我们安排的外出听课的机会,向其他学校的教师学习,吸取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了解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景组织教学。同时利用网络观看名师的课例。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实施“导学探讲练”的教学模式,为了让学生更快的进入主角,我把本班42名同学重新分组,并给他们讲清每堂课的具体思路使学生学习起来有的放矢。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本事。遗憾的是,我们班还有个别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上有掉队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不断地改变策略,以便到达更好的教学效果。
平时进取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在校本教研中主动献课,得到领导和教师的好评。
及时反思自我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的地方,并寻求好的解决思路,不断改善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在课改中早日脱颖而出。回顾一学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收获,但还存在必须问题,比如,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存在一种惰性思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课改工作会迎来一个灿烂的明天。
课改总结(九):
1.系统思考,抓主抓重,深化课程改革
深化课程改革需要对改革历程总结和反思的“纵向视角”、对国内外改革成果比较研究的“横向视角”和对现状问题准确把握的“内向视角”。从而对课程改革开展深入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过程和结果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提出目标定位、基本理念、改革重点和实施提议,彰显平凉基础教育改革的引领作用和育人价值。
20xx年11月,市教育局在对平凉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平凉市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xx-2017)》作为行动指南,确立了以初中学段为重点,以校本教研为主线,按照“抓初中、促高中、带小学”的工作思路,围绕“高起点、低重心、厚基础”的工作原则,抓课堂改革,抓课程建设,抓评价体系改革,抓整体统筹,抓学段衔接,构成持续推进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共识与合力。实践证明,《三年行动计划》落实过程中,经过持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列行动,在创新机制、搭建平台,课堂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需要在回顾、总结、分析、比较和反思的基础上,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前瞻性思考框架和部署安排。
2.理念引导,深研《课程标准》,活化课程价值
国家《课程标准》的修订是在新世纪课程改革历经十年实践基础上展开的,20xx年实验稿(旧标准)与20xx年版新《课程标准》相比较有较大调整变化。《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都有不一样幅度的修订。“前言”部分中导言是全新的,课程性质的表述也有重要的补充,正面回答了课程是什么的问题,设计思路有较多的修改;“课程目标”部分,现称为“课程目标与资料”,还有“实施提议”部分,增加了许多具体的提议,实施提议中对教学和评价都给出了具体的、贴合实际的提议,评价方式与方法的举例十分详尽,不仅仅例举了各项技能不一样级别的评价方案,还有对评价方案的评析,对教师们在教学中的评价操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附录”部分也有很大的的调整。修订稿中的课堂教学用语更具体、更贴合实际教学需要,语言也更具有时代气息。
所以,继续深入研读、细化和践行《课程标准》,对于深化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标准》不仅仅是理念的引领,也是方法的指导;不仅仅是读懂后明白做什么,并且要预见怎样做才会效果最优化。经过研读课标,才能开展课程育人价值、核心素养、基础内涵、学习经历、学习过程等研究与实践,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供给更为清晰的思路。
3.践行标准,编写《课程纲要》,彰显育人价值
课程是一种有计划的活动,《课程纲要》就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它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或指南和相关教材撰写的、体现学科课程各种元素的计划大纲。实际就是将要实施的教学进行整体设计,综合、研究、分析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因素,如课程目标、相应的课时、课程组织、实施的条件、学生评价等情景。同时,仅有细化解读课标,才能编制出质量高并被有效使用的《课程纲要》,到达课标、教材、教学目标、评价与教学活动的“匹配”效果。这样既有利于学科教师整体把握课程目标与资料,又有利于学科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需条件,也有利于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资料框架,更有利于学校提升课程管理水平,使学科教师变经验型教学为专业化教学、变非理性教学为理性教学的必然要求。
4.因地制宜,整合课程资源,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
首先,国家课程要校本化。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和教师经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贴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其次,学科课程要层级化。学校领导与学科教师要有学科整体视野,有学科规划,要实现学科内深度融合。经过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科整体规划,整合每个学科的目标、资料、评价及资源,实现学科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和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依据学生的水平和考试选择实现目标、资料的分层分级,实现学科课程层级化。第三,校本课程要特色化。学校依据学生兴趣、选拔需求及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实践本事,开设课程超市,建设校本化课程;学生也能够参加兴趣小组、社团活动或选课走班制,实现课程建设的特色化,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
课改工作总结(篇5)
教科室本期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初二年级优秀小组长的表彰会。
(2)初一、初二全体主持人、小组长的培训。
(3)课改示范课的开展。
(4)全体课改教师的公开课。
(5)协助工会开展“溪泸教育,我的责任”演讲比赛。
(6)配合教导处举行月考的出题、制卷工作。
(7)进行课改文化建设。
(8)课改日常检查工作。
(9)选派课改教师外出培训。
(10)组织教师外出观摩。
成绩篇
不知不觉中,课改已走过近一年半的时间,通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使我校的课改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
1.教师的教育观念变了。
我校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让课堂适应孩子发展”的课堂教学观念下,大部分老师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教师主宰课堂,一言堂的课堂教学现象少了,把一言堂变成了多家言。课堂上教师成了教学的组织者,知识的引导者,计论的参与者,问题的帮助者。
2.教学方式变了。
在我校“学标引路,三环五步”开放式课堂上,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是储蓄筒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自学发现问题,然后小组讨论问题,探求答案,自己讲解知识,课前主动预习,课中积极展示,课后乐于反馈的学习习惯已基本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变高了,大部分班级都涌现出一批学习主动分子,课堂上他们积极发言,主动上台展示,把以前沉闷的课堂变得热闹而活跃。学生的`合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得到长足的进步和提高。像166班的zz,167班的z,168班的z、z,169班的z、z,170班的z,171班的z,172班的z,173班的,174班的z等学生。他们也俨然是一名主持人、小老师。他们不光使自己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他们也带动了一批学生认真学习,使我们的课堂活跃了,师生互动频繁了,学生的参与度大了,使整个成绩也渐渐提高了。
3.师生关系也变了。
在校园里随处都会听到学生主动问好的声音,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于主动和老师亲近,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这不仅是课改的成果,同是也不断促进了课改的前进。
4.教师的教学态度变了。
在和许多老师的交谈中,许多老师都乐于课改。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学标制定。本学期,教科室举办了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所有老师的过关课,通过听课、评课提升教师的课改经验。许多教师对本科课改献言献策,有了浓浓的课改氛围,形成了“课改兴,我就荣;课改败,我就耻”的共识。
5.教学质量提高了。
