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调研报告汇总14篇

2023-09-20 21:57:28 景区调研报告

  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为了向领导更好地汇报工作,我们通常会使用到报告。上级机关也能通过报告获得信息,了解下情,这篇文章“景区调研报告”很值得一读留学群的编辑建议您不要错过,请不要忘记将这个网页保存到你的书签夹里!

景区调研报告 篇1

  禄充风景区是整个抚仙湖沿岸唯一的国家4A级景区,在禄充风景区建立与4A级景区相适应的旅游管理机制和向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和良好服务,关系到澂江旅游的整体对外形象,关系到景区居民和广大游客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澂江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推进禄充旅游风景区健康快速发展,经县政协主席会议协商决定,对禄充旅游风景区的旅游管理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邀请了编办、旅游局等相关部门领导,深入景区展开调研,通过对景区的实地查勘、走访景区内的企业、经营户、社区居民,与景区“三委”负责人座谈,查阅相关资料,对景区目前的管理运行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县政协组织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对目前禄充风景区的组织管理模式、运行状态、4A级风景区管理目标的落实情况、景区内经营户的经营状况、利益分配等进行调查研究,目的在于总结禄充在旅游发展中所取得的经验,分析当前景区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意见和建议,以期有利于促进区域旅游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在综合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意见和建议。

  禄充社区居民委员会辖禄充、豹子窝、泥母猪3个自然村,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869人,其中:禄充风景区居民小组637户,人口1748人,现有耕地105亩,人均耕地0。06亩。人地矛盾较为突出,贫富差距较大。全村仅有200多户从事与旅游相关的产业,从业人员600余人,占总人口的34%。现居住在老村内的群众大部分生活还较为贫困,每年的`收入仅靠公司入股和门票收入的分红。

  禄充素以优美的山水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渔村人文资源受到旅游者的青睐。1987年抚仙湖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1993年省政府批准建立抚仙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后,禄充的旅游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7年,为加强对禄充风景区的管理,澂江县批准成立了禄充管委会,机构格级为正乡(科)级,隶属于澂江县人民政府管理,负责禄充风景区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工作。至2007年期间,禄充管委会对景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国家4A级景区的创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007年,禄充风景区禄充管委会由县政府直管的事业单位成建制划归龙街镇人民政府管理。经过多年发展,禄充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日趋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累计投资达5亿多元,建成各种档次宾馆酒店25个,其中星级宾馆3家。至今景区内共有经营户313户,其中:企业16户;个体经营户297户。按行业划分为:住宿124户、餐饮97户、食品经营37户、服装日用品23户、娱乐服务5户、种养殖8户、潜水1户、药品经营1户、液化气零售1户。共有客房1527间,床位3120个,旅游从业人员867人,基本形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会务服务、水上娱乐和特色风味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体系。20xx年,禄充风景区共接待游客96万人次,占全县旅游总人数206万人次的46。6 %。

  2007年,禄充风景区禄充管委会成建制划归龙街镇人民政府管理后,在组织领导上由龙街镇党委、政府下派一名干部任禄充党总支书记,同时兼任管委会副主任(相当于副科级),主任由镇长兼任。龙街镇除派一名副主任外,禄充风景区管委会至今无内设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禄充风景区的管理运行职能全部由禄充

  居民委员会承担。禄充党总支、居委会、监督委员会“三大组织”的11名村干部,加上一名下派干部,即承担着基层组织的各项任务,同时分工负责管理景区各项事务。为维持景区的运行,居委会专门成立了门票组、绿化环卫组、水上救援组,招收59名社区居民分担各组工作。

  禄充景区内的经营户分为集体、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企业、个体经营户的经营状况按照经营项目、区位的不同差异较大,又因受季节性影响较强的原因,经营受到限制。就宾馆、酒店住宿行业来说,全年的平均客房使用率都不超过40%,基本都处在微利经营中。

  集体经营主要为禄充村对沿湖沙滩由居民小组集体实行公司化垄断经营。2009年4月,由居民小组组织成立了云南禄充笔架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公司严格按《公司法》运作,注册资本370万元。股东由集体和本社区居民小组的居民构成,为照顾到绝大多数居民的利益,公司对每个居民实行2万元的股份限购,确保了公平利益分配格局的实现。在景区一定范围内实行公司化管理,是社区党总支和社区居委会积极探索和开拓景区经营管理新途径的大胆尝试。主要好处体现在:一是局部解决了有限资源利益的分配格局,变过去由少数人控制经营为集体统一经营,利益由少数人垄断到全体居民共享,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二是规范了沙滩经营秩序,解决了沙滩周围乱搭、乱建,拉客、宰客、无序竞争的局面;三是解决了本村劳动力228人的就业。20xx年实现经营收入600万元。不足之处主要反映在:公司化经营模式仅只局限于对景区的个别稀缺资源和特定经营项目的垄断控制,覆射范围有限。

  集体收入分配情况。集体收入主要由三部分构成。20xx年实际收入为:

  1、波息湾农田租赁收入81。6万元;

  2、门票收入380万元;

  3、公司经营收入600万元。扣除税收,抚仙湖保护费、景区管理费、公司经营成本后,社区居民人均分配现金接近2000元。

  禄充风景区属于国家级4A级景区,由于景区管委会未履行管理景区的职能、职责,居委会客观上又不具备专业管理景区的能力,致使景区实际上处于维持着较低水平的运行状态。

  1、景区的管理机制严重滞后。目前禄充景区的运行仅仅局限于景区的环境卫生和水上救援,景区的游客服务、旅游设施的维护、旅游秩序的管理、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旅游产品的开发营销、景区的发展规划等都没有相对应的部门、机构、人员进行管理,在此运行机制下确实难以确保向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消费服务,难以保障景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2、管理体制不顺是造成风景区管理不到位主要原因。

  禄充风景区管委会由县政府直管的事业单位成建制划归龙街镇人民政府管理,管委会机构级别虽为正科级,领导职数1正2副,2011年核定事业编制15名,但实际上只安排了一名副主任到管委会工作,没有核定内设机构、没有明确职能职责、没有人员办事,管委会成了“三无”机构,实际上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空壳管委会。其次,管委会的管理职能全部下放到社区居委会,客观上社区居委会的“三委”每三年必须依法进行换届,由于换届选举一方面带来人员难以保证相对稳定,影响了景区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另一方面,由于担心得罪人多了落选,因此存在着遇事不敢管、不愿管,相互推诿的现象。

  3、管理职能职责不明确,景区秩序较为混乱。一是工商经营户的管理不到位。景区现有各类商户313户,其中:已登记注册

  的个体工商户202户,无照经营户111户,占总户数的35。46%。无照经营户中,餐饮户占74。77%、住宿户占25。23%。大量未注册登记经营现象的存在不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也不利于税收、公安、工商、消防、食品安全、物价等部门的行业监管,直接影响到国家、守法经营户、旅游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二是市场管理不规范,没有进行划行归市,划定经营区域。在景区内的各主要通道摆摊、经营沙滩摩托和马匹,经营户乱搭乱建、伸杆搭棚、乱摆摊设点、车辆随意停放。

  4、基础设施滞后。一是2001年建成使用的禄充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生活污水2000吨。20xx年共处理污水67。2万吨,旅游高峰段的7月—9月,日平均处理量都在2800吨以上,20xx年最高日处理污水4126。4吨。污水量增加的原因除游客量增加外,主要是景区清水管及明沟内的雨水并入污水管网,雨污未进行分流。带来的问题一是运行成本较高,二是污水量远远超过设计范围,污水没有在厂停留的时间,所以处理后的污水不能达标排放。二是景区内共设有公共停车场6块,共 27500 ㎡,其中:硬化停车场2块共12000 ㎡,生态停车场1块共4500㎡,临时停车场3块11000㎡,除此之外景区内20家宾馆酒店自配停车场总面积超过30000㎡。理论上可同时容纳2300辆车同时停放。旅游高峰期,禄充游客日接待量最大曾突破过2万人,意味着需要4000个以上的停车位。事实上游客又主要集中在集镇这边,分布在波息湾、笔架山庄的不多,生态停车场和临时停车场又被建筑垃圾和零时建筑挤占,加之疏导不力,以至每每造成景区道路交通拥堵。三是景区标识标牌破损、老化得不到更新和维护;四是游客购票进入4A级景区,景区应免费提供公厕设施服务,但现景区内的公厕都实行了承包经营,向游客收费。

景区调研报告 篇2

  xx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发展的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红色文化传承和红色旅游经济增长“双丰收”

  2x21年x月,习近平总书记到xx考察的第一站就来到红军长征xx战役纪念园,总书记指出,xx红色资源丰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xx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于2x21年x?至x月对xx红色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红色旅游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

  调研组发现,近年来,xx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和红色旅游发展的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红色旅游已成为xx旅游业的主打产品之一,xx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实现了红色文化传承和红色旅游经济增长“双丰收”。

  一是红色遗址的保护开发力度不断增强,一批纪念场馆、博物馆得以建成并投入使用,红军长征xx战役纪念园等一批纪念设施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心下建成。

二是xx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以及红色旅游发展,逐步建立协调机制,成立领导机构,下发指导性意见,列入专项规划,?并增设了专门机构和人员编制。同时,红色资源正成为xx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围绕红色资源所建成的干部培训基地正在发挥积极作用。三是红色旅游的各种要素条件得到不断提升,一批精品基地、精品线路正在完善,一批优秀红色导游、红色讲解员正在成长。四是各地通过人大立法保护红色资源的意识普遍增强,加快了法制xx建设步伐。五是红色资源推动产业发展的力度逐渐增强,红色旅游人数、收入明显增加,红色旅游正成为xx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支撑。六是“血色xx”等一批高水平、有影响力的戏曲作品、影视作品、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等陆续推出,红色资源的传承力度进一步增强,赓续红色基因的氛围进一步提升。2x21年,受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党史学习教育和习近平总书记参观红军长征xx战役纪念园等多重因素助推,xx红色旅游发展迅猛。据测算,2x21年上半年,全区红色旅游接待人数约xxxx万人次,比xxxx年同期增长%,实现红色旅游总消费约xxx亿元,比xxxx年同期增长%。

   二、推动红色旅游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是自治区领导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及红色旅游发展工作。

2x21年x月xx日,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xxx带领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到中共xx特委旧址开展读书班和集中研讨,强调要用好xx起义、xx起义、xx战役等红色资源,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自治区主席蓝天立在2x2x年全区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强调,要重点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xx段建设。二是强化政策和制度保障。自治区层面出台了《推进桂北长征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方案》《关于实施xx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x1x-2x22年)的意见》《xx左右江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文物保护总体方案》等文件。xx市出台了《xx市xx起义文物条例》,xx市完成了《xx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条例(草案)》起草工作。三是不断健全红色旅游发展管理机制。2x21年x月x日,自治区编办批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增设革命文物处;“十三五”期间,自治区建立了桂北红军长征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联席会议制度,成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xx段建设工作领导小组,xx、xx、南宁市分别成立了xx红军长征xx战役文化保护传承中心、xx起义纪念园管理中心和南宁昆仑关战役遗址保护管理委员会等机构。四是强化规划引领作用。自治区编制了《xx红色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长征国家文化公园xx段建设保护规划》,当前正在编制《xx红色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xx市编制了《xx市红色文化旅游概念性规划》,xx市编制了《xx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xx市编制了《xx系列红色旅游景区发展规划》等红色旅游规划。通过以上措施,全区积极推动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全力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二)注重设施建设,持续提高红色旅游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是持续加大对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

2xxx-xxxx年,自治区财政共投入万元支持红色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安排xxxx万元重点支持xx游直通车项目(“一键游xx”)建设,进一步推动xx旅游智能化,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二是加快红色旅游交通基础设施

  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近年来,xx积极推动红色旅游交通设施建设,xx、xx、xx等重点红色旅游城市旅游交通基础设施持续完善,红色旅游景区通达度不断提升;逐步完善覆盖红色旅游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并开通防城港(xx)—xx—下xx境自驾游线路,提高自驾游通关效率,为中越红色旅游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大力建设红色旅游驿站。xx、xx、xx、xx等市建设一批红色旅游驿站,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立便民服务点,促进行业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四是优化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初步建立xx红色文化旅游人才专家库,正在酝酿出台《xx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管理办法(暂行)》;不断加大红色讲解员培训力度,讲解员的讲解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并在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三)强化资源保护,不断夯实红色旅游发展基础

  一是组织开展xx红色资源普查。

编制了《xx红色旅游资源普查报告》

  《红色旅游导览手册》等资料,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依据和支撑。二是积极做好革命文物史料征集工作。组织xx战役、xx起义相关文物资料及史实等的搜集、整理、研究,不断拓展和充实红色旅游文化内涵。三是认真抓好革命文物保护工作。自治区组织开展全区革命文物名录报送、审核、公示等工作,公布xx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包括不可移动革命文物xxx处、可移动革命文物xxxx件)。争取中央专项资金亿元,完成了一批革命旧址维修保护工程、革命文物安防工程和红色文化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治工程,革命文物保存状态持续改善。xx战役旧址保护利用实践探索案例入选xxxx年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成为弘扬和传承长征精神的重要载体。

