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精心推荐
工作总结ppt | 工作总结怎么写 | 工作总结开头 | 工作总结结尾 | 工作总结报告
以下“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相关主题内容,为小编收集并整理,撰写出色的文档需要持续的训练和修炼,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范文的重要作用。了解范文的撰写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我更好地发掘文章的潜质。一篇优秀的范文怎么样动笔呢?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篇1)
19122020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结情况汇报经验做法成效亮点去年,x市x村395名村民每人从村集体领取了1万余元分红,比往年提高了30多倍。这一切都归功于该村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民成为股东,多了一份财产性收入。
据悉,x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村集体拿到了村建公寓3年的租金855万元,一次性向村民发放了400万元红包。
2018年,x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目前已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完成成员资格界定、资产量化5218个村(组),完成选举建立“三会”5216个村(组),完成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5215个村(组),占比均为99.7%,在非整市推进市中排名全省第一,今年9月底前将基本完成这项改革。
一、摸清家底,共分同享本村有多少亩地?使用情况怎样?收益有多少?……这对很多村民来说是笔“糊涂账”,村民更不可能从中受益。而厘清这些,也成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清产核资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了清查核定各村集体资产,厘清资产归属、权属关系以便有效利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启动后,x村成立了5人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另外,8个生产小组分别由相关村民推选出4人参与清产核资。他们按照清查、登记、核实、公示、确认、建立台账等规定步骤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最终,该村确定集体资产增加640万元。由于程序公正,过程透明,对这一核资结果,全村没有一个人有异议。
摸清村集体家底,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2013年初,x以试点形式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5个专项小组,各小组明确职责。另外,印发相关指导文件,全面核查村集体森林等资源性资产、村办企业等经营性资产和用于公共服务的非经营性资产。
截至今年4月底,全市应实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5233个村(组),均已完成清产核资工作。通过对全市5233个村(组)开展清查,共有农用土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集体土地1771.82万亩;
清查核实资产总额171.33亿元,比原来账面数额增加48.76%,其中经营性资产总额35.7亿元,增加78.23%;
非经营性资产135.63亿元,增加42.56%。
二、确权到人,长久不变2018年底,x社区全面完成人口清查和清产核资,并通过“基本股+劳动股+计生股”等方式,为2485名村民配置股份。x拿到股权证后满脸笑容,“股份还能传给儿孙,不管人到了哪儿,按股分红永不变!”“确权到人、发证到户,户内共享、社内流转,长久不变、静态管理。”x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设于市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为了确保公平、公正,x采取“一统、二分、三确认”模式界定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其中,“一统”是对与本集体经济组织有密切关系的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进行全面统计;
“二分”就是对户籍人口、非户籍人口按照户籍、生产生活关系、人员身份等予以详细分类;
“三确认”就是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按照“有法依法、无法依规、无规依民”原则确认成员。
“资金变股金,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东。”坚持身份确认与股权量化、建章立制与设置机构、建立集体经济组织与壮大集体经济3个同步推进,全市相关村(组)集体资产从共同共有变为按份共有;
村民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其集体收益分配权和对集体经济活动的民主管理权利得到进一步落实。
三、登记赋码,“三农”受益近年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但由于不能注册登记、没有法人资格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一步发展。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将“蛋糕”做得更大,让村民收入更多,是此次改革的最终目标。
x村拿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有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后,成为法人,对外出租集体机器、厂房,年增收50余万元;
x村,去年7月获得了资质,10月就将村里大部分土地流转给一家公司发展种植养殖,一亩地给村民800元地租,村民在公司打工一个月还能挣3000元;
x合作社利用闲置资金,收购了1栋商务楼,资金变资产,年增收500多万元。
x市把分类推进搞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的重要抓手,总结出成立组织、制定方案、清产核资、资产量化、成员界定、股权配置、制订章程、设置机构、完善制度、登记赋码等“十步工作法”,编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文件汇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知识120问》《农村干部培训教材》4.3万册,举办相关培训班425期,并对各县(市、区)的改革工作建立定期报告、专项督查制度。
该市将组织开展完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十县百村”试点,探索开展承包地托管、宅基地盘活、机动地规模流转等。同时,围绕资源开发利用、统一提供服务、物业管理、混合经营、异地置业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进一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篇2)
一、对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调整落实执行情况
(一)调整后内设股室配置情况
《中共XX县委办公室、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XX县司法局机构编制的通知》(石办秘[20xx]39号)文件于20xx年3月28日下发到我局,标志我局机构改革事宜已基本结束。根据文件精神,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县司法局。县政府法制办公室的政府法制工作相关职责已划入县司法局。调整后,我局有9个内设机构分别是: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秘书股、办公室、普法与依法治理股、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股、公共法律服务管理股、法律援助中心、社会矫正管理局(社会矫正执法大队)、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股(合法性审查股)、行政复议与应诉股;我局局机关政法专项编制14名。设局长1名,副局长2名,政治处主任1名(副科级)。对于更名的的3个股室和新增加的2个股室工作人员已配备到位,并顺利开展工作。其中行政复议与应诉股人员还没有到位。
(二)标牌、印章及档案管理情况
调整后内设股室标牌已全部悬挂。新启用了“中共XX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中共XX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两枚印章。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县政府法制办相关档案已移交县司法局,由专人保管。
(二)人员安置情况
机构改革后,我局全局编制没有增加,人员没有增加,没有发生干部转隶后的工作安置、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情况。
(三)机构改革涉及财务资产调整的情况
机构改革后,我局没有发生资产清查、划转、移交、经费调整情况。
二、改革取得的成效
机构改革后,我局更加突出以民为本的工作理念,调整后的局机关干部结构更趋合理,局机关全体人员进一步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业务学习,能够按照机构改革任职和岗位调整部署,迅速进入角色抓好各项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强化学习,尽快进入角色。要将增强学习本领放在第一位,迅速适应岗位职责变动的需求,因此学习是当下最紧要的一项任务。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其次,要加强业务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把工作开展好。二是奋发有为,努力拼搏争先。进一步增强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将岗位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力争实现争先进位。三是严守规矩,保持清正廉洁。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县细则,落实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遵守纪律规定,着力锻造政治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司法行政干部队伍。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篇3)
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川办函[20xx]142号文件)和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改革工作要求,我局认真开展了新机构的组建工作。20xx年8月30日,在市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新组建的XX省达州市达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顺利完成了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机构改革工作。现将机构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一是召开了局党组、班子和职工大会,向全体干部职工传达了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二是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XX省市、县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机构改革方案》(川办函[20xx]142号)和《达州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机构改革实施方案》(达食药监发[20xx]1号)等一系列机构改革相关文件精神,让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三是为确保机构改革工作顺利进行,成立了机关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吕洪同志任组长,为第一责任人;裴荣庆、秦孝魁同志任副组长,为直接责任人;乐桂锋、何长茂、余正同志为成员,由办公室负责机构改革的日常工作。