课改的最终目的就是进行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课改初期,由于我们老师对课堂的掌控不到位,教学进度跟不上,所以在校第一次、二次月考中的成绩并不明显,但经过一期的努力和坚持,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像166班、170班进步很迅速。以数学为例,将两次月考中低于10分的人数进行统计,初三有52人占24%,初二有15人占6%,初一有11人占4%。初三校平18分,初二校平45分,初一校平51分。成绩不能表明老师上课的水平不高,能力不行,只能说课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课改误区
误区一:课堂教学改革太“彻底”,把上课全部交给学生,一堂课老师一言不发,任凭学生展示,如潭子沐老师的课等,虽然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但老师仍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误区二:患得患失。担心太多,学生展示的讲答的,我们老师不放心,很简单、很清楚的东西,全班合格率可达80%了,老师不在强调,像杨自盛老师,对学生缺少信任。老师应做到会的不讲,不议不讲,全不会的不讲。
不足:
学标的编写质量不高。原因有:
(1)教师编写学标时间太仓促
(2)学标编好后没有进行集体说课研讨,修改其中不足之处
(3)学标编写没有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只是简单把书本的练习照搬,学标上缺乏对知识点的点拔、归纳。对学习方法的指导。缺乏展示环节的整体步骤安排和缺少人文关怀的激励性语言,如“试一试”“你能行”
2.课前预习不到位。因为课改老师的辅导时间变多,给老师增加了负担,所以晚自习时,很多老师把学标发下去就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走来走去,没有融入学生中,指导预习,检查预习,几乎是流于形式,违背了“预习即正课”的课改原则。
3.课堂展示。课堂上有的老师只是机械地将学标上的预习任务分到各学习小组,然后小组依次上台展示,就像演戏。公开课上的展示纯为展示而展示。展示的目的,是将小组的学习任务教会别人。促进全班进步,而不仅仅是成果的展示。还应是问题的讲解,知识的传授,老师在展示中,很多一言不发,没有及时点拔,及时纠错,从教师一言堂变为学生一言堂。老师没有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这就像一个人看见别人的钱包被偷,他没有说,小偷走了之后才说,你的钱包被偷了,这时有什么用。所以老师要积极融入学生的展示过程中。
4.课后反馈过于简单。课后的反思迫于学校的要求,形式、内容都太简单,没有深度和广度,至于课堂检测几乎没有老师进行。以致我们老师一味的责备学生差,“让他搞也不会”。导致教师对课改产生怀疑甚至放弃。
改正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
目前,我校还有一部分教师没有明确课改的目的,我们要认识到课改就是进行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课改就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往往却有教师肤浅地认为:课改就是让学生自己搞、老师旁观,老师成了甩手掌柜,简单地认为:只要课改学生就能全面发展。我们课改的要求是为了让学生从沉闷的课堂中活跃起来,少几个人打瞌睡,多些人参与课堂学习,由知识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全面发展,让我们的课堂能留住学生,让我们学校能吸引住学生,要达到这样的现状我们现在必须做到:一.加强理论学习。每人每期看一本课改的相关书籍。写两篇课改心得,其中的心得体会要结合本校本班的具体情况,有感而发,不能敷衍了事。二.认真观摩先进者的示范课。多听课、评课,学习别人的长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每期听课不得少于十次。三.老师应勇于上公开课,让别人来听课、评课,指出自己的不足,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每人每期至少上两次公开课。四.外出培训。学校将分批派老师外出学习,吸取外校的先进课改经验。
2.改变上课态度。
课堂上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只有这样学生才喜欢你,才喜欢上你的课。微笑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课堂的温馨。老师及时的表扬和激励是促进学生进步的有效途径。建议老师多上网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
3.规范学标。
各教研组需群策群力,集体备课、说课,使学标规范化,既贴合教材又贴近学生,学标制定有层次、有激励的语言,如:“做一做你能行”,“我展示我快乐”。
4.整顿课前预习。
通过大半期的观察了解,大部分教师对课前预习的认识还不够。课前预习既是学生的知识的预习,也是老师对课堂教学的预演,为第二天的课堂展示做好充分的准备。教科室将加强这方面的常规管理。
5.加强课堂教学的监管。
我们的课堂教学还处于临摹山东杜郎口、江苏洋思的教学风格。我们应该基本按照王校长提倡的“读读、讲讲、议议、练练、想想”几个环节进行,不要操之过急,练好了才能运用自如。教科室全体成员将在教学部的统一安排下对课堂进行全面监管。
6.反思要真实。
当前我校老师的教学反思敷衍了事应付检查,没有对课堂教学认真总结反思,发现问题。针对这个现象,教科室将严格检查,及时通报。
7.加强小组长的培训。
每班的小组长是有效组织课堂开展的骨干力量,是小组学习的带领者。我校将开展一系列活动,例如:组长赛课、视频观摩、主持人演讲等活动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争取为每班打造一批学生先锋。
几点建议:
一、课堂文化建设。
(1)规范学习小组。
(2)班牌、组牌、粉笔盒的管理。
(3)校长寄语。
(4)课堂评价表
(5)小组文化天地。
(6)教室的绿化。
二、学生学标的管理。
(1)清理课桌,让桌面上多余的书收放到书包里,让课桌成为用武之地。
(2)每月每科老师及时要求学生整理本科学标并装订成册,便于学习和保管。
(3)教科室、任课教师应妥善保存学标,以便期末检查或存档。
三、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听课评课的制度建设。我们要像长郡中学一样开展有偿听课。
四、加强监测力度。教科室将随时根据老师的上课进度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当堂检测,以检测来促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课改工作总结(篇6)
一、制订方案,加强领导
课程改革的实验,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教育改革的实践过程,其范围广、政策性、业务性强。因此,为规范和指导实验活动,学期初,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主帅的课改领导小组,加强对实验工作的管理,努力为实验教师创造优越的教学条件。同时,制订五年级组课改方案,并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使之了解实施课改实验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内容,以指导自身教学实践。
二、定出计划,抓好培训
当前,加强师资培训工作是实施课改实验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为了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专业的发展,锻造一支适应课改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我们充分利用教研活动和其他活动抓好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确定新课程理念,制定教学常规底线要求和教学流程,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以保障课改的顺利实施。
三、边教边改,收获甚大
启动课改实验以来,我们坚持边教学边反思、边培训边提高的做法。,我们组的四位教师通过接受新课程改革的洗礼,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教育理念和具体内容,对新课程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在教师撰写的心得体会中,无不反映出他们转变教育观念的思想,并在心理上和观念上做好投身课程改革的准备。
为了学习和借鉴课改成功经验和做法,更好地推动我校课改实验活动的开展,我们组积极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认真参加区级课堂大赛的听评课,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并在组内成员共同探讨下派出杨老师上了一堂市级观摩课,对全体组员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平时,注意结合教研活动,通过具体的情境、典型的事例对数学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并要求老师通过自学加深对新课标在编写思路、结构、内容和要求等方面的理解。
四、课改工作带来的可喜变化
(一)教育观念有所更新
进入课改的教师,经过培训、研讨和实验的砺练,已基本接受课改的理念,愿意投身课改实践,积极实践课改,努力体现课改“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
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课堂教学的绝对权威,他们在课改工作中,是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与学生是伙伴及朋友关系。学生在课堂上是主体,是问题的探究者,是解决问题的构建者和实施者。
(三)教学方法有所改进
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正在逐步更新,各学科相互观摩、借鉴,围绕教学方式的转变开展广泛的研讨、评比,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成为校园的热门话题。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较好的体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充分开发教育资源,以学生身边熟知的事物引入课堂拓展教学,注重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四)学生乐学愿学,发展势头良好
通过问卷调查,几乎所有的学生愿上课改学科的课,在学习中兴趣高,愿与老师、同学交流,学习的信心增强。课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春的气息,新课程正悄悄地改变着老师,改变着学生,在收获着喜悦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作初步的思考。