  (四)坚持点线面结合,全力打造红色旅游xx品牌

  一是加大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力度。

全区红色经典景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全州县红军长征xx战役纪念园、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xx烈士纪念碑园、灌阳县红军长征xx战役新圩阻击战纪念园等xx家景区成功创建国家xA级旅游景区,xx起义纪念园成功创建国家xA级旅游景区。xx、xx、xx、xx等市依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建设x个红色旅游教育培训基地,东兰县拔群干部学院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全区共有国家xA级以上红色旅游景区xx家,x处xx个景区(点)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二是推出精品红色旅游线路。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策划推出“邓小平足迹之旅”“xx战役之旅”“xx革命之旅”等xx条红色游学精品线路,其中x条线路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xx、xx、xx、xx等市在此基础上不断细化完善当地红色游学线路。三是努力深化区域合作。自治区积极推动与xx、xx两省的红色旅游合作,启动编制《xx左右xx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共同打造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圈,并推动成立左右江片区红色旅游发展联合体。xx市与xx省xx市等长征沿线城市组建红色旅游联盟,共同签署《红色旅游城市区域合作xx宣言》。

  (五)聚焦融合创新,积极提升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和影响力

  一是打造“红色旅游+”新模式。

xx、xx、xx等市把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建设了一批红色旅游文化村(镇)、生态村(镇)、民俗村(镇);?xx市龙州县将红色旅游与世界文化遗产、绿色生态相结合,形成“红古绿”?相融合的特色旅游发展路径;柳州市加快推进红色文化与工业文化融合发展,?新增螺蛳粉小镇等多家xA级工业旅游景区。二是推出一批红色文化艺术精品。各地推出了音乐剧《血色xx》、动画电影《xxxxxx?向死而生》、电影《黄?文秀》等文艺作品,整理创作《一山一石一丰碑》《红军瑶家一条心》等系列民谣和歌曲。三是不断创新红色旅游宣传方式。制作红色旅游宣传短片《红色故乡?xx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结合“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宣讲活动,组织红色讲解员深入学校、机关、部队、社区、企业等开展xx红色文化旅游宣讲。xxxx年上半年,共开展红色文化旅游宣讲xx场,听众超过万人;

  ?通过各类媒体发布的xx红色旅游相关报道千余篇,阅读量超xxx万次。

   三、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调研组发现,当前xx红色旅游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包括对红色旅游发展的顶层设计有待加强、整体认识有待提高,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红色旅游整体发展水平偏低,红色旅游发展专业人才较为缺乏等。为此,调研组提出了以下意见建议。

  (一)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时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及正确方向

  一是深刻认识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包括红色旅游在内的文化和旅游工作做出批示指示和讲话,党中央、国务院就红色旅游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为红色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各地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广泛调动各方面力量,因地制宜推动红色旅游创新发展。二是把握好红色旅游发展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红色旅游要把准方向,核心是进行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干部群众来到这里能接受红色精神洗礼。”发展红色旅游首先要突出社会效益,强化教育功能,其次要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促进融合发展。要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相融合,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相促进,?提升红色旅游吸引力和影响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增强统筹管理和制度保障,着力提升红色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力度及红色旅游服务水平

  一是树立全区一盘棋思想,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建议调整充实自治区红色旅游发展协调小组力量,由自治区领导担任协调小组组长,自治区相关部门领导担任协调小组成员,自治区红色旅游发展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统筹协调。二是组织提炼红色精神,用红色精神推动x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议宣传部门组织有关部门概括提炼红色精神,?进一步规范讲解词和导游词,加快推出一批红色文化艺术精品,讲好xx红色故事,形成建设壮美xx的强大精神力量。三是构建红色旅游协同发展格局,?引导各地争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议自治区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xx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xx的红色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要进一步优化全区红色旅游发展布局,并明确在全区推动建立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四是加强红色旅游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扎实开展讲解员业务培训、红色故事讲解大赛、优秀讲解员评选等活动,规范讲解和教学行为,提升红色讲解员、红色教育培训教师等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红色文化宣传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建立针对讲解员队伍的有效激励管理机制,确保讲解员队伍的稳定性。

  (三)注重产业融合与区域合作,着力提高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水平

  一是突出“红色旅游+”发展模式。

促进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建设一批红色小镇、红军街,提供红军餐等特色产品。以xx和xx市为龙头,?培育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二是持续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红色旅游品牌。加快xx、xx、xx等市重点红色景区改造升级,推动红军长征xx战役“一园两馆”创建国家xA级旅游景区,打造全国知名红色旅游品牌。

  三是加大区域合作力度。

xx市要加强与xx、xx市合作,形成左右江红色旅游核心圈。自治区层面要进一步推动与xx、xx、xx、xx等省份的合作,共同打造长征文化、左右江片区红色旅游精品品牌。

  (四)突出宣传推广和教育培训,着力凸显红色旅游核心功能

  一是加强红色旅游宣传推广。

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多形式、多途径提升xx红色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xx、xx市可以每年策划举办一次红色旅游文化节,开展一次重走长征路等活动,以红色节会聚集人气,扩大影响力。二是打造红色教育培训品牌。用好用足xx党校、高校、职校等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努力打造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三是规范红色教育培训行业管理。及时出台红色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和相关实施细则,?推动红色教育培训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景区调研报告 篇3

  按照县委“走基层、转作风、促工作”主题调研活动要求,以承办旅发大会为契机,推进我县全域旅游实现跨越发展,我们抽调部分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先后听取了县旅游局的情况汇报,组织旅游企业及重点乡镇座谈,深入重点景区和在建旅游项目,对我县旅游业发展进行专题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旅游产业的基本情况

  1、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我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总面积797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20、1万人。境内旅游资源丰富,集山、水、洞、林、文物遗址遗存及生态观光农业等资源于一体,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以1990年崆山白云洞的对外开放为标志,拉开了全县旅游发展序幕,现已开发开放景区景点7个:崆山白云洞、天台山、蝎子沟、岐山湖、普利寺塔、丰乐园、绿岭核桃基地。先后获得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九项国家级荣誉。全县有各类宾馆饭店以及农家乐200多家,旅行社和营业部6家,旅游从业人员5000余人。全年接待能力达50万人,客源市场以三小时经济圈为主,辐射到京、津两市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四省的13个地市。22年来,先后接待各地游客近千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00万元,带动社会效益5亿多元。今年十一黄金周和中秋节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 6、7万人次,同比增长69、7%,再创历史新高。

  2、主要工作成效和措施

  (一)重视规划编制,指导科学发展。县政府投资70万元聘请浙江远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临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该规划是我县历史上第一个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全县旅游开发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和法律依据。

  (二)多方争取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自筹资金688万元完成崆山溶洞景区生态停车场和天台山旅游专线硬化工程及后续工程,溶洞景区新停车场占地30000平方米,天台山旅游专线总长5、3公里。已于“五一”小长假期间投入使用。二是在县城主干道和景区内增设指示牌和说明牌38块,在崆山溶洞景区投资40万元新建四星级厕所一座。三是争取国家发改委“崆山白云洞自然遗产地保护工程专项资金”600万元,争取国家地质公园专项保护资金430万元。与石家庄客商徐子林签订投资4000万元的天台山合作开发协议,并参加省旅游局组织的深圳旅游招商发布会,对投资3800万元的邢窑文化博览园项目进行发布。四是对天台山景区步游路改造,新建步游路2507米。五是在景区周围栽植柏树、雪松、国槐、杨树、火炬等树木3406棵,栽植花卉3030株,在天台山旅游专线两侧栽植杨树10000棵。

  (三)加强宣传促销,提升临城品牌知名度。一是每年春节期间开展“临城人游临城”惠民活动,临城人凭身份证游溶洞20元。通过电视宣传、张贴海报、马戏演出等方式进行宣传推介,扩大我县景区知名度。二是在省台天气预报节目投放景区广告,继续在省内七个重点地市的28家县级电视台开展常年宣传,同时在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移动电视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春季宣传。三是广泛与省内外206家旅行社合作,制定专项奖励政策,巩固和拓展市场。四是开展中秋、国庆双节促销。实施景区与超市互动,围绕景区周边半径200公里,联合河北、河南、山东等省的41个县市区大型超市,通过超市海报、购物赠票等形式发放优惠门票50000张,推出“50元游遍临城”优惠促销活动。

  二、影响制约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旅游开发缺少拳头产品,核心竞争力有待形成。

  目前,我县旅游资源开发档次不高、规模偏小且分布散乱,旅游资源优势挖掘不够。岐山湖旅游度假区的“核心”作用尚须进一步发挥,基本上还是以观光游览为主,深层次的特色产品很少,没有形成具有轰动效应的拳头产品和具有较强吸引力的精品旅游线路。在乡村休闲游方面,由于乡村旅游同质化的问题突出,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和旅游线路没有吸引力,加上受季节等因素影响,特色不够鲜明,消费链条短,很难吸引游客的眼球,往往是“过路客多、过夜客少”。

  2、旅游产品业态单一,旅游配套有待完善。

  目前,我县旅游资源开发仍以景区景点开发为主,基础设施还不完备,旅游产品业态较为单一,区域发展不平衡性和旅游产业链不发达等状况突出存在。在“住”的方面,没有一家国际知名的品牌酒店或大型集团式旅游饭店,个体饭店接待能力有限,吃、住主要靠县内消费为主;在“行”的方面,尚未开通城际及境内特色旅游公交专线,景区内没有专门的旅游车辆,不利于游客游览观光;在“游”的方面,旅游人才短缺,导游、讲解员学历偏低,业务水平不高,涉外导游目前还是空白,同时,旅游交通引导标识设置不规范,没有形成覆盖全县的旅游交通引导和标识系统;在“购”的方面,旅游纪念品等配套开发尚未形成规模,缺少能为散客提供咨询、报名、购物、旅游等一条龙服务的旅游集散中心;在“娱”的方面,旅游娱乐项目还比较薄弱,缺少能够反映特色的代表性文娱节目及其与旅游景点相衔接的演出场所,难以满足游客视听需求,与旅游目的地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3、旅游产业要素制约有待突破。

  旅游管理体制有待健全。目前,我县旅游景点投资主体多且各自为政,旅游建设、管理的职责不够清晰,投融资能力相对较弱,与城区资源融合不够充分,没有形成统筹全县旅游资源、合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难以统筹全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受经济下行形势影响,政府无论是在旅游项目的投入上,在旅游发展的政策扶持上,在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形象包装、宣传促销上,还是在旅游人才培训上,与其他地区相比,都处于较低水平,土地、资金等要素对我县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制约较为明显。

  4、旅游资源与文化的融合有待挖掘。文化资源本应是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所在,我县历史悠久,西汉初年置县,唐天宝元年改称临城县,有5000年的文明史和2200多年的建县史,文化积淀深厚,但目前,我县的旅游景区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未能将历史人物、历史遗迹和独特的文化有机融合和利用起来,旅游发展重资源轻内涵的现象比较普遍,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缺乏有效的载体支撑。古迹资源较多,禀赋条件较好,但没有很好的开发与保护,可视性不强,有文而少景,有景而少物,没有很好的开发为旅游产品。

  三、几点建议

  1、实施规划引领。

  规划是先导。旅游业发展必须以规划为引领,随着形势与情况的不断变化,要对现有的旅游发展规划布局进一步修编优化。规划修编要聘请有成功案例经验、市场嗅觉灵敏、实力雄厚的旅游规划专家和团队,在充分调查了解我县旅游资源禀赋,在确立“旅游目的地”发展大方向的前提下,突出比较优势,高起点、高标准,提炼出切合实际、个性鲜明、能引领我县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产业迅速成长的品牌主题,编制具有科学性、特色性、实用性的旅游发展规划。规划要明确旅游产业发展定位,着重突出留住游客的功能,完善山上游和住地游客娱乐要素,全力破解我县景区内游客滞留时间过短和季节性旅游难题。

  2、发展产业联动。

  要进一步创新旅游发展理念,跳出旅游来发展旅游,充分利用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其他行业中蕴藏的丰富资源,通过发展工业旅游、城市旅游、商贸旅游、乡村旅游,最大限度地把相关产业的资源有效转化成为特色旅游产品,积极推动旅游业与一、二、三产形成联合发展的格局,与城乡建设、环境整治互动促进,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我县旅游以文化观光旅游为主的单一领域向文化、休闲、生态、运动、体验等多领域旅游转变。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的景区化改造,发展农业观光旅游。

  3、配套完善战略。

  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加快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一要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设。二要大力发展旅游交通。加强旅游交通与区域交通干线、交通站场的对接,开通城际及境内特色旅游公交专线,优化旅游公共交通系统,不断优化完善旅游交通网络,以及重点景区配套的主要道路建设。加快建设、改造、提升主要旅游景区之间的道路、快速公交、交通标识、停车场和自驾车营地等。三要培育壮大旅游经营主体。积极培育高品质旅行社,引进品牌酒店管理公司,创建一批星级饭店和特色主题酒店,扶持一批经济型商务酒店。

