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课件范本十四篇

2023-09-22 08:22:55 平均分课件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相信老师对写教案课件也并不陌生。教案的编写需要细致入微和耐心。我们为您提供了一份深入浅出的“平均分课件”学习资料,希望我的故事能够给您带来一些感动!

平均分课件 篇1

  设计理念:

  平均分配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为了能够让孩子更好的理解平均分配就是把一样物品分成几份一样多的现象。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孩子能够真正掌握和理解平均分配的意义,便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我们平日的生活中去。活动中,我遵循《新纲要》精神,能够将数学教育生活化,创设了去小熊家参观的游戏情境,让孩子在玩玩、想想、分分、吃吃中轻松学数学。活动中我给孩子提供了大量自主探索和操作练习的机会,让孩子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理解。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平均分配的现象,初步理解平均分配的含义。

  2.能按要求进行数量分配,尝试不同的平均分配方法。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对数量有一定的认识。

  物质材料准备:

  (1)各种颜色的糖果若干,点心若干。

  (2)活动PPT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次接触平均。

  1.参观新家今天小熊搬新家,邀请我们去参观,想去吗?

  2.感知数量小熊家到了,请每个小朋友找小椅子坐下来,坐6组,要求每组的人数要一样多。

  二、初步操作,学习分配。

  1.集体操作,感知平均分配

  (1)小熊给我们小朋友准备了一份点心,我们看看是什么呀,数数有几个?

  (2)请小朋友将这些点心分一分,每人分的要一样多?

  (3)幼儿讲述。

  2.逐一添加,体验平均分配

  (1)小熊发现这么多点心太少了,再给你们添一点,让你们吃得更饱一些!(教师添加点心)

  (2)除了这个办法,还有其它的分法吗?

  (3)我再添一些点心给你们,请你们用不同的方法分一分,要求每个小朋友分的一样多。

  教师小结:原来把一样物品分成几份一样多的现象叫平均分配。

  三、分享糖果,巩固平均分配。

  1.出示糖果

  (1)小熊除了邀请我们来做客,还请了几个小动物来做客,可是它遇到了难题,想请你们帮个忙请你们把这些好吃的糖果也分给他们,用不同的分法让他们的糖果一样多!

  (2)集体交流

  2.分享糖果现在我们就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好吃的糖果吧!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平均分配的意义,也能对人事物进行平均分配。首先我不是凭空讲课,使幼儿理解更困难。而是以实物操作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幼儿能更明了的学到知识,理解平均分配。最后以操作题的方式,让幼儿对平均分配进行巩固练习。

  在本次活动中,我也发现了很多不足。由于家长在孩子旁边,孩子们就会有一定的注意力分散,所以导致了孩子们上课时的注意力不够,就直接影响到了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孩子对概念还不是很够理解,平均分配还不够着重突出。我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进不足,努力把教学工作做到更好。

平均分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书中主题图课件、水果、水果图片、小猴子分香蕉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课前导学

  1,师讲猴子一家的故事。提问:老三为什么说不公平?

  2,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

   二、学习探究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师:春天就要到了,二年级的小朋友准备去春游,看,他们正在忙什么呢?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小组同学听。

  师:谁愿意汇报?

  生1:我看到了有的小朋友在分汽水,还有分面包的。

  生2:有2个小朋友分橘子,手里还拿一个。

  师:你猜一猜他打算放在哪儿?

  生:放在2个橘子那堆里,就都是3个啦。

  生3:还有分糖的,每堆都是5个。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今天老师也给每组同学(3人一组)带来一些水果,快打开数一数,有几个水果?(每组的水果个数不同但是大小基本相同)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样把这些水果分给你们组的同学,然后分一分。

  学生活动,教师查看。

  师:每组选个代表,把你们组有几个水果,是怎么分的汇报给大家。

  生1:我组有8个香蕉,我给他俩都是3个,我2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不够了,就剩下2个。

  生2:我们组有6个苹果,每个人都是2个。

  生3:我们组有7个梨,谁都分到了2个,还剩下1个。

  生4:我们组有9个水果,我们3个人都分到了3个水果。──

  3.从学生的分配方案中,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师:听了大家的汇报,老师很感动,大家在分水果时都很公平,(师指其中平均分的几个组),看这几组每个人得到的水果个数怎么样?

  生齐:同样多(还有喊一样多,一边多)

  师:其实像你们刚才这些分法在数学上还有他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

  生1:一样分。

  生2:同样多。

  生3:平均分。

  师:名字起得不错,你们每个人分得同样多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

  板书课题:“平均分”,齐读,指名读。

  4.在渗透份数,每份数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课件出示,小红拿来了8块糖,它有三种分法,你能判断出哪组是平均分的吗?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生1:第(2)种是平均分的。因为每堆都是2块糖。

  生2:第(3)种也是平均分的,因为每份都是同样多的,是4个块糖。

  师:观察平均分的两组,数一数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块糖。学生一边数师一边课件演示用集合圈圈起来。渗透每份的含义。

   三、课内精讲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

  师:小明是个懂事的孩子,他正在给同学分橘子呢,你知道有几个橘子?他想怎样分吗?