1、新课程涉及许多综合性的知识,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而我们的教师大都专业知识较为扎实,其它相关知识明显不足,难以适应课改要求。
2、学科之间教学时间不平衡,课时量相对不足,难以满足让学生尽兴探究问题的要求。
3、校本课程如何开发和利用的问题。
课改工作总结(篇7)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改变传统课堂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弊端,建构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积极践行区教委“有效课堂人人过关“活动,xxxx年1月15日下午我校召开了本期课改工作总结会。
首先,教导主任唐世龙谈了本期课改所作的一些工作。回顾了我校践行区教委“有效课堂人人过关“活动以来取得的成绩,并就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和学习方法上的创新进行了诠释,同时也谈了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最后,校长熊华作了总结谈话。他强调了学校在课改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突出重点,每周例会上都能把课改工作确定为本周工作重点,同时教导处确定每周
课改理论学习材料,并印发至每位教师。学校班子成员能经常深入课堂,了解学校课改动态,与教师共同研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与意见,有效促进本校课改工作的开展。老师们在通过互相听课、教研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中,受益匪浅,“有效课堂人人过关“活动我校圆满完成,并取得较好效果。同时他也谈了存在的问题:班班通的运用仅停留在制作简单的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未能发挥设备的其他作用,对小组长的培训还有待加强,小组合作的效果有待提高等。接着谈了下步努力方向:加大教研力度,让学生从学习知识变为培养能力,坚决落实教学常规,做好导学案的编制工作,加大班班通培训及制度建设,要求做到能用尽用,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和个人素质,加大小组长培训力度,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落实奖惩制度,促进课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一、实施“学案导学”教学的背景
xxxx年9月,新课程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提高教学质量,构建高效课堂,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教学实践中,仍存在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枯燥、高耗低效的问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学校也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并没有完全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少人只停留在认识层面,以教师为中心,讲授、灌输为主要形式的教学仍占据着一席之地,课堂还是教师的课堂,是教师展示的舞台。教师备课首先考虑的是教师怎样教,教师的主角意识浓厚,表演欲望太过强烈。老师往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完成教案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忽视了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讲台意识”仍旧很浓,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控制欲和支配欲依然很强。
二是课堂上虽然有学生的活动,但让学生张扬个性的作为还远远不够。存在这些问题的课堂,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能得以提升,学习积极性还在被压抑,课堂缺乏思辩性与生成。课堂气氛沉闷,回答问题的就那几个学生,而其他的孩子只是默默地当“观众”。这也导致了不少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开小差,课堂效果可想而知。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教师只管教,学生被动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训练”活动。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
这些问题和矛盾在实践中的具体反映就集中表现为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因此,学校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减轻学生负担作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要深化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改变、改善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必须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抓手。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概念
所谓“学案导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课本为纲,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导学”方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说得更直白些,“学案导学”就是把课堂教学的流程、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学习中的反馈以书面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所要做的事、所要讲的话做到心中有数,按“学案”开展学习,从而避免课堂学习中无谓的“枝蔓”,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堂教学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理论培训
首先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及“教师专业成长与角色转换”,为教师洗脑,改变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教育观。学校领导给全体老师介绍课改名校(如江苏洋思、山东杜郎口等)的课改奇迹,为全体教师做《关于课堂教学的思考》、《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等专题讲座,并邀请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崇善为全校教师做了题为《教育教学四大理念》的专题讲座。
2.第二阶段:确立试点,开始试验
学校于xxxx年10月确立三年级为试点年级,开始实施“导学案”教学。实验年级教师纷纷行动起来。
(1)布置教室,营造氛围。
(2)合理分组,培训组长。
(3)制定评价制度,为课改顺利进行做保障。
(4)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3.第三阶段:全面推开,初显成效
4.第四阶段:深化课改,立模践模
在校领导班子的支持带领下,学校骨干教师多次到外地走访、调研、学习,并结合我校实际,将学习到的先进经验在我校进行大胆实践创新。
四、“学案导学”教学实施措施
(一)建设学习小组,抓高效课堂的灵魂
(1)分组
学习小组的划分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作为重要依据。再结合学生的性别、性格及单科成绩等特点分组,实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组内异质”能够为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较大的可能;而“组间同质”又可以为各学习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分工
●可以围绕学习小组的建设给组员设置分工。
●可以根据学科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工。
无论是哪一种分工设置,各分工组长都要职责明确,做到人人管人,人人被管;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精挑组长人选,培养得力助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发现,尽管所有的小组都在努力,尽管所有的小组都不甘落后,现实的情况却是有的小组一路遥遥领先,有的小组却步履维艰,其中的差距就在于小组长的管理与协调能力的差异。因此,对于小组长人选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小组长的学习水平,而且还必须注重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
(1)班主任培训。
(2)任课教师培训。
(3)年级组培训。年级每周都安排培训任务,在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培训。
(4)课前培训。
(5)课中培训。
学校制定了“小组长沙龙”制度。即每月定时召开一次组长交流会议,及时解决小组管理的疑难困惑,交流小组管理的优秀做法,并对其中的“金点子”表彰奖励、加以推广。制定严格组规,培养良好组风。小组建立初期就要求各小组学生尽快建立起一套严格细致、切实可行,并具有约束力的“组规”,严格执行,使学生在小组内部也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营造鲜明氛围,促成有效学习状态。在教室的墙壁、黑板有学生自己书写的、能够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勇于展示自我的话语,营造自信、自励、自发、自觉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参与合作、展示自我的积极性。
评价多元化,实行小组捆绑式评价。要求班主任将小组建设纳入班级常规管理,平时的思想、行为、学习状态等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做到评价的多元化。