二、任务明确,措施具体
一是积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机构改革工作。针对这次机构改革的重点是实现食品安全监督职能的转换,而这项职能需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履行,我局及时向县委、政府汇报了机构改革工作任务要求及进展情况,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8月30日,达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实现了新旧职能的转换。在成立大会上,市局党组、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相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肯定了我局过去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二是严格按照要求配备中部干部。为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建立能上能下用人机制,以适应食品药品监管新形势、新体制、新职能、新任务的需要,为建立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机关提供人员保障。按照川食药监发[20xx]25号文件精神,任命了局机关中层干部。三是编制职位说明书。为建立职责划分清晰、责任落实到位的岗位责任制。按照市局文件(达食药监发[20xx]1号)要求,编制了《XX省达州市达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公务员职位说明书》,明确了机关工作人员的岗位和职责。四是抓好机构改革与当前工作有机结合。为保障机构改革工作与监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真正做到思想不散、工作不断、秩序不乱、纪律不松,在抓好机关机构改革的同时,认真抓好了当前的各项工作,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重点:继续坚持“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在食品安全综合监督方面,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监测。在药品监管方面,开展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专项治理;继续开展药品专项整治行动;继续深入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加快推进药品分类管理,遏制不合理用药。
总之,新机构的组建,标志着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改革工作已顺利完成,但新职能有履行毕竟是新课题,我局将紧紧围绕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在市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切实承担起新的职能职责,为保障全县人民饮食、用药安全履好职、服好务,为实现达县“四大奋斗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篇4)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XX市承担了苏南地区乡镇机构改革的试点任务。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指导下,经过市镇两级党委、政府的精心组织,现已圆满完成全市乡镇机构改革任务。整个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平稳。各镇机关、事业单位职能配置合理、机构设置规范、编制和人员进一步精简,符合XX市实际的新一轮乡镇机构已正常入轨运行。回顾我市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其主要做法和成效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宣传发动,积极营造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良好氛围。
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势必涉及多方利益的调整,必须得到各个层面的理解和支持,必须转变人们的观念,营造一个良好氛围,使市镇两级机关、部门从领导到普通工作人员对改革形成共识,并积极参与改革。在接到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任务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改革前的宣传发动工作。首先,统一机关部门和乡镇领导的思想,市里每次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主要领导逢会必讲改革。同时,市级带头对市属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实施转企改制和人员身份置换,对市属社会事业领域事业单位实施分类改革,精简编制和人员,并通过报刊、电视、电台等媒体宣传改革的指导思想、目的和意义,宣传典型经验。对乡镇机构的改革,按照省的指导意见和领导讲话精神及早在市镇两级领导中宣传,使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得到统一。二是在机关干部和事业单位职工中宣传改革。通过到基层调研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一方面宣传上级有关改革的要求和文件精神,更重要的是听取基层干部职工对改革的意见建议,让他们参与到改革方案及有关政策文件的制定过程中,对他们提出的好的意见、建议充分采纳,并设身处地为他们的利益考虑,使他们的合法利益得到保障。三是利用行政区划调整的契机,尝试局部改革。近二年,我市的乡镇由24个合并调整为10个,对涉及行政区划调整的乡镇,在合并过程中,将精简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分流富余人员贯穿其中,实施局部改革。在完成区划调整后,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及时组织了乡镇中层岗位的全员竞争上岗,原有中层干部全体起立,按简章规定的条件自愿报名,通过笔试、面试和民主测评相结合的办法竞争上岗,择优录用。许多事业单位也采取了竞争上岗的办法产生单位正副职领导。这些举措在乡镇基层干部中产生了积极影响,改革的氛围逐渐在基层形成。四是动员发动,明确任务,营造改革的声势。在深入调研,反复听取意见,充分做好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及时召开全市乡镇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各镇党委书记、镇长、分管党委书记、组织委员,市级机关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参加会议,市长主持会议,在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就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作动员报告后,市委书记对实施好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进一步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深刻认识改革目标;二是要正确把握改革关键;三是要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四是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并要求全市各级一定要以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严谨缜密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圆满完成改革任务,为全省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探索经验,为推进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做出贡献。市里动员大会后,各镇及时召开党政联席会,传达市委、市政府改革动员大会精神,研究制订本镇改革方案,并及时召开了本镇机构改革动员大会,营造改革的声势和良好氛围。
(二)认真调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精心设置改革方案。
一是正确界定乡镇党委、政府和事业单位的职能。正确界定乡镇党委、政府和事业单位的职能,是实施乡镇机构改革的关键,为此,市委、市政府明确一名分管书记负责,并由编制、组织、发改、财政、人事等部门组成乡镇综合改革领导小组,重点调研镇级党委、政府的职能定位。围绕乡镇职能运行现状,认真梳理乡镇职能。综改领导小组分别召开了由各镇党委书记、镇长,有关部门负责人,镇分管领导和组织人事干部,事业单位负责人和职工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充分听取意见,认真分析目前乡镇和事业单位所履行的职能,然后逐条梳理,理清强化的、弱化的和需要转变的各项职能,然后逐一与各镇领导探讨,形成共识。同时,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在苏州市编办的组织下,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领组织、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的同志,赴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广东省东莞市学习考察,分别从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乡镇机构改革及职能定位中借鉴适合XX实际的经验,经过认真调研和梳理,逐步理清了适合经济发达地区乡镇的职能定位。简言之就是发展经济、管理社会、服务群众、维护稳定、致富百姓。详细地表述,就是乡镇党委、政府的职能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巩固基层政权,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突出经济发展职能,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着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集中精力抓经济,积极推进农村各项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健全社会管理职能,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重点加强小城镇及村(农民集中居住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环境治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保护自然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强化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加强劳动保护和监察,切实保障农(居)民合法权益,化解农村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强化公共服务职能,重点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推进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更多地为农民提供科学技术、市场信息、劳动就业等方面的服务,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围绕职能,科学合理设计切合XX实际的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机构方案。