  生:小明要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师:对,同学们帮帮他,想一想怎么分呢?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师:大家拿出15个水果图片和5个盘子,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学生分,教师参与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生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5个盘里,每盘分3个苹果。

  生2:我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2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3个盘子里……还剩下5个,我一个盘子里再放一个。生3:任意拿几个,不一样多,再把多的拿出来放到少的盘子里。

  生4:我是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

  师:你分得很快,谁是这样分的?(班级有三分之一是这样分的)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1:我想口诀三五十五,我就知道每个盘子里3个。

  生2:我想到乘法算式3×5=15,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

  生3:我会用除法,15除以5等于3,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

  师:你们想得太好了,善于动脑,找到了简捷的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帮着小明想出了这么多分橘子的方法,但是,不论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都是3个苹果,是平均分的。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如果把这15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展示分法,学生评价。

   四、课堂训练

  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师:小明非常喜欢小动物,他买了12个香蕉,想平均分给3只小猴(课件出示:桌面上小明放有12个香蕉,下面蹲着3只小猴)你知道每个小猴分几个吗?

  知道的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不知道的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学生汇报教师演示,每只小猴4个,可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

  师:唉呀,又来了一只小猴,咱们要重新分这12个香蕉了。

  生:把12个香蕉平均分给4只小猴

  师:好主意,那每只小猴分几个?(学生讨论,汇报:每只小猴3个)

  课件演示又来了2只小猴

  师:小猴越来越多,这次要把12个香蕉要平均分给几只小猴?(6只)每只小猴分几个?(学生一齐喊出来是2个)

  师:噢,每只小猴只能得到2个香蕉了。

  通过刚才给小猴分香蕉,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小组说一说。

  生:猴子多了,每只小猴得到的水果个数就少啦!

  师:你们可真聪明,能够发现这个问题。

  2、小法官。学生举手回答并说明理由。

  3、课件出示:12瓶矿泉水平均分,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不重复)。

   五、总结迁移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的。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把你发现是平均分的现象汇报给同学、老师和你的父母、朋友都可以。

平均分课件 篇3

  (一)认识平均分 师:老师手中有一些盘子,是一会儿上课时要用到的,现在要把这些盘子分给同学们。 如果先分给你,你想要几个?如果先分给你呢?(指名问2至3名学生) 生:2个,4个...... 师:他们想要盘子的个数不一样,全班这么多名同学,每人要的个数都不一样,可是一共只有这么多个盘子,老师应该怎样分这些盘子才合适呢?(一个一个分) 为什么要这样分呢?(一样多) 为什么要分得一样多呢?(公平) 老师一个一个分给学生盘子,分给最后一名同学时,老师手中的盘子正好分完了。(重点强调一下正好分完) 师:谁来告诉大家,刚才老师把多少个盘子分给全班多少名同学,正好分完? 生:刚才老师把37个盘子分给全班37名同学,正好分完。(老师奖励小印章,印在盘子上) 谁能像他回答得那样再答一遍?(指名2至3名答) 全班一起答一遍。 师:分得的结果怎样? 生:每人一个。 师:每人分得一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人分得同样多。 谁来说说为什么要每人分同样多? 生:公平(板书) 师:怎么就公平了? 生:每人分同样多(板书) 小结:老师以公平为原则,把盘子分给全班的同学们,每人分得结果是同样多的。 老师这里有一些东西要分给大家,看看都有哪些?(投影出示) 生观察后答:有桔子,果冻,水,肠。 现在请同学们动手帮老师把这些东西分给大家. 活动要求:请每组的组长打开信封,任选其中的一种分给自己组的成员.以公平为原则,每人分得结果同样多.时间3分钟.(4人一小组,3人一小组,2人一小组不等)小组进行活动,边分边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汇报(以分水为例) 师:哪位组长愿意来说一说刚才分什么东西给大家了? 生:刚才我分了水给大家.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把多少瓶水分给你们组多少个人了吗? 生:我把6瓶水分给了我们组3个人. 师演示(贴卡片,画3个盘子) 师:说一说刚才你是怎么分这6瓶水的? 生到台前来演示,将6瓶水分到3个盘子中(此时不深究分法) 师板书:把6瓶水分给3个人,每人得到2瓶. 全班齐读 其他组长说一说你分得什么东西. 师板书:把16个果冻分给4个人,每人的得到4个. 刚刚每组的组长都分了其中一样东西给大家,每个人手中的东西都是一样多的,我们就可以说每人都得到一份(板书). 小结:像这样把东西分得每份同样多,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平均分) 师:什么是平均分? 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 师:一开始老师分盘子就可以说成把37个盘子平均分成37份,每份分1个. 把6瓶水分给3个人就可以说成把6瓶水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2瓶.(板书) 把16个果冻分给4个人就可以说成? 生:把16个果冻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4个. (二)平均分的'分法 师:现在请各组的组员们,每人选一样东西,把这样东西平均分给你们组的成员. 生活动,要求:平均分,活动时间5分钟,边分边说一说你将什么东西,怎么分,分给谁,结果怎样. 活动完毕以坐姿告诉老师你们组已经完成. 奖励完成快的组,组内成员都可以得到一枚印章 汇报 生1:我把4根肠,平均分成4份,每份1根.(板书) 到台前来进行投影演示 请同学观察他是怎么分的? 生:一个一个分的(板书) 生2:我把12个桔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板书) 到台前来进行投影演示 请同学观察他是怎么分的? 生:一个一个分的 师:还有谁刚刚分的桔子,但是分法和他不同? 生3:我是2个2个分的.进行演示(先两个两个分,再一个一个分,这时容易出错) 师:还有谁的分法和他们都不同? 生4:我是3个3个分的,一下就分完了. 师:看来同学们很聪明,虽然分法不同,但是结果都是相同的,每份分得都是同样多,这就是平均分. (三)巩固练习1 把12瓶水平均分成3份,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还可以怎样将这12瓶水平均分? 2 3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对的画对钩 (四)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平均分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四册数学课本第15页的例3及练习三的4-6题