  4、打造品牌拉动。

  一要突出生态品牌。生态旅游资源不可再生、不可复制,是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家底”和“金字招牌”,必须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发挥好。首先,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旅游开发建设过程中遵循“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自始至终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要尽快研究制定“保护政策”,加大对生态景区、古建筑、古民居、古树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特别是对目前开发规划未敲定、开发条件不具备的,一定要先保护起来不被破坏,确保我县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按照县平原绿化的要求,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切实加强林地的管理保护,不断提升森林覆盖率,下大力气从严控制工业污染,切实保护好“蓝天、碧水、青山”这一宝贵资源。二要打造文化品牌。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有了文化,就有了灵气,就有了品位,就有了竞争力。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把我县独特的山水文化、邢窑文化、红色文化文化、民俗文化、古代历史文化融入到旅游产品中去,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要突出文化唯一性和差异性,深度挖掘民俗风情、地方戏曲、民间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民间传说,凸显富有我县特色的文化元素。对于旅游项目,要主动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各种旅游资源,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推出以文化特色为主的购物游、休闲度假游、红色文化游、康体运动健身游等多种线路,联合绿岭核桃、旅游美食节等大型主题活动,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核心吸引物和精品工程。

  5、加强政策扶持。

  县政府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保障并逐步增加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奖励扶持力度。同时每年应安排一定的用地指标,专项用于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并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重点支持“大、好、高”项目。要创新投融资机制。要按照市场化模式进行投融资运作,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支持本地企业参与旅游开发,积极引进国内外的战略投资者、知名的旅游投资公司或品牌经营公司参与我县旅游开发,多元化、多方面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旅游经济发展机制,合力建好旅游投融资平台,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景区调研报告 篇4

  按照局党组的安排,省旅游局商洛调研组于2月25日至3月1日赴商洛开展建设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调研活动,调研组实地考察了牧户关旅游度假区、洛南老君山、山阳漫川古镇、月亮洞、镇安塔云山及柞水溶洞,通过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听取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一、商洛建设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的综合优势

  1、生态资源优势

  (1)商洛是秦岭的龙首之地,是秦岭中央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域,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秦岭山区所具有的山地景观、水文景观、生物景观等在商洛均有体现,形成了金丝峡、木王、牛背梁、天竺山等一批包含原始森林、峡谷段落、岩石洞穴、奇特象形山石、潭池瀑布等多种类型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景区;以丹江、金钱河为代表的水文景观等。商洛还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称,被誉为秦岭生态名城,中国核桃之乡。

  (2)商洛森林覆盖率达66%,是一个天然氧吧,负氧离子充沛有利于人体的身心健康,是旅游者最佳的生态旅游度假胜地和养生保健场所。

  2、文化资源优势

  (1)历史上这里曾是京畿长安的东南门户,也是明清时代南北物资集散地。被誉为陕西东南的小上海,名镇众多、商贾云集、经济繁盛、文化丰富多样,是一片经济的沃野和文化的绿洲。商於古道,被称为与丝绸之路相对应的通往我国东南的文化之路和诗歌之路。

  (2)商洛是全国著名的戏剧之乡。剧种有秦腔、花鼓、道情、二黄以及民间的山歌、号子等。

  (3)商洛红色旅游资源富集。李先念、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先烈曾在这里浴血奋战,在商洛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和根据地的中心区域。

  (4)商洛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全区有古遗址古建筑等文物保护点1200多处,其中省以上文保单位20多处。洛南盆地旧石器地点群被评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东龙山夏商周遗址被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列为文化分期与年代测定专题。洛河元扈山仓颉授书处摩岩石刻表明这里是文字的发祥之地。蓝关遗址、武关遗址、商鞅封邑遗址和闯王寨、生龙寨遗址、汉代的四皓墓、唐代的丰阳塔、宋代的商州城垣、金代的二郎庙、明代的商州城隍庙和龙山双塔、清代的会馆群等人文资源品质高。

  3、区位优势

  商洛是陕西省唯一一个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市区。地处大西北与东部经济联系的交通要道,在陕南三市中距西安最近,区位优势明显,随着西康、西合两条铁路和312国道运营以及西康、西合、西武三条高速公路的开通,交通条件将全面改善,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现,借势发展的条件更加优越。基本形成了以铁路为骨干、公路为经纬,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网。

  4、发展现状及优势

  十一五以来,XX市委、市政府依托良好的秦岭生态环境,县县陆续通高速的交通区位优势,抢抓省委、省政府关注大秦岭、宣传大秦岭、开发大秦岭的历史机遇,适时提出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将商洛打造成为大秦岭最佳生态旅游基地的战略部署,从政府主导、产业规划布局、精品景区建设、品牌战略营销等方面强力推动实施。秦岭最美是商洛旅游形象和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提高,生态旅游产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规模化、跨越式发展,商洛已经成为西安一小时经济圈和鄂豫陕地区的旅游热点城市,是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的重要节点。

  20xx年,全市共有对外开放旅游景区41家,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家,国家级地质公园2家,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3家,国家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4家。有星级酒店22家,其中三星级酒店16家。有旅行社及旅行社分社20家。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4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6个,特色旅游古镇3个,农家乐经营户1186户。20xx年至今,全市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连续多年以超过50%的速度快速增长。20xx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2288.3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2亿元,分别是20xx年的19倍和42倍。旅游人数及综合收入在20xx年、20xx年的横向评比连续跃居陕南三市之首。秦岭最佳生态旅游基地已初具规模,秦岭最美是商洛被评为最响亮旅游口号,商洛同西安、延安一起被全国网民评为陕西省旅游风向标城市。

  目前,XX市、区县政府将旅游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主要领导亲自抓旅游发展。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XX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由市长担任组长的旅游产业领导小组,明确了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方向、目标,将旅游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市政府各相关部门发挥各自职能优势,主动融入旅游产业之中,有效推动了旅游产业发展。各区县政府大力推进,全市旅游大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商洛建设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投入不均衡、交通仍受制约

  XX市投入的旅游开发资金相对不足,项目融资渠道狭窄,招商引资吸引力不强,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开发水平不高,形成制约旅游上档升级的瓶颈。尤其表现在景区的硬件环境和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道路交通通畅性不强,整个旅游交通还没有形成环线。

  2、旅游产品提升与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

  商洛旅游虽取得长足进步,但是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不深,众多优势文化旅游资源还未得到全面整合开发,娱乐、购物环节薄弱,地方特色不明显,游客停留时间短,旅游收入单一,综合效益不高;旅游产品开发不足,旅游产业链条过短。虽有金丝峡等知名景区的影响,旅游依然处于点状开发,对于商洛整体旅游业的提升与优化没有发挥出更为积极的引领作用。

  3、宣传营销联动作用不明显

  商洛宣传促销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冷热不均,整体的带动作用不明显,核心景区对周边景点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市场定位和营销策划等相对薄弱,宣传营销没有发挥联动作用,轰动效应差,在西北及全国范围内知名度不是很高。

  4、旅游标准化管理水平不高

  旅游标准化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行业提升项目发展不平衡,仍有一些问题存在。如旅游星级公厕建设工作;旅游信息咨询中心的提升改造;旅游宾馆、农家住宿提升工作缓慢。二是部分县(市)区示XX县工作推进不力。部分试点县(市)区工作仅停留在部署阶段,财政、人力等方面的支持不够。三是部分示范村没有形成规模。

  5、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与休闲度假需求还不相适应

  XX市旅游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人才引进渠道少,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旅游从业人员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整体素质良莠不齐,与倡导的人文生态旅游度假需求还不相适应。

  三、商洛建设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的思路定位

  在建设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背景下,商洛旅游业应依托自身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旅游业,形成良好的发展局面。具体思路定位:

  依托秦岭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以人文精神表现大秦岭,借文化积淀解读大秦岭,凭生态脊梁架构大秦岭,彰显商洛在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中具有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思路定位应以旅游产业园区化为发展理念,以山水为基础,文化为灵魂,项目为支撑,市场为引领,围绕打造秦岭最佳生态旅游基地和西安第二生活区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引领、企业主体、项目支撑、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总体思路,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加大区域旅游精品开发,打通旅游线路交通环线,拓展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做实秦岭最美是商洛根基,完善秦岭最美是商洛内涵,叫响秦岭最美是商洛旅游品牌,强力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四、对商洛在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建设中的发展对策建议

  (1)整合商洛人文生态度假资源,以创建国家a级景区为着眼点,开发特色差异化休闲度假产品。

  努力完成金丝峡5a创建工作,以牛背梁、天竺山通过4a评定为契机,整体提升景区管理、服务层次,不断增强景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吸引力。启动柞水溶洞、丹江漂流4a级景区创建。加快柞水秦楚古道、山阳天竺山二期、月亮洞、洛南华山南区等项目建设步伐,确保山阳月亮洞、商南闯王寨按期开园。积极推进仙鹅湖生态度假区招商引资及准备工作,力争取得实质进展。构建生态系列差异化度假产品。

  (2)加大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推进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产品高位提升。

  以旅游产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层内的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实现产业链条延伸,产业效益提高,产品转型升级。可遵循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要求,推进大秦岭文化旅游实验区、示范区建设。重点抓好商南金丝峡旅游示范区、柞水牛背梁生态产业园、丹凤棣花文化旅游区建设,积极申报升级产业示范园区。

  (3)加快旅游道路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秦岭东南、东北门户区建设。

  抓住十二五期间XX市高速公路建设机遇,进一步打通四大国家森林公园及重点景区之间连接线,在形成区域精品旅游循环线路的基础上,努力打通陕南三市旅游高速公路,打造跨省精品旅游线路。结合自驾游、自助游快速发展趋势,积极推进进入秦岭东南、东北门户区的建设,做好自驾车营地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设施建设。

  (4)加快培育新的旅游业态,推出表现大秦岭人文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及系列旅游产品。

  为了彰显大秦岭人文生态度假需求,除了传统的吃、住、行、游、购、娱外,还应注入表现人文生态旅游度假的体、疗、修、悟等旅游新要素,适应旅游消费,培育新的旅游业态,如休闲度假经营综合体、旅游文化产业创意园等。鼓励开发符合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创造条件加强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的市场推广,丰富旅游产品。

  (5)以创建乡村旅游示范村和旅游特色名镇为契机,引导、规范旅游文化名街、名镇发展,促进度假圈内的乡村旅游、民俗旅游转型升级。

  应切实加大乡村旅游工作的扶持和指导力度,充分用足用活各项惠农政策,进一步调动农业、扶贫、城建、水利、环保等部门和广大农户的积极性,将乡村旅游发展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片区产业扶贫和陕南移民搬迁相结合,同发展高效农业相结合,逐步引导全市乡村旅游向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风情欣赏、自助农庄、农业主题公园等多种旅游项目的复合型乡村旅游产业带转变。

  (6)打造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举办多类型的秦岭生态旅游节庆活动,彰显大秦岭人文生态品牌效应。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群众受益、永续利用的原则,继续办好秦岭生态旅游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商洛旅游文化产品和具有地方民族特色与市场效益的文化旅游节目,形成高品质的演艺节目,继续唱响秦岭最美是商洛的品牌。

  (7)充分发挥红色旅游文化工程的积极作用。

  大力推动大秦岭商洛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精品创作相结合,加强和艺术表演院团合作,打造反映地方红色文化的舞台艺术精品,丰富红色旅游产品,增强感染力、影响力。

  (8)积极推进建设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的保障体系。

  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多方协作,强化宣传秦岭最美是商洛旅游品牌;加强旅游标准化管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大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健全旅游市场体系,推动旅游市场规范发展。

  通过本次调研,希望能够对商洛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的发展规划、投资项目、扶持政策、宣传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指导,使之相互促进、彼此协调、综合配套。借助资金外力、人才外力、营销外力积极推进商洛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建立健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联合促销、全方位开拓客源市场的市场营销机制,促进商洛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建设。

景区调研报告 篇5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的通知》(信办【2007】13号)精神,南湾风景旅游区管理局对南湾湖风景旅游区旅游文化资源进行了相关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对象的概况和发展现状

  (一)南湾水库及大坝的概况和发展现状

  南湾水库是新中国建国初期,为治理淮河、发展水利而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因坝址位于南湾村而得名。水库大坝座落在河南省信阳市西郊的贤山与蜈蚣岭之间的浉河上。南湾水库工程由土坝、溢洪道、输水道、水电站及南湾灌区等部分组成,是一座以防洪、供水、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殖,航运、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工程原按百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校核,最大库容16.3亿立方米。大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最大坝高38.3米。工程于1952年12月18日动工,1955年11月5日主体工程土坝竣工。

  水库运用50年来,累计蓄水241.32亿立方米,累计灌溉面积2460万亩,增产粮食51亿公斤,增加农业产值42亿元,累计向信阳市供水43.49亿立方米,征收水费11200万元,发电6.47亿千瓦时创发电产值6500万元,累计捕捞产量758.15万公斤,苗种孵化15.87亿尾,创产值6000余万元,拦蓄超过信阳市区安 全泄量的洪水55次,产生防洪效益149亿元,累计产生社会效益260亿元,在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发电、水产养殖、航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信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南湾湖风景旅游区的概况和发展现状

  南湾湖风景区以南湾水库为中心,汇集森林、岛屿、山峦、湖泊、池潭、瀑布等诸多自然景观,总面积19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75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12倍。湖内水天相接,烟波浩淼,鸟岛、猴岛、消夏岛等61座岛屿错落分布,景象各异。水库大坝雄峙两山之间,拦腰截断浉河,“浉河泛月”是著名的信阳八景之一。大坝东侧贤山连绵起伏,山南有贤山寺,贤山洞等,“贤岭松风”亦为信阳八景之一。享有“中州明珠”、“中原第一湖”的美称。