机构是职能的载体,在梳理明确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职能的同时,围绕职能的有效履行,设计切合实际的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机构方案是机构改革成败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通过走访乡镇,召开乡镇机关领导、事业单位负责人座谈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乡镇进行解剖等形式,对各镇原来设置的13个综合(专业)办公室(所)和10个事业单位进行认真的职能分析和梳理,本着严格精简的原则,将职能相近的机构和单位进行合并,职能强化的予以加强,职能弱化或丧失的予以撤并,形成初步方案。几经征求意见并多次向省编办、苏州市编办汇报、沟通和争取,最终形成了乡镇机关设立5个综合办公室和2个所,镇管事业单位除上划条线1个外,其他归并成7个的机构设计方案,即各镇机关设置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牌子)、村镇建设管理和环境保护办公室、民政和劳动保障办公室、教卫文体办公室(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财政所和司法所(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事业单位设置经济服务中心(挂招商中心、统计室牌子)、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劳动保障事务所、建设管理服务所、计划生育服务站、文化站(党校与其合署)、公共卫生和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从机构改革实施的情况看,上述机构设置方案既严格执行了省委、省政府精简机构的要求,同时也基本满足苏南地区乡镇规模大,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高,社会事务工作量大对机构设置的要求。
(三)公推直选,配强配优乡镇党委班子,为乡镇机构改革的推进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要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任务,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保障工作十分重要。XX市既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苏南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市,同时,又是省委组织部确定的苏南地区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的试点市。为确保乡镇机构改革的稳妥、顺利推进,我市从步骤上先进行公推直选乡镇党委班子,然后由公推直选产生的新的党委班子来实施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公推直选工作从xx9月21日全市动员发动,然后选择试点、完善方案、全面推进,历时三个月至xx12月中旬,10个镇的新一届党委班子全部选举产生。党委班子的领导职数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标准执行。乡镇党委换届实行公推直选的办法,使我市加快形成了民主开放、竞争择优的干部选任工作新机制,在报名、推荐、考察、提名、选举等环节上坚持阳光运作,始终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党员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选举产生的新一届党委班子充分体现了民意。因此,班子成员不仅配强配优,而且更具有代表性,这为接下来实施乡镇机构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实践证明,各镇在实施改革过程中由于党委一班人的齐心协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使整个改革工作既积极又稳妥地全面推进,直至圆满完成。
(四)加强指导服务,统一规范各镇的机构改革。
xx年12月2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会议之后,职能部门及时跟进,抓关键环节,具体指导改革。一抓三定工作的部署。编制部门及时召开了由各镇党务书记和组织委员参加的乡镇机构改革三定工作会议,具体部署乡镇机构改革的三定工作。会上,对三定方案的规范格式、规范用语、规范申报程序等具体业务进行了明确,并下发了三定方案样本。同时,对机构改革组织实施过程中的职位分类、人员配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及人员分流,有关单位的合并、划转及人员交接等问题进行具体指导。二抓改革业务培训。编办、人事局举办培训班,对各镇组织委员、人事干部进行机构改革的业务培训。三抓督促指导。编制、人事部门组成二个指导组,到各镇抓落实,及时了解各镇机构改革的进度和改革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督促各镇抓紧实施改革。对于各镇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现场办公,当场答复,不能当场解决的,向改革领导小组汇报,及时研究后答复。针对一些共性问题,市委办、市政府办及编办召集党务书记开座谈会,听取意见,统一口径,统一操作办法,并推广改革工作搞得好的乡镇的经验。四抓三定方案的审核及沟通。市编办对各镇上报的机构改革三定方案进行认真审核,尤其是对各镇提出的机关岗位设置方案及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方案进行认真的汇总分析和调整,在不突破总编制的前提下,对职能强化的综合办公室及事业单位适当增加岗位和编制,对职能弱化的减少岗位设置及人员编制,对各综合办公室(所)的主要职责和主要岗位设置,各事业单位的编制核定及经费形式提出了建议方案,与各镇磋商并协商一致后,形成各镇三定方案的送审报告,上报改革领导小组审核,并报市委、市政府审批。
(五)有情操作,机构改革工作稳妥有序。
作为苏南地区乡镇机构改革的试点市,我市在实施改革过程中,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意图,市委、市政府对于完成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精简任务十分坚决,机关行政编制严格按照省规定的10%的比例精简,共减少编制115名,财政所事业编制减少13名,镇管事业单位编制在xx年机构改革前核定的基数上精简44%,编制减少1191名。因此,完成编制精简任务要毫不动摇,决不留情。但在实施人员分流过程中,做到了耐心细致,有情操作。对于镇机关公务员的分流延用近年实行的离岗退养政策,即到xx年底前男年满57周岁、女年满52周岁的提前离岗退养,本人申请要求提前退休或辞职的,按照公务员制度的相关法规办理。对于事业单位,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专门下发了《关于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的意见》,为乡镇事业单位富余人员的分流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政策,同时,针对乡镇以往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空缺较多,各镇或多或少地使用编外人员,乡镇合并后,编外人员没有及时清理,全市各镇编外人员总数超过700多人的实际,为切实减轻财政负担,规范管理,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利用这次乡镇机构改革的有利契机,规范编外用工行为,下大力清退编外人员。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制订了《关于加强镇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的意见》,规定各镇编外人员使用人数最多不得超过乡镇总编制的10%~15%,现有编外用工超过这个比例的必须严格清退,以后不得擅自使用编外用工。在清理编外用工过程中,采取了几个一点的办法进行分流。一是到达一定年龄的切掉一点;二是在实施强基工程中利用村委会、居委会换届,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年轻人员推荐下派一点;三是动员编外人员自谋职业分流一点;四是从企业借用的退还一点;五是镇里按严格控制的原则,拿出一定的临时岗位通过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竞争择优留用一点,剩下的则全部清退,并按《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对他们进行经济补偿。在实施编内人员分流和编外人员清理过程中,各镇党委、政府分别召开动员大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同时,对每个人员的情况全面了解掌握,逐个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清退的编外人员通过职业介绍所帮助他们在企业重新就业。总的原则是机关、事业单位要严格按规定精简,但精简分流的人员,编制内的保证其基本生活待遇,编外人员确保提供就业机会。由于各镇重视改革过程中的思想工作,并实实在在地为分流人员提供出路,做到改革无情,操作有情,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顺利、稳妥、有序推进,到现在无一起上访事件。
二、主要成效
(一)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进一步找准,基层政权建设得到加强。
通过这次乡镇机构改革,找准了适合苏南经济发达地区乡镇的职能定位,所规范的乡镇机关职能,体现了发达地区乡镇党委政府所要做的工作。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政府职能的差别在于有人没事干和有事没人干。XX市的乡镇是有许多事没人干或力量不足,该加强的职能没有到位,例如: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如何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工业化过程中如何强化环境的保护和安全生产的监督,推进城市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如何加强规划管理和建设管理,如何建设文明社会,如何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流动人口急剧增多的情况下如何加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如何解决好适龄儿童的入学,办好义务教育,如何扩大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所有这些发达地区乡镇政府所面临的新的职能,在机构改革三定方案中充分体现出来。可以说,通过改革,XX各乡镇的职能定位更准确,该强化的职能得到了充分加强,机构人员编制都得到了有效保障,这对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民主开放、竞争择优的干部管理机制加快形成。
作为这次乡镇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时三个月的乡镇党委换届的公推直选工作把党的干部政策亮给群众,把干部的任职标准和条件交给群众,把对干部的评判权和选举权下放给群众,在比较中鉴别,在竞争中甄选,党委班子及书记的产生更直接地体现了群众的意愿。同时,公推直选既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党员干部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扩大了选人用人的视野和渠道,也从机制上促使选出的乡镇领导干部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XX市公推直选乡镇党委班子工作的顺利完成,为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建立民主开放、竞争择优的干部选任机制开了先河,其意义深远。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和组织、编制、人事部门加强制度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了机关干部竞争上岗制,机关和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的公开招聘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全员聘用制以及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制度,一种民主的、透明的、公开公正的、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已经形成并入轨运行。