  课前准备:课件、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师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

  去哪里春游?(学生畅所欲言,课件出示本班学生的春游照片。)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课件显示:春游的场面)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什么信息?重点突出(租船处有24人租船,每条船限乘4人)。

  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到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交流)

  (4人一条船,可以先让学生每4人站一堆,有几堆就要租几条船。;4个4个的数,24里面有6个4,就可以租6条船。)

  师:你还有什么办法?

  得出244=6

  师: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真棒。

  3、师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他们有事儿要请我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1、第15页的做一做

  (呈现一幅小动物准备就餐的生动有趣的情境图。)

  师:图中的小动物在做什么?(图中的小熊在分筷子。)

  师: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12根筷子,每位一双够吗?)

  师:你帮小熊分分看。

  请小朋友帮小熊分筷子,学生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一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的。

  2、练习三的第4-6题

  第4题(课件出示分萝卜的情境图。)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可获得什么信息和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香蕉)

  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个。

  把18个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个。

  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方法。

  四、聪明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5个方木块

  (1)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师:你能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六、总结

  师:谁能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师:今天我们用我们上节课学到的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会用到数学知识,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我们都能很好的解决。

平均分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预习新课

  1、判断:

  ○ ○○ ○○○

  这样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怎样分就是平均分了呢?

  2、分一分

  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同位相互说说是把几个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

  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出示预习单:预习第10页例3:

  1:每2个一份,你是怎样理解的?在分时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2:圈,表示什么意思?每个圈里的数量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分法是平均分吗?在平均分时,分别用分一分、摆一摆、圈一圈的方式来解决。

  3: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出这道题目的题意。把课本上的空白处填充完整。

  可以在练习本上画一画,也可用小棒、圆片摆一摆,还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二、自我检测

  学生预习完后,多媒体出示检测题,学生在练习本上自我检测。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每4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连一连、圈一圈

  10条鱼,每个鱼缸放2条,需要几个鱼缸?在练习本上画一画。说说分的结果。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每几个一份,求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也是平均分。(板书课题)

  学生预习和检测的过程教师不断巡视,发现问题以待解决。

  三、交流问题

  1、学生说一说在预习和自我检测中遇到的困惑及不会的问题

  (先由其他学生解答,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切忌教师接过来又详细讲解一遍)

  2、如学生未有问题,教师结合巡视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问:

  在平均分时,给定的每份数能改变吗?怎样能很快的求出结果(用乘法口诀得出)

  四、教师讲评明确知识

  针对交流进行引导:

  1、8个果冻,每2个一份,实际上是从8里连续减去2,直到分完(没有剩余,0为止。)

  2、在平均分时,你怎样理解平均分、每份、几份?

  3、在平均分时,明确每一题的总数、每份数、份数之间的关系:总数不变,每份数越多,分的份数越少。

  4:第10页“做一做”。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平均分我们学习了两种类型,课下要好好总结。

  六、针对性作业

  1、课本第12页第5——9题.