学校要求每个班级一周一评比,进行一周“展示之星” “点评之星” “质疑之星”“助人之星”评选活动,营造浓厚的小组竞争氛围,强化课堂各个薄弱环节。一月一汇总,一月得分最高的小组即为班级月优秀小组,由班主任为在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小组颁发小喜报进行奖励,奖项有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等。
(二)精心设计“导学案”,为高效课堂导航
1.构建“361”备课模式
(1)构建“361”备课模式
②上传及分发备课:主备教师将备好的“导学案”初稿统一上传给教研组长,教研组长再将所有备课内容传给组内所有老师。
③集体备课研讨:学校有专门的集体备课室,而且规定了集体备课研讨的时间,周二为数学,周三语文,周四是其他科目,研讨时间为一下午四个小时。集体备课时先由主备人讲自己备课预设,其它老师进行研讨,那些策略可行,哪些需要改进,怎么改进都是研讨的内容。
2. 精心设计导学案
接着制订了导学案编写要求与原则。
一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五清”。知识底清,认知心理清,学习态度清,可接受程度清,环境影响清。
二要做到“四个吃透”、“四个把握”。一是吃透教材内容所占的地位、整体结构、主要线索、纵横联系,把握住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
3.解决导学过程中的问题
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许多困惑:“课堂教学任务不能够当堂完成,教学时间不够用”、“在自主预习生成课上,当学生生成的问题过多、过滥、太浪费时间的情况下,教师该怎么导”、“在学生展示的环节中,教师又该怎么导”、“在遇到学生相互追问十分激烈与学习时间有限产生矛盾时,教师该不该导,怎么导”等等。经过学校教改领导小组的研究归纳,发现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怎样才能使教师的导学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于是,确定这个问题为研讨专题,要求每位实验教师先进行解决假想。如:自主预习课上,根据学情,教师要善于去粗取精的进行导学;在学生展示中,教师要正确判断、弥漏补缺的进行导学;在时间不足和讨论激烈相矛盾时,教师要巧妙周旋,智慧的进行导学等。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来研究教师课堂导学的艺术。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验证后,在学校课改论坛上,让老师们畅谈自己的感悟和新的认识,他们言有所向,言而有理。
(三)践行“1239”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为了进一步深化提升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学校研究确定20xx至20xx学年为“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年”。为将此项改革推向深入、力求实效,在校领导班子的支持带领下,学校骨干教师多次到外地走访、调研、学习,并结合我校实际,将学习到的先进经验在我校进行大胆实践创新。
“1239”自主课堂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是以导学案为统领,以小组合作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纲领,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为方向的课堂。“1”是指一案:学案引领,合作探究;二主:以学生为主,以自主探究为主,突出一个主体,即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这个主体,学习方式要以自主探究为主。 “3”是指课堂教学的三个阶段。明确目标阶段,自主活动反馈指导阶段,应用达标阶段。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框架,对教与学有一定的规范作用,有了模式就不会放任自流,“漫无章法”;模式是教与学的抓手,使课堂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目标,特别是课改初期,老师们易于操作。
五、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惊喜地看到了课堂教学的奇妙变化。
一是学生变得大胆自信,合作学习能力增强了。
“有效教学是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同学与同学之间的竞争。”“争当第一,我们很高兴”,这是五年级二班学生的真实话语。高效课堂以小组为单位构建学习共同体,每个小组便是一个缩影。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合作探究,大胆交流,各抒己见,在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中,通过展、思、论、评、记,在组内与组间互动,学得真实、质朴、自然、快乐,合作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为小组争光,为班级争光的团队精神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加映射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列队、放学、劳动等。在小组精神的鼓舞和鞭策下,学生变得大胆自信,交往能力提高了,团结合作意识增强,行为习惯不断规范,呈现文明向上的良好势头。中国教师报“课改山西行”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做了深入的采访,我校教师郭彦君的教育叙事《“捆绑”出的精彩》刊登在了中国教师报上。
二是学生变得爱学乐学,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
据调查问卷的资料显示:课改前,在学生中,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只占15%,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占17%,自学能力差的占30%,根本没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占38%。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很被动,学习效率低,有的学生甚至丧失了学习兴趣,由于“不会学”导致“不爱学”和“不愿学”。课改后,在学生中,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占35%,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占30%,自学能力差的占20%,没有独立自主学习能力的占5%。
三是学生变得会学善学,语言、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使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落到了实处。教师教学时大胆放手,把课堂的学习权充分还给学生。学生自主预习、圈点、勾画、摘录、阅读;自主质疑、协作、探究;自主交流、展示、体验。四是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实践和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如今在xx小学的学生中出现了“五多一少”现象,即:自主预习的多,大胆质疑的多,善于展示的多,乐于动手的多,勤于思考的多,牵强接受的少。无论那门学科,学生都能根据学习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一个个问题在学生的合作探究、动手实验中,找到了答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高涨,并将课内知识拓展到了课外。
六、成绩与困惑同在,期待与希望并存
高效课堂创建活动,学校、教师、学生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学校被评为“三晋课改名校”,并承办了“三晋小学课改试验校经验交流研讨会”。接待了榆次太行小学、十二中、五寨县第一小徐、原平七小、兴原实验小学、繁峙县沙河四小、城北街小学及忻府区长征街联校等六百余名教师到我校观摩学习高效课堂。当然,在推进高效课堂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如何加强课堂中教师的调控能力,灵活应对教学情况。高效课堂强调互动,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教师编写的导学案如何更高效地为学生的自学导航。学案编写一方面要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另一方面要符合学生认知的要求,这样才能为学生自学导航。然而,我们在编写学案时,有时只是几点干巴巴的要求,几个生硬的题目。
课改工作总结(篇8)
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重要环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标志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新课程开始走进了我们广大教师的生活。
新课程立足于“为了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的价值取向。着力改变过去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学生生活、现代社会以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它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它用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新课程所倡导的课程理念、构建的框架体系,对我们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和知识结构等方面都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要求。
课程改革实施启动一学期来,在市教育局和教研室的正确指导下,我们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研究,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现将我校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建立完善的的运行机制,是课程改革的有力保障
