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设计方案

2023-09-20 15:08:27 论文设计方案

  论文小编精心推荐阅读:

  论文格式 | 论文提纲 | 论文摘要 | 论文致谢 | 论文答辩 | 毕业论文

  方案不用写得过于复杂,简单且容易理解即可,为保证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使工作有条不紊,我们需要有方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好呢?您在寻找好文章吗留学群推荐您读一下“论文设计方案”,这里有许多的精彩内容需要的朋友请来踩踩!

论文设计方案【篇1】

  3.1 直流系统负荷

  经统计,直流系统各类负荷如表1。

  因茂名热电厂为中型火力发电厂,且与系统相连,所以蓄电池事故放电时间考虑为1 h。对于汽轮机润滑油泵,因为是高温、高压机组,故其事故计算时间为1.0 h,直流润滑油泵的K值取0.8,密封油泵的K值取0.7计算。冲击负荷考虑为1台最大合闸电流的断路器合闸。

  3.2 蓄电池组的选择

  3.2.1 按事故持续放电状态选择

  tj=KkQsg/Isg=1.1×307 Ah/306 A=1.1 h

  式中 tj——GGM型蓄电池假想时间,h;

  Kk——可靠因数,取1.1;

  Qsg——事故负荷计算容量,Ah;

  Isg——事故放电电流,A。

  查《电力工程设计手册》(西北电力设计院、东北电力设计院主编)中P769曲线表,得Idj=16.8 A,则

  Qe≥36Isg/Idj=(36×306/16.8)Ah=658 Ah

  式中 Qe——蓄电池的10 h放电容量,Ah;

  Idj——单位容量蓄电池在放电假想时间内所允许的放电电流,A。

  选用720 Ah的蓄电池即可。原选用的蓄电池为GGM-800型可满足要求。

  3.2.2 按最大冲击电流选择

  Qe≥0.78(Isg+Ich)=[0.78×(306+235)] Ah=422 Ah

  根据计算结果,蓄电池的容量按事故持续放电状态下计算选择。原运行的GGM-800型蓄电池组仍满足负荷的要求。

  3.2.3 直流电压水平校验(以GGM-800型为例)

  a)按事故放电初期,蓄电池突然承受放电电流的电压水平验算:

  Kcho=Iso/C10=609 A/800 Ah=0.76 h-1

  式中 Kcho——单位容量蓄电池放电初期放电系数,h-1。

  查GGM型蓄电池短时冲击放电曲线表得:

  表1 直流系统各类负荷

  负荷名称 计算容量

  /kW 经常负荷

  /A (事故负荷)/(初期Iso/A  持续Is/A  冲击Ich/A) 事故时间

  /h 事故放电

  容量/Ah

  经常负荷 7.2 33 33 33 — 1 33

  事故照明 25 — 114×0.6 114×0.6 — 1 68

  通信备用电源 3 — 14×0.5 14×0.5 — 1 7

  热工备用电源 3 — 14×0.5 14×0.5 — 1 7

  直流润滑油泵 80×0.8 — 728×0.5 291×0.5 — 1 146

  直流密封油泵 20.1×0.7 — 260×0.5 91×0.5 — 1 146

  断路器合闸电流 — — — — 235 — —

    合计 — 33 609 306 235 — 307

  Kcho=0.76 h-1

  时,Ucho=1.86 V,则直流母线电压为

  N.Ucho=106×1.86 V=197.16 V>0.85Ue

  式中 Ucho——单位容量电池冲击负荷初期端电压,V;

  N ——浮充电池个数;

  Ue ——直流母线额定电压,V。

  b)按事故放电末期,蓄电池再承受冲击负荷时的电压验算:

  Km=Is/C10=306 A/800 Ah=0.38 h-1

  Kchm=Ich/C10=235 A/800 Ah=0.29 h-1

  式中 Km ——单位容量蓄电池持续放电系数,h-1;

  Kchm——单位容量蓄电池冲击放电末期放电系数,h-1。

  查有关曲线得Uchm=1.72 V,则直流母线电压为

  N.Uchm=106×1.72 V=182.32 V

  0.80Ue

  式中 Uchm——单位容量蓄电池冲击负荷末期端电压,V。

  从计算结果来看,选取蓄电池为800 Ah时,按事故放电的末期,蓄电池再承受冲击负荷时,母线电压为182.32 V,能满足断路器的合闸电压要求,但难以满足直流油泵的运行要求(直流油泵运行允许电压范围为(-10%~+10%)Ue间)。蓄电池的容量应选大一级为宜,即C10=1 000 Ah。但上述校验为运行中的极端情况,运行中出现的概率极少,当出现时可通过调整蓄电池组的放电个数来满足直流油泵的运行。故原选用的GGM-800 型蓄电池可满足要求。但原用的GGM-800 型 Ⅰ、Ⅱ组蓄电池运行时间已达10 a以上,受蓄电池自放电、过放电及电极纯化等影响,蓄电池阴、阳极板脱落渗液严重,电池难以满足充电,可靠性大大降低。因此,利用改造机会将Ⅰ、Ⅱ组蓄电池更换为英国进口的VH34-1000 型免维护蓄电池。

  3.2.4 蓄电池的个数

  蓄电池个数为: N=230/1.85=124,其中基本电池数为88个,端电池数为36个。

  3.3 充电设备的选择

  3.3.1 核对性充电设备

  3.3.1.1 充电设备的额定电流

  a)按事故放电后进行充电的要求选择充电设备,计算公式为:

  Ic=1.1Qsg/t+Ijc=1.1×307 Ah/12 h+33A=61 A

  式中 Ijc——浮充电设备的工作电流,A;

  Ic——充电设备应具备的输出电流,A。

  b)考虑核对性充放电,按最大充电电流选择,

  Ic=0.1Qe+Ijc=(0.1×800+33)A=113 A

  故充电设备的额定输出电流应大于113 A。

  3.3.1.2 充电设备的输出电压范围

  对有端电池的直流系统,充电设备的电压应满足蓄电池充电末期的电压选择。即:

  Uc=N×Ucm=124×2.4 V=297.6 V

  式中 Uc——充电设备输出电压,V;

  Ucm——蓄电池满充电端电压,V。

  取最大一级,即360 V。

  充电设备容量:Pc=IcUcm=113 A×360 V=41 kW。

  不考虑选用直流发电机,应选用的硅整流装置为KGCfA-150/360,则额定输出电流为150 A,最高输出电压为360 V。

  3.3.2 浮充电设备

  浮充电设备持续负荷电流Ifc为Ifc=0.004 2Qe+Ijc=(0.004 2×1 000+33)A=37.2 A

  浮充电设备正常工作容量Pfc为Pfc=IfcUcm=37.2 A×360 V=14 kW

论文设计方案【篇2】

  对比较方案而言存在很多的影响因素,不仅涉及到地形地质、施工工期、工程投资等因素能够量化为经济指标,也涉及到运行管理、技术风险等因素无法进行量化,主要是设计方案、工程投资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

  4.1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应达到工程应用实际要求,实施后符合工程任务目标,运行时具有安全性。设计不能按照固有模式进行照搬,对水工设计而言,建筑物布置及采取的处理措施等应结合不断变化的设计条件而选择适宜方法。在不同场址因具有不同的地形地质条件等情况,建筑物布置等应存在一定差别。比较选择的'坝址,各参选方案因场址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不只是工程量和投资等存在一定差别。输水渠道距离较长时,其型式、断面尺寸等会随着其所处位置不断变化的地形地质条件等而发生相应变化。而同类项目会因处于不同地域,经济及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等采取不同的设计要点及控制因素。