  2、把12瓶矿泉水,每3瓶一份,可以分成多少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平均分课件 篇6

  我在设计本堂课的依据的理念是: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对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

  另外,我校正在进行“先学后教”实践性课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了课本传递信息的功能,尽量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今后乃至整个学习生涯打下重要的基础。

  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学课文,探索新知;巩固练习,加深理解;课堂小结;课堂练习这样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放新课。

  曾经听过为这样一句话:“课伊始,趣味鲜;课进行,趣味浓;课结束,趣末尽”,说明在一节课中“趣”字应该贯穿始终,而起始阶段的“趣”味显现就尤为重要,它不仅能牢牢的抓住学生的心,而且能缩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趣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

  课件出示3只小猫正在吵架的情境:

  劳动节到了,猫妈妈交给三只小猫的任务是浇12盆花。

  小花猫说:我浇离我近的两盆,其余的你们分。

  小白猫说:小黑猫个儿大,多浇点儿,浇6盆,其余的我们浇。

  小黑猫说:我们还是一人四盆吧!

  叫学生当裁判评评谁有理,谁的方法最公平。

  在这个情境中,二年级的学生很天真,可能不同的人会认为不同的猫有理,但一抛出“公平”两字,自然的会想到是小黑猫,那为什么公平呢?原先凭学生的旧知可能会有个模糊的表述,但学了新知就会更清晰明了,从而由此导入了新课。

  (二)、自学课文,探索新知。

  解决重点:

  指导学生自学例1,找出新知,汇报交流。

  这里我先让学生带问题看例1:他们在干什么?看着他们分的你有什么要说的?你有办法比他们分的更好吗?你睁大眼睛找找,你能从例1中找出今天老师要教给你们的新知识是什么吗?

  之后汇报交流。

  怎样分是平均分是一个重点,这里我借取了我们学校在搞的“先学课教”这个实践性课题的一部分精华,把“先学”变为让学生“先看图”、“先理解图”,“后教”变为“后点拔”,同时把揭示新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获得一种自豪的体验,这样在看看学学找找中更容易接受这个“平均分”这个在学生实际生活中其实已经接触较多的知识,并把它抽化成一个概念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概念体系的升华,让学生在脑海中深深烙下:每份同样多,才叫平均分。

  突破难点:

  课件出示劳动节第二任务:美化校园。

  小花猫:把10棵树种到5个花坛里,每个花坛几棵树?

  小白猫:15朵共插到3个花盆里怎么分?

  小黑猫:12张画贴到三个走廊里。

  叫学生到电脑前把自已的分法一一演示。

  这里主要解决平均分的分法:可以1个1个的分,也可以2个2个的分……,这个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所以借助了直观的媒体演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所以直观的感知清晰的看清平均分的过程,让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判断题(叫学生判断这样是不是平均分)

  检验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程度,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学生摆学具:师出题,叫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平均分了。

  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进一步掌握平均分的分法,要求速度的原因是为了让学生选到最为有效的分法。

  (四)、课堂小结。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哪问题?

  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用,最后的小结不仅让学生回顾了平均分的概念,还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平均分找出来,把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五)、课堂练习。

  练习三1、2、3或课堂作业本。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是为了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知识,同时也能反馈于教师,让教师了解本堂课、本班学生存在的缺陷,以使做到堂堂清。

平均分课件 篇7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中加强了“平均分”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探索。

  主题图是让学生感性体会平均分,例l是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让学生探讨“平均分”的方法。

  平均分是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新知。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通过学生喜欢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随后回归教材,观察配图,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动手实践,探究“平均分”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认识来源于实践”在生活中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体验。教学时,我由帮助小狗分苹果这一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画一画等平均分物的实践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一个亲身实践,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学、主动的学。力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随后设计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给这种分法取名字,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用语言对这种体会做出一种概括,加深他们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三)巩固新知,练习“平均分”

  在学生对平均分概念有了初步了解后,设计练习题,逐步加深难度,巩固练习,加深印象。

  (四)联系生活,应用“平均分”

  联系生活,引出实际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对知识的认识得到不断的拓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获得学习的乐趣。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是从学生兴趣出发,初步感知平均分现象,引导学生探究,操作“平均分”,再概括出“平均分”的概念;体验从原始化平均分到最优化平均分的过程;最后,再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现象。

平均分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关键词:

  同样多平均分

   教具学具:

   演示教具:12个乒乓球、15枝铅笔、10个纸盒,课件。

   学生学具:每小组10个小纸盒、15个乒乓球、20支铅笔。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二(1)班的小朋友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图片)

  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的小朋友在分苹果时,每份都同样多。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4.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同样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诱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例1,引入平均分

  师:二(1)班的小朋友还有些食品没分好,咱们帮帮他们好吗?要求:

  (1)请各组同学利用20枝铅笔代替火腿肠,帮二(1)班的小朋友分火腿肠。

  (2)要像他们分苹果一样每份分同样多。

  A、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B、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C、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3)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1)作业P13的“做一做”

  A、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明每份同样多。

  B、动手操作:用10个小纸盒代替面包,动手分一分。

  C、同桌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2)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说一说吗?(指名说)

  3.学习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1)小组先讨论分法,再动手分一分,要求用15个乒乓球代替橘子。

  (2)展示汇报分的过程。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讨论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

  提问: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

  4.独立进行平均分,做P14的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用铅笔代替矿泉水,动手分一分。

  (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

   三、巩固应用,消化提高

  1.练习三第3题

  (1)学生自己读题,根据题意从学具卡片中拿出圆形卡片代替梨。

  (2)自己动手分一分,将梨子平均放进3个盘子里(用小纸盒代替盘子)。

  (3)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说说你们分的过程和结果。

  2.练习三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一个花瓶里插花,根据题目的要求想怎么插就怎么插。(并涂上颜色)

  (2)交流展示插花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突出平均分)

  (3)评选,谁插得花最漂亮。选出每瓶插得同样多的,强调把12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4朵。

  3.练习三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判断。

  (2)集体交流,说清判断的理由。

  4.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交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你看到了是平均分的?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要注意什么?

   五、拓展延伸

  把自己家的水果或其它物品按家中人口平均分一分。

   六、教学反思

  《平均分》教学反思:

  这一节是整个单元的开始部分,在备课时我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一说想怎样分,然后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小组评价一下分得对错,教师订正,最后用教具演示,这样学生比较快的认识了平均分。

  我认为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另一个地方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近了“平均分”,通过分组讨论分配方案,再按方案进行“平均分”,通过小组交流,自然而然的对学困生进行了帮助,不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让学困生也在平等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不仅让学生接近了“平均分”,而且使他们受到了情感教育。正因为样,学生学习的兴致极高,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上课特别的积极,上课气氛很活跃。

  我感觉这节课学生掌握的不错,为下一节的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平均分课件 篇9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范文范例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范文范例,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地位作用及教材分析

  这一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所学的内容,是建立的一年级学的简单分类知道及二年级上册学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为今后学习各种除法、除法应用题及分数的含义打下基础。因此,这一课的教材中设置了活动情境,实际操作,想想分分,巩固练习这样几个层次,完成对新知识的牵引,让学生由已知感受末知,从末知探求新知。

   二、设计理念

  我在设计本堂课的依据的理念是: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对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

  另外,我校正在进行“先学后教”实践性课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了课本传递信息的功能,尽量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今后乃至整个学习生涯打下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

  鉴于以上原因,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通过分分摆摆的操作,了解什么是平均分及怎样分才是平均分。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并由此粗浅的感知除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3、能用学到的平均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此我还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每份同样多才是平均分,而难点则是平均分的分法。为了解决重难点,能较好的利用媒体资源,我对教材略作调整,舍去了春游图,只借用了例1。

   四、教学设计

  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学课文,探索新知;巩固练习,加深理解;课堂小结;课堂练习这样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放新课。

  曾经听过为这样一句话:“课伊始,趣味鲜;课进行,趣味浓;课结束,趣末尽”,说明在一节课中 “趣”字应该贯穿始终,而起始阶段的“趣”味显现就尤为重要,它不仅能牢牢的抓住学生的心,而且能缩短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趣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

  课件出示3只小猫正在吵架的情境:

  劳动节到了,猫妈妈交给三只小猫的任务是浇12盆花。

  小花猫说:我浇离我近的两盆,其余的你们分。

  小白猫说:小黑猫个儿大,多浇点儿,浇6盆,其余的我们浇。

  小黑猫说:我们还是一人四盆吧!

  叫学生当裁判评评谁有理,谁的方法最公平。

  在这个情境中,二年级的学生很天真,可能不同的人会认为不同的猫有理,但一抛出“公平”两字,自然的会想到是小黑猫,那为什么公平呢?原先凭学生的旧知可能会有个模糊的表述,但学了新知就会更清晰明了,从而由此导入了新课。

   (二)、自学课文,探索新知。

  解决重点:

  指导学生自学例1,找出新知,汇报交流。

  这里我先让学生带问题看例1:他们在干什么?看着他们分的你有什么要说的?你有办法比他们分的更好吗?你睁大眼睛找找,你能从例1中找出今天老师要教给你们的新知识是什么吗?