教务部门为主导。为了加强对课程改革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了由谢志平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组建了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的课改研究小组,全过程带领广大教师做好课改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教务部门在组织、指导和服务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制定学校的实施方案,协助制定学科实施计划、教研计划、课题研究,认真听课,与老师们一起探讨,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解决,经常倾听老师们对课改的建议,收集对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使用意见等,组织教师参加学区课改交流教学观摩,加强横向交流与合作。
骨干教研组课题拉动为依托。科研领先,课题开路是一条有效的做法。按照“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层层推进”的工作思路,我校将十一个教研组分层划分,承担不同的研究项目,物理组的《重视实验,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生化组的《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能力》,政治组的《开展活动,激发热情,培养能力》,地理组的《注重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效率》,历史组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音美组的《初中学生艺术兴趣的培养和艺术素质的形成》,所有课题突出应用性,集中在课改的重点、难点问题,采取行动研究法集中研究,重点突破。
二、提高认识,扎实培训,改变理念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地存在不同的问题,但适应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却是一个共同的问题。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着眼于解决长期以来困扰课程改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师资培训问题是搞好课程改革的关键。不管我们改革构想多美妙,在推进过程中,倘若将课程编制与师资培训截然分开,将会把广大教师置于被动地位,这样的课改必然要失败。在课改推进的过程中,抓好师训既是课程改革实施的起始环节,又是贯穿课程改革实施和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经常性工作。
提高认识是开展综合素质培训的前提,抓好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教师综合素质培训氛围至关重要。首先,我校每二周一次的集中业务学习,均以课改为主要内容,认真反复学习国家、省、市等文件,领会课改的精神实质;其次,我校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宣传;第三,认真组织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分管学科校行政参与,记录活动过程内容,教研组长主持,学习讨论内容仍以课程改革为主。
扎实培训,是课改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是事关课改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我校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校领导带头参加培训,然后教师参加培训,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学校教育的成功关键是教师,新课程为学校广大教师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化发展则为课程改革实践的成功和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石。
三、加强集体备课,是课改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
新课程强调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和备课方式,多研究学生,上课时多倾听学生,多关注学生的即时反应,而不是一心只盯着教学内容的讲解。
为此,我校各备课组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备课,有备课组长主持,行政参与。
以前教师备课,可以比较详细的规划好首先拿出5分钟时间介绍一下什么什么,然后用10分钟讲解什么,接下来的25分钟如何如何练习,最后5分钟总结,等等。现在我们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老师在课前就很难预测学生某个环节到底花多少时间合适,而且即使有一个大致的设计,到了实地上课时比讲解式教学也还是多了不少出乎预料的变化,还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进行调整。因此,如果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式的教学,课前教师的备课就不能像讲解式教学那样规定得那么具体和确定了。因为讲解式教学教案中主要确定的是课堂上教师的言语和动作行为,而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自主探究,而在教案中只能预先设计教师的行为,而很难对课堂上学生的行为进行预先设计,只能是有一个大致的估计,更多地还要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课堂教学的进展。
另外,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倾听学生的思考。如在语文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和解读。教师首先要认真倾听学生对作品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们初步的感受、分析和理解。在学生交流他们探究结果的过程中,教师常常能轻易地辨别出哪些学生具有更高的悟性和理解力。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一位好的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并决定需要由教师补充哪些有关作品的背景性介绍。通过倾听学生,一位好的教师能准确地判断学生们是否已基本充分交流完他们所能想到和理解到的一切,从而果断地决定在何时介入讨论,以何种方式介入。通过倾听学生,教师还能对各学生的理解水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判断由教师对作品的补充分析深入到什么程度是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的。
实际上,正是通过倾听学生,通过关注学生的即
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通过关注学生的兴奋与疑惑,教师对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
当然,在学生首先讲透了各自的理解之后,教师以一个研讨者的身份,适时地、平等地参与了学生的讨论,他讲了他个人对这部作品的了解、感受和认识,希望得到同学们的评价、理解和支持。而且,由于学生的经验与知识背景的缺少,由于教师的专业出身和经验阅历,在学生交流探究感受与体验的过程中,教师的参与使整个研讨过程发生了令人兴奋的喜剧性变化。
四、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探讨式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学生、教材之间开展交流、对话等相互作用("互动")过程中,"视界"的交接、冲突、介入与融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多关注对话"现场",而不要只盯着预定的教学内容。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的比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情境,合适的阶段,开展非指导性教学。
各科新教材中大都增加了许多探究活动,有的提供了许多供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范例或素材,而不是仅把分析思考后得出的结论直接呈现在教材中,意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对于这些探究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自主活动提供机会和空间,不要越俎代庖,代为探究,更不要以"讲授探究"代替"亲历探究"。如地理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22页图7.9至图7.12,提供了1998年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所占百分比、1998年日本主要产品占世界市场的百分比,以及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日本主要产品的输出地。这些数据和图片,充分表现出日本加工贸易经济的特点。学生通过对这些原始素材的探究、思考,是能够分析出日本经济的特点的。教师应该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引导他们对这些图表进行自主解读和探讨,而不要一上来就直接讲出日本加工贸易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当然,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学生探究素质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问题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探究,即:探究的进度能否由教师预先确定或设计;是否应该先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主地开展非指导性的探究;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哪些指导是必要的,怎样指导才算充分了;何时需要提供背景资料或有关信息,何时传授相应的准备性知识,何时推荐学生阅读教科书,或向图书馆、互联网、成人求助?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不要介入得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多长时间),以致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差一点我们就要找到答案了!"),也不要介入过晚以致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甚至陷入危险之中。要防止不必要、不应该的指导,以免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也要防止不够充分的指导,以免学生感到手足无措。