  设计要具有科学依据,设计方案应进行充分论证。一是论证设置建筑物及采取的工程措施并对存在的问题妥善解决。二是布置建筑物及确定尺寸等应具有科学依据。与各种规范及标准相符,通过计算或模型试验对尺寸等有关参数进行验证,既定规范或计算依据不足时,可借鉴实践经验进行确定。此外,设计还应达到应用的具体需求,采取实用性和耐久性的处理措施。尽可能采取难度不大的成熟施工技术,有效降低工程技术风险,若需要创新就必须进行论证。设计还要符合环保要求,降低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设计方案应协调好其它相关专业的有关要求。

  4.2工程建设投资

  水工设计能够描绘工程的建设思路,投资体现出水利水电工程的投入。在基本建设规模的控制、工程造价的约束、投资效益的提高等方面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水工设计实现,分析工程经济合理性,应按照最小风险与最大收益原则进行。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论证工程建设可行性及经济技术等方面内容,比较分析不同的开发方案并择优选择。

  4.3环境影响

  在规划设计方案中,应包括环境影响评估与库区和卜游准备工作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在建设投资分析论证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估,主要研究工程建设区域环境,分析工程建设影响环境的有关因素,在工程建筑影响下科学预测周围环境的变化,对采取的自然保护措施及补偿办法进行科学论证。水利水电工程不管规模及建筑物组成类型,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水工设计过程中,对建设各阶段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具有特殊性,这与工程建设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经济状况都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比较水利水电工程水工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应采取科学严谨的态度,严格按照方案比较原则,综合评价设计方案中的各因素,优中选优,使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实现利润最大化,进而确保建设流域的健康发展。

论文设计方案【篇3】

  摘要:文章从平面布局、门窗墙体以及光环境、空调设备、家具以及软装饰等方面论述节能住宅室内装饰设计方案的相关性。

  关键词:节能;住宅;室内装饰;设计方案

  1住宅室内平面布局节能设计方案分析

  想要确保室内使用功能完整以及室内环境品质良好,必须要对平面设置进行优化,同时通过划分功能区以及隔断空间来进一步提高住宅内部保温能力以及通风能力,促使空调的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以保证节能效果良好。进行室内平面设计时不仅要充分分析住宅户型平面以及将原有设计特点和设计优势尽量利用和保留,同时对于具有南北通透结构的原户型也要尽量保持其通透性并避免出现人为改变[1],避免出现增加固定隔断的情况。对于起居室以及主卧室等具有主要使用功能的房间来说,需要在选择良好朝向的基础上保证良好透风和采光,并尽量利用自然采光来减少电器采暖制冷,实现有效节能。结合各个季节需要日照和通风的不同来合理设计可调节、多功能节能设施,例如百叶窗或者可移动隔断等,便于实现重新组织空间结构来实现最佳节能效果。对于经常使用的房间,需要在其与外界环境之间建立热缓冲区域并实现有效节能,例如设置阳台,可减少室外空气直接作用于室内并可实现有效降低室内能耗效果;设计卫生间以及厨房时遵循明厨明卫的原则以便节省大量照明用电[2]。

  2住宅门窗的节能设计方案分析

  门窗在建筑维护构件中属于绝热性能最差以及降低住宅节能能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重视建筑物外立面窗体的保温要求是出于对住宅使用中各个部分热环境要求不同的建筑特点考虑。同时在设计时出于此特点考虑的还有住宅内部门窗保温强度设计,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充分考虑本地区选择节能门窗的标准,确保节能门窗可以达到主要物理指标规定要求,例如气密性要求、隔声要求以及保温性能要求等;其次在阳台和内室连通时做好阳台保温工作,一般选择在阳台墙面增加保温隔热层设计以确保降低室内热能损耗;最后是在选择防盗门时选择在门腔内带有填充防火保温材料以及密闭性能好、保温性能好的防盗门,其中防火保温材料可以为玻璃棉,也可以为矿棉。住宅门窗节能设计方案中还包括遮阳问题,阳光直射可造成节能效果显著下降,因此,在外墙窗户上需要安装活动外遮阳装置以利于大范围减少进入住宅的热辐射量[3]。对于室内装饰设计来说,遮阳措施可以尽量选择隔热保暖效果均比较好的窗帘进行有效节能。另外,在住宅设计方案中关于提高外立面绝热性能的建议为推广使用建筑剥离隔热膜,可隔挡高达79%的热量并确保住宅室内可以做到冬暖夏凉以及有效降低空调使用费用。

  3墙体、地面及吊顶节能设计方案分析

  对于需要进行隔断处理的房间采用隔温性能好的墙体材料来进行筑墙以减少室内热量损失。在室内保温施工措施装修时一般采用厚木筋(3cm)以及矿棉毡,将间距取60cm并利用纸面石膏板作为面板,将纸面石膏板厚度定义为9.5cm或者12cm。在铺设木地板时可通过在板下隔栅间放置保温材料(矿棉板)来实现地面节能设计,或者通过在地板下面铺设地暖管道来形成地板采暖设施。通过低温热水在地板下循环将热量均匀传给地板并由地板向地面辐射的方式来实现有效节能30%~50%。吊顶设计时,必须确保良好通风散热,结合实际空间感受以及节能需要等设计吊顶高度,在吊顶纸面石膏板铺设保温材料来显著提高隔热保温性能并实现有效节能。

  4住宅内部光环境节能设计方案分析

  在进行室内采光选择时,优先考虑自然光并在空间布置划分以及改造过程中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原素进行设计,尽量避免使用额外人工光源来满足照明需要以及利用光影关系来实现有效节能。在人工照明设计方面需要遵循节约化以及节能化的设计理念。充分认识以及运用室内照明设计特点并根据空间使用功能、使用情境来确定照明灯具的照明度和安装方式,在进行光源布置时,一般采用低照度环境照明或者重点照明相结合方法。在光环境节能设计时需要鼓励新技术运用并通过技术手段将太阳光更好的引入住宅内部以及“黑空间”中,通过使用照明智能控制管理系统来实现光环境自动感应以及自动调节并进一步减少照明能耗、满足日间照明需求。

  5住宅家具及软装饰布置设计方案分析

  在室内装饰设计中,室内陈设及布置与人直接接触最多,使用率较高,直接影响人心理感受的因素不仅包括形状和布置方式,还包括用料质感等,做好以上各项设计措施可形成舒适室内环境。出于节能化考虑,室内自然通风必须保证流通顺畅并尽量保持室内结构为南北通透,以便于实现有效节能,接近窗布置物不能高于窗台高度且家具布置时需要充分考虑穿堂风因素,确保有利于夏季散热以及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家具摆放时需要距离墙面5~8cm以保证墙体的“呼吸”功能良好。出于冬季保暖需求,在住宅入口适当设置移动式隔断或者使用鞋柜等来实现降低热能损耗的`目的。另外,室内布置以及陈设可随着室外环境气候的变化而相应进行调整。对人心理变化情况产生很大影响的因素还包括室内环境色彩,可由心理影响转变为生理影响。在进行室内装饰设计时充分利用色彩的心理效应来提高室内舒适度并实现减少制冷设备、制暖设备的负荷。例如白色、蓝色以及绿色等均属于冷系色且可影响人产生安逸宁静的心理反应;中系色较为柔和且可使人产生亲切和安定的感觉。

  6室内空调系统布置设计方案分析

  出于节能设计要求考虑,空调系统节能措施可从采用方式、安装位置和高度进行考虑。在进行节能住宅空调系统选择时需要充分分析客户日常使用规律并根据经验进行合理选择,一般来讲,集中式空调能耗最大、分布式空调次之。普通挂机空调安装高度一般在1.8m左右。空调设置时需要考虑因素是确保人经常活动区域具有良好舒适性并确保重点位置保持良好通风和适宜温度,能耗应用在最需要部位并避免不必要能源损耗出现。

  7结束语

  综上所述,节能化住宅设计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住宅节能设计的核心理念是节能,可从室内平面布局、门窗、墙体、地面、吊顶、内部光环境、家具以及软装饰、空调系统等方面进行设计和设置促进住宅室内装饰设计实现节能化以及节约化,促进建筑行业节能化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谭文君.建筑结构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6,(5):77+89.