(三)科学设置了机构,减少了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有效减轻了财政负担。
通过这次改革,各镇内设机构从13个减少到7个,精简了46%;各镇事业单位由10个减少为7个(另有1个划归条线管理),精简20%;乡镇行政编制总数从1148名减少到1033名,精简了10%;乡镇事业编制总数(含畜牧兽医站,不含水利管理服务站、国土资源所编制)从xx年机构改革前核定的2680名减少到1489名,精简了44%。乡镇领导职数由原来的148名减少到现在的112名,全市减少领导职数36名,与xx年机构改革前的24个镇386名领导职数比,减少了274名。新设立的五办二所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XX的实际设置的,能有效地发挥其职能作用,促进镇机关的协调运转,综合办公室不作为一个中间层次,办公室主任明确由分管领导兼任,减少了管理层次和环节,实现了乡镇行政管理的扁平化,必将对提高机关的工作效率起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这次机构改革,全市还分流机关公务员28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07名,为以后财政负担的有效减轻打下了基础。目前,全市各镇机关、事业单位均有空编,为下一步调优机关、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留有较大的空间。
我市的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虽然已顺利完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领导职数的精简、领导的交叉任职等许多方面的问题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改革后的乡镇行政体系在入轨运转后,还需检验和进一步的提高,乡镇的综合配套改革任重道远,我们将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求索,不断完善。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篇5)
党政机构改革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党政机构改革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各级党政机构相继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下面将就党政机构改革工作进行总结。
一、改革目标
党政机构改革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实现党和政府工作的有机衔接,大力推进中心工作,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具体包括:
1. 改革政体制,建立更加科学、高效、顺畅的决策机制;
2. 优化行政机构,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3. 推进领导班子的建设,夯实基层组织建设;
4. 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时期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二、改革举措
为了实现上述改革目标,各级党政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 合并机构,减少行政层级,优化机构设置,推行职能转变;
2. 引进市场化、专业化人才,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3. 推行领导干部轮岗制度,提高干部素质和工作经验;
4. 强化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内部协作和外部联动。
三、改革成效
各级党政机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
1. 改革机制方面,有效地提高了政府决策层面的效率和科学性,促进了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速度和质量。
2. 改革机构方面,优化了行政体系,保证了行政机构关注市场和企业需求的效率和响应能力。
3. 领导干部方面,落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了一支优秀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为实现国家战略提供保障。
4. 服务能力方面,建立了一支服务意识强、执行能力高的行政服务队伍,更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四、存在问题
虽然党政机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 某些行政机构体制改革未能完全实现职能转移,导致职责重叠、工作不均衡。
2. 在人才引进和干部轮岗制度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善。
3. 沟通协调机制尚需进一步加强,以实现各级机构之间的协同配合。
五、展望未来
未来,党政机构改革仍然需要不断努力。具体包括:
1. 深入推进政府机构职能转移和职责落实,进一步优化机构设置和约束制度;
2. 进一步优化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促进人才引进和固化,实现领导班子的组织和工作稳定;
3. 继续加强内部沟通协调,增强工作合力,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改革发展成果提供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党政机构改革是历经长期实践和探索的结果。它的成功实现,不仅有助于优化行政体系和提升行政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全面发展与长治久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努力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篇6)
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事局的全力支持帮助下,经过全街道上下紧张有序的工作,已圆满地完成了机构改革任务。下面,将街道机构改革工作总结以下:
一、基本情况
自县委、县政府下发了《XX县镇街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后,我街道严格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关机构改革,并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多次召开会议,进行认真反复的研究,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多征求意见,反复协商,结合我街道实际,拟定了机构改革方案。方案经批准后,我街道迅速进入角色,全面开展机构改革工作,全部程序公开透明,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XX街道现有在编在职干部95人,其中行政编制32人,事业编制63人。根据上级要求,设置行政岗位50人,事业岗位45人。事业编制超编18人。
二、主要做法
街道机构改革内容多,涉及面广,任务重,时间紧,为了使改革工作与各项日常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统一部署,改革领导小组精心安排,认真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各项改革工作,主要有三个方面特点:
(一)切实加强领导,制定完善的方案,是搞好改革的关键。机构改革,是关系到全街道发展和稳定的一件大事,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因此在改革过程中,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自始至终把改革作头等大事来抓,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党工委副书记为副组长,班子其他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确保机关稳定和改革中各项工作顺利推进。领导小组成立后,就对改革的有关政策和办法及街道机关人员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反复斟酌,按照上级规定,结合机关的实际情况,制定成熟的改革方案,对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调整、定岗方法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为改革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做到随时研究,及时决策,增强了工作的预见性和指导性。在街道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改革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每个阶段、每个步骤、每个环节都紧紧围绕改革方案,并安排得紧凑而又稳妥,保证了改革按党工委的部署实施。
(二)充分宣传发动,做好思想工作,是搞好改革的基础。机构变化,人员缩编,进退去留,都牵涉到干部职工切身利益。我们以稳定人心,保证机构改革顺利推行为出发点,及时开展了疏通思想,释疑解惑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进行战前动员。召开了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就机构改革的重大意义、遵循的方针原则、实施方案步骤进行了传达,引导大家认真对待改革,使大家提高了认识,端正了态度,统一了思想。二是深入调查摸底。对全体机关工作人员按类别进行深入调查了解,特别是对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进行了摸底分析,并采取交流谈心等形式,打消同志们的思想顾虑,引导大家以大局为重,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改革。三是做好思想工作。通过大小会议,对大家讲清了组织上进行机构改革的原则,避免了大的思想波动,绝大多数干部职工表现出了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讲风格的高尚情操。
(三)优化结构组合,转变政府职能,是搞好改革的目的。改进领导方法,创新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和工作效率是改革的要求。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结合实际,我街道机构改革将党政工作机构设置为5个办公室(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村镇规划建设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事业机构设置为6个办公室(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财政经管统计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所、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所、文化体育广播站)。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了机关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关系、职责范围和权限。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们顺利完成了机构改革工作。目前,街道干部群众人心安定,社会局势持续稳定,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此次街道机构改革,按照改革、发展、稳定的要求,经过全体机关干部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精简了机关机构和人员编制。在这次机关机构改革中,我街道按照精简、统下,效能的原则,科学合理的设置上报机关机构和人员编制,并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下达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数。通过机构改革,我街道变得更加精干高效。