这些,都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针对不同的探究活动,进行不同的指导。
五、培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新型教师
目前,我校已有多媒体教室2只,但长期以来,由于办公电脑相对少,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一直停留在“应付”的阶段,多媒体教室的利用率较低。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随着办公电脑基本到位,课件制作室也已基本具备,我校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掌握多媒体技术。逐步使中青年教师能够独立制作、开发多媒体课件、开设多媒体公开课、示范课。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大大加强了直观教学的效果,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创造教育的实践。今年,学校主页初步建成,并且已经连上国际互联网。主页是宣传学校的一个重要窗口,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舞台,传播学校动态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建设一个完整的学校主页,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信息面广、涉及部门多,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今年我们绝大部分教师已参加了网页制作的简单培训,我们要抓住这一契机,趁热打铁,中青年教师要继续不断学习网页制作技术,提高现代技术水平。学校的主页将在下学期作全面的调整,增加师生作品栏目、资源共享栏目、建立各个教研组链接、部分班级链接。因此,在xxxx年我校在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方面主要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1、建立教研组网页,完善校园网。
2、培养中青年教师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
3、培训中老年教师网上查询、下载资源的能力。
4、加强课堂电教手段的使用。
5、建议逐步做到无纸化备课。
我校要求各教研组要成立网络骨干小组,大科组2~3人,小科组1人,学校统一组织安排时间每学期对各组骨干成员加以培训,以提高骨干教师网页制作和收集教学资源的能力。同时,学校也定期对45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予以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网上查询资源的能力,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水平。
以上是我校实施课程改革以来的一些做法,还有很多不周之处,我校将在今后的课程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总之,我校在课改中迈出了第一步,不管这一步是大是小,我们都将追求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实实在在,让这第一步走得坚实稳妥,真正做到“课程改革,第一步,走好!”
课改工作总结(篇9)
在新课标实施以来,全体成员善于把握机遇、立足本职、敢于开拓、勇于实践,有序有效地投身到课程改革的实验工作中去。我们数学实验的中心是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我们以“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实践与研究”为中心,以师生的发展为根本,突破以数学学科为中心的知识体系,优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力求做课改路上的先行者,为全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经验。现将我校近年来的数学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数学课改工作的回顾
1、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提高课改研究的有效性
1999年底我校开始进行“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实践与研究”此课题后被评为市十五规划课题、省教育学会十五教育课题。XX年课改课程全面实施,由于我们的课题先行,所以全校教师很自然的就把课题研究与新课程的研究融合起来了。当时我们正在研究小学生在学校内开展数学课堂学习及课余学习活动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的改革,这一课题当时在市里已经有了初步的影响,这为后来我们课改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课内资源(教材)与课外资源(生活)相结合,创造性使用教材
近几年来我校的数学课改工作立足于课堂进行首先进行了学习内容的改革。我校先后两次接待市骨干教师培训班和安徽、杭州等地的教育代表团,同时以校为本,开展了校内数学实践活动的赛课,出现了“校园绿化”、“小米尺告诉我……”、“年、月、日探密”、“组合图形的面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购房中的数学问题”、“看电影途中的数学问题”等一系列富有研究意义的课堂教学内容。课题与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湖小数学组的声誉,XX年底我校教师代表在杭州全国第五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讨会上了一节研讨课“移动电话的入网选择”,获得了一致好评。此案例设计也在此次会议中获全国一等奖。
数学实践课的研究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视野,增强了教师教研的能力,为数学组后来的成长奠定了基础。XX年我们感到数学实践课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应该把教师个人对数学的理解融入课堂,实现与编者的对话、与生活的对话、与学生的对话、与课堂的对话,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真正使自己成为了新课程的开发者。
在研究课中教师们着力于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例如朱莉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教师从学生感知、激疑、顿悟、深化四个环节对教材进行了处理。首先同学们交流了在课前收集的用字母表示的各类缩写,如cctv、 nba、 nj 、xxhxx等等,在学生初步体会字母妙用的基础上教师创设了“我比你们大14岁”这个数量关系,先让学生说一说“当你多少岁时老师多大”,学生们积极涌跃发言之后逐渐感到可以说很多,太麻烦,产生疑惑,此时教师一问激疑“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关系呢?”于是学生们想到了用符号、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终于顿悟出“a+14”这种用简洁的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在这之后教师安排学生自己去看书,进一步体会书中“姐姐比弟弟大4岁”用“a+4”表示的意义。很显然,教师在这节课的设计中巧妙的使用了教材,教材在这里只是一个文本,它只是师生开展课堂数学学习活动的一种工具,再不是唯一的素材。
3、基地建设与课堂改革相结合,做课改的先行兵
(1)通过对课堂内、外数学实践活动内容的探讨、研制、开发,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跨学科的内容组合,使数学实践活动成为多学科、多能力的组合,加深对数学实践活动外延及内涵的认识。数学实践活动内容可分为专题数学实践活动与常规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使数学实践活动长期化、长效展开,以实践促进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以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通过对课堂内、外数学实践活动多样形式的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力求创设教师导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生生连动的局面。关注数学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的意义、作用、方法、分配原则、适用范围等问题的认识与研究,促进多形式,多角度的理解学习中群体提高与个体发展的关系。关注数学实践活动中课堂的常规变化。例如研究组织教学、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等一系列问题的变化。
(3)研究数学实践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变化规律。力求从师和生两个不同的角度重新认识课内、外新型的师生关系。
4、校本教研工作的业绩
(1)形成了稳定的专家指导团。
我校的数学教学研究已初步形成了以市区教研员及相关专家领导组成的比较稳定的专家指导团,市区教研员每学期多次亲临我校,具体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另外市教研员还在我校定点开展数学实践周活动,亲自讲学、上课、研讨,专家们的指导大大加快了我们的成长步伐。
课改工作总结(篇10)
xx年,划归小店区教育局管理后,我校课改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xx年,借助“一三三区域课改”的东风,我校在学案设计和使用、小组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完善,模式教学初见成效。在我校初中部即将并入x中之际,将课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目标
1、推进我校教学改革