  [2]李黎.住宅建筑中的人性化设计[J].工程技术研究,2016,(5):128+130.

  [3]李胜才,刘建荣.建筑节能与室内装饰[J].建筑学报,2001,(11):24-27+2.

论文设计方案【篇4】

  摘要:建筑工程安全性能的增强,依赖于可靠的混凝土结构框架。采取不同设计思路制定出符合建筑工程建设需要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时,实际产生的作用效果有所差异。因此,需要设计人员结合建筑工程的具体要求及混凝土结构特性,选择可靠的设计方案增强这种框架结构的合理科学性。基于此,本文将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案的应用效果进行必要地分析,进而为建筑工程结构稳定性的增强及建设成本的有效控制提供可靠地保障。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案;结构特性;设计思路

  结合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的整体发展现状,可知其中的混凝土框架结构稳定性能否满足行业抗震等级的具体要求,关系着建筑工程的安全可靠性,影响着建筑物后期的实际应用效果。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结构设计方案优化建筑工程混凝土框架结构,增强混凝土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有利于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为人们创造出良好的居住环境。

  1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的相关内容

  建筑工程施工计划开展中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的确定,为评估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带来了重要的参考信息,有利于优化建筑工程结构,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影响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包括:①建筑工程的类型。对于占地面积较大的建筑工程,实际应用中受到地震作用的影响大,对应的房屋侧移也会加大;②随着建筑工程高度的最佳,楼层层数的增多,实际应用中受到地震破坏性的几率大,对应的房屋侧移也会加大;③随着地震级别的增加,建筑工程结构稳定性受到的威胁也会相应的增加,建筑区域内的不安全因素增多;④水平地震的作用明显时,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可靠性要求高,将会加大房屋侧移发生的几率。这些方面的不同内容,客观地说明了不同影响因素对于建筑工程抗震性能所造成的威胁,客观地决定了优化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方案的重要性。

  2不同建筑工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案的对比和分析

  在延性抗震理念的影响下,采取可靠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案,关系着建筑工程的潜在价值及安全性能。因此,需要对不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案作用下的建筑工程抗震性能进行综合地评估,进而确定出最佳的设计方案,完善现代化建筑工程的服务功能。

  2.1合理的抗震规范设计方案

  结构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程度与结构的位移响应及构件的变形能力有关,可以用位移控制结构的大震,这就是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新西兰的抗震规范是用位移延性系数作为位移指标,量化地考察结构的延性,对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行设计。这种设计方法是针对主抗侧力体系,选择合理的耗能机制,并根据耗能机制选取一定数量的耗能构件,通过这些构件在大震下屈服来耗散施加在结构上的地震能量;而体系其他部分还具有充足的强度储备,并维持在弹性或准弹性阶段。在合理的抗震规范设计方案作用下,可以对某些耗能构建的延性要求进行必要地分析,确保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框架的弹性阶段能够在可靠的规范设计方案支持下,完善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促使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在长期的'应用中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优化建筑工程服务功能的同时为人们创造出良好的居住环境。利用抗震规范的相关内容完善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案时,设计人员需要对这些规范内容有着必要地了解,尤其是在不同抗震级别对建筑工程安全性能的影响方面。相关的研究报告指出,采用延性抗震设计方案时,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实际应用中产生的变形量效果,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良好,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建筑工程的潜在价值,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2.2建筑结构的能力设计方案

  由于不同建筑结构的塑性分布有着一定的差异性,需要在相关机制的延性要求下优化建筑工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促使这些结构在具体的应用中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的抗压要求,为建筑工程使用寿命的延长提供可靠地保障。混凝土框架结构作用下的梁、柱的延性可以通过其截面塑性塑性铰的转动能力进行有效地评估,进而对建筑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相关构件塑性铰变形的有效控制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满足这种设计方案的具体要求,主要依赖于建筑结构的能力设计法。它通过利用弹性分析方法,可以对建筑结构处于弹性力影响下的结构稳定性进行必要地分析,进而对其中某些技术指标进行一定的调整。确保结构内力的分布均匀性。采用建筑结构的能力设计方案时,在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某些构件的静力屈服机制有着良好的感应,但对地震作用明显时的构件实际的屈服机制无法真实地反应,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案的完善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3建筑结构的能力设计方案与抗震规范设计方案的对比分析

  采用建筑结构的能力设计方案时,实际产生的作用效果与抗震规范设计方案应用中的作用效果的有所差异。具体表现在:①对于建筑工程标准层相关结构的配筋设置中,采用建筑结构的能力设计方案将会使行间之间的配筋量差异性明显,而采用抗震规范设计时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②在建筑结构柱的横向配筋设计中,运用抗震规范设计法能够减少配筋量;采用建筑结构的能力设计方案时,将会增加配筋使用量;③运用抗震规范设计方案时,将会优化边跨梁下端配筋的整体布局,而采用建筑结构能力方剂方案时由于对配筋量数量要求多,间接地增加了建筑结构的抗压性能,实际的作用效果显著。

  3结束语

  完善建筑工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案,采取有效的设计方法消除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有利于提升建筑物的潜在价值,为人们创造出良好的居住环境,加快现代化建筑企业的建设步伐。文中从不同的方面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必要地阐述,客观地说明了选择合理的混凝土框架结构对于建筑工程抗震性能增强的重要性。在确定最佳的混凝土框架结构时,设计人员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对方案的可行性及经济性进行综合地评估,逐步完善建筑工程的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

  [1]任凤鸣.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减震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D].广州大学,2012(12).

  [2]王代玉.FRP加固非延性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05).

  [3]陈婷婷.现有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设计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06).

  [4]王宇赞.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固方法优化设计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03)。

论文设计方案【篇5】

  摘要:我国的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步伐,也使得我国的建筑行业进入了稳定发展期,这就更加促进了建筑工程领域进行改革的必要性。随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影响,势必会加强建筑工程领域的设计管理力度,使其变得更加具有合理性与科学性,加强在建筑工程设计主体上的抗震化和多元化,从而提高房屋的抗震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这就规范了建筑工程的设计人员本身拥有着相对独到的见解和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

  关键词:优化设计;方案分析;质量管理

  1建筑工程优化设计方案的重要性

  1.1避免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在建筑工程中,设计责任是导致工程质量事故的首要原因,占到事故总量的40.1%。某些建筑工程没有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往往导致施工过程中对功能的设置出现不合理的状况,从而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因此,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1.2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投资。建筑工程建设过程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和项目实施三大阶段。进行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决策和设计阶段,而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其关键就在于设计。据研究分析,设计费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单项工程设计中,其建筑和结构方案的选择及建筑材料的选用对投资又有较大影响,如建筑方案中的平面布置为内廊式还是外廊式、进深与开间的确定、立面形式的选择、层高与层数的确定、基础类型选用、结构形式选择等都存在着技术经济分析问题。1.3有效控制经常性费用。设计方案的优化不仅可以对建筑工程的一次性投资产生影响,在试用阶段,还能够影响其经常性费用,如取暖、照明的能源消耗,维修、清洁以及保养产生的费用等。一般来说,经常性费用和一次性投资是反比例关系,但是通过优化设计方案,能够尽量使两者产生有效结合,达到有效控制建筑工程经常性费用的目的。

  2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主要是本着对投资方要求负责的理念进行,有关部门仅对图纸等进行简单的审核,这就造成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缺乏必要的考核与评价。而且投资方没有认识到方案设计对投资的影响,仅注重投标价与标底价的差距,没有认识到设计方案的优化对投资的影响。因此导致在投标过程中方案审核不细、概算粗略、要求出图时间紧、刻意压低设计费用。种种原因导致了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也无从谈起,最终导致工程投资超标的现象屡屡发生。