  之后汇报交流。

  怎样分是平均分是一个重点,这里我借取了我们学校在搞的“先学课教”这个实践性课题的一部分精华,把“先学”变为让学生“先看图”、“先理解图”,“后教”变为“后点拔”,同时把揭示新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获得一种自豪的体验,这样在看看学学找找中更容易接受这个“平均分”这个在学生实际生活中其实已经接触较多的知识,并把它抽化成一个概念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形成概念体系的升华,让学生在脑海中深深烙下:每份同样多,才叫平均分。

  突破难点:

  课件出示劳动节第二任务:美化校园。

  小花猫:把10棵树种到5个花坛里,每个花坛几棵树?

  小白猫:15朵共插到3个花盆里怎么分?

  小黑猫:12张画贴到三个走廊里。

  叫学生到电脑前把自已的分法一一演示。

  这里主要解决平均分的分法:可以1个1个的分,也可以2个2个的分……,这个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所以借助了直观的媒体演示,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所以直观的感知清晰的看清平均分的过程,让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判断题(叫学生判断这样是不是平均分)

  检验学生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程度,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

  2、学生摆学具:师出题,叫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平均分了。

  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进一步掌握平均分的分法,要求速度的原因是为了让学生选到最为有效的分法。

   (四)、课堂小结。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哪问题?

  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用,最后的小结不仅让学生回顾了平均分的概念,还让学生把生活中的平均分找出来,把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五)、课堂练习。

  练习三1、2、3或课堂作业本。留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是为了让学生更有效的理解知识,同时也能反馈于教师,让教师了解本堂课、本班学生存在的缺陷,以使做到堂堂清。

平均分课件 篇10

  认识平均分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任意分一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特点,从而认识平均分,并能够每几个一份地分,初步学会这种平均分的方法。

  2.在分一分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平均分的特点,初步学会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观察、比较、实践中初步理解平均分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14根小棒;教师:小猴图片,8个桃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果冻图片,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果冻引发的问题。

  根果冻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呢?(出示问题)大家愿意挑战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1(1)学生操作:把6根小棒(代替果冻)任意地分一分。

  (2)全班交流,教师出示各种不同的分法。

  (3)观察分法,你有什么发现?(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4)教师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出示这句话,教读)(同时板书课题)

  (5)同桌之间说说什么是“平均分”

  (6)小结:同学们通过分一分,不仅帮助解决了问题,还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要求学生用手势判断是不是平均分,并说理由。3.教学第30页“试一试”

  (1)出示问题:把8个桃平均分,可以怎样分?

  (2)请学生先各自想一想,再用小棒代替桃分一分。

  (3)分完后,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4)全班交流,教师出示不同的分法。

  (5)为什么这些不同的分法都可以说“把8个桃平均分”?

  (6)小结,同学们把8个桃平均分,想出了3种不同的分法,虽然分成的个数和份数不同,但都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都符合要求。

  4.教学例2(1)出示问题:如果把这8个桃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2)小组合作用8根小棒代替桃分一分(找一组到前面来分桃)(3)集体交流,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板书 4)你是怎样分的?(4)这样的分法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5)小结:8个桃,我们按要求把2个桃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是平均分的一种分法。

  5.教学第31页“试一试”

  (1)让学生按要求先动手分一分,再填空。

  (2)集体交流,指名演示分的过程,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可以分成几份?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导入:看到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热情、这么能干,邀请我们去参加闯关游戏呢!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吗?

  1.第一关:“想想做做”第2题

  (1)先让学生弄清是怎样圈的,圈一圈,然后填空。(2)集体交流订正

  (3)让学生联系操作过程再说一说一共有几块,每几块一份,分成了几份。(4)真棒,祝贺同学们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2.第二关:“想想做做”第3题

  指导学生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用小棒代替分一分,也可以在图上圈一圈,并根据分的结果完成填空后核对,并说说是用什么办法分的。

  太好了,祝贺大家又顺利地闯过了第二关。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样分东西才是平均分,还学会了用每几个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习近平均分。

   五、布置作业

  1.一课一练P21 1—3题

  2.拓展题:把一根10米长的木头,每2米锯一次,可以锯几段?

平均分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将物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通过操作与交流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一、 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动手操作。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会分东西吗?瞧!这儿有6块糖,你能把它分成几堆吗?动手分分看,你想怎么分就怎么分。(让学生用学具代替糖动手分一分)

  (2)学生自由分。

  a、分成2组、3组、4组等几类(不同组别)。

  b、每份都是同样多与不一样多的分类。

  2、发现问题。

  (1)同学们,这么多不同的分法,你发现了什么?