  2003年7月,信阳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决定成立南湾湖风景区管委会筹建处,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实行“以块为主,独立操作,统一协调,封闭管理”的景区行政管理体制,从而彻底解决了影响南湾旅游业发展的体制阻碍,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头管理、无序开发的问题,使南湾旅游业的发展明确了主体,焕发了生机。2006年6月24日李成玉省长在视察南湾湖风景区生态旅游时,对这一体制创新的尝试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李省长的直接关怀下,省政府已正式批准设立南湾湖风景区管理委员会。

  三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及省旅游局的关怀指导下,在信阳 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坚强领导下,经过短短三年的努力,以理顺管理体制为突破口的南湾湖风景区发生了巨大变化,景区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连年攀升,客源市场已由以河南为主,迅速向河北、湖北、陕西、安徽、江苏扩展。2006年景区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90.7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2366万元。

  (三)南湾国家森林公园的概况和发展现状

  南湾国家森林公园是在南湾林场的基础上建立的,南湾林场于1953年建场,经营总面积12.1万亩,分布在信阳市浉河区、平桥取境内,全场下设谭家河、董家河、浉河港、贤山、水上五个营林区和五个多种经营单位。

  在南湾林场经营的国有山林中,有4.2万亩分布在水库沿岸及库区岛屿,这部分森林相当复杂,动植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构成了典型的库区森林生态系统。1996林场年正式升级为“国家森林公园”。

  公园的森林覆盖率达98%,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公园内有动物千余种,有植物500多种,有栖息着10余万只的鹭科鸟类――鸟岛。有悠久的历史文物古迹。如贤隐寺、贤隐洞、梁王垒、贤山抗战遗址等,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南湾国家森林公园蕴含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四)森林旅行社的概况及发展现状

  信阳森林旅行社是河南省首家开办的森林旅行社,由原信阳森林旅行社和大别山旅行社重组而成,隶属于信阳市南湾湖风景 旅游区。建社十多年来,森林旅行社积极开展工作,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导游队伍,并与全国各地近百家旅行社建立了联网关系,开辟了近50条旅游路线,同时,依托本地的资源优势,以其独特的精品路线,诚信优质的服务,高效严格的管理赢得了广泛的赞誉。1999年成功接待了“河南人游河南”首次发往信阳近900人的旅游专列,2000年又接待了1500人的旅游专列,为信阳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繁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存在的问题

  (一)南湾水库大坝自1955年主体工程竣工以来,虽然进行了两次除险加固工程,但在蓄水、防洪等应用上仍然存在着隐患,随着目前气候条件和水文情况的变化,原来的设计标准已不能适应新情况的需要,从安全以及水库蓄水、防洪等方面来看,需要对水库大坝进行新的除险加固。另外南湾水库拥有丰富的优质水资源,但目前的开发利用程度仍然不高,如何充分发挥水库的水资源优势,合理经营,创造更大的效益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二)南湾湖风景旅游区成立三年来,在统一管理、综合经营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和暴露出一些问题,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还很薄弱,有影响力的精品景点还不多,经营管理技术人才还相当匮乏,整体管理水平还很低等,这些缺点和不足都影响着景区进一步发展壮大,下一步要着力解决这些问题,以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加速景区的发展。

  (三)南湾国家森林公园在管理上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违 反《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及林业有关法律、法规,在森林公园内非法侵占林地,毁林搞违章建筑以及偷砍盗伐等林业案件时有发生,应加强这些方面的管理工作,切实保护好宝贵的森林资源。

  (四)森林旅行社目前整体规模还不大,还不具备整体品牌实力的市场竞争力,旅游专业人才和高素质的导游还很缺乏,有影响力的精品路线还不多,要想做大做强森林旅行社,必须有计划的解决这些问题。

  三、对策建议

  (一)南湾水库及大坝发展的对策建议

  1.做好南湾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作,重视水上安全。南湾水库大坝的除险加固工作关系到整个发展大局,要深刻认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争资立项等多方渠道做好大坝的除险加固工作。加强领导,重视水上安全,一方面建立健全水上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做到有法可依,制度健全;另一方面加紧水上安全设施改造,对存在隐患的地方进行彻底排查,彻底整改,把做好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作和水上安全工作当成头等大事。

  2.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搞好综合经营。要充分利用南湾水库丰富的水资源,合理开发,在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发电、水产养殖、航运等方面发挥综合效益。利用水库大坝独特的风景资源优势,开发旅游,综合利用。

  3.保护好南湾 “大水缸”。南湾水库是信阳市40万城区人民的“大水缸”,保护好南湾水资源,是一切开发利用的前提。要 尽快制定出南湾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章制度,新上项目首先要通过环境评测和水质评测。要加强对水库上游几个乡镇污水直排、经济林施肥和地锅饭污染源的治理,妥善处理旅游发展和水质保护的关系。借助国家目前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的大好时机,通过跑项目等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切实把南湾湖饮用水源保护好。

  (二)南湾湖风景旅游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要不断完善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积极整合旅游资源,开发具有旅游潜力的新的旅游项目,改造景区不适应发展需要的旅游设施,改建旧的的旅游景点,按照创建5A级国家风景区和创建国家休闲度假区的要求,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充分的开发景区的旅游资源潜力。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是景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保证,只有着力解决好这些问题,使景区在硬件建设上完善起来,才能实现全面快速发展。例如,应对景区码头进行改造,以加强安全和缓解旅游旺季码头压力。

  2.加强经营管理,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管理是景区走向大型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加强管理重点是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当今时代,企业管理模式从经验型的管理向文化管理层面飞跃,从过去的生产现场组织到以人为本、以文化力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并最终推动企业的发展,这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潮流。要强化企业文化力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企业文化 的渗透作用,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与专业管理有机结合,实现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形成内化与外化结合,文化与管理一体,隐性与显性相融,刚性约束与柔性导向优势互补,推动南湾湖景区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要完善激励机制,增强职工的积极性、创造力,打造一支优秀的职工队伍。

  3.加强宣传营销,积极拓展旅游市场。重视宣传在拓展旅游市场上的重要作用,努力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宣传推介南湾湖。要想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就必须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借助各种媒介,想法设法扩大影响。要进一步搞活信阳本地旅游市场,倡导本地人游本地,继续巩固河南市场,扩大南湾湖景区在河南省的影响力,逐步开发华北市场,积极宣传南湾湖。以举办“采茶节”和“捕鱼节”等大型主题活动为载体,另以社区、网络为突破手段,大力宣传促销,不断开拓新市场。

  (三)南湾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的对策建议

  1.南湾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社会效益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生态林的作用认识。森林景观是整个南湾旅游业的主体,凡是受益的单位、部门等等应对其进行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进行补偿。

  2.在开发南湾旅游业的同时,注重库区森林植被的保护。南湾旅游业的发展是建立在南湾林场多年培育的森林资源基础之上 的,离开了南湾林场培育的森林资源,水质保护,旅游业的发展无从谈起。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库区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森林保护队伍的建设、森林防火工作、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都要加强。加快出台与落实林业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保护。

  (四)森林旅行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做大做强森林旅行社,关键还在于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继续发扬旅行社十多年来的优良传统,打造一支优秀的导游队伍。依托南湾湖的旅游资源优势,一方面挖掘本地旅游资源潜力,巩固本地市场,建立良好的市场信誉;另一方面借助南湾湖景区开拓市场的机遇,打造几条有特色的精品旅游路线,积极开拓外省市场。

景区调研报告 篇6

  为树立景区形象,加强景区内部交通管理,切实提升景区服务环境质量,有效保障广大游客人身安全,按照县委、县政府及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要求,从即日起,对海岛金山寺景区实施封闭式管理。

  一、一切车辆禁止入内,可在景区停车场存放,景区出入口处严禁停车。

  二、行政接待车辆、内部经营业户车辆凭通行证入内。进入景区后,限时速5公里,严禁大声鸣笛,并停放在指定位置。

  三、行人请走两侧人行通道。

  四、对违反景区内交通封闭式管理的行为,造成不良后果及交通安全事故的,将由交警部门根据交通道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依法追究违法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五、对强行进入景区的车辆或采取阻塞交通等行为违反本通告的游客,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当事人进行处罚,发生安全事故的责任自负,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故意破坏拦车器等封闭管理设施者,将依法严肃处理。

  敬请广大游客及经营业户予以积极配合。

景区调研报告 篇7

  MM区的核心文化旅游资源要素为长江、龙窝湖,次核心旅游资源要素为峨桥茶市、响水涧油菜花、浮山、华山、莲花湖等。目前,MM区文化旅游业刚刚进入起步阶段,文化旅游产品以观光、餐饮或采摘为主,主要以传统的“采摘、垂钓、吃饭”为主,存在“规模偏小,特色不明显,资源整合不够,与相关产业融合度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种现状,近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组织考察调研,积极谋划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思路。

  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人员赴浙江杭州、安吉、天荒坪、莫干山、桐庐,江苏高淳,安徽铜陵市、南陵县等与我区文化旅游资源相似的地方学习考察,开阔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视野,理清我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思路。同时,邀请了北京世纪唐人、浙江绿客旅游公司、上海景域集团、南京规划设计院、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等规划设计单位组织相关专家对我区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评估,明确了全区文化旅游业按照“两山两湖一镇”的规划思路布局建设,即:“浮山以绿色生态休闲度假为主、华山以佛教文化旅游为主,龙窝湖规划为主城区最大的湿地公园,莲花湖打造成产业工人休闲游乐公园,MM镇打造成茶文化产业特色旅游小镇”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2、深入搜集整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历史人文内涵。

  一是组织专门人员对我区境内的华山、浮山、龙窝湖等地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编撰了《MM山古今》一书,对MM山的历史、人文和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的整理;

  二是成立“芜湖长印”课题组,对在华山发掘出土的汉代官印“无湖长印”进行深入研究考证,并形成文稿编印出版;

  三是对峨桥镇境内的名胜古迹、古寺禅院、文物遗址、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民间特色食品进行搜集整理,编撰了《走进峨桥》、《峨桥人文资料》。

  四是对我区的夏家湖渡江登陆第一船和峨桥镇金涛烈士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整理。

  3、完善配套设施,逐步提升文化旅游业发展环境。

  成立5个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对全区5个区域进行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对“321省道沿线和龙窝湖周边地块、华山周边地块、淮九路沿线、五华山路沿线、开发区境内及莲花湖周边”等区域进行美化、绿化、亮化。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响水涧村被住建部公布为第四批美丽宜居村庄,对峨桥镇乡村旅游道路进行升级改造,新修建响丰路、环铜山寺道路、响水涧进场道路刚改柔,开通峨桥集镇到响水涧景区公交路线,修建响水涧游客服务中心和停车场,新建旅游厕所2座,完成峨桥镇域内旅游交通指示和标识牌配置,在高速出入口、公交站及主要道口制作安装了旅游导览图等旅游基础设施。

  4、加大宣传推介,促进文旅融合聚集景点人气。连续3次举办了“油彩峨桥”踏青赏花文化节。文化节荟萃“民俗文化表演、全民文创大赛、百米长卷绘画、茶文化移动课堂、茶乡土特产联展、油菜花女神微信征集活动、油彩峨桥旅游高峰论坛”等12个特色文化活动,系列文化活动先后3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极大地提升了我区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目前已经形成的景点:

景区调研报告 篇8

  (一)自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我县境内有被誉为世界溶洞博物馆的乌龙山大峡谷;有被誉为岩溶地质百科全书的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有被誉为中国南方呼伦贝尔的八面山空中草原;有被誉为南方长白山的印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尤其是我县洞穴资源极丰富,著名画家黄永玉曾赞云龙山二千二百洞,洞洞奇瑰不可知,其中乌龙山大峡谷溶洞群规模居全国之首。

  (二)文化旅游资源璀璨夺目。我县有以里耶古城、古井、秦简为代表的秦文化;有以洗车河流域为代表土家民俗文化;有以茨岩塘湘鄂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有以佛教圣地太平山为代表的佛教文化。特别是20xx年在里耶出土的37000多枚秦简,被专家誉为21世纪以来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里耶古城遗址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里耶古镇也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和舒适的人居环境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宜居小镇。

  (三)民俗旅游资源古朴浓郁。我县是土家族发源地之一,全国使用土家族语言的仅有5万余人,龙山就占4万余人。其中坡脚、靛房及洗车河流域土家语言文化、民俗民风至今保存完好,是全国土家族语言及土家民俗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仍保存有大片完整的土家特色古民居建筑群。特别是其中保存最为完好的惹巴拉,有武陵土家第一寨之称。我县有国家、省、州、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4项,其中土家族梯玛歌、打溜子、咚咚喹、摆手舞、茅古斯舞、织锦技艺等6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即土家族溜子之乡(靛房镇)、土家族摆手舞之乡(农车乡)、土家织锦之乡(苗儿滩镇)、三棒鼓之乡(兴隆街乡)

  (一)坚持政府主导,确立旅游产业主导机制。近年,我县确立了生态文化旅游兴县战略发展思路,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我县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推动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成立了生态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确立了旅游产业发展机制,县财政每年按上年度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的标准安排旅游产业发展基金。