  3如何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水平

  (1)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提高投资方对设计方案的认识,还要通过国家主管部门提高监管力度、提高设计监理推广、完善有关法规、强化综合性设计方案优化等多方面工作共同提高我国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水平。(2)通过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不能够单纯的强调节约投资,应从综合性考虑出发,注重设计的科学性、技术的先进性,以提高设计价值目标为基础、总体效益为出发点,达到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效果。

  4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优化重点

  4.1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质量管理部分的优化。建筑设计的精品需要在设计的运行等过程中通过取舍来进行优化,最终使产品达到完美。构建以法人为主的、专业技术人员与专家为主导地位的、基础质量管理人员为管理基础的全方位质量管理架构。同时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质量管理与技术管理规程进行具体化与细化,在两者的运用过程中,设计上的构思组合并产生出一个全新的事物,不可能通过固定的一些模式来进行套用,建筑设计其实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变化性。以此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可靠性,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4.2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与管理。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与管理对建筑投资企业与施工企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达到高标准工程的'关键。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质量优化是通过人员优化、项目设计管理优化以及科学的统筹安排来完成的系统工作。4.3建筑细部的优化设计。首先应对建筑内部的个别房间的尺寸、比例进行适当地调整,使得平面设计进一步完善;同时对建筑的系统结构、防火分区、无障碍设计进行适当的检查,看其设置得是否合理,以达到完善总平面设计的目的。如以住宅区户内的设计为例,对房间门、户门、窗户等设置得是否合理,主要是考虑对家具的摆放、房间内具有顺畅的流线及采光、通风等要求是否有影响,对于厨房及卫生间的布置,要考虑到相关器具的尺度规格、摆放得是否合理,且使用时是否方便,不同房间内家具摆放得是否合理、且尺寸及使用的舒适程度是否合乎要求等等。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建筑工程的优化设计来控制投资、控制质量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能片面强调节约投资,要正确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是控制投资的关键环节。设计中既要反对片面强调节约,忽视技术上的合理要求,使项目达不到功能的倾向,又要反对重视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现象。设计人员要用价值工程的原理来进行设计方案分析,以总体效益为出发点,从而真正达到优化设计效果。

  参考文献

  [1]郭乃良.探究建筑工程设计质量评价方法研究[J].建筑工程,2011(17):118.

  [2]马志林.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的安全性的具体方法研究[J].科技传播,2012(14):70.

论文设计方案【篇6】

  摘要:文章以六安集中示范园区内金寨路、瑞安路、一元大道、二元南路、新阳大道和皋城路6条道路绿化设计为例,探讨工业园区道路绿化的规划设计,在保障道路绿化功能的前提下,景观设计富有地域特色,提升了园区的整体形象,最后总结出工业区道路绿化的设计原则和内容。

  关键词:城市道路;生态;植物配置;季相变化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地处江淮之间。六安集中示范区紧邻省会合肥,距合肥市区39km,距六安市中心城区10km,是六安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合六工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规划控制面积140km2,园区产业初具规模,综合配套完善,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承接条件。为了给园区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园区内金寨路、瑞安路、一元大道、二元南路、新阳大道和皋城路6条道路绿化的景观设计显得尤为迫切。

  1现状分析

  1.1道路两侧植被

  这几条市政道路工程虽然已经完工,但仍处于未使用状态,隔离带绿化和行道树绿化种植正在进行中,道路两侧的绿地尚未规划设计。

  1.2隔离带现状

  瑞安路和一元大道的隔离带绿化尚未设计。

  1.3高压走廊

  一元大道东侧绿地上空有高压走廊,设计时需要注意避让。

  2工业区道路绿化规划内容

  此项目规划中的金寨路是园区东西走向的主干道,是联系整个园区的重要走廊,其中一元大道、二元南路、新阳大道和瑞安路是南北走向,金寨路和皋城路是东西走向(见封三彩图1)。根据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除瑞安路和皋城路两侧为工业用地外,其他4条道路两侧用地以居住为主,设计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别设计,同时塑造整体特色,使得此次规划道路绿化景观成为向游客展示六安集中示范园区的重要风景带。

  2.1总体设计理念

  2.1.1引入“城市森林大道”的概念在道路绿化设计中引入“城市森林大道”的概念,运用多种乡土树种创造不同的生态景观,通过乔灌草的植物配置方式,形成简洁、大气的群落植物景观,通过此搭配方式有效地隔离噪音、减轻工业区有毒有害气体,达到吸收、吸附、稀释的目的;同时可调节气候,营造一条“车在树中行,路在草中延,人在花中游,鸟在林中飞”的城市绿色廊道。2.1.2季相景观的塑造根据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六安属于气候四季分明的城市,植物的季相变化比较突出,因此,在示范园区内的道路隔离带以及两侧20m宽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设计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组合与协调,以植物的季相变化为依据来搭配植物品种,创造出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观。2.1.3景观节点的构想从这6条景观道路的整体规划考虑,将重要道路的十字路口景观空间作为景观节点。考虑到行车安全性和视线诱导性,在十字路口处采用丰富的植物色带点缀草花、低矮花灌木与景石自然搭配,小巧别致,增加街口的人性化氛围。局部重要路口以地方文化为背景,点缀景观小品。

  2.2设计主题

  此次设计的4条道路是以G312为轴线分布于两侧,设计将金寨路、一元大道等6条路段以不同季节的不同植物表现来突出特色主题。设计时对道路绿化景观元素进行控制,有利于更好的体现设计中所明确的各段道路景观主题与特色。(1)梅香樱艳,花海融春。一元大道是园区内南北走向的重要道路,中央隔离带和机非隔离带分别为7m和3.5m宽,再加上两侧的20m宽绿带,就其规划级别来看,必将成为园区内亮眼的景观大道。设计将隔离带和两侧绿带统一规划,该路段两侧规划多为居住用地,为了加强对两侧地块的隔离围合,也为进一步发展道路绿化净化空气、美化居住环境的功能,20m宽的绿带塑造了最高可达2m的地形。绿带景观以表现春景为主,同时兼顾四季景观变换。主要选用大规格的早樱和红梅为主调植物,搭配金钟花、白玉兰等开花植物,渲染春季花团锦簇的景观效果(见封三彩图2)。(2)清风竹影,绿茵滴翠。瑞安路位于园区东侧,根据控制线详细规划,该路两侧规划多为工业用地,故该路段的绿地以功能防护为主,同时作为工业板块的先行者,道路景观也是必不可少的。该路段设计范围为两侧20m宽绿带+行道树+1.5m宽隔离带,运用现代设计方法,以流畅几何线形,强化带状空间的纵深和扩展感;用生态学理论来指导景观设计,通过合理的布局增加道路的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设计以各类竹子为主调植物,以高耸的刚竹结合精致的佛肚竹、米竹等,搭配色叶乔木和花灌木,营造丰富的林冠线和流畅优美的林缘线,给司乘人员和路人欢快愉悦的视觉享受(见封三彩图3)。(3)银杏婆娑,凝霞金秋。金寨路位于园区中部,是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该道路的隔离带和行道树已在建设中,此次设计范围为两侧的20m宽绿带。设计采用有规划的单元组合,以现代与自然相结合的景观肌理,达到自然、美观、经济的目的。该路段以银杏为主调植物,选用树形优美的直生银杏和嫁接银杏,巧妙搭配,结合常绿乔木作背景。同时前缘选用垂丝海棠和红枫等观花观叶灌木,营造绚烂大气的以秋景为特色的景观大道(见封三彩图4)。(4)桂花飘香,落英缤纷。二元南路位于园区西侧,此次设计范围为两侧的20m宽绿带。该道路的设计以革命纪念为主题,六安市鄂豫皖苏区核心地区,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诞生地。植物的设计立足于地方文化,一方面选用的植物多为地方乡土树种和在本地常用的植物品种,另一方面选用的`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植物品种。该路段20m宽绿带以六安市市花“桂花”为主调植物,搭配榉树、红叶李、大红枫等色叶植物,营造一条花香四溢的林荫大道(见封三彩图5)。(5)枫林爱晚,万紫千红。皋城路位于园区西侧,此次设计包括两侧20m宽绿带、隔离带和行道树。该路段的设计以枫林秋景为主题,在隔离带中以新品种北美枫香为主调植物,20m绿化带里结合地形种植三角枫、元宝枫、五角枫等枫树品种,前缘搭配红枫、青枫、羽毛枫,打造一条群林尽染、万紫千红的生态走廊(见封三彩图6)。(6)春花烂漫,繁花似锦。新阳大道是园区内南北走向的主干道,该道路两侧20m宽绿带的景观设计是以营造春景为主要表现效果,选用樱花、垂丝海棠、加拿大紫荆和桃花等春季开花植物,植物群落前面以绿岛的形式如同明珠般镶嵌在绿带中,营造一条春花烂漫、繁花似锦的生态走廊(见封三彩图7)。