(二)优化了机关干部队伍结构。在改革中,我们按照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在机构改革中明确了人员定岗办法,对中层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的要求进行了具体地说明,使机关干部的文化层次得到了提高,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调整。
(三)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改革动员大会之初,广大机关干部不仅积极响应党工委、办事处的号召,拥护、支持和参与改革,而且从党工委、办事处的决心中认识到了这次改革是真改而不是假改,许多同志产生了危机感,激发了改革和竞争意识,工作作风发生明显转变,机关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工作效率都有明显的改观,各部门工作井井有条,保证了改革中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我们这次街道机构改革成功的前提。街道机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在实际进行中,街道谁给我高度重视,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准确把握改革进展情况,切实地抓好总体部署和组织实施,保证了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同时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落实任务分工,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工作推动机制,有力地促进了改革任务和配套政策的落实。实践证明,只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指导,搞好协调配合,才能确保改革有序稳步推进。
(二)群众拥护是我们这次街道机构改革成功的基础。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取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群众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到改革中来。在这次机构改革工作中,由于我们宣传发动、思想解释等工作做得扎实有效,机关干部,对改革的重大意义认识得比较到位,政策理解得比较透彻,思想观念转变得比彻底,因此都能够坦然面对、积极参与改革。
(三)职能转变是我们这次街道机构改革成功的关键。目前我们的基本职能定位为: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强调加强三个方面:一是贯彻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重点为产业发展经济创造环境,维护市场秩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重点解决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严格落实上级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环境保护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三是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重点强化社会管理职能,推动村民自治,实施社会福利,维护社会治安,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
这次机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的、需要不段深化的工作。这次机构改革中一些做法,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我街道将借这次机构改革的东风,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程,为建立和完善现代行政管理体制打下基础。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篇7)
党政机构改革工作总结
党政机构改革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18年3月1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机构改革方案,全面启动了改革工作。这一重大举措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国家治理体系、实现现代化治理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政机构改革的核心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机构改革方案明确了党委领导机构是各级人民政府最高决策机构,强调了党的全面领导在各级政府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此项改革,将党的领导贯穿整个决策执行过程,从而实现对国家事务的全面领导。
二、健全国家治理体系
党政机构改革作为治理体系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从组织结构、职能配置、机构设置等方面调整优化国家各级机构体系,形成完备的国家治理框架。机构改革方案规定了国务院系统从25个部门压缩为15个部门,并调整了各部门的职责,推进了机构精简、职能转变和权责一致。
三、实现现代化治理
党政机构改革进一步推进现代化治理。通过精简机构、创设新机构,调整权责关系,形成统筹协调、高效决策、快速反应的机制,以此不断提高国家治理的科学性、民主性和法治性。同时,落实了政策合力、政务公开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推动治理模式多元化、效能提升。
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
党政机构改革要服务于人民群众,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机构改革方案要求机构组建充分考虑人民对生产生活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需求,着力推进政务服务便民化。同时,加强对民生领域的监管和指导,积极推动精准扶贫、健康医疗等一系列民生工作。
总体来看,党政机构改革工作为优化国家治理体系、提高治理水平、增进人民福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这场改革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从机构调整到职能转变、从权责落实到政策推广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要以改革的韧性和智慧,团结协作,不断拓展改革的深度和广度,推动改革落地见效,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篇8)
炎陵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总结
炎陵县编办按照市里的统一部署要求,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编办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县里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下,认真落实《炎陵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圆满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现将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改革后部门总体设置情况
改革后,炎陵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21个(县监察局与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列入政府工作部门序列,不计入政府机构个数),炎陵县政府独立的行政执法机构1个(不计入政府工作部门个数),未突破规定的工作部门限额。根据工作部门设置情况和县政府全面履行职责的工作需要,进一步调整理顺了县政府的部门及直属事业单位。
二、改革的主要做法
首先,深入开展调研,因地制宜制定方案。20xx年3月份,市委、市政府关于县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下来后,编办及时向县委、县政府进行了专题汇报,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抓好落实。为摸清现状,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到县政府的工作部门以及政府直属事业40多个单位开展调查研究,就机构设置、职能调整、领导职数等内容,充分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为开展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获取了第
1一手的资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和我县的实际情况,制订了《炎陵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经县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并报市委、市政府批复,于9月份下发。
其次,准确把握政策,认真制定“三定”规定。根据省市关于制定“三定”规定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县政府工作部门的实际情况,在“三定”制定过程中,我们遵循了以下几个原则。一是部门工作职责法定原则。我们按照责任明确、上下衔接、有利工作的要求,确定部门职责。在赋予部门职权的同时,明确相应承担的责任,真正做到权责一致。完善部门协作机制,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内设机构精简统一的原则。严格控制部门内设机构个数,要求各工作部门内设科室与省、市级的内设机构要上下衔接,但不搞一一对应,重点把握县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职责,科学设置内设机构,职能增加的部门内设科室可考虑适当增加1-2个科室来承担。对于职能减少的、职能分工过细、业务单一的通过减少科室或合并加挂牌子的方式解决,切实达到精简效能的目的。三是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从严控制的原则。按照核定编制与所承担的职责任务相匹配的要求,科学确定部门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对于职能调整和撤并的部门,原则上实行编制随职能走、人员随编制走。领导职数严格按照市编办《关于炎陵县政府工作机构领导职数的批复》(株编办
[20xx]243号)规定确定。
第三,周密部署,扎实推进改革。一是加强领导。为保
证机构改革工作顺利进行,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改革中,县里的主要领导经常过问改革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多次召开协调会研究具体问题,为顺利推进和圆满完成改革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广泛宣传。工作中我们注意做好宣传工作,让广大干部都能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从而统一思想,自觉参与到此次改革中来。三是加强协调配合。为确保工作有序进行,首先,我们各部门的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业务培训和指导,并及时与单位的“一把手”进行全面沟通,收集了各部门的“三定”草案。接着,编办根据《县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具体要求和我县的实际情况,对各单位的草案进行初步审核,确保“三定”更加科学规范。然后,以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的“三定”为大框架,按照“上下一致,职责相匹”的原则进行再次修改后提交给分管副县长征求意见。最后,把部门领导、编办、分管副县长通过后的“三定”提交编委会审定。“三定”规定下发后,及时要求各单位按照三定规定做好职能调整,更换牌子等工作。