  (二)注重顶层设计,编制旅游发展系列规划。坚持规划先行,近年编制了《龙山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龙山县里耶古城商业及休闲发展规划》、《龙山县旅游品牌定位与传播策划》、《八面山旅游区重点项目产品策划及落地实施规划》、《惹巴拉旅游区重点项目产品策划及落地实施规划》、《里耶古城旅游区重点项目产品策划及落地实施规划》、《里耶文化生态景区旅游修建性详细规划》、《里耶镇城市总体规划xx》等一系列旅游规划。

  (三)着力招商引资,推进资源资本有效结合。政府主导投资撬动社会资本投资,积极对接战略投资者。其中,和重庆汇邦旅业合作开发的里耶文化旅游小镇项目已完成施工设计,进入评审阶段;和北京消费宝集团合作的惹巴拉影视旅游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和重庆恒悦公司签约的农车汝池河漂流项目正在走相关程序。

  (四)突出交通发展,加快旅游交通瓶颈破解。近年,我县着力破解交通瓶颈,改善旅游通达条件。一是加快推进1条铁路、2条高速、1条高速连接线等旅游进入通道建设:龙永高速实现部分通车;龙桑高速(龙山段)工可通过省评,预计年内开工建设;张花高速里耶连接线已开工建设。二是加快推进2条二级路、3条高速连接线等县内旅游环线建设:龙里二级路7月可全面通车;洗里二级路预计年底通车;龙永高速县城、洗车、茨岩连接线已竣工通车。三是启动了景区旅游路建设:洛塔阿亏至楠竹旅游公路已建成通车;里耶至八面山、S315洗车至火岩、苗儿滩至永顺勺哈、惹巴拉旅游路4条旅游公路已进规划。

  (五)强化项目建设,加快重点景区景点建设。里耶古城景区:完成了古城遗址本体保护(一期)、考古遗址公园、秦简博物馆、历史街区整治、秦朝墓葬群、战国墓葬群、溪口新石器遗址保护展示、秦风大道等工程,完成投资近7亿元。惹巴拉景区:完成了特色民居改造、冲天楼、摆手堂、游步道、停车场、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拉拉渡、造林绿化、家庭客栈、农家乐等项目建设。洛塔石林景区:投资1000万元的地质遗迹保护一期工程全面完成;二期工程20xx年项目投资1865万元,完成了科考游道、保护围栏、排水沟、景点解说牌、温馨提示牌、景区介绍牌等项目建设,完成进度90%;二期工程20xx年项目投资1141万,完成进度30%。乌龙山大峡谷景区:完成了景区总体层面设计,启动了鲢鱼洞停车场、洞口广场、鲢鱼洞至两岔河游步道及洞内灯光改造工程。惹迷洞景区:完成了景区总体层面设计,完成了洞内灯光设计。茨岩塘景区:完成了湘鄂川黔省委、省政府旧址一、二期(龙家大屋、红军兵工厂、红军医院、蒋家大屋)抢救性维修、基础设施建设及周边环境改造。太平山景区:实施了部分栈道修建及庙宇修复,正启动旅游规划编制、旅游绿道建设及遗留问题的解决。

  (一)景区建设水平不高,核心景点打造不足。由于资金投入有限,景区景点建设难以形成精品。里耶古城景区仅有秦简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明清古街三大核心景点,八面山还没有实质性开发;惹巴拉景区除土家凉亭桥和冲天楼外没有其他核心景点,旅游景观单一;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设施老化,近几年仅仅修建了部分游道,无专门的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数量过少,标识系统不完善。

  (二)交通瓶颈制约严重,旅游发展速度不快。一是旅游大通道不畅:龙永高速还没有全线贯通,张花高速里耶连接线刚开工建设,黔张常铁路预计20xx年建成通车,龙桑高速还在规划之中。二是县内环线没有形成。龙永高速洗车连接线、龙里二级路、洗里二级路还没有开通。三是景区道路严重不足。景区道路普遍等级不高、路况差,旅游路里程少。

  (三)配套设施严重滞后,旅游接待能力不高。我县绝大部分景区还没有游客中心、停车场、公共厕所、标识标牌等配套服务设施。目前,县内还没有一家高星级酒店,现有农家乐、民俗客栈档次不高,接待水平低下,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四)旅游产品开发不够,旅游业态单一粗放。商务游、休闲游、健身游、康养游、研学游、探险游、体验游、亲子游等新兴旅游业态还没有形成,民族文化挖掘、节庆品牌打造、演艺节目提质还刚刚起步,旅游商品主要集中在土家织锦、霉豆腐、腊肉等传统产品,还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需求。

  (一)加快完善规划设计,构建全域旅游规划体系。着眼全域旅游,结合旅游总规、修规及各行业专项规划,围绕一心、一核、一带、三区(一心:主城区休闲服务中心;一核:里耶古城文化体验核;一带:洗车河民俗风情带;三区:里耶-八面山休闲度假区、乌龙山地质科普旅游区、茨岩印家界旅游区)总体布局,突出自然山水、民俗风情、厚重文化,把旅游与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城市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策划具有龙山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二)加快景区景点建设,推进全域旅游景观打造。以秦文化和土家文化为引领,高品质推动景区景点建设,重点打造秦文化研学展示基地和土家民俗风情园。

  1.恢复乌龙山大峡谷景区开放,力争建成国家4A景区。按照两线七区布局把峡谷内溶洞群联合打造:两线即景区主干路、景区次干路,形成机动车道、自行车道、步行道、紧急救援车道共存的交通体系;七区即综合服务接待区、溶洞深度体验区、景观文化展示区、营地休闲度假区、小镇休闲体验区、土家原始部落区、生态观光度假区。力争到20xx年,建成3A景区,到20xx年建成4A景区。

  2.重点加强惹迷洞景区提质,力争建成国家4A景区。立足奇特景观,高起点、高水平规划设计,既保持原始的韵味又体现出溶洞的恢弘气势,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给人留下一步一景,一步一心情的深刻印象。洞内景观照明设计,注重应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让色彩饱和度、层次表现感更强,通过对景点命名,让洞景变得有景有情,更加富有梦幻色彩。力争到20xx年建成3A景区,到20xx年建成4A景区。

  3.启动实施县城城市公园建设,打造休闲旅游复合体。以绿道建设为重点,依托多样山地,设计休闲健身项目,打造绿色休闲天地皇仓坪公园、宝塔公园;复原佛教建筑,营造香火氛围,打造武陵佛教中心太平山宗教文化公园;推进果利河、酉水河综合治理,打造绿色走廊、滨水空间。力争到20xx年,太平山建成3A景区。

  4.加快推进里耶古城景区建设,力争建成国家5A景区。以读秦简、寻秦郡、游里耶、访百家为主题,建设穿越千年的历史文化古镇,重点实施一水(酉水河)一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城(明清古城)一郡(秦郡)工程。近期全面实施一镇一区一线两个中心三个改造8项重点项目建设:即旅游文化小镇(一期),安置区,张花高速连接线,南、北游客中心,道路改造,棚户区改造,遗址公园提质改造。力争通过一年努力,实现景区形象明显改观,成功创建4A景区,到20xx年建成5A景区。

  5.全面加强惹巴拉景区建设,力争建成国家4A景区。以惹巴拉区域捞车河村、六合村、黎明村、树比村、星火村等村为核心,完善功能分区,实行统一租赁,统一打造。在招商引资、利益联结机制上求突破,推进优势资源、战略资本有效结合,通过和北京消费宝集团合作,实施集土司王宫建筑群落和特色民宿酒店为一体的影视旅游项目,力争把惹巴拉建成中国土家第一村、全国知名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4A级景区。

  6.分步实施茨岩印家界景区建设,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修复湘鄂川黔省委省政府旧址,重点建设龙家大屋、红军兵工厂、红军医院、蒋家大屋等红色遗迹,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依托多样的地形、茂盛的植被、珍惜的动植物,打造印家界立体化山地休闲度假区、科普体验区。力争到20xx年建成3A景区。

  7.有序推进洛塔石林景区建设,力争建成国家4A景区。加强地质遗迹保护,依托山水石林景观及独特高山气候,凸显科普教育、浪漫爱情、运动拓展三大元素,重点实施科普游道、遗迹保护、景点介绍等建设项目,打造世界级地质公园。力争到20xx年建成3A景区,到20xx年建成4A景区。

  8.梯次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打造土家探源精品线。抓好全域生态、民族文化、传统村落的保护及大地景观和林相改造,按照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一村一商品的格局,全面推进捞车河村、六合村、乌龙山村3个示范村建设,同步实施茨岩社区、太平村、楠竹村、洗车村、新建村、星火村、杨家村、长春村、大板村、比耳村10个重点村旅游开发,分步实施万龙村等53个特色村寨整治。通过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村寨等品牌,包装一批风情小镇、特色乡村,加快融入大湘西土家探源精品线。

景区调研报告 篇9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张以及中国经济的日益增长且成为世界工厂。我国的旅游业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会以商务,休闲度假等原因来我国旅游,这是我国将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更多人的到来。旅游业称之为世界上产业规模最大和发展最强劲的产业,产业带动力之强,致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纷纷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先导产业。桂林作为我国较早发展旅游业的城市,是世界上典型的亚热带岩溶峰林景观, 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著称于世。其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自古有“山水甲天下”之盛誉,是中外游客向往的胜地。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据今年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评选“世界十大最美水景”桂林的漓江以其特有的魅力入选其中成为亚洲唯一的景区,漓江这上天的鬼斧神工之作山与水的自然融合,如屹立在中国这块黄土地的山水画。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交通和通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向往着桂林的美丽景色,我们这次调查的冠岩景区就依傍在漓江岸边,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把冠岩这块蛋糕伴着中央对桂林旅游的重视,世界旅游欣欣向荣的发展下,如何将冠岩越做越好做强做大,解决现有的阻碍问题,这是每位关注桂林旅游业发展的人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我们作为一名旅游管理的大学生,也希望通过这次旅游市场调研,可以从旅游者的特征、旅游动机和旅游效果展开调查,得出科学结论,从而有助于冠岩景区旅游的发展,提高客流量和提升桂冠岩景区的整体形象.

  一、冠岩景区简介及旅游资源现状

  冠岩位于桂林市东郊的草坪回族自治乡,距市中心29公里,国家AAAA级景区。在风景秀丽的漓江中段,其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及风土人情独具特色,是百里漓江精华段唯一开发的旅游风景区,是桂林唯一能在一个景区就能尽享桂林山水享誉中外的“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这些美景的风景区。所以,冠岩景区被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山水兼奇唯冠岩”。又享有美誉为“漓江明珠”和“漓江零距离景区”。

  景区从1992年由桂林华之冠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至今已拥有冠岩地下河游览区、乡吧岛、电动管轨车、重力管轨车、电动游览车、冠岩飞索、云雾山庄、冠岩饭店等旅游项目及配套设施,总投资近亿元,占地面积6000余亩,形成了以冠岩地下河为中心的集旅游观光、会议疗养、食宿娱乐为一体的桂林最大型综合游览度假区。2000年,经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评定,冠岩景区所属

  冠岩溶洞与电动观光管轨车双双荣获了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冠岩是世界游览方式最多的岩洞,冠岩电动观光滑道是世界最长的观光滑道。其中冠岩全长12公里,规模宏大,气势恢弘,钟乳石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现有洞内游程3公里,洞内共有步行、乘坐观光滑道、乘观光电梯、乘坐洞内有轨列车、在地下河中乘小木船等5种游览方式,游览时间90分钟。

  冠岩景区的美名由来已久,从古至今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与资源优势和无与伦比的绝色风光令无数文人骚客为之倾倒歌咏传诵。唐代莫休符,宋代王正功,明代蔡文、徐霞客,清代著名诗人查慎行等都先后游览和题咏冠岩李宗仁、胡志明等都曾到过冠岩景区。

  成后漓江冠岩风景区,正以其多层面的无穷魅力,优质周到的服务,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中外游客,成为桂林市最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冠岩景区现被列为桂林市政府和旅游局重点向外首推的桂林四个景区之一。并且随着桂林市被国务院选为重点发展的旅游城市后,冠岩风景区将会越来越好。

  二、景点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及不足

  (1)岩洞景区井喷式发展,冠岩的优势降低,客源分流情况明显

  桂林市以其独特的岩溶景观吸引了海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冠岩在岩洞的开发上处于较早地位,但是芦笛岩以国宾洞的口号吸引着一批固定游客,虽然最近几年游客有所下降但是依然在桂林旅游中有其领先地位,银子岩是个新开发的岩洞,利用其新的岩洞形态灯光效果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各大旅行社共同构造的游客网,使其在桂林溶洞景区参观中异军突起,大有领跑优势,丰鱼岩等一些新开溶洞,这些景区各有特色与冠岩共分溶洞参观这块大蛋糕,这是冠岩的景区门票收益大大锐减,影响力降低。

  (2)景区旅游产品单一,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以观光为主的旅游产品已经无法满足旅游者的特殊要求,结构过于单一项目不够新颖,使游客对于冠岩的期望度降低,很多人来了第一次不想来第二次,景区的安全措施设计不合理,除了以缆车和滑道进入景区以外,游客想自己爬山体验那一段,安全保护不到位,很多游客,特别是老人,小孩容易滑道,下雨天或路滑简直无法前行,这也可以说没有充分利用漓江景色相伴这一很大优势。并且一些餐饮住宿部门显得比较清闲和落后,无法满足游客的食住等需求。