  3工业区道路绿化设计的体会

  3.1功能性上进行整体把控

  道路景观的构成与城市道路的功能、性质相适应,起到实现交通、组织街景、改善小气候的目的,道路绿化在满足功能与技术的前提下,以生态原理为基础,组织各式景观。

  3.2因地制宜显示地域特色

  根据园区内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划分,道路绿化因此进行区别设计,注重常绿和落叶相互搭配,运用合理的配置方式,形成优美、自然的道路景观。(1)适地适树,道路绿地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2)道路绿地植物选择应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尽量丰富植物材料,在工业用地附近的道路绿化配置中重点选择滞尘、防尘、抗污染的树种。(3)植物配置上大量采用项目区域环境内应用较为成功的植物品种,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大大增加植物成活率,同时还满足了观色、观花和观果等不同功能。

  3.3提升生态功能

  在构建道路景观的同时,充分考虑道路绿化在净化空气、减弱噪音、滞尘、改善小气候、防风、防火的环境功能,构建绿色带状生态环境。

  3.4根据道路景观,考虑安全因素

  基于本次规划设计的几条道路都属于快速干道或者交通干道,具有较高的设计车速。设计时对交通安全的考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防眩光:隔离带灌木的合理配置,可以遮挡住对面车道迎面车灯光,避免眩光效应,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2)视线诱导:沿途的花木绿带可以显示道路的线性变化,有助于引导驾驶员视线,预判前方道路线性,利于安全驾驶。

  4结语

  好的工业区道路绿化不仅能修复道路的生态功能,还能体现出区域的地方特色,把园区的区位优势变成区域优势,给整个示范园区以崭新的面貌。因此,在工业区道路绿化设计中,应充分做好基地现状的勘察工作,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因地制宜的进行道路景观设计,充分展示该工业区的优势,使之成为工业区的靓丽名片,为招商引资打下良好的生态基础。

  作者:潘春联 单位:上海金山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滨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刘伟,范长春.浅谈城市道路绿化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6):185.

  [3]张耿.迎宾大道绿化种植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7):2047.

论文设计方案【篇7】

  2. 1评价指标的模糊标度

  针对概念设计阶段评价指标具有模糊性和预测'险的特点,需要将评价指标进行模糊标度,鉴于三角模糊数具有使用简便、易于理解、能很好表达各种模糊变量的特点,文中在对概念设计方案指标值进行标度时采用三角模糊数形式。

  2. 2反偏好权重的确定

  文中提出反偏好权重的概念,即采用反偏好函数法确定的属性权重,与Achille Messac教授提出的物理规划法构建偏好函数类似,通过反偏好函数来表达决策者对各设计目标的偏好程度,不同之处在于,文中通过反偏好函数区间即边界值的确定来计算目标属性权重,不是直接利用综合偏好函数进行评价,且在物理规划法中,最终计算出的偏好函数值越小越满意,而文中研究的反偏好权重反映了决策者对各目标属性的重要程度,自然越大越好.

  2. 3各目标属性值的反偏好函数类型及区间边界

  设计目标的反偏好函数,有4种类型:正指标型(1R型),指标越大越好;逆指标型(2R型),指标越小越好;最佳指标型(3R型),指标趋于某值最好;区间指标型(4R型),指标取在某个范围内最好以目标属性。

论文设计方案【篇8】

  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利工程的建设也相应的逐渐增多。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化的工程,水利工程的施工周期普遍较长,并且并不仅局限在一个单位中,还涉及很多其他的部门与单位,这也为水利工程的施工带来了难度。基于此,就要求有关人员在水利工程施工的前期要做好组织工作,并且要充分的利用现今的科学技术对工程进行优化,使得各类资源能够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得到优化配置,已达到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缩短工期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1、水利工程及其施工组织设计的特点

  与其他的工程施工不同,水利工程施工具有其独有的特点。首先,水利工程的施工环境大都是在大小河流上进行施工,这就意味着施工环境相比于其他工程更加复杂,在河流上游进行的水利工程设计直接关系着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对水利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确保质量尤为重要。其次,河流往往流经多个区域,这就导致了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对多个区域的经济利益造成影响,这也为水利工程的设计建造带来了难度。再次,因为水利工程大多修建在野外,交通不便和人烟稀少就是比较常见的问题,这就要求施工团队在进行施工前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要先修建一些例如公路等等的基础设施,这就要求施工团队要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才能保证工作的平稳有效的开展。为兴建水利工程打下牢固的基础。最后,因为水利工程是一项非常复杂与严谨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并不仅仅依靠一个部门,而是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单位进行联合作业,这就导致施工现场有大量的人员进行作业,这样施工现场就容易引起混乱和对施工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这就对有关部门提出了要求,要对现场的人员进行合理的规划,使得现场的资源和人力能够得到优化配置,并提高效率,以确保施工井然有序的进行。

  2、水利工程组织设计的分类

  2.1按招投标前后进行分类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在投标之前的设计叫作标前设计,在投标之后的设计叫作标后设计。标前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中标与签约,在投标书编制之前管理者为了能够拿到工程中标而进行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在中标后,特别是签约后,企业就要在项目开工之前进行施工设计,以确保工程在一开始的准备到最后的验收都能够保持比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能够应对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确保工程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

  2.2按照工程的对象进行分类

  按照工程的对象进行分类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就可以划分为施工组织的总设计、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分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三部分。施工组织总设计就是指对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项目,包括对整个项目的基本情况,在施工中要进行的各项安排以及对施工方案的进程安排等整个项目需要的各类物资需求资金需求等的供应进行设计。单位工程施工设计相比于施工组织总设计来说更加关注的是单位工程,针对单位工程的大概情况、单位工程施工的方案以及单位工程的具体进度进行相应的安排和提供技术保障。分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针对的是在施工中采用的新技术和新材料。还关注施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针对薄弱环节进行特别的施工设计。

  3、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重点内容

  3.1施工方案选择

  在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方案的选择关乎着整个工程是否能够平稳运行。在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的考虑在技术上是否有可行性,同时还应该兼顾到经济性。进行施工方案的选择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施工工艺及顺序,确保可以连续不间断的进行工程施工,并且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工程。保证低成本、高质量并且可以顺利的通过验收。

  3.2对施工进度进行规划

  施工進度计划就是指从施工准备工作开始到最后的验收为止的整个施工期之内,所有的工程项目组成的枢纽布置中的.每个单项工施工程序和施工速度之间的关系。在进行编订施工进度计划后就要进行落实,并且要定期的对工程的进度进行查看,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当前的施工进度远落后于制定的施工进度,那么就要查明原因,然后根据原因制定计划来提高效率赶进度,如果进度无法追赶那么就要及时的调整施工进度规划,让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各项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缩短工期的目的。