借全区整体推进教学改革的东风,推动我校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工作,完善教学管理服务,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提升教学质量。
2、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课改模式
在前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把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引向深处。逐步构建切合我校实际的、具有自身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3、培养一批课改能手
通过交流课、学案编写评比、学科教研等活动,切实提高全校教师课改工作的创造性和执行力。最终,使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教师能脱颖而出,真正带动我校教师队伍建设。
4、形成以学案为核心较为完备的资源库
在教学教研过程中,不断完善课改工作的具体思路和措施,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以学期为单位,组织教师对教学研究成果补充完善,为下一步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二、开展情况
1、工作开展过程
20xx年x月份,4名骨干教师赴江苏洋思学校观摩考察,返校后,为全校教师做了考察工作汇报。按照洋思教学模式,并结合我校实际精心准备,在初中进行了汇报课,让师生近距离了解课堂模式教学的魅力。期中考试后,模式教学在我校部分科目进行试点。20xx年x月初,教导处2位教师参加了区教育局赴昌乐高级研训班的学习。学习回来后,针对洋思、昌乐两所学校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确定了我校“先学后教。学案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开始在七、八年级进行模式教学的尝试。之后,我校全部教师陆续参加了小店区组织的昌乐专家讲座及公开课观摩学习。
2、重点工作
(1)学案的编写、应用。
学案的编写、使用,是我校模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校教师认真研究了洋思、昌乐两所学校的学案体例和实际操作过程,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多次的尝试后,最终形成了具有我校特点的学案编写体例。对页眉、水印、字号等基本格式进行了统一要求,对不同科目的学案呈现形式、学生活动设计、排版的合理性也作出了相应的要求。
教导处也相应地调整了业务考核要求,鼓励教师编写学案。在借鉴资料、印刷材料上尽最大可能提供便利。
经过1年多的实践,学案工作基本由模仿借鉴过渡到自主编写为主,学案式教学也成为教师授课的一个基本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我校的学案工作有了一定的积累,获得了很多积极的经验。在20xx年小店区教研室标准化验收中,我校提供的学案资料获得了相关领导的好评。
(2)小组建设
在原有的基础上,以学力水平为主,兼顾学生综合能力,对学生小组进行调整。新的学生小组增加了课堂反馈、班级基本工作、学生活动等的职能。
同时,结合实际,不断丰富学生小组的职能,逐步强化师生对学生小组的认同和应用。结合需要对学生不断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新模式的基本要求。
(3)在重点学科重点开展观摩课活动
以英语、数学、政治、化学等四个学科为重点,组织教师按照我校课堂模式进行示范课,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示范课的一个特点就是关注细节。将课堂每个环节操作过程的影像资料记录下来,用文本的方式加以汇总,进行具体点评分析,让教师换一个角度来看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更加有效地进行改进。
示范课的又一个特点是注重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将教材、电子白板课件、学案三者进行设计和应用上的整合,将模式教学的推进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相结合。
三、存在困惑
1、模式教学的统一性与教师个性风格、不同学科特点之间的矛盾。在“271高效课堂”小店学科培训时,昌乐学校的教师也提出过同样的问题。在实践中,我们的摸索出的思路是,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其理念内涵、操作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自身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模式各环节进行灵活的处理,体现对模式应用的实效性。当然,不论怎样调整,有一个重点是不能或缺的,那就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科学设计和合理组织。因为,高效课堂的实现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就在这个方面体现。
例如,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数理化科目的任务安排和时间分配,就和语政史科目有较大区别,加大了教师讲解的比重,以适应中差生较多的实际。
再如,当堂检测环节不一定非要放在课堂的结尾进行,也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化整为零、穿插进行。
这种尝试可以说适应了我校当下的教学情,但是,模式教学的规模化优势还是难以真正得到体现。
2、评价工作的配套
作为“先学后教。学案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学案。进入整体推进阶段后,学案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就与试点阶段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鼓励教师更多更好地编写出具有原创性的学案,如何鼓励教师用好学案,以完善学案式教学模式,这就需要相关评价体系的`介入。但我校目前的工作评价体系还没有在这个方面做出更为给力的规定。
四、努力方向
鉴于我校初中部教师即将并入x中的实际,最后一点就不再赘述。希望在水工学校近2年的课改工作实践,让教师们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够有所帮助、有所借鉴。
本期我校的课改工作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一如既往的推进课堂改革进程,全面深化和推进素质教育。在本期的课改工作中,全体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课改中去,加强教学研究,群策群力开展课改工作,积极撰写经验论文;继续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断推进课堂改革,深化学校特色建设,为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创建特色化学校服务。
一、强化组织领导优化课改管理
为使学校课改工作真正做到领导有力、措施落实,真抓实干,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各成员的具体分工,各成员平时加强协商研究和对课改的领导和指导,及时跟踪、了解课改工作情况。
二、将课改管理和常规管理并轨,规范教学,夯实素质教育的基础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已经打破了原有的教学常规,新常规必须要处理好自主学习和自我约束、多元发展和学会选择、张扬个性和尊重他人等多重关系。因此要以《纲要》和新课程为标准,在继承传统的、优秀的课堂的基础之上努力建立新的教学常规。因此本期我校课改的重点是:将课改向常规并轨。我们的教学管理也实现教学常规和课改两个管理的并轨,将课改管理作为常规管理,以扎实的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来促进课改过程管理。
1、严格教学纪律。学校对教师教学常规的管理是严格而有序的,教师必须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坚决禁止挤占和私自调课,以保证学生受教育的全面性;我们要求教师要提前做好教学准备,特别是提前五分钟到教室,转换观念,做到教师等学生上课,而不是学生等老师上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人格,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等。
2、逐步完善常规管理,体现制度化、规范化与人性化、科学化的有机结合。实现课堂转型、师生角色转变及课程功能的转变,关键在于行之有效的教学常规管理。我校对教学常规进行修订完善,修改完善《希望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加大检查督促的力度,把定期检查与随机检查结合起来,并根据学校实际进行了适当的物质奖励,打破了吃大锅饭的现象。
3、加强了教学的过程性管理;首先是实行领导随堂听课。学校领导经常性深入一线课堂听课,实行每月不定时随堂课检查,保证每一个月每位教师的课有领导听、评,每位领导每学期保证至少听、评完全校教师的课;对于通过听随堂课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交换意见,帮助和督促整改。这样就准确把握课改现状,了解我校新课程实践中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与教师保持紧密联系,并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下与学科教师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与建议,指导教师的教学,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又促进常规到位。
随堂听课在很大程度上给教师一种“必须人人真真上好每节课”的观念和压力,极大地推动了教师日常教学的认真规范程度,使教学工作走上一条扎实而稳定的道路。半期,学校对质量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商量对策,为抓好教学质量做好指导,当好参谋。
三、努力开展教研活动
1、我校的教研活动以校本教研为核心,学校依据实际情况成立了十一个教研组,各组除了具体负责组织的组长之外,还有一名领导分管,负责检查督促。各组组长在拟定计划的基础上严格按计划开展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结合教师教学中的实际和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每次教研活动做到了有计划,有目的,有内容,有效果,使教研活动确实起到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成长的作用。全体教师还认真参加中心学科教研组活动,并能按时保质完成每次心得体会和论文,并及时将教研活动所得运用于实际的教学工作之中,以促进教学业务素质的提高,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学习、研究和交流。