  (3)景区的个别服务项目管理不规范,旅游产品销售没有形成规模

  在我们这次的冠岩景区内部的参观中,很少有景区服务人员对游客说明安全注意问题,也没有很多的安全警示,将游客带到一些特色产品时也没有服务人员进行介绍,没有设置属于冠岩自己的旅游产品例如一些小的纪念工艺品,丝绸织物,文复品,字画等,无法使游客在景区进行多次消费。个别景点允许照相人员在景区内摆摊设点,出了景区外更是有一些周围居民及社会人员频繁的向游客兜售东西,使得游客厌烦而这全程没有景区管理人员进行管理

  (4)景区交通不便,停车位置不佳,游客通行选择度低

  冠岩景区相比较桂林靠近市区的一些景区而言,其地理位置较偏僻,游客进

  出不方便,其实这个交通方面不仅是冠岩,在整个桂林市旅游而言都是比较落后的一方面,那天我们乘车去时看着窗外的'景区,那真是心有余悸,用句玩笑话而言,完全可以用来当F1赛车的自然赛场。但是随着桂林市周边交通环境的改善,交通这块会得到很大的改进,但是冠岩如果不建立属于自己的大型停车场和交通管理部,很多的自驾车游肯能会排出冠岩之行,而自驾车却日益盛行,并且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这与市场的发展趋势不适应。

  (5)产品资源缺乏与周边地区联动性,抑制了旅游产品附加值提高

  冠岩景区产品承载的资源之间缺乏联动性,无法带动与周边景区乡村风光和漓江山水经济价值的提升,不能带动游客滞留时间延长及增加旅游消费等缺陷,从而使冠岩景区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并且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欣赏价值的上升,简单的观光旅游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抑制了旅游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使得原有的旅游收入的上升难免出现瓶颈。

  三、冠岩景区规划建议

  根据旅游消费的发展规律,旅游消费随着人均收入的变化会不断升级,先后经历观光游、休闲游、度假游,这也使得观光游景点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就要求旅游产业要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必须进行产业升级,使游客的旅游由单纯观光型向文化型、知识型转变,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业逐步走向多元化、综合化发展,这是大趋势。

  (1)建立冠岩特色旅游产品,加强与旅游其它行业的交流

  以冠岩特有的冠岩溶洞与电动观光管轨车双双荣获了大世界基尼斯纪录为基本标准,建立多种旅游方式相结合的体制,例如增开一些体验少数民族风情生活,游客学习民族手工艺等活动。因为针对目前旅游资源丰富性与旅游内容的单调性,游客规模增长与收入效益增长慢等矛盾特点,差异化的旅游产品不仅能满足消费者除了观光之外的其他需求,达到增加停留时间和游玩次数的目的之外,还能使其在众多同种旅游景区中立于不败之地,仅仅抓住游客客源,增加收益,树立成功的形象。

  (2)分析市场客源结构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建设效益型景区

  旅游产品在许多游客中有其特有的定义,作为旅游市场已渐趋稳定,巩固而进入成就发展阶段的桂林旅游业,建设型向效益型的转变愈显重要,这一方面是旅游经济学的自身规律,另一方面也为漓江环境容量所决定。冠岩处于百里漓江中唯一的大型景区,冠岩景区的发展必需要与漓江的发展相适宜,但是又不能完全依靠漓江,就如今年春天之季漓江发洪水造成桂林漓江一片死寂,而这种情况在今年的秋天之季的旱灾也是漓江出现断流现象,完全不能进行旅游活动,因为桂林的魂脉出现情况,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是这般原理,少了漓江,冠岩在内的桂林旅游行业大大受损,这样给我们的警示就是冠岩要根据现状消费结构特点采取对策提高效益,错开游览时段,均衡发展。而不是旺季人多无处装,员工火燎急躁不适应;淡季寥寥数人不愿装,员工几人和着搓麻将。

  (3)各种旅游协调发展,使旅游经济素质向集约化效益型转变。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着眼于大桂林旅

  游区的开发和新景点的建设,把桂林建设成港澳台东南亚,粤桂黔、川湘滇等地区最理想的“后花园”。利用桂林的房价和环境优势积极拓展客源市场,大力提高桂林知名度,把漓江建成中国旅游业的拳头产品,而处于漓江之畔的冠岩景区必需牢牢的把握这个机会使冠岩景区充实内涵、例如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企业各部门的管理,建立属于冠岩的企业内部文化,提高景区内部员工的服务质量和素质,扩大外延就在于冠岩景区不仅仅要牢牢抓住南方客人,还必须扩大知名度使北方的游客也慕名而来,传统现代并蓄,内外旅游并重,冠岩景区要做的不仅仅是开发新的景区旅游产品,更重要的是保持传统旅游岩洞参观多方式的优势项目,把冠岩景区与漓江建设成世界上人人向往的胜地,访华旅游必选之地。

  (4)建立绿色旅游,各种资源的永续性和可持续发展

  冠岩景区核心景观为自然景观、景区位于黄金水道漓江畔,其环境条件极优越,为漓江游览的精华地段。景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9’C,无霜期305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63%,大气评价指数为国家一级,自然环境一年四季皆宜于渡假疗养。景区属岩溶(喀斯特)地貌,拥有众多珍稀罕见的峰林奇观、旅游资源及景观丰富多彩。以纯朴自然的古镇风貌,田园风光以及居住着回、瑶、苗、侗等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浓郁,人文资源丰富。景区既有自然绮丽的山水风光,又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浓厚的民族风情。现在中国人随着对生活常识的理解和对健康的注重。越来越多的游客更加向往着一种回归大自然的心境,而冠岩景区这块未经污染的绿色瑰宝更是符合了许多长寿养生,休闲度假之最好去处。我们可以做一些例如像日本的“氧气吧”和一些户外拓展培训实践的基地,这样不仅能够保持冠岩景区资源的永续性和可持续发展,也符合我国科技发展观的需要。

  (5)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协作,促使交通方面改善

  冠岩景区在众多的岩洞中其特性显著,并且依靠漓江,但是为什么在桂林旅游中的贡献和影响不大,我想很大一个程度还是它的地理位置过于偏僻,交通不方便,这个方面不仅能从它的大门设置和景区的多种浏览方式中体现出来,更多的没有大型的酒店在这里投资,冠岩景区不适宜建立过夜的部门,并且同一些大型的景区中心距离较远,很多旅行社和游客不愿意花上四五个小时匆匆的进行浏览,所以必须加强和政府部门的协作,开发冠岩景区周边的旅游资源,加快高速公路的建设,以便吸引更多的自驾车游客和散客这一群体,建立大型的停车场,使更多的游客能够有一个休息的环境。从而以冠岩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例如建立农家乐和采摘果园,使游客积极加入到冠岩景区及其辐射区中来,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景区调研报告 篇10

  最近,本人出差到景区、景区对景区封闭管理及进去客运接泊项目进行了调研,了解了两景区封闭管理的基本情况,并对照我们景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两个景区的基本状况

  (一)景区情况

  景区情况

  (二)景区内部管理情况

  1、景区管理情况。上山观光车共五个车场:报国寺客运中心-五显岗车场-万年寺车场-零公里车场-车场。报国寺客运中心的绿色环保旅游车队统一售票、滚动发班。每间隔20分钟一班车。游人可在全山五大车场任一时间随意上、下车。夏季凡22座以下的非经营性的自驾车均可上,冬季为了旅客的安全则不能自行上山。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在保护中合理开发”便成了这里永恒的主题。用科学的手段管理名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赞同。目前,已全面聘用“电子导游”,景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将逐渐形成。过去,90%的旅游车辆由个体经营。个体车车型车质差,争拉游客,服务质量差,安全难以保证。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景区将所有旅游车辆全部收购,统一更换、统一实行封闭管理,使景区客运市场从混乱走上了“安全、有序”的轨道。游客进去后都是坐专门的旅游车,车都是统一的外表、而且环保。

  2、景区管理情况。1986年景区对外开外后,省政府投资5000万元,修建了一条长25.5公里的景区旅游道路,为世人一览仙山风姿提供了便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旅游业的发展,特区政府于1994年自行投资3000余万元修建了25公里长的景区索道路,两条全长50.5公里的景区旅游道路,日接待游客1.5万余人。旅游高峰期客流量达3万人以上,大小车辆3500余台,与景区旅游业相关连经营企业800余家,从业人数达2万余人。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旅游经济特区的飞跃发展,同时也给景区道路交通形势带来沉重负担和严峻的局面,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危机四伏、安全管理责任重大。

  自古风光在险峰,景区旅游道路受地理条件所限,行车环境非常复杂。全长50.5公里的道路,陡坡急弯105处,特别是地方政府于1996年自建的25公里通往索道的道路,由于受特定的地理条件限制,路面不符合国家道路标准,最宽处6米,最窄处只有5.2米,弯道78处,有两处急弯弯度达60度,险路险段有14处,全部处在陡峭悬崖上。如此复杂的道路环境给安全行车造成极大的隐患,外地驾驶员路况不熟,心存恐惧,常常违章占道,多起碰撞事故都是由于以上原因在弯道发生。为消除安全行车隐患,景区管理部门筹措资金13万元,修砌交通安全防护墩1500余个共7255米,防护墙10座900米,修复防护墩82个1300米,喷刷交通标线7900米,进一步规范了旅游道路交通秩序,巩固和完善了旅游道路的硬件防护设施,较好地起到了安全防护作用。

  在景区车辆管理中,景区采取了具有特色的封闭管理措施,游客都是同一乘旅游车进山。里面还有一些村民没有迁移出来,但他们可以坐大巴进去,车费也比游客坐的车便宜。这样的封闭管理好处是减少了交通压力,因为旅游景区路都是比较险的,如果不封闭,将造成交通压力大;而只有观光车的话,交通压力就会减小。而且景区还设专门的管理处进行管理,每个景区有接待游客的场所。接待的时候,接待车可以开到景区里面,只要有通行证,就可以进去。但景区封闭的道路还是归公路局所有,平时他们的车要进去,也要凭证。为了营造景区道路安全行车氛围,景区还制作警示标志标牌标语80余块,分别设置于景区内二条道路,提醒驾驶员和乘客,遵章行驶,确保安全第一,同时还大造宣传声势,在特区有线电台打出安全行车警示标语,每日滚动播出,使交通安全深入人心,确保景区道路交通安全。

  二、我们景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风景区年游客接待量始终保持在万人次以上,旅游高峰每天驶入景区的游客车辆达车次,景区内社区居民、单位、从业人员的车辆也多达辆。由于景区内道路路面狭窄,旅游旺季车辆堵塞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节假日,交通堵塞现象更为严重,不但游客长时间滞留,投诉不断,而且景区内社区居民的出行也受到较大影响。同时,由于大多数外地司机对景区路况不熟悉,交通安全隐患比较突出,景区曾多次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另外,由于大多数车辆尾气排放超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比较严重。

  三、我们景区实行封闭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是创新管理模式。要坚持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工作方针,坚持《世界遗产公约》“加强保护,适度利用”的宗旨,建立了景区永久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发展构架。我们现行的管理模式,景区从业人员及其亲友出入景区都需严格审查,各种矛盾比较突出,单纯的景区式管理难度很大。同时,由于景区内道路狭窄,景点车位少,放开道路通行限制单纯实行景点式管理也难以实现。因此,可以实行“景区+景点”管理模式的思路。该模式的主要内容是:启用客服中心,开通旅游观光车。主要游览景点实行相对严格的封闭式管理,设立电子门禁和视频监控系统。景点以外区域,对非游览车辆实行相对宽松的管理,允许按规定的线路行驶;游览车辆集中停放在客服中心停车场,游客购票后换乘旅游观光车到各景点游览。

  二是加强景区道路管理。为推动我市旅游事业发展,优化我市省道路网布局,消除道路安全隐患,应开辟景区旅游专用路。在此基础上,对道路分段进行管理,在封闭区域内,除允许持景区道路通行证或贵宾卡的车辆、重要公务接待的车辆等特种车辆通行外,其它车辆一律不允许通行。在客服中心可以实现车辆查验、游客停车、旅游观光车换乘、公交车换乘、居民班车换乘、临时通行证办理等功能。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引进了符合欧Ⅲ排放标准的旅游观光车,在客服中心各个区段循环运行。届时,所有游客车辆将在客服中心停车场集中免费停放,购买景区新式门票后,换乘景区旅游观光车到各景点游览。

  三是加快开通旅游专用车。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讲,将游客车辆在客服中心停车场集中停放,换乘欧Ⅲ标准的环保旅游观光车进入景区,可以有效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净化景区生态环境。从旅游秩序和交通安全角度讲,开通旅游观光车,一方面会大幅减少景区道路上的车辆,有效缓解旅游旺季交通压力,避免道路堵塞,降低事故发生率,确保游客通行安全、顺畅。另一方面,会大幅减少景点内的停车数量,增加游客的游览空间,改善景区旅游秩序,提升景区的对外窗口形象。另外,经常旅游的市民都知道,在国内如黄山、、九寨沟、云台山、张家界等40多个知名景区均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并开通了旅游观光车。景区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开通旅游观光车,可以大大提升综合管理服务水平,在建设国内一流风景名胜区,赶超全国先进景区的道路上将迈出重要一步。