  (2)同学们把刚才“每份分得同样多”的那几种找出来,与小组的同学互相看一看,说一说。

  3、揭示课题: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4、提出学习目标: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用语言表述平均分。

  二、小组合作,展示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习近平均分。

  (1)教学例1:二(1)班小朋友明天要去春游,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一下春游食品,怎样分配食品才合理呢?

  a.用学具代替食品动手分一分。

  b.请各组选派代表展示分配结果,并说说是怎么分的。

  (2)完成书本第13页的做一做。

  a.让学生动手用10张小圆片代替面包,分一分。

  b.说说是怎么分的。先同桌交流,再指名说。

  2、利用新知,解决平均分。

  a.各自用小圆片代替桔子分一分.

  a.让学生在课本圈一圈。

  1、练习三第1、2、3题(让学生用小棒代替实物分一分,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填空:老师一家三口都去喝喜酒,每人都分到了6块喜糖.你们猜我们一共分到( )块喜糖?现在我把这18块糖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块。还可以平均分给( )个小朋友,每人分到( )块。(请不同分法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有一些苹果,是十几个。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或者5个小朋友,都刚好分完。想一想,有多少个苹果?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平均分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1、小朋友,春天就要到了,你们喜欢什么活动?(春游)小精灵聪聪刚刚告诉老师,明天是个好天气,学校决定明天春游去。一听到这个好消息二(1)班的小朋友可高兴啦,已经为明天的春游准备了许多好吃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食品(出示课件)

  以参加春游活动的情境引入,触题自然有趣,学生充满兴奋,上课伊始便以一种愉快、亲切的情绪投入学习,这是一种贴近学生生活的开场白。

  2、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1:二(1)班的小朋友准备的食品可多啦有面包、橘子、矿泉水、还有糖果……

  生2:我发现这些食品都是分一份一份的,面包有5份,矿泉水、橘子、糖果也都有5份.

  生3:我还发现每份食品都是2个,2个面包一份,2瓶矿泉水一份……

  3、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二(1)班小朋友在分每一种食品时,每份都同样多。课件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

  4、你们猜猜看,为什么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学生自圆其说,诱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通过对食物排列情况的观察、研究,自主地发现分食品的秘密,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象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认识积累经验,而后老师适时的一句问话既强化对“每份同样多”的感受,又为“平均分”的引出做伏笔。

  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明天春游的食品(课件出示:橘子、糖果)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分配食品。要求:分每种食品要像二(1)班那样,每份应同样多。

  ①小组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怎样分每份才能分得同样多。

  ③小组推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配方案:

  ④观察:从各小组准备的食品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各种食品都是每份的数量同样多。板书 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教师十分明确动手操作,对由“每份同样多”到“平均分”概念的形成至关重要。通过让学生反复操作分食物(操作、小组交流、过程展示)使之体验到“分”,“每份同样多”从而自主地形成“平均分”的概念。这种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亲身实践的学习活动是解决数学概念的最有效的办法。

  ① 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把10个面包分成5份,每份的面包块数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每份同样多

  ③ 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0个面包平均分,分成5份,每份有2个面包。

  ⑵、小朋友说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用“平均分”的意思把刚才分食品时的每一种分法过程说一说吗?

  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做老师的小助手将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想一想可以怎样分?

  (生1:一个一个地分……生2:先两个两个地分剩下的再一个一个地分……生3:三个三个地分……

  ④讨论评价:这几种分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平均分、结果)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

  不仅要求能自悟、会理解,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通过语言的表述把对“平均分”的领悟表达出来,同时在此活动中学会与同伴交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评价他人,使自己的数学思维不断得到完善。这亦是一种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①学生独立完成,用小棒代替矿泉水动手分一分(再用虚线把分的结果表示出来)

  ③如果老师又拿来3瓶矿泉水,这时应怎么分呢?如果老师又拿来的是4瓶会出现什么情况,该怎样解决?(让学生充分思考,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做发展学生思维的有心人。此处一问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依据对“平均分”的逐步理解,此时学生就会围绕“平均分”提出问题解决的各种策略。这样的教学设计不失为学生搭建展示思维个性舞台的好办法。

  ②自己动手分一分,将梨子平均放进3个盘子里(注意总数、份数的渗透)

  ①学生独立完成,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根据题目的要求想怎么插就怎么插。(并涂上颜色)

  ③评选,谁插的花最漂亮(培养学生的欣赏美的能力和做答认真的习惯)

  选出每瓶插得同样多的,强调把12朵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4朵→平均分

  ②评析,你想对第1、第2题说句什么话?(第1题:突出是4份但没有平均分——不公平、第2题是平均分,但只能分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

  4、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平均分的知识(在此,学生会引出许多有趣的话题)

  充分利用教材的编排特点进行创造性的发挥,以达到既巩固知识又开发智力的目的。“你想说什么?”、“联系生活实际”等活动发生于对“平均分”知识的有趣问题,探究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习有生命的数学,此例不失为一种好的思路。

  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注意什么?