  3.3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施工管理

  在现代的大型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科学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传统的依靠经验与手工计算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今的水利工程施工设计,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水利工程施工设计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瞬间计算出所需要的各类参数,并且能够实现各类网图的自动绘制与动态修改。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的、复杂的水利工程施工中,更能体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捷、高效以及费用低的优势,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设计时应该积极的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进行施工组织以及管理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在网络优化与调整工作方面。

  3.4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目的是为了验证设计在经济上是否合理,技术是否可以运行,并通过科学的手段方式来寻求最优的方案,以此来最大程度的提高经济效益和寻求节约的途径。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应该从三方面来进行,那就是质量、工期与成本。在质量能够达到优秀的前提下尽可能短短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最大程度的提高经济效益。在施工组织设计完成后,仍需对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以此来对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多方案进行优选。

  4、结论

  在多年的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实践表明,在水利工程施工当中要非常重视对施工进行组织设计,只有良好的施工组织设计才能确保水利建设工程的行之有效的开展,并解决在工程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在保障水利工程质量的基础上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保障水利工程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的完成。如果不重视施工组织设计,那么就会给工程带来很多的问题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施工前的施工组织设计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黄立岩.关于如何做好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几点思考[J].水能经济,2015(10):92.

  [2]王红民.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5(11):106-107.

  [3]王军.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5(9):85.

  [4]程奕萱.主成分分析在评定水利工程施工组织方案中的应用[J].治淮,2016(7):18-19.

  [5]刘梦奇.浅议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4).

  [6]蒋鹏.试析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总平面布置[J].中国科技投资.2016(36).

论文设计方案【篇9】

  当前的房地产市场面临巨大挑战,其根本原因之一,房地产开发企业没有利用大数据这一有力工具,开发出来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一、制约房地产产品开发的决定性影响因素

  通过对全球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国家、地区的大数据分析,本文发现了制约房地产产品开发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归纳如下:

  (一)基本居住单元性质的界定

  现在的我国的各大房地产开发企业,其房地产产品无非就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刚需型,其面积多数位于90平方米以下;改善型,其面积多数位于90-140平方米;高端型,其面积多数位于140平方米以上。其中全部的刚需、改善以及大部分的高端都是集团式住宅。纵观全世界,基本居住单元都是独立性以及半独立性的产品。而在我国现阶段,独立性以及半独立性的产品仅仅限于少数高端产品,此种与国际潮流逆向而行的做法有待于商榷。

  (二)独立性以及半独立性的产品缺乏创新

  不论是独立性的独栋或双拼以及半独立性的联排,我国的各大房地产开发企业都是照搬照抄发达国家的做法,设计的户型千篇一律,而且统统定位于高端。同时,盲目跟随国际潮流,比如日本、美国的独立性以及半独立性的产品基本不设电梯,我国现阶段尤其是四层以下的产品电梯设计也很少。另一方面,日本、美国住宅基本是为两代人设计的,我国当前独立性以及半独立性的产品,同样也没有考虑到多代同堂的民俗习惯,没有照顾老年需求。

  (三)绿色建筑推广正在逐步推进

  我国有比较好的绿色建筑尝试,例如屋顶绿化、墙面绿化等,但是有待于推广。绿色建筑不仅在于节能减排、环境友好,更进一步的是要在居住空间上取得良好的平衡,也就是人均的居住空间要科学。相比日本的小面积、低举架、无室内车库的小住宅;以及美国大面积、高举架、双车库的大型住宅,欧洲住宅重视垂直空间的利用,相比日本、美国的以完全独立住宅为主的.消费习惯,欧洲更有特色的是联排住宅。我国似乎更应该借鉴欧洲的独立性以及半独立性的产品设计方案并有所创新。

  二、产品设计方案特点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一个联排、双拼皆宜的独立性以及半独立性的产品设计方案,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总建筑面积以及适宜居住人数

  单位建筑的开间为4.8米、总进深10米,总高度10米共4层。其中底层层高低于2.2米,顶层净高低于2.1米,按照现行规定,单位住宅建筑面积小于144平方米。普遍适合3-8人的核心家庭居住。其中,第一层作为车库或工作间,也可以对外营业;第二层是公共使用空间,包括客厅、餐厅以及厨房;第三层以及第四层设计为卧室、家庭室或书房,每层可以设1-2个卫生间、2-4个独立房间,顶层为可上人的屋顶,覆盖土壤进行绿化,并且户户相连。

  (二)垂直交通的创新

  设计从底层到第四层的垂直电梯,以及分段的步行梯:1-2层为双人楼梯、2层到屋顶层为单人楼梯。其中分段步行梯解决了公共交通与个人交通不同需求的矛盾,同时垂直电梯解决了婴幼儿、失能成年人以及老年人的需求。

  (三)屋顶以及墙面绿化

  小区地面全部硬化,绿化以墙面与屋顶为主,其中墙面绿化以北侧为主。南侧设计为大型采光窗。(其中一楼为车库卷帘门或门市)以联排楼间距10米测算,绿化面积可以接近100%.两栋建筑之间设计三排单行车道,两侧均可以停车。每户拥有至少两个室内车位(紧凑停车3辆)以及两个室外车位,可以停靠4-5台家用车辆。同时具有比较好的容积率,计算屋顶绿化之后可以达到2.

  (四)重视老年需求

  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在不断延长,有望达到或者超过日本80岁的平均水平。考虑到我国的民俗习惯,居家养老会蔚然成风,从退休到终年有将近20年的老年居住时间,可以占到住宅使用寿命的三分之一。我国早已出台了各级老年住宅规范,但是真正落实的不是很多。本方案从居室、走廊、电梯、卫生间全面采用老年住宅标准,切实发挥老年住宅的竞争优势。

  (五)做到了一宅多用

  第一第二层可以打通,同样第三第四层也可以打通;相邻住宅可以合并。这样的社区至少可以实现以下功能:普通居住社区、高端居住社区、养老社区、创意社区、商贸社区、家庭作坊社区。本社区可以在城市中心的可利用土地插花建设,也可以在新城区成片建设,甚至可以在远郊开发。

  (六)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住宅小区

  日本的小住宅,以及美国的大型住宅,欧洲住宅重视垂直空间的联排住宅均具有特色。我国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已经成为历史文物、保护对象。本文设计的屋顶相连、前后硬化地面相通的新型邻里社区,可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居住文明。

  参考文献:

  [1]城市环境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论文设计方案【篇10】

  1、工程概况

  平寨电站位于贵州省六枝特区境内。装机2台,总容量14.96万kW,单机容量7.48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34070万kW·h,年平均利用小时数2505h。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是以灌溉和城市供水为主,兼顾发电、县城及乡镇供水、人畜饮水,并为改善区域水环境创造条件的综合利用水枢纽工程。

  2、接入电力系统

  根据《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接入系统设计》的相关规定,黔中水利枢纽电站与渠首电站产生的电能主要输送至六盘水电网,为实现电能高效、安全输送,节约成本,充分考虑电站装机规模及单机容量,并结合电站起到的主要作用,为对电站的主接线进行进一步简化,便于布置,节省成本,电站决定选用交流一级电压接入系统,遵循“就近上网与就近供电”的基本原则。根据电站的装机规模、保证出力以及利用时间,电站需要以110kV的电网和梭嘎变电站母线进行接入,110kV出线两回,都和变电站进行接入,所用导线的型号为LGJ-300mm2,输电距离约为15km。