  四是加快景区数字化进程,尽快设置电子门禁系统。电子门禁系统是“数字化景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条形码门票、指纹闸机、售票系统及中央数据处理服务器构成,具有售票、检票、查询、汇总、统计等功能,通过系统可以实时了解某一时段的售检票情况、日客流量、周客流量、月客流量以及各种数据的对比分析,为景区科学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与传统人工售检票相比,电子门票具有较强的防伪功能和时效性,能够有效杜绝假票、偷漏票、重复使用票、人情票等管理问题。同时,各项统计数据更加准确、及时,避免财务统计误差。与之相配套,还要建立景区数字化指挥中心,在景区重点区域和危险路段安装监控点,对景区进行全方位监测,在旅游旺季可以根据游客分步情况对车辆进行及时调度,保障游客安全。

  五是尽快迁移景区内的居民。要尽快把景区部分原住居民逐步向外迁移,并进行环境修复,在景区外形成集中的旅游服务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旅游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景区的侵害。这样既解决了景区严格保护和旅游发展的矛盾,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逐步走向了人与自然统一、保护与旅游共存的和谐发展之路。

  今后,我们要围绕生态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管理体系、、旅游秩序改善和文明服务水平提升等方面,全面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努力构建精品旅游线路,建成景区数字化管理体系,争创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跻身全国一流风景名胜区行列。

景区调研报告 篇11

  一、基本情况

  石湖景区是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十三个景区之一,是集吴越遗迹、江南田园山水风光一体的山水型自然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距苏州古城区仅4.6公里。但是景区外围环境的现状仍然极其恶劣,交通管理混乱,环境脏乱不堪,地痞流氓及违法事件不断,与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优美的自然和历史景区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景区行政区划隶属于高新区、沧浪区、吴中区和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造成管理体制混乱,规划范围内的景区与实际的行政属地管理严重脱节,游客和当地市民怨声载道。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景区的发展和建设面临非常有利的机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朱市长及政府相关部门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建设和保护工作。但石湖景区仍然面临着三个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尽快加以解决。

  (一)理清景区土地权属的问题

  石湖景区行政范围涉及沧浪区、高新区、吴中区多个辖区,区域内土地权属情况复杂,虽然08年调整的总规修编确定我景区总面积约为26平方公里,但现实情况是规划范围内大部分土地隶属于友新街道、越溪街道、长桥街道、横塘街道及景区管理处,景区管理处持有用地较少,导致整个景区违章搭建众多,环境脏乱无序,景区形象大打折扣,给统一管理带来很大难度。在目前推进的石湖景区北入口建设和即将进行的吴越路道路改造项目中,我处发现所有工程的推进均需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与土地权属方协调解决租地、地面附属物拆迁补偿等问题,这将是未来的其他项目开发同样存在的制约。

  (二)景区内外部道路交通体系问题

  目前穿行于景区间的吴越路和环山路在规划中为7米至9米的景区游览道路,只适用于景区内部交通。而该条道路现行交通主次等级混乱,存在着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因此势必要求外围市政道路与景区内部道路各成体系、有效对接,才能更为高效、便捷地服务于广大市民和游客。只有改善交通体系,将石湖核心景区吴越路段功能转变为景区景观道路,减少过境交通穿行,才更利于完成游览路线的组织。

  (三)管理体制不顺,矛盾交结产生混乱局面,形成制约景区保护建设发展的瓶颈

  由于土地权属与管理权属的不统一,加之相关管理部门工作的不到位,使得景区内违章建设、外来人口无序流动,地方经济利益的驱动占用土地等现象都在潜伏蔓延,这些现象愈演愈烈,对未来的景区保护建设工作将造成不可预测的资源、资金成本浪费。

  三、加快景区开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由市政府牵头,尽快协调景区相关行政区责任单位与土地相关部门等,实质性地解决土地单位补偿预期与国家标准的差距问题,早日完成石湖景区征地工作。为石湖景区的全面开发打好基础,铺平道路。

  (二)在南北教育园之间打通山体隧道,与环山路连接,实现教育园区间师生的互穿,形成贯穿景区南北交通的过境的主要道路。同时改善整个吴越路和环山路状况,增加公共交通线路,提高景区的可达性,更利于市民游览。

  (三)借鉴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等地设立景区管委会的经验做法,理顺管理体制,对景区实行独立的行政管理,统一思想,整合景区及周边资源。在石湖总体规划指导下,统筹开发建设,全面打造“人间天堂,新西湖”。

  我们相信,只要石湖景区的开发建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景区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深厚的人文积淀、便利的交通优势,必将焕发巨大潜力,成为苏州市民的旅游休闲胜地。

景区调研报告 篇12

  〔内容摘要〕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视察组为发挥咨政建言献策作用,助推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深入到xx特区郎岱古镇、xx江,xx市娘娘山,xx县野玉海,钟山区梅花山等旅游景区,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察看等方式,对我市旅游景区提质增效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措施和办法。

  〔关 键 词〕旅游 景区 提质增效

  一、xx市旅游景区提质增效基本情况

  20xx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以建设大健康旅游目的地为发展目标,坚持把山地特色旅游业作为坚守“三条底线”、决战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重要举措,抢抓旅游发展机遇,发挥凉都气候优势、深挖潜力、补齐短板、做强长板,大力推进山地特色旅游景区建设,旅游产业实现了“井喷式”增长。xx江、郞岱古镇、廻龙溪、妥乐、乌蒙大草原、哒啦仙谷、娘娘山、菲菜坪等一批3A和4A级旅游景区相继建成。个人简历旅游收入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了xx从“江南煤都”到“中国凉都”的华丽转身。游客量由2011年的470万人次增长到2016年的1901.4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32.88亿元增加到124.6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8.3%和50.1%。2017年1至9月,我市接待游客2427.72万人次,同比增长64.9%;实现旅游总收入192.44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接待外省游客1417.06万人,同比增长126.24%。经过全市上下几年的持续投入和努力,xx旅游在基础设施、产品业态,体制创新、服务环境、品牌形象等方面实现了大提升、大发展,景区提质增效工作取得到较大的进展,初步形成了xx康养胜地和南国冰雪城的品牌。

  (一)逐步完善旅游功能。

  紧紧围绕规划,突出休闲、运动、康养、野奢、度假等主题和强化旅游功能要素,按照“平台先行、PPP跟进、市场运营”的原则,加大进出景区道路及景区景点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启动了北盘江主轴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打造提升纳入省100个景区建设目录的梅花山国际度假公园、野玉海国际山地旅游度假区等12个景区,大力实施xx古镇、xx县玉舍中国特色小镇、xx市陆家寨、xx县天门村等9个中国传统村落等名城名镇名村创建工程。景区功能不断完善,品位不断提升。截止目前,全市3A级景区xx个,4A级景区4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12个景区纳入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的建设目录。工作总结天门村等9个村落进入“中国传统村落”目录,建成2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51个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二)逐步形成康养旅游产品体系。

  按照全域生态、全域产业、全域文明、全域扶贫的要求,坚持打好中国凉都“气候牌”、做好“康养文”,着力开发医药康养、温泉康养、运动康养、文化康养,冬季滑雪、交通索道、农旅游融合等旅游产品,多层次、全方位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康养产业链条,游客住在凉都、吃在凉都、闲在凉都、养在凉都、动在凉都、乐在凉都的康养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市中心城区、钟山区为旅游目的地,以xx特区、xx市为旅游辐射带动区域的格局。

  (三)逐步凸显中国·凉都品牌效应。

  通过包装精品旅游线路、瞄准客源市场开展旅游推介,打造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论坛、“世界雪日”国际儿童滑雪节、气候·养生·旅游论坛、画廊国际、马拉松体育旅游论坛等对外开放交流平台宣传推荐xx,拓展成都、重庆、广州、东盟等国内和国际市场,康养胜地·中国凉都的品牌效应逐步突显。

  (四)逐步构建旅游服务体系。

  推进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范文参考网按照“1+3+N”的思路,完成市级旅游部门“局改委”和县级部门单设工作,组建了xx旅游工商分局,梅花山等6个景区管理委员会,设立了野玉海乌蒙大草原等4个景区旅游警察中队,提升了旅游执法管理能力和应急能力。加快推进旅游平台建设。启动市、县旅游集散平台建设。实施信息基础设施“xx1”工程,构建集旅游宣传咨询、信息发布、产品预售、景区容量监控、旅游车辆调度、旅游投拆为一体的旅游平台,逐步实现旅游管理部门、涉旅企业、旅游从业人员等涉旅主体线上互联互通。以“文明在行动·满意在凉都”主题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旅游环境整治,景区景点周边环境明显改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二、xx市旅游景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标准化建设滞后。景区水、电、路、厕所、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不完善,满足不了“吃、住、行、游、娱、购”旅游功能保障需要。旅游公路建设等级低,景区与景区的通达率不高。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缓慢,旅游信息获知、消费引导等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为滞后。

  (二)抱团发展意识不强,建设各自为阵。旅游景区建设以县区政府主导建设营运为主,各自为阵,急于求成,缺乏抱团发展理念,包装策划建设档次品味普遍不高,景区景点建设同质化现象严重,各景区建设没有唯一性,没有独特的文化符号。

  (三)挖掘和保护不够,文化支撑不足。大部分景区开发多以自然景观为主,没有结合实际,挖掘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缺乏文化元素支撑。部分景区对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民族村寨的开发过度,原有的文化挖掘保护不够,建筑风格与当地民族民俗文化和山水田园不相协调。

  (四)产品业态单一,缺乏全季拳头引爆产品。产品短缺较为明显。除了夏季休闲避暑和冬季短期滑雪产品外,春秋两季均无引领消费的拳头产品,产品季节互补性差。产品业态单一。产品多以休闲观光、农业采摘、野奢为主,吸引旅游的新业态新产品较少。

  (五)管理机制不顺,重建轻管问题突出。大部分景区由政府主导,心得体会平台公司投资建设,重建轻管问题突出。部分景区虽然组建了相应的管理机构,但市县乡管理部门、管委会、平台公司、景区管理处等多部门之间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联动管理机制,“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条块分割,缺乏信息沟通和规划统筹,人才、技术、资金、资源不能有机结合,部门之间、政企之间未形成有效合力,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六)市场主体培育不够,宣传营销滞后。目前我市旅游产品宣传营销主要以政府主导为主,各管理部门、景区和平台公司之间还未形成景区营销共识,没有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平台公司重景区建设,轻市场营销,有资源无营销经验,旅行社等旅游市场主体有市场经验无资源。大型旅游企业引进乏力,本地旅行社“小、散、弱、低”现象比较突出,加之缺乏相关政策扶持,市场运作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

  (七)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制约服务能力提高。旅游主管部门管理任务重,人少事多,旅游管理人才缺乏。景区缺乏懂管理、会策划、善营销的领军型、高层次人才和导游人才,加之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手段,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严重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导致整个旅游产业管理服务水平总体不高。

  三、对xx市旅游景区提质增效的意见及建议

  (一)强化规划引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全域旅游规划理念引领,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快旅慢游交通体系。随着月照机场、杭瑞高速、六六高速的开通,六威高速、六安高铁、xx机场即将建成,快进交通体系将要形成。但市内通往景区景点的交通瓶颈仍然存在,通达率低。要加快实施交通“383”工程,加大旅游公路的兴建、提级和改造力度,切实保通保畅,解决旅客快进瓶颈问题。严格执行旅游标准化建设,保全景区功能,构建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景区内水、电、路、厕所、酒店、信息咨询、标识标牌、旅行地接、智慧导游体系等公共配套服务设施。

  (二)强化市级统筹,实现全市一盘棋发展。强化市级统筹,实现全市一盘棋发展。准确定位我市山地旅游特征和优劣势,突破行政区划藩篱,整合各县区资源,依托各县(市、特区、区)的资源禀赋规划建设旅游景区景点,范文参考网TOP100范文排行避免同质化,做到主题突出,一县(市、特区、区)一特、一景一特、功能互补,推进本市内各县区之间、本市与其他兄弟市区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共同合作开发,实现抱团发展,互利共赢。

  (三)强化挖掘文化资源,丰富景区内涵。xx历史久远,文化多彩,景区开发中,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夜郎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三线文化、饮食文化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丰富景区解说内容,讲好凉都故事,同时强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传承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创新利用,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和特性,提升xx的城市品味、精神价值和人文内涵。

  (四)强化产品业态打造,做强全季式产品。聘请专家团队,全方位,多维度挖掘我市旅游资源,创新创意策划包装四季拳头产品,同时在拳头产品引领下,策划打造和培育新业态、新产品,策划一批“主题突出、亮点纷呈、特点各异、功能互补”的旅游产品业态体系,形成月月有看点,季季有引领型产品的业态体系。