  平均分是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为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新知。

  “认识来源于实践”在生活中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体验。教学时,我由准备春游食品这一具体情境引入,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知道每份同样多。再动手操作,摆一摆、分一分、看一看、画一画等平均分物的实践活动,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一个亲身实践,参与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资源,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和学生喜欢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学、主动的学。力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对知识的认识得到不断的拓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获得学习的乐趣

平均分课件 篇13

  设计理念:

  平均分配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为了能够让孩子更好的理解平均分配就是把一样物品分成几份一样多的现象。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孩子能够真正掌握和理解平均分配的意义,便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我们平日的生活中去。活动中,我遵循《新纲要》精神,能够将数学教育生活化,创设了去小熊家参观的游戏情境,让孩子在玩玩、想想、分分、吃吃中轻松学数学。活动中我给孩子提供了大量自主探索和操作练习的机会,让孩子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理解。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平均分配的现象,初步理解平均分配的含义。

  2.能按要求进行数量分配,尝试不同的平均分配方法。

  3.能积极参加操作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数量有一定的认识。

  物质材料准备:(1)各种颜色的糖果若干,点心若干。(2)活动ppt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次接触平均。

  1.参观新家今天小熊搬新家,邀请我们去参观,想去吗?

  2.感知数量小熊家到了,请每个小朋友找小椅子坐下来,坐6组,要求每组的人数要一样多。

  二、初步操作,学习平均分配。

  1.集体操作,感知平均分配(1)小熊给我们小朋友准备了一份点心,我们看看是什么呀,数数有几个?

  (2)请小朋友将这些点心分一分,每人分的要一样多?

  (3)幼儿讲述。

  2.逐一添加,体验平均分配(1)小熊发现这么多点心太少了,再给你们添一点,让你们吃得更饱一些!(教师添加点心)(2)除了这个办法,还有其它的分法吗?

  (3)我再添一些点心给你们,请你们用不同的方法分一分,要求每个小朋友分的一样多。

  教师小结:原来把一样物品分成几份一样多的现象叫平均分配。

  三、分享糖果,巩固平均分配。

  1.出示糖果(1)小熊除了邀请我们来做客,还请了几个小动物来做客,可是它遇到了难题,想请你们帮个忙请你们把这些好吃的糖果也分给他们,用不同的分法让他们的糖果一样多!

  (2)集体交流2.分享糖果现在我们就和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好吃的糖果吧!

平均分课件 篇14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的.内容。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课件、演示教具(12个盘子、15个乒乓球、1个大碗)。

  每个小组15个乒乓球、1个大碗、5个小碗、12枝铅笔。

  1、师生交谈。

  师:过年的时候,你们去做客了吗? (去了)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你家做客,你准备用什么招待他们呢?(苹果、瓜子……)

  师:看!准备的是什么?这些矿泉水是怎么分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分?

  师:再看,这是什么?这个面包应放在哪?为什么?

  小明真是个热情好客的好孩子,猜一猜,小明还准备了什么招待大家?

  你们想说什么呢?

  3、教学例l。

  师: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食品,请看图(第 13页例1),你们认为老师分得怎么样? (不怎么样)你们说说应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

  这样的分法你们能取个好听的名字吗?叫什么分呢?

  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为“平均分”(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

  1、引导。

  师:元宵节你们都吃汤圆了吗?元宵节里吃汤圆象征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下面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汤圆”(用乒乓球代替)。 (学生拿出学具)

  4、分一分。

  师:小组同学合作把大碗里的汤圆平均分在5个小碗里。

  5、小组展示不同分法。

  (1)1个1个地分;

  (2)2个2个地分;

  1、师:大家表现得这么好,我很想送一些奖品给大家。这样吧!送给每组同学一捆铅笔。(送铅笔)

  要求学生想出解决的办法。 (先数数有12枝铅笔,再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得几枝?)小组合作完成。

  2、练习三第2题。另两种分法错在哪里?

  3、开放练习。

  师:你们都有奖品,老师也希望有奖品,你们每个组数出3个汤圆给我吧!你们还剩几个?(12个)

  老师的问题是:这12个汤圆你准备请多少人来吃才能够平均分呢?看看有多少种答案?

  分组上台展示不同答案。

  4、生活中的平均分。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平均分这种方法,想想:在你们的生活中,用过这种分法吗?

分享

热门关注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案

下雨天正能量心情句子集合

下雨天正能量心情句子

家风家训金句66条

家风家训金句

大一新生军训广播稿400字八篇

大一新生军训广播稿

家长幼儿园毕业感谢信精选(11篇)

家长幼儿园毕业感谢信

米厘米课件(范本十四篇)

厘米课件

约分课件(热门6篇)

约分课件

定积分课件热门5篇

积分课件

中班语言课件十四篇

中班语言课件

2023垂直课件十四篇

垂直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