三、攻克难点,改革工作稳妥推进
我县在实施改革过程中,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意图,坚持编制精简、领导职数不超任务不动摇。各个工作部门按照“三定”规定,严格执行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的落实,不存在随意增设内设机构,加挂牌子,提高机构规
格,超编进人和超配领导职数的情况;严格按照湘发
[20xx]18号文件精神,规范领导干部“实改非”、部门领导党政分设的做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做到了耐心细致稳妥、有序推进。例如组织部门在干部调整时,配合机构改革实施,积极探索与推行党政“一肩挑”政策,目前我县的民政局、县发展与改革局、县林业局、县交通运输局等已落实了局长、书记一肩挑。并按照人随职责走,编制随人走,整体合并或并入另一单位的,编制和人员整体划转,然后按有增有减的办法重新核定编制的原则,使改革工作顺利、稳妥、有序推进。
此次政府机构改革的特点体现在突出探索大部门体制、突出转化职能这个核心,突出强化部门职任。通过转变政府部门的职能进一步理顺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通过推进大部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了政府机构本身的能力和效率;通过强化责任,着力解决职责交叉、权责脱节等问题,不断健全部门协作机制,积极探索明确和强化责任的途径及方法;通过严格控制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加深了对认真执行机构编制审批和备案制度的认识,从面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炎陵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20xx-7-4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篇9)
我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编办的具体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大力简政放权,优化机构设置,理顺职责关系,严控人员编制,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改革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一是调研准备阶段。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暨全省机构编制工作会议召开以后,我县编办就根据政府机构改革的总体安排,组织力量、深入部门,开展机构改革的前期调研工作,广泛听取意见。二是拟定方案阶段。我办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我县政府机构改革初步方案,经充分论证、反复修改,分别提交县长办公会议、县委常委会审议,经审议通过后上报市委、市政府审批。三是组织实施阶段。县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经市委、市政府批复同意后,县委、县政府及时印发了改革方案,并向县人大、县政协通报了县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和前期工作情况。去年12月份,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县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县长作了重要讲话,进一步阐述了这次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并要求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抓紧实施。会后,各部门迅速行动,认真做好三定工作。改革后我县政府工作部门24个,其中有5个涉改部门,其中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三定规定已全部完成,并经县政府办审核签发,其他4个涉改部门按的三定规定等上会通过后可印发,
二、主要做法
本次政府机构改革,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XX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和经市委、市政府批准的县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全面落实各项改革任务。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把握机构改革的方向性
县委、县政府对本次政府机构改革高度重视。专题听取了我办有关机构改革工作的汇报,对我县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县委常委会、县长办公会议、县编委会议多次专题研究机构改革工作,审定重大事项,把握改革方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还多次就部门间职责交叉问题听取我办汇报,并对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提出指导意见。我办在谋划设计、组织实施改革方案的过程中,始终把思想统一到机构改革要求和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上来,积极宣传中央、省、市改革精神,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确保了各项改革要求的贯彻落实。各部门也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负责,组织专门力量,认真做好本部门机构改革实施工作。
(二)反复论证、不断完善,提高改革方案的科学性
我办切实做好对相关部门的实地调研和机构编制调查摸底等机构改革各项前期工作,并在方案制定上反复论证,力求科学。一方面是在调查研究上力求深入,确保编制实情掌握更加真实。着力做好涉改单位的实地调研工作,广泛听取各单位的意见和建议,理清各部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领导职数配备实有情况,摸清相关部门在运行模式和管理体制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机构改革提供翔实资料。另一方面是在征求意见上力求充分,确保改革方案制定更加科学。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县政府机构改革初步方案,并认真研究省市政府机构改革的有益做法,注重加强与兄弟县市区的沟通交流,充分征求区四套班子及市编委办有关领导的建议,广泛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反馈,经过反复修改、不断完善,使方案既坚持上下衔接对应,又因地制宜、科学合理,体现海曙工作实际。
(三)分步实施、稳妥推进,注重实施程序的规范性
我办有效规范机构改革方案制定实施的各项程序,严格按照要求提交、报送、通报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及时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相关配套文件,确保机构改革扎实有序推进。一方面是按程序制定机构改革方案,力求做到规范有序。政府机构改革初步方案基本确定后,我办及时提交县委书记碰头会进行专题讨论,随后分别提交县长办公会和县委常委会审议,审议通过后,上报市委、市政府审批。市委、市政府批复同意了我县《方案》,并要求尽快组织实施。之后又及时就改革方案和组织实施工作向县领导进行了汇报。
(四)精心组织、积极动员,加强改革推进的稳妥性
我县通过召开机构改革领导小组、机构改革动员以及三定培训会议,积极做好沟通协调、组织动员、业务培训各项工作,扎实稳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一是通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明确了成员单位在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分别承担综合协调、职能审核,办公用房调配、纪律监督、干部任免、人事调配、三定审核、财务保障、部门审计、档案移交等主要职责。二是通过召开改革动员大会,确保全县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去年12月份我县召开全县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县长作了重要讲话,进一步阐述了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机构改革的工作要求,三是通过召开三定培训会议,确保部门三定规定质量并专门印发了《关于县政府机构改革三定工作实施意见》,确保各部门在拟定三定规定时,在职责定位上更加准确、语言表述上更加规范。四是全力以赴做好三定工作。涉改单位三定规定经县编委办的反复审核、不断修改、多次反馈,经过与兄弟县市区的横向交流对比,经县法制办对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和行政审批等问题的审核,县编委会议讨论通过后,再正式印发各部门执行。
三、改革成效
本次政府机构改革是在以往改革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化。通过改革,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县政府机构和职责整合,规范机构设置,理顺权责关系,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为今后机构编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取得新进展。
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我县在三定制定过程中,认真梳理、分析了往年改革以来职责任务履行和调整变化情况,并根据机构改革有关精神,研究提出了职责调整意见,推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坚持科学发展,加强了经济社会统筹协调。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对一些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整合,实行综合设置,如卫生局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合并组建了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工商局和质监局和药监局合并组建了市场监督管理局。
(二)深化机构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
1、机构设置。根据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市、县(市、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赣发[xx]16号文件明确规定县和县级市政府工作部门不超过24个,整合市县卫生行政部门、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机构和职责,设立卫生计生委,优化配置基层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将乡镇计生服务机构和职能整合并入乡镇卫生院;整合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职能,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同级政府工作部门;我县政府机构改革前政府组成部门23个本次改革后政府工作部门24个:1、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挂法制办、民族宗教局、处事侨务办公室、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应急联动中心牌子)2、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县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4、县财政局(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牌子)5、县人办资源和社会保障局6、县审计局7、县统计局8、县民政局9、县交通运输局10、县建设局11、县环境保护局12、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13、县公安局14、县司法局15、县农业局16、县林业局17、县水利局18、县扶贫和移民办公室(挂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牌子)19、县教育体育局20、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1、市场监督管理(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22、县国土资源局23、人防办24、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5、监察局(与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署办公,列入政府工作部门序列,不计入政府机构个数)