  (五)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发展合力。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明确政府主管部门、管委会、景区管理处、乡镇(街道办)、平台公司的职能职责,确保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避免多头管理,多头都不管,多头都管不好的问题。充分发挥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业务指导作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凝聚管理合力,适时研究工作,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六)强化市场营销,激活市场活力。加大品牌营销,对全市纳入贵州省100个景区建设名录的12个景区做到“一景区一提升打造方案”,热门思想汇报尽快打造为5A级或4A级景区,发挥品牌拉动效应。创新营销机制,政府加大旅游景区推介会的力度,开展阶段性的密集式宣传,景区景点建立网站,加大广告投入,进行形象宣传,与旅游社合作,开展名片宣传、短信宣传、拓展营销渠道,扩大目标市场的客户知晓率。实施整合营销,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共同管理、共同营销”的原则,通过资源有限期无偿使用、出让、租赁等方式建立政企利益联接机制,发挥旅行社的市场营销主体作用。

  (七)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多形式多渠道加大旅游人才的培养、选拔和引进力度。采取特殊政策加大高层次管理者、新兴业态经营者和职业经理人的引进力度,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采取校企定单、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着力培养本土人才。逐步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服务管理制度,明确岗位服务规范、质量要求和奖惩措施,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旅游景区提质增效工作情况调研报告》是篇好范文参考,讲的是关于旅游、景区、建设、产品、旅游景区、发展、强化、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用。

景区调研报告 篇13

  一、加强内部管理,整顿干部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今年年初,为加强景区内部管理,改变干部职工工作作风,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感,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一方面,我们对全景区实施了制度化管理,推行科学和行之有效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签订内部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定岗、定位、定指标、定任务,将工作任务与奖金福利挂沟,并在月工资中扣留10%作为风险押金,在年底进行工作实绩考核(目标责任制检查验收)时严格兑现。这样,真正做到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从根本上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整顿干部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我们认为,风景区的干部队伍在综合素质、文化结构、艺术修养、工作作风等方面应区别于一般单位的干部,每一位景区工作人员都应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但前段时间景区的人员素质、思想作风很不理想,与开发建设的需要很不相适应。因此,我们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再次大力进行思想作风整顿,采取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岗位述职、召开民主生活会以及优质服务竞赛等活动方式转变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通过一年的努力,已经把干部的作风彻底转移到服务景区、服务建设、服务游客上来了。再者,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我们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分层次、分阶段对景区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同时,组织干部职工出外学习考察,交流经验,干部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改变用人机制,从社会招聘了一些优秀人才充实到营销、开发、导游一线,真正将风景区干部的人员结构调整到最优、思想素质调整到最佳、综合能力调整到最强的状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贯通到了各项工作中。

  二、强化资源意识,落实保护措施,改善旅游大环境

  风景名胜资源是大自然造化之精华,是人类祖先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也是风景名胜区赖以生存的命脉,它是国家的一项特殊资源,是保护型的社会公益事业。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始终把资源保护摆在景区工作的首位,正确处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关系,加大资源保护力度,防止和杜绝种种急功近利的破坏性开发的发生。为有效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一方面,我们实施严格的监管制度,同时宣传发动群众增强保护意识,自觉保护旅游资源,诸如制做宣传标牌,下发文件,散发传单等。另一方面,进行大规模的专项整治活动,今年以来,我们对在景区范围内开山采石、挖沙取土、乱砍滥伐以及其它形式的破坏地形地质地貌和自然环境的活动进行了数次全面的清理整顿,共拆除了4家采沙场,封禁了8处采石点,关闭了3家违规企业,查处乱砍林木案件4起等等,对安大公路旅游主干线和入景公路上的路障和路边违章违规摊点进行了彻底清理,景区环境大为改观。

  三、加快旅游开发,规划景区建设,提高景区建设规模和建设水平。

  开发和建设是一种动态的保护,风景名胜事业离开资源的保护就会失去生存的基础,离开了科学和合理的开发与建设也会失去活力。因此,我们坚持在开发建设中实施保护,在保护中建设完善,做到保护与开发、保护与发展并举,不断开发新的景观,丰富景点内涵,提升景区品位,打造景区新形象。一年来,已投资80万元配套改造人和宾馆;投资20万元建好景区标示系统;投资15万元配套建设管理处机关,包括微机室、档案室等;投资30万元完成观音崖园通寺复建基础工程;投资20万元整改仙人府入景公路;投资15万元新建大江口景区售票亭;投资40万元开发藏君洞国宝厅;投资150万元建好大江口景区秀加移动通信基站;此外,投资80万元的蒿湖公路(蒿子坪至湄峰湖大坝旅游专线公路)3km路面硬化等项目正在动工建设之中。通过这些投资建设,完善了旅游服务设施,提高了湄江的接待档次,丰富了游览内涵。四、丰富旅游文化,作活山水文章,成功举办首届旅游节。为了更好地宣传推介湄江,进一步提高湄江的知名度,扩大旅游市埸,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做好做活湄江这篇山水文章,在我们的争取下,于今年x月x日至10月x日以涟源市人民政府、娄底市旅游外事侨务局名义联合举办了湖南旅游节首届多彩湄江投资福地旅游文化节暨湄江旅游开发10周年纪念活动。主体活动的湄江旅游开发10周年纪念大会暨广场文艺表演、大型绝壁攀登表演、湄江民俗山歌对唱赛、湄江抓鱼比赛、湄江风景名胜区投资说明会、湄江书画摄影展、篝火焰火晚会、湄江探宝你最红等活动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旅游文化节开幕式,规模巨大,场面火爆,盛况空前,参加人数达3万余人。旅游文化节过后,湄江的人气指数与旅游收入直线上升,与去年同期相比,旅游人数与经济收入成倍增长。这次旅游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可谓高水平策划,大手笔运作,不仅为湄江带来了人气和经济效益,也为湄江今后如何做大做活做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经验,其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结束

景区调研报告 篇14

  红色旅游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为开发利用好我市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红色旅游,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文化繁荣,市政协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列入今年重点提案,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牵头成立了专题调研组,深入**各县(区)全面了解掌握红色资源分布情况,赴外地考察学习发展红色旅游的先进经验,对我市红色资源开发、红色旅游发展、红色文化传播等提出对策建议,同时广泛征求县(区)及有关专家意见,经反复修改完善后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发展红色旅游的独特优势

  调研组认为,**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城市,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发展红色旅游具有自身独特优势。

  一是红色旅游“资源多”。

**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登记在册的革命遗址达400多个,其中被列入“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名录”的有205处;被认定为文物的有100处,包括77处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2个、省级10个、市级23个、县级42个)和23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

  二是民主党派“人物显”。

**不仅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活动所形成的革命历史和大量革命遗址,还拥有其他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和新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历史资源,如八大民主党派中有民革、农工党、致公党等三个党派的创始人与**渊源深厚。中国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祖籍**陈江幸福村,其夫人何香凝是民革主要创始人、民革中央第四届主席;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在大革命失败后,为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创建了农工民主党;陈炯明是致公党第一、二届总理。

  三是统战文化“底蕴厚”。

**统战资源尤为丰富,在统战历史事件方面,既有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两次武装起义,又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纵队营救美军飞行员、抢救滞港文化人士;既有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华侨农场安置南洋归侨,也有改革开放后争取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回国返乡参与经济建设。1942年由廖承志负责的抢救滞港文化人士这一重大统战事件,被茅盾称之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数百名知名人士和文化界人士通过**中转到内地。此外,还有“一公两名将”(廖承志和**、邓仲元)等丰富的统战名人资源。在华侨历史文化方面,**作为广东著名侨乡,侨眷侨属超过100万人,海外**籍侨胞就达300万人。

  四是红色景区“基础好”。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革命遗址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打造了一批红色景区,目前全市红色旅游景区(点)中,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处,国家2A级以上旅游景区5处(5A级2处、4A、3A、2A各1处),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2处,**已成为**流域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五是研学旅游“人气旺”。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网红打卡地,带旺了**红色旅游。2019年,**纪念馆位列全国5000多家纪念馆、博物馆参观量100强第79位;**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开馆后迅速“走红”,全年吸引国内外游客近10万人次;全市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突破350万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超亿元(受疫情影响,2020年接待人次及综合收入有所下滑)。与此同时,我市大力发展研学旅游,借助**干部学院、市委党校及大中专院校师资,形成党校、高校、党性教育基地等各类教学资源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研学体系,为我市乃至全省干部教育培训提供有力支撑。

   二、当前红色旅游存在问题及原因

  调研发现,我市在发展红色旅游方面也存在一些短板。

  一是红色资源保护缺乏长效性。

全市**多个革命遗址中灭失的多达*个,现状评估“较差”和“差”的也多达*个,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仅*处,占比仅。当前革命遗址保护工作仍存在保护资金难保障、产权权属难集中、管护人员难落实等问题。存在上述问题的根源就是缺乏长效保护管理机制。

  二是红色景区建设缺乏创新性。

景区建设水平和运营效益普遍不高,存在场馆建设同质化、展陈设计一般化、景区功能单一化、景区产品低端化等现象。导致上述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当前红色景区建设理念缺乏创新、建设手段较为传统。

  三是红色旅游开发缺乏系统性。

当前红色旅游开发大多局限于革命遗址开发利用,普遍存在红色资源利用率低、红色线路关联度低、红色产业融合度低等“三低”现象。这些都充分说明红色旅游开发缺乏系统谋划、系统开发,未形成“大旅游、大发展”格局。

   三、加快我市红色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一)实施“四个一工程”,用活用好红色资源

  一是制定一部红色资源保护法规。

建议市人大尽快出台《**市红色资源保护条例》,明确红色资源的认定标准、保护责任、维护管理、传承利用的具体举措及法律责任,为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利用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建立一个革命历史资料数据库。建议以现存史料文献为主,收集有关**革命历史的文物、文献、档案、人物传记等,并同步推进革命历史文献档案电子化,形成全面、真实、生动展现**革命历史的数据库。三是编制一个红色旅游专项规划。建议以**全域旅游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为依托,以红色景区、美丽乡村为节点,谋划建设覆盖全域的“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示范带,并将各示范带建设任务细化分解到县(区)和相关部门,力争用2~3年时间打造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示范带。

  四是打响一批**红色文化品牌。

建议以**红色文化发掘项目形式组建专业团队,持续深入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学术研究,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为主线,全面梳理**红色文化脉络,提炼**红色文化主题,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

  (二)打造“四个精品”,全面提升红色旅游品质

  一是打造精品景区。

以现有红色景区为基础,按照全市红色旅游规划布局,建议各县(区)每年创建一个3A级红色旅游景区,迅速建成一批特色鲜明、设施齐全、配套完善的高水平红色景区。

  二是创建精品线路。

建议结合编制红色旅游专项规划,启动精品线路示范工程建设,以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为主线,以红色精品景区、风景名胜景区、美丽乡村为节点,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主题突出、宜学宜游的旅游研学路线。

  三是讲好精品故事。

建议深挖**革命故事,以革命人物为主角,以感人细节挖掘为重点,通过一个个鲜活的革命故事、一件件厚重的革命文物,充分展现革命人物的高尚情怀、牺牲精神,见微知著、因小见大,真实感人地展现**革命的历史脉络。

  四是打磨精品文创。

建议研究制定大力发展文创产业的实施意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配套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引育一批高水平文创设计人才和机构,培育一批文物文创、非遗文创、消费文创、乡村文创等示范基地和产品开发基地,着力打造一批文创品牌,不断提升文创消费在文化旅游收入中的比重。

  (三)创建“三个基地”,做强做大特色培训产业

  一是做大做强**干部学院,建设面向全国的干部培训基地。

在加快推进**干部学院提升工程建设的同时,将新计划建设的**区委党校、**县委党校设为**干部学院的**分校区、**分校区,并与市委党校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体。二是整合优化市委党校,建设**革命历史的研学基地。以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党史研究室、市委宣讲团合并整合为契机,强化其革命历史研究、红色培育课程编撰、教师和讲解队伍培训等功能,努力将市委党校打造成为研究**革命历史的主要机构。三是独立创办社会主义学院,建设全国统战系统的南方培训基地。

  (四)健全“四个机制”,合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一是成立议事协调机构,建立红色资源开发跨部门领导机制。

建议成立全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革命遗址保护、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相关政策,谋划部署**革命历史研究、革命精神提炼、革命文化传承和红色培训基地、红色景区、“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等重大事项。

  二是明确镇村保护职责,健全革命遗址遗迹属地化管护机制。

在尽快研究制定《**市红色资源保护条例》的同时,加强对革命遗址的管护,切实做到“应保尽保、能保尽保”。

  三是组建文旅投资集团,运用市场化手段解决当前红色资源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推进各类旅游景区建设,完善景区道路、食宿、停车等配套设施建设,带动周边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打造“红色旅游+乡村振兴”示范带,做大做强红色旅游产业,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四是多渠道筹集资金,构建红色产业发展投入保障机制,凝聚各方合力,共同推动革命老区发展,开创我市乡村振兴新局面。

分享

热门关注

开学典礼致辞学生代表高中6篇

开学典礼致辞学生高中

小班下学期教师评语10篇

小班下学期教师评语

小学励志语录摘录(37句)

小学励志语录

感人的述职报告必备10篇

感人的述职报告

学校环境卫生倡议书集锦(5篇)

学校环境卫生倡议书

景区调研报告(精品8篇)

景区调研报告

商业调研报告(精选14篇)

商业调研报告

前期调研报告(推荐14篇)

前期调研报告

超市调研报告收藏14篇

超市调研报告

食品调研报告(热门14篇)

食品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