通过几年的课改和校本教研的实施,校本教研的理念已深入每一个教师心中,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除了开展的集中业务学习,老师们还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了自学,并写出心得体会和学习笔记(每人每期5000字以上);同时,教师将学习和教学中的困惑、问题面对面的相互交流已成为一种常规行为,并且要求每一位教师努力写好教学反思;教师还加大了课堂交流的力度,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人均达20节次,管理人员达40节;
4、组织老师参加了县以上课堂教学研讨。
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我县举办的课堂研讨会,包括双语学校,送庄中心小学、横水一中等学校的课堂研讨会,努力学习先进教研,积极为教学服务。
四、落实过程管理提高课改质量
1、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求全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渗透新的课堂理念,为全面实施课堂改革打好坚实的基础。
2、评价改革日臻完善和科学,各学科制定了科学的、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案》,并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加强课改中的家校交流
我们利用家访、家长会等活动,展示课改成果,让家长感受学生可喜的变化,让家长走进新课程,认识课改,接受课改,从而参与课改,以提高课改的质量。
通过课改课改,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过程逐渐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学习。从而使课堂呈现生机勃勃,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充满了师生的生命活力,洋溢着求实、探究、创新的气氛。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激情激趣,在充满情趣的课堂中尽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智慧的挑战。
六、存在的困惑
部分教师对课改认识还比较肤浅,理解尚不透彻,因而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的东西,对课改工作的进一步认识、实践、总结、提高有待于解决。
课改出现新旧观念的碰撞,使我们的教师在实践中不断产生新问题和新困惑,如:如何进一步加深对课堂改革理念的理解和创新?如何既重视个性、人文性,又注重面向全体,重视科学性等等。所有这些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今后的课改实验中不断探索、不断梳理。
课改中出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呈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倾向,新课程学习中出现的学困生的学习更应该得到关注,教师对这一部分学生的辅导的科学化、有效性的研究还应该进一步加强。
我们相信,只要循着课堂的理念作不懈的努力,我校课改工作一定会居于全县前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绩只代表过去,但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学习、探索,在今后的课改实践中,我们将深化学校的课改工作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持续快速发展。
课改工作总结(篇11)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已经进行很长时间了,但步子不是很大,今年市教育局加大课改力度,全面推行课改。我校在市局教育精神的指引下,也加大了课改的力度,人人参与课改,人人实施课改。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我校确立了“导学探讲练”五字教学模式,全体教师都努力践行这一模式。下头就实施这一模式时的感想作以总结。在全面实施课改的今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才能胜任今日的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边教边学,利用学校为我们安排的外出听课的机会,向其他学校的教师学习,吸取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了解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景组织教学。同时利用网络观看名师的课例。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实施“导学探讲练”的教学模式,为了让学生更快的进入主角,我把本班42名同学重新分组,并给他们讲清每堂课的具体思路使学生学习起来有的放矢。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本事。遗憾的是,我们班还有个别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上有掉队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不断地改变策略,以便到达更好的教学效果。
平时进取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在校本教研中主动献课,得到领导和教师的好评。
及时反思自我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的地方,并寻求好的解决思路,不断改善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在课改中早日脱颖而出。回顾一学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收获,但还存在必须问题,比如,在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存在一种惰性思想。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课改工作会迎来一个灿烂的明天。
课改工作总结(篇12)
一年来,我先后担任七年级、八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工作中以创新为动力,以教研为手段,尽自己所能稳步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绩。为了以后自己能更好地实践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现将我一年来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措施及成效
1、加强学习,更新理念。
一学年来,我积极学习学习新课程标,包括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语文新课程的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新课程常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从而使我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一学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我最大限度的改变过去“老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更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乐学、学乐、学好,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虚心学习,勤奋钻研。在本学年里,结合学校组织外出观摩听课活动以及全校教师的公开教学,我积极听课,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方法,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寻找自己的不足。在教研活动中,虚心听取领导和同志们的意见和建议,学习他人长处,改进了自己的不足。
4、变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⑴语文教学体现“人文关怀”。我把对学生的评价定位于发展性评价: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并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⑵注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语文课改教学中,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语文课改中,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增强了,也喜欢上语文课了,上课发言的同学增多了,学生的胆量大了,以往沉闷的课堂出现了欢声笑语。新课改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创新、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健康成长。
二、语文课改实验存在的问题
1、自己虽然对新课程的理念、教法、内容和评价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总体来说对新课改的认识还是比较肤浅,理解不够透彻,有时候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存有些许顾虑。
2、教学理念虽然得到更新,在教学中也正如专家所说:“摸着石头过河”。但毕竟经验不足,难免在课改中出现一些形式化的东西,有时课堂气氛看似浓厚,但却偏离了教学重点,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努力方向。
1、深入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2、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工作,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程。
3、总结经验,提升课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