  3、电气主接线

  3.1、发电机与变压器组合方式

  平寨电站共装机2台,发电机与变压器组合方式为:选用发电机-变压器组单元接线。这种接线方式十分灵活,便于后期维护和管理。

  3.2、110kV侧接线方式

  电站的升压侧选用桥形接线,110kV出线两回,都和变电站进行接入。

  3.3、厂用电接线方案

  本电站对于厂用电的可靠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供电范围相对较大,除了要向动力、照明以及公用供电,还要为坝区负荷提供足够的用电。为确保供电质量和效果,设计过程中考虑设置3处厂用电源,10kV的厂用电系统分别设置三个母线。其中,母线I电源和1号发电机相连,母线II电源和2号发电机相连,除此之外,由于在开关柜当中设置了断路器,借助主变由系统进行到送,这也是获取备用电源的有效方式。厂用电使用10//0.4KV一级电压配电。厂区厂用变压器选用2台环氧树脂绝缘干式变压器,容量为1000kVA。厂用电的400v共分成两段母线,即为I段和II段。供电方式选用混合供电。每台机组的自用电和母线相连。厂用电的高压侧电压进线无需设置联络断路器,借助母线实现负荷供电。厂用负荷在母线上均匀分布,两段母线之间需要设置相应的母联断路器,但在正常的运行状态下,它是完全断开的。如果有一台变压器因为故障而断开,则母线的联络断路器会自动进行投入,从而及时承担厂区的负荷。坝区和进水口距离厂房500m以上,坝区的变电站主要使用双电源进行供电,从母线直接引接,坝区位置共设置两台干式变压器,其容量保持在630kVA左右,将其作为主要电源。另外,还要将柴油发电机当作厂区备用电源。

  4、照明系统

  厂中的工作照明电源主要引接低压配电,事故照明电源引接厂用电与直流系统。正常状态下,事故照明电源主要引接低压厂用。如果厂用电源失去供电能力,则事故照明会自行切换至直流系统,厂内重点照明场所的照度要求如表1所示。坝区的照明电源和变电所引接,照明与动力实施混合供电,如果启闭室出现事故会自动开启应急照明,有效维持时间为0.5h。

  表1厂内重点照明场所的照度要求

  5、过电压保护与接地

  (1)直击雷保护。本电站主厂房和副厂房的屋顶都安装了避雷带,将其作为直击雷的有效保护措施。出线平台位置,由于线路架设了避雷设施,所以互感器与阻波器均可得到有效的保护。

  (2)过电压保护。110kV出线侧和母线都设置避雷器,输电线路同样需要架设避雷设施。发电机的断路器两侧需要设置带有间隙的避雷器,这样可以大幅降低对发电机造成的影响与威胁。电站的主变中性点使用隔离开关进行接地,结合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中性点既可以进行接地也可以不进行接地。为预防雷电造成的危害,主变之间的'中性点需设置避雷设施。

  6、电气设备布置

  6.1、发电机电压电气设备布置

  发电机主引出线位于第二象限+Y45C,引出线高程为1190.45m。发电机中性线位于第三象限-Y45C,引出线高程为1190.45m。

  6.2、主厂房

  电站的厂房为典型的坝后形式,电站厂房共装机2台,每段机组的长度为10.5m,安装场的长度为18.74m,主厂房的总体长度为54.66m。在发电机的上游位置,每个机组都要布置一定数量的机旁屏,设计数量为13块,励磁屏4块,LCU(Lo-calControlUnit)屏3块,保护屏1块,测温屏1块,仪表屏1块,还包括振摆度装置与调速器油压装置。

  6.3、副厂房

  主厂房的上游为副厂房,一共分成6层进行布置。为提供便利,副厂房中需要安置一台电梯,其电气设备布置为:

  ①首层高程约1187m,主要为低压配电室,需要布置的电气设备包括:厂用变压器、开关柜、发电机母线和励磁变;

  ②次层高程约1192m,主要为开关柜室,需要布置的电气设备包括高压开关室;

  ③三层高程约1198m,主要为电工实验室、资料保存室与主要电缆通道;

  ④四层高程约1204m,主要为主变层,和安装间的高程相等,设有主变两台。隔离开关、避雷设施等设置在主变右端。低压端子和共箱封闭和母线相连;

  ⑤五层高程约1214m,主要为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电缆层;

  ⑥末层高程约1217m,主要为GIS层,共设成套设备与中控室。

  110kV配电设备选用全封闭组合电器,共有7个间隔和2进2出的母线。其下层是电缆层,再下层是主变室。所有间隔汇控柜对应布置在每个间隔的下游侧。110kV的出线场处在GIS层屋顶,高程约1228m,共设置两回出线设备,配备相应的互感器与避雷装置。

  6.4、坝区布置

  坝区上的配电房长度为19.32m,宽度为8.48m,设有低压馈电屏、LCU等装置,坝区变压器和柴油发电机组等,各闸门电控设备布置于启闭机室。

  7、结束语

  平寨电站规模宏大,结构较为复杂,电站的电气一次设计满足相关规程的实际要求,同时根据自身的实际特点,按照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从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施工便利等角度入手对电气设备选型与布置实施深入分析。电站所选的电气设备不仅技术先进、经济性好,而且方便后续维护,布置方式合理,可为电站的稳定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论文设计方案【篇11】

  摘要:我国经济的腾飞,促进了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在整个电力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电力系统配网工程的建设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原因就在于配网工程系统的作用是保证电力工程的平稳运转,进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本文就10kv电力系统配网工程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为促进我国的电力事业的发展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10kv电力系统配网工程;设计方案;研究

  一、10kV电力系统配网工程系统的设计管理建设

  10kV电力系统配网工程系统时,首先要对相应工程的设计环境进行管理。设计环境的管理的内容基本上是在电力系统配网工程的施工图纸设计和工程初步设计这个两方面来入手,但对10kV电力系统配网工程的施工的管理则是通过施工的进度要求来决定的。同一般的电力系统建设工程不同的是,10kV电力系统配电工程的施工地点不会发生改变,工程整体呈条状,施工环境较为复杂。因此在进行10kV电力系统配网工程的管理概述的编制过程中,要充分的对施工现场进行调研,了解并且熟悉施工地点的气候特点、降水和水文情况,严格要求施工工程图纸设计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相吻合,在掌握现场真实数据的情况下合理的编排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中可能并且经常出现问题的地方,提前制定好应对预案,有备无患。如果做不到对设计环境的严格控制,就会严重的影响10kV电力系统配电工程的工程质量,进而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对工程进行设计管理的另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制定严格的全面监督制度来督促设计图纸和相关工程设计文件的落实,并且通过监督制度来定期的对设计图纸和相关设计方案进行审核,对工程设计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的修改或者添加设计方面的.解决方案,以此来保障工程整体的质量。

  二、10kV电力系统配网工程系统设计与落实途径

  (一)加强建设管理系统设计思想的研究建设

  10kV电力系统配电工程中,管理系统的建设非常重要。必须要对用户的基本信息、电力设备故障处理信息以及电力设备运转情况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对信息的有效管理,来满足用户的需求。实现管理系统的科学合理的建设,必须要加强对相关管理软件的开发研究力度,好的管理软件会大大提升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同时保证电力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对于系统模块和管理系统后台运行方面上,建议采用JAVA编程语言来进行相关程序编写工作,原因是该语言的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可以满足不同设备与管理系统的链接要求。最后,在实际假设中还要不断总结其他电网管理方面的优秀经验,切实的提升自身的配电工程系统的工作效率。

  (二)做好用户基本信息的管理工作建设

  10kV电力系统配网工程系统过程中,需要对用户的基本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划分不同类别用户的使用系统权限,对系统用户和普通用户进行区分和科学有效的管理。对于系统用户的权限划分上,可以赋予系统用户根据管理的请况进行添加或减少用户数量的权限,同时还必须担负起对管理系统相应的维护责任;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只能进行一些基本数据的查询,对于管理系统中出现的问题,普通用户可以向系统后台提出自己解决建议,帮助系统进行完善,同时提升服务体验。