2、职责整合。解决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问题,将房屋登记、林地登记、土地登记的职责整合,由县国土资源部门承担。依托现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平台,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整合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
3、统筹推进相关改革。坚持政府机构改革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协调推进。制定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政等事业单位的配套改革。做好与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检验检测等行业体制改革的衔接。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完善乡镇政府功能,为推进城镇化提供有力保障。
(三)加强和改进机构编制管理
1、从严控制。根据中央和省、市的要求,本次机构改革,我县从严核定部门领导职数、人员编制和内设机构,控职数、控编制、控内设机构的目标得到了有效贯彻。在部门领导职数配备上,县编委办会同县委组织部研究提出了部门领导职数配备和总师领导职位设置的意见。各部门一般设正职1名,副职23名,在人员编制分配上,调整变动部门的人员编制,按照人随事走,编随人走的原则随职责划转,其人员编制作相应划转,具体人员编制调整方案由相关部门协商确定,未涉及调整变动的部门,原则上不增加人员编制。在内设机构和科级领导职数设置上,调整变动的部门,内设机构先随职责调整相应划转,再按改革要求进行整合。合并组建新部门的,内设机构总数不增加;新组建和有重大职能增加的部门,适当增加内设机构。其它未涉及调整的部门,一律不增加内设机构,需要调整内设机构设置的,按照撤一建一原则掌握。
2、创新管理。除中央有明确规定或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所需之外,一律不新设机构,一律不提高机构规格,一律不增加人员编制。按照严控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的要求,及时撤并或整合职能弱化、职责相近、设置重复分散、规模过小的各类机构,核减职能减少、工作任务不饱和单位的人员编制,加强了事关中心工作、全局工作和重大民生保障方面的人员力量。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
3、严肃纪律。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赣办发[xx]12号)的各项要求。将机构编制政策执行情况纳入了县委、县政府督查工作范围,增强机构编制纪律的刚性约束,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维护了机构编制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下步打算
此次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步将继续探索和创新,巩固成果,深化改革。
(一)巩固新成果,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组织实施县政府机构改革,是当前机构编制工作的首要任务。我办将重点做好部门三定扫尾工作,全面落实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等改革任务。机构改革完成后,将立即按照省、市有关要求开展改革评估工作,对机构改革各项任务的落实情况和取得的成效认真进行自查评估,总结改革经验,查找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完善工作,巩固本次政府机构改革,特别是三定规定工作中取得的成果。
(二)开拓新思路,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是继政府机构改革之后的又一项重大改革,我办将认真领会中央、省和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次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在各部门调整、划转所属事业单位的同时,同步开展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在完成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和模拟分类基础上,按照法制化的要求规范行政类事业单位,按科学化的要求发展公益类事业单位,按市场化的要求改制经营类事业单位,确保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稳妥有序推进。
(三)抢抓新机遇,切实加强县编办自身建设。县编办将抓住这次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与其他政府部门一起做好三定制定工作,完善职能配置,理顺职责关系,规范内设机构设置,充实人员力量,并将制度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抓紧建章立制,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机构编制部门与纪检、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政治、思想、作风和廉政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四)树立新形象,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县编办将着眼于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理清工作思路,提升工作站位,努力使机构编制工作切实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始终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研究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问题,提出解决的意见建议,为区县、县政府和编委当好参谋助手,发挥机构编制部门在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篇10)
一、机构改革基本情况
3月底完成县依法治县办、县法制办、县司法局机构改革重组工作,中共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委依法治县办)设在县司法局,重组后的司法设8个内设股室、2个下属事业单位、17个司法所派出机构,相比重组前增加2个内设股室。重组后核定政法专编39名,无增加行政编制,重组后司法局相比原司法局和法制办编制总数数减少3个,县依法治县办无编制,现目前超编2人运行。原领导职数为1正2副,重组后2正2副。
二、存在的问题
(一)编制少、任务繁重。县司法局编制政法编制39名满编运行(其中司法所22名,局机关17名),改非干部4名,抽调4名(何富民、尚国兵、黎泽平、高建花),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3名,下属事业单位2个(公证处和法律援助中心),编制5名,实际在编3人。
(二)专业人才紧缺。重组后司法局编制无增加,只专隶原县法制办2名工作人员(其中一名任党组书记),增加4个内设股室,其中合法性审查股、行政复议与应诉股、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股三个股室工作只能由1名原县法制办工作人员承担,抽调1名司法所同志暂时负责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具体工作。律师和公证人员也存在紧缺、稳定性差问题。
三、建议
(一)依法治县工作是全县的一项重点工作,需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故建议增加事业编制专职负责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工作。
(二)鼓励引进创新型、高端律师人才,着力解决律师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
(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用一批辅助人员,协助参与司法行政工作。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篇11)
区农业局机构改革工作,按照XX发[201X]4号文件及《XX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有关政策规定,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省、市关于机构改革的方针、原则,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经过精心准备、认真实施和自查,于201X年9月底基本结束。现将改革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改革之后,对职责加以调整理顺:取消已由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增加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加工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增加组织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职责。加强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职责。
改革之后区农业局下设办公室、计划财务科、生产综合科3个职能科室,辖XX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XX区种子管理站、XX区农广校、XX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4个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和XX区农村能源办公室1个全额拨款股级事业单位。机关行政编制9名,配备局长1名、副局长2名,纪检组长1名,正科级领导职数2名,副科级领导职数2名。XX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设事业编制15人;XX区种子管理站设事业编制5人;XX区农村能源办公室设事业编制3人;XX区农广校设事业编制3人;XX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设事业编制3人。
二、主要做法
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全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使改革能够积极稳妥、健康有序地进行,确保如期完成任务,局领导作为全年工作重点内容之一来抓,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改革任务。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做好机构改革的基础工作。先对本单位人员情况仔细核实,对部门机构设置、领导职数、人员编制核定及人员等改革关键问题进行学习研究,根据实际,在规定的限额内合理设置。在方案的修订过程中,多次召开各科室负责同志座谈会,经过认真考量和学习区政府机构改革实施的意见,研究制定了区农业局机构改革工作方案。