  (三)系统数据库设计的分析

  在10kV电力系统配网工程系统的组建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数据库的建设和使用。可以根据不同的设备的相关特点进行分类登记,并且要及时的对数据库里的数据进行更新,添加有用的信息同时删除无效的信息,方便系统进行数据管理,提升电力配网工程的工程效率。同时还要建立相关的电力配网工程系统的安全设计,保证数据库用户身份的安全性,并且对数据库的作用进行全面整合,是系统在运转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

  三、10kV电力系统配网工程系统的施工管理

  (一)施工准备阶段管理

  为了保证10kV电力系统配网工程的质量,就必须在工程施工开始前做好精细的准备工作。施工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对建设材料、施工人员以及施工设备的管理控制,采购中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合格,并且对施工设备及时的进行检查和养护是确保施工过程物料安全的主要途径。特别强调,对于施工人员的管理是工程整体施工主要内容,因为人力资源不仅是工程准备阶段主要工作的一部分,也是整个工程项目的执行者,是建设10kV电力系统配网工程的核心基础,所以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期间的工作态度成为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施工准备阶段就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培养,组织施工人员对关键技术进行培训,提升相应的施工技巧。管理人员要制定好完善的监督制度,对整个工程施工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从另一个角度保证施工质量的精度。此外,管理人员还要对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归纳,提前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发现问题尽早解决,减少工程的损失。

  (二)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

  工程施工阶段是建设10kV电力系统配网工程的关键一步,强调工程的施工安全质量才能保证整体电力系统工程运行的稳定和可靠。首先,在施工阶段需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管理制度,通过这个制度体系保证施工工作的有序高效的进行,使施工工作不仅满足工程进度的要求还要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其次,强化对施工工程中得到质量管理,对一些施工过程中易出现问题,形成有针对的解决方案,强化管理人员的检查工作,重点检查容易产生隐患的施工部件,早发现早解决,形成应急预案来应对突发情况,从而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最后,强化工程质量控制和精度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施工规范要求制定施工关键点质量控制表,通过质量控制表来严格把控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并且这些数据还会在施工的验收阶段作为参考,在施工完成进行自检合格后,需要将这些检测数据的书面文件交给工程项目质量管理部门进行复核,进一步的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

  四、10kV电力系统配网工程验收管理

  做好工程竣工检验工作是确保整体工程运行稳定可靠的基础,验收的主要工作就是对10kV电力系统配网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进行质量检验,在检验过程中要避免疏漏,防止隐患的产生,将工程的质量安全发放到第一位,决不允许将质量不合格的工程投入运行,否则将会对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损失。强调验收工作的准确性,从而保证电力系统整体的稳定可靠。

  五、结语

  我国经济的腾飞为电力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在电力事业的发展过程中,10kV电力系统配网工程系统的建设至关重要,保证110kV电力系统配网工程质量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着重大意义。所以电力企业需要在生产经营中加强对10kV电力系统配网工程系统的管理,确保其工程质量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能源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吴严堂.10kV电力配网工程系统设计研究[J].低碳世界,2016,(35):50-51.

  [2]龚芳通.10kV电力配网工程系统的设计剖析[J].科技传播,2016,(16):221-222.

  [3]宋超.10kV电力配网工程系统的设计[J].今日科苑,2014,(11):103.

  [4]林海艺.10kV配网电力工程的技术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J].科技展望,2014,(17):109.

  [5]李海鹰.10kV电力配网工程系统的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7):177-178.

论文设计方案【篇12】

  有关承德市区洪水预报设计方案论文

  承德市位于河北省洪涝灾害发生极为频繁的地区。近年来,暴雨洪水频发给承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流域内下垫面受水利工程、挖沙、河床下切等因素影响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我们对流域的水文气象特性和下垫面情况重新收集分析,基于中国洪水预报系统,建立新的洪水预报方案,以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度和延长有效预见期,为承德市区防洪调度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和服务。

   1.概况

  1.1水文气象和暴雨洪水

  承德市气候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

  因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团及副热带太平洋气团影响,各地区之间气候差异悬殊。年蒸发量坝上地区1200mm,中部1500mm,南部1800mm.多年平均降水量533.1mm,年内降水分布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

  承德地区暴雨洪水出现频率高,季节性强。7、8两个月是承德市的主汛期。承德为全省的多雨区,但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加之单点暴雨突出,导致境内洪涝灾害、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多发生在6~8月份,尤以7月下旬至8月上旬最为集中。其特点是陡涨陡落、历时短、灾害性大。

  1.2地理位置

  承德水文站位于承德市市区,东经117°56′,北纬40°58′,为迎风山区区域代表站,武烈河控制站,集水面积2460km2,其肩负着为承德市市区提供防洪决策的艰巨任务。

  1.3河流河网情况

  武烈河---滦河一级支流,发源于隆化县鹦鹉川娘娘庙分水岭,流经隆化县、承德县、双桥区,于承德市双桥区鹙窝汇入滦河,河长106.23km,平均坡度10.8%,流域面积2590.94km2.多年平均径流量2.2259亿m3,实测最大洪峰流量2580m3/s(1962年7月26日),调查最大洪峰流量4630m3/s(1938年)。

  河网密度0.17km/km2,流域形状系数0.224.河道纵坡4.8%,流域平均宽度24.4km.

   2.方案研究思路及模型应用

  承德水文站洪水预报方案采用中国洪水预报系统相关技术,根据流域上下游特性确定模型的输入、输出,在其基础上确定模型结构,进行模型率定、校核,增加模型方法、作业预报和方案管理等。中国洪水预报系统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河北雨洪模型、新安江三水源蓄满产流模型(SMS_3)、三水源滞后演算汇流模型(LAG_3)、马斯京根分段连续演算模型(MSK)。

  承德地处山区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带,径流的来源是降雨。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表明这类地区的降雨产流机制主要是先超渗后蓄满产流。基于中国洪水预报系统,经过多次率定实验表明,承德站洪水预报方案产流采用新安江三水源蓄满产流模型(SMS_3),汇流采用三水源滞后演算汇流模型(LAG_3)较为合适。

   3.洪水预报方案的构建

  3.1资料分析

  雨量站的选用:经雨量资料分析,承德水文站以上区间内有承德、荒地、坝底、七家、两家、韩麻营、小西山、三道沟门、三家、头沟、双峰寺11个站的雨量资料,资料系列均满足摘录要求。

  3.2预报方案构建

  承德水文站集水面积2460km2,建站以来最大流量为2580m3/s,承德站上游没有水文站控制,故而只考虑一个区域构建方案。

  经中国洪水预报系统多次对比、率定得出,预报方案区间输入采用蓄满产流模型(SMS_3)和滞后演算模型(LAG_3);雨量站控制权重采用泰森多边形法。方案计算时段为1小时,方案输出类型为水位流量。预报站码采用承德站的水情编码30102900,预见期选用2个小时,预热期30天。

   4.模型参数率定及检验

  方案参数率定采用1991、1992两年资料进行率定。率定方法采用单纯形法。场次洪水误差统计见表2-1.

   5.方案评定及应用效果

  由上述参数率定结果可知,洪水过程拟合效果较好,各参数符合该地区的洪水特性,场次洪水误差均小于20%,在允许范围内,根据确定性系数0.902评定该预报方案为乙级,可用于洪水预报作业。

  本方案研制成功后已经用于对承德站洪峰流量进行预报。但因今年未发生较大洪水,仅对几场较小洪水进行预报,精度较高。对于大洪水的预报效果还需进一步检验。

分享

热门关注

[荐]暑假汽车实践报告

暑假汽车实践报告

校园学雷锋活动倡议书汇总

校园学雷锋活动倡议书

适合男生发的唯美文案

男生唯美文案

朋友间早安问候短句子200句

朋友早安问候句子

商会邀请函

商会邀请函

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

小区设计方案

小区设计方案

改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

买设计方案精选

设计方案

接口设计方案实用

接口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