(二)把握重点,做好三定工作。结合本单位实际,重新界定主要职责、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一是定职能。结合XX实际,参照市农业局机构情况,统一界定了我单位主要职责:宣传贯彻落实农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农业生产和农业资源的计划、规划,对引进的新技术、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和指导;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农村能源建设及开发利用;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等。二是定机构设置。按照上级有关要求,设四个副科级事业单位分别是农技推广中心、种子管理站、农业广播学校、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一个股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即农村能源办公室。三是定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根据市里下达我区的编制总额和定编标准,我单位机关编制员额10个,事业编制员额29个。
三、初步成效
我局机构改革工作,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基本达到了上级要求和预期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转变职能,服务水平得到加强。改革后,职能定位科学合理,对各乡镇对应部门有效开展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工作关系进一步理顺,行政效能有了较大提高。通过改革,理顺了与乡镇街道农业科室的关系,规范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职能,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通过改革,进一步加强了机构编制管理,全面推行实名制管理制度,做到定编定岗到人,使干部职工明确了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杜绝了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机构改革工作总结(篇12)
市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机构编制、人事部门的指导下,经过各镇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已圆满完成。整个改革工作比较顺利、平稳。乡镇事业单位机构设置规范,编制、人员进一步精简,切合实际的新一轮乡镇事业机构已正常入轨运行。回顾我市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其主要做法和成效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1.调查研究,掌握情况,为机构改革打下扎实基础。
在机构改革的调研阶段,着重对各镇原十多个事业单位的设置及运行情况作了认真的调查研究,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各镇主要领导听取意见等形式,了解现有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使对实施机构改革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摸清各镇事业人员及编外人员情况,对各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编外人员的数量、年龄结构、职务结构等情况作了统计分析,为机构改革中制订人员分流、人员定岗等配套文件提供依据。
2.通盘考虑,制订文件,为机构改革提供政策依据。
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订了《关于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人员分流的意见》和《关于加强镇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的意见》等乡镇机构改革的配套文件,为落实机构改革中的各项措施提供了政策依据。在制订两个《意见》的过程中,反复征求乡镇领导的意见,并及时提交市委、市政府领导讨论、决策,经多次修改,几易其稿,保证了两个《意见》切实可行。
3.宣传发动,组织培训,为机构改革营造良好氛围。
去年12月2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乡镇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市委、市政府领导出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镇党委书记、镇长,市农林局等有关市机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以及各镇的分管领导、组织人事干部。市长王建康主持会议,市委书记杨升华亲自到会并作了重要指示,要求条线业务主管部门从大局出发,全力支持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同时,要求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这次机构改革,确保改革工作落实到位,并达到整合资源、精简人员、降低成本、增强活力的目的;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张永泉作了部署,对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落实有关政策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今年1月5日,市编委办、市人事局召开改革工作培训会议,市编委办主任、市人事局局长廖瑞娟作了改革工作动员,随后就制定三定方案的方法和程序、人员分流办法、推行岗位管理以及规范编外用工管理等工作进行了业务培训。会后,各镇立即行动,组建领导班子,认真学习文件,及时地在本镇进行宣传、发动,并着手制定改革方案。
4.加强指导,督促检查,确保机构改革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全市动员大会和改革工作培训会议以后,市人事局(编办)组建了二个机构改革指导小组,分别由局领导带班,深入各镇进行机构改革工作的指导,对事业单位机构设置、编制分配、人员分流以及编外用工清理等问题进行具体的业务指导,采用上门服务和现场办公的方法,及时解决各镇在机构改革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同时,对清理编外用工任务较重的镇进行了重点指导,保证了整个机构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在抓好业务指导的同时,也抓好了督促检查工作,一是督促各镇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的时间和程序,推进本镇的机构改革工作;二是检查各镇的改革工作是否达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改革要求,对没有达到要求的,督促他们完善改革方案,保证改革工作落实到位。由于业务指导工作切实,督促检查工作有力,从而,确保了全市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
二、主要成效
1.事业单位设置合理,人员得到适度精简。
经过这次改革,镇管事业单位由原来的10个调整为7个,具体为:经济服务中心(挂招商中心、统计室牌子)、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劳动保障事务所、建设管理服务所、计划生育服务站、文化站(党校与其合署)、公共卫生和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畜牧兽医站由镇管事业单位调整为隶属于市农林局的条线管理事业单位,所以,调整后的条线管理事业单位共有3个,具体为:国土资源所、水利管理服务站、畜牧兽医站。经过改革乡镇事业单位的设置更趋合理。
通过这次改革,实现了精简人员的预定目标,到今年3月底,全市乡镇事业单位在编在职人员(不包括国土资源所人员)由去年年底的1475人,减少到了1337人,与精简后的乡镇事业编制总数(不包括国土资源所编制)1556名相比,全市乡镇事业单位还有219只空位,为今后乡镇事业单位补充急需人才留出了空间。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分流途径采取了提前离岗退养、事业单位之间顺向调剂余缺、充实到村和居委会工作、自谋职业等办法,共分流人员人,其中:离岗退养137人,事业单位之间调动人,分流到镇人才服务站1人。由于为分流人员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整个人员分流工作比较平稳,达到了预定的效果。
2.编外用工使用规范,人数得到严格控制。
除梅李、新港两镇外,其余各镇编外用工的队伍都比较庞大,精简人员的任务都比较艰巨,这些镇的领导下了决心,也动了真格,严格按照《关于加强镇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的意见》精神,对本镇的编外用工进行了认真的清理。经过清理全市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由原来的699人,减少到了330人,严格控制在市编委新核定镇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总数的15%以内(即334人以内),从而切实减轻了各镇的财政负担。镇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的清理采用了年龄上切一批、分流到基层一批、通过竞争上岗自然淘汰一批等方法,具体分流途径采取了离岗休养、充实基层、清退回原单位、自谋职业等办法,全市共分流镇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369人,其中:离岗休养118人,选任公务员1人,充实到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工作104人,安置到镇工业园区或企业工作92人,清退回原单位33人,自谋职业21人。
在清理编外用工的过程中,为了选拔一批业务能力较强的编外人员继续留用,虞山镇、辛庄镇等四个镇共推出137个岗位,鼓励符合条件的编外人员进行竞争上岗,在一个客观公正、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下,实施编外用工的清理工作,通过竞争上岗留用的编外人员占改革后全市乡镇编外用工总数的41.5%;从工作的稳定和实情出发,对人事关系挂靠在镇人才服务站,借用在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各镇给予了照顾,未经考试直接通过考核录用,对考核合格的继续留用,共留用此类人员90名,占全市乡镇编外用工总数的27.3%;尚湖镇、沙家浜镇等几个镇的基层需要充实较多骨干,这些镇抓住此次机会,把充实基层作为分流编外人员的主要途径,选拔能力较强、精力充沛的编外人员,充实到村、居委会等基层一线工作,这样既增强了基层的工作力量,又保证了改革稳妥顺利进行。由于各镇考虑周密、措施得力、宣传到位、阳光操作,使整个编外人员分流工作比较平稳,并达到了预期目的。
3.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活力得到明显增强。
经过此次改革,乡镇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职能界定和编制分配得到了合理的调整,人员得到了合理流动,并进行了精简,这对进一步规范乡镇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各镇利用这次机会,加强和完善了本镇事业单位的人员聘用制工作,全市乡镇事业人员聘用合同的签订率达到100%;对于推行岗位管理工作也在酝酿之中。尤其是在这次清理编外用工的过程中,不少镇已经引进了竞争机制,通过竞争上岗来确定原编外人员的去留,这不仅为乡镇事业单位推行竞争上岗积累了宝贵经验,更是有效地激发了被留用编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能动性,同时,也触动了乡镇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使他们感到了紧迫感和危机感,从而增强了工作热情和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使得镇管事业单位的活力得到了